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装订技术的起源与演变
书刊装订技术的发展简况
另外,卷子是由一张一张纸粘接起来再装裱成
的,手续比较麻烦。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 大约在唐代中期,开始出现了页子形式的书。 最初的页子形式的书是旋风装,它是在卷轴 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装订方法是以一幅
感受到她喷在我脸上如雨般的口水。而且大多数时候,就算她掀开我的被子,我
比书页略宽而厚的长条纸作底,而后将单面书写 的首页全幅粘裱于底纸右,其余书页因系双面书 写,故从每页右边无字之空条处粘一条纸,逐叶 向左鳞次相错地粘裱在每页之外的底纸上。收藏 时,与卷轴装方向相反,是从首向尾卷起,从外 表看,仍是卷轴装。打开卷子时,形似龙鳞,所 以也有人把他称为龙鳞装。把卷子收起来时,书
要求。因此,人们逐渐用竹木为材料取代甲骨记
录文字。人们把文字写在竹条上的称为简,写在 木板上的称为牍,统称为简。为了便于收藏,将 写好后的竹木简,上下各穿一孔,用丝线绳、皮
感受到她喷在我脸上如雨般的口水。而且大多数时候,就算她掀开我的被子,我
革或藤条,逐简编联起来,这种编联起来的竹木 简就称为策,也称为简策。有时在策的开头,还 编加两根无字的空白简,以保护正文,称为赘简。 赘简就是后世书藉中护封的来源。编简成策之 后,以尾简为轴心,朝前卷起,装入事先做好的 布袋内,以便保存。这种布袋称为囊,也称为帙。 后世将一部书也称为一帙,其意盖缘于此。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书藉形 式,以简为书籍主要形式的黄金时代,是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的春秋战国时代。
两张纸或布,而后与书页一起打眼穿线装订成
册。这种装订方法是我国传统的装帧方法,既方 便阅读,又不易破散。再配以各种式样的书函, 显得格外古朴典雅,直到今天有些书籍还是采用 这种装订方式。 十、平装 平装是现代书籍、图册的主要装订形式之 一。通常用纸封面和覆膜形式,以齐口居多,也
西方书籍装帧发展史
西方书籍装帧发展史
西方书籍装裱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当时人们开始将手抄本装订成册。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和分发变得更加广泛和便利,书籍装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下是西方书籍装订的主要发展阶段:
1. 中世纪早期(5世纪-10世纪):手抄本装裱成册,大多数
书籍用绵羊皮或牛皮制成书皮。
2. 十四世纪初到十六世纪初:欧洲的书籍装订工艺得到了重大发展,赋予了书籍更大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价值。
手写书页被印刷书页取代,皮革和木头绑定的书边被竹子、青铜、鱼骨等材料所取代。
书籍的装饰也更加复杂,使用了滚花、贴纸等技术。
3. 十六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中期:书籍装订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精美的石版画和镶嵌等技术。
此时期由于手工制造的限制,较少的本数是精美的学术装订,商业装订则呈现出更为实用的特点。
4.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印刷机和装订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然而,大量生产降低了书籍质量,封面装订呈现出流行化的趋势。
5. 二十世纪:随着现代设计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装订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创新。
不同的艺术风格、材料和技术集于一体,使得书籍装订变得更加艺术化。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书籍和在线图书馆的兴起,书籍装订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印后加工与装订工艺
将每贴折痕堵盖住,只露线绳棱,因此称堵 头布(即堵住两头的布)。作用可使各帖之 间牢固联结,又可使精装书刊外形美观大方。
第三节 书籍装订常用术语
二十四、方、圆角
加工书刊或本册时,经裁切的书刊四角均呈直 角,为了使书籍外形美观,在书刊散开的一 面上下两角(前口的上下两角),用切角机 或切角刀切成一定程度的圆热称圆角。不切 成圆势的是方角。圆角加工适用于精、平装 书刊,造型美观、翻阅时书角不易折损
图表在书芯内的安排,要在书帖上安放(或 粘上)一和或多张页(或图表)来补充书册 内容的完整。 筒子页或对折页:指一折后的两页。
第三节 书籍装订常用术语
十三、书帖、书芯或毛本书、书封
书帖:将大张页(即全张)按号码及版面的顺 序,折成几折后的成为多张页的一沓称书帖。 凡是书刊的装订都要首先加工成书帖后才能 进行下工序的加工。
十、书帖 书帖:是将大幅页张按页码的顺序折成为多页
张的一叠,称为书帖。
第三节 书籍装订常用术语
十一、衬纸、扉页、环衬
衬纸:指封面(封二)下面另粘上的白张页。 衬纸是为衬托封面与书芯的街接而用,并有 保护书芯的作用。衬纸有单张页和双张页两 种。
扉页:指衬纸下面印有书名和出版者的单张页。 有些书刊在加工时衬纸和扉页印在一起(即 双张二页),称为扉衬页。
二、书籍制作中联结法的发展
无线胶粘订
塑料线烫订
第三节 书籍装订常用术语
书籍装订术语是进行装订加工中不可缺 少的基本知识,尽快地学好和掌握装订术语 有助于工艺课程的进展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一、纸张幅面 二、纸张重量 三、令数 四、开数
