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义乌十大民俗
义乌特色美食
义乌特色美食义乌地方风味的小吃多达数十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介绍义乌的特色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义乌特色美食介绍城西街道东河肉饼东河肉饼诞生地在义乌城西街道的东河村。
因其制作考究、味美色佳而美名远扬。
凡吃过东河肉饼的人,无不称赞它的独特风味。
东河肉饼鲜香、油而不腻,色泽光亮,是义乌市小吃一绝,其制作技艺现已被列入义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廿三里街道廿三里油炸馃油炸馃,是浙江一带历史悠久的特色油炸食品。
内馅是猪腿肉和萝卜丝,外皮用新黄豆和米粉浆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
吃油炸糕就要趁热吃,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炸糕,都是里香外脆,香气扑鼻,质松味鲜,油而不腻,是早餐配稀饭、豆浆的佳料。
上溪镇上溪牛杂当地人将牛舌、牛血、牛蹄、牛杂等用上溪特有烧法烹制出“牛系列,味道鲜美,久尝不厌。
吃上溪牛杂多在秋冬季节,不过现在貌似也有夏天吃的,就好比夏天吃火锅,那热火朝天劲儿......义亭镇义亭红糖麻花义乌红糖可以加工出很多红糖系列美食,如义乌麻糖、红糖麻花、姜糖......其中广为食客喜爱的红糖麻花,外面包裹的红糖香甜可口,里面的麻花外脆内酥,吃一口满嘴留香。
好想吃一根红糖麻花,不过只能等到十一之后了,毕竟最新鲜的才是最好吃的。
义亭镇义亭油酥是用上乘面粉、板油、红糖、白糖、芝麻、核桃、花生仁、果丝等为原料,饼皮层次分明,酥而不散。
义亭油酥用传统的古法手工艺制作,这种传承着老一辈智慧的月饼制作工艺吸引不少年轻人。
面对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饼不同的月饼销售市场,每至中秋佳节,义亭月饼更是供不应求。
佛堂镇佛堂白切羊肉佛堂白切羊肉,保留了羊肉的原汁原味,肉质紧密鲜嫩,不腥不膻,色鲜味醇,表皮上透着如玉般的温润,吃一口更是劲道十足,连皮带肉切片,无论佐餐下酒,入口难忘。
佛堂镇佛堂千张面面粉揉成面团后,用面杖擀薄,折叠起来,切成细条,加入蔬菜等,复煮三沸,即可食用,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美食。
此面汤清,色美味鲜,面条劲道。
义乌当地结婚风俗
义乌当地结婚风俗一、提包:古时称纳采,男女双方恋爱差不多可以谈婚论嫁了的时候,男方向女方提出要提包,女方同意了就可以了。
提包的日子一般是算过的好日子,是要双月双日的,适宜婚嫁的日子。
提包那天,男方提去的包(一般用元宝篮)里面装桂圆、荔枝(凑双),由媒人提去,女方接下来,男女双方就初步缔结了婚约。
二、定亲:古时称纳征。
提完包以后,就是准备定亲了。
男方去讲几个好日子,然后男女双方在这几个日子里面商量定下一个好日子。
定亲当天,男方要有聘礼送到女方家,聘礼要整理成担,要凑成双数的,比如10担、12担(因为早前都没有车子,聘礼都是亲戚朋友用肩膀担过去的,每人一担,所以要整理成担)。
聘礼传统上是:桂圆、荔枝、枣子、莲子、白糖、藕粉、酒、香烟、喜糖、饮料,还有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
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礼金这些放到定亲专门用的那种篮子里(红色的、双层的那种篮子),义乌土话叫“良篮”,凑成两担。
金器银器女方会收下来,彩礼礼金会适当的收取零头,其余归还。
目前在义乌,彩礼礼金都是有讲究的,用8字的,凑双,比如:88888元、188888元、288888元,有的有钱人家会拿出更多,不一而足。
定亲当天,男方按时辰出发去女方,一般男方有条件都是六辆车或是八辆车去(最好有两辆车是皮卡,好放聘礼),一路上鞭炮放过去。
男方这边有本家、亲属去女方家的(以前等于是去挑聘礼的),去几个要跟女方家商量好,都要凑双。
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会安排人接担头的,把男方车上的聘礼拿下来,拿回家去。
担子歇下来以后,男方去的亲属在女方家坐下来喝茶、吃鸡蛋,吃点心,女方的亲戚则在一旁作陪,聊天。
然后吃午饭,一般在吃午饭的时候,女方的亲属会来陪酒,双方酒喝得越多越表示尊重。
吃完午饭后启程回家。
女方有回礼的,回礼的东西有:男方从头到脚的服饰一套(帽子、西服、衬衫、领带、皮鞋、袜子)、五只袋子(女方用的提包或者以后小孩子用的书包)、完整的藕两条(由新郎捧在手里,注意,不能弄断,藕的义乌话是“后”,表示有后代)、五代馒头、五代粽子,这些都放在“良篮”里,由男方拿回家的,其他的还有步步糕、饼干、花生、喜糖、馒头、粽、红果,这些是女方打点起来让男方拿到村里去分的,表示女方有礼了。
走进义乌十大民俗
走进义乌十大民俗之贾氏抬甲巧课题提出背景:每年的春节,很多学生如同过节一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有的参与扮演,有的在父母陪同下观看整项活动,可是对于这项活动的由来,却是知之甚少,因此在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力求本次活动的地方特色。
我冥思苦想:于是,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学生入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就是学生,看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民俗”活动。
在我的提议下,学生开始关注这一活动,因为这可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而近年来却一直被人们所遗忘。
这难道不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家乡、爱人民思想情感的好契机吗?基于此,我便设计了这一活动——《走进义乌十大民俗——贾氏抬甲巧》,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孩子来关注家乡的民俗。
