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石雕研究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石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9f8f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7.png)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石雕研究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石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黄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境内,是一座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史前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石雕文化遗址之一。
近年来,黄山遗址石雕的研究备受关注,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对这一古老的石雕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远古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也可以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本文将从黄山遗址石雕的发现背景、石雕艺术特点和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黄山遗址石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黄山遗址石雕的发现背景1985年,中国考古学界曾经振奋地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在河南南阳邓州市黄山镇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这是一处距今约6000年的古老村落遗址,是中国史前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石雕文化遗址”。
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为中国史前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随后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学家们陆续发现了大量的石雕器物和石雕图案,这些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文化和古代石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石雕艺术特点1. 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黄山遗址石雕的器物和图案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据考古学家介绍,这些石雕器物大多是由石灰岩、砂岩等天然石材雕刻而成,石雕器物的形制有石斧、石锤、石钺等,器物图案有神人、动物、几何图案等。
这些器物造型生动,图案美观,反映出史前人类丰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2. 艺术技艺精湛黄山遗址石雕的器物和图案,雕刻精细,工艺复杂,可以说是石器时代智慧和智慧的结晶。
石器的制作需要使用石器制作工具,如石斧、石锤等,这些工具制作繁琐,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技能。
石雕器物的雕刻技艺也显示出古代人们的高超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手工艺经验。
石雕器物装饰图案简约而富有韵味,表现出了古人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
三、研究意义黄山遗址石雕的研究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揭示史前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为我们了解我们的人类祖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资料。
南阳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
![南阳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0a1a45e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3.png)
南阳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南阳玉,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故南阳被称之为“千年玉都”。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这里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故被称之为“中华药都”。
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武侯祠。
南阳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
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
其中,宝天曼和老界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貌独特,植被良好,风景如画;2001年宝天曼被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
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距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
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
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河南省重点旅游项目之一总投资4.5亿元,占地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9万平方米的莲花温泉水城将于今年十一完全建成开放,现已投入市场。
南阳陶三简介
![南阳陶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c8e26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8.png)
南阳陶三简介摘要:1.南阳陶三简介概述2.南阳陶三的背景和历史3.南阳陶三的主要特点4.南阳陶三的传承与保护5.南阳陶三的未来发展正文:南阳陶三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源于南阳地区,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
南阳陶三简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
首先,南阳陶三的背景和历史。
南阳陶三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7000 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与我国古代陶瓷工艺密切相关,受到了当地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南阳陶三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成为当时民间陶瓷的主要代表。
其次,南阳陶三的主要特点。
南阳陶三以其造型古朴、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图案多样而著称。
其制作工艺独特,采用当地特有的陶土和釉料,通过手工拉坯、雕刻、绘画、烧制等多道工序而成。
南阳陶三的题材广泛,既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民间生活、花鸟虫鱼等,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
再者,南阳陶三的传承与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对南阳陶三的传承人进行扶持和培养,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展览、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提高南阳陶三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
此外,还对南阳陶三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保护和传承,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薪火相传。
