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腐败现象的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反腐倡廉》
![形式与政策论文《反腐倡廉》](https://img.taocdn.com/s3/m/77a34324647d27284b735133.png)
2013—2014学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课题名称:反腐倡廉,人人有责姓名学号:学院班级:自评等级:优√良合格联系电话:反腐倡廉,人人有责记得在第二次的形势与政策课上,老师讲的是有关反腐倡廉的专题。
课上,老师慷慨激昂的列举了许多中国当代社会自前至后的贪污腐败的例子,看完之后着实让我震惊,心中不由感慨万千,身为一名高校大学生,我时时刻刻的在思索着:怎样才能让这些腐败分子落网,怎样才能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
记得有句古语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而此刻我想说的是:反腐倡廉,人人有责。
首先,对于贪污腐败现象,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确实存在,还比较严重,这是事实。
那么为何会有这么多贪污腐败现象呢?总的来说,我认为主要有2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府方面政策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很多官员失去监督,而权利一旦失去监督就必然走向腐败。
但党中央一直在努力完善我国的体制,而且,如果想仅凭政府的力量来根治贪污腐败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因此根治贪污腐败归根结底还得靠广大的老百姓。
这也就是第二方面,老百姓的问题了。
为什么说贪污腐败老百姓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呢?试想一下,如果你知道某个官员有贪污受贿情节或作风不正,你会去揭发举报吗?我想多半不会。
为什么呢?这可能也算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的来源了。
不去举报的原因有二:1、举报他我会承担被报复的风险;2、举报他我不会得到短期、直接好处。
于是乎你不去揭发我不去举报,这也难怪贪官污吏会这么多了。
试想一下,如果发现一个贪官,人人都去举报,试问谁还敢贪污腐败?的确,举报贪官污吏可能会遭到报复,甚至流血牺牲,但是60年前无数革命先烈能够为了我们今日幸福的生活而义无反顾地流血牺牲,我们为何就不能为了祖国的廉洁而流血牺牲?当然,政府在这方面也有很大责任,因为政府没有给老百姓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平台去揭发举报贪污腐败现象。
毕竟谁都想过个安稳的日子,而且中华民族素来有逆来顺受的习惯。
大学生当前反腐败教育论文
![大学生当前反腐败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86316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5.png)
大学生当前反腐败教育论文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生进行反腐败教育也越来越重要了。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大学生反腐败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大学生反腐败教育论文篇1:《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摘要]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内容;意义反腐倡廉是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都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必须要预防、面对、治理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行,腐败问题日趋严重,这一问题阻碍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对反腐倡廉问题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只有系统的形成了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才能长久的保持社会稳定性。
凡事防患于未然,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继承人,反腐倡廉教育必须从大学校园中开始传递,才能影响到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和每一位教职员工。
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有许多种,例如阐述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多个方面,以及概述大学生反腐倡廉心理教育等。
一、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一)高校反腐倡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
近代史论文--浅析清政府的腐败
![近代史论文--浅析清政府的腐败](https://img.taocdn.com/s3/m/15e0fa8cd0d233d4b14e697d.png)
浅析清政府的腐败一,政治腐败。
1.无知守旧,虚骄自大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对于世界的发展毫无所知,甚至在清人所著《明史·外国传》中竟然不分彼此,将葡萄牙、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家统统称为“红毛番”。
对于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弄不清楚。
对此外国人评价说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人根本不加区别“一体被中国人看作是夷人,他们那种亚洲式陴睨一切的气概是那样的浓厚,以致不屑再分什么彼此厚薄。
”当时的官员,都信奉“以模凌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
由此道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
”因此,很多参与重大决策的官员都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对未来有多少影响。
在嘉庆、道光年间久任要职的军机大臣曹振镛,对讨教官运亨通之道的门生说:“无它,但多瞌头少说话耳!”这正如时人所揭露的“士不知耻, 为国大之耻。
历览近代之士, 其自敷奏之日, 始进之年, 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益久则气愈, 望愈崇则谄愈固, 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中国被迫接受了西方日益强大的事实,部分官员和封建王室仍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1876年6月,英国怡和洋行不顾清廷的劝阻,擅自在上海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清政府觉得外国人在祖宗留下的土地上修筑铁路,有碍风水和面子,最后决定以28.5万两银子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下吴淞铁路,并派人将铁路拆毁,抛于江海之中。
1881年,手握重权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煤问题,修建了一条唐山至胥各庄全长只有11公里的铁路。
当铁路首次通车时,顽固派声称机车行驶会震动皇陵,李鸿章被逼得只好一度改用马拉车厢在铁路上行走,成为当时的奇闻。
2.贪污成风,搜刮无限康熙晚年, 奢侈腐败之风已经兴起, 后来经过雍正时期的厉行节约和严刑峻法等改革措施而有所控制。
到乾隆时, 随着经济繁荣和财力充裕,奢靡腐败之风重新抬头并愈来愈甚。
乾隆六巡江南, 游山玩水, 沿途接驾送驾、进贡上奉、大兴土木, 豪华与排场空前, 糜费特甚。
反腐倡廉论文:对反腐败的思考与认识
![反腐倡廉论文:对反腐败的思考与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94ed21ccc7931b765ce1541.png)
对反腐败的思考与认识摘要建设和谐社会,廉政是前提。
如果没有反腐败的强烈呼声和反腐败的法制体系环境做保障,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体现和谐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公平、公正、公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前提谈和谐就是本末倒置。
因此,腐败还必须反,只是应该给反腐败注入新的活力,研讨新机制,制定新法律,这样才能减少反腐败的审美疲劳症。