第三节 书籍装订常用术语
五、版心、版面、版权页 六、左、右开本 七、开本与开本尺寸
(一)基础知识装订工艺流程PPT课件
4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产品按照印后加工形式的分类
印刷品是使用印刷技术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称。 印刷品印后加工,按照加工的目的,可以分为 三大类。
第一类:对印刷品表面进行美化装饰加工。如 为提高印刷品光泽度而进行的上光或覆膜加工; 为提高印刷品立体感的压凹凸印或水晶立体滴 塑加工;为增强印刷品闪烁感的折光、烫箔加 工等。
10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装订工艺流程-活页装工艺流程
活页镖头装是指对一些单据、发票、本册、帐 卡、集册、信笺等的加工。活页装是以各种夹、 扎、粘等形式,浆散页连在一起的装订方式。
活页挂历工艺流程: 撞页→ 开料→配页→打孔→穿挂环、夹金属 或塑料板→检查→包装出厂
11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2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的关系
一本书刊的制作包括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三大 过程。
印前处理阶段完成对书中图文的处理; 在印刷阶段,完成图文由印版转至纸张的工作; 在印后加工阶段,通过装订将印刷好的散页经过多道
工序的加工订联成书芯,再包上印刷好的封面,按照 规格尺寸切去三边,最终才完成一本书的制作。
书刊按照印后加工形式分类可以分为铁丝钉、 有线订、无线胶粘订三种。
6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书刊用纸基本知识
书刊用纸的基本知识:我国现行规定的书刊用 纸规格是国际标准A、B系列,A系列纸张规格 有两种,分别为890mm*1240mm和 990mm*1280mm。B系列纸张规格为 1000mm*1400mm。
《印后装订工》 理论知识培训
1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装订工艺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龟骨册装至简册装,时间约从公 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书籍装订 技术的“起源阶段”。
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简策形式、卷轴形式、折叠形式和册页形式。
1.简策形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制,流行于商朝和周朝时期。
简策是将文字书写在长条形状的木片和竹片上,然后按顺序用绳子编连起来,形成了书籍的基本单位。
这种装帧形式称为简策装。
2.卷轴形式:盛行于隋、唐时期,得益于纸张的普及。
这种装帧形式是将长卷书写后,折叠而成的多页折子装,称为经折装或折子装。
这种装帧形式的书籍可以卷起来保存和携带。
3.折叠形式:也称为册页形式,是纸书向册页过渡的形式。
这种装帧形式是将长卷书写后,将长卷沿着中缝折叠,形成了前后封皮的册页形式。
这种装帧形式称为蝴蝶装和包背装。
4.册页形式:分为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三种。
蝴蝶装是每页纸有字的一面朝里对折,然后将折缝粘连在一张大纸的中央,最后将大纸折过来就成为前后封皮。
包背装是每页纸有字的一面朝外对折,然后将折缝对齐,最后用封面包裹起来。
线装书则是将书页用线装订成册,封面的纸张较厚,通常用于珍藏本或善本书。
这些书籍装订形式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籍的装订形式也不断地演变和改进,以满足人们阅读和保存的需求。
中国书籍装帧装订形式
中国书籍装帧装订形式的历史演进装订(bookding ),是把零散的书页、纸张或书画等加工成册或画卷等形式的工艺技术归属於印後加工工序,它虽非书籍所专有,但主要用於书籍,故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它和书籍紧紧地联繫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只有书籍才用装订之印象。
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使书刊杂志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装订和书籍密不可分装订与文字的传播方式又息息相关 综观中国文字的传播史 自甲骨文至今其传播方式历经了甲骨、青铜、竹木、缣帛、雕石拓印、手抄和印刷等多种形式,其中,甲骨、青铜和雕石,历史上虽曾起过档案勉强些,也可说它是书籍的作用,但它毕竟不是书籍,实无装订可言。
究其源除甲骨之中的牛肩胛骨上曾发现有穿孔,可作为用绳串连起来,似有装订之意的证据之外。
别无其他痕迹可寻,真正的装订之始,当以简策装为最早。
一、简策装简策,是由写或刻有文字的一根根长条形竹(或木)片用绳连结起来形成一篇著作的竹木书籍其中有字的单根竹片谓之简用绳编连起来的简谓之策通常称作“简策”,编简成策的绳子谓之“编”。
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
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图1) 。
二、卷轴装卷轴装这种装订形式应用时间最久,它始於周,盛行於纸本书初期的隋唐。
一直沿用至今。