最后,南阳陶三的未来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南阳陶三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南阳陶三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
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南阳陶三的创新与发展,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为南阳陶三赋予新的生命力。
总之,南阳陶三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更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南阳名胜古迹景点介绍
![南阳名胜古迹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71838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8.png)
南阳名胜古迹景点介绍南阳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文化古城之一。
南阳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南阳的著名景点。
一、南阳博物院南阳博物院位于南阳市区东南部,是河南省三大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建筑气势恢宏,展览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让人们深入了解南阳的历史文化。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汉代文物,南阳是汉朝的重要发源地,因此汉代文物在南阳博物院中占有很大比重。
二、姜子牙庙姜子牙庙位于南阳市西部的姜堰区,是纪念姜子牙的祠庙。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著名人物,他是商朝末年的军事家、政治家和预言家,也是周武王的重要谋士。
姜子牙庙建于明朝,后来多次扩建,现在已经成为南阳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三、南阳城隍庙南阳城隍庙位于南阳市区东北部,是纪念城隍的祠庙。
城隍是中国传统的土地神,负责守护城市安宁和人民平安。
南阳城隍庙建于宋代,历经多次修葺,现在已经成为南阳市的一个著名景点。
庙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让人们深入了解南阳的历史文化。
四、汉魏书院汉魏书院位于南阳市区西部的汉魏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书院始建于东汉时期,后经过多次扩建和修葺,成为汉魏时期南阳文化的代表之一。
书院内陈列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书籍,让人们深入了解南阳的历史文化。
五、白马寺白马寺位于南阳市区南部的白马山上,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
寺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后经过多次扩建和修葺,成为南阳地区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
寺庙内陈列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历史资料,让人们深入了解南阳的佛教文化。
以上就是南阳的著名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了解南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如果您有机会来南阳旅游,一定要去这些景点看看,感受一下南阳的历史文化魅力。
河南南阳名胜古迹有哪些
![河南南阳名胜古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adad37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8.png)
河南南阳名胜古迹有哪些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那么你知道南阳有哪些名胜古迹吗,现在,随店铺来看看河南南阳的一些名胜古迹吧!河南南阳名胜古迹:淅川香严寺淅川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
淅川香严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内,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该寺居正中。
淅川香严寺始建于唐朝,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
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
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
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淅川香严寺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
淅川香严寺原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
又据《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淅川香严寺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勅赐长寿,其以香岩传,由国师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故亦称“香岩长寿寺”。
其后屡废屡建,今日上寺基本为清代建筑风格。
河南南阳名胜古迹:南阳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
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南部的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
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
不少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祭祀。
元代地方官多次整修武侯祠。
元仁宗时,南阳卧龙岗古建筑命名为武侯祠。
明清时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
今日武侯祠基本上保持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结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
南阳历史与文化主要内容
![南阳历史与文化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2fbcf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5.png)
南阳历史与文化主要内容南阳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南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下面将介绍南阳的主要历史和文化内容。
一、历史概述南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都城。
汉代时期,南阳成为了汉朝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汉代四大都市之一。
南阳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都城,刘备曾在此设立丞相府。
二、历史名人南阳是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故乡。
最著名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曹操,他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
南阳还是另一位文学家陈寿的故乡,他是《三国志》的作者。
此外,南阳还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和明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乡。
三、历史遗迹南阳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反映了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阳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大量南阳地区的历史文物,如汉代玉器、陶器、青铜器等。
南阳还有许多古代建筑物,如汉代的南阳城、丞相府和南阳墓群等。
四、传统文化南阳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阳的曹操文化,曹操在南阳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如曹操题诗的石碑、曹操诗词刻石等。
南阳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南阳皮影戏、南阳剪纸和南阳民间音乐等。
