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宜兴紫砂社会实践报告

宜兴紫砂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紫砂,作为宜兴的特产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而闻名于世。

为了深入了解紫砂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一行人于近期开展了宜兴紫砂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宜兴紫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2. 探究紫砂艺术的制作工艺和特点;3. 感受紫砂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4. 传承和弘扬紫砂文化,促进紫砂产业的繁荣发展。

三、实践过程1. 实践地点:宜兴市丁蜀镇丁蜀镇,位于宜兴市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紫砂产地。

我们首先来到了丁蜀镇的紫砂博物馆,参观了馆内丰富的紫砂藏品,了解了紫砂的历史渊源。

2. 走访紫砂艺人工作室在丁蜀镇,我们拜访了多位紫砂艺人,向他们请教紫砂制作工艺和技艺。

艺人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紫砂的制作过程。

我们还亲手体验了紫砂的制作,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魅力。

3. 参观紫砂市场在丁蜀镇的紫砂市场,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紫砂作品,有茶具、花瓶、笔筒等。

这些作品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还与商家进行了交流,了解了紫砂的市场行情。

4. 参加紫砂文化讲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紫砂文化,我们参加了由宜兴市文化局举办的紫砂文化讲座。

讲座邀请了知名紫砂专家,他们详细讲解了紫砂的历史、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

四、实践成果1. 增强了对紫砂文化的认识,了解了紫砂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2. 亲手体验了紫砂制作,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魅力;3. 了解了紫砂市场的现状和行情,为紫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4. 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传承和弘扬紫砂文化的责任感。

五、实践总结通过本次宜兴紫砂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紫砂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紫砂艺术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紫砂文化,传承和弘扬紫砂艺术,为紫砂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紫砂壶生产实习报告

紫砂壶生产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江苏宜兴某紫砂壶制作厂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内容:紫砂壶制作流程及技艺学习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陶瓷艺术爱好者,我深知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我利用暑假时间来到了江苏宜兴,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紫砂壶制作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前期:了解紫砂壶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在实习开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对紫砂壶的历史、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进行了系统的了解。

我了解到紫砂壶起源于江苏宜兴,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紫砂壶以其造型美观、实用性高、文化底蕴深厚而被誉为“茶具之王”。

2. 实习中期:学习紫砂壶制作技艺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技艺精湛的师傅学习了紫砂壶制作的整个流程,包括制壶、装饰、烧制等环节。

(1)制壶:制壶是紫砂壶制作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壶身、壶嘴、壶把、壶底等部分的制作。

我学习了如何运用拍打、搓揉、擀压等手法,将紫砂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壶身、壶嘴、壶把等部件。

(2)装饰:装饰是紫砂壶制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刻画、镶嵌、绘彩等技艺。

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运用刻刀、镶嵌工具等对紫砂壶进行装饰,使壶身呈现出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层次感。

(3)烧制:烧制是紫砂壶制作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了解了紫砂壶烧制的原理、温度控制、窑炉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并亲自参与了紫砂壶的烧制过程。

3. 实习后期:作品欣赏与总结在实习结束后,我参观了厂内的紫砂壶作品展示厅,欣赏了各种风格迥异的紫砂壶作品,对紫砂壶的制作技艺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总结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紫砂壶制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需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三、实习收获及感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紫砂壶制作工艺有了全面的了解,从泥料筛选、制壶、装饰到烧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工匠们的智慧和辛勤付出。

宜兴紫砂调研报告

宜兴紫砂调研报告

宜兴紫砂调研报告宜兴紫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紫砂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在宜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宜兴紫砂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紫砂陶瓷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以及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宜兴紫砂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选择宜兴市的紫砂陶瓷制作工坊和商铺进行实地参观和交流,深入了解紫砂陶瓷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以及市场销售和价值评估等方面的情况。

2. 问卷调查:针对宜兴市民和游客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紫砂陶瓷的认知程度、购买意愿以及对紫砂陶瓷的价值和地方文化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紫砂陶瓷制作工艺精湛:通过参观宜兴市的紫砂陶瓷制作工坊,我们了解到紫砂陶瓷制作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包括挖泥取巧、研磨、造型、烧制等。

工匠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技艺,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紫砂陶瓷作品。

2. 紫砂陶瓷市场销售良好:在宜兴市的商铺中,我们发现紫砂陶瓷的销售情况良好,不仅吸引了当地市民的购买,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兴趣。

尤其是以茶具为主的紫砂陶瓷,受到了茶艺爱好者的青睐。

3. 紫砂陶瓷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广受认可: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紫砂陶瓷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他们认为紫砂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值得珍藏和传承。

四、调研结论1. 宜兴市的紫砂陶瓷产业经济贡献大: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经济价值,宜兴市的紫砂陶瓷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政府应该加大对紫砂陶瓷产业的支持和培育,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产业更好地发展。

2. 加强紫砂陶瓷的文化传承:紫砂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加强对其的文化传承。

宜兴市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文化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紫砂陶瓷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3. 创新紫砂陶瓷设计和产品开发:紫砂陶瓷的设计和产品开发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紫砂实践报告总结

紫砂实践报告总结

紫砂实践报告总结一、引言本文将对紫砂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紫砂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紫砂文化和实践。

二、紫砂的历史紫砂是一种传统的陶瓷艺术,起源于中国江苏省宜兴市。

在宋朝时期,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具开始出现,并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特的陶艺品种。

紫砂制作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其中包括挖泥、制胎、雕刻、修整、烘干等等。

这些工艺保留了古法,不但实用,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三、紫砂的制作工艺紫砂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挑选泥料紫砂器选用的泥料是制作紫砂器的基础,泥料的选取至关重要。

