黎族五种方言研析

合集下载

浅析海南方言

浅析海南方言

浅析海南方言——海南话摘要:海南方言是海南文化的体现,海南话更加是海南文化的一种载体,海南方言有其鲜明的特点,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海南方言是海南人的一张名片,是海南独具特色的一项语言文化遗产。

海南语言的多样化体现了海南文化多样化的特征。

海南话是海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项文化遗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征,也是一个地方的特有内涵。

关键字:海南方言海南话文化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其具有随地方的产生而产生,随地方的发展而发展的特点。

方言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换言之,海南方言就是海南文化的一个分支。

海南大部分地区使用海南方言,而海南方言虽然是闽南方言的分支,但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的影响下,海南方言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语言。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地方的,就越是民族的、世界的。

海南岛是四面环海的移民岛,海南一些地方“出洋”海外的人也较多,各地移民所带来的各种地域文化、海洋文化及外来文化,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互相碰撞、交融,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培植了海南文化,而在海南文化中,海南方言,是海南文化的内容之一。

与其他方言一样,海南方言有其鲜明的特点,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种文化内涵,包括心理状态、民风民俗、道德价值观念等。

如北方方言叫“过日子”,海南方言则叫“做吃”。

把“过日子”叫“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吃是为了做,做是为了吃,以及朴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有做才有吃;也诠释了老百姓对劳苦后能吃饱饭的企盼;北方方言叫“赶集”或“赶墟”,海南方言则叫“发市”,而“发”字即为“发财”的“发”,其中蕴藏了老百姓的希冀,因为“市”越“发”,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的人越多,意味着市场商品丰富,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此外,海南方言中还有一些北方方言中没有对应的语汇而表现力又很强的词汇如“迎路”“坡场”“同年母”“落古”等等;在诸如“嘴”“番”“屋”等一些字的用法上,具有多样化、形象性、灵活性、幽默性。

黎族美孚方言图腾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

黎族美孚方言图腾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

黎族美孚方言图腾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作者:陈萌孙求一来源:《旅游纵览》2020年第12期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现在大都聚居生活在海南岛中南部。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黎族先民们大概至少在周秦时期就已经开始生活在海南岛上了,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

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但是大部分的黎族人们都会说汉语,过去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都通用汉文。

黎族有五大方言,分别是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他们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原生态文化,但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将黎锦作为载体,主要通过丰富的图腾纹样、图案记录民族传说和历史。

黎锦风格独一无二,图案特色鲜明。

其中,黎锦包括范围广泛,有上衣、筒裙、帽子、床单和围腰包带等各种不同的绚丽多彩图案。

在色彩上多以黑色、红色、棕色为基本的搭配色调,再搭配青、白、蓝、黄,然后再通过最主要的纺、织、染、绣四大工艺,构成独一无二的丰富图腾纹样,极具民族装饰文化,这些古老的技艺和方法都源于几千年前,它们不仅传达了一个来自远古祖先的信息和历史,更是一个族群隐藏下来的密码。

这些图案与一个民族古老的民族信仰、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密切相关,是一个民族遗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省作为旅游城市,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便捷交通、旅游管理服务等方面拥有极大的竞争力。

而在当地也有许多黎族图腾文化的存在,他们分布在旅游景点、文旅产品、居民房屋等,而在乡村旅游文化如火如茶的发展情况下,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更进一步地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需要抓住机会,继续开展深化旅游文化建设,传承传统文化。

而图腾文化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

黎族美孚方言图腾文化具有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早在2005年,黎锦技艺就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年,黎族织锦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海南省在旅游文化建设上投入的越来越多,使整个城市不仅依靠美丽风光的自然风景吸引游客,也通过人文素养、精神文化塑造这座城市。

黎族文化

黎族文化

符号与记忆--黎族文化在五指山酒店的体现与表达一.黎族文化的概述黎族是一个聪颖、智慧的民族。

要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现状,就必须走向田野,因为这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有很好的记忆力,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的记忆来传承生活经验的历史。

黎族是海南岛的先住民族,黎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最绚烂夺目者即为黎族织锦。

二.黎锦概述传统意义上的黎锦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黎族棉纺织工艺品约定俗成的尊称,指的是黎族妇女使用原始纺织工具和天然原料经过纺、染、织。

绣工序而织成的一种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棉纺织品。

根据制作用途的不同,黎锦可分为筒裙、龙被、黎单等大件,以及头巾、腰带、挂包等小件。

三.黎锦制作技艺黎族织锦图案的工艺制作,主要以纺、织、染、绣四大工艺组成。

纺包括错纱、配色、综线、攀花等;织是指用踞腰织机采用通经断纬的纺织方法织出各种花纹图案,利用纬线色彩的变化使得图案丰富多彩;染主要是指纹纱染线,然后用彩色纬线编织出色彩斑斓的筒裙图案,绣是指黎族妇女用彩色线在棉、麻等布料上所刺绣出来的各种图案。

1、纺织原料:主要是麻类和棉类,黎族妇女一般使用当地盛产的海岛棉、木棉、麻纤维等。

2、染色原料:黎锦染料以野生植物类染料为主,动物类、矿物类染料为辅。

四.黎锦纹样研究黎锦分润、哈、杞、赛、美孚五大方言介绍了黎族男女服饰的基本情况,各方言服饰及其纹样的差异,认为润、赛黎纹最为丰富、美孚黎服饰“平凡而没有风趣”、杞方言纹样多为“几何形图案”,哈方言纹样“最简单的”。

五.润方言黎锦筒裙纹样润方言妇女织锦图案,主要以人形纹、龙纹、鸽纹为主,其他动物纹、植物纹以及花卉纹为辅。

他除了筒裙织制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外,上衣的图案最为普遍,一般以白布做底,然后绣上红、黄、黑色做垂直线,把黎锦图案重发现,重创造、追求情趣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润方言黎锦筒裙在黎族各方言中最短,素有“超短裙”之称,上下长短一般在18厘米—30厘米之间,群围(腰围半径)30厘米—40厘米左右。