五、庙会活动南阳的庙会活动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南阳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庙会期间,人们可以观赏到传统的舞狮、舞龙表演,品尝各种美食和购买手工艺品。
六、文化节庆南阳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节庆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南阳草船灯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南阳市民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草船灯,并放入汉江中,以庆祝中秋节。
此外,南阳还有举办传统的舞狮、舞龙、花车巡游等活动。
七、文化产业南阳也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南阳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如南阳的曹操文化旅游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南阳历史文物概况
![南阳历史文物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72c20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0.png)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南阳市位于南襄盆地北部,周围环山,有山有水,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
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
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
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其中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有南阳府衙、武侯祠、山陕会馆、汉画馆、老界岭、医圣祠、河南内乡县衙、南阳市博物馆。
南阳市重点保护单位有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水帘寺、博望坡遗址、菩提寺、汉桑城、汉议事台、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泗洲塔、淅川香严寺、法海禅寺等。
南阳府衙,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
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景点之一。
始建于公元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
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
南阳府衙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郡府级官署衙门。
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12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
南阳博物馆文物介绍
![南阳博物馆文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952a9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a.png)
南阳博物馆文物介绍《南阳博物馆文物介绍:青铜鼎》朋友们,咱南阳博物馆里有一件特别牛的文物,那就是青铜鼎。
这青铜鼎啊,看起来就特别厚重,稳稳地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它身上的花纹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但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制作它的工匠们的用心。
听讲解员说,在古代,鼎可不是一般的物件,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这么精美的鼎。
想象一下,古代的宴会上,这鼎里装满了美味佳肴,那场面得有多壮观!我站在它面前,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盛大的场面,真的太神奇啦!《南阳博物馆文物介绍:汉代玉佩》走进南阳博物馆,有一件汉代玉佩让我挪不开眼。
这块玉佩温润通透,洁白无瑕,就像天上的月亮掉落到了人间。
它的形状精巧别致,上面雕刻的图案细腻入微。
据说在汉代,玉佩是人们表达美好祝愿和情感的信物。
也许是一位深情的男子送给心爱女子的定情之物,又或许是长辈对晚辈的深深祝福。
每次看到这块玉佩,我都会想,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拥有它的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是欣喜,是感动,还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南阳博物馆文物介绍:唐三彩马》在南阳博物馆里,有一匹唐三彩马特别引人注目。
这匹马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好像随时都能奔腾而起。
它的身上有黄、绿、白三种颜色,相互交融,显得格外华丽。
你看它那矫健的身姿,有力的长腿,还有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们它曾经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据说,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种陶器,多用于陪葬。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它的美。
这匹唐三彩马,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唐朝的繁荣昌盛。
《南阳博物馆文物介绍:宋代瓷器》南阳博物馆里的宋代瓷器,那叫一个精美!这些瓷器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自然。
有的上面绘着精美的花卉图案,有的则是素雅的纯色。
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那可是相当高超,胎质细腻,釉色温润。
就拿那个青花瓷瓶来说吧,蓝色的花纹在白色的底色上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想象一下,在宋代的某个家庭里,用这样精美的瓷器盛饭、喝茶,那该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南阳博物馆文物介绍:明清书画》来,跟我一起看看南阳博物馆里的明清书画。
南阳博物馆镇馆之宝解说词
![南阳博物馆镇馆之宝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74f55e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4.png)
南阳博物馆镇馆之宝解说词(原创版)目录1.南阳博物馆简介2.镇馆之宝的定义和意义3.南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漆器“七盘八碗”4.“七盘八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5.“七盘八碗”的保存和展示情况6.结语:南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漆器“七盘八碗”的魅力正文南阳博物馆位于我国河南省南阳市,是一家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和独特的展览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在南阳博物馆的众多珍贵文物中,有一件被誉为“镇馆之宝”的文物,那就是汉代漆器“七盘八碗”。
“镇馆之宝”是对博物馆中最为珍贵、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的称谓,它通常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
南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漆器“七盘八碗”,正是这样一件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
“七盘八碗”是一组汉代漆器,由七个盘子和八个碗组成,其造型古朴、庄重,漆色鲜艳、光亮,堪称漆器中的佳作。
这组漆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要制作出木胎,然后在其表面髹漆,最后还要进行雕刻、绘画等装饰工艺,其制作难度之大,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七盘八碗”不仅在制作工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同样重要。
从历史价值来看,它是汉代漆器的代表作品,对于研究汉代漆器的制作工艺、发展历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艺术价值来看,它的造型、漆色、装饰等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是汉代艺术的瑰宝。