传统上,选用的泥料主要有朱泥、青泥、绿泥等几种,而现代制作中也会加入一些新型泥料进行创新。

2. 制胎制作胎体时,需要将选好的泥料按照比例混合,并将其进行均匀搅拌。

然后,将混合好的泥料放入模具中,进行初步成型。

3. 雕刻雕刻是紫砂制作中非常关键和复杂的一个环节。

雕刻需要考虑器形、图案等因素,并使用专业的刻刀进行精细雕刻。

每个雕刻师傅都会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刻刀技巧。

4. 修整修整环节是指对雕刻好的器物进行整形和修饰。

通常需要使用砂纸、炉灰等工具对表面进行磨光,并修整器物的外形,使其更加完美。

5. 烘干和烧制修整完成后,紫砂器需要进行烘干,以保证其在烧制过程中不会变形。

然后,将修整好的紫砂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通常需要经历高温烧制和降温过程,以保证紫砂器的质量和色泽。

四、紫砂的实践应用紫砂器作为一种独特的陶瓷艺术品,除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还有广泛的实践应用。

1. 茶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具之一,其独特的材质和形状使它成为茶艺表演和品茗的重要工具。

紫砂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茶叶的口感和风味,并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享受。

2. 收藏由于紫砂制作时间长、工序繁多、技艺困难等原因,每一件制作出来的紫砂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因此,紫砂器在收藏界有着广泛的认可和追捧。

紫砂调研报告内容

紫砂调研报告内容

紫砂调研报告内容紫砂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紫砂是中国传统的瓷器工艺,素以丰富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紫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紫砂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有三:1. 了解紫砂市场规模和需求量;2. 分析紫砂产品的特点和消费群体;3. 探讨紫砂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三、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四、调研结果1. 紫砂市场规模和需求量:调研结果显示,紫砂市场规模庞大,需求量较高。

消费者对紫砂产品的热爱程度较高,购买紫砂制品的意愿强烈。

2. 紫砂产品的特点和消费群体:紫砂产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调研显示,消费者对紫砂的青睐程度与年龄和收入水平有关。

中老年人和收入较高的人群更倾向于购买紫砂制品。

3. 紫砂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档次的紫砂制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国外市场对中国紫砂制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因此,紫砂行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紫砂市场需求量大,行业发展迅速,可以考虑增加生产规模和扩大销售渠道;2.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可以推出多样化的紫砂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3. 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提高紫砂产品的竞争力;4. 积极探索国际市场,开拓海外销售渠道。

六、展望紫砂行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我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和企业的不断努力下,紫砂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上是本次紫砂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2019-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800字)-优秀word范文 (6页)

2019-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800字)-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800字)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宜兴紫砂考察报告指导老师:马骋吴桥执笔:倪小芸张晓楠紫砂器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产品主要以紫砂壶为主。

从明代正德以后,紫砂壶制作蔚然成风,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成为雅俗共赏的实用器和艺术品。

紫砂壶的原料紫砂泥产于江苏宜兴,紫砂壶也以江苏宜兴出产的最好,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201X年4月13日到4月15日这三天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对紫砂壶从最基本的泥的开采,到制作,烧制成形,销售做了全面考察。

宜兴的紫砂泥“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宜兴的得意,得益于天下独此一家的宜兴紫砂泥。

可塑性好,透气不透水,不用施釉,把摩的时间越长,它就会发黯然之光,这些都是宜兴紫砂泥适合做茶具的特点。

4月13日,考察的第一天我们爬上了黄龙山,也就是宜兴紫砂原矿区,这里有丰富的紫砂泥。

紫砂泥是紫泥、绿泥、红泥三种基本泥的统称,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紫泥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中最好的是“底槽青”,位于紫泥矿层的下部,烧后颜色偏黑;还有“红皮龙”,位于紫泥矿层的上部,烧后偏暗红色。

红泥原料外观颜色呈黄色,烧后呈红色。

朱泥是否是红泥,一直存在争议,值得一提的是朱泥中的“石黄泥”,是夹在石层中间的一种黄色泥,更为珍贵,十分难得。

绿泥原料外观颜色呈青绿色,烧后呈淡黄色。

绿泥中最好的是“本山绿泥”。

基泥天然的混合在一起形成段泥,也叫作团泥。

段泥原料外观颜色是基泥混合的颜色,烧后呈淡白色。

在被开采过的地方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紫泥、红泥和段泥,但是很少见到绿泥。

因为量少,绿泥制作的紫砂壶的价格也通常都比较贵。

紫砂壶考察报告

紫砂壶考察报告

紫砂壶考察报告
自查报告。

经过对我的紫砂壶进行仔细的考察和研究,我得出了以下的自
查报告:
首先,我根据紫砂壶的外观特征和制作工艺,确认了它的真实性。

我仔细观察了壶身的纹理和颜色,以及壶嘴、壶把的制作工艺,发现它们都符合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瑕疵
或痕迹。

其次,我对紫砂壶的材质进行了检查。

通过触摸和听声,我确
认了紫砂壶是由优质的紫砂泥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声音和手感。


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试水和冲泡茶叶的实验,发现紫砂壶的材质对
茶水的渗透和保温效果非常好。

最后,我对紫砂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了解和比较。

我查
阅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了紫砂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款式和风格的紫砂壶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通过这次自查,我对我的紫砂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喜爱它。

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紫砂壶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品茶水平。