十五大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重视从源头、从体制上预防腐败,通过深化改革和建章立制,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反腐败制度体系,使反腐败收到了初步成效,但腐败之风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反腐败认识上面思路不太清晰,往往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为此,我们就要创新反腐理念,把过去一些不太正确的做法改正过来,对反腐败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以反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关键词:反腐败思考认识反腐败不就是查办贪官污吏吗?这是很多人的想法。
不错,反腐败就是要将那些“蛀虫”、“巨蠹”、“硕鼠”、“大鳄”揪出来,将那些贪污公款、收受贿赂者绳之以法。
但是,反腐败工作何止于此?每年一度部署全国反腐败工作的中纪委全会,将反腐败工作规范为三个方面,查办案件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其他两项分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
可见,将反腐败仅仅归结为查办贪官污吏是片面的。
一、重刑未必能反腐。
芬兰、新西兰等排名靠前的国家,对于财产犯罪都没有死刑,不杀而能达成廉洁的目的,甚至建成了当代最廉洁的社会,极有法治意义。
透明国际认为腐败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现存的制度有漏洞。
我们不能将制度缺陷所造成的恶果由一个人来承担,因为贪污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于经济转型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因此,建立人们难以逾越的腐败障碍,使腐败行为根本不可能,才是当代反腐败的主题。
反之,重刑多了,不但会使真正需要的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受到忽视,而且反腐败的结果并不理想。
所谓“前赴后继”式的制度性的系统腐败就是这样产生的。
反腐倡廉论文
![反腐倡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83ce45336c1eb91a375df2.png)
反腐倡廉论文腐败是每个国家都有的问题,也是每个朝代都存在的问题,论其原因,古今各不相同。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
腐败问题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和人名群众的血肉关系。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确立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反腐蝉联建设的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腐败问题一直名列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首,民间甚至有流传说:“不反腐败,就要亡国;真反腐败,就要亡党”,这话虽然说得过激,但也确实从侧面反映出当前腐败问题的严重以及人民群众对当前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极为不满的。
我国当前党内腐败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腐败的群体性特征明显,涉案人员众多,并且他们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同时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第二,“一把手”腐败非常突出,党政“一把手”的腐败行为又导致其下属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违纪违法。
第三,“外向型”腐败日趋明显,都形成了国内犯罪,国外洗钱的链条。
第四,资本积累型腐败日益显露,腐败分子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生活上的富有和享乐,违纪违法的目的从追求消费享乐型向资本及类型转化。
第五,腐败的规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我国的腐败已经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时期,出现了笑廉不笑贪的社会风气。
第六,腐败分子的抗药性在不断提高,腐败的手段更狡猾、更隐蔽。
第七,腐败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特征,西北部和中东部地区都又明显的区别。
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但是腐败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它不仅造成各种经济损失,而且还构成了对我国共产党及其政府的合法性的严重挑战,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和忧虑,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有的还日趋严重,所以我们必须从腐败现象当下的特点入手,把防腐败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面,尽最大的努力来降低腐败发生的可能性,提出可行的政策,使有关人员无空子可钻,达到让其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也不敢腐败的目标。
腐败的困境_腐败本质的一项实验研究_姜树广
![腐败的困境_腐败本质的一项实验研究_姜树广](https://img.taocdn.com/s3/m/975da219b52acfc789ebc9b6.png)
腐败的困境:腐败本质的一项实验研究*姜树广陈叶烽内容提要:腐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大毒瘤而普遍存在于各国的各个历史阶段,破坏社会正义且阻碍经济发展。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对腐败本质的认识仍然是滞后的,流行的委托代理的分析框架不足以为反腐败实践提供足够的指导。
腐败本质上表现为一定群体的社会困境问题。
在经典的贿赂博弈实验背景下,本研究使用实验方法考察了当群体面临“集体失败”风险的腐败决策。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实验中普遍的腐败行为导致群体陷入平均收益低于无腐败收益的“腐败的悲剧”。
本文还对性别、风险态度、信任水平、腐败信念、亲社会性等个体特征在腐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腐败社会困境集体失败实验*姜树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邮政编码:518038,电子信箱:jsg123000@sina.com ;陈叶烽(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邮政编码:310027,电子信箱:lenggone@gmail.com 。
作者感谢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140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ZD061)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3CJL004)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2015QNA201)对本研究的资助,感谢Marie Claire Villeval 教授和黄少安教授的悉心指导和资助,感谢浙江大学吴丹博士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协助,最后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但文责自负。
①落马省部级及军级以上高官名单报道见中国经济网:http ://www.ce.cn /xwzx /gnsz /gdxw /201511/19/t20151119_7061270.shtml 。
一、引言腐败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两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首部编年体史书《左传》中就有“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和“政以贿成”的记载。
浅谈腐败原因与反腐败措施的小论文
![浅谈腐败原因与反腐败措施的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0172d8360cba1aa811da78.png)
论文题目:浅谈腐败原因与反腐败措施浅谈腐败原因与反腐败措施第一部分序论本论文的主题是对于政治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的概述从而引起对腐败成因的剖析思考以及对反腐败措施的探究,本文就是对该主题的个人看法及感想。
