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合集下载

《浮生六记》读后感(1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1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15篇)《浮生六记》读后感1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起了爷爷家里的两幅画:一幅画里有一个当官的,被从乌纱帽里长出来的绳子困住了全身,望着一朵云惊叫着;另一幅画里有一位老者,把几枚金元宝扔到一坨大便上。

还有在电视剧里,某某大亨会说一些很深刻的话:我这一辈子都在追求身外之物,却弄丢了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这些隐喻看起来很对啊,名和利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脏东西,要远离,不然会被迷惑的。

但现实是这样吗?在读第一记《闺房记乐》时,我真的很羡慕沈三白。

他能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芸娘结婚。

他和芸娘有聊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游戏,在一起吟诗作画,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不用被名利打搅。

但是往后读,才发现这些美妙的幻象背后,有着黑暗的另一面。

或许沈三白对名和利都不感兴趣。

他的一生,只要有笔、有酒、有芸娘就足够了。

然而命运是可笑的,正是因为他对名利的冷淡,才会失去一生的挚爱。

其实我们目前生活的这个世界,始终是由迷恋金钱,玩弄权力的野心家缔造的。

所以名利是人类社会开展的源动力,追逐它们人类才会进步。

而那些视金钱如粪土,视名利如浮云的人,能用自己空空如也的手,在危机发生时去保护爱人吗?《浮生六记》读后感2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距离开始读大约有四年了。

四年前只读了四卷,当时骨傲,宁愿此书是残缺之美,也不愿看到狗尾续貂之作。

可近日读完后两卷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可能是我文字功底太差抑或是对之前有些遗忘,后两卷与原著的衔接和文法竟毫无违和感,想必也是大家之作,不过可能是先入为主知道后两卷是伪作的缘故,总觉得缺点神韵。

文章最出彩应该是第一卷和第三卷,分别是秀恩爱和死的快,哈哈。

喜欢芸,温文尔雅,才思敏捷,活泼可爱,知书达理,秀外慧中,顺便说一句,我对女生最高的评价是秀外慧中,她值得这个词,国学大家林语堂也评价芸是国学史上最可爱的女生,这个评价应该是极高了吧。

芸和沈复的爱情是多少人的向往,可以说浮生六记就是靠芸撑起来的,如果没有芸,顶多也就是个不错的杂记,绝不会有现在这么高的评价。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13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13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沈复芸娘,一往情深,皆性情中人,且才情出众,癖好相通。

宇宙之大,如两人之情兴者鲜矣。

架舟往来于沧浪亭下,联句以遣闷怀,竟至涕泗相拥于怀。

且夫妇肆意洒脱,就月光而开樽对酌,微醺而返。

芸亦能女扮男妆,于君共品水仙庙之人间况味,亦可托言归宁,与君侍月乘凉,以续沧浪韵事。

苏城南园,菜花黄时,苦于对花冷饮,殊无意味。

芸于急中生智,雇街头馄饨之担,担炉火茶酒,携砂罐而去,众咸叹服,无不羡之奇想,众皆陶然,大笑而散。

芸极具慧心,以帘带栏,萧爽镂因此别生趣致;撮茶叶少于,以纱囊之,置夏日初荷花心中,次日,烹天泉水炮之,香韵尤绝。

如此女子,怎不教人心生欢喜。

初读时,不喜沈复,余以为复乃懦弱无能之辈,女子一生,所求极少,不过是渴望被人收藏,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惊,免苦,免四下流离,免无枝可依。

芸虽女流,且具男子之襟怀才识。

可三白竟至爱妻四下颠沛。

再读时,感其爽直不羁,风流蕴藉,极具赤子之心。

拟蚊成鹤,使其冲烟飞鸣;出游非专为登高,欲觅偕隐之地耳;兴发之时,则挽袖卷发,攀缘而上,不惧山颠路险;值菊园中,携妻同赏,花好月圆;呼朋引类,载酒泛舟,或歌或啸,大畅胸怀,。

遇人间幽雅美景时,定不负良辰,不负清光。

如此天真烂漫者,岂忍生恨?坎坷之中,情尤可贵。

况芸乃用情至深之人。

病重之际,仍以语宽慰公子,曰:”蒙君错爱,百般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真诚烟火神仙矣。

又曰:“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有妾姑,妾死则亲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牵挂。

”“妾死,君亦早归,如无力提携妾骸骨归,不妨暂厝于此,待君将来可耳,愿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椅子”言至次,既而痛泪两行,涔涔流溢,一灵飘渺。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感想(精选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感想(精选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感想(精选5篇)《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感想【篇3】《春夜宴桃李园序》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的时光里,我们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历经世事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虚无鸡汤文的枯燥说教,已经激发不起我们内心的任何波澜;公主王子、达官贵人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经不起现实的风雨打磨;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在一个浮华时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给浮躁的心灵找一个温暖的空间?沈复在其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忘却严寒酷暑、忘却风霜雨露,保持内心平静,获得永生幸福。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流传二百余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进行泛泛说教,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将自己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富有亲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鉴性,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实现。

