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合集下载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新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同时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关系,但是对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有一些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

2.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集合的表示方法来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集合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准备一些集合的卡片,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例如,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所有的苹果,并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物体。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集合的表示方法,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 鸡兔同笼)

四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 鸡兔同笼)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什么发现? 5. 如果笼子里都是兔。 (1)如果笼子里都是兔,就有 8×4=32只脚,比题 目中多32-26=6只脚。
(2)那么需要用鸡换兔,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 有6÷2=3只鸡。
(3)所以有8-3=5只兔。
问题②:回顾刚才的三种解法,“如果都是鸡”“如果都 是兔”与列表法有什么联系?
问题①: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每多一只鸡,就少两只脚;每多一只兔,就多两只脚。 所以有3只鸡,5只兔。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什么发现?
4. 如果笼子里都是鸡。
(1)如果笼子里都是鸡,就有8×2=16只脚,比题目 中少26-16=10只脚。 (2)那么需要用兔换鸡,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有 10÷2=5只兔。 (3)所以有8-5=3只鸡。
1. 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 有几只?
预设:(2)如果都是龟。 ① 如果都是龟,就有40×4=160条腿,比题目中多 160-112=48条腿。 ② 那么需要用鹤换龟,换上一只鹤,腿的总数就少 2条,有48÷2=24只鹤。 ③ 所以有40-24=16只龟。
1. 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 有几只?
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5个头,从下面数,有14只 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要求:用画图法或列表法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交流研讨,提升认识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什么发现? 1. 如果是5只兔,就有20条腿。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什么发现? 2. 如果是5只鸡,就有10条腿。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什么发现?
3. 每多一只鸡,就少两条腿;每多一只兔, 就多两条腿。
864÷36=24
864÷24=36 24×36=864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课件)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课件)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8
人。
(1)填写右边的图。
参观熊猫馆的
参观大象馆的
(2)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 37 )人。
7?人 1?8人 1?2人
都参观的
课堂练习
三年级同学喜欢的电视统计如下:
节目 人数
动画片 35
科幻片 25
既喜欢动画片、又喜欢科幻画的同学 有20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知识讲解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
参加踢键比赛的学生
知识讲解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A
B
课堂练习
“学习之星”获奖名单 “劳动之星”获奖名单 李小红 王青 陈力 赵阳 吕明 刘海 王青 张芳 申明 杨柳 刘海 周丽 马红艳 张可欣 田宇 陈静蕾 马红艳 田宇 魏东东 罗晓梅 申明 刘多 罗晓梅 赵东
课堂练习
学习之星
劳动之星
李小红 陈力 赵阳 杨柳 刘 海 周丽 马红 艳田宇 魏东东
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
参加踢键比赛的学生
两项都表参示加什的么学?生
知识讲解
跳绳的学生
即参加跳绳 又参加踢毽
参加踢毽 的学生
陈东 丁旭 王爱华 赵军 马超 徐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于丽 陶伟 周晓 卢强 朱晓东
参加跳绳和踢毽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9+8-3=14(人)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一)一、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14分)二、丽丽家两天买的菜情况如下:(每题6分,共12分)1.两天都买的菜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2.两天一共买了多少种蔬菜?三、学校体育小组中会打篮球的有马佳乐、张兵、夏涛、李禾木、兰翔、王凡、林刚,会打乒乓球的有陈敏、马佳乐、杨淇、兰翔、李鸣、张兵、吕俊良、章鹏。

请根据以上名单把下图填写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填图12分,1题2分,其余每题6分,共26分)1.既会打篮球又会打乒乓球的有( )人。

2.会打篮球和会打乒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解答)3.请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爸爸喜欢吃苹果、香蕉、葡萄、橘子、西瓜、梨这6种水果,妈妈喜欢吃苹果、柚子、香蕉、柿子、西瓜这5种水果,丽丽喜欢吃香蕉、梨、草莓、荔枝这4种水果。