[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开发具有家乡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2.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
3.知识和能力: 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已初步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因为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离学生最近的民俗活动,也为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1知识技能的准备。
由教师介绍访问的礼仪和交际技巧,调查计划和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2明确活动的意向.学生集体讨论,成立四个活动小组,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方式,初步调查的对象和内容.二,调查研究.1各小组分头搜集信息.采访组: 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这项民俗及其变迁情况.考察组:走村串巷,实地考察这项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查阅组:到阅览室,图书馆,新华书店,档案馆等地,搜查翻阅民俗文化的资料.网络组:通过上网的方式,下载一些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信2,整理搜集的信息.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信息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用照相机摄影,可以画画,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
义乌婚礼风俗以及流程
义乌婚礼风俗以及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义乌的婚礼风俗和流程,那可真是有趣又热闹!
在义乌啊,婚礼可是件大事。
先说订婚,这可少不了三金五金的,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亮闪闪的,象征着对未来婚姻的美好期许。
而且男方还得带上丰厚的聘礼去女方家,烟酒茶糖样样全,可不能马虎。
到了结婚的时候,那更是热闹非凡。
婚礼前一天,女方家里就开始张灯结彩,亲朋好友都来帮忙。
新娘呢,得早早起来梳妆打扮,穿上美美的婚纱,等着新郎来接亲。
接亲的队伍那也是浩浩荡荡,一路上欢歌笑语。
到了女方家,可没那么容易就把新娘接走。
伴娘们会设置各种有趣的小游戏,比如找鞋子、猜谜语,非得让新郎和伴郎们费一番功夫才行。
好不容易过了关,新郎还得给新娘献上鲜花,许下一生的承诺。
接着就是把新娘接到新房啦。
新房布置得那叫一个喜庆,大红的床单被罩,到处都贴着喜字。
新娘进门前,还要跨过火盆,寓意着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
婚礼当天的酒席那更是重头戏。
满桌的美味佳肴,让人看了就流口水。
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举杯祝福新人。
新人呢,要挨桌敬酒,感谢大家的到来和祝福。
还有啊,在义乌的婚礼上,长辈们给新人的红包也是少不了的,这都是满满的关爱和祝福。
婚礼结束后,小两口就开始了甜蜜的新生活。
这义乌的婚礼风俗和流程,虽然繁琐,但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爱和期待,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呀?。
义乌的民俗活动
义乌的民俗活动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义乌的民俗活动。
义乌那可是个有魔力的地方啊!每年到了特定的时候,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就说那迎龙灯吧,哇塞,长长的龙灯在街道上蜿蜒游走,就好像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降临凡间!龙头做得那叫一个精致,龙眼还会闪闪发光呢,例子嘛,就好比电影里神奇的魔法生物一下子出现在了眼前。
大家跟着龙灯跑啊,叫啊,笑啊,那欢乐的氛围简直能把天都给掀翻了!“这难道不是最棒的活动吗?”
还有那赛龙舟,一艘艘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水面飞驰。
划船的人们齐心协力,喊着响亮的号子,那股子劲头,真让人热血沸腾!你能想象吗?就如同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般。
岸边的观众们也没闲着,加油声震耳欲聋,“嘿,不比奥运会的比赛逊色吧!”
再说说民间戏曲表演,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在舞台上尽情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那唱腔,那身段,绝对能让你沉浸其中。
这就像是带你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让你舍不得离开半步。
还有好多好多的民俗活动呢,每一个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在义乌,这些民俗活动就是大家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传承下来的宝贝。
它们让人们紧密相连,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滋有味。
“这不就是民俗活动存在的意义吗?”