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会中下层,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过着如同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卖画维持生计,这种人很容易在我们身边找到影子,就如我们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人的家庭背景、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惊人财富,一生堪称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拥有任何功名和财富都换不来的爱情。

家境清贫时,甚至饥寒交迫,他们二人却志趣高雅,矢志不渝。

平淡生活中他们且吟诗、作画,自娱自乐,或郊游、烹肴,意趣盎然,让整个略显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来,焕发出熠熠的光彩。

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启示我们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们这些普通群体只要愿意去做也可以实现的,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容易引起广泛地共鸣。

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的序中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一个女人。

”的确,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性情可爱、温婉贤淑的女人,既有为情窦初开而藏粥的聪慧,也有为追逐热闹而女扮男妆出行的大胆;同时,还能赋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奇女子。

《浮生六记》的高中读书笔记范文文档五篇

《浮生六记》的高中读书笔记范文文档五篇

《浮生六记》的高中读书笔记范文文档五篇《浮生六记》的高中读书笔记范文文档1《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所著,为自传体散文,全书共分为六篇,文字优美、细腻,恬淡宁静,用语虽是古文,却也浅显易懂,是值得一读的美文。

本文开篇是《闺房记乐》,记录了沈复和其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

叙述以时间为轴,娓娓道来,将古时夫妻生活的点滴用笔墨描绘出一幅精美画卷展现于读者眼前,使人在繁华乱世中也能感受到一二闲适之情。

颇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韵味。

弘一大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而沈三白和陈芸便是如此,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狗血剧情,有的只是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的深情。

这种生活极富有诗情画意,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

其中有篇写到其妻陈芸爱吃腐乳,沈复鄙夷不已,后在芸劝说下尝了一口,然后"真香",正是"余掩鼻咀嚼之,似觉脆美,开鼻再嚼,竟成异味,从此亦喜食。

"看到此处,我也不禁莞尔一笑,沈复对生活中小事的描写,真是趣味横生。

其情其景仿佛跨越了300年时间隔阂,重现于世人眼中。

陈芸曾发愿:"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

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是的,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夫妻二人最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安度流年。

我喜欢沈复文字里的恬淡如水,也喜欢那温暖的烟火气:守着一屋一院,一人一心,一茶一饭,远胜过看乱世红尘的万千风景。

"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十三岁那年的夏天,还是少年的三白邂逅了表姐芸娘,自此情窦初开,一片光风霁月,发誓此生非芸娘不娶。

三白和芸娘的爱是活生生的,是落实到红尘地面上的,是有情有义的温度,是宜室宜家的。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范文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范文5篇

浮⽣六记读书笔记范⽂5篇 浮⽣六记这书的作者⾃⾝也表⽰那种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化最特⾊的知⾜常乐恬淡⾃适的天性。

浮⽣六记读后感1 初见这本书时,它被放在书店的书架上,⾸先,是它的素雅洁⽩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便是书封⾯上那⼏个淡淡的⽂字“浮⽣若梦,为欢⼏何”让我有想要阅读它的冲动。

《浮⽣六记》为清朝苏州⼈沈复所著,因同为苏州⼈,便对书中所写的园林有⼀种亲切之感。

沈复居于沧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园林⼀样古⾊古⾹的建筑。

书中有介绍园林的地⽅,我因幼时去参观过,能⼤致在脑海⾥勾画出园林的样⼦,便不觉得枯燥乏味。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沈复,⽽是他的妻⼦陈芸。

正如林语堂先⽣所⾔:“芸,我想,是中国⽂学中最可爱的⼥⼈。

”,芸娘的可爱之处在于,在⼀个⼥⼦⽆才便是德的时代,她⽣⽽颖慧,幼时“即能成诵”《琵琶⾏》,还⾃⼰学会吟诗作对,对于诗歌,有⾃⼰独特的见解。

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懂插花、叠盆景、焚⾹、画⾍草,还⾃⼰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

梅花盒很漂亮精致,是⼀种⾷盒,形如梅花,内置中五六只瓷碟,装上饭菜,如装于花瓣中。

芸娘还曾⼥扮男装,同沈复⼀起参加庙会。

因那时并不是⼀夫⼀妻制,芸娘还真⼼真意的帮沈复物⾊⼩妾,要既漂亮⼜有韵味才⾏,后遇到憨园,芸娘很喜欢憨园,但因种.种原因,沈复未能娶到憨园,这也让后来芸娘的病情更严重。

《浮⽣六记》中的闺房记乐是它的独特之处。

正如陈寅恪指出:“吾国⽂学,⾃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男⼥间关系,⽽于正式男⼥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

