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梦轩—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上PPT课件

合集下载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陆技术研究培训ppt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陆技术研究培训ppt

80%
减速技术
利用降落伞、反推力装置或其他 技术,降低着陆速度。
着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着陆平台设计
根据航天器的重量、尺寸和着 陆要求,设计合适的着陆平台 。
降落伞优化
根据风速、风向和着陆地点地 形等因素,优化降落伞的尺寸 和材料。
反推力装置设计
根据航天器的重量和着陆速度 ,设计合适的反推力装置,确 保安全着陆。
智能化发展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航天器自主着陆和智能控 制。
多领域融合
将航天器着陆技术与通信 、导航、材料科学等领域 进行融合,推动航天科技 的全面发展。
05
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航天器设计基础
介绍了航天器设计的基本原理 、材料选择、结构布局等方面 的知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航天器着陆技术
深入探讨了着陆过程的控制策 略、安全保障措施以及着陆场 地选择等方面的技术细节。
航天器设计的关键要素
航天器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关键要素,包括结构强度、材料选择、 推进系统、热控系统、姿态控制、测控通信等。这些要素相互关 联,共同影响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航天器结构与材料
航天器结构类型
航天器结构通常分为卫星结构和空间探测器结构两大类。卫 星结构包括通信卫星结构、气象卫星结构、导航卫星结构等 ;空间探测器结构包括月球探测器结构、火星探测器结构等 。
案例分析与实践
通过分析成功的航天器设计与 着陆案例,学员们了解了实际 操作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互动与讨论
培训过程中鼓励学员提问和发 表观点,促进了知识交流与思 想碰撞。
未来研究与应用展望

薛梦轩-卫星工程概论(上)

薛梦轩-卫星工程概论(上)

航天技术
又称空间技术,是指为航天活动提供技术手段
和保障条件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空间应用
是指利用航天技术及其开发的空间资源在国民经济、 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各种应用 技术的统称。 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可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环
空间资源
境、能源与物质资源,如空间高远位置、高真空、超
低温、强辐射、微重力等。
信息基准类有效载荷 这类有效载荷用于提供空间基 准信息和时间基准信息的各种 仪器、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 无线电信标机、原子钟等。
卫星工程概论
卫星的组成系统
卫星平台是由保障系统组成的、可支持一种 或几种有效载荷的组 合体。保障系统是指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 理保障服务的各分系统的总称,由以下九部分组成。
某一项卫星的研制任务或建设项目。 由于卫星自身工作和技术的特殊性,使得卫星工程具有一些 显著的特点。卫星工程特点主要反映在: 设计特点、试验特点、制造特点、管理特点四个方面。
卫星工程概论
我国卫星工程的成就
我国卫星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取 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70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截止2003年底,中国研制并 发射成功了5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6个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卫星空间科学应用系统
卫星工程概论
人造卫星分类与应用
航天器按是否载人可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和具体分类如图所示:
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科 学 卫 星 技 术 试 验 卫 星 应 用 卫 星 月 球 探 测 器

薛梦轩-卫星结构设计与分析(上)