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
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
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在有的书籍称“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卷轴装具有我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图2)。
三、旋风装旋风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而来的,经折装帧是前面一页和最后一页分开的,如果把经折装的首页与末页粘连在一起,阅读时翻开,遇风时中间的纸页飞起,犹如旋风,保存时合拢,成为一本书。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_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_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么你想知道关于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吗?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带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介绍,希望你喜欢。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介绍书籍装帧,以前很少有人论及这个概念。
现在,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装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关于书籍装帧的研究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将书籍装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一举措,经事实证明,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书籍装帧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形态,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
不论是对出版界还是设计界及书籍收藏界来讲,都是有一定帮助的.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
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
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一)甲骨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
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
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
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
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七)
针篦可用大针制作,长为l0 m 在 纸板上 的。豪华装 可加衬 根料 与 且有可能阅读 次数较 多。特 别是较 o Ⅱ 环衬 同时锁在 一起 ,而在封二、封 厚的书册 ,翻 阅次数 一多便会 出现 三 上 另粘封 里纸 。
④ 圆术棍
圊术棍 的长约 l0 Ⅱ 0 皿 左右,直径 这 样 书壳与 书芯 的 可大可小。需要大花纹可用粗的,反 衔 接是 用衬 根料 . 之可用细的.根据要求随心所欲 。 @充水管 充 水 管应 要 扁 嘴 的( 压 大 水 些) .蘸完花 口后冲色用( 见图3 ) 4
底牯 料艴 粘料。底粘抖起咬纸皓色作
种 用贵重的材料和特 殊的装 订加 成,属一次呵成 的加工技术 ,否则 用,使色料粘结牢固。色粘料则是为了 产品将成为废品而造成极大浪费。 蘸花 口的工艺简介如下: 让颜色能固定,保证花纹不变。 a 底粘 料配 制时,用盐酸溶液 ) 和清水,经混合后搅拌调制成,涂
笔) .用于划色,但各色之间不得混 面材料相 同的 接衬条 。衬根料 的
用 ,严 格 区分 。
6 加 筒 子纸 .
作 用是牢 固耐 用、美观大方 、翻 阅
筒子纸指 在书背上另粘的一纸
③针篦
左右 ,用 于画 色 料花 纹 。
平整 通常精装书套台后环衬是粘 筒。豪华的书籍一般均有保存价值,
维普资讯
≯
术的 —一 l 书■装订技
— — — —
珠 王 淮
—
遐纛与发晨( ) 七 I
_} l I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我 国出版 印 方 法 ( 图 3 ) 见 2 。这种 方法 目前 在 一 色 及 鲜 牛苦 胆 。配 制 时 :
刷业的发展 ,在书籍装订形式 多样 些效益 手册等 上常见,只是金 口用
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四)
式 采 用 的称 呼 都 基 本 相
到 了清朝 更 是风 行 ,经过 几 个 朝 同 。也 可 以说 ,现 在 的装 代,至今还在使用 。线装加工在我 订 术 语 和 装 订 形 式 的称 国书籍装订史上第 一次将零 散页张 呼 , 是 由早 期 装 订 术 演 变 集中后用订线方式 穿联成册 。线装 而来 的 。如 : 装订 的折法 与包背装相 同,所 不同
1天头:指书叶( ) 页