紫砂工艺厂社会实践心得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_

紫砂工艺厂社会实践心得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_

紫砂工艺厂社会实践心得报告土地孕育了生命,土与火的结晶,构成了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

原始彩陶、黑陶、白瓷、唐三彩、青花、彩绘等等,风采照人,神韵浓郁,散发出恒久的魅力。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紫砂陶是中国陶艺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它在萌芽之日,就散发出泥土的磬香,透出勃勃的生命力,渐而开放成陶艺园圃中的亿多奇葩。

今年暑假我很荣幸进入宜兴紫砂工艺二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有幸跟随紫砂二厂研究所国家工艺美术师万根法先生学习紫砂工艺的发展历史、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掌握一些最为基本的紫砂茶壶的制作工艺。

紫艺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紫砂泥是石中之泥,是泥土的精华,紫砂泥洋溢着泥土的芬芳。

一件好的紫砂工艺品其原料—紫砂泥的选材也不容忽视。

紫砂泥是宜兴特有的自然矿产。

到目前看来也没有其他来代替,而这些原矿经过了上百年的开产,尤其是近几年的滥采,导致其贮存量日益匮乏,我们得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

紫砂壶的制作有其特殊性,即必须根据器形采取不同的手工成形方法。

要做好一把紫砂壶,就施技来说,因素很多,而工具的运用是关键所在,要求相当严格,往往做一把壶需要上百种专用工具,例如:制作一把看起来造型简单的“西施”壶,需116件工具才能完成。

上世纪70年代,紫砂壶的投资价值曾经受到市场人士的青睐,到80年代中后期紫砂壶价格暴涨,出现大量仿制品,形成鱼目混珠、赝品横行的混乱局面。

90年代后,经过恶炒的紫砂壶收藏投资不断降温,逐渐回归理性。

近年来,紫砂壶市场又开始重现生机。

业内人士认为,紫砂壶收藏市场刚走出谷底,现在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紫砂壶在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度上都非常好,很多人以致由喜欢到把玩然后再收藏。

近两年来紫砂壶投资又开始升温,不过当前紫砂壶总体价格仍偏低。

传统紫砂壶的价位只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价位的30%左右,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壶身价甚至不及高峰时期的10%。

紫砂壶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价格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陆的收藏市场受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支撑。

紫砂的调研报告2000字

紫砂的调研报告2000字

紫砂的调研报告2000字紫砂陶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起源于中国南方江苏省宜兴市的紫砂村。

紫砂制品以其独特的工艺美学和实用性而闻名。

在这份调研报告中,我将对紫砂的历史、制造工艺和市场发展进行介绍。

紫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唐朝时期,当时宜兴市的土壤富含矿物质,使得陶瓷制品具有独特的质地和色彩。

然而,真正的紫砂制品的发展始于明朝时期。

明朝皇帝喜欢用紫砂壶泡茶,因此紫砂制品得到了推崇和关注。

清朝时期,紫砂制品更是达到了巅峰,许多著名的紫砂壶和茶具在这个时期被创作出来。

紫砂的制造工艺独特而复杂。

首先,制作紫砂陶器需要选择适合制作器皿的紫砂土,并将其经过筛选和过滤后混合成泥浆。

然后,将泥浆分成多个小块,用手工或者机械制作成不同形状的陶器。

接着,将陶器进行修整和烘干,以便更好地保持其形状。

最后,使用独特的烧制工艺将陶器放入窖中进行高温烧制。

这个烧制过程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以确保陶器的质地和颜色。

紫砂的市场发展迅速。

近年来,紫砂作为一种能够与现代生活融合的传统工艺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欣赏和收藏。

紫砂制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热捧,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外国人开设了专门的紫砂陶瓷店,销售紫砂制品。

同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紫砂产品也逐渐实现了线上销售,方便了更多消费者的购买。

然而,紫砂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紫砂制品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这也导致制作紫砂制品的人才供应不足。

其次,紫砂制品的价格较高,使得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此外,一些商家也存在着制假售假的问题,这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紫砂行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此外,提高消费者的紫砂文化和技术知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紫砂制品,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总之,紫砂陶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复杂的制造工艺和独特的美学特点,紫砂制品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欣赏。

暑期社会实践紫砂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紫砂总结

一、前言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紫砂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深入了解紫砂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今年暑假,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紫砂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紫砂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总结。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紫砂艺术起源于我国江苏省宜兴市,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紫砂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陶都”。

近年来,紫砂艺术逐渐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2. 实践目的(1)了解紫砂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传承现状;(2)学习紫砂制作工艺,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3)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三、实践过程1. 紫砂文化学习在实践初期,我们参观了宜兴市紫砂博物馆,了解了紫砂艺术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著名紫砂艺人的事迹。

通过讲解员的专业讲解,我们对紫砂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2. 紫砂制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宜兴市知名紫砂艺人担任指导老师,学习了紫砂制作的基本工艺。

从选料、制坯、雕刻、烧制等环节,我们亲身体验了紫砂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3. 交流互动在实践期间,我们还与其他学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分享了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通过交流,我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拓宽了视野。

四、实践成果1. 紫砂文化知识储备通过此次实践,我们对紫砂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掌握了紫砂艺术的基本知识,为今后深入研究紫砂文化奠定了基础。

2. 紫砂制作技能提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紫砂制作的基本工艺,掌握了制坯、雕刻等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文化自信增强通过深入了解紫砂文化,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念,增强了文化自信。

五、实践感悟1. 感悟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紫砂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紫砂艺术。

关于紫砂壶制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紫砂壶制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紫砂壶制作的调查报告说明:本文为2010年6月社会实践之后的调查报告,时间为6-10号。