文章是本人主要围绕依据“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来谈谈对于政治上和社会上腐败问题的想法感想。
其中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渠道填写,包含不同学校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以及其他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士的意见和看法,总共约300人参与填写,由本人统计数据而得出调查问卷之后的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问题。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该序论;第二部分是对腐败现象的概述;第三部分是对腐败原因的剖析;第四部分是对反腐败措施的探究;第五部分是总结。
第二部分腐败现象的概述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如今政治和社会上确实存在腐败现象,并且现象还趋于严重。
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现象,腐败现象几乎存在于各行各业,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
因此腐败问题不仅是国家、地域性问题,而更是全球性问题。
回顾从我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内外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腐败问题一直存在。
自从党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党内部的贪官污吏便开始大大增加,屡禁不止。
近年来,党已加大对官员贪污腐败的教育和惩处力度,例如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该局拥有更广泛的职能和权力,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反腐败宣传、教育,进行制度的建设、机制体制的创新,以及在反腐败上抓一些源头性的工作等。
自从前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表示今后会把反腐败工作的成效看作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指标,这是中国进入转型发展近30年来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关于反腐败目标的看法。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共有420余万党政人员受处分,其中约450人是省部级官员,包括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陈希同、陈良宇和薄熙来。
工程项目建设中腐败现象-根源-危害及防范对策_经济学论文
![工程项目建设中腐败现象-根源-危害及防范对策_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ed4e4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f.png)
工程项目建设中腐败现象\根源\危害及防范对策_经济学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项目建设中腐败现象的表现、原因及危害,提出了加强工程项目反腐倡廉建设应重点构建权力制约、人才竞争、廉洁教育、监督检查四个平台的防范对策,对现实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腐败;对策工程项目不仅是施工企业生产的主战场,也是反腐倡廉的主战场。
多年来,“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案例屡屡发生,它不仅污染了社会风气,危害侵蚀了干部队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给国家和企业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深入剖析工程建设项目中腐败现象的表现、原因及危害,有针对性地加强工程项目反腐倡廉建设,提高预防腐败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和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
一、工程项目腐败现象的分析(一)工程项目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1、劳务协作队伍选择违规:有的工程项目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把工程分包给自己的亲属或有特殊关系的劳务队伍,从中收受贿赂,或与“包工头”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联手侵蚀企业利益。
2、劳务协作队伍管理违规:有的项目管理人员在对劳务队伍验工、计量、结算时,采取多计工程量、多计工时、多计材料费等方式虚报,从中收受贿赂,损公肥私。
3、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管理违规:有的工程项目个别领导插手大宗物资招标采购、设备租赁、废旧物资处置等敏感领域,不按程序办事,个人说了算,收取回扣、贪污受贿。
4、资金使用管理违规:有的项目私设“小金库”,利用业务招待费私款公报,滥发奖金,假公济私;有的项目勤俭节约意识淡漠,管理不严,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加大了经营招待费的支出。
(二)工程项目腐败现象产生时段与主体工程项目腐败现象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项目前期,主要产生在劳务协作队伍和材料供应商选择环节上,各“包工头”和供货商、为占有市场,往往金钱开道,不择手段地拉拢和腐蚀项目管理人员。
浅谈腐败原因与反腐败措施的小论文
![浅谈腐败原因与反腐败措施的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0172d8360cba1aa811da78.png)
论文题目:浅谈腐败原因与反腐败措施浅谈腐败原因与反腐败措施第一部分序论本论文的主题是对于政治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的概述从而引起对腐败成因的剖析思考以及对反腐败措施的探究,本文就是对该主题的个人看法及感想。
文章是本人主要围绕依据“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来谈谈对于政治上和社会上腐败问题的想法感想。
其中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渠道填写,包含不同学校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以及其他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士的意见和看法,总共约300人参与填写,由本人统计数据而得出调查问卷之后的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问题。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该序论;第二部分是对腐败现象的概述;第三部分是对腐败原因的剖析;第四部分是对反腐败措施的探究;第五部分是总结。
第二部分腐败现象的概述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如今政治和社会上确实存在腐败现象,并且现象还趋于严重。
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现象,腐败现象几乎存在于各行各业,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
因此腐败问题不仅是国家、地域性问题,而更是全球性问题。
回顾从我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内外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腐败问题一直存在。
自从党放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党内部的贪官污吏便开始大大增加,屡禁不止。
近年来,党已加大对官员贪污腐败的教育和惩处力度,例如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该局拥有更广泛的职能和权力,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反腐败宣传、教育,进行制度的建设、机制体制的创新,以及在反腐败上抓一些源头性的工作等。
自从前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表示今后会把反腐败工作的成效看作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指标,这是中国进入转型发展近30年来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关于反腐败目标的看法。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共有420余万党政人员受处分,其中约450人是省部级官员,包括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陈希同、陈良宇和薄熙来。