的是它不用整幅封 面将 书芯包 背粘 上 端 ( 上 栏 以外 部 分 ) 即 到
见 3。 联,而是前后各加上一封面 。封面 切 口 的空 白处 ( 图1 ) 可用 纸 张 也 可 用 薄 软 的丝 织 品裱 纸 2 地 脚 : 指 书 叶( ) . 页
后使用 。线装 书的连接是用 丝或棉 下端 ( 栏 以外的部 分 ) 即下 到 线,采用不同的订联方式,经打孔穿 切 口的空 白处 ( 见图 1 ) 3。 线后制成册的。加工后的线装书折 口 为前口,栏线整齐外露,配有签条、
8 书衣:也称书皮 ,即现在封 叶的作用是保护正文书芯页张不易受 级和出版者的需要进行选择。如: 面 的称呼 。线装 书封面与现代装法 损 ,因此 又有护 页之称 。在 上或 下付 ①木板式 :一种 早期的函套形
封 面 有 所 不 同 。它 是 在 装 订 时 另 用 页的适当位置还可印上版权,以让读 式 ,即用两块木板边上打孔 穿丝 ,
等 ,其 中又分双鱼尾( 即上下端各一 下 的 ( 称上 付 页 ) 用 2 3 ,在 后 后 ,在 一 套 书外 面 制 作 的 书 套 。 函 常 ~ 张
鱼尾标 记 ) 单鱼 尾 ( 图 1B 。 和 见 4) 封 上 的( 下 付 页 ) 用 1 2 。付 套 的形 式 有 多种 ,可 根 据 书籍 的 品 称 常 ~ 张
书籍装帧设计起源与发展PPT精选文档
2020/5/22
《 内 圣 殿 后 面 的 天 使 》
2020/5/22
1896
数字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功能软件功能大大增加了书籍设计的灵活性,
激发出设计者的灵感,使书籍设计的人性化得到加强,读者 与书的距离接近,产生共鸣。
数字化印刷:速度快、节省成本
2020/5/22
2020/5/22
2020/5/22
2020/5/22
2020/5/22
封优 面点 可: 以书 保籍 护开 纸始 张有
2020/5/22
唐代《元官刻大藏经》
2020/5/22
2020/5/22
中国古典书籍装帧的形式 旋风装 • 又称龙鳞装,产生于唐代,其内部书页都是朝
向同一方向翻转,如有风吹起的旋风,因此而得 名。
• 生产莎草纸的原料是纸莎草的茎。 • 先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
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 • 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
。 • 之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
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 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 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 的成品。 • 由于只使用纸的一面,在书写的一面要进行施胶处理, 使墨水在书写时不会渗开。
大工业生产的早期——带来了质量低劣的产品 书籍失去了原有的和谐统一,变得商业化,既强调书籍表面的广告效果
原因是:分工的细化和资本家单纯的追求经济利润
2020/5/22
欧洲书籍的艺术革新运动 心愿:反对当时正在泛滥的文化虚无主义
这一场书籍运动首先从印刷字体开始,并扩大到 插图艺术和封面设计上。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起源和演进
蝴蝶装
因翻书时,中间粘连,两边各半叶,如蝴蝶 翼之展开,因此得名蝴蝶装。 蝴蝶装从卷轴形式到册页形式是一个飞跃
包背装
线装
始于明代中叶(公元14世纪),盛行于清代。它 不用整纸裹书,而是将前后分开为封面和封地,不 包书脊,用刀将上下及书脊切齐,打孔穿线,订成 一册(见图1-8)。一般用四眼订法,也有用六针 眼和八针眼的,讲究的还在上下角用丝织品包角。 线装书的结构为:书衣(封面)、护页、书名页、 序、凡例、目录、正文、附录、跋或后记。与现代 书籍次序大致相同。由于蝴蝶装和线装的封面都是 软面的,只能平放,不能直立,插架和携带都不方 便,所以有的书由在外面加函套来装盛书籍,材料 用硬纸板或木材,有纸盒、夹板、木盒等。
由于蝴蝶装和线装的封面都是软面的只能平放不能直立插架和携带都不方便所以有的书由在外面加函套来装盛书籍材料用硬纸板或木材有纸盒夹板木盒等
书籍装帧设计的起源和演进
(1)甲骨文:
• 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以及青铜器 上的钟鼎文,都是最初的书籍形式 (见图1-1)。但它主要是记载当时 统治阶级的情况,而不是以传播性质 为主要目的,不完全是真正意义的书 籍(大量复制与广泛传播)。
(2)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 的说法,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 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 或刻文字了,但由于其材质名贵, 用量并不是很多,多为上层社会 的用品。
(3)简策与版牍
• 中国的具有书籍意义的书籍形式,是从简策开始的。简策始于商代(公元前14世纪),一直延续到后 汉(公元2世纪),沿用时间很长。
• 用竹做的书,古人称作“简策”;用木做的,古人称为“版牍”。
(4)缣帛
最中国的工艺——古籍线装书的装订
最中国的⼯艺——古籍线装书的装订中国古代⽂字由结绳记事开始演变,经由刻制在龟甲兽⾻上的甲⾻⽂,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钟⿍⽂,刻在⽯头上的⽯⿎⽂,以上皆不⾪属书类。
直到⼀⽚⽊头,称之为⽊牍,⼀⽚⽵⼦,称之为⽵简,简牍以线串编成册,也就是简牍成册才是中国书籍的正式开始。
再到锦帛,出现纸张后,始有⼿卷、经折装、梵夹版、蝴蝶装、包背装、直到最后⼀种古籍成书形式——古籍线装书。