本次调查在江苏无锡宜兴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我们组共有四人进行关于陶艺的调查研究,本篇报告共有两名撰稿人。

我们主要调查紫砂壶制作的过程。

宜兴紫砂壶的历史简介一、宜兴紫砂壶的起源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

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二、宜兴紫砂壶的发展紫砂壶的兴起与中华民族的饮茶风气紧密相连,交相促进,传为千古佳话。

中国人喝茶的习惯,据说从神农氏便开始了。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

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

”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叶味道就愈好。

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三、制壶大家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

供春、时大彬、李仲芬、徐友泉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

其余如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徐秀棠、李昌鸿、沈蘧华、顾绍培、汪寅仙、吕尧臣、徐汉棠、蒋蓉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宜兴紫砂的起源探究

宜兴紫砂的起源探究

品以缸类为 主 , 与 张 渚 地 区 发 现 的有 所 不 同 。比较 重 要 的 年 代大抵 在南宋 , 其 下限可 能延续至元 代 。
宋代 窑址 。 是蠡 墅村羊角 山的早期 紫砂窑址 。羊角 山窑址 为 一小型 龙窑 , 长 十余米 , 宽一 米多 。 当人 们发 现它据 有
考 古 价 值 而 加 以重 视 后 , 其窑址 已被 掘去 大半 , 尚有 上 层 为 近代 的缸瓮残器 ; 中层 为 元 至 清 初 的 废 品 , 其 中 有 细 颈 大 腹 的 釉 陶 注 壶 及 器 肩 堆 贴 菱 花 状 边 饰 的 陶 瓮 等 :下 层 则 是 早 期 紫 砂 器 的 废 品 。羊 角 山 早 期 紫 砂 器 的 废 品 堆 , 以
色彩 淳朴古雅 , 泡茶不 走味 , 贮 茶不变 色 , 盛 夏不 易馊 , 使 处几 何印纹 软陶和磨 制石器 、小件 青铜 器共存 的文 化遗 汉代窑址 ” , 也有 几何 印纹 硬 陶 、 原始 用愈 久则越 发光润而令 人难 以释怀 ,泡 出之茶 汤也越 醇 址 。川埠和 西山前 “ 香芳馨 . 甚 至空壶里 注入沸水也会 生 出清幽 之香 。
( 上接 第 5 9页 )
渚 为 主要 产 地 。紫 砂 陶 的 原 料 , 神 奇 的五 色土 , 得 山川 之 灵 气 , 为 中 国罕见的天然矿产 资源 , 其花色繁多 、 蕴藏位置奇 妙 、 成 分独特 、 细
腻柔 韧 、 可塑性强 、 渗 透 性 良好 , 是 品质 极 优 的 陶 土 。
关键词 : 宜兴紫砂 ; 陶土 ; 发 掘
茶 或煮水 之用 。 但 考查 中华 茶道文 , 在宋代还 未发展 到手
撮茶 叶 、 用 壶 冲饮 , 替 代 烹 煎 方 式 的 阶段 , 1 9 6 6年 , 在 南 京

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心得体会

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心得体会
比较而言,我我市陶制历史悠久,矿藏储储量丰富,虽然陶瓷加工历历史断层较深,基础薄弱,,人才缺乏,政策亟待制定定。但是如能利用好我市矿矿藏资源优势和营销区位优优势,加强与宜兴等地合作作,效仿宜兴做法,“嫁接接”宜兴技术,做好人才““移植”,补齐短板,就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我市紫紫砂产业。目前,我市南票票区经前期宣传和招商引资资,已有三户企业落地,且且投资者热情高涨。市经信信委在市内建立了葫芦岛陶陶瓷培训学校,已着手开展展紫砂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正在接受培训人员达400余人。本次考察了解到,,宜兴方面向外发展意愿强强烈,希望与我市加强深度度合作,对于我市来说这是是一个紫砂产业发展的良机机。与此同时,随着我市今今年紫砂文化博览会的策划划和筹办,将会吸引国内紫紫砂业界更多投资者来葫考考察兴业。基于此,我们认认为我市已经具备了发展紫紫砂文化产业的内外因素和和条件。
紫砂文化产产业是宜兴的代表性产业,,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已经经成为宜兴的城市名片和富富民产业。主要体现在:
1、生产历史悠久。宜兴是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享有“陶都”美誉。陶瓷瓷文化源远流长,远在70000多年前,先民便开始始烧制陶器。当代宜兴陶瓷瓷产业十分发达,所产陶器器驰名中外,尤以紫砂最为为著名。宜兴市丁蜀镇已成成为中国紫砂文化名镇。
二、宜兴兴紫砂文化产业的考察感受受和启示
宜兴紫砂文化产产业由自然发展而起,兴于于今日,主要得益于以下几几个方面:
1、政府高度度重视。近十多年来,宜兴兴陶业实施文化引领紫砂产产业发展,紫砂产业促进文文化繁荣战略。注重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顺应文化化市场,促进百花齐放;注注重传承发展和创新发展两两手抓,使传统产品更经典典,创新产品更新潮;注重重人才培养,倡导紫砂文化化与紫砂工艺的双向培育,,人才储备达六代之多;注注重发挥领军人物的作用,,重视国家级大师及有特殊殊才能人员的作用,形成多多种形式的紫砂创新和创业业群体。在政府的推动下,,“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报“世界非遗”已经启动,,“均陶制作技艺”入选国国家级“非遗”名录。陶博博馆成为江苏省内第二个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宜兴社会实践基地感想