加茂黎语的四大方言

加茂黎语的四大方言

加茂黎语的四⼤⽅⾔加茂黎语的四⼤⽅⾔⾟世彪黎语加茂⽅⾔分布在藤桥⽔和陵⽔河的上游,主要是今天保亭县东南部和陵⽔县西部毗邻⼀带。

加茂黎语是黎语五⼤⽀派中最为独特的,与其它⽀派不能通话。

有⼈认为加茂黎语中有南岛语的底层成分。

据我调查,加茂黎语有四个⼦⽅⾔,语⾳词汇各有乖互,当地⼈也认为四种⼝⾳区别明显。

我觉得,把陵⽔保亭的这⽀黎语称为加茂黎语有些不妥,加茂只是其中⼀个⽅⾔点;黎语其它四⼤⽀派也都没有⽤具体的地名来指代整个⽀系,唯有加茂黎语如此称呼。

从2007年1⽉初到2009年2⽉初(农历正⽉初⼗),在多点普查的基础上,我陆续调查了加茂黎语的四⼤⽅⾔。

初步记录了各地的语⾳、词汇,⽐较了四⼤⽅⾔的异同。

但是有许多问题还需要细致深⼊的调查。

黎语调查中我发现,难以找到合适的发⾳合作⼈,调查做得异常艰难。

发⾳⼈要求为65岁左右的中⼩学退休语⽂⽼师或⽂化⼲部,世居当地(最好⼀直在原居地⼯作),男性,受过⾼中以上教育,语⾳纯正(指当地黎语语⾳),⼝齿清楚,⾝体健康,除读书外没有离开过原居地。

热爱当地语⾔⽂化,对当地黎族民俗、词汇熟悉者优先。

但是合乎条件的⼈很少。

最为⿇烦的是,我⼀趟⼜⼀趟下乡,精⼼挑选好发⾳⼈,并把事先准备好调查材料交给发⾳⼈让其准备,发⾳⼈当⾯答应得很好,但到了调查时,却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不⼲,有说得了慢性病的,有说要去喝喜酒的,有说要下地⼲活的,⽽且发给的调查材料⼏乎不看。

⼏次三番,不得不另换发⾳⼈。

有个地⽅我前后下去6次,换了3个发⾳⼈,浪费了⼤量时间精⼒。

我们的调查是付费的,⼀个⽉的发⾳费相当于⼀份⼯资收⼊,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肯⼲。

1950年代欧阳觉亚等⼈调查时,⼤概由于不懂海南话,有不少词发⾳⼈给出的是海南话的说法,他们就照记了。

现在调查,这个问题越发突出,陵⽔⼀带的黎语尤甚。

有很多词发⾳⼈坚持认为当地只有海南话这种说法,没有别的说法,被我坚决否定后,⼀两天以后⼜想出地道的黎语说法。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村民语言使用情况探析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村民语言使用情况探析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村民语言使用情况探析作者:任浦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12期内容摘要:语言的习得最初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重要语言环境之一。

家庭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家庭成员中年轻一代日后的语言选择和语言态度。

黎语是黎族的母语,本文研究黎语在黎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实时数据的客观反映对黎族家庭语言选择和语言态度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郎典村黎语家庭语言使用语言态度黎语是黎族的母语,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黎语分为五个方言区,即哈方言区、杞方言区、润方言区、美孚方言区和加茂方言区,本文以哈方言区的三亚市崖城镇郎典行政村黎语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黎语在郎典村黎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一.郎典村黎语使用情况郎典村是一个大村,它隶属于三亚市崖城镇北岭行政村,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北部,地处三亚市与乐东黎族自治县交界处。

郎典村人口约为800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黎族人,共164户,其中夫妻双双为黎族人的有159对,夫妻中一人是汉族人另一个是黎族人的5对,这些家庭组成中,四代或四代以上同堂有5户,三代同堂的有130户,二代同堂的有28户,家里只有一代人的有1户。

由以上数据可知,郎典村家庭中三代同堂的家庭,人口分布占整个村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对比相关人口统计资料可知,这种家庭人员结构分配比例符合我国整体家庭人员结构分配比例。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郎典村民世代繁衍于此,在他们的日常交际中,黎语是他们的主要交流工具,但他们不仅仅只使用黎语进行交流,现今很多人能较流利地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沟通,尽管发音不标准,但是可以听懂,不至于产生语言障碍。

总体而言,在郎典村这个群体中,不同年龄段的人选择使用的语言有比较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譬如文化程度、语言兴趣、语言态度、甚至人们心情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选择,比如人们在气急败坏的时候一定会选择最熟悉最流利的语言来抱怨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昌江黎族各方言群妇女服饰鉴别

昌江黎族各方言群妇女服饰鉴别

昌江黎族各方言群妇女服饰鉴别黎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具有本民族的共同特点。

然而,由于长期受居住地域、环境、部族以及汉文化渗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其内部逐渐形成了在方言、纹身、服饰等方面的差异。

昌江县自古以来就有黎族聚居。

据博物馆的考古调查及对黎族民俗的调查资料考证,古时黎族同胞大部分聚居在昌化江入海口附近的两岸,宋朝以后,汉民族大量南迁,由于种族歧视,黎族被迫向本县的东南部山区、昌化江上游迁移。

到了近现代,大部分黎族同胞聚居在山林边缘、河谷川地,而且以部族村寨、地区方言群体聚居,有些方言群体保守封闭,与其他方言群体互不来往、互不通婚,他们相互称呼为“哈人”、“哈应人”、“杞人”、“美孚人”。

