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指导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课堂上,老师讲了中考形势严峻性,课下同学都很自觉的在复习,对这一行为分析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所具有的B.这种行为不需要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C.形成听觉的部位在耳蜗D.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呼吸、心跳的活动主要由脑干控制【答案】D2.如图甲所示是小科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乙图中的()【答案】C3.右图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代表右心房B.①与②之间无瓣膜C.①的壁比②厚D.血液流向:①→②、③→④【答案】D4.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步骤②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温度过高酶会失去活性(答成“温度过高酶的活性减弱”得1分;答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不给分)(2)加酶饲料鱼苗生长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

(合理即给分)(3)植酸酶能加快(或“促进”)鲈鱼的生长(答成“酶能加快鲈鱼的生长”得1分;答成“植酸酶能影响鲈鱼的生长”或“植酸酶对鲈鱼的生长有影响”不给分)5.右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D.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答案】D【解析】A.图为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故A正确。

B.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完成的,故B正确。

C.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谈虎色变、膝跳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故C正确。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同时摇
乒乓球跑出 玻璃球跑不出
m
=ρ 是否与ρ有关
V
六、评估
考试要求:能对探究的结 果进行评价,能注意假设与结 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未解决的 矛盾,发现新问题,改进探究 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 训的意识。
例10、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一种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 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有三个同学在各自家里用实验探究纸片、塑料薄膜、 棉布对电视机遥控信号的阻挡能力,他们的探究过程分别是:甲同学将纸片 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 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时,记下纸片的 层数。
例11、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 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 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 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 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0C左 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 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 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 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及现象后回答:猜想1____ ,猜想2 _______ 。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 是________ 。(5)运用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 么问题(试举一例或说出你的一个设想)?
变化的原因
变化的结果
m不同 两球
V不同
内部气体 压强增大
例5、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 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 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 易,针对以上情景,请你提出一个 值得探究的问题。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探究题专题2(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探究题专题2(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28页……○…………装…○…………订学校:___________姓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装…○…………订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度???学校11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一、填空题1.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

(1)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的关系。

(2)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

2.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从图中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2)比较_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②⑤,能否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试卷第2页,总28页………线……………线……B 、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某学校的徐老师,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远处能看得清,正常看书有叠影”。

并对自己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作出如图所示的折光系统。

问:(1)这位徐老师的视力已患上________(填写:“远视眼”或“近视眼”),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戴__________(填“甲”或“乙”)图所示的眼镜来矫正。

此类眼镜对光线起__________作用。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我市今天气温为50℃B.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D.小明同学50m短跑的成绩是4.0s【答案】B2.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② “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③“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

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C3.学法指导:表格分析要关注开始和结束,特别注意关键性的过程和步骤。

对特殊数据,如最多、最少、平均、总和、变化、不变、或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小心,并分析原因。

实战演练: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野外带来一块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咨询专业人员得知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

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5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的值为克.(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3)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3;(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5-1.5)/5*100%=70%(3)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 = CaCl2+H2O+CO2↑得到x = 7.3%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答案】D5.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下列科学规律的,也是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A.光的反射规律B.真空中不能传声C.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D.欧姆定律【答案】B6.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粗略测量蜡烛的热值q,图中A为穿有小木棍的容器(内装有水),B为下部开了许多通气孔的罩子。

初三科学科学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科学科学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科学科学方法练习题及答案科学方法是指科学家在研究和探索自然现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有条理、有步骤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方式。

通过科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下面是一些初三科学方法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的运用。

练习题一:观察与实验1.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物体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 请选取自己身边的一个物体,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写下你所观察到的特征和规律。

答案:1. 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获得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数量等信息,以及物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和交互作用。