宜兴社会实践基地感想

宜兴社会实践基地感想
我有幸参加了宜兴社会实践基地的探访活动。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宜兴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以紫砂陶器闻名于世。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参观了宜兴紫砂陶器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一幅幅展板和一件件珍藏陈列在我们眼前,叫人眼界大开,耳目一新。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紫砂陶器的由来、制作工艺、分类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说,这次的参观让我们对紫砂陶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了参观博物馆,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一些社区,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文艺演出。

在参观社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居民十分热情友好,主动向我们介绍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我们在此对这里的居民表示感谢,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真正的人情味和家的温暖。

在文艺演出中,居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他们用歌颂祖国的歌曲、表演地方特色的舞蹈、演绎传统故事来向我们展现他们的文化与风貌。

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体味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新知识,也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在于对文化与精神的追求。

这次活动也唤起了我对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

我深深感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与人情味,更好地体验生活的
真谛。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爱惜现有的生活与机会,更好地珍惜美好的人情味。

紫砂壶考察报告

紫砂壶考察报告

紫砂壶考察报告
自查报告。

自查时间,2022年10月1日。

自查地点,家中。

自查人员,XXX。

自查内容:
1. 检查紫砂壶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有无裂纹或磨损现象。

2. 检查紫砂壶的壶嘴、壶把、壶盖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3. 检查紫砂壶的内壁是否清洁,有无沉淀或污渍。

4. 检查紫砂壶的壶底是否平整,有无变形或损坏。

自查结果:
1. 紫砂壶外观完好无损,未发现裂纹或磨损现象。

2. 紫砂壶的壶嘴、壶把、壶盖牢固,无松动现象。

3. 紫砂壶内壁清洁,无沉淀或污渍。

4. 紫砂壶壶底平整,无变形或损坏。

自查结论:
紫砂壶外观完好,使用状态良好,无需修复或更换。

在日常使用中需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造成损坏。

定期清洁保养,可以延长紫砂壶的使用寿命。

关于紫砂壶制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紫砂壶制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紫砂壶制作的调查报告关于紫砂壶制作的调查报告说明:本文为2010年6月社会实践之后的调查报告,时间为6-10号。

本次调查在江苏无锡宜兴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我们组共有四人进行关于陶艺的调查研究,本篇报告共有两名撰稿人。

我们主要调查紫砂壶制作的过程。

宜兴紫砂壶的历史简介一、宜兴紫砂壶的起源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

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二、宜兴紫砂壶的发展紫砂壶的兴起与中华民族的饮茶风气紧密相连,交相促进,传为千古佳话。

中国人喝茶的习惯,据说从神农氏便开始了。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

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

”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叶味道就愈好。

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三、制壶大家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

供春、时大彬、李仲芬、徐友泉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

【推荐】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800字)-word范文 (6页)

【推荐】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800字)-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800字)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宜兴紫砂考察报告指导老师:马骋吴桥执笔:倪小芸张晓楠紫砂器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产品主要以紫砂壶为主。

从明代正德以后,紫砂壶制作蔚然成风,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成为雅俗共赏的实用器和艺术品。

紫砂壶的原料紫砂泥产于江苏宜兴,紫砂壶也以江苏宜兴出产的最好,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201X年4月13日到4月15日这三天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对紫砂壶从最基本的泥的开采,到制作,烧制成形,销售做了全面考察。

宜兴的紫砂泥“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宜兴的得意,得益于天下独此一家的宜兴紫砂泥。

可塑性好,透气不透水,不用施釉,把摩的时间越长,它就会发黯然之光,这些都是宜兴紫砂泥适合做茶具的特点。

4月13日,考察的第一天我们爬上了黄龙山,也就是宜兴紫砂原矿区,这里有丰富的紫砂泥。

紫砂泥是紫泥、绿泥、红泥三种基本泥的统称,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紫泥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中最好的是“底槽青”,位于紫泥矿层的下部,烧后颜色偏黑;还有“红皮龙”,位于紫泥矿层的上部,烧后偏暗红色。

红泥原料外观颜色呈黄色,烧后呈红色。

朱泥是否是红泥,一直存在争议,值得一提的是朱泥中的“石黄泥”,是夹在石层中间的一种黄色泥,更为珍贵,十分难得。

绿泥原料外观颜色呈青绿色,烧后呈淡黄色。

绿泥中最好的是“本山绿泥”。

基泥天然的混合在一起形成段泥,也叫作团泥。

段泥原料外观颜色是基泥混合的颜色,烧后呈淡白色。

在被开采过的地方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紫泥、红泥和段泥,但是很少见到绿泥。

因为量少,绿泥制作的紫砂壶的价格也通常都比较贵。

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宜兴紫砂考察报告

宜兴紫砂考察报告宜兴紫砂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为全球闻名的文化瑰宝。

为了更好地了解宜兴紫砂的历史、工艺和魅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考察。

以下是我们的考察报告。

宜兴紫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在宜兴地区兴起了紫砂艺术的制作。

紫砂器具是以宜兴盆地中的大原土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经过粉碎、过筛、除杂、沉淀等一系列工序后,采用手工捏成形状,再经过一个周期的干燥,最后放到窑中烧制。

这种独特的工艺使得每个宜兴紫砂制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纹理,成为宜兴紫砂的重要特色。

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参观了宜兴陶博园和一些紫砂工艺作坊。

陶博园是一个介绍宜兴陶瓷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了各个时期的陶瓷制品和工艺。

我们了解到,宜兴紫砂器具包括茶壶、茶杯、花盆等,每个都有其特殊的造型和设计。

在作坊里,我们看到了工匠们的操作过程,他们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再通过烧制使其成型。