哈人方言群,主要聚居在昌江县的太坡、七叉、叉河、十月田等镇的56个自然村寨,聚居的村寨比较大,人口众多,其妇女服饰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其上衣黑色,为木棉自纺纱或汉商纱自织,对襟无领,前襟长约55厘米,后襟长约33厘米,前后襟比例大约为5:3。

衣对襟的上端有一线系扣,对襟的两边以及前后衣缘有宽约3厘米饰纹,下衣缘多数系有小铜珠,衣背面正中有一道红色饰纹线把后衣襟分为对称的两半、左右衣襟下角开叉口。

上衣有常服和喜服两种款式区分,常服为一件单衣,喜服由多则5件,少则3件单衣重套组成,喜服除了面上单衣有袖子外,其余里层均无袖子,外大里小重叠,对襟以及前后衣襟下方都呈现三至五层重叠饰纹,很华丽。

单层上衣的长度约60厘米,喜服的长度与宽度因人而异,高胖者喜服会长些也宽大些。

筒裙长度约60厘米、宽约50厘米,较短窄,一般由单一或二块织锦块缝合而成。

早期,筒裙饰纹一般以小块几何图形、植物形态图以及水波线纹为主要饰纹,基本用红、白、黑三色纱线编织,朴素大方。

晚期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加以多种颜色纱线纺织以及刺绣工艺,逐渐表现出饰纹多样,华丽非常。

哈应方言群,主要聚居在昌江县的十月田、太坡、七叉等镇的15个自然村寨,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大,妇女服饰有很明显的汉装款式特征。

浅析海南黎族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

浅析海南黎族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
( ) 二 曲体 结构 和旋 法特 点
向上进行考量 , 宫调式和徵调 式均 是较 为稳定 的调 式 , 曲 末 落音的结束感较 强 , 此即 为赛方 言民歌 的重要特 点之

赛方言民歌基 本 曲调主要 以五 声音阶 为主 , 仅有 短 调七 和六弓调出现 了变宫 音 , 为六声 音阶。综观 这十 二 个基 本曲调 , 有些曲调的旋法特 点较为相似 , 有些 曲调之 间则有较大差异 。笔者对每一个曲调 的曲体 结构和旋法 特点进行 了分析 , 呈现 于下 表之 中: 并
究成果。
收 稿 日期 :0 1— 4— 5 2 1 0 0 作者 简介 : 王梅 ( 98一) 女 , 16 , 黑龙江双鸭 山人 , 南师 范大 学音 乐 学院 副教授 , 士 , 海 硕 主要 研 究方 向: 钢琴教 学。
15 6
和徽调式为主 , 中运 用宫 调式 的 曲调共 有四 个 ( 调 其 短 三、 短调七 、 古调 、 什玲调 ) 运用 徵调式 的曲调 共有八 个 ,
言 、赛 ” “ 方言 和“ 孚 ” 言 ) 美 方 的民歌 各有特 色 , 以赛 方 言民歌 的音 乐形 态作 为分 析对 象 , 其音 乐 的调式 、 文章 对 节拍 、 旋律特 点进 行归 纳和 总结 。 关键 词 : 族 ; 黎 赛方 言 ; 民歌 ; 乐形 态 ; 式 ; 音 调 节拍 ; 特点 旋律
21 0 1年第 5期 第2 4卷 ( 15期 ) 总 1
海南 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HAI NAN NORMAL UNI RSI VE TY
No 5 2 1 . O1 G n r lNo 1 5 e e a . l
Vo . 4 12
中 图分 类 号 : 0 J 7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4— 3 0 2 1 ) 0 0 6 0 17 5 1 (0 1 一 5— 1 5— 4

黎族打招呼用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黎族打招呼用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黎族打招呼用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黎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广东等地。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黎族人民注重传统礼仪和交际礼节,其中打招呼用语是他们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

黎族打招呼用语是黎族人民相互交往时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黎族文化中,打招呼是社交互动的重要起点,也是展示个人教养和尊重他人的方式之一。

用恰当的打招呼用语,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友好和亲近感。

黎族打招呼用语既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

这些用语通常会根据社会地位、性别、年龄和场合等不同因素有所区别,因此它们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黎族的打招呼用语丰富多彩,包括问候语、寒暄语、祝福语等,它们都承载着黎族人民对彼此的关爱、尊重和祝愿。

本文旨在探讨黎族打招呼用语的重要性和其在社会交往中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黎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增进对黎族人民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本文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黎族打招呼用语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促进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黎族打招呼用语。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介绍黎族文化背景以及黎族打招呼用语的重要性和传承与发展。

正文部分将具体阐述黎族文化背景和黎族打招呼用语。

首先,介绍黎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他们居住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广西等地区。

通过对黎族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打招呼用语的特点和情境。

其次,详细介绍黎族打招呼用语的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包括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等不同时段的打招呼用语,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用语规范等。

结论部分将总结黎族打招呼用语的重要性和传承与发展。

首先,指出黎族打招呼用语在维护黎族文化传统、加强族群认同和促进交流沟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黎语哈方言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黎语哈方言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黎语哈方言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张群;钟宇【期刊名称】《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2)006【摘要】黎语分为五个方言区,这五个方言区分别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美孚方言和加茂方言区。

这五个方言区下面又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土语区。

笔者此次调查的方言区主要是哈方言区。

哈方言是黎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方言,其使用人数是5个方言中的居高者,约占操黎语的总人口的58%之多。

主要分布在乐东县、崖县、东方县、陵水县。

哈方言各土语的分布情况是:罗活土语:主要分布在乐东县大部分地区,此外在白沙县和昌江县都有分布。

哈应土于主要分布在黎族地区西北部、西部、南部及东南部的边缘地带。

抱显土语:分布在崖县至乐东县的宁远河一点。

调研过程中除了对罗活土语地区的抱由镇保定村和头塘镇两个地方进行调查之外,还对抱显土语区崖城郎典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上形成罗活土语区中对抱由镇和头塘镇的语音比较分析,以及以保定为代表的罗活土语区和以郎典村为代表的抱显土语区的对比研究。