在南阳博物馆中,“七盘八碗”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展示。
博物馆为其设立了专门的展示柜,以保证其安全。
同时,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相关的主题展览,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件镇馆之宝的魅力。
总的来说,南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漆器“七盘八碗”,无论是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是从制作工艺上来看,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南阳古人类文化遗址
![南阳古人类文化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d7df7627a417866fb94a8e41.png)
古人类文化遗址古人类文化遗址是指从人类形成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聚落遗址、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
这些遗址反映了长达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
目前,南阳已发现159处古人类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有102处。
有些遗址的密度几乎与当代村落密度相当,而且面积大,灰层厚,多层文化重叠,遗迹遗物丰富。
有的遗址含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三种文化层,反映了南阳新石器文化遗址最富有的特征,也反映了中原文化和江汉文化的交流,表现出了南阳早期文化的区域特征。
这些人类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古代原始社会及其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南召猿人杏花山位于南召县云阳镇西北千米处,海拔220米,由震旦纪石灰岩组成。
杏花山之东有一条鸡河,春秋时称作雉水,后改称关水(全称鲁阳关水),自北至南流经云阳镇,又曲而向东注入白河;北部是一道由伏牛山脉构成的群峰相连的半壁屏障。
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丽。
1978年,当地文物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一枚牙齿,经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为早期人类右下第二臼齿。
同年10 月,国家古人类研究所与南阳地区考古工作者组成联合发掘组,对这个化石地点进行了发掘,又发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
出土化石有剑齿虎、剑齿象、肿骨鹿、三门马等近20种。
经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鉴定证明,这里发现的古人类与北京猿人所处的时代大体相当,同为更新世中期,距今约50多万年,并正式把这里的古人类定名为“南召猿人”。
2000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出席“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对外开放”典礼仪式并剪彩。
国家领导人对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极为关怀,先后为杏花山题词,现已刻成石碑耸立在杏花山下。
这里已形成了集考古、休闲旅游、科学研究为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
二、小空山遗址小空山位于南召县小店乡东南约500米,属秦岭东延的伏牛山南部的丘陵地区,海拔高265米。
山体呈南北向,整个山体由震旦纪陶湾群石灰岩构成,东坡缓坦,西坡陡峻。
南阳古人类文化遗址
![南阳古人类文化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95ca87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4.png)
南阳古人类文化遗址南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下面将介绍南阳的几个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首先是南阳酒城遗址。
南阳酒城遗址位于南阳市宛城区半坡村,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一个距今约7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酒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玉器和石器等文物,尤其是陶器内残留的酒痕迹,为研究中国古代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次是南阳马王堆汉墓。
南阳马王堆汉墓是汉代墓葬群中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汉代墓葬。
墓葬内的文物十分丰富,包括了绘画、书法、音乐、乐器、服饰、农耕、医学等方面的内容。
尤其是出土的世界第一部双层书写的木简《太平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文物的出土不仅丰富了南阳的历史文化,也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再次是南阳故城遗址。
南阳故城遗址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池遗址之一、这里曾是南阳国的都城,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关羽的出生地,也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土,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遗址内保存了古代城墙、宫殿、寺庙等遗迹,尤其是南阳故城中的关帝庙是中国最早的关公庙之一,是千百年来崇拜关公的圣地。
另外还有南阳陶庙遗址。
南阳陶庙遗址位于南阳市内,是为纪念东汉末年陶谦而修建的庙宇。
陶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外敌的抗击外敌的将领之一,他在南阳一带建立了抗击外敌的根据地,对保卫中原地区的安定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庙宇内保存了大量的与陶谦有关的铭牌、石碑等文物,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东汉末年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上介绍了南阳的几个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这些遗址记录了南阳丰富的历史文化,为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这些古人类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根源和文化传承。
河南名城南阳探寻汉代遗址的神秘历史
![河南名城南阳探寻汉代遗址的神秘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4862be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9.png)
河南名城南阳探寻汉代遗址的神秘历史南阳,古老而神秘的城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阳承载着汉代帝王南巡的痕迹,这里有许多汉代遗址和历史遗迹,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南阳作为汉代的都城,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南阳市区范围内,有许多汉代建筑和遗址,如伏牛山上的南阳金银台和滑台,这些墓室保存完好,几千年来依然展现出汉代帝王的辉煌与尊贵。
南阳金银台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被称为中国东方的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形状的陵墓建造的极为庞大,它高约48.6米,每个角度是走廊式墓道,结构非常复杂。
在南阳金银台的内部,可见到由汉武帝陵墓出土的一大批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展现出汉代的文化与艺术水平,对研究中国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除了南阳金银台,南阳市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汉代遗址,如汉阳陵、张良庙等。
汉阳陵是刘邦、汉文帝刘恒的陵墓,被誉为“中国皇家陵寝之冠”。
陵墓的规模十分宏大,其建筑工艺与南阳金银台相似,都是由土坑掏空,再用装饰线条、木构件等装修而成。
这些汉代陵墓的建造精心考虑了风向、地理条件等因素,反映出了古人智慧的一面。