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之⽽已。

”⼀般⼈不会写闺事,夫妇⽣活,⽽沈复以直率平实的语⾔叙述闺中乐事,写出了夫妇之间真挚的爱情,琴瑟和鸣,伉俪情深。

后来,沈复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贫穷,⽣活艰难,芸娘仍为沈复想办法赚钱,去讨⼀份⼯作。

这夫妇之间的真情令⼈感动,不幸的是芸娘红颜薄命,沈复漂泊各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20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20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20篇)《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2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浮生六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篇1《浮生六记》或许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东西,特别是男人。

芸娘不易做来,来世的事,会不会有人提前拒绝?这也没什么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所谓情投意合,所谓举案齐眉,闺房里的旧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

”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第一可爱的女人,也难怪有人对我说“芸娘不好当”。

不好当,感染气息总是好的。

人的一生,会遇见多少不期的人和事。

比如某个人,起初对他的了解是空白的,如今,隔岸观火,只见得烟雾,近不得身。

探多了,还被染指“好奇”。

好奇有什么不好呢,又不是专为觅你隐私而去,不准,我也不会兴叹,懊恼、惆怅之后,不作罢又能如何?当时,遇见他,却是每日一点一点的收紧,又一点一点的诱惑,终成为其囊中之物。

若是锦囊也罢,就怕是一塑料袋,毫无透气性,窒息而亡。

亡也无畏惧,就是时间一长,不亡,大脑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经。

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华年,都积攒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那日的工作没有如期完成。

好似学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直面。

读书、听音乐可以让人安静。

前日下载的歌胡乱的,看来要重新来过。

其实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机,长时间的听音乐,听力已经严重不行了。

电脑播放上班时间是要顾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

读书却是随时都可以的,心又焦着事情,也没读几个字进去。

敲打键盘估计是最安全的,身边的同事已经习惯我敲打键盘都不来搅我,否则,会遭辣脾气。

《浮生六记》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浮生六记》的读后感篇1《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小说。

*写得坦率真实。

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

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

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

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

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

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

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

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

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

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

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

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

芸虽思想高超,却在处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

大家庭的弊害尽人皆知,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

沈家的家教礼仪很严肃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

初始,芸娘处处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松了,在公开场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顺眼,慢慢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

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

浮生六记读后感(优秀3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优秀3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优秀3篇)《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篇一我最初读到浮生六记是在上海福州路上的一家古旧书店内,从一本上海世界书局三十年代出版的旧书中无意间浏览到的。

那是在1978年的夏天,我刚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首次高考,所以虽然落榜,但古文基础已初具。

因此,在一番夹生半熟地啃读后,我决定买下这本书。

然而,当我设法凑足书资再次赶回到书店时,此书已被他人淘走。

当时,我那种遗憾懊恼的感受可比高考失利。

由此,可见我对浮生六记的喜爱之情。

当我能够再次读到浮生六记,时间已是在1996年的晚秋了。

这是一个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在1995年出的版本,书名取为闲书四种,集中选入了明朝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清朝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以及沈复的‘浮生六记’,这几个名篇均是出自四位明清文人之手来追忆记叙家庭生活的精彩文章。

而在此中,我格外赞赏的就是清代沈复所写的‘浮生六记’。

可以说浮生六记是沈复用率真自然的文字,细腻生动地记录了自己的婚姻爱情与日常家庭生活、抒发自己对人生、对艺术、对自然、对传统习俗赋予独特见解的自叙传。

他的文采很像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随笔作家查理。

兰姆那样的风格,文字质朴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语。

读来倍感亲切,如同倾听自己的内心独白。

坦率地说,我也不止一次地读过与沈复同时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并将红楼梦与浮生六记作比照。

相比之下,我觉得红楼梦似乎更适宜于让达官贵人、巨贾富商的家族去品读。

在我看来,无论是林黛玉、贾宝玉,还是王熙凤、薛宝钗等等一系列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我们普通百姓阶层存在着一种隔阂,毕竟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思想心境,因此,他们的一切演绎也就很难感动于我。

而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真实叙述的他与芸娘之间的夫妻恩爱之情、他俩间生离死别的催泪情景、以及刻画夫妇俩所难忘的闺房之情、交友之乐,与品味大自然和艺术品的审美之趣等等的细节,无一不让我为之激动和认同。

浮生六记如有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我也赞同前四记的艺术魅力‘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平伯评语)。

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后感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学课本里的节选,一直记忆犹新,特别是对文章名《浮生六记》这四字念念不忘,觉得有种超脱世俗的云淡风轻之感(当然小时候不会这么概括,只觉得很文艺罢了),时至今日终于读完,但感觉隐隐有些意难平,还是提笔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大概故事的开头越美好,到结局就会越怅然。