2. 举例:我选择了一只苹果进行观察。

我发现苹果的外形是圆形,表面光滑,颜色为红色;苹果的大小适中,重量较轻;苹果的质地是硬实的,手感很好;我观察到苹果的数量是一只。

此外,我还注意到苹果的皮上有些微小的凸起和细小的孔,这可能是苹果的气孔和果蒂。

练习题二:提出问题1. 什么是科学问题?2. 请列举一个科学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答案:1.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解答的疑问或困惑,是对自然现象、事物特性、规律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2. 科学问题举例:为什么夜空中会有闪烁的星星?可能的解决方法:通过观察和研究天文现象,收集数据,分析光的传播、大气层的物理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解释闪烁的星星是由于大气折射、干扰等因素导致的。

练习题三:构建假设1. 什么是科学假设?2. 以一种你感兴趣的科学现象为例,构建一个科学假设,并说明你选择这个假设的原因。

答案:1. 科学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推测或假设,是基于先前的观察、数据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对现象或问题的解释或预测。

2. 科学假设举例:假设在一定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受到不同光照强度的影响。

我选择这个假设的原因是科学文献中已经有一些关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基础,并且我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植物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作为依据。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二)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二)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6黄浦.中考模拟) 为了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块进入液体的体积V液与物块密度ρ物、液体密度ρ液的关系,某小组同学选取体积V物相同、ρ物不同的物块进行实验,测出其漂浮在水和酒精液面上时浸入液体的体积V浸,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水ρ液(克/厘米3)实验序号ρ物(克/厘米3)V浸(厘米3)1.010.44020.55030.660表二:酒精ρ液(克/厘米3)实验序号ρ物(克/厘米3)V浸(厘米3)0.840.45050.562.560.675(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ρ物、V浸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体积相同的物块,当________时,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中ρ物、V浸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3)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2和4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合理猜想是:漂浮在液面上体积相同的物块,当________时,V浸是相同的.2、(2016淮安.中考模拟) 小明利用18cm长的吸管、细铜丝、石蜡等材料自制密度计.(1)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盛放液体的容器,现有250mL的量筒和400mL的烧杯供选择,则小明应选择________.(2)小明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发现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实验改进后,小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10.8cm,则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________cm,小明将该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9cm,则此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ρ水=1.0×103kg/m3)(3)小明的同学也用吸管制作看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A . 换大的容器做实验B . 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C . 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D . 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3、(2017邗江.中考模拟) 王老师在学校的物理社团活动中,组织学生制作“浮沉子”实验.器材:塑料瓶1个(含瓶盖),吸管1根,回形针1枚,剪刀1把,烧杯1只,适量水.制作与原理:(1)剪一小段吸管,长约3厘米,再对折,将回形针套进对折的吸管管口,使吸管不会张开,就完成了浮沉子,如图甲.吸管受力能对折说明________,剪刀能剪断吸管说明剪刀的________比吸管的大.(2)将烧杯装水,把做好的浮沉子轻轻放入.调整浮沉子,使浮沉子漂浮在水面上,只露出水面一点点如图乙.此时浮沉子受到的重力、浮力分别为G1和F1;在塑料瓶中装水(接近瓶盖下沿),把调好的浮沉子放进塑料瓶里,盖紧盖子,用手挤压瓶子,可以会看到浮沉子下沉并能悬浮在图丙中的位置,此时浮沉子受到的重力、浮力分别为G2和F2,则G1________G2,F1________F2(>/</﹦).(3)在制作过程中,小陈同学盖紧了盖子,用很大的力也未能使浮沉子下沉.王老师说,你轻轻地摇晃几下瓶子,再用力试试.果然,小陈轻轻地摇晃了几下瓶子后,微微用了点力就使浮沉子下沉了,摇晃后浮沉子易于下沉是因为________.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请说出你的方法________.4、(2019河北.中考模拟) 现有水、量杯、石块(足够重)、细绳(质量忽略不计)、待测木块(密度比水的密度ρ水小且不吸水),请你用给出的器材测出木块的密度。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饺子浮起来
F浮
饺子吸水变重 G
△F浮>△G
饺子体积增大
内部气体受热体积 膨胀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例9、小松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 中,不慎把电路中的一个灯泡的玻璃打 碎了。此时,她惊奇地发现:这个小灯 泡几乎不发光,可与其串联的另一个灯 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松对此 产生了疑问:玻璃碎了以后,小灯泡仍 有电流通过,灯丝却几乎不发光,那么 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请你根据学 过的物理知识进行推测,对其中的可能 原因发表自己的看法。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方法点拨:
1、根据研究的问题或猜想明确探究 的目的。
2、明确探究中应显示什么,怎样显 示;控制什么,怎样控制;改变什么 ,怎样改变。
3、根据显示、控制、改变的需要选 取实验器材。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例10、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软硬程度不 同的铅笔其用途是不同的,例如作画用6B软 铅笔、写字用软硬适中的HB铅笔、制图用6H 硬铅笔。铅笔芯是导体,那么铅笔芯的电阻大 小与其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 实验方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1)实验器材的名称及数量; (2)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用字母表示); (3)分析测得的物理量,说明铅笔芯电阻大 小与铅笔芯软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玻璃碎
灯丝温度降低 灯丝
电阻减小
两端的电压变小
实际功率变小
灯变暗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在L1、L2串联的电路中:
L1变暗
L1两端电压变小
L2两端电压变大
L2变亮
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9西城.中考模拟) 酱油在使用及储藏过程中颜色会变深,逐渐降低品质。