此外,南阳还保留着一座汉代古城,这座古城依山而建,风景秀丽。
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古城墙已经破损,但仍能看到古城墙的苍劲,带给人无尽的遐想。
在古城内部,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如刘备故居、马超庙等,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汉代建筑风格,还记录了南阳作为蜀汉重镇的历史。
南阳作为汉代的都城,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址和建筑体现了汉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我们可以从这些遗址中,了解汉代帝王的尊严与庄重,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艺术成就。
南阳的汉代遗址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也是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
南阳的汉代遗址值得我们前往一探究竟,不仅可以了解汉代的历史,还能欣赏到古老文化所带来的魅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智慧与创造力的卓越,也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阳历史及保留著名古迹
![南阳历史及保留著名古迹](https://img.taocdn.com/s3/m/2f3ea0b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f.png)
南阳历史及保留著名古迹(一)南阳历史及保留著名古迹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这里有山水之美、人文之韵,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教育更是灵动,如深化“大比武”活动,努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不断创新举措,奋力突破的南阳教育,同样充满了无限魅力。
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
南阳是国务院较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
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
主要有楚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各类古建筑群开发利用系列。
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
南阳的汉文化遗存,当以画像石、画像砖、陶狗等“南阳汉文化三绝”为代表,从发现的数量、规模、内容、研究及旅游价值,均属全国第一;还有全国最大的古代冶铁作坊-----瓦房庄遗址,规模可观的汉宛城遗址,名满世界的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医圣祠,享誉海内外的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之墓。
三国历史影响深远,留存的遗迹主要有武侯祠、魏公桥、凤雏台,还有方城的火烧博望古战场、新野的议事台等遗址。
古建筑有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有千年古刹香严寺、丹霞寺、水帘寺、菩提寺等,有建筑风格好雕绘艺术独特的社旗山陕会馆,有保存完整的荆紫关清代五里长街,有以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而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有因范仲淹在邓州写成天下名篇《岳阳楼记》而闻名的“百花洲”等等。
(二)南阳早些年学校历史说起南阳的学校,其实,在南阳这么一个小地方,学校的数量和类别那可是脱口而出,即便是最近几年新建的学校,也没有那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历史。
南阳三馆一院简介
![南阳三馆一院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0e67d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4.png)
南阳三馆一院简介
南阳三馆一院是指南阳市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南阳博物院、南阳民俗博物馆、南阳书法艺术馆和南阳园林艺术院。
这些馆院集中展示了南阳的文化、历史、民俗、书法和园林艺术等方面的精华和特色。
南阳博物院是南阳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收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南阳地区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和文化。
南阳民俗博物馆则集中展示了南阳地区的民俗风俗、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南阳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南阳书法艺术馆收藏了大量的古代和现代书法作品,展示了南阳书法的历史和艺术特色,是了解南阳书法文化的重要场所。
南阳园林艺术院则是南阳市园林文化的代表场所,展示了南阳地区的园林艺术风貌和传统技艺,同时也是一个文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南阳三馆一院是南阳市文化旅游的重要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也推动了南阳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 1 -。
南阳探索秦岭深处的神秘宝藏
![南阳探索秦岭深处的神秘宝藏](https://img.taocdn.com/s3/m/469c9e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c.png)
南阳探索秦岭深处的神秘宝藏秦岭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多有传说和谜团环绕。
位于南阳的秦岭深处,据说隐藏着许多神秘的宝藏。
本文将探索南阳在秦岭深处发掘的一些神秘宝藏。
一、秦岭深处的佛教文化宝藏南阳历古代佛教居住地,秦岭深处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在这片山脉中的小寺庙遗址中,曾被发现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以及佛教造像,它们不仅是南阳佛教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这些佛教文化遗存仍然散落在秦岭深处,并且值得进一步发掘和保护。
二、古代山间的秘密墓葬秦岭深处不仅是佛教宝藏的聚集地,还被认为是古代宝藏的埋藏地。
历史记载中,南阳是古代帝王墓葬的聚集地,特别是秦、西汉、东汉时期。
在秦岭深处的山间,还有一些尚未被发掘的古代墓葬,其中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文物和宝藏。
的确,南阳探索秦岭深处古代墓葬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三、神秘的秦岭植物宝藏除了文化和历史遗存,秦岭深处还隐藏着丰富的自然宝藏。
南阳是秦岭地区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许多珍稀的植物品种在这里得以保存和繁衍。
有传言称,在秦岭深处可能存在着一种神奇的草药,具有治疗某些疾病的能力。
虽然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但是这加深了南阳秦岭深处的神秘色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寻找自然的宝藏。
四、探险者的宝藏南阳秦岭深处的探险活动也为这片地区带来了特殊的魅力。
探险者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发现,不仅将南阳的秦岭深处的神秘图景展示给世人,还为该地区带来了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机遇。
他们的努力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参观这些宝藏,了解南阳秦岭深处的神秘之美。
结语南阳秦岭深处的神秘宝藏是一项宝贵的资源,他们承载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奇观。
尽管我们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要探索,但南阳作为寻宝之地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
我们期待着南阳继续揭示这些神秘宝藏的面纱,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欣赏这片秦岭深处的宝藏。
南阳有哪些历史遗迹?
![南阳有哪些历史遗迹?](https://img.taocdn.com/s3/m/cfa410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b.png)
南阳有哪些历史遗迹?