我觉得啊,义乌的民俗活动不只是一些传统的形式,更是义乌人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热情的体现。
它们让这个地方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
“你们难道不想去亲身感受一下吗?”。
义乌风俗文化
义乌道情,起源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原是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吸收词调、曲牌,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
相传,道情的专用乐器也成了“八洞神仙”手中的法宝。
南宋时,开始用渔鼓(道情筒)和指拍作伴奏乐器。
明清以来流传甚广,有些书香子弟应试落榜或怀才不遇,就用它来消遣解闷。
据说:“明朝宰相严嵩落魄时曾在义乌唱过道情,义乌曲协原址养济院内有严嵩的泥塑一尊。
”也有因家道中落,用此工具沿街乞讨,谴责时弊,劝人行善。
义乌道情传统演唱形式一般以一人或多人自打自唱(现代也有小乐队伴奏),有时分主唱和帮唱。
渔鼓、简板,是道情艺术最主要的特色乐器,它们源远流长,音色别致,风格独特,数百年来与艺人们形影相伴,不离不弃,已成为道情艺术的象征,民族乐器的瑰宝。
艺人演唱时将渔鼓斜托于左手肘,鼓面朝右下方,右手击拍鼓,左手指拍,鼓、拍相互配合以掌握节奏过门。
唱词基本上七字句,也有几十字的长句,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内容多以民间传说故事、传奇为题材,也说地方新闻轶事,故俗称“唱新闻”。
道情有“摊头”、“正本”、“长篇”三种。
“摊头”篇幅短小,以唱为主,多在正本前加唱。
“正本”又叫戏文,篇幅较长,有表、白、唱等表现手法,每场以2-4小时为度。
长篇则分场演唱,长的可达几十场次,如传统曲目《万花楼》、《七星剑》等。
旧时因艺人多为盲人,主要以师徒传承、口头传授,死记硬背为主,也没有文字记载。
其中唱腔可按本人嗓音自定高低,自由发挥;说唱道白全用乡音土语,一字一句妇孺能解;唱腔道白脸谱化,即“一人多角”。
故事里的各种矛盾冲突,各种人物对话与情绪表达,可运用真假嗓音等手段予以生动形象模仿。
义乌道情的音乐,其唱腔和伴奏的特点是六多:在唱腔上,句末音、花音、装饰音多,长音、微滑音多,连白带唱多,显得唱与伴奏声韵互为交替,融为一体。
演唱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义乌道情唱腔可分为平调、悲调、苦调等,节奏可分为紧板、平板、中板、慢板、地方新闻轶事,故俗称“唱新闻”。
义乌文化传统文化
义乌文化传统文化
义乌,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
小商品批发市场。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传统文化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义乌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中国传统手工艺。
在义乌,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层出不穷,如剪纸、刺绣、扎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更是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这些手工艺品经过世代传承,至今依然在义乌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除了手工艺品,义乌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
每逢传统节日,义乌的街头巷尾
都会举行各种传统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灯笼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此外,义乌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宗教场所,如古庙宇、园林等,这些建筑不
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游客们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义乌的传统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义乌的传统文化依然闪耀着光芒,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义乌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义乌清明节的习俗
义乌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起源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能阐释出中国古代先民对敬祖文化的持续尊敬和热爱,承蒙山河人民热衷这一精神内蕴,延续至今。
义乌的清明节习俗主要包括扫墓、踏青、踩麦、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首先,扫墓是清明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清明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准备祭品,然后携带着祭品和鲜花去祖先的坟墓进行扫墓祭拜。
清明扫墓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种家族传统,也是一种家族亲情的延续。
在义乌,人们会整装出行,带着祭品和鲜花,走进祖坟祭拜,祭祀完毕后,还要整理坟墓,烧纸钱,告慰祖先,祝愿祖先在天之灵得到安宁。
其次,踏青是清明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
而在义乌,人们往往会选择到郊外寻找一处优美的景点,或者是去公园、山坡上踏青赏花,欣赏春天的景色。
在这个时候,家人朋友们一起享受着阳光的温暖,聊天笑语,共度美好时光。