形容腐败的文章
![形容腐败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679b7f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6.png)
形容腐败的文章
《腐败的侵蚀》
腐败,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社会的健康肌肤,损害着公平正义的基石。
它悄无声息地蔓延,从微小的权力滥用开始,逐渐侵蚀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它就像一场瘟疫,将正直和廉洁吞噬殆尽,留下的只有破败和腐朽。
在腐败的阴影下,权力成为了谋取私利的工具,而不是为公众谋福祉的责任。
官员们背离了他们的职责,为了个人的贪欲,出卖了公众的信任。
他们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将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洗劫一空。
腐败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剥夺了普通人的机会和希望。
它让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让贫困者更加无助,让社会的裂痕越来越深。
然而,腐败并不是无法战胜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抵制腐败,守护社会的清明。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坚守廉洁的原则,不为私利而偏离正道。
我们要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和法律制裁,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也至关重要,我们要发挥舆论的力量,揭露腐败的丑陋行径。
只有当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制腐败,才能还社会一片净土,让公正和廉洁的阳光普照大地。
让我们携手共进,坚定地向腐败说“不”,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和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精品论文】试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反腐败
![【精品论文】试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反腐败](https://img.taocdn.com/s3/m/b40dd81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f.png)
试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反腐败======================================================================【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根除腐败的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其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腐败/国家/社会【正文】我们今天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反腐败的论述,会发现它们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
笔者认为,无论是“苏东剧变”,还是我国面临的种种社会矛盾,无不与忽略、背离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一、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是腐败的最大根源腐败现象与国家的本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有极其精辟的论述。
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国家的本质,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革命,指出: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
它是反对国家本身、这个社会的超自然的怪胎的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
(注:分别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11、374页。
)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的莫大耻辱,是一切龌龊事物的温床。
(注:分别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11、374页)恩格斯为《法兰西内战》1891年单行本写的导言,被列宁称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最高成就。
”(注:《列宁选集》第3卷,第235页。
)限于篇幅,我们只能较为详尽地引述其中个别的经典性片断:以往国家的特征是什么呢?社会起初用简单分工的办法为自己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来保护自己共同的利益。
但是,后来,这些机关,而其中主要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这种情形不但在例如世袭的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且在民主的共和国内也可以看到。
正是在美国,“政治家”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厉害地构成国民中一个特殊的和富有权势的部分。
反腐败论文腐败现象论文[修改版]
![反腐败论文腐败现象论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601e27240c844769eaeeff.png)
第一篇:反腐败论文腐败现象论文腐败产生的文化心理分析摘要:对于腐败问题的研究,研究者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
有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
但是无论哪一方面的研究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腐败产生的文化原因进行分析,从官本位、从众心理、人情文化和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等四个角度展开讨论。
关键词:官本位;从众心理;人情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影响着人的生存状态,也影响着由人组成的政府。
任何一个政府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人设计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里运行的。
我国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所以一定的社会的文化对腐败的产生、认定和预防及解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因如此,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不利于腐败形成的文化对防止、减少和消除腐败是重要的。
1 官本位文化与腐败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荣、以官为求,是官本位文化的特征。
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是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价值。
在以官为本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官就是人们评价人成败、荣辱的准绳、尺度。
官成为了全社会价值判断的中心。
这种文化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带来的是人的价值取向的扭曲,也是造成官场腐败、官员堕落的原因之一。
中国不断产生的官场腐败,原因正在于官位的有限性。
越高级别的官位越少,但谋求者却是人数众多。
在这种极为不平衡的供求关系下,为了某个官位,人们是不折手段,滋生了官场的各种腐败和习气。
官文化提倡的“官尊民卑”导致两种意识的产生。
官尊产生了官员的特权意识,民卑导致了公民权利意识的淡薄。
这两种意识都不利于反腐败。
(1)官尊—官员特权意识。
特权意识是官本位文化中官尊思想的必然产物。
从官与民两个方面不同的心理得以表现。