(每题6分,共12分)1.爸爸、妈妈喜欢吃的水果一共有几种?2.爸爸和丽丽喜欢吃的水果一共有几种?五、三(1)班同学都参加了折纸花活动。

折红纸花的有30人,折黄纸花的有26人,两种颜色纸花都折的有12人。

(1题6分,2题8分,共14分) 1.填写下面的图。

2.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六、3个小朋友一起去植物园采集树叶标本。

明明采集了9种,红红采集了6种,丽丽采集了5种。

丽丽采集的5种树叶标本明明全采集到了,红红采集的树叶标本有4种明明也采集到了。

先用图试一试。

(填图10分,其余每题6分,共22分)1.明明和红红一共采集了多少种树叶标本?2.明明和丽丽一共采集了多少种树叶标本?答案一、二、1.有3种,分别是辣椒、大白菜、萝卜。

2.5+5-3=7(种)三、1.32.7+8-3=12(人)3.(答案不唯一)只会打篮球的有多少人?7-3=4(人)四、1.5+6-3=8(种)2.6+4-2=8(种)五、1.2.30+26-12=44(人)六、1.9+6-4=11(种)2.9+5-5=9(种)《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二)一、我会填。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3分,共18分)1.蜻蜓和蝉共有32只,翅膀共有44对,蜻蜓有()只。

A.20B.12C.242.某游乐园周六1小时内售“旋转木马”和“摩天轮”票共44张,收入930元。

“旋转木马”、“摩天轮”各售出多少张票?()。

票价:“旋转木马”15元/人“摩天轮”25元/人A.16、28B.15、29C.17、27D.27、173.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20张,一共是175元,5元的人民币有()张。

A.5B.10C.15D.174.面粉每千克5元,大米每千克3元,王叔买面粉和大米共150千克,共付人民币650元,面粉买()千克。

A.50B.100C.1505.李明用气枪打球,打中一枪可得5分,如果未打中倒扣2分.他打了20枪,一共得了51分.他打中了()枪.A.13B.14C.15D.166.“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名题之一,《孙子算经》是这样记载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你认为结果是()。

A.鸡23只,兔12只B.鸡12只,兔23只C.鸡14只,兔21只二、填空题(共5题,每空2分,共14分)7.某停车场上有自行车和三轮车共35辆,总共有85个轮子,停车场上有自行车( )辆,三轮车有( )辆。

8.鸡与兔共有110只脚,但鸡的头数比兔的少20个,鸡有( )只。

9.迎亚运会,某校四年级举行乒乓球赛,有10张乒乓球桌正在进行单打、双打比赛,一共有28名同学正在比赛。

进行双打比赛的球桌有( )张。

10.有26名同学同时在8张乒乓球桌上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如图)。

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的桌子有( )张,双打的桌子有( )张。

11.为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幸福小区规定:每次正确投放垃圾可获得8个积分,错误投放垃圾倒扣4个积分,小明家6月份一共投放垃圾30次,共获得192分,小明家这个月正确投放垃圾( )次。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2.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与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推理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通过分析问题、观察规律,进行正确推理。

二、教学重点•掌握推理的基本方法和思维逻辑。

•运用推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数列,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

2.学习:介绍数学中的推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推理的基本过程。

3.练习: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几个简单的推理题目。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推理方法的理解。

2.学习:讲解更复杂的推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解决。

3.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挑战性的推理问题。

第三课时1.复习: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推理过程。

2.孰善孰恶:讨论推理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推理能力。

3.总结:教师总结本单元内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推理思维。

六、作业•完成本单元课后练习册中的推理题目。

•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推理问题,写成小作文提交。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推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推理方法的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