实验小组通过实验研究温度、氧气、光照3个因素对酱油颜色的影响。

(查阅资料)① 通过色差仪检测L*值可监控酱油颜色变化,酱油颜色越深,L*值越小。

②保鲜瓶具有的特点是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

(实验准备)将等量样品(同品牌、同批次、初始L*值为43.82的酱油)分装到500 mL的不同容器中,密封。

(进行实验)实验1:将装有样品的多个透明玻璃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每15天,分别取出未开封样品,用色差仪检测L*值,结果如下。

实验2:将装有样品的两个容器置于28 ℃的恒温箱中。

每15天,分别倒出100 mL酱油,剩余样品放回恒温箱。

用色差仪检测倒出样品的L*值,结果如下。

实验3:将装有样品的多个容器置于28 ℃的恒温箱中。

每15天,分别取出未开封样品,用色差仪检测L*值,结果如下。

(解释与结论)(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3欲研究光照对酱油颜色的影响,应选用的容器是________。

(4)家庭常使用透明玻璃瓶盛放酱油。

解释“在相同时间内,使用过的酱油比未开封的酱油颜色深”可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5)(反思与评价)结合本实验,你对使用或储藏酱油的建议是________。

(6)酱油在酿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过量的铵盐(如NH4Cl)影响酱油的口感。

可用碳酸钠除去铵盐,原理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NH4Cl =2NaCl + 2NH3↑ + H2O +________2、(2019贺州.中考模拟) 在一次聚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兴趣,于是对该固体酒精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固体酒精由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制成。

初中科学中考探究题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探索

初中科学中考探究题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探索

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合格、不合格所占比例数据)确定本科题研究对象为后20%学生。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名单(根据平时学习表现和调研成绩)。

2.通过调研卷分析和平时学习状态观察,研究后20%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的主要学习障碍(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

3.寻求突破障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4.教学改进后的学习效果分析(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后测等)。

教学改进过程四、课堂改进策略(一)总体思路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

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二)具体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力度结合《多边形面积》前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加强复习铺垫力度,有意识地给予后20%重点关注对象多提供图形有关问题的探究机会。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字母公式,《作业本》中有调研卷(一)中的组合图形,要求用字母表示组合图形面积。

2.教学目标的调整与设定对于前50%左右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理解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解答组合图形面积都不成问题。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甲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象,在显微镜下,若将甲图转换成乙图,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A.向左移动,视野变亮B.向左移动,视野变暗C.向右移动,视野变亮D.向右移动,视野变暗【答案】B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好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用遮光板把透镜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的像不完整C.该凸透镜的焦距在8cm与10cm之间D.向右移动凸透镜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能观察到等大倒立的实像【答案】C3.如图在一张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平面镜反射,最后射到刻度尺上P点,形成一个光斑。

