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2018最新审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1.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内容:
①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
②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③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 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 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 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20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大军”):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 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课文最后):写东路军 渡江情况。
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
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
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导人。
文体特征


定 义: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 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 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标 题:简单明了,吸引读者,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 物、事件。
板书设计
胜我 (利 三 标南 十 题渡 万 )长 大 江军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 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时间:20日午夜至21日 主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体 人物:人民解放军 事件:胜利渡过长江
英 勇 善 战 进 军 迅 速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各路军渡江情况: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到21日 夜 21日17 时22日 22时 21日17时 到22日22 时
30 万
30万
繁昌等地
西路军
九江-安庆
东路军
35万
三分 之二
大部分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35 万
扬中等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节探究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 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 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 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导 语:一般用来揭示新闻的主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 然。
主 体:新闻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 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背 景:指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新闻的 从属部分。 结 语:是新闻的结尾,可有可无。
特 点:真实性、时效性、传播性。
字词积累
为下面描红的字注音。 督战( dū ) 趋势( qū ) 荻港( dí ) 泄气( xiè)
1 消息二则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 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新课导入
1949年4月21日,中国 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 的大事。同学们知道是什 么吗?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 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摧枯拉朽( cuī )
锐不可当( ruì )
为下面的词语。 【业已】 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力被迅速摧毁。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
整体感知 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 物和事件。
时间:4月21日;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
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
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
内容最迅速的让人们了解。
电头有什么作用?
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情感探究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 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 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 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 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 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 “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 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 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 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 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
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
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
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 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 部分相对应?
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 十万人渡过长江; 具体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 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 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 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 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 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 体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2.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 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 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 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 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 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和中 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衔接一、二层;“与西路 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衔接二、三层,第二层 的“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与第三层的“正 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衔接,这些语句使全文 连接成一个整体,被统领于导语之下,结构的确十 分严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