以上是本次《数学广角——推理》教案的内容,希朴看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颗7g。盒中大、小钢珠各有多少颗?
假设全是大钢珠。 小钢珠:(30×11-266)÷(11-7)=16(颗) 大钢珠: 30-16=14(颗) 答:盒中大钢珠有14颗,小钢珠有16颗。
2.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 龟、鹤各有几只?
假设全是鹤。 龟的只数:(112-40×2)÷(4-2)=16(只) 鹤的只数: 40-16=24(只) 答:龟有16只,鹤有24只。
共有8个头,说明鸡和兔共有 8 只。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 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几只?
如果有3只兔,5只鸡,一共有22只脚。不对。
如果有4只兔,4只 鸡,一共有24只脚。 也不对。
如果有5只兔,3 只鸡,一共有26 只脚。对了。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 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 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因为把鸡当作兔了,每只 鸡多算了2只脚,用6÷2就 能算出鸡的只数。
鸡的只数:(8×4-26)÷(4-2)=3(只) 兔的只数: 8-3=5(只) 答:鸡有3只,兔有5只。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 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1-9×2)÷(3-2)=3(个)
答:张鹏在这场比赛中投进了3个3分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
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练习二十四
1.
盒子里有大、小两种钢珠共30颗,共重

第9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备课方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9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备课方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备教材内容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03~104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

本单元借助《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原题进行介绍,激发了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兴趣。

在分析解答部分,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最普遍的想法——猜测。

例1是在古代趣题的基础上呈现的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

在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呈现了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

3.“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对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提出了挑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化繁为简是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备已学知识1.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假设法”“猜测法”“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备重点难点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备知识讲解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问题导入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教材104页例1)过程讲解1.明确题的类型题中所出示的问题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

2.“鸡兔同笼”问题简介“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趣味名题,出自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下卷,因其计算同一个笼子里鸡和兔的只数而得名。

3.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鸡和兔的头数和脚数,求鸡和兔各有几只。

4.探究解题方法(1)列表猜测法。

先猜测鸡和兔各有几只,再验证脚的只数是否对应,经过不断猜测、尝试,最终找到答案。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有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有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三年级有108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65人,带水果的有63人,每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19B. 20C. 21D. 222.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A. 10B. 15C. 203.三(1)班每人至少订一种课外读物,订《漫画大王》的有25人,订《快乐作文》的有29人,有14人两种刊物都订。

三(1)班共有()人。

A. 40B. 54C. 684.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

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

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48B. 95C. 75.小强和小刚经常向王爷爷借书来读.已知王爷爷有100本书,其中小强读过的书有60本,小刚读过的书有50本,两人都读过的书有20本,那么()A. 两人都没读过的书有20本.B. 小强读过但小刚没读过的书有30本.C. 小刚读过但小强没读过的书有40本.D. 只有一人读过的书有70本.6.301班有35人,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兴趣组。

参加“五子棋”组的有23人,参加“航模”组的有18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人。

A. 41B. 6C. 357.学校乐队招收了43名新学员,他们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电子琴,或者两种乐器都会演奏。

据统计,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

那么,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名。

A. 7B. 4C. 38.我们班会打排球的有23人,会打篮球的有16人,两种都会的人最多不超过()人。

A. 23B. 16C. 179.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A. 8B. 9C. 1210.某科研单位的所有人员至少懂一门外语.经统计,懂英语的人占全所人员的80%,懂日语的人员占40%,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人共有25人.问这个科研单位共有()人.A. 100B. 125C. 50D. 135 11.一辆长途客车从武汉开往潜江,再从潜江开往武汉,不断往返.长途客车行驶2012次后在()A. 武汉B. 潜江C. 不能确定12.六(1)班有46人,喜欢打乒乓球的有32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26人,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羽毛球的至少有()人。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数独》教案(两套)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数独》教案(两套)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数独》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独游戏,让学生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获得更多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月条理地表达推度理过程.3.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用途,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用语言将所想的准确表达出来.数独这一课是学习推理过的知识,借助上一课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授课时我根据低年学生的好胜心理,由易到难逐步引入,让学生获得喜悦的心情时学习方法.3重点难点学会合理的推理方法进行全面、有序的推理.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数独一.谈话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也喜欢玩,今天老师将为你们介绍一款全世界的聪明人都在玩的数学游戏——“数独”游戏。