线装书出现在公元15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订线⽅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法。
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了⼀个新的阶段。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的装订⽅式。
明嘉靖以后流⾏起来,清代基本采⽤这种装订⽅式。
著名学者邓云乡在谈到线装书时说:“中国传统⽂化的根本,⾸先在于它的载体线装书,没有线装书,⽆处看线装书,不会看线装书,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国传统⽂化的根本。
”线装书之美,在其古朴素雅。
线装的形式是与其古典的内容相⽣共成的,中国典籍之美,⾮线装⽆以尽其神韵。
绸缎封⾯,竖式题签,⼀份沉静之美便隐然浸润出来,如芝兰之⾹,如清茶之味,如古琴之韵,久⽽弥醇弥厚。
读线装书,正是闲暇之⼈的闲暇之趣,取其怡悦性灵、温雅其怀。
下⾯为⼤家展⽰古籍线装书的装订⼯艺流程⼀、选题⼆、写样三、校对四、印刷五、折页六、撞书七、切书⼋、数书九、压书⼗、齐栏⼗⼀、砂书⼗⼆、包⾓⼗三、扣⾯⼗四、打眼15、订书16、贴书签17、上涵套18、检验⾄此,⼀本完善的线装书就制作完成了,最中国的⼿艺,最中国的⽂化!。
书刊画册装订工艺
书刊画册装订工艺(一)书刊装订技术的发展简况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
书籍装订技术起源于印刷术发明之前,大约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它是随着人产对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而产生的。
我国书籍装订的形式,大致上由龟册、简策和简单装订开始,经过卷轴装,发展成为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古代装订形式。
现代的装订主要是平装、精装和骑马订装等形式。
每种装订形式都经过了漫长的变化过程,而每一种装订形式,每一个变化又因当时的经济文化条件、书籍的制作方法、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各具特色。
1、龟册装公元前1500-公元前1100年的殷商时代,就有了“龟册之称。
“龟册”是我国最早的装订形式。
制作龟册的材料是乌龟壳(称为甲)和牛羊的肩胛骨。
制作龟册的方法,是把刻了字的龟甲、兽骨联串起来。
2、简策装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科学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笨重的龟册装已不能适应当时的要求。
因此,人们逐渐用竹木为材料取代甲骨记录文字。
人们把文字写在竹条上的称为简,写在木板上的称为牍,统称为“简”。
为了便于收藏,将写好的竹木简,上下各穿一孔,用丝线绳、皮革或藤条,逐简编联起来,这种编联起来的竹木简就称为“策”,也称为“简策”。
有时在策的开头,还编加两根无字的空白简,以保护正文,称为赘简。
赘简就是后世书籍中护封的来源。
编简成策之后,以尾简为轴心,朝前卷起,装入事先做好的布袋内,以便保存。
这种布袋称为囊,也称为帙。
后世将一部书也称为一帙,其意盖缘于此。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书籍形式,以简为书籍主要形式的黄金时代,是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代。
3、卷轴装大约在秦汉时代,我国就有了卷轴装订的形式。
卷轴是从缣帛的卷演变而成的。
大约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我国开始用缣帛写书,就是将文字、图像写绘于丝织品上的一种书籍形式,这就是帛书。
帛书的装帧方法比较简单,绝大多数采用卷起来的方法,即写好后仍是从尾向前卷起,故名卷轴装。
基础知识装订工艺流程
书刊用纸基本知识
纸张数量的计算。令数是纸张的计量单位。 500张全张(或称全开)纸称为一令(一令纸 =500张全张纸,即指原整幅面平板纸)。 纸张的开数。开数是指一张全张纸上排印多少 版或裁切多少块纸。一张全张纸称全开;将全 张纸排两块版、对折一次或从中间裁切一次称 2开或对开;对开纸从中间裁切或对折后变为4 开,依次裁切或对折分别称为8开、16开等。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精装书工艺流程(二)
书封加工流程。计算书封壳各料尺寸→开料→ 涂黏合剂→组壳→包壳塞角→压平→自然干燥 →烫印 套合加工流程。涂中缝黏合剂→套壳→压槽→ 扫衬→压平→定型→自然干燥→成品检查→包 护封→包装贴标识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覆膜工艺流程—基本认知
覆膜又称过塑、裱胶、贴膜等,指在印品纸张 表面,用覆膜机将塑料薄膜涂胶后覆盖黏着后, 形成一种纸塑复合的加工技术。 覆膜工艺有即涂膜、预涂膜两种,其中即涂膜 又分油性膜和水性膜两种。 覆膜机生产工艺流程:覆前准备→输送薄膜→ 输送印品→加温热压合(含水浴热)→分切→ 堆积→出成品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产品按照印后加工形式的分类
第二类:使印刷品获取特定功能的加工。如使 印刷品有防油、防潮、防磨损、防虫等防护功 能。邮票、介绍信等可撕断,单据、表格等能 够复写,磁卡则具有防伪功能等。 第三类:印刷品的成型加工。如将单页印刷品 裁切到设计规定的幅面尺寸,书刊本册的装订, 包装物的模切压痕加工等。 书刊按照印后加工形式分类可以分为铁丝钉、 有线订、无线胶粘订三种。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覆膜工艺流程—预涂膜的工艺流程