故事的主人公沈复生于书香世家,和芸娘青梅竹马非卿不娶,而后就顺遂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嗯…以沈复的视角看待,确实如此,他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大概就是和芸娘在一起吧,芸娘真的是我在书中见过的最完美的女性了,世上所有形容女性美好的优良品质都能套用在她身上,沈复何德何能?诚然,他是爱芸娘的,芸娘也确实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他的爱比起芸娘的付出显得太浅薄,说他真正为了芸娘让开心做什么事情的话,大概只有带着男扮女装的她出去游玩过一次,其他好像都是芸娘在努力的包容他,让他维持他的孩子气和天真;努力的维持他可笑的自尊而不惜拔钗当酒来宴请他的友人…可是即便是这样,他都觉得一切理所应当,甚至将这些归纳于闲情寄趣,以为芸娘甘之如饴。

芸娘这短短的一生幸福吗?后期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有没有一丝丝后悔?是因为憨园违背了誓言还是因为公婆误解生活拮据骨肉分离才使得病入膏肓?种种都不得而知,但是从世俗意义上来说,沈复真的不是一个良人,他没担当,没责任心,不求上进,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好像永远是个小孩子,永远学不会成长,最后芸娘离开人世这种打击也只会让他更加沮丧……没法在物质方面给妻子儿女保障,最后落得一家分离,死生不复相见。

可能在感情方面他比起同时期的古人要好太多,但是还有有些接受不能,特别是芸娘病重后他南下经商,将赚的所有钱财都用来狎妓,甚至还腆着脸说是因为“身材状貌有类余妇芸娘”,这样便能显得你专情嘛?最后还留恋不舍“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这样暗搓搓的炫耀真让人不适,但凡他把银钱拿回家,芸娘也不会落得无钱医治早早撒手人寰的地步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浮生六记》里面的文章写得坦率真实,值得大家阅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浮生六记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浮生六记读后感(一)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

清人沈复大概也是特别喜欢“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的意境,才给自己的散文取名浮生六记。

早就有同学给我推荐过这本书,前两天闲来无事信手翻开一看竟入了迷,爱不释手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看完了古文的觉得有些地方看的不太通透,又把白话文的找来看了一遍,于是才算心满意足。

它虽然是一部比较短小的描写家常生活的散文,但是平淡的家常生活在沈复笔下却是妙趣横生,生活中虽有坎坷颠沛,但他和妻子陈芸始终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他们的美好爱情羡煞旁人。

一盏清茶一缕烟,浮生偷得半日闲。

在清朝这应该是地主阶级才有的生活品质,沈复就生在一个地主阶级家庭,小时候定过娃娃亲但是对方早夭,十三岁的时候随母亲一起回娘家遇见陈芸后对陈芸一见倾心,便告诉母亲此生非陈芸不取,沈复母亲对秀外慧中的陈芸也颇有好感,随为沈复陈芸定下亲事。

陈芸比沈复还大两个月,她也生在一个地主阶级家庭,但是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清苦。

陈芸从小聪颖灵慧,不仅擅长诗词,做起女红也是绝对的一流,家境困顿之时曾靠陈芸做女红来支撑家庭生活。

他们定亲之后,有次陈芸的表姐结婚,沈复和母亲同去参加婚礼,其他人都穿的比较艳丽,独有陈芸在一群人中显得格外素雅,端庄大方气质出众。

沈复不喜欢吃蜜饯甜食,一旁的陈芸心领神会,轻轻拽了拽沈复的衣袖,带他来到自己居住的暖阁,她提前为他准备了粥和青菜,沈复一见清粥打呼及时,正要拿起筷子大快朵颐时,听到陈芸堂兄在外面喊:芸妹快出来。

陈芸一惊,生怕堂兄发现沈复在房里,怕堂兄笑话她,急急地走到门口准备把房门关上,边走边对他说:太累了,我准备睡了。

说时他已经抬脚进了房间,见到沈复面前放着清粥小菜,扑哧笑了出来,半是玩笑半装作生气的对她说:刚才我问你要粥吃,你说已经吃完了,没想到你藏着给你丈夫吃,真是女大不中留啊!说完众人哄堂大笑,陈芸听了,脸红到脖子跟,低着头跑了出去。

沈复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20篇)

沈复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20篇)

沈复浮生六记读后感沈复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20篇)沈复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许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温馨也有酸楚,有热闹也有寂寞;似乎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远不过时的温暖、悠然和浪漫;当然,还有爱情。

在我看来,作者一生的经历莫过于八个字,那就是: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沈复生于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画家。

一生在家庭、官场、经商之间沉浮,浪游各地,阅尽人生百般滋味。

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读书人家。

沈复年幼时与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芸)定亲,开启了这段百转回肠的故事。

沈复生性豁达快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

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的津津有味。

更为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单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柔体贴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沈复对芸的爱是如此的真挚,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你不难读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颈修长,弯弯的眉毛,眼睛灵秀俏丽,顾盼间神韵动人。

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两颗牙齿,虽然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别有一种妩媚娇柔之感,让人怦然心动。