薛梦轩-卫星结构设计与分析(上)
结构的综合载荷分析:卫星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同时受到静力、动力和热载荷源的联合作用,再设计时,必须将这些载荷进行综合。其中主要包括主结构载荷分析与综合和星载设备的载荷分析。
卫星结构设计
指在设计中结构和机构都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若不满足,可能会危及卫星任务的完成。
由运载火箭、卫星系统和星上其他分系统通过卫星系统下达的设计指标或要求。
结构材料时形成卫星结构和机构的基础。卫星结构与机构的性能 ,特别是卫星结构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性能。
卫星结构材料
对卫星结构材料的性能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以下仅说明较基本的、带普遍的材料性能要求,而更详细的或较特殊的要求,需要结合具体的结构或机构设计要求来规定。1 低密度要求;2 机械性能要求;3 物理性能要求;4 材料真空出气要求;5 制造工艺性能要求。
设备安装平台或壁板
夹层架构,挤压、机加或成形的梁
往往把部件装在刚度较大的轻型夹层壁板上
电缆支架和电接插件板
钣金件或冲压件
钣金件比机加件省钱,除非机加可以大大减少零件数目
卫星结构设计
在选择结构类型时,同时也应考虑结构部件间的连接方式。结构部件的链接主要采用机械紧固、焊接和胶接在选择时,要考虑到:
发动机不稳定燃烧、气动噪声和抖振、PO-GO现象、控制系统不稳定
级间动作
分离、级间点火
轨道运行
在轨动作
控制系统不稳定
返回
再入大气
启动噪声和抖振、气动稳定性
结构静载荷分析:简单的静载荷可以直接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解析方法求部件在和。复杂的可用数值法进行内力分析。
结构动载荷分析:各飞行阶段卫星结构动力分析包括:1 发射阶段卫星/火箭联合动力分析;2 在轨运行阶段卫星本体动力分析;3 返回阶段返回舱动力分析。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上)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上)
2018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
汇报人:杨学
目录 CONTENTS
1 2 3
概论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
工作映射
1
概论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的概念
什么是航天器的进入与返回?
航天器进入技术是使航天器按预定要求进入行星大气层并在
行星表面软着陆的技术。
航天器进入技术是使航天器按预定要求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在 行星表面软着陆的技术。
1992-10-06 1993-10-08 1994-07-03 1996-10-20 2003-08-19 2004-08-28 2004-09-27 2005-08-02 2005-08-29 2006-09-09
FSW-1 FSW-1 FSW-2 FSW-2 FSW-3 FSW-4 FSW-3 FSW-4 FSW-3 SJ-8
圈数 14 108 108 108 14 77
发射地点
翟志刚、刘伯明、 2008-09-28 17:37 景海鹏 2011-11-17 19:32 2012-06-29 10:03 搭载模拟人 景海鹏、刘旺、刘 洋 聂海胜、张晓光、 王亚平 景海鹏、陈冬
酒泉 45 ? ?
神舟十号 神舟十一号
2013-06-11 17:38 2016-10-17 07:30
强大的软件 :GSS9000使用思博伦在世界上领先的模拟软件SimGEN™,可用于场景设计和模拟运行时控制。
定制解决方案:GSS9000配备SimGEN™后的强大能力和灵活性使之成为许多定制解决方案的基础平台,从 CRPA测试的波阵面模拟,到满足专业要求的信号生成和操纵等。
工业测量
GSS9000GNSS/GPS 模拟器 性能规格
1983-08-19 1984-09-12 1985-10-21 1986-10-06 1987-08-05 1987-09-09 1988-08-05 1990-10-05 1992-08-09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陆技术研究培训ppt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陆技术研究培训ppt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器着陆技 术逐渐发展,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着陆 系统,如反推力装置和着陆腿等。
航天器着陆技术分类
01
02
03
04
硬着陆
硬着陆是指航天器以较大速度 直接撞击地面,通常用于小型
航天器或无人航天器。
软着陆
软着陆是指航天器以较小的速 度平稳地降落到地面,通常用
于大型或载人航天器。
航天科技:航天器 设计与航天器着陆 技术研究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目 录
• 航天器设计基础 • 航天器着陆技术概述 • 航天器着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航天器设计与着陆技术的挑战与
展望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航天器设计基础
航天器设计概述
01
02
03
航天器定义
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 外的空间中运行的人造物 体,包括卫星、空间站、 探测器等。
垂直着陆
垂直着陆是指航天器通过反推 力装置或着陆腿实现垂直下降
并稳定着陆。
自动着陆
自动着陆是指通过自动控制系 统实现航天器的自主定位、导 航和控制,以确保安全着陆。
航天器着陆技术应用场景
月球着陆
月球着陆是航天器着陆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需要解决月球 低重力、真空环境等特殊条件下的着陆问题。
火星着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详细设计
对各个分系统进行详细 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热设计、控制设计等。
试验验证
通过各种地面和空间试 验,验证航天器的性能
和可靠性。
航天器材料与结构
材料选择
航天器材料需要具备轻质 、高强度、耐高温、防辐 射等特点。
结构设计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陆技术研究培训ppt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陆技术研究培训ppt