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明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却由于不幸生在号称“天下之中”的河南省,与位列八大古都的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座省内城市同场竞技,不免有些星光黯淡,除了人人都会背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外,就没有任何存在感了。
其实南阳值得一去的历史遗迹还有不少,比如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南阳汉画馆是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荆紫关古建筑群因地处豫鄂陕交界地而被比作'一脚踏三省',社旗山陕会馆因其“十之最”而被誉为“中国第一会馆”等等,南阳还是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与医圣张仲景的长眠之地。
世界遗产
(暂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衡墓、张仲景墓及祠、南阳武侯祠、南阳知府衙门、瓦房庄冶铁遗址、鄂城寺、黄山遗址(以上位于市辖区)、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八里桥遗址、佛沟摩崖造像、镇平菩提寺、内乡县衙、邓窑遗址、荆紫关古建筑群、仓房香严寺、社旗山陕会馆、泗洲寺塔、八里岗遗址、福胜寺塔、太子岗遗址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荆紫关镇(淅川县)、赊店镇(社旗县)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暂无)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街)
(暂无)
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阳汉画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南阳市博物馆、内乡县衙博物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
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南阳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南阳](https://img.taocdn.com/s3/m/b38eef3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1.png)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南阳
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汉代宛城(南阳)冶铁遗址,位于南阳市区北部瓦房庄附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
该遗址发掘出大量遗迹遗物,其中炼炉17座,皆半地穴式,由炉门、火膛、炉床、烟囱四部分组成。
炉旁有大量铸造铁器用的陶范和生产出来的产品。
其中一件属球墨铸铁。
窑址4座。
冶铁工艺壁画
汉代灰陶拍、陶钁范
经鉴定,该遗址是汉代南阳一座规模较大的冶铁作坊。
该遗址的发掘证明了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中国人已掌握了高温冶铸技术。
瓦房庄冶铁遗出图文物/冶铁展示
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魅力南阳欢迎您!。
追忆千年古城南阳的历史遗迹,南阳城市档案震撼首发!(一)
![追忆千年古城南阳的历史遗迹,南阳城市档案震撼首发!(一)](https://img.taocdn.com/s3/m/0602d52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c.png)
追忆千年古城南阳的历史遗迹,南阳城市档案震撼首发!(一)南阳一座历史古城,应该让每一条深巷横渠都被温柔的保留下来,每一栋老房子老庙都被细心地修复,风华再放,成为社会大众的共同记忆,公共财产。
还是应该被当作不和时宜的腐朽,进步的障碍,连根刨起?百年老树挡在一条规划道路中间,是将老树连根拔起抛弃,还是让道路为老树转弯?我们生活的城市,需不需要温柔和细心?而“腐朽”和“进步”,又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追求的愿景是什么?这步愿景的蓝图由谁来画?一张新的地图,过了一个月就不能再使用,因为一半不见了——这是不是一座城市的幸福所系?南阳很古老,是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可我们对她的了解还很有限,老南阳历史的厚重和旧时的繁荣,很多还不为人们所熟知。
虽然我还是名学生,但对这些散落在南阳各处的小文物有着很深的感情。
在老城区长大,每次看见这些破败或即将消失的小文物,总是心生感慨……这里的老屋老人老街道和南阳的老故事,使我深深地热爱着南阳。
其实真正厚重南阳的“韵”就在这里面,这里面有南阳无限的回忆。
怀着对南阳的热爱,我利用空余时间实地的对这些小文物进行了一次调查,希望通过这些南阳的小文物,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南阳,了解我们生活着的着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阳四座城门中,只有东城门的城楼为两层。
据说只有皇城的城门楼才允许有两层,一般城门楼都是一层。
乾隆下江南要从南阳过,东城门特许修建双层。
后来乾隆皇帝改变了路线。
南阳就落了一座此规格的城门楼。
此图为南阳画家杨保国邀集南阳老人回忆绘成,老人们都说特像。
清朝以迄民国南阳基本上还是明朝留下的南阳。
他有一道雄伟坚固的砖石城墙,高宽各二丈二尺,城壕深亦二丈二尺,阔四丈四尺。
城设四关,开四门。
东门曰“延曦门”,额曰“中原冲要”,内额“楚豫雄藩”;北门叫“博望门”,额镶石刻“星拱神京”,内额“源溯紫灵”;西门曰“永安门”额镶石刻“控制秦关”内额“吕城肇封”;南门曰“淯阳门”,额镶石刻“车定指南”内额“荆襄上游”。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石雕研究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石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e78b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6.png)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石雕研究河南南阳黄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境内,是一处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遗址。
黄山遗址以其保存完好的石雕群而闻名,这些石雕作为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存,对于研究史前文化、人类历史和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对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石雕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一、黄山遗址石雕的发现与特点黄山遗址的发现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当地农民在耕地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大量的石雕,引起了当地文物部门的重视。
随后,经过专家学者的调查和勘探,确认了这一遗址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