宜兴紫砂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首先,宜兴紫砂制品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色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磨损,会形成特殊的光泽和质感。

其次,宜兴紫砂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使得茶叶在泡制过程中能够充分释放出香气和味道。

再次,紫砂壶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茶叶,因为紫砂壶本身不会对茶叶的味道产生影响。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宜兴紫砂制品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上存在许多仿制品和低劣品质的紫砂制品,这些制品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欺骗行为。

二是紫砂制作工艺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人力成本,导致一些手工技术传承困难,制作出的紫砂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制造商共同努力解决,保护宜兴紫砂的品牌和市场形象。

总之,宜兴紫砂是一门传统的陶瓷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

它不仅具有艺术和实用的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然而,宜兴紫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

通过我们的考察,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宜兴紫砂的魅力和问题,希望能够对宜兴紫砂的保护和推广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心得体会

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心得体会

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心得体会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心得体会为学习宜兴市先进经验,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带队一行14人,于2016年3月3日至5日赴宜兴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期间,重点考察了宜兴市陶瓷博物馆、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和丁蜀镇紫砂产业集聚区,观摩了紫砂产品生产制作全过程;拜访了曹婉芬和季益顺等紫砂制作工艺大师、紫砂制作技术骨干和部分企业家。

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红和宜兴市主管副市长等领导陪同考察,并介绍了紫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城市文化建设管理经验。

现将此次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宜兴市基本市情和紫砂文化产业概况宜兴市位于江苏省西南端,地处宁沪杭三角中心,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08.19万。

1988年1月设宜兴市,隶属无锡市。

现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休闲示范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和住建部全国首批中德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

全市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

年地区生产总值约1500亿元,文化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月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500元和2800元。

年接待游客数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0亿元。

随着电子商务加快兴起,4g网络覆盖全域,电商网店超4000个,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

紫砂文化产业是宜兴的代表性产业,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宜兴的城市名片和富民产业。

主要体现在:1、生产历史悠久。

宜兴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享有“陶都”美誉。

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远在7000多年前,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

当代宜兴陶瓷产业十分发达,所产陶器驰名中外,尤以紫砂最为著名。

宜兴市丁蜀镇已成为中国紫砂文化名镇。

2、产业人才众多。

宜兴全市从事陶艺的工艺美术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共5837人,其中高级以上和高级工艺美术师242人、工艺美术师681人、助理工艺美术师1011人、工艺美术员3903人。

宜兴紫砂访记

宜兴紫砂访记

宜兴紫砂访记太湖流域自古就是神奇的地方,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便诞生在这里。

两千年来,太湖流域一直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苏州、湖州、无锡、宜兴、长兴像一颗颗宝石环绕着太湖。

利用假期,我们集结同好访问此区域,目的地有三个,依优先级分别为宜兴(紫砂)、长兴(大唐贡茶院)、无锡(东林书院)。

有当地茶友小顾陪同我们参观,第一站是宜兴,先来到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博物馆。

唐宋时期,宜兴多烧造青瓷和均陶,自明代始,以烧造紫砂器闻名于世。

一和文化在参观顾景舟名作——提璧茶具提璧茶具最初由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国徽浮雕定形者高庄教授参与设计,后经顾景舟反复修改、设计定型。

提璧壶的盖面如一枚古雅的玉璧,壶嘴与提梁比例适度,壶口用一道云肩抽线和壶身分隔。

壶身亦为古玉璧形状。

壶身底部利用外圆式的收拢方式,底部圈足支点缩小,托起壶身。

壶流从底部弧线顺势延伸,修长微曲。

简练劲挺的提梁凌空而起,虚实相间而又曲直刚柔,极具匠心。

配以杯碟各六件,更显大家气度。

整套茶具端庄严谨,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镇馆之宝,不可不看。

博物馆有相当多的紫砂器展品,又以紫砂壶为主,诸多名家所作。

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中,可以看到所有馆藏精品。

此外,博物馆还设展室对紫砂原料、制作工艺提供详细介绍,对于初学者比较完整地了解紫砂很有助益。

宜兴紫砂以丁蜀镇所产最为著名,这里诞生了一批紫砂名人,如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徐秀棠、徐汉棠、吕尧臣、谭泉海、鲍志强、李昌鸿、顾绍培、周桂珍、何道洪。

我们接着来到丁蜀镇蜀山古南街,高高的烟囱是这里的标志。

蜀山古南街保留着原始样貌,许多名人故居都在此街内。

古南街原始老旧,临蠡河,带着历史文化的气息。

有一些茶室、小店可以参观游玩。

徐秀棠名作——罗汉在小顾的安排下,我们拜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还得以参观了老先生的很多作品,有专门的展室展出,作品当中包括上面的罗汉塑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宜兴紫砂考察报告指导老师:马骋吴桥执笔:倪小芸张晓楠紫砂器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产品主要以紫砂壶为主。

从明代正德以后,紫砂壶制作蔚然成风,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成为雅俗共赏的实用器和艺术品。

紫砂壶的原料紫砂泥产于江苏宜兴,紫砂壶也以江苏宜兴出产的最好,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2012年4月13日到4月15日这三天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对紫砂壶从最基本的泥的开采,到制作,烧制成形,销售做了全面考察。

宜兴的紫砂泥“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宜兴的得意,得益于天下独此一家的宜兴紫砂泥。