最后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在语言接触过程中郎典村语音变化的原因。

【总页数】6页(P13-18)【作者】张群;钟宇【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281【相关文献】1.构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语言和谐--柔若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J], 王丽;施璐2.普通话的推广与客家方言的传承——基于广西客家方言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J], 黄南津;李金阳3.广州市从化方言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J], 郭敏4.广州市从化方言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J], 郭敏;5.大陆粤方言区年轻一代粤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J], 陆洁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黎族赛方言传统服饰研究

海南黎族赛方言传统服饰研究

海南黎族赛方言传统服饰研究黎族是海南省的重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黎族的传统文化中,方言和传统服饰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对海南黎族赛方言传统服饰进行研究。

首先,黎族的方言是他们的语言特点之一。

黎族人口分布在海南省的各个地方,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群体。

这些方言在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黎族方言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语言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语言。

其次,黎族的传统服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重要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黎族传统服饰主要包括上衣、裤子、帽子和鞋子等。

这些服饰通常采用纯手工制作,以自然材料为主。

黎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展现出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

黎族的传统服饰还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在过去,黎族的传统服饰常常与个人的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和年龄等有关。

不同的服饰样式和图案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如婚姻状况、成年礼和族群身份等。

通过研究黎族的传统服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传统的演变,黎族的方言和传统服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服饰的认同度也在下降。

因此,对黎族方言和传统服饰的研究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传承和弘扬黎族的语言和文化,我们应该加强对方言和传统服饰的研究与保护。

一方面,可以通过记录和整理黎族的方言,建立语言库和教育资源,以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学习。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和传统节日等活动,宣传和推广黎族的传统服饰,增强人们对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海南黎族的方言和传统服饰是他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文化元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黎族的独特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

黎话拾趣:你知道这些黎话是什么意思吗?

黎话拾趣:你知道这些黎话是什么意思吗?

黎话拾趣:你知道这些黎话是什么意思吗?中国的方言众多,雷州话作为其中的一种,有很多有趣和富含哲理的句子。

笔者择取一些常用的和有意思的雷州话说说来源和意思。

1、好心无好报,头螺沾猪糠“好心无好报,头螺沾猪糠”是一句雷州俚语,传说它的由来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村里住着一位诚实善良的老汉,家里有儿子和媳妇,家庭生活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一日,老汉出门,看到媳妇在屋檐下忙着喂猪,其长裙拖地也不知道,老汉不及细想,忙上前帮忙提起裙子,没想到媳妇感觉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是家公,以为是家公存心戏弄她,便二话不说,举起盛着猪食的瓢向老汉脑袋泼来,老汉躲闪不及,脑袋上满是糠水等物。

老汉呆若木鸡,说:“唉,好心无好报,头螺沾猪糠。

”头螺:脑袋。

这句雷州俚语是指好心做好事,反遭他人恶报。

2、人衰鸡走胶罗里“人衰鸡走胶罗里。

”这是雷州一句方言俚语,“人衰”,是指人倒霉;“胶罗”,即是腋窝。

这句方言俚语是说某人做坏事未能得逞,却埋怨自己运气不佳。

这句方言俚语的由来:过去雷州有个阿婆,为人做事十分贪心。

有一天,她见邻居没在家,便窜入邻居家偷鸡,谁知她刚捉到一只鸡时,邻居回来了。

她一急之下,赶快把上衣掀起,把鸡藏到腋窝。

邻居看到她的腋窝上面衣服突出,用手一摸,发现里面藏着一只鸡,便问她:“我家的鸡为何藏在你的腋窝了?”她回答:“人衰,鸡走胶罗里咯。

”这句方言俚语就这样在雷州传开了。

3、三个尼婆上个市雷州话“三个尼婆上个市”,翻译过来就是“三个妇女成集市”,雷州话“尼婆”意为“阿婆”,这里意为“女人”,“上”就是“成了”的意思。

为何雷州有这句俚语呢?集市是定期聚会交易或在固定地点买卖货物的市场,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三个尼婆上个市”,意指女人话多,因为女人善长聊天,相互八卦,三个女人凑在一起,自然都有各的话题,话多了,就热闹了,就像人声鼎沸的集市一样。

这句俚语与普通话里“三个女人一台戏”的说法如同一辙。

海南黎族传统黎药的民族植物学初步调查

海南黎族传统黎药的民族植物学初步调查

海南黎族传统黎药的民族植物学初步调查摘要:目的:对海南黎族地区的传统黎药进行药用民族植物学调查。

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及参与式观察法。

结果:记录和采集了黎族药用植物共84种,隶属于48科76属,以豆科(8属8种)、菊科(6属6种)、大戟科(5属6种)、紫金牛科(2属4种)的属数及种数最多;疗效方面用于消炎去火、骨伤接骨、祛风除湿、虫蛇咬伤的种类较多,分别为11种(13.1%)、7种(8.3%)、5种(6.0%)、5种(6.0%),这与当地环境、气候和民族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叶的使用频次最高,为24次,其次是根(5次)、全草(5次)、果(3次)和花(0次);与中医药的比较发现黎医所用植物中有些与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功效相似,但也有一些药用植物的用途与传统中药有很大的不同。

结论:黎族的医药针对其所居地的气候等特殊性发展出在药物种类及用药方法上的本民族的特点。

如果我们可用有效地将其传承保护并开发利用,必将对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将有利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传播、西方医学的广泛应用等因素的冲击,能够掌握或者愿意掌握黎医黎药知识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能及时将其收集记录整理,传承千年的黎药知识将有失传的危险。