如果在箭头所指处用力向下压桌面,则刻度尺上光点将会向(填“上”或“下”)移动。

利用这样的装置,可把不易觉察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放大”到直接看出来。

【答案】下,发生形变4.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请你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判断(填“NN'的上方”、“NN'的下方”、“MM'的左边”或“MM'的右边”)是玻璃。

【答案】“MM'的右边”5.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答案】C6.完成下面的探究性实验(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玲玲同学进行该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玲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距离(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答案】不正确;0.5。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科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右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A.Na2CO3B.Fe C.Ba(OH)2D.CuO【答案】C2.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桥板AB,A端连在桥墩上可以自由转动,B端搁在浮在水面的浮箱C上。

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P从A处匀速驶向B处,设浮箱为长方体,上下浮动时上表面保持水平,并始终在水面以上,上表面面积为S;水密度为ρ;汽车未上桥面时桥板与浮箱上表面夹角为α;汽车在桥面上行使的过程中,浮箱沉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求:深度的增加量ΔH跟汽车P离开桥墩A的距离X的关系? (汽车P可以看作一点)。

【答案】【解析】对浮箱有:F浮=GC+F设车上桥后桥面与浮箱上表面的夹角为θ,则解得:故3.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内装质量相同的水、盐水和酒精,现在分别往三个容器中加入一质量相同的木块,已知木块均漂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B.乙容器中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C.丙容器受到液体对杯底的压强最小D.三个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产生的压力一样大【答案】D4.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的图线。

根据这个图线,说明水的温度从80C降低至20C的过程中(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答案】C5.物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牛B.物块的体积是2×10-4米3C.物块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D.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答案】B6.篆刻社团的小柯,对篆刻印章的石头的密度进行测量,相关过程及数据如图,则石头的密度为 g/cm3,再将它浸没在烧杯中的水里,石头受到的浮力为 N。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略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 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可能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 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 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 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 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初中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策 略
1、实验目的要清楚 2、对照实验要设置 3、控制变量很重要 4、取样要多防偶然 5、观察指标要明确 6、结果结论不混淆
总结:
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 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2、等量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3、单变量原则:即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 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多个参与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避 免偶然因素的发生
2.(08义乌)在啤酒的制作过程中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氧 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其周围环境的酸 碱度发生变化。某科学研究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了以下实验: 将酵·母菌放在10mL培养液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培养,并 每隔一定时间均匀取样lmL,4次取得的培养液样品中酵母菌的 数量和pH如表研示(每次样品测定后均放回原培养液)。请回答: (1)由于酵母菌的作用,使其周围呈 ▲ 性环境。 (2)由数据可知,1mL该培养液中最多能容纳的酵母菌数量为 ▲ 万个。 (3)在随后进行的第5次取样时,发现样 品中酵母菌数量仅为76万个,在排除了 其周围环境酸碱度的影响后,研究小组 对此结果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你认 为这一解释应该是 ▲ 。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探究专题总篇(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探究专题总篇(含答案)

科学寒假作业—中考必考题型—探究题专题第一部分1.如图所示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工业炼铁及其相关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

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________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

________3.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酸,慢步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¹。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两组试管中________,将两组试管同置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2.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1。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选用__________凸透镜。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二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

问题解决后,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缩小23015缩小32020等大41530放大51260放大大小就越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若不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_____的实像。

(2)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科学中考复习试卷——探究题专题50题(含答案解析)

科学中考复习试卷——探究题专题50题(含答案解析)

九上科学中考复习试卷——探究题专题50题1.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下图所示,他选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8Ω,电源为两节干电池.(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2)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后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________ (选填“A”或“B”)端.(3)如果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明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V,则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A.小灯泡短路B.小灯泡的灯丝断了C.滑动变阻器滑片接触不良D.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 W.2.小强同学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他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在调节天平时,小强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端调。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图中对应序号):________ 。

(3)由图可知,橡皮泥质量m=________ g,通过计算,橡皮泥的密度ρ=________kg/m3 。

3.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于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