3
提高国家竞争力
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际 竞争力,为国家安全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6
C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
重视基础研究
加强航天科技的基础研究,包括 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的研究,为航天器设计与着陆技 术提供理论支持。
培养创新人才
CATALOGUE
航天科技发展动态与趋势
国际航天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多元化发展
国际航天科技已经从以军事和科研为主,向商业、民用等领域拓 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航天科技在材料、能源、通信等方面不 断创新,提高了航天器的性能和功能。
合作与竞争
国际航天合作日益加强,各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互相 促进,共同发展。
01
02
03
航天器设计概述
介绍航天器设计的基本概 念、任务和要求,以及航 天器的分类和组成。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
讲解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的 基本原理,包括轨道计算 、姿态控制和轨道机动等 。
航天器结构与材料
介绍航天器结构的设计原 则和材料选择,包括结构 形式、材料性能和制造工 艺等。
航天器推进系统设计
推进系统概述
03
CATALOGUE
航天器设计软件培训
航天器设计软件介绍
软件名称
介绍航天器设计软件的名称和版本,以及该软件 的功能和特点。
软件开发商
介绍航天器设计软件的开发商或开源社区,以及 该软件的应用领域和用户群体。
软件架构
简要介绍航天器设计软件的架构,包括软件界面 、模块组成、数据流程等。
航天器设计软件操作
01
软件安装与配置

薛梦轩—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下)

薛梦轩—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下)

烧烛式防热结构
组成:烧蚀层、隔热层和内部的承 力结构。 整个烧蚀材料从开始受热到发生烧 蚀的全过程会在整个烧蚀材料里形 成三个不同的分区,即原始材料区、 热解区和炭化区。
烧烛式防热结构 当烧蚀防热层表面加热后,烧蚀材料 表面温度升高,在温升过程中依靠材料本
身的热容吸收一部分热量,同时向内部结
构通过固体传导方式导入一部分热量 只要表面温度低于������������1,上述状态便 持续下去,整个结构类似吸热式防热结构; 随着加热继续进行,表面温度升高到������������1,
轨道上的入救生系统。
3 工作映射
KUKA Aktiengesellschaft(KUKA 股份公司)是一家法国企业,
营业额将近三十亿欧元。约有 14200 名 KUKA 人每天都在不懈的努
力,以巩固我们作为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全球领先地位 – 无
弹射座椅救生方案弹射座椅救生方案就是航天器在发射台或飞行高度在
20000米以下发生应急情况时,将人-椅系统一起迅速弹离航天器,并保证人-
椅系统在空中稳定减速,降落到一定高度时人椅分离,打开主伞,航天员乘主
伞降落。
发射上升段的救生
着陆冲击救生
着陆冲击救生系统载人航天器在完成任务返回地面或应急救生返
材料开始热解,然后材料大于������������2,材料开
始炭化;
返回舱着陆与回收
返回式航天器返回过程的最
终阶段是安全着陆。如果在最后 着陆阶段保证安全着陆的装置发 生故障,不能保证返回器安全着 陆,将导致前功尽弃。
回收系统组成
控制器 着陆系统 执行机构
着陆缓冲机构
标位系统 回收系统 漂浮系统 扶正系统 水上溅落,给返回其提 供浮力 头朝下时,将返回其扶 正至正常姿态 各种回收标位装置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陆技术研究培训ppt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陆技术研究培训ppt

软着陆技术适用于在柔软表面 如沙漠、沼泽、海面等区域着 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适应 性。
硬着陆技术
硬着陆技术是指通过航天器自身结构或外部装置实现直接撞击和快速减速的着陆方 式。
硬着陆技术适用于在坚硬表面如高山、荒漠、冰面等区域着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硬着陆技术需要精确的导航和控制,以确保航天器在预定区域准确着陆,同时需要 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对航天器的损坏。
04
未来航天科技展望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降低成本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能够显著降低 航天发射成本,提高航天器的使
用效率。
技术挑战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 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如发动机再
启动、热防护系统等。
商业应用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有望在商业航 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卫星发
射、太空旅游等。
太空旅游与探险
太空旅游
航天器设计的关键要素
航天器设计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总体结构、推进系统 、测控系统、热设计、材料与制造等。这些要素相互关联 ,共同决定了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航天器设计的流程
航天器设计通常遵循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试 验验证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设计评审和技术验证 要求。
航天器材料与结构
热设计的原则
热设计需要遵循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的基本原理,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优化布局和设 计热控涂层等方式,实现温度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热设计的验证
热设计的验证主要包括热平衡试验、地面环境试验和在轨测试等,以检验热设计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
02
航天器着陆技术
航天器着陆技术概述
航天器着陆技术是航天科技领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航天器
航天科技:航天器设计与航天器着 陆技术研究培训