就官员而言,各级的官员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权力,他们把这些权力看成是官职赋予的,而不是人民赋予的,把权力看成是官员所特有的,理所当然的。
正是这种特权意识的存在,他们就把用特权追求来的利益也看成是天经地义,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腐败行为。
谈谈受贿罪论文
![谈谈受贿罪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fad73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1.png)
谈谈受贿罪论文腐败问题是古今中外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再加上反腐败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国家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也有待提高等原因,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腐败现象在短时期内不仅难以根治,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多,受贿犯罪逐渐成为一种易发多发的腐败犯罪。
法制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使受贿犯罪的行为人在充分了解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采取种种办法逃避法律的制裁,以致受贿犯罪呈现出了手段隐蔽、形态多样等特点。
受贿罪的主体、对象、行为表现等构成要件方面都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行为根据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可以定性,而在有些问题面前,法律和司法解释则显得比较原则和简单。
怎样对日益复杂的受贿现象进行合理的定性和刑罚处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受贿罪理论概述受贿罪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赂的行为。
因制定上述刑法时对受贿罪的认识不够深入,此次立法规定不能适应打击贿赂犯罪的需要,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又通过一系列决定、司法解释对受贿犯罪进一步加以完善,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的新鲜出炉,才阐述了受贿罪的完整概念。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了受贿罪的概念,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
当前对受贿罪概念的表述或者说是规定,较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不是尽善尽美。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立法、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受贿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中。
毛概反腐倡廉研究论文3000字
![毛概反腐倡廉研究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2bfbe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4.png)
毛概反腐倡廉研究论文3000字反腐倡廉不是新世纪的产物,但是反腐倡廉是我国在新世纪仍面临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反腐倡廉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毛概反腐倡廉3000字论文篇一:《反腐倡廉旧谈》摘要:反腐倡廉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不是新世纪的产物,却是新世纪仍面临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将在分析腐败原因的基础上,剖析为何在反腐手段越来越强硬的情况下腐败问题还屡禁不止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反腐倡廉对策,以期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腐败;利益;对策腐败乃是社会的毒瘤,危害巨大。
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还妨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滋长了广大民众的离心力和愤世嫉俗的情绪。
尽管我国近年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但腐败现象却势头不减,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问题。
报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以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团上台以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反腐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那么,腐败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腐败因由――“利”字当先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腐败的现状和原因:“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同样,在这之前有相当多的学者研究过反腐倡廉,认为腐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原因。
经济制度的漏洞和反腐体制的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对于贪污腐败的惩罚不到位、力度不够。
二是社会原因。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中,资本主义腐朽观念的侵入;社会风气不正,“拜官”、“拜金”风气浓。
三是个人原因。
个人服务意识欠缺,道德素质不高;政治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外界诱惑。
归根结底,这些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利。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a5be5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7.png)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近年来,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术腐败指的是在高校教育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法行为和不端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教育环境的公正性和学术声誉的权威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高校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许多高校仍然过分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发表论文至上”的风气盛行。
这就给了一些学者有机可乘的机会,他们不惜造假、剽窃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追求更高的学术声誉和职位晋升。
其次,学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公正。
一些学校仍然过度注重SCI、EI等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忽略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这也造成了高校学者之间残酷竞争的恶性循环,促使了学术腐败问题的出现。
此外,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学术腐败问题加剧的原因之一。
针对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高校应改变人才评价机制,从单纯追求论文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学校可以建立一套权威的学术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标准,鼓励学者开展创新性研究,减少对数量文献的过度依赖。