然而芸让沈复着迷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为人处世乐观积极的点点滴滴。

她终日神色平和,与她说话,常以微笑作答。

对父母长辈尊敬爱重,待晚辈温柔和气,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疏忽。

又见她可终日与作者厮守,花间月下品读诗书,纵论古今。

回头看,似乎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

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积极规划未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

他似乎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远、胸有成竹?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并将终生平凡。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通用18篇)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通用18篇)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通用18篇)《浮生六记》的读后感(通用18篇)《浮生六记》的读后感 1中国古代的女子要想名留青史实属不易,留下名字的又或多或少的要牵扯到名利呀,情色呀,绯闻呀,随之而来的是无数文騷们的牵强附会,直到把那些女子们弄得面目全非,让人怀疑她们是否真有其人。

陈芸却与她们不同,她之所以能有名有姓的在历代女子中间存在着,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才学或者当过中国的女皇帝,只因为她嫁给了沈复,比她活的长,在她死后写《浮生六记》来怀念她。

《浮生六记》里所载的往事都是家常话,夫妻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的调侃。

沈复说陈芸刚嫁给他的时候不爱说话,沈复就逗她说话。

陈芸喜欢吃臭豆腐,沈复就对陈芸说:狗因为没有胃才吃粪,屎壳郎因为要变成蝉才团粪,你是狗呀还是蝉呀?要是换了一个女人听了老公这么说自己肯定会脸红吧,陈芸的可爱就在于她不但不脸红,还摆出一堆逻辑性极强的道理,最后弄得沈复也跟着吃起臭豆腐来。

陈芸说: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纳兰性德在妻子卢氏死后也写了一堆的悼亡词,安如意更是把其中两句都作为自己的书名,《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是道寻常》。

我觉得不管初见还是道寻常都是因为曾经沧海过,他们在该恋爱的年纪时遇到了自己要爱的人,在佳人不再时写下了他人不曾经历过的句子。

还是要说到来世,沈复曾经对陈芸感慨:你要是一男的该多好,我们一起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宜快哉!陈芸回道:这有什么难的,等我老了,虽然去不了五岳那么远的'地方,近处的虎阜、西湖都能一起去呀。

沈复:恐怕那时候你已经老的走不动了。

陈芸: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沈复(恐怕也是受了感动,跟着说胡话):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

感情好的夫妻舍不得对方期许来世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沈复愿意下辈子为女子相从,这在夫妻史上是第一人吧。

陈芸之于沈复不再像绿珠之于石崇,宠爱她因为她笛子吹的好,也不再像厨娘之于袁枚,舍不得她因为她饭菜做的好,他尊重自己身边的这个女性,想让她分享到自己今生得到的事物,如果有来世。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浮生六记》这本书初为伍智红所推荐,是在聊《金瓶梅》时她说这本书据说也略有香艳文字,但当我打开这本书之后却被它感动到数次落泪。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所作。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少时家境尚富足,后面没落,生活颇为贫苦,职业为幕僚,文人一枚。

此书共分为6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之所以将“闺房记乐”放在卷首,作者坦言是因《关雎》这首爱情诗为《诗经》第一篇,这也是我最为欣赏的一卷。

沈复其妻名陈芸,他叫她“芸娘”,芸娘是大他十个月的表姐,长相娴静,性格温柔,且聪慧,刺绣之暇,渐通吟咏,少时便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

两人从小感情就很好,新婚初期,沈复外出求学,心中却对妻子百般思念,老师看出他的心思后,数月之期便“出十题而遣余归”,他在这段求学期内也是度日如年。

“居三月,如十年之隔”。

一到家,两人相见,便将周围一切置之度外,双手紧握未通片语。

正如秦观的《鹊桥仙》中所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芸娘善烹饪、刺绣女工,也懂诗文,两人相伴时,是爱人也是知己,偶有言语互戏,为生活也增添了不少情趣。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芸娘有一次在沈复的建议下女扮男装,与他一起共逛庙会,因为女子出门不便恐惹非议,但没想到竟然真的无人识出,她无心将手搭在妇女肩上,让妇女怒火中烧,直到她脱帽说“我亦女子耳”,众人才转怒为欢。

这一段读起来挺有意思的,电视剧中女扮男装是多么明显,我们常想那些人是有多瞎才看不出,而今看到这原来真有这种识不出的,感到震惊。

还有一节生活片段是写夫妇两人搬到别处避暑,邻居是一对老夫妇,待人十分友善,两家人相处十分融洽,一起钓鱼观霞,吟诗作对,妇女温酒做饭,晚上月下对酌。

附近种满了菊花,虽身着布衣,但心中不忘诗酒,生活充满诗意,好似一对神仙眷侣,令人羡慕不已。

但这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磨难终究还是将他们拆散。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1《浮生六记》的译文者张佳讳在序言中写到“古来通文辞,善解语的才女,和通情达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许多时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在芸身上,浑身璞玉地凑成了一体。

”林语堂也曾经评价过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芸,就是沈复所编写的浮生六记中闺房记乐中的重要人物。