我们应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让传统黎族医药知识在为当地民众服务的同时,也能成为现代医药产品的研究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海南;黎族;黎药;民族植物学一、前言海南岛为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岛屿。

全年气候湿热,虽仅有3.4万平方公里,但占据我国热带国土的约62.5%。

海南岛上具有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其中,可作药用的有3000余种,特有植物有600余种[1]。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也是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据史料记载在海南岛生活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

黎族人口有约110万,占海南省总人口的16.41%,主要聚居在三亚、琼中、东方、陵水、五指山、保亭、乐东、昌江、白沙等民族自治市(县),部分散居于屯昌、澄迈、定安、万宁、儋州、琼海等地。

六十余年黎语研究述评

六十余年黎语研究述评
( 海南师范大学 文 学院 , 海南 海 口 5 7 1 1 5 8 )
摘要 : 黎语是壮侗语族黎语支 中的一种重要语 言。经过 近六 十年 的研 究 , 黎语 已划定 五大方 言 区, 对每 一方言 的语言
内部结构进行 了详细的描写 , 并厘 清了彼此之间的异 同 ; 黎语 的源流 与发展 得到 了较为 清晰 的展 现 , 黎语与 其他学 科的交 叉研究现 已展开 。但 是 , 目前 的黎语研 究重语 音 , 轻语法 与词 汇 , 更 多 的黎语 方 言土语 的调查 和近几 十年来 的发展 研究 尚 待开展 。 关键词 : 黎语 ; 研究 ; 述评 中图分 类号 : H 2 8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6 7 2 2 ( 2 0 1 4 ) 0 1 — 0 0 5 9— 0 6
第2 1卷
第 1期
琼州 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Q i o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V0 j . 2 1 N o . 1
Fe b. 2 01 4
2 0 1 4年 2月
六 十余 年 黎 语 研 究 述 评
黄 思 贤
郑贻青在《 黎语 的形补词组》 一文中论述了黎语 中的一种特殊语法结构——形补词组。文 明英 、 马
加林 在《 黎 语方 言数 词表 示法 》 J 一文 中个 对 黎语 基 数 词 、 序 数 词 和概 数 词 进行 了论 述 。文 明英 在 《 黎 语
虚词的语法功能》 一文 中则以俘方言保定话为代表, 描写了 ? I I I “ 、 p m”、 k Ⅲ 、 t s 1 . t l 四个虚词在语言结
D O I : 1 0 . 1 3 3 0 7 / j . i s s n . 1 0 0 8—6 7 2 2 . 2 0 1 4 . 0 1 . 0 7

海南黎族民歌概念行为模式的认识

海南黎族民歌概念行为模式的认识

海南黎族民歌概念行为模式的认识作者:副教授概要:黎族民歌是黎族民间文化的珍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黎族民歌应当引起更广泛的社会人士的注意和了解,从而保护住这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黎族民歌的音乐文化不断的发展传承下去。

黎族多数居住于海南岛黎母山以南的广阔山区与滨海地带,而以五指山为中心腹地。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

黎族共有五个基本的族系组成,这五个族系现在被看成是黎族的五个分支。

分别是:1、“杞”或“歧”,意为“中部山中的人”。

主要是分布在五指山周围的地区。

2、“侾”,他们自称来自汉人。

主要是分布在崖县、昌江和定安一带。

侾人又分为三支:其一曰“大侾”、其二曰“黑侾”、其三曰“下侾”,但他们又自称为“美孚”。

3、“美孚”,意为黎汉交融的人。

主要分布在东方县、崖县一带。

他们是人数最少的一支,但也是汉化程度最高的。

4、“本地”,即土著人。

主要聚集在白沙黎族自治县。

5、“德透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东部的外围地域,也就是以现在保亭县的加茂地区为中心。

(一)黎族的基本社会结构黎族的社会结构大体是:在各大族系之下有“峒”的单位,黎语称之为“弓”,其中又分为“大峒”和“小峒”。

“大峒”指的是部落联盟,“小峒”则指的是部落。

“峒”下面又有“村”的单位,黎语称之为“抱”,相当于氏族。

“村”下又有“纹茂”的单位,即家庭公社,也就是“合亩”。

黎族人又有“生黎“和“熟黎”之分,“生黎”主要指的是黎族土著,“杞”(“歧”)和“本地”即被称为“生黎”。

“熟黎”主要指的是非黎族土著,“侾”、“美孚”、“德透人”即被称为“熟黎”。

(二)黎族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性黎族人民自古以来都是从事刀耕火种的锄耕农业,主要种植旱稻和棉花。

后来随着汉族文化的不断的传入到黎区,黎族人民开始学种水稻。

黎族信仰原始宗教,有职业化的巫婆,也称“娘母”。

他们所崇敬的宗教对象多为各种鬼灵。

奇妙的民族文化黎族方言文化(海南省十大方言)

奇妙的民族文化黎族方言文化(海南省十大方言)

奇妙的民族文化黎族方言文化(海南省十大方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普通话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通用语言,也是现代标准汉语的规范语言。

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语言,我们简称“方言”,它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

在海南,全省现存数十种方言,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10种,海南话是使用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语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10种主要方言都是什么方言,你会讲哪一种?海南话,又称琼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闽语支闽南语雷琼片,是海南省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地方语言,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澄迈、定安、屯昌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等市县的沿海地区,现有500多万人使用,是海南省第一大方言。

有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长入等8个声调,在不同地区,海南话的语音和声调会有所不同,但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基本没有障碍。

总体来讲,海南话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

另外,由于海南话与普通话的语音相差甚远,很多外地来的朋友,都表示这个话太难懂、太难学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现象比较常见,很多讲海南话的朋友,在互相对话的过程中,时不时会插上几句普通话。