同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引导学者树立正确的学术伦理观念,提高其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
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的学术道德委员会,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加强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惩治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校可以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追查和处罚力度,对于涉嫌学术腐败行为的学者进行严肃调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不能姑息养奸。
在惩处学术腐败行为的同时,也需要保护那些真正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者,为学术诚信竖立典范。
最后,提高学术研究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也是解决学术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主动公开学术成果和调查结果,增加学术研究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开放获取的平台,提倡多中心、开源的研究合作,减少学术造假和抄袭的可能性。
反腐倡廉论文
![反腐倡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b6d3df49649b6648d74747.png)
a浅析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学院化工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年级2011级姓名杨雅媚学号**********指导教师马明2014年5 月22日浅析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内容摘要】反腐倡廉是每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任何时期都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政权和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严重破坏社会体制的正常运转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侵蚀这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道德底线,因此,了解我国反腐的特点、进程,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法制体系,反对腐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执行力,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一套完整的反复法律体系,是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论述分析了反腐倡廉对于国家,政党,社会的重大意义,以及我国在历史进程中在反腐方面做过哪些事情,我个人认为就反腐倡廉建设而言,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根本上是需要建立、维系和执行一套正式制度,提高反腐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建设反腐倡廉制度的意义和措施。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措施目录内容摘要---------------------------------------------第1页关键词-----------------------------------------------第1页引言-------------------------------------------------第1页一、反腐倡廉的背景及意义----------------------------第1页二、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新特点--------------------------第1页(一)现阶段腐败现象的特点------------------------第1页(二)现阶段反腐倡廉思路的变化--------------------第2页三、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第2页(一)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第2页(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客观要-----------------------------------------------第2页(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完善 "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第3页(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坚持廉政勤政的根本保证-----------------------------------------------第3页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举措----------------------第3页(一)强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第3页(二)通过规范和约束权利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第4页(三)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第4页结束语------------------------------------------------第4页参考文献----------------------------------------------第5页引言腐败已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祸患,不管存在于哪个国家,都严重破坏了社会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侵蚀了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8bb98d8762caaedd33d40a.png)
湘潭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专业:考籍号:考生姓名:指导教师: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完成时间: 年月目录摘要 (3)ABSTRACT (4)引言 (5)一、腐败的概述及定义 (6)(一)腐败的概述 (6)(二)腐败的定义 (6)二、当前腐败现状 (7)(一)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7)(二)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7)(三)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8)(四)“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8)三、腐败形成的原因 (8)(一)权力过于集中,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8)(二)制度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 (9)(三)监督疲软缺乏,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10)(四)社会环境影响,是产生腐败的客观原因 (11)(五)文化糟粕熏染,是产生腐败的历史原因 (11)(六)人的贪欲放纵,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 (12)四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摘要现在国际上各国的腐败情况看视愈演愈烈,民众的反腐败声音也越来越大。
在全球化政治经济发展的浪潮下,随着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整个国际社会逐步走向民主,腐败问题才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各国政府需要重视的课题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及行为规范的衰退和堕落,它破坏了党和政府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向,具有限大的破坏力。
腐败主要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制度流于形式、监督疲软缺乏、社会环境影响、文化糟粕熏染、人的贪欲放纵等因素形成。