想玩吗?想成为数独游戏的高手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数学王国,感受数独的魅力.(板书:数独).老师将游戏定为入门级,初级,高级.想挑战哪一级?咱们就从入门级开始.师:出示(1’2’3’4)孩子们读一读,我们要用1-4这4个数字填方格.1、出示(1、()、2、3.4方格里应填数字几呢?能说说理由吗?师:你说得既简洁又清楚!同学们听懂了吗?那你能说一说吗?2、出示(3、1、4、( )空格里应该填几?说说为什么?师:有理有据,说得真好. 你听清了吗?请你说一说.3.再来一组,比一比看谁填的最快.同学们真了不起,填的又快又准师:孩子们想一想你为什么能填的又准又快呢?师总:在填数字时给出的数字越多填数时才会又快又准.在填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板书:数字多易判断,不重复不遗漏)4.这三组填数游戏比较简单,咱们走进初级.师:还是用1.2.3.4这4个数字填方格,不能重复填写,你知道B.C所在的位置是几吗?师:你能说一说,B、C分别代表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大家同意吗?谁有不同意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师:追问:你先确定的是B还是C?为什么先确定C?你的回答真精彩!师: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师小结:从这组填数游戏中我们知道了,根据已知数判断未知数,然后进行推理判断出别一个数字是几.(板书:借助已知数判断)师:看这个表格中横看有三行,竖看有三列,叫三宫格.每行都有1-3这3个数,你知道A.B是几吗?(和同桌商量商量)师:A和B你先确定谁呢?师:你的想法很好!谁能再表达得简洁、规范一点?师:这道题你知道B处应该填几吗?师:开动脑筋C是数字几呢?(评你善于观察,思考全面,我们要判断C是几,要看C所在的位置.)小结:看来,我们要想确定某一个格子里面的数字是几,应该先找到这个格子所在的行和列,然后根据已经出现的数字进行判断,缺几就是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新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角的概念,能区分角的大、小;2.能够简单直观地认识直角和钝角的特点;3.能够通过实际测量的方法来了解各种角;4.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初步理解角度的度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角的概念及相关特点;2.直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简单运用;3.初步学习度量角的方法。

难点1.区分直角和钝角,深入理解角的度量;2.通过实际例子感受角的大小并进行度量。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广角》;2.教学投影仪或黑板;3.角度量工具或工具箱里的圆规和直尺;4.角度、直角和钝角图示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角的概念及特点–通过实物展示灯光的照射角度,让学生感知角的概念;–利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角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带领学生探讨角的特点,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2.直角和钝角的认识–展示直角和钝角的图形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直角和钝角的特点;–通过书本上的实例或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寻找直角和钝角的具体例子。

第二课时1.角度的度量方法–介绍角度的度量单位“度”,并示范用圆规和直尺来测量角的大小;–分组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几个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结果;–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对角度的度量方法的理解。

2.角度的应用–在教室或学校周围寻找角度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发现并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角度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掌握直角和钝角的特点,初步了解角度的度量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于度量角度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实践练习;还有部分学生对于角的概念理解模糊,需要增加更多的角度认知活动来帮助巩固知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角度的应用,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 (图片版)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 (图片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图片版)教学内容本单元数学广角聚焦于集合概念的学习,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特性,包括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以及无序性。

教学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问题,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并通过这些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集合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集合概念的内化:学生需要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集合的无序性。

2. 集合语言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3. 集合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掌握解决集合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集合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集合,如水果篮、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集合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的特点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集合的特点和运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内容:集合的定义、元素的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3.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的集合概念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数学教案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数学教案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數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数学广角的相关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平移、旋转、镜像等基本变换,以及这些变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首先讲解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动画,引发学生对数学广角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知讲解:详细讲解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平移、旋转、镜像等基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几何模型、绘制图案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学广角的魅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和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广角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集合的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及特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等。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抽象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集合,并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集合的抽象概念理解:由于集合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集合的内涵。

2. 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教学中需要通过图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通过举例、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学会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目录:一、集合的定义;二、集合的表示方法;三、集合的分类及特点;四、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五、集合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2.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集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应用题: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测试(有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测试(有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测试(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有10元人民币和5元人民币共15张,合计120元.其中10元的人民币有()张.A. 10B. 9C. 82.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有20个头,有56只腿,那么鸡有( )只。