黎话,黎族民众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有润、哈、杞、赛、美孚等5个方言类别。

在海南,主要分布在白沙、琼中、保亭、陵水、五指山、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等九个市县(其他市县有零星分布),使用人口约120万,是海南省第二大方言。

由于普通话的普及,黎语受到了强烈冲击,现在有不少黎族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已经有很多不会讲黎话了。

儋州话,又称儋耳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粤语语支,使用人口约1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儋州(个别乡镇除外)、昌江(海尾镇和石碌镇部分地区)、白沙北部以及东方、乐东、三亚、琼中等市县的个别城镇,形成于唐朝,与古汉语最为接近,是海南省第三大方言。

民族风情:黎族风情

民族风情:黎族风情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

其中有特⾊的便是黎族的⽣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区及西南部,现有⼈⼝130余万。

黎族的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化特征与我国南⽅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

黎族⼜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坡地或⼭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或刺⽵。

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

黎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每年农历“三⽉三”是黎族的传统节⽇,黎族⼈民都要举⾏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

元代⼥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那⾥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

黎族⼈织的黎锦⼀般以⿊、棕为基本⾊调,青、红、⽩、蓝、黄等⾊相间,花纹图案有⼈物、动物、植物、⼭⽔和吉祥物等等。

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缠红⾊或⿊⾊头⼱,上⾐开襟,布⼱缚腰;妇⼥的服饰各⽀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黎族五种方言研析

黎族五种方言研析

黎族五种方言研析第一篇:黎族五种方言研析黎族织锦五种方言图案分析黎族五种方言区妇女传统服饰哈方言哈方言系黎族五种方言中人口最多的一支,约占黎族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大部分聚居在海南岛乐东黎族自治县,哈方言妇女服装服饰系黎族五大方言区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一支,根据服装服饰、花纹图案、款式格调、主体花纹和色彩搭配的不同,该方言区又可分为哈应、抱由、罗活、志贡等方言区。

哈应妇女服饰特点主要是以黑色为基调,显得坚实、庄重。

上衣款而大,无领对襟长袖,衣领用红布镶边或绣花边作为一种装饰,衣无纽扣,主要以短红色小绳线或短红布条索系。

上衣腰下左右两边各开叉口,上衣对襟的左右两边及衣下端边缘部分,织绣有菱形纹、几何形花纹图案。

筒裙宽而长,一般长度及膝盖,筒裙腰下主要部位花纹为彩条经纬线,织绣有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

哈应方言妇女的服饰丰富多彩,具有本民族的个性和风格,老年妇女的头巾多为黑色,几乎没有花纹图案,中、青年妇女头巾两端织绣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

哈应方言妇女一般都喜欢佩戴大型银耳环,盛装打扮时,手、脚都带银镯,颈戴银项圈,早期有纹脸、纹肢的习俗。

抱由方言服饰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上衣前摆较长,后摆较短,无领对襟长袖。

衣无纽扣,用短红色小绳线或短红布条索系。

上衣织绣的主体花纹图案,是用几何纹和人纹为装饰。

筒裙花纹图案色彩较为艳丽,整体花纹图案以粗狂的线条来体现,增加花纹的立体感。

筒裙的织锦花纹图案以人纹作为主体的装饰纹样。

哈发言男子服饰特点是款式淳朴简单,主要是素面抹布或棉布缝合而成。

分两种款式,一种为常见的短款,短衣长度一般长至腰下,通常在生活、生产劳动时穿戴;而另一种长袍长度及小腿处,多为节庆、重大法事时穿戴,长袍的袖口及衣边绣有花纹作为一种装饰,显得庄重大方。

杞方言杞方言分布较广,主要聚居在五指山,人口仅次于哈方言。

杞方言妇女的服饰因居住环境不同,其款式格调、色彩、图案都略有差异。

五指山水满乡杞方言妇女上衣以黑色为底,无领对襟长袖,无纽扣,用短红布条缝上作索系,衣襟左右对排用金属银纽缝上作为一种装饰,每排有五个大圆形银纽、五个小长方形银纽组合而成,穿戴时对襟并拢,胸前银纽并成长排,银光闪耀,非常华丽美观。

海南话简介

海南话简介

海南话简介海南话简介作者:符乐聪海南话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从两广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

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海南岛,带来了莆田话和闽南文化,促进了海南话的形成。

后来,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继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会。

经过历史演变,各民族的某些特征在不断被同化,但是作为本民族最基本特征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续下来,形成了今天众多的海南方言,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海南话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

海南话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在不同地方,海南话语音和声调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