另外,踩麦也是义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一般在清明节前后,麦子已经长得很高了,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踩麦活动。
踩麦的活动不仅能增进乡村人民的友谊,也能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
除了踩麦,还有人们能一起在田间地头跳舞,唱歌,这样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最后,赛龙舟也是义乌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到清明节,龙舟比赛是义乌最大的一场活动,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每年,不少单位和社团会搭建自己专属的龙舟,比赛节目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赛。
而比赛中各个队伍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全力以赴,把较量进行到底。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传统习俗活动之外,义乌的清明节还有着各种节日食品和饮品。
比如清明时吃青团、冰糖葫芦等传统食品,清明茶、菊花茶等传统饮品。
这些食品和饮品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节日庆祝的重视。
在义乌,清明节是一个充满乐趣和传统魅力的节日。
每年这个时候,城市里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传统节日气氛,人们都在尽情享受这一刻属于自己的节日时光。
浙江义乌立秋特色习俗花样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浙江义乌立秋特色习俗花样多导语:立秋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
义乌的立秋习俗大致上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习俗一样,但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早在周代,逢立立秋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
义乌的立秋习俗大致上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习俗一样,但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蓐收等仪式。
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义乌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每逢立秋日人们还有敬老的习俗。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
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
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
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歉收,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
又如“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风,秋后必会下雨;立秋后刮北风,则冬天可能会干旱。
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
从唐宋时起,义乌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
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泗水民间,有在立秋日食西瓜的习俗,据说立秋日吃了西瓜不得疟疾、腹泻之症;立秋这天还忌洗澡,据说这天洗澡会生秋痱子。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
义乌的民间工艺
义乌的民间工艺
义乌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之乡,这里有着众多优秀的民间工艺品。
以下是其中几种代表性的民间工艺:
1. 手工刺绣:义乌的刺绣技艺历史悠久,多样的刺绣工艺包括十字绣、苏绣、云锦等,深受市场欢迎。
2. 草编手工艺:义乌拥有丰富的草编技艺,草席、草帽、草鞋等各式各样的草编制品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3. 珠宝首饰:义乌是中国著名的珠宝首饰加工生产基地之一,珠宝首饰制作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
4. 剪纸艺术:义乌的剪纸工艺不仅拥有传统剪纸的技艺,更有现代化的创新,成品包括彩色剪纸、二维切纸、三维卡通剪纸等等。
5. 漆器工艺:义乌的漆器源远流长,其鲜艳夺目的色彩和坚韧高质的质感让漆器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的礼品选购品。
这些民间工艺品在义乌既具有传统之美,又有时尚之感,不仅在本地市场热销,也广泛的出口到世界各地。
义乌风俗文化礼仪
义乌风俗文化礼仪义乌位于浙江中部,交通便利,与外地交往频繁,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民间习俗。
为了增进大家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义乌风俗文化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风俗文化一、红白喜事旧时在义乌民间讨老婆(娶亲),是一件大喜事。
一对夫妻的婚姻,从望侬、定亲到迎娶,需要少则半年,多则三年的时间,让女方制备妆奁。