(一)基础知识、装订工艺流程
覆膜工艺流程—即涂膜的工艺流程
即涂膜是一种用即涂膜机在薄膜上涂胶后,随 即与纸张进行黏结的一种纸塑复合工艺。 即涂膜分为油性和水性两种,工艺流程基本相 同,只是水性在覆膜时不用烘干热压。 工艺流程:覆前准备→安装塑料薄膜→输送薄 膜→涂布胶黏剂→烘干或吹风吸湿→印品输送 →复合→复卷或分切→出成品
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的关系
一本书刊的制作包括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三大 过程。 印前处理阶段完成对书中图文的处理; 在印刷阶段,完成图文由印版转至纸张的工作; 在印后加工阶段,通过装订将印刷好的散页经过多道 工序的加工订联成书芯,再包上印刷好的封面,按照 规格尺寸切去三边,最终才完成一本书的制作。
精装书工艺流程(二)
书封加工流程。计算书封壳各料尺寸→开料→ 涂黏合剂→组壳→包壳塞角→压平→自然干燥 →烫印 套合加工流程。涂中缝黏合剂→套壳→压槽→ 扫衬→压平→定型→自然干燥→成品检查→包 护封→包装贴标识
覆膜工艺流程—基本认知
覆膜又称过塑、裱胶、贴膜等,指在印品纸张 表面,用覆膜机将塑料薄膜涂胶后覆盖黏着后, 形成一种纸塑复合的加工技术。 覆膜工艺有即涂膜、预涂膜两种,其中即涂膜 又分油性膜和水性膜两种。 覆膜机生产工艺流程:覆前准备→输送薄膜→ 输送印品→加温热压合(含水浴热)→分切→ 堆积→出成品
覆膜工艺流程—预涂膜的工艺流程
预涂膜是将薄膜事先用涂布设备将胶黏剂涂布、 干燥后卷起,再用预涂膜机加热方法将纸张黏 着复合的工艺。 预涂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辊式;另一种是 挂式。 工艺流程:预热胶→上膜→上胶涂布→胶液固 化冷却干燥→复卷→分切→收复卷→包装
书刊用纸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装订技术的起源与演变
书籍装订连接方法和演变
演变过程
扎结订 粘联订 古线订 三眼线订
无线胶粘订
锁线订
缝纫订
铁丝订
塑料线烫订
扎结订
扎结订的联结法有两种:一种是甲骨的联结;用藤树上的藤条和动物皮(牛、羊皮) 条等将龟甲或牛、羊肩胛(胁)骨扎结缀联成册;另一种是简策的编排扎结,所用材 料是藤条皮剪成皮条及用丝结绳后将竹、木条(简)编排扎结联缀成策(册)。
装订技术的起源与演变
演变过程
龟册装 简策装 卷轴装 经折装
包背装
和合装
蝴蝶装
旋风装 活 页 裱 头 装
线装
平装
骑马钉
精装
特装
龟册装
龟册装是 我国最早的 装订形式。 产生于殷 商时代。用 乌龟壳、牛 羊的肩胛骨 刻写上文字 后联排扎缀 成册的。
简策装
在公元前770-前221年的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 把竹子或木头削成狭长条 (或片状),书写文字。 写在竹条(或竹片)上的 称为简,写在木条(或木 片)上的称为札或牍,统 称为“简”。 将简或牍用皮条或藤、 丝编排扎联起来称为“韦 编”和“丝编”。简和牍 经编联之后,成为一篇文 章,称之为“策”。
包背装
与蝴蝶装的折法正好相反,包背装是将书页沿中缝 文字向外折迭,书页排序撞齐,穿孔用纸捻订牢,先将 订口边裁切粘上书皮,最后裁切上下书口而成。该形式 起源于南宋,盛行于元代。
线装
这是至今仍延用的一种装帧形式。是我
国装订技术发展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后 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线装折叠方法与包
背装相似,只是封皮与书页同时三面裁切 后,再在订口处穿线订牢。线装起源于五 代,但使用较少,明代中期才开始盛行。 并流传至今。
中国古代装订形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订形式的演变装订,是把零散的书页、纸张或书画等加工成册或画卷等形式的工艺技术,它虽非书籍所专有,但主要用于书籍,故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它和书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只有书籍才用装订之印象。
譬如,近年出版的《装订源流和补遗》本书系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四,主编洪荣华。
副主编张子谦为余之笔名,本书实出余手,为余数年所集录,尤其重要的是选入著名印刷史家钱存训先生近年新作数篇。
1993年交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一书,收有装订论文七篇,论者无一不在文章之首开宗名义地谈书籍装订。
举例如下:李景新着《中国书籍装潢小史》云:″我国书籍装潢之形式,往往因其所用之材料与各时代用书之方法而有更变。
书籍之质料为甲骨,则有甲骨装;书籍之质料为竹木金石,则有方策玉版装;书籍之质料为缣帛,则有卷摺旋叶装;书籍之质料为纸,则又因其为内折外折单叶全帙之不同,而有旋风叶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精装之别。
″李文?奇着《中国书籍装订之变迁》云:″吾国书籍之装订,极尽实用与美术之能事。
藏书家每多鉴赏版刻,而略其装订;故专记装订之衍变,可着见于藏书录中,及其它典籍者绝少。
″张铿夫着《中国书装源流》″自序″云:″书何自始乎?自有文字,即有书。
书装何自始乎?自有书,即有装。
盖字不着于书,则行之不远。
书不施以装,则读者不便。
装者,束也,饰也,束之以免错乱,饰之以为美观也。
″刘国钧着《积叶成册和线装书》云:″当印刷术在晚唐开始流行的时候,书籍制度已经开始向册页制度过渡。