海南话特点海南话里有内爆音(implosive):[b<],[d<](在国际音标里,[<]是吸气音的标志)。

在普通话和全国各种地方方言的发音系统里,是不多见的(在特殊情况下的感叹字“啧”是例外)。

对外地人来说,学习内爆音需要认真学习与训练才能掌握。

因为这意味着在发一个音节的过程中要先短暂吸气然后才送气,感觉十分艰难。

不是从小训练,很难掌握。

非洲少数地区、我国个别地方的方言也有内爆音,但都是“不完整”(不成系统)的,全世界可能只有海南岛有一整套完整的内爆音发音系统,十分珍贵。

海南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海南话的声母(24个)、韵母(49个)与声调(8个):声母(24个)——01. b [b] 02. bb [b<] 薄03. d [t] 助04. dd [d<] 丈05. ddd[d] 06. f [f] 负07. g [k] 哥08. gg [g] 09. h [h] 呵10. hh [wh] 贺11. j [t s] 舌12. k [k'] 13. l [l] 老14. m [m] 妹15. n [n] 二16. ng [?] 饿17. p [p'] 18. s [s] 市19. t [t'] 20. th [θ]21. v [v] 武22. w [w] 护23. y [j]耳24. z [z] 易韵母(48个)—— 01. a [a] 阿02. ai [ai] 爱03. ak [ak] 沃04. am [am]暗05. an [an] 安06. ang [ɑ?] 红07. ao [au] 后08. ap [ap] 盒09. a t [at] 塞10. e [e] 下(方)11. ei [ei] 哎12. er 呃13. i [i] 伊14. ia [ia] 赢15. iak [iak]浴16. iam [iam]闪17. iang [iɑ?]央18. iao [iau]妖19. ia p [iap]粒20. ie [i?]21. ik [ik] 益22. im [im] 音23. in [in] 因24. ing [i?] 英25. io [io] 药26. iok [iok]肉27. iong [io?]凶28. ip [ip] 及29. it [it] 忆30. iu [iu] 幼31. o [o] 学32. oi [oi] 划33. ok [ok] 恶34. o m [om] 囵35. ong [o?] 翁36. op [op] 凹37. ou [ou] 芋38. u [u] 有39. ua [ua] 活40. uai [uai]矮41. uak [uak]逐42. uan [uan]弯43. u ang [uɑ?]往44. uat [uat]挖45. ue [ue] 46. ui [ui] 胃47. un [un] 温48. ut [ut] 核声调(8个)——为了方便电脑键盘输入,声调符号既可以用数字表示,亦可以用字母表示(表示声调的字母,拼读时仅表示声调,本身不发音):诗(阴平/第一声)—— di1 = dil时(阳平/第二声)—— di2 = diz死(阴上/第三声)—— di3 = diw四(阴去/第四声)—— di4 = dix是(阳去/第五声)—— di5 = dic失(阴入/第六声)—— dit6 = dig实(阳入/第七声)—— dit7 = dit视(长入/第八声)—— di8 = diq为了方便地记住声调,可熟读以下声调口诀:——【幺余早四五落实八】解析幺,iao1 或 iaol 指一,即第一声;余,zi2 或 ziz 代二,即第二声;早,da3 或 daw 代三,即第三声;四,di4 或 dix 指四,即第四声;五,ngou5 或 ngouc 指五,即第五声;落,lak6 或 lag 代六,即第六声;实,dit7 或 dit 代七,即第七声;八,buai8 或 buaiq 指八,即第八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族织锦五种方言图案分析
黎族五种方言区妇女传统服饰
哈方言
哈方言系黎族五种方言中人口最多的一支,约占黎族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大部分聚居在海南岛乐东黎族自治县,哈方言妇女服装服饰系黎族五大方言区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一支,根据服装服饰、花纹图案、款式格调、主体花纹和色彩搭配的不同,该方言区又可分为哈应、抱由、罗活、志贡等方言区。

哈应妇女服饰特点主要是以黑色为基调,显得坚实、庄重。

上衣款而大,无领对襟长袖,衣领用红布镶边或绣花边作为一种装饰,衣无纽扣,主要以短红色小绳线或短红布条索系。

上衣腰下左右两边各开叉口,上衣对襟的左右两边及衣下端边缘部分,织绣有菱形纹、几何形花纹图案。

筒裙宽而长,一般长度及膝盖,筒裙腰下主要部位花纹为彩条经纬线,织绣有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

哈应方言妇女的服饰丰富多彩,具有本民族的个性和风格,老年妇女的头巾多为黑色,几乎没有花纹图案,中、青年妇女头巾两端织绣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

哈应方言妇女一般都喜欢佩戴大型银耳环,盛装打扮时,手、脚都带银镯,颈戴银项圈,早期有纹脸、纹肢的习俗。

抱由方言服饰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上衣前摆较长,后摆较短,无领对襟长袖。

衣无纽扣,用短红色小绳线或短红布条索系。

上衣织绣的主体花纹图案,是用几何纹和人纹为装饰。

筒裙花纹图案色彩较为艳丽,整体花纹图案以粗狂的线条来体现,增加花纹的立体感。

筒裙的织锦花纹图案以人纹作为主体的装饰纹样。

哈发言男子服饰特点是款式淳朴简单,主要是素面抹布或棉布缝合而成。

分两种款式,一种为常见的短款,短衣长度一般长至腰下,通常在生活、生产劳动时穿戴;而另一种长袍长度及小腿处,多为节庆、重大法事时穿戴,长袍的袖口及衣边绣有花纹作为一种装饰,显得庄重大方。

杞方言
杞方言分布较广,主要聚居在五指山,人口仅次于哈方言。

杞方言妇女的服饰因居住环境不同,其款式格调、色彩、图案都略有差异。

五指山水满乡杞方言妇女上衣以黑色为底,无领对襟长袖,无纽扣,用短红布条缝上作索系,衣襟左右对排用金属银纽缝上作为一种装饰,每排有五个大圆形银纽、五个小长方形银纽组合而成,穿戴时对襟并
拢,胸前银纽并成长排,银光闪耀,非常华丽美观。

筒裙一般长及膝盖,主体花纹为人形纹、几何纹,衬托动植物和花卉等纹饰。

杞方言男子服饰特点是,上衣对襟无领,无纽扣,用短麻线作索系。

服装款式单调,独具地方特色。

润方言
润方言主要居住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中部和南部。

润方言妇女的服饰非常独特,富有本民族的风格和特点。

女子上衣主要以黑色为底,衣不开襟,短而宽,长袖无领,领口呈V 字形,用蓝白色琉璃珠子缝制在领口边沿做装饰。

润方言妇女的V 字形领口衣款式,是一种最古老的“贯头衣”,因穿戴时以“贯头而著”得名。

服饰与时推移,与世流迁”经过不断演变,贯衣头”疗形领口起了变化,用蓝白色玻璃珠子沿边缝缀作为装饰,衣前后摆和两侧均用精巧细腻的双面刺绣花纹图案作为“贯衣头”的款式装饰。