程序也较繁多:媒人做媒、望侬、定亲、下礼(送聘礼)、送日子、挈果子(西乡称“担拍粉”)、辞亲、回赠、后代银、起身酒、告别祖先、迎娶、新娘上轿、拜天地、宴请、闹新居(俗称“讨果子”)、拜见公婆、谢媒等,至今很多旧的礼俗仍在连续。
义乌民俗重骨肉情义,讲敬老孝道。
家人有病,全力请医诊治,昼夜陪伴左右,侍茶水,适时进药。
给病人洗身体,勤翻身,随时处理排泄污物。
劳不厌倦、苦不皱眉。
百年之后,孝男孝女,孝儿孝媳,世代相传,蔚然成风。
20世纪末,义乌全面实行火葬,骨灰盒放于公墓。
各地公墓多建于山区,丧葬礼仪,除不用棺木,一般都照旧俗。
二、过生日、做寿每年的诞生日期,都作为一个人的喜庆,家人为他(她)庆祝,祝福健康长寿,吃象征长寿的鸡蛋索面,全家共享欢快。
每增到十岁,庆贺规模比常年生日要大。
60岁以上逢十为生日寿庆,尤其是百岁,古称“人瑞”。
三、起新屋上桁旧时建房,义乌人称起新屋。
需经选地基、破土定基等多个程序,还要选吉时,时辰要与房主的生辰属相相生相合,不能相冲相克。
四、迎龙灯义乌民间目前有400多条龙灯,多为凳子龙,还有调龙灯(竹节龙和布龙)以及珠灯、人物灯(如迎胡公、陈佰廿五相公)等。
传统迎龙灯主要在闹元宵和清明季节,活动中人们“摆香案”,点上一炷或三炷香,手持行灯,向龙王叩头跪拜,祈祷龙王施福人间,以兆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
饮食文化义乌民间,每逢婚嫁、乔迁、寿辰、升官、升学等喜庆季节,亲朋好友总有请客送礼和回礼的风俗习惯,始终连续至今。
但请客送礼在贫富之间,差别甚大,富者场面很大,筵席丰富,菜肴丰富,甚至拿“十六汇签”款待来客贵宾。
义乌习俗习俗500字
义乌习俗习俗500字
义乌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下面是义乌的一些习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义乌的元宵节庆祝活动非常盛大,有彩灯展览、花灯游园、舞狮表演、舞龙等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参与。
2.祈年祭福:农历正月初一是义乌人民祈年祭福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到寺庙或者祠堂里烧香祭祖,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和丰收。
3.年画贴窗:农历新年过后的一段日子,义乌人会在家门口窗户上贴上年画,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年画内容多样,有花鸟、福字、神仙、春联等元素,给人带来喜庆的氛围。
4.赏花祈春:春天来临时,义乌的公园、花坛、景区等地方会举办赏花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人们会走进花海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也祈祷来年平安和幸福。
5.庙会文化:义乌有很多庙会,例如观音庙、城隍庙等,这些庙会不仅仅是宗教活动,也是民俗文化的展示。
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各种美食、购买特色商品,同时也有各种娱乐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
6.踏春游园:每年春季,义乌有很多公园会迎来大批游客。
人们可以在公园里散步、拍照、野餐,感受春天的美好。
一些公园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以上是义乌的一些习俗,这些活动展示了义乌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如果你有机会来义乌,一定不要错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去感受当地的独特魅力。
义乌人的过年风俗
义乌人的过年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扫尘: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寓意着“辞旧迎新”,即除掉一年的晦气,迎来新年的好运。
2. 祭祖:在过年期间,义乌人会祭祖,即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 守岁:除夕之夜,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熬夜守岁,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4. 吃年夜饭:在除夕之夜,家人会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之一。
5. 压岁钱:在过年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祝愿晚辈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6. 拜年:在过年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问候。
7. 放鞭炮:在除夕之夜和年初一早上,人们会放鞭炮,寓意着驱逐邪魔鬼怪,迎来好运和平安。
以上是义乌人过年的主要风俗习惯,这些传统习俗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是义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乌婚俗
义乌婚俗(你迟早要用到,不管你信不信,你懂的)一、提包:古时称纳采,男女双方恋爱差不多可以谈婚论嫁了的时候,男方向女方提出要提包,女方同意了就可以了。
提包的日子一般是算过的好日子,是要双月双日的,适宜婚嫁的日子。
提包那天,男方提去的包(一般用元宝篮)里面装桂圆、荔枝(凑双),由媒人提去,女方接下来,男女双方就初步缔结了婚约。
二、定亲:古时称纳征。
提完包以后,就是准备定亲了。
男方去讲几个好日子,然后男女双方在这几个日子里面商量定下一个好日子。
定亲当天,男方要有聘礼送到女方家,聘礼要整理成担,要凑成双数的,比如10担、12担(因为早前都没有车子,聘礼都是亲戚朋友用肩膀担过去的,每人一担,所以要整理成担)。