沈复自小便有亲事的,但由于对方病逝,也是无可奈何的,同时也让他在一次机遇中结识了芸这个温暖贤良的人。

芸所生长的环境不是那么良好,多年来一直都在除了丈夫疼爱而没有什么地位的家庭里当媳妇儿,虽然有为人妇的许多压力,但她依旧活地潇洒自在。

而且温柔冷静,落落大方,总是十分宽容沈复,这做为一个女子,确实是十分可爱的地方。

也是芸之所以成为本书的亮点之处。

在文章中我印象很深的.便是芸女扮男装同沈复出门去逛庙会,害怕惹了麻烦,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女人身份。

将芸的活泼可爱写的活灵活现。

还有一处十分令人动容的故事,便是芸主动帮沈复找妾室,而且十分乐意,并说这样一来便有姐妹同自己一同了,这样便不会孤独。

后来认识了憨园,也是十分优秀的女子,便帮丈夫暗示,虽说最后憨园还是因为社会的封建而被嫁到有钱人家里,但这件事却写出了芸的心胸开阔,温婉贤良。

芸是《浮生六记》的一抹美丽的色彩,芸的早逝也无不是一个遗憾,但芸的可爱之处却被众人所颂赞。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2“奉劝世间夫妇,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

”——题记译记道:“沈复简直配不上他妻子”。

初读文章时,觉得沈复出身书香世家,满腹经纶,又不乏浪漫情怀,所以对这个观点持有怀疑态度。

然而越往后读却越感讽刺。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1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1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15篇)《浮生六记》读后感1东坡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何谓浮生,猜想着不过是一段接着一段酸甜苦辣,时而起时而落的时光。

生活不易,能用平淡从容的心态度过一生,这不禁想让人品味沈复这一生。

对于《浮生六记》,最初的印象大概便是语文里的《童稚》了吧,曾几何时的背诵全文,依然历历在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当时却只觉得这人无趣的很,看太阳、抓蚊子这样的小事,也能专门写一篇文章纪念?似乎只能说他从小便能捕捉生活中的乐趣,把这无趣的生活过的有一丝色彩吧。

当读完原著发现,原来童年生活不过是岁月中的一角而已,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还是爱情故事吧。

他的爱情,不像梁祝一般的曲折、凄美,却是那么的平淡。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到婚后的“能察眼意,懂眉语,—举—动,示之以色”相敬如宾,相知相守,直到最后“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万分悲痛的阴阳两隔。

仿佛在读书之前,刚刚看了一出虐人的琼瑶剧。

当沉沁在这爱情故事中的时候,好像穿越时空,来到他的身边。

送亲归来的他看到远方伫立的倩影,脸上是隐藏不住的喜悦,加快了脚步来到她的面前,两人低声细语,满是笑容。

山川之上,两道人影,一人中等身材,一人娇小婀娜,都着男装,确是掩饰不住深情。

面对着大好河山,二人谈论诗词歌赋,却时常提起家中琐事,从“琴棋书画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个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

感觉两道身影时而模糊,时而清晰。

虽然起伏跌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这恰恰是生命的本质。

夕阳西下,远处立着一处庭院,门前伏着一条老黄狗,庭院旁的柳树下,夫妇二人挽手相依,看着门前的湖畔斜阳。

无比和谐又温馨的画面,不禁想到了夫妻二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感情。

读后感·他孤独的坐在床上,仍然记得妻子离世前对他说的字:“来世”,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到桌旁,提起笔,却望着窗外,脑海中浮现的,是如白驹过隙般的一生。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浮生六记》读后感1沈复书闲情,堪称一绝也。