如果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会积重难返,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会加深社会矛盾的积累, 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久而久之,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因此,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以反腐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以反腐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0e031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45.png)
以反腐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影响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顽疾。
通过革新观念,打破人情社会旧有观念,推行个人财产公示,实名制存款。
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具体操作规程,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
施行严刑酷法等手段。
必将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铲除腐败,扫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关键词:人情社会;反腐倡廉;严刑酷法党的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胡的讲话,切中时弊、振聋发聩,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反腐倡廉势在必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这四个不等于警示我们反腐倡廉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坚定不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容腐败存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指导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精髓要义、原则、目标方向等等容不得半点腐败存在、容不得半点腐败现象发生。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容腐败存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而腐败则是阻碍这一伟大进程的最大毒瘤,二者水火不容。
(三)坚定不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容腐败存在。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确保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而腐败则是破坏我们社会主义大厦的最大顽疾,作为人民公敌必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二、反腐现状令人堪忧当前社会上腐败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摘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
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人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谈对对腐败现象的认识,简要提出一些对我国现阶段治理腐败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一、腐败现象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世界银行的定义与此类似,即腐败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滥用权力”。
国际透明组织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非法地富裕起来”。
而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强加给其他主体,比如个人、集体、民族等,使之产生压力继而产生顺从的能力。
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在商人和各种职业群体中也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腐败。
因此,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比如行政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损公肥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以权谋私、部门的领到行贿卖官、学术造假、挥霍浪费、腐败堕落等等。
二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比如司法机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办“人情案”,在案件审理中收取利益等。
三是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比如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索取贿赂、拿取回扣等。
另一种腐败类型是,指非公职人员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法谋取利益的腐败现象。
非公共权力型腐败包括一下三种类型。
一是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
二是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其进行金钱交易等。
三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现今中国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与腐败有关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也比较强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呢?以下就对腐败产生的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二、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危害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腐败问题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似乎觉得出现的这么多的腐败问题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直接的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香港特区在控制腐败上做得最好,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其实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主义体制还不完善造成的。
腐败问题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各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强国均普遍存在,在国民党统治之下的旧中国也是存在着大量的腐败现象,众所周知,我们的历代的各国政府就是因为腐败才导致众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亡国。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
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把一个比较廉洁的政治局面带入21世纪。
那么,我国的腐败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综合分析,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经济原因。
20世纪我国经济模式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市场经济体制对腐败具有抑制和滋长的二重性作用。
它倡导平等和自由竞争,可以起到抑止腐败的作用。
但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突出地表现在政府及其官员对经济生活的广泛干预和自由竞争的残缺不全上。