聘礼传统上是:桂圆、荔枝、枣子、莲子、白糖、藕粉、酒、香烟、喜糖、饮料,还有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
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礼金这些放到定亲专门用的那种篮子里(红色的、双层的那种篮子),义乌土话叫“良篮”,凑成两担。
金器银器女方会收下来,彩礼礼金会适当的收取零头,其余归还。
目前在义乌,彩礼礼金都是有讲究的,用8字的,凑双,比如:88888元、188888元、288888元,有的有钱人家会拿出更多,不一而足。
定亲当天,男方按时辰出发去女方,一般男方有条件都是六辆车或是八辆车去(最好有两辆车是皮卡,好放聘礼),一路上鞭炮放过去。
男方这边有本家、亲属去女方家的(以前等于是去挑聘礼的),去几个要跟女方家商量好,都要凑双。
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会安排人接担头的,把男方车上的聘礼拿下来,拿回家去。
担子歇下来以后,男方去的亲属在女方家坐下来喝茶、吃鸡蛋,吃点心,女方的亲戚则在一旁作陪,聊天。
然后吃午饭,一般在吃午饭的时候,女方的亲属会来陪酒,双方酒喝得越多越表示尊重。
《义乌山区生养习俗》
义乌山区生养习俗总所周知,越是古老、落后的地区就越多一些独特的习俗和禁忌。
就如义乌市,由于长期以来交通堵塞,以农耕为生,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落后,所以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比较原始、古老的习俗信仰。
下面我主要介绍该地区一些生养送礼的习俗。
山区的农民有这样的说法;人的一生中“生”是第一关。
所以孕妇在临产前的一个月,孕妇的娘家一定要送“催生蛋”给怀孕的女儿,而且一定要男性亲人送,所以一般都是父亲送去。
特别是生第一胎时更是要讲究。
送的东西有鸡蛋至少二十只、胡桃二斤、红糖二斤还有小孩出生穿的“毛衫“、尿布等。
其中的一套”毛衫“还必须是向其他亲朋好友家讨来的穿过的旧衣服,而且穿着衣服的小孩还必须是健康成长的,否则绝对不能要。
,这都是表示吉祥如意。
在义乌山区的农村中,还有这样一个送礼的习俗,就是如果家中的媳妇要生第一胎孩子,做婆婆的要给孩子送两件礼物;一是用七色丝线打一只“牛鼻梗”其形状与做法都像耕牛鼻孔里穿着的用棕绳打的结梗一样。
而且打得时候还要选好良辰吉日,请来结打“牛鼻梗”的妇女还必须生养了两个以上男孩的母亲。
结打时还要烧香、念经。
二是把耕田用过的生铁铸成的犁头尖敲下七分长的一段,而且,这个犁头一定要用过很多年的。
之后就请铁匠用银把大的那头镶起来,而且要把它擦得闪闪发亮吊在“牛鼻梗”上。
做好两样东西后用红布包着放在就要做产的媳妇枕头底下。
等孩子生下来就把这个“牛鼻梗”、犁头尖挂在孩子的脖子上。
寓意孩子已经被吊牢了,任何恶鬼也拉不走,一生平安。
“满月”是小子出生后第一个重大的节日。
“满月”又分为“单满月”和“双满月”。
一般来说,“单满月”是家庭经济不怎么好的人采用。
外婆家要送礼物一般是一百二十个粽子、一百二十个双馒头、鸡蛋八十只,春夏秋冬的衣服、鞋帽八套或十套。
帽子中还必须要有一顶“荷花帽”寓意一生吉祥如意。
然后婆家要把粽子、馒头、鸡蛋(一只)都成双地送给左邻右舍。
而这只红鸡蛋又要送回来,因为“蛋”象征“子”不能送给别人,否则要断子绝孙。
义乌民间故事
义乌是浙江省的一个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关于义乌的民间故事:
1. 义乌的由来: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的勾践为了复仇,派范蠡在诸暨南门外的山上建立了一座城池,用来训练军队。
后来,这座城池被称为义乌,因为这里的百姓以义气为重,非常讲信用。
2. 义乌的“鸡毛换糖”:在过去,义乌的百姓生活比较贫困,为了生计,他们经常用鸡毛换糖。
这个故事反映了义乌百姓的勤劳和智慧,也成为了义乌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3. 义乌的“十八腔”:义乌有着丰富的方言文化,被称为“十八腔”。
据说,这是因为义乌的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很大,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文化。
4. 义乌的“小商品城”:义乌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城,这里的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商人和游客。
这个故事反映了义乌人的商业智慧和创业精神。
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义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是义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乌十大名小吃之东河肉饼
义乌十大名小吃之东河肉饼东河肉饼是浙江义乌传统的汉族小吃,鲜香、油而不腻,色泽光亮。
始发于清朝嘉庆年间,流传至今。
只要有东河人出入的地方,就一定有东河肉饼。
现代的东河人已将这一传统点心打入高档宾馆,义乌市区及一些乡镇摊点小店均可吃到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它因产自义乌东河村而以村名冠之。
其实它就是一种葱肉饼,只不过这饼薄得如同一张纸,能透出背后的光亮来。
然而,这种面点的文化味就体现在这里。
十分美味。
主料:五花肉200g 韭菜100g 小麦面粉500g辅料:油适量盐适量味精适量步骤1.一斤面粉约加二两半食盐,然后掺水和成面团,再揉10分钟左右,静置醒面2小时左右2.利用醒面的时间剁馅:选七成肥三成瘦的猪肉稍微剁一会,再加入加适量韭菜或者青葱、精盐、味精,继续剁,直到剁成葱泥馅3.将醒好的面摘成均匀的小面团,一般1斤面粉摘成25个至30个为宜。
4.将小面团用两手心压成小面饼5.取一个小面饼,加适量的馅6.再取另一个小面饼盖在馅上面,用手捏紧边缘处7.将全部的面饼和馅都包好后进入下一个步骤8.最难的一个步骤:用手抻成均匀的薄饼,注意不要扯烂。
其实说难也不难,就是把它拿在手上把玩:或扯或拉,或把它放在两手掌之间“噼哩啪啦”地拍打,或把它像晒衣服一样地抖动,这些动作极为连贯,也极具节奏感。
一来二去,原来厚厚的饼就变成了一个直径在20厘米左右的薄饼9.肉饼扯拉成后,便是煎了。