余早时亦附庸风雅,植花、养鱼、观画、饮茶、听琴、玩石、品风、赏月,无一不尝,且津津乐道,自作文章,不期数十篇,结集而成书。

然读《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方知余皆浅尝辄止,不能比其十一。

《浮生六记》书及养花、造园、盆景、书画、香道、清供、雅集,皆精到。

三白书饮茶,于书中篇幅甚少,然短短数行,已令吾辈倾倒。

吾尝饮毛尖、观音、普洱等茶数十种,然未至三白之境界。

读芸娘置茶叶花心,荷经夜含苞,明朝复取而饮,余亦醉矣。

若茶香透纸而来,袅袅如缕,不绝于口舌心目。

余醉处非此茶之香,乃芸娘之悟,三白之福也。

饮茶之意,非在味之浓淡,而在境之高下也。

周敦颐书荷,已赠其君子之德。

荷花之美,美在其清高。

以茶入荷,非单增其味,亦增其高洁也。

是茶饮之,方得饮茶之真义。

余非茶不尝也,亦境不至矣。

三白植兰,是真知兰也,且有上品之兰,其香其形皆非俗物。

然动余心者,乃其兰逝后,再不植兰。

为爱兰也。

余亦曾植兰数棵。

然不善养,逐一而逝。

其每逝余皆购新兰。

虽亦尝醉于其花之香,陶于其叶之形,较之三白,终非真爱。

与三白相类,余亦喜观花,尝购瓶数枚,欲插花于瓶以赏之。

然不得插花之法,其志遂无疾而终。

余喜石,藏灵壁数枚。

某日兴起,置之于花盆之中,欲比石于山,比花于树,然余之花盆皆陋,亦无心购精美者,遂不伦不类。

三白与芸娘皆盆景也。

不独其制之,赏之,盆景碎落之时,二人亦泣之。

余读之感喟,不独余未尝因景碎而泣,亦喟无有与余共泣者也。

芸娘非能与三白共泣,亦能与三白共乐。

三白每与友聚,芸娘皆拔钗沽酒,助其兴也;亦能妙思制虫之法,置于花上;更可雇摊贩为其游赏烹茗置饭,若置宅于春野。

芸亦擅不费之乐,于俭省之途,谋日常之雅,更谋雅兴之酣。

《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一)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

看完了浮生六记也该写点什么很少看这种言情类的货色,但,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

我赞慕着他们的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诚挚恩爱至逝世不渝,我仰望着他们毕生平常却心怀磊落,心无羁绊,超然脱于尘俗。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崎岖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摄生记逍》,这个我是百度来的。

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四记交叉相联,所记所叙固然都是日常琐事,平铺直叙,然情真意切,一点不腼腆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渐渐拂面。

打开《闺房记趣》,沈三白刻画了一个清丽灵妙的女儿形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

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 这是他年少时初见陈芸的情景。

那夜,芸给他吃自制的腌菜暖粥,吃的正香时,芸堂兄挤身而入,戏谑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给,本来是专门给你夫婿筹备的!” 呵呵,当时沈陈二人就酡颜了。

读此处我亦莞尔微笑,圆满姻缘一粥引之。

尔后便是两人成亲,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时间。

我一遍遍地被他们的真爱打动着。

他们的恋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

我只是为他们最平凡最轻微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而深深激动。

夫妻饮茶谈诗论词,芸曰:“杜(甫)诗锻炼精绝,李(白)诗洒脱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学李之生动。

”春景,三白欲携芸远出远足,芸巧扮男装,见人问则以表弟对之。

呵呵,竟无人识辨。

夏日,芸头戴茉莉花,三白戏谑说佛手为香之君子,茉莉为香之小人,何以亲小人而远君子,芸亦笑说:“我笑正人爱小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生六记》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所著的一部自传体散文,写于1808年。

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

看完了浮生六记也该写点什么很少看这种言情类的货色,但,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

我赞慕着他们的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诚挚恩爱至逝世不渝,我仰望着他们毕生平常却心怀磊落,心无羁绊,超然脱于尘俗。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崎岖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摄生记逍》,这个我是百度来的。

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四记交叉相联,所记所叙固然都是日常琐事,平铺直叙,然情真意切,一点不腼腆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渐渐拂面。

打开《闺房记趣》,沈三白刻画了一个清丽灵妙的女儿形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

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 这是他年少时初见陈芸的情景。

那夜,芸给他吃自制的腌菜暖粥,吃的正香时,芸堂兄挤身而入,戏谑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给,本来是专门给你夫婿筹备的!” 呵呵,当时沈陈二人就酡颜了。

读此处我亦莞尔微笑,圆满姻缘一粥引之。

尔后便是两人成亲,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时间。

我一遍遍地被他们的真爱打动着。

他们的恋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

我只是为他们最平凡最轻微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而深深激动。

夫妻饮茶谈诗论词,芸曰:“杜(甫)诗锻炼精绝,李(白)诗洒脱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学李之生动。

”春景,三白欲携芸远出远足,芸巧扮男装,见人问则以表弟对之。

呵呵,竟无人识辨。

夏日,芸头戴茉莉花,三白戏谑说佛手为香之君子,茉莉为香之小人,何以亲小人而远君子,芸亦笑说:“我笑正人爱小人。

” 夫戏妻谑,笑俗为雅。

初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竟有许多感动。

依然是太容易感动的人。

“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不贪屠门之嚼”,日子过得轻淡,沈三白应是极随性的人了。

卷四浪游记快,与众友共览天下名胜,而山水可怡情。

文字洋洋洒洒,闲情逸致,字里行间皆是。

细细读来,让人暂忘尘世间的千丝万缕。

于爱妻芸娘,沈三白笔墨却不多,就是浪迹天涯,流连烟花巷之时,心中的那份牵挂,也似不经意的。

卷二闲情记趣、卷四浪游记快,写情写景,对芸娘看似不经意,那份平淡而真实的感情,却处处都在了。

于是,芸娘的隽秀颖慧,知书达礼,温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笔墨中,轻轻点出,就这么不经意的丰满和鲜活起来:居乡,芸娘相伴相依,一同品兰插菊玩石置景赏月;会友,“芸拔钗沽酒”,巧置梅盒;着小帽领袜皆芸自制,也必整必洁;夏荷初开,芸置条叶于荷心取香……一点一滴,皆平白叙来,娓娓道出,可羡可叹,夫复何求的感觉,真让人羡煞!沈三白生性爽直,落拓不羁,既不追名,也不逐利,独对芸娘用情至深,让依然好感动。