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___ 秒。

(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 ________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探究题1.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有一射灯(用B表示),在空气中有一路灯(用C表示)。

小翊(用A表示)既看到水中的射灯,又看到路灯在水中的像。

请画出:(1)水中射灯B射出的光进入小翊眼睛A的大致路径。

(2)路灯C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翊眼睛A的路径。

(______)2.如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点光源S的像S'。

(______)3.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1。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选用__________凸透镜。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二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

问题解决后,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缩小大小就越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若不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已不再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在实验中,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b=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2.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移,光屏向______移(以上两空选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3.劳动节期间小澄同学在家做“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取四个纸杯,底部扎几个小孔,分别放入一张纸巾,取40粒绿豆先浸泡一夜,再随机分成4等份放在纸巾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装置绿豆所处的环境绿豆萌发情况1置于常温下,不浇水绿豆不萌发2置于常温下,每日浇3次水绿豆萌发3置于冰箱冷藏室,每日浇3次水绿豆不萌发4置于常温下,纸巾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绿豆不萌发5(1)取40粒绿豆并随机分成4等份是为了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2.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1。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选用__________凸透镜。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二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

问题解决后,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缩小23015缩小32020等大41530放大51260放大大小就越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若不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已不再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硫酸铜的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1:Cu +2H2SO4 (浓)===CuSO4 + SO2 + 2H2加O 热 方案2: 2Cu +O2 === 2CuO
CuO +H2SO4 === CuSO4 加+ H热2O
两个实验方案中,较好的是
,理由是

没有污染
方案2
实验方案评价的一般原则:
设计实验:
(1)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投入 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2)将蒸馏水洒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3)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投入
到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分析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1)二氧化碳中的石蕊试纸未变成红色 (2)水中的蓝色石蕊试纸都没有变成红色 (3)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投入到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变成红色
(1)科学、严密 (2)安全、环保 (3)经济、易得 (4)简单、方便
巩固练习:
某 同 学 欲 确 定 一 瓶 NaOH 样 品 中 是 否 混 有 Na2CO3 四 种 方 案 如 下 表 , 你 会 选 哪 种 方 案 进 行 实 验 ()
方案 1 样品溶于蒸馏水,把PH试纸投入溶液中,若PH>7,则混有Na2CO3 2 取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足量的HCL溶液,若有气泡冒出,则混有Na2CO3
(3)涉及生物的有关实验设计时,除了需变量在设置的对比实验中是不同外,还应使生物所处的其它因素是该生 物的最佳生存环境。
(4)要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除了要控制其它变量相同外,还要注意温度应在37℃的环境。
注意: 1、涉及生物的实验设计 ,应使该生物处在最佳 生存状态。 2、对照实验的设置,是实验设计中的常用手段 。
答: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实验的设计练习: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 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须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 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 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巩固练习:
【练习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的蓝色主要是由Cu2+决定的,而不是SO42-。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 中无意义的是( )
B A、观察H2SO4、K2SO4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SO42-无颜色。 B、将饱和CuSO4溶液降温,出现蓝色晶体。 C、在CuSO4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粉振荡,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 D、在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而溶液颜色无变化(仍呈蓝色)
答:不能。理由同二。
实验的设计练习:
(4) 下面请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答:取生长状况一样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含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观察比 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的解题策略
小结: 1、实验设计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充分占有资料——设计合理方案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洁性、全面性。
巩固练习: 【练习3】:为了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
答:取一盆正常生长的银边天竺葵(取叶边缘呈白色的种), 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再将叶片的左边用黑纸夹住,然后把 该植物在阳光下照4小时,再取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 叶片的A、B处取下大小相同的圆片,放在酒精溶液中加热脱 色,再放在清水中漂洗,取出后再加碘溶液。
3 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出现,则混有Na2CO3 4 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混有Na2CO3
A、四种方案都行 C、方案2或4
B、方案1或2 D、方案2或3或4
巩固练习:
牙膏中的摩擦集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制取。某学生设计了一种用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 案1:
中考复习: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 指导含答案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例1、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请同学们探究是 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分析: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有: (1)二氧化碳 (2)水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
作出假设:
(1)二氧化碳使石蕊变成红色 (2)水使石蕊变成红色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成红色
(3) 扩展假设: d、其它酸,如HCl、H2SO4能使喇叭花花瓣(或其它花瓣)变色吗?
e、其它的碱,如NaOH溶液、石灰水等能使喇叭花花瓣(或其它花瓣)变色吗?
小结:
(1)确定某个变量,变动其它变量,作出假设。 (2)用类比的方法扩展假设。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a、将稀H2SO4、H3PO4等其他酸洒在紫罗兰花瓣上。 b、将NaOH溶液、Ca(OH)2溶液洒在紫罗兰花瓣上。 c、将盐酸洒在喇叭花花瓣(或其它花瓣)上。 d、将HCl、H2SO4的水溶液洒在喇叭花花瓣(或其它花
答:不能。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中都没有植物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使两组植 物都不能正常生长。
实验的设计练习: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 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 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例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 儿,他惊奇的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 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 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①高温
②加水
③加碳酸钠
石请灰你石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其它试生剂石自灰选),设计另一种制备碳石酸灰钙水的实验方案溶。液依上图所示碳,酸钙
将你的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你设计的方案优点是:
石灰石
总结: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二、中考探究题中的典型题型 (一)、涉及假设与实验设计题的解题策略
1、 探究题中假设的一般策略 2、 探究题中的实验设计策略。 3、变量的控制和对比实验的设置是实验设计中 的常用手段
3、变量的控制和对比实验的设置是实验设计中的常用手段
例4:在做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后,有同学提出疑问,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除了温 度外,是否还与PH有关呢?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分析: (1)明确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变量有:PH、温度、唾液
溶液的量、被分解的淀粉糊的量等。
(2)明确需变量:PH。不变量:除PH外的其它变量。
实验的设计练习: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析指出三 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实验思路。
实验的设计练习: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 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 组置于相同 的适宜条件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请分析该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巩固练习:
【练习2】:某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进行证实“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将三粒大豆A、B、C系在玻 棒上放入盛有水的烧杯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A、B、C三粒种子中,只有B种子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如果要证实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还必须设计一个实验装置乙,若你手中只有一粒大豆种
(二)、涉及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的解题策略 (1)科学、严密(2)安全、环保 (3)经济、易得(4)简单、方便
谢谢观赏
子,则种子应系在
处(填a、b、c)乙装置起作用