航天科技教学课件模板

航天科技教学课件模板
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 3天后 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 中国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
这3颗卫星分别是
实践二号甲
这种“一箭三星”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轰动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
5月14日,卫星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 于11月21日凌晨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
且很有可能在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
谢谢观看与关注
突破和掌握了 3天后卫星顺利返回中国大地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2012年6月16日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18点37分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组成“神九”飞行乘组, 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神九天宫手控对接成功 对接口误差不超1毫米
2013年6月11日 搭载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航天员的“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在太空中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汇对接,
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2016年11月18日
搭载两名宇航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顺利发射成功

神舟飞船的发、入、变、绕、返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神舟飞船的发、入、变、绕、返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 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始了 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交会对接4步走 第一步:神舟十一号入轨后,经历5次变轨,到达与天宫二号相 同的393公里高的轨道。 第二步:两名航天员先回到返回舱,并且把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 的舱门关严。此外,他们还要穿上舱内航天服,做好保障措施。 第三步:当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相距5公里时,飞船将进行4次 停泊——分别为两者相距5公里、400米、120米和30米时。飞 船将通过敏感仪和通讯设备,检查位置、距离姿态是否合适。 第四步:在30米停靠站,神舟十一号的捕获锁会伸出,卡在天宫 的卡板器里,这样飞船和天宫就建立了初步的连接。之后,捕 获锁往回慢慢收缩,将飞船和天宫拉近,当对接环完全对上时, 对接环里的12把钩锁将会紧紧钩定在一起,完成对接。
地球的圆轨道卫星
离地高度h 近地卫星 ≈0 天宫二号 3.9×105m 同步卫星 3.6×107m 月球 轨道半径r 运行速度v 周期T
6.4×106m
6.8×106m 4.2×107m
7.9km/s
7.6km/s 3.1km/s 1km/s
84.6min =5000s 5400s
1d 27.5d
神舟飞船的发、入、变、绕、返 一.天体运动学习指南
宇宙大、黑洞小 太阳大、地球小 地球大、月亮小 月亮大、嫦娥小 行星运动有规律 卡文迪许有智慧 卫星上天有条件 航天员们再努力 发射场地选哪里 简化环节不能少 地球绕着太阳跑 月亮绕着地球跑 嫦娥绕着月亮跑 轨道面积周期律 引力定律显神威 太空授课做实验 月球上面插国旗 海南三亚最安逸
二、神舟十一与天宫二号太空牵手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 回,都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器在开始进入大气起,至离地面10~20km高度处止,也
称为“大气层内飞行段”。在此段中,航天器要经受严重的气
9/19/2019
16
动加热、外压和大过载的考验,因此再入段轨道的研究是整个
返回轨道研究中的重点。
再入段
9/19/2019
17
再入角的概念:航天器开始再入 时的速度方向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
再入走廊的概念:保证安全着陆 的再入角的范围。
再入走廊上限再入角最小 再入走廊下限再入角最大
着陆段
当航天器下降到20km以下的高度时,进一步采取减速措施,保证其安全着 陆。这一阶又称为“回收段”。 9/19/2019 航天器着陆的方式1:8 有垂直着陆和水平着陆两种。
降落伞着陆:为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共用的着陆方式(中俄两国多用)。 导引着陆:为航天飞机专用的着陆方式(美国多用)。
跳跃式再入返回轨道
9/19/2019
28
升力式再入航天器
能够实现水平着陆的升力式航天器的升阻比一般都大于1,也就是说航天
过渡段的结束点,也是再入段的开始点,它是航天器是否开始进 9/19/2019 入大气层的一个15 人为划分点,称为再入点。实际上,由于地球大气密
度随高度的分布是连续的,所以很难确切地说出再入段开始点的高度, 也即人为认定的大气层边缘高度一定是多少。