锅要用平底的,平底锅受热均匀。
煎时要掌握火候。
煎饼前,先用猛火将锅底烧红,再放入少许油10.再改文火,电磁炉用600W,再放入拉扯好的面饼11.等饼面发黄成琥珀色,再翻面继续煎,两面都煎成琥珀色就可以起锅了。
小贴士面团醒过之后弹性增强,延展性会很好,面饼可以抻得很薄,但还是要注意技巧,不要扯破。
义乌人过年习俗
元宵”,义乌民间有迎龙灯、魁星灯、舞狮子、走马灯等传统活动,迎时火铳、炮杖声震长空,锣鼓唢呐喧闹盈耳,有的彻夜不息,闹至次日天明才兴尽而归。
农历正月十八,意味着过年结束,每个村都会开一个大会,叫十八大会,动员广大农民投入春耕备耕生产。
除夕夜与年初一作讲利市话。
义乌旧俗,杀鸡杀鸭,叫“圆鸡圆鸡”,熄灯叫“圆灯”,睡觉叫“安脊”,小孩跌摔倒叫“滚元宝”,东西摔破叫“碎碎(岁岁)平安”等。
大年初一不能动扫帚,俗称“扫帚生日”,否则会扫走运气,赶跑财神;不能洗衣服,往门外倒垃圾,倒洗脸水,生怕财运倒掉,不能吵嘴打架,打骂孩子;不能让小孩玩刀枪等。
大年初一,如果孩子说了不吉利的话,长辈会拿一张草纸揩揩小孩嘴巴,俗称“揩屁股”,意思是童言无忌。
这时,有些长辈还会想方设法从小孩口中套出一些利市话来,名曰“讨口封。
”伊朗人过年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且也是有的西方国家人民的传统节日。
被誉为联合国社区的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常住人口1105人,外来人口达到8000多人,其中境外人员664人,他们分别来自伊朗、约旦、意大利等55个国家和地区。
居住在鸡鸣山社区的伊朗客商哈米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他谈起在家乡过春节时的情景淘淘不绝。
他说,伊朗的春节——“诺鲁兹”是伊朗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悠久历史,可追溯到比2500多年前古波帝国的第一个朝代——阿契美尼德王朝更遥远的年代。
在伊朗,除了重大的伊斯兰宗教节日外,“诺鲁兹”是个全国性的喜庆日子。
“诺鲁兹”一股是指伊朗元月1日至13日这段时间,这时的伊朗首都德黑兰已是杨柳滴翠,桃李泛红,芳草萋萋,春光融融;你若北上里海,或南下波斯湾,那里更是碧波万顷,景色如画。
在新年前的几天,伊朗人就开始全家出动置办年货。
而商家们也会延长营业时间,许多商人都说如果运气好,这几天的营业额就能抵得上半年的收入。
许多个体商贩则会在繁华地段摆起临时的街边小摊,向熙熙熙攘攘的人群兜售衣服、手表、日用品、鲜花、工艺品等五花八门的商品。
义乌婚嫁风俗礼仪
义乌婚嫁风俗礼仪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结婚风俗,因此结婚前了解清晰当地的一些习俗是特别有必要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义乌婚嫁风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义乌的订婚风俗1、奉甜茶:准新娘在媒人的伴随下,捧甜茶献请前来纳聘的男方亲友,并由媒人一一加以介绍,男方亲戚可藉机端详新娘。
2、压茶瓯:甜茶饮毕,准新娘再捧出茶盘收茶杯,男方来客此时应将红包与茶杯同置于茶盘上,即俗称“压茶瓯”。
3、戴戒指:由新郎取出系有红线的金戒、铜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象征永结同心,但通常在戴戒指时均有意将中指屈起,以免日后被对方吃定。
4、燃炮:订婚仪式进行至此,可谓大功告成,此时女方应燃放鞭炮,双方家长相互道贺结成儿女亲家,并将喜饼与亲友共享。
5、订婚喜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家设宴款待男方来客及媒人,宴毕男方应送红包“压桌”给女方,酒宴结束后,整个订婚仪式也到尾声。
6、回礼:宴毕,男方应尽速离去不宜久留,女方应回赠男方几项礼品,如新郎衣料、皮鞋等12 件,同时亦让男方携回几盒喜饼及礼香、礼烛、礼炮一份。
同时,男方回家时绝不行互道再见,由于下聘之事不能再来其次回。
7、告祖礼:男方回家后要行告祖礼,告知已完成行聘纳采之礼,并将女方回敬之喜饼共享亲友。
义乌订婚需预备什么①男方应备的礼品聘金:一般可分为大聘和小聘,数量都是双数的,而且会用红包裹住。
聘礼:一般可分为六件礼或十二件,依据男方的条件,条件优越者会选择十二件礼送至女方家。
酒席礼:订婚的宴席的价格会用现金的形式进行支付。
媒人礼:男方比女方家稍多。
②女方应备的礼品挑礼品礼红包若干。
预备甜茶。
预备甜汤圆、点心。
款待酒席。
回赠新郎6件或12件(帽子、领带、衣料、袖扣等)。
媒人礼若干。
聘礼传统上是:桂圆、荔枝、枣子、莲子、白糖、藕粉、酒、香烟、喜糖、饮料,还有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
义乌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义乌春节的习俗有哪些义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的春节文化习俗保存完好并传承至今,这些习俗无论原意是庆祝或祭祀,都并非单纯改善生活,而是彰显传统文化的韵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乌春节的习俗,希望大家喜欢!义乌春节习俗正月初一上坟正月初一旧称元日或元旦,民国时期称“年节”。
旧县志载:“元日前夕,洒扫室堂及庭。
(元旦)五鼓兴,设香烛,男女礼拜上下神祗。
陈果饵酒馔,祀其先序,拜尊长。
男子出拜宗族亲戚邻里,谓之贺岁。
家家具酒食相延款待。
”义乌有“三天清明四天年”之谚。
通常年初一清晨,家主率全家大小,手携灯笼,在香案、祖像、灶君前上香,然后大开中门,贴“开门见喜”红纸条于门框。
朝东方(或喜神方)礼拜,插香于门框,放一串小火炮,置灯笼于镬灶烟囱背,然后把门关上。
早餐为面或羹,加上米粽,称“耕耕种种”,有的早餐吃年糕,取吉年年高升。
早饭后,男人携灯笼去祖坟向太公拜年,插香、压纸,谓之“上坟”。
折回冬青枝、柏枝、竹枝,插于门首、灶头,以兆“一年青健”。
拜年自古流传的新年庆贺活动,要亲自上门“恭贺新禧”,不能委托他人代理。
如不上门道贺,表示关系疏远。
20世纪90年代后,乘公交车或私驾车拜年多起来了,还有人用电话拜年的。
现在年初一就有人出门拜年。
正月初二日,一般都是女儿女婿去娘(岳)家拜年。
晚上赶回来,叫做“正月不空房子”。
拜年先给外公外婆、丈人丈母、亲家公亲家婆、舅父舅母拜年。