“贯衣头”主体花纹图案重点突出人形纹和龙纹,衣袖口上有精细的花绣纹样。

下着黎锦短筒裙,润方言妇女筒裙短而窄,个别上下长仅有28 厘米,是五种方言妇女筒裙款式最短者,故泛称“超短裙”。

润方言妇女的筒裙颜色鲜艳,色调对比非常强烈,花纹图案明快而和谐。

服饰的特点主要突出女子苗条纤细的身材和瑰丽的传统服饰相互映照,显得婀娜多姿。

赛方言
赛方言主要聚集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赛方言妇女的服饰特点,年轻人的上衣多为蓝、青、粉红色,老年人穿黑色,高领长袖,大开襟,俗称“包胸衣”。

从领向右斜开一排布结纽扣,一直至衣下摆,上衣素面,衣领、袖口和衣边缘均用白色布或红色布镶边。

筒裙宽而长,一般长度及小腿,筒裙尾端约五寸,织有绚烂的花纹图案,有些在花纹图案中嵌入云母片,在阳光下银光闪烁、光彩夺目。

筒裙主体花纹图案多为人纹、水波纹、几何纹、横条纹,衬以动植物纹样,工艺十分精致,显得庄重大方,细腻自然。

美孚方言
东方是黎族美孚方言的聚集区,其服饰特点是,服装款式较为统一,主要以黑色为
底,上衣短而窄袖,开胸对襟,短领无钮,衣领刺绣长方形彩边,衣襟上端左右各缝两条红色或棕色的长布条,衣袖口和衣叉常用红色、白色布滚边。

筒裙宽而长,几乎齐及脚踝,最长的达150 厘米。

筒裙有上中下三幅缝接而成,群头和群尾扎染着数层的白色花纹,群中间织着鲜艳多彩的花纹图案。

青年妇女筒裙中心的花纹为红色几何图案,而老年人则为黑色几何纹。

主体花纹图案以人形纹、几何纹、曲线纹为主,动植物纹作为点缀,具有浓郁的本民族特色。

男子服饰特点,上衣对襟无领,长袖无纽扣,用短绳线作为索系,领际缝缀两块呈“ U”的长方形布块,作为装饰。

美孚方言男子身穿左右两侧开叉的超短裙,群底色为黑蓝色,布质为棉,一般长度及膝,裙边缘用白布镶裹作为装饰。

黎族五种方言传统织锦花纹图案
《广东通志》记载:“黎锦出琼州,以吴绫越锦,拆取色丝,间以鹅丝线,成人物、花鸟、诗字,浓丽灿烂,可以为衾褥幛幕,以有金丝间错者为上”。

早在汉代黎族织锦已成为朝廷的岁贡之极品,,黎族织锦,工艺细致精巧,纹饰构图均奇,平衡对称,严谨大方,织锦花纹色彩的运用与调配非常讲究,主要以黑、白、棕为基本色调,交叉配色,加入红、蓝、黄、青、绿为综合调配。

从织锦技艺上看,它全面完整地概括了纺、织、染、绣等黎族传统的四大工艺。

黎族的织锦花纹图案内容,蕴含着黎族世俗、礼仪、宗教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黎族织锦不仅讲究形式的美感,而且更强调吉祥的含义。

勤劳智慧的黎族妇女通过精心纺织的黎锦花纹图案内容,来寄托美好的愿望,渲染喜庆气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平安吉祥、幸福健康的热烈追求。

这不仅仅充实和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每幅黎锦的花纹图案都具有不同含义,每一幅都是一首抒情的诗篇,一幅优美的图画,它从不同角度和形式来体现大自然的景物,反映人们的生产劳动与生活习俗,反映历史和民间神话故事。

美丽的传说神话故事,它不但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同时也丰富了物质文化的内涵。

每幅黎锦花纹图案,不仅仅是传统艺术佳作,而且是黎族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的记录和写照。

黎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原始文化的象征。

黎族织锦花纹图案品种繁多,内容极为广泛,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类:1、大自然文图;2、人形纹图;3、动物纹样;4、植物纹样;5、生产、生活工具纹样;6、汉文字纹图。

黎族织锦花纹图案从内容到形式,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反映大自然的织锦花纹图案有:太阳纹、月亮纹、星辰纹、云纹、山水纹等;反映人形纹的织锦图案有:母子纹、大力神纹等;反映动物的织锦图案有:龙纹、熊纹、鸟文、鱼纹等;反应植物的花纹图案有:花卉纹、竹叶纹、神树纹等;反映生活、生产工具的织锦花纹图案有:狩猎图、
纺织图、牛耕图、婚礼图等;反映民间神话故事传说的纹样有:鹿回头图、甘工鸟图、大力神图、月宫嫦娥图等;反映汉文字的花纹图案有:福、禄、寿、喜等;还有直线纹、几何纹、菱形纹等。

黎族织锦花纹图案归纳起来约有150 多种,给黎族服装增添了许多优秀织锦文化和艺术精华。

黎族五种方言织锦花纹图案上,经常采用牛纹作为装饰图案,体现出人们对牛的崇拜,同时也包含着牛的灵魂会同氏族一样同存、永不熄灭的寓意。

《黎族织锦牛耕图》其构图严谨、线条明确、主题突出,人纹及牛纹姿态惟妙惟肖,图样轮廓鲜明,饱含着生命活力和感染力,反映出生产劳动的动人场面,画面洋溢着劳动的喜悦,同时对研究黎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及黎族农业发展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族织锦婚礼图》具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生活趣味,图案造型别具一格,人物姿态生动,线条轻快欢畅,色彩简洁淳朴,主体鲜明突出,构思非常巧妙,画面生趣盎然,以黑色为底,再配上五彩斑斓的织绣工艺,古艳厚重,对比素雅,通过织锦这一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了生动而又壮观的黎族婚礼盛况,具有独特的格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