可塑性好,透气不透水,不用施釉,把摩的时间越长,它就会发黯然之光,这些都是宜兴紫砂泥适合做茶具的特点。

4月13日,考察的第一天我们爬上了黄龙山,也就是宜兴紫砂原矿区,这里有丰富的紫砂泥。

紫砂泥是紫泥、绿泥、红泥三种基本泥的统称,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紫泥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中最好的是“底槽青”,位于紫泥矿层的下部,烧后颜色偏黑;还有“红皮龙”,位于紫泥矿层的上部,烧后偏暗红色。

红泥原料外观颜色呈黄色,烧后呈红色。

朱泥是否是红泥,一直存在争议,值得一提的是朱泥中的“石黄泥”,是夹在石层中间的一种黄色泥,更为珍贵,十分难得。

绿泥原料外观颜色呈青绿色,烧后呈淡黄色。

绿泥中最好的是“本山绿泥”。

基泥天然的混合在一起形成段泥,也叫作团泥。

段泥原料外观颜色是基泥混合的颜色,烧后呈淡白色。

在被开采过的地方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紫泥、红泥和段泥,但是很少见到绿泥。

因为量少,绿泥制作的紫砂壶的价格也通常都比较贵。

紫砂泥是宜兴所独有的,但是因为大量的开采,眼前的这座山已经快变成一座湖了。

宜兴储存的陶土虽然极为丰富,但紫砂矿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曾有一段时期,因违法开采、过度开采,很多紫砂矿矿井都已基本报废。

2005年宜兴颁布实施紫砂矿“禁采令”:暂时冻结对紫砂泥土的开采。

这在一定时间内做到了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全方位呵护紫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恢复开采,体现了新时期的需要。

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紫砂壶的成形工艺,原理是采用泥片镶接法成形。

将湿紫砂泥拍打成一定厚薄均匀的泥片,分别作出壶的各个部件,在粘接在一起。

主要的成形法有:拍身筒成型法用来做圆形紫砂壶,镶身筒成形法用来制作方形紫砂壶,这两种方法属于手工制作,紫砂壶手工制作技艺自宋、元时代诞生,明代成熟。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石膏模型成形法,从1972年起,石膏模型成形工艺被大力推广使用。

此文中的石膏模型法不包括那种用石膏模具来做灌浆壶的方法。

考察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紫砂壶的成形工艺。

在自己动手制作紫砂壶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先参观了一个工作室,认真观察了里面的工作人员制壶的过程。

他们每人一张小矮桌,桌子的正上方吊着一盏日光灯,在桌上有各种制壶工具,如木拍子,挖嘴刀,尖刀,距车,转盘等。

桌子边上有一个盖着木盖的缸,用来存放做到一半的紫砂壶,为其保湿。

我们在他们的边上静静的观察着他们制壶的动作,其中特别的是他们拿出石膏模型,把捏好的泥放进模具中,一压,放一会儿,再打开模具,就变得很挺,确切的说是形很准。

看到这样的又快又美观的方法,令人印象深刻。

15日早上,我们去了日月同辉工作室亲自动手做了紫砂壶。

专业师傅教我们的制紫砂壶的方法是拍身筒成形法,和前一天下午参观的石膏模型成形法有些不同。

原本以为做紫砂壶就像捏橡皮泥一样,但自己亲自做了之后才知道,这做紫砂壶真的很有难度。

虽然有专业的师傅先示范给我们看,一步一步教,同时,我们做紫砂壶的时候又有巡视的师傅们不断帮助指导我们,但依然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拍身筒时候拍的力度不均匀导致裂开和壶形不圆,粘假底片时因紫砂壶是空心的,没有依托粘不上等等诸多问题。

大多数同学只能做出个很粗糙的形似紫茶壶的物体,而且上面还有裂缝。

通过这样两个工作室,考察了紫砂壶成形工艺,比较了拍身筒成形法和新型的石膏模型成形法,这两种有些类似但又有所不同的工艺。

拍身筒成形法主要是用木拍拍打,转动转盘,拍出需要的壶形。

拍身筒成形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壶的形状大小可随时调节,制壶者有足够的创作空间,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制出的壶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艺术价值。

拍身筒成形法的缺点在于壶形很可能不够准、不够圆。

圆器要求“圆、稳、匀、正、比例协调、转折圆润、线条流畅。

” 1要做到这些要求非常难,虽然有转盘,但是拍打的力度难以完全的均匀。

因此,对于制壶者的技艺要求比较高。

很自然的就会花比较长的时间。

除此之外,它大多数情况下用来制作圆形光器,无法达到紫砂壶器形的多变性和多样性。

一些形状复杂的紫砂壶,比如筋纹器等,用拍身筒不可能能制出。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没有石膏模具发明前人们用镶身筒成形法用来制作方形紫砂壶的原因。

1马骋《文物鉴定实务》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第77页石膏模型法是先用拍子拍出大致的形状,然后放入模具中压制。

并非把紫砂泥放入模具内就能成壶的形状那么简单。

模型法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

比起拍身筒法,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助于扩大紫砂壶生产的规模,利于批量生产。

有了模具,还能够制造出形状复杂的器型。

用模子准形则能使壶体曲线更精确更优美。

大部分当代大师作品会选择用石膏模具准形。

模型法的缺点就是必须用模具,压出的壶比较死板。

制作模具本身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此,一般的模具主要都是一些市场上主流和大众的款形。

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来决定用哪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做出来的壶,艺术价值的高低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全在于制壶者自身的技艺,创造力,等因素来决定。