……″李致忠、吴芳思着《古书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起源与流变》云:″中国书史中,有待发掘、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很多,而书籍各种装帧形式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李更旺着《古书史中梵夹装并非经折装考辨》云:″在我国中世纪所出现的古籍梵夹装和经折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书籍形制,不是一种书籍制度。
″余在《我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首句云:″'装订'是书籍成书的工艺技术,不同的装订方法,装订出不同形式的书籍。
【书籍设计论文】谈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历程
【书籍设计论文】谈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历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出版业空前繁荣,这使得书籍设计成为出版市场的主流,对于出版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至今,很多高校已经将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社会大众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不仅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进步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也为出版市场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史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主要靠绳结记事,也就是通过将绳子打结的方式记录事情,绳子打结的大小主要是按照事件的性质、规模以及所涉及的线索数量来衡量的,事情影响较大,则绳结较大,事情影响较小,所系绳结就较小。
这种记事方式,并没有构成书籍,而书籍出现的前提是文字的产生。
书籍装帧的萌芽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书籍是文字的载体,有了文字才会有书籍,才会有书籍装帧。
出现甲骨文的商代,是书籍形成的萌芽时期。
1.甲骨。
目前所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都出现于我国河南殷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载体。
这些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都是纵向排列的,每一列的字数都不均等,呈现出来的笔画悬殊,大小也各不相同。
尽管这一时期甲骨文的字体形态与我们所理解的书籍装帧形式相差甚远,但这仍是图书装帧的萌芽,是书籍装帧出现的第一种形式。
2.玉版。
众多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目前出土的周代的部分玉版上已经刻有文字了,因为玉的材质较为名贵,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玉版较少,且一般都是统治阶级的用品。
用甲骨和玉版呈现文字不能算作是较为正规的书籍形式,这是当时书籍材料和背景环境的限制造成的,这也使书籍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较大的阻碍。
正规书籍的出现1.竹简木牍。
西周时期,正规书籍已被大量应用,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汉时期。
竹简是当时书籍装帧的一种主要形式。
人们把竹子放置在火上烘烤,将竹片中的水分蒸干,再经过较长时间的晾晒后,把竹子加工成为统一规格的竹简,然后在这些竹简上书写文字,书写完成后,再用葛绳将这些竹片逐一连接成册。
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一)
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一)
王淮珠
【期刊名称】《印刷杂志》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这是人所共知的.书籍装订技术的发明、起源与发展,几十年来则很少有人重视和研究,不像研究印刷术那样下工夫,这是一个很大失误.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对书籍的制作工艺、设备、材料等各方面,人们逐渐在认识,并给以重视,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从制作书籍的整个过程来讲,印后的装订加工,是印品最后一道工序.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王淮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四) [J], 王淮珠
2.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五) [J], 王淮珠
3.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六) [J], 王淮珠
4.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七) [J], 王淮珠