如果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那么这在我国近年来明显地表现为,先有市场,却无市场规则;先引进国外的市场交换方式,却没有及时引进国外规范市场交换的法律法规。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势必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政府过多地涉足经济领域尤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就迫使企业不得不对政府的倾斜和优惠寄予明显的依赖。
于是,一些企业开始“另辟蹊径”,把目标瞄准了官员队伍。
他们对自己所瞄准的官员采用银弹攻势,不惜一掷千金,腐蚀公职人员,大搞权钱交易,以此来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拓展企业的自下而上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这样,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慢慢竟成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他们向高官行贿,既有拉大旗作虎皮,以示高人一等的心理,也有抵制业已存在的各管理部门的乱摊派,抵制公务员的“吃、拿、卡、要”的意思。
这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企业赢得时间与机遇。
正因为如此,对于企业家贿赂国家公职人员的现象,光打击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之道是,根除“官场经济”,把资源配置权从官员手中夺回来,还给市场。
政治原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本是消除腐败的最有力的政治条件。
然而,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根本的政治制度,需要通过健全的政治体制来保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体制却长期存在着多种弊端,最突出的就是官僚政治。
这是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直接的政治根源。
所谓官僚政治,本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各级成员只对君主负责或下级只层层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
所以,官僚政治基本上没有多少法治可言,主要依靠人治和形形色色的宗法思想统治来维持,一切以高官的意志为转移,全然不顾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人治是官僚政治固有的基本特征或规律。
人治最为恶劣的表现就是官吏的自上而下任命。
这有一个显著弊端,就是容易使干部养成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恶习。
意识形态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受其影响的社会环境,对该社会的廉政或腐败状况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都是抵制腐败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宣传教育却被淡化了。
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干部忽视自身的思想修养,其结果必然是思想防线虚弱,免疫力下降,屡屡被“糖衣炮弹”打中。
思想政治教育失误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拜金主义的泛滥。
腐败大多与金钱有关。
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舆论偏差对他们也会带来思想冲击。
病态的社会压力,畸形的社会心理,往往使廉政的“书呆子”倍受歧视,倍感失落,却使会搞腐败的“聪明人”格外“走红”。
文化的落后,使我们的社会普遍对腐败存在着认同和容忍。
百姓们认为官员搞点腐败是正常的,自己虽然心存不满,但也奈何不了。
这样的社会风气,无疑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不少人正是在畸形的社会压力下走向腐败的。
个人主观因素。
腐败滋生蔓延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
个人的主观世界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也会时时受到传统思想和外国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个人要保持廉洁奉公思想品德,就必须不断加强人生观的修养,强化世界观的改造。
但在实际生活中,改造主观世界的任务已被不少人抛弃或淡化了,致使一些人的主观世界受到种种污染。
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
有的人经受住了考验,健康的、正义的意识更加坚定;有的人没有经受住了考验,则滑向了深渊。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一批高官的腐化堕落警示我们:无论是谁,放松了思想警惕,都有犯罪的可能,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越要警钟长鸣。
三、腐败现象的危害温总理近日指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毋庸置疑,腐败对党员干部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对党的事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人民的利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以笔者之见,腐败现象主要有五大危害:一是“害党”,腐败践踏党的先进性。
腐败轻则损害党的形象,重则导致“党亡政息”,使党丧失执政地位,这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中已经得到证实。
党的先进性、奋斗纲领和崇高宗旨,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而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沾污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
如果党的性质和宗旨规定的是一套,某些党员干部的行为是另一套,执政党就会丧失民心,走向衰亡。
可见,反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绝非危言耸听。
二是“害民”,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许多贪官飞扬跋扈,一手遮天,说一不二,践踏民主,压制群众,犹如“土皇帝”,千方百计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变为个人专制,对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构成极大威胁,侵害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特别是损害广大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执政的,如果不能赢得民心,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就会成为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将无从谈起。
三是“害国”,腐败破坏社会稳定。
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纷争,进而引发动乱,乃至四分五裂。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察觉并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
四是“害家”,腐败导致民生凋敝。
腐败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加速器,贪官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狼狈为奸,互利共赢,结成利益同盟,导致权贵阶层和不法富豪不当得利,一夜暴富,而普通劳动者由于收入减少,则陷入贫困,家徒四壁,从而导致民不聊生,一些人心理失衡,给社会安定造成隐患。
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倘若任其滋生蔓延,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民生凋敝。
五是“害己”,腐败危害贪官自身。
纵观古今,绝大多数贪官都没有好下场,如秦之指鹿为马的赵高,被子婴诱杀户灭三族;汉之卖官鬻爵的窦宪,汉和帝令其自尽;唐之专权误国的杨国忠,马嵬驿之变被乱刀砍死;宋之贪官蔡京,在发配途中被活活饿死;明朝贪官刘瑾,被凌迟处死;清朝贪官和珅富可敌国,被嘉庆皇帝赐死。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这个天就是人民,贪官再狡猾也躲不过人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