外公、外婆要对前来拜年的外孙分压岁钱。
受拜要回拜,回拜叫“回年”。
长辈不必回年,而由晚辈或后辈去。
一般平辈回年原物加倍或加一物送回。
招待拜年客,除了糖果、清茶、“子汤”或茶叶蛋、点心,还要酒肉款待,包括馒头焐肉。
拜年客,除了远道,一般不留客。
拎斤头到亲戚家去拜贺新年吉祥美好,不能空手,一定要带去礼品包。
拜年的礼物,原是“糕点”。
因多数礼物一斤一包,因此统称“斤头”。
白糖算普通,注明“上白”。
除了糕饼,都用草纸包成“元宝”的形状,底面加一条红色纸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义乌十大民俗之贾氏抬甲巧课题提出背景:每年的春节,很多学生如同过节一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有的参与扮演,有的在父母陪同下观看整项活动,可是对于这项活动的由来,却是知之甚少,因此在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力求本次活动的地方特色。
我冥思苦想:于是,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学生入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就是学生,看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民俗”活动。
在我的提议下,学生开始关注这一活动,因为这可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而近年来却一直被人们所遗忘。
这难道不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家乡、爱人民思想情感的好契机吗?基于此,我便设计了这一活动——《走进义乌十大民俗——贾氏抬甲巧》,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孩子来关注家乡的民俗。
[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开发具有家乡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2.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
3.知识和能力: 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已初步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因为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离学生最近的民俗活动,也为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1知识技能的准备。
由教师介绍访问的礼仪和交际技巧,调查计划和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2明确活动的意向.学生集体讨论,成立四个活动小组,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方式,初步调查的对象和内容.二,调查研究.1各小组分头搜集信息.采访组: 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这项民俗及其变迁情况.考察组:走村串巷,实地考察这项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查阅组:到阅览室,图书馆,新华书店,档案馆等地,搜查翻阅民俗文化的资料.网络组:通过上网的方式,下载一些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信息.2,整理搜集的信息.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信息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用照相机摄影,可以画画,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
活动过程:三、汇报交流。
(一)激发情感,导入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义乌佛堂,千年古镇,百年商埠,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传承数千年的民俗。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民俗也在不断地演化,许多民俗逐渐消失了,但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就让我们走进民俗,亲近民俗,义不容辞地保护我们佛堂的民间文化遗产——贾氏抬甲巧。
同学们,我们已经利用了四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整理了大量家乡的民俗——贾氏抬甲巧的文化资料,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小组交流。
1.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交流自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获得的成果以及活动的感受。
(1)采访组:时间:2010年11月18日地点:学生家采访对象:王宇婷的爷爷奶奶主题:贾氏抬甲巧的历史过程:学生:“爷爷奶奶,贾氏抬甲巧是我们义乌的十大民俗,请你们为我们介绍一下贾氏抬甲巧,,好吗?奶奶:“好的。
其实,“抬贾巧”,按义乌地方的乡音,应该读成“抬阁翘”。
因为“贾”的乡音读““阁”“巧”的乡音读“翘”。
“抬贾巧”的原意是:义乌姓贾人的祖先,多能工巧匠,向来受人“抬举”。
所以姓贾人的子孙后代应该继承先辈敬业、爱业的传统,应该自己抬爱自己。
学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这项民俗活动又是怎么来的呢?爷爷:“说起它的历史,那可就久了,这还得从原建在双林寺内的贾大宗祠说起:洋川贾氏第九世谅,字邦信,他是唐贞观乙未中进士,官御史,丙午(646)年回乡探亲、祭祖时,建贾大宗祠于双林寺大殿右角,在好友骆