5.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二) [J], 王淮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页裱头装
活页裱头装主要指 一些单据、发票、本册、 账卡、集册、信笺等的 装订加工。装法简单、 容易加工,由于所加工 的式样、规格无一定规 律,工艺复杂不统一, 因此,目前大部分加工 均用手工进行。
书籍装订连接方法和演变 书籍装订的联结法,是指书籍的穿 连或订连的工艺。从最古老的甲骨扎 结法和编排法开始,逐步演变到现代 的无线胶订粘和塑线烫订方法,经历 几千年的历史,改革了9种方法。
包背装
与蝴蝶装的折法正好相反,包背装是将书页沿中缝 文字向外折迭,书页排序撞齐,穿孔用纸捻订牢,先将 订口边裁切粘上书皮,最后裁切上下书口而成。该形式 起源于南宋,盛行于元代。
线装
这是至今仍延用的一种装帧形式。是我
国装订技术发展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后 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线装折叠方法与包
背装相似,只是封皮与书页同时三面裁切 后,再在订口处穿线订牢。线装起源于五 代,但使用较少,明代中期才开始盛行。 并流传至今。
古线订
用丝或棉线将书帖或书页 联接成册的方法。古线订是 我国装订历史上第一次用线 联接书册的一种方式。古线 订联接方法多种多样,很有 民族特色,而且翻阅时平整、 牢固性强,因没有或少有面 粉黏合剂,故不易被虫蛀。
三眼订
三眼线订的书籍联结方法, 是平装最初的线订方式。主 要是将配好书册的折缝处距 离订口5~7mm处均匀地打 穿三个眼孔,用棉线(一般 用上蜡线)或丝线,穿入孔 内扎结订联成册。
将书页按顺序裱贴成长条后,再按书页尺寸反复折迭,前 后用厚纸作封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较为考究的书,还要装 入函套保存。多用于佛经写印本,所以称为经折装。起源于 唐代,流行至今。
经折装之二梵夹装
仿印度贝叶经的一种装帧形式。书页为 长条形,中有二孔顺序穿线,前后用木板作 封。流行于唐、五代。今藏文佛经仍用这种
旋风装
将书页按顺序错开贴于纸卷上,可逐页翻 阅如旋风般,因而得名。卷起后外观如卷轴。 这是唐代曾使用过的一种装帧形式。
蝴蝶装与和合装
将印页沿中缝向内折迭,按书页顺序撞齐,沿折缝一边 用浆糊粘牢,用厚纸(或织物裱纸)包封后三面裁切的一种 书籍装帧形式。蝴蝶装是我国书籍制作史上第一次把分散的 带有折缝的页张集中在一边,
书籍装订连接方法和演变
演变过程
扎结订 粘联订 古线订 三眼线订
无线胶粘订
锁线订
缝纫订
铁丝订
塑料线烫订
扎结订
扎结订的联结法有两种:一种是甲骨的联结;用藤树上的藤条和动物皮(牛、羊皮) 条等将龟甲或牛、羊肩胛(胁)骨扎结缀联成册;另一种是简策的编排扎结,所用材 料是藤条皮剪成皮条及用丝结绳后将竹、木条(简)编排扎结联缀成策(册)。
锁线订
普通平锁示意图
交叉锁书芯示意图
塑料线烫订
塑料线烫订, 是在折页机进行最 后一折之前,以类 似骑马订的穿线原 理,在每一书帖的 最后一折缝上,从 里向外穿出一根特 制塑料线,穿好的 塑料线被切断后,
两端(两订脚)向外 形成书帖外订脚,
然后在订脚处加热,使一订脚塑料线熔化并与书帖折缝粘合(另一订脚留在 外面准备与其他书帖粘联),再经配页、包封面、烫背、压紧成型后,各帖 之间的另一订脚互相粘连牢固订在书背上,达到联结书册的目的(见图15)。
卷轴装
卷轴装所用的材料有 纸和缣三种,一是将纸裱 糊在缣上称为“缣帛”, 装订成卷;二是先将文章 书写在纸上,然后再裱糊 装成卷 ;三是直接写在缣 帛等丝绸织品上 。每当写 完一段或一章,节卷起来 叫作一卷,现在的“卷” 就来源于此。用缣帛写书 也称“帛书”,但价值昂 贵,不易广泛使用。
经折装之一折子装
装订技术的起源与演变
演变过程
龟册装 简策装 卷轴装 经折装
包背装
和合装
蝴蝶装
旋风装 活 页 裱 头 装
线装
平装
骑马钉
精装
特装
龟册装
龟册装是 我国最早的 装订形式。 产生于殷 商时代。用 乌龟壳、牛 羊的肩胛骨 刻写上文字 后联排扎缀 成册的。
简策装
在公元前770-前221年的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 把竹子或木头削成狭长条 (或片状),书写文字。 写在竹条(或竹片)上的 称为简,写在木条(或木 片)上的称为札或牍,统 称为“简”。 将简或牍用皮条或藤、 丝编排扎联起来称为“韦 编”和“丝编”。简和牍 经编联之后,成为一篇文 章,称之为“策”。
第一部分 书刊装订概况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书刊装订的含义及作用
第二节 装订技术概况
书刊装订含义及作用
一、书刊装订含义 1、定义 2、分类 二、书刊装订工艺书籍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 装订技术的概况
装订技术的起源与演变
书籍装订连接方法和演变
装订技术的起源与演变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 比印刷术产生的时间大约早两千年。我国现存的 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从考古发现的甲骨 文证明,早在三千三百多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有 了完善的基础。随着象形文字、形声文字的进化, 最原始的书籍形式也开始问世,即“龟册”。后 来由于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经过一系列不 断地改革,由龟册、简策、卷轴、蝴蝶装等,到 今天的平、精、骑马订装等共经过了三千多年的 历史,改变了十多种订和装的方法,基本上实现 了书籍装订技术的完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