然而世事无常,终归是“恩爱夫妻不到头”,卷三中尽诉失妻之恨,又让依然唏嘘不已……不知是友人无心,还是有意,送来的《浮生六记》,是从卷四开始的,然后是卷二,接着是卷三,最后是卷一。

依然是先得其闲,写景写物,抒胸畅怀,让人感慨万千;再得其趣,饮食起居、花木虫草、山水风月,引人遐思无限;再感卷三坎坷记愁之哀婉凄凉,真切伤情;读到卷一闺房记乐,又是句句心声,事事真情,竟是卷三中情痴更深处的感觉……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随笔记来,随意贴来,让人见笑了。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小说。

文章写得坦率真实。

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

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

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

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

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

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

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

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

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

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

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淡雅,一份矜持。

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

芸虽思想高超,却在处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

大家庭的弊害尽人皆知,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

沈家的家教礼仪很严肃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

初始,芸娘处处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松了,在公开场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顺眼,慢慢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

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

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 芸怕沈母不高兴,便不解释。

超然大度的芸娘,独在家事上唯唯诺诺!可见封建家教之害人啊!就篇幅所占的比例来说,《浮》应该是快乐、幸福、积极的,这些都应和了我曾经的人生观:充满光明的人生。

然而就是那只占了六分之一篇幅的“坎坷记愁”,改变了我的看法。

开篇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所描写的夫妻恩爱,欢乐融洽,使我的心情十分舒畅,也再次让我充分的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这是怎样的幸福生活!也许就是因为这太快乐,太幸福了,所以当我读到妻子芸“受责于公”、“失爱于姑”后与作者四处流浪,最终客死异乡时,我的眼泪无可抑制的流了下来。

生活在今天,我不会经历战乱、饥饿、孤苦,但谁能保证,我不会遇到其他的不幸吗?疾病、失去亲人、没有工作……这并不遥远,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奔波于各类人才市场。

显然,我的人生观过于理想化了。

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我料想的不够充分,不够深刻。

想来这也是我过去多次失败的原因所在一一忽略、轻视了事情的困难面,过分乐观,冒冒失失,失败后又没有及时总结经验,只是一味地将过失归咎于客观原因,从未检查过自己的错误。

重新打开《浮生六记》,看到“闲情记趣”,再看到“闺房记乐”,沈复在经历了妻死子散后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细微妙之美的心,实在令我感慨,快乐是什么?痛苦又是什么?我想也许就是以一份宽容恬淡而又有情趣的心,去接爱生活中将要到来的一切吧。

我想我已经明白了我以前对于生活的过于肤浅的理解。

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改变我的人生态度,在做事前全面的考虑,无论是好的情况还是最坏的情况。

困难挫折破坏了生活的快乐,但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另一种快乐,我们不仅要自己战胜困难,也要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人,为他人创造快乐与幸福。

《浮生六记》道:“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闭便是主人;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

闲适无事之人,整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

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也.......”阳明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

且如读书时,知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录此以为读书之法。

有鉴于此,愿心灵探索之旅的扬帆起航能与大家共同探讨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现借千古奇文《寒窑赋》与大家分享,失意之时读之,能舒缓郁闷之心,得意之时读之,能平抑高傲之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在朋友推荐下读过一本叫做《浮生六记》的书,是一个自传性质的散文作品,时隔几年仍令我印象深刻。

作者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人,名叫沈复,字三白,是个不红不紫的画师。

本书真实记录了沈复平凡而又艰难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片段。

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包含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篇文章。

另外两篇《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说是后人仿写。

《浮生六记》中尤其第一篇章《闺房记乐》用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聪明绝顶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芸娘。

因为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记》让世人记住,才得以让它永远散发出了人生智慧的无穷芬芳!可能是年龄渐长的缘故,同一本书,同样的我,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年龄,不同经历过后不一样的心境又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五年前读此书,似懂非懂,然后又找了其白话本看了一遍才透彻明了,对其中描写童趣的部分那时记忆深刻,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童心幼稚可爱的举动,读后觉得相当有趣,有些场景仿佛自己也曾经如作者一样玩过一样,身临其境,对其后的游山玩水一略而过,如今也忘光了;五年后的现在又重温此书,居然最最喜欢的是第一篇章《闺房记趣》,以《诗经》为模,第一篇章也列闺房趣事为首写开篇,本篇讲与他自己的表姐结为夫妻,可是古代传统封建的父母却对这对恩爱夫妻的行为看不惯,对这儿媳也颇有微词,夫妻俩虽伉俪情深,最后终被赶出家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