因此,比较以后,觉得两种方法都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现在市场上紫砂壶的价格高低差距很大,一般情况下,现在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壶,是先拍身筒拍出基本造型再用石膏模型压准形状,也就是上文说的石膏模型法,这些壶的价格大多数几百元能买到。

相对来说,全部零件都用模具压制的会比一些有手工零件的壶便宜一些。

石膏模型法的出现顺应了现在紫砂壶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仅供应少数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全手工紫砂壶,已经无法满足随着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精神层面消费的需求,紫砂壶这种带有文化含义的产品,大批生产,走产业化道路,弘扬民族文化,符合时代的需求,符合大众的需要。

产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用石膏模具做灌浆壶的做法,这种壶价格就在几十元左右,就像市场上有五六千元的Iphone出现后,只要999的有山寨的苹果手机随之出现一样。

当然,任何一类产品都有面向大众、面向小众的不同价格层次的产品。

紫砂壶也是一样的。

拍身筒成形法,走的就是小众化路线。

因为制出的造型独一无二,全手工,不可能大批生产,于是成为了艺术家,收藏家,特别喜欢喝茶、特别喜欢紫砂壶的人的首选。

即使一把紫砂壶上万甚是上百万,只要那些人心里很喜欢,觉得它值这个价格,依然会买。

这种文化情趣和一般大众不同。

因此,除了以大众为目标的一般石膏模具紫砂壶外,制作全手工的拍身筒紫砂壶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通俗的说,前者是为了“跑量”,更讲究经济效益,那后者是为了艺术,为了文化精神。

不论紫砂壶的价格差距多大,成形工艺又有多少种,现在的紫砂壶产业在宜兴集聚,规模也越来越大,紫砂壶市场已呈现出了多层次的蓬勃发展。

紫砂壶的烧制陶,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泥胎入窑经过火的考验,重获新生。

烧成紫砂壶的窑炉,经历了龙窑、倒焰窑到隧道窑的演变。

其中龙窑使用时间最长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窑代替。

1973年,隧道窑取代了倒焰窑。

龙窑所用燃料是茅草、松柴。

倒焰窑的燃料是烟煤。

隧道窑则以重油为燃料。

2012年4月14号,考察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前往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前墅村的前墅龙窑。

车子停下,我们必须走过一条并不宽敞的街道才能到达前墅龙窑,在路上看到了一个风格独特的门,由几条简单的木框和陶盆组成的门板,伴随着稀稀落落的小雨通过这扇古朴随性的门已经提前感受到了龙窑的气息。

龙窑大门前石碑上写着,宜兴窑址-前墅龙窑(明至今)。

站在这里望向山坡上的龙窑,这座明朝留下来的古窑薪火相传至今。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龙窑从兴起到兴盛再到被其他烧窑方式取代的历史,同时也是传统紫砂烧制工艺的发展过程。

前墅龙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是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器的唯一一座龙窑,在国内也是仅存的两座还在烧制陶瓷品的明代古窑之一(另一处是广东佛山石湾的“南风古灶”)。

据《宜兴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宜兴就出现了圆形的升焰窑,唐代中叶开始向龙窑转变,直到1932年,出现了第一座倒焰窑,1957年,烧烟煤的倒焰窑普遍取代了烧柴草的龙窑。

1965年,以重油为燃料的隧道窑烧制技术出现,到1973年,隧道窑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1990年代,又陆续出现了推板窑、辊道窑、梭式窑和电窑。

现在保留下来的前墅龙窑通长 43.4米,窑身外壁宽约3米,内壁底部宽约2.3米,高约1.55米。

窑身左右投柴孔(俗称鳞眼洞)42对。

西侧设装窑用壶口(窑门)5个。

我们没能进入窑内,因为里面已经装好窑并且把窑口封住了。

在窑身左右的投柴孔边已经放好了很多柴火,周师傅告诉我们,现在正在预热(用煤炭),一天之后会开始加柴火。

龙窑呈32度斜坡,火自下而上自然升温。

最高的时候窑外可以高达几十度,投柴孔附近的温度更高,对窑工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看到在门旁堆放着一些散落的陶器,便问周师傅龙窑烧紫砂器损坏率高吗。

周师傅说,窑烧肯定是有风险的,没办法,损坏率大概20%,放在窑首和窑尾位置的比较容易烧坏,在中间位置的烧的相对比较好,所以装窑也是有学问的。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更多具体的关于温度控制和装窑的技术。

(1)温度控制是烧龙窑最富技术含量的节点,不同种类的陶器、不同大的生坯,烧结的温度不同,但与其烧制的临界点上下相差不能超过5℃,否则不是致密度不够就是变形。

而在1000多度高温情况下,把不同区域的温度控制在这么小的范围之内,凭的完全是经验。

所以,一般窑主必须是行家里手,指挥投柴人的工作,特别是在后期二十多个小时的柴烧过程中,几乎寸步不离,否则一把火不适,就会影响烧成效果。

烧制时,通过投柴口观看窑里面的颜色,根据颜色确定投柴时间和数量。

500℃,暗红色;700℃,鲜红色;800℃,橘黄色;1000℃,浅黄色;1300℃,白色;1600℃,耀眼的无色透明。

不同的陶土,烧结温度也不同。

即使是紫砂泥,烧制温差也跨160℃左右。

一般来说,紫砂泥纯度越高耐火性越好,石英、氧化铝、氧化硅含量越多耐火性越好,胶质越多耐火性越差。

朱泥中的高岭土最多,石英含量则较少,所以朱泥的收缩率最高,烧成温度也最低,只在1000℃左右;本山绿泥烧制温度最高,需要达到127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