在发掘的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雕作品,包括兽面纹饰、人物形象、几何图案等多种类型的石雕作品,这些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属于稀世珍品。
石雕作品的保存状态较好,展现了史前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山遗址石雕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形式多样,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图案和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表达;二是工艺精湛,石雕作品在制作工艺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选材到刻制均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三是器物功能,石雕作品中有不少是器物的雕刻,如鼓、盆、碗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史前人类对于实用器物的认识和运用。
二、黄山遗址石雕的历史价值黄山遗址石雕作为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存,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石雕作品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史前文化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史前人类的生活、信仰、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石雕作品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这些作品在图案、造型、工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石雕作品的发现对于完善中国史前史的体系、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黄山遗址石雕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从石雕作品的图案和造型中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于动植物、山水、神话传说等自然和宇宙现象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和表达,这些图案和造型不仅是装饰性的,更是对古代人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南阳市位于南襄盆地北部,周围环山,有山有水,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
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
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
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其中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有南阳府衙、武侯祠、山陕会馆、汉画馆、老界岭、医圣祠、河南内乡县衙、南阳市博物馆。
南阳市重点保护单位有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水帘寺、博望坡遗址、菩提寺、汉桑城、汉议事台、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泗洲塔、淅川香严寺、法海禅寺等。
南阳府衙,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
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景点之一。
始建于公元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
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
南阳府衙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郡府级官署衙门。
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12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
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白居易《咏史》“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等诗句表明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已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的地方,有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先后有众多国家高层领导人慕名前来参观过,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荣获凤凰网友最喜爱的“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
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的杰作。
陕西、山西两省在明清时代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
山西和陕西,一河之隔,自古就有秦晋之好的佳话。
当时,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
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城镇建造山陕会馆(也称西商会馆),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
著名的山陕会馆有社旗山陕会馆,聊城山陕会馆等,其中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中国第一会馆”,现已成为文化旅游资源。
南阳汉画馆,位于中国楚汉文化的发祥地——河南省南阳市郊,北倚诸葛亮躬耕隐居地中国历史名胜南阳武侯祠,南临南阳市区风景线白河游览区,环境幽雅,景色绮丽,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
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10月10日,1959年、1976年两次重建,有藏品1500多石,其中一级品150石,主要有东汉大型圆雕——“天禄、辟邪”和东汉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为汉代艺术的宝库。
是中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研究中心。
2000年南阳汉画馆荣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博物馆,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南阳汉画馆收藏的汉画先后多次荣登为“国家名片”。
老界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东与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接连,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6.7公里,景区总面积23万亩。
老界岭整个景区地貌由中山组成,主峰走向北西--南东向,支脉呈羽状向南延伸。