再入段
该段是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后,在大气中运动的阶段。它从
9/19/2019
低热流密度峰值。 26
此外,具有升力的航天器,在再入段通过它的滚动控制可以改变升
力的方向,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航天器在大气中运动的轨道,使航
天器有一定的机动飞行能力,这样可以大大减小航天器的落点散布。
接受到的总热量也较大
弹道—升力式再入航天器
9/19/2019
27
重心偏置对升力的影响
着陆段
载人飞船在陆地着陆的速度不得大于6m/s,在海面上不得大于10m/s,
对于无人飞行器则不得大于15m/s。
降落伞在15km以下的高度开始工作,一般采用两极减速。在9km左右打
9/19/2019
19
开小减速伞,当飞行器减速到80m/s左右,在7km左右高度打开主伞,减速
到最终着陆速度。
在距离地面1.5m时着陆缓冲火箭开始工作,给飞船一个向上的冲量,使
变得更加现实。
9/19/2019
7
2 主要知识点
发射过程
火箭发射的时间在航天术语里叫做“发射窗口”,就是允许运载火箭或导 弹发射的时间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也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发射窗口的宽度 不是固定的,有宽有窄,宽的以小时计算,以天计算,甚至以月、年计算;窄的则以 9/19/2019分、秒计算。根据每8 个火箭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对发射窗口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发射过程
9/19/2019
9
神舟九号发射倒计时 神舟九号第一级火箭点火
发射过程
在地面控制中心数到0的时候,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就开始点火。火箭的一级燃烧 室箱开始燃烧,喷射出炽热的气体,火箭开始离开地面,加速升空。
在大概100秒后,第一级火箭的燃料燃尽,在第一级准备脱离火箭的同时,第二级火
9/19/2019
9/19/2019
13
航天器的再入返回过程
离轨段
该段从返回制动或返回变轨装置(通常是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
至其结束工作时为止。在返回制动或返回变轨装置推力作用下,航天
器离开原来轨道,并进入一条引向地面的轨道,
9/19/2019
14
过渡段
该段是从返回制动或返回变轨装置工作结束到进入地球大气层之 前的被动段。
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过程就是指再入航天器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再
9/19/2019
4
入到地球大气层并在地面安全着陆的的过程。
进入式航天器:执行完任务后要进入行星大气并在 行星上着陆的航天器叫进入式航天器。
非进入式航天器:不进入行星大气的航天器称为非 进入式航天器。航天器的 Nhomakorabea射与返回
9/19/2019
5
发射过程与返回过程比较
再入返回原理
航天器的发射是一个加速过程,即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航天
器由静止到运动,由低速到高速,最后达到飞行的目的。而航天器
的返回实际上是发射的逆过程,即要使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减速,最
9/19/2019
后降落在地面6 上。
返回方案:
利用地球表面大气层的空气阻力来使航天器减速,可以节省大
量的推进剂,并大大地减轻火箭装置的重量,使得航天器返回地面
之进一步减速。
2019/9/19
20
着陆段
9/19/2019
21
降落伞着陆过程
返回式航天器的分类
在大气层中,航天器所受空气动力分为沿速度反方向的阻力D和垂直 于速度方向的升力Y两个分量。升力和阻力大小之比Y/D称为升阻比。
9/19/2019
22
弹道式:升阻比在0~0.1
弹道-升力式:升阻比在0.1~0.5
回地面。这与弹道式导弹的弹头运动相似,故称为弹道式。
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特点
气动外形很简单; 优点: 气动热总加热量较小;
9/19/2019
防热结构简单
25
缺点: 落点位置偏差较大; 热流密度峰值和过载峰值很大
弹道—升力式再入航天器
航天器再入时具有一定升力可以增大再入走廊的宽度,改善它的再
入状况。在相同的再入条件下,增大升阻比还可以减小最大过载值和降
卫星热控制技术
9/19/2019
1
汇报人:薛梦轩
目录
9/19/2019
2
航天器的发射 航天器的返回 航天器的分类
9/19/2019
1 概述
3
再入返回航天器
从地球上发射进入太空,完成任务后再入到地球大气层并在地球上
着陆的航天器称为再入航天器也可称为返回式航天器。例如返回舱、航
天飞机、空天飞机和弹道式导弹等。
10
箭点火,火箭继续升空。这时火箭所处的高度大概是70千米了。火箭已经冲出大气层,
达到最高速度了。
火箭在达到最高速度后,开始依靠惯性和地球引力继续飞行。此时,第三级火箭开 始点火加速飞行,直到达到预定速度,进入轨道,火箭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9/19/2019
11
9/19/2019
12
再入与返回
升力式:阻比大于0.5
返回式航天器的分类
9/19/2019
23
返回式航天器的分类
弹道式再入航天器
采用弹道式再入返回方式的航天器升阻比为零或接近于零(
Y/D=0~0.1)。在空气中运动只产生阻力而不产生升力,或者只产
9/19/2019
生很有限的升力24 ,但此升力是无法控制的。
航天器一旦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就沿着预定的弹道无控制地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