A. 12B. 8C. 143.28名师生去公园划船,恰好坐满了大、小船共5只。

大船每只坐6人,小船每只坐4人,租了( )只小船。

A. 1B. 2C. 3D. 44.鸡和兔共40只,脚共有112只,鸡、兔各有多少只?()A. 鸡16只,兔24只B. 鸡24只,兔16只C. 鸡22只,兔18只5.全国足球甲A联赛每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支球队共得了30分,赛了14场,其中平了3场,那么负了().A. 4场B. 3 场C. 2 场D. 1场6.笼中一共有12只鸡和兔子,共38只脚,则鸡有()A. 7只B. 6只C. 5只D. 4只7.鸡兔同笼,上有21头,下有66足,有()只鸡.A. 9B. 48C. 188.鸡和兔一共有8只,它们的腿有22条.鸡有()只.A. 3B. 5C. 69.鸡兔同笼,上有30头,下有80条腿,其中鸡有()只.A. 20B. 15C. 1010.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38人共租了8条船,都坐满了.租的小船()艘.A. 4B. 5C. 6D. 7 11.学校举行科技小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小明一共抢答了8道题,答对了5道题,他最后得分是()A. 100分B. 70分C. 50分D. 30分12.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共有10道题,每答对1道题得8分,每答错1道题倒扣5分,小明最终得了41分,他答对了()道题。

A. 5B. 6C. 7二、填空题13.盒子里有大小两种珠子共50颗,共重210g。

大珠子每颗重5g,小珠子每颗重3g,大珠子有________颗。

14.芳芳家有10只兔和鸭,共有28只脚,兔有________只,鸭有________只。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课件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课件PPT

课后练习
一、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课后练习
一、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会游泳的 会飞的
①③⑤ ③
⑥⑨

②④⑧ ⑩
表示什么? (既会游泳又会飞的)
课后练习
二、
1.既获“语文之星”又获“数学之星”的有(6)人。
课后练习
二、
2.上光荣榜的一共有(19)人。
课后练习
三、三(2)班的同学们到游乐园玩,坐碰碰车的有 18人,玩旋转木马的有22人,两样都玩的有6人, 去游乐园的有多少名同学? 18+22-6=34(名)
答:去游乐园的有34名同学。
重点总结本
记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材料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课本 都有很多,知识的难度是螺旋式上升的, 知识点有很大部分是重复的。针对这 种情况,我们必须学会对知识抓重点,而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 另外,从知识体系来讲,把握重点是把握全局的关 键,只有对重点内容重点复习,才能对细节问题产 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从记忆过程讲,重点记忆有利于把握整体 格局。然而,所谓的中考重点也就是每年中考必 考的“核心考点”“必考点”,认真复习中考核 心考点,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也提高了 学习效率,减小了复习压力。
跳绳的有9人, 踢毽的有8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比 赛的没有17人呀?
新知探究
怎样表示能清楚 地看出来呢?
我发现有的人两 项比赛都参加了。
我把两项比赛都 参加的人连起来, 有3个重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5节)第一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册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绝大部分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协助老师打扮打扮。

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

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

你们的建议都不错。

那我这个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能够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

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即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

(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有规律的排列与组合,学生了有顺序的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简单的排列教学内容: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能够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

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书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结合以有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究组合的规律,分析总结有规律排序的方法,并了解其好处。

第三课时: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相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水平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

当有人说到足球时。

老师马上引到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2、引导参与。

共同探究。

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

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一小组演示。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3、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方法允很多样。

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老师适当引导。

4、师生共同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5、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6、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7、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能够,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8、比赛结束了。

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

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1)实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实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9、拓展练习。

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采用生活事例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组合问题,学会了用连线的方法有规律的组合,归纳总结方法,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协助学生找出组合数。

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协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

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能够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能够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能够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

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能够很开放,比如,能够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

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水平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能够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

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区分哪些能够用乘法的方法来求组合种类,哪些用连线的方法来算组合种类。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活动内容:课本118页和119页。

活动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实行比较。

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使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

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

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实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表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

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

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实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知识使用的灵活性,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