水和空气
b
对比
A
气温 25℃
B
C
a
气温 50℃
b
c 乙
小结:
3、实验方案设计中的常用策略 控制变量法。
(1)明确实验过程中的变量 (2)确定实验过程中的需变量和控制不变量 (3)如果研究对象是生物,则控制的不变量应确保生物的正常生活。
对比实验的设计。
瓣)上。
e、将其它的碱,如NaOH溶液、石灰水等洒在喇叭花花瓣(或其它花瓣)上。
2、 探究题中的实验设计策略
例3:稀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在稀盐酸中存在H2O分子、Cl-离子和H+离子。请你设计一个 简单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 实验方案
分析:
(1) 立足紫罗兰花瓣,可作假设: a、紫罗兰花瓣遇到稀H2SO4、H3PO4等其他酸能变红色吗? b、紫罗兰花瓣遇到NaOH溶液、Ca(OH)2溶液变色吗?
(2) 立足盐酸,可作假设: c、盐酸能使喇叭花花瓣(或其它花瓣)变色吗?
(3)排除法:即取不含H+,而含Cl-的物质,如KCl、NaCl、CaCl2等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结果试 液不变红,则不可能是Cl-和H2O使石蕊试液变红,可能是H+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小结: 对于实验中的变量无法单独存在的实验设计,通常可用: 归纳法:即对都含有这一种变量的一类物质进行实验设计,或用化学反应留下这一变量。 排除法:即取不含这一变量的一类物质进行实验设计,或用化学反应把这一变量除去。
得出结论(检验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