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峰峦迭嶂,气势磅礴。
主峰鸡角尖,位于太平镇乡东北部,是西峡、栾川、嵩县三县界山,海拔2212.5米,为群峰之最,因山峰高矗,远看似向东引颈高歌之雄鸡而闻名。
晴日山体呈青紫色,清晰雄伟;阴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其景壮观异常。
1982年老界岭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河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014年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此次河南省惟一上榜景区。
2015年西峡老界岭荣获新浪网友“最受欢迎十大景区”。
医圣祠位于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城市、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中华"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
南阳医圣祠坐北朝南,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大门一对汉风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博大雄浑,金碧辉煌,巍峨壮观,阙上的彩绘朱雀傲视蓝天,翩翩欲飞,大门内十米许为张仲景墓;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荷花池、历代名医塑像等,馆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祖国医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曾多次拨款对南阳医圣祠进行修葺,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旅游景点之一。
1988年南阳医圣祠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医圣张仲景祭祀”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内乡县衙,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东大街。
据《内乡县志》记载,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
内乡县衙座北面南,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85间房屋,均为清代建筑,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内乡县衙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衙。
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2006年荣膺国家AAAA级景区,2014年内乡县衙再度入选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内乡县衙与北京故宫等一起被誉为是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
南阳市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10月1日,是豫西南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馆址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历经元明、清而不衰。
武侯祠座西向东,现存廊庑155间,总占地面积200余亩,院内古柏参南阳市博物馆天,风景秀丽。
中轴线上有山门、大拜殿、诸葛草庐、小虹桥、宁远楼;两侧有诸葛井、读书台、东西廊房、古柏亭、躬耕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关张殿、三顾堂等。
大拜殿与宁远楼为武侯祠主要建筑,分别为歇山顶和重檐庑殿式建筑。
祠内有泥塑蜀汉人物10余尊,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山门上镶嵌有郭沫若手书的“武侯祠”三字,草庐悬挂于右任手书“诸葛庐”匾额和郭沫若手书“诸葛草庐”匾额。
1996年南阳武侯祠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过多不再一一赘述,现挑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阳府衙以及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菩提寺作为详细介绍。
南阳府署始建于何时不详。
自秦昭襄王设置南阳郡直至隋代以前,南阳皆有郡守(西汉景帝时改称太守)治所,即郡署。
金正大三年(1226年)于南阳设申州(刺史治),为州署。
元至元八年(1271年)升申州为南阳府,为府署。
但元代修建情况与形制已不可考。
明代府署是洪武三年(1370年)同知(府佐官)程本初即原故址修建的。
正统五年(1440年),同知汪重重修。
当时的府署有正堂、后堂,左右列六房,前竖戒石亭(按旧时规制,地方官署大堂前皆立有戒石碑,上刻戒石铭,作为官员箴规,并建亭保护。
南阳府署后将亭改建为坊,称戒石坊),建仪门、大门,后列官宅,东西列吏舍。
经吏司(掌管受发文书诸事)在正堂东;昭磨听(掌管勘六房卷宗)在正堂西;司狱司(掌理察狱囚)在仪门西;架阁库(收藏管理文牍案卷)在正堂后,申明、旌善二亭在府署前东西两侧,永平库(府库)在府内。
成化年间(1465年——1478年),知府陈镒重修大堂(正堂),堂左为乘发司(承办和转办公文信札)及吏、户、礼诸房,右为西公廨(公廨是官吏办公处的通称),东南隅为衙神祠、寅宾馆。
前为大门,门左右列榜房,前建豫南首郡坊。
大堂后为寅恭门,次为思补堂(二堂),堂左为书简房,右为招稿房。
次三堂,又次为府廨,规制严备,经明末变乱颓圮。
清顺治四年(1674年),知府辛炳翰始修思补堂,又修仪门、榜房,纪而知府张献捷重修大堂并六曹房、乘发司、永平库。
嗣后,相继修葺完备。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府佟应琦于大门外东西增建召父、杜母二坊。
历久对府署渐颓。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知府岳兴阿对府署进行大修。
咸丰初,知府顾嘉蘅又补修,于府宅后东北侧建团练宾兴馆(亦称团练公局)。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知府傅凤扬倡导,各州县知(州)县捐俸重修。
此次修葺,前后经历5个年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
民国2年(1913年),南阳府撤消,府署故址为县公署(民国元年,知县署改称县公署,后又改称县政府)占用。
民国21年(1932年)秋,于南阳设立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即设于久府署内(与县府和署),此后,续有增葺改建。
解放后,南阳专员公署驻此,1965年后,改为中共南阳地委第三招待所,后又改为家属院。
南阳府署左北向南,经明、清两代不断修葺扩建,至清光绪末年,规模宏大。
主体建筑依次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
两侧房舍、院落分布有序,布局严谨。
署前为照壁,北为大门,左右列榜房,门前东为召父房,西为杜母坊,还有谯楼和石狮一对。
大门北为仪门,两侧为公廨,外有东西牌坊两座,分别与仪门两侧门相对应。
再北为大堂,沿明旧额曰“公廉”,即公正廉洁之意。
堂前竖戒石坊,正面额书“公生明”,两侧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即《戒石铭》原文)。
堂左右为承发司、永平库,堂前至仪门,两侧各建排房十间,为各执事房,即书吏六曹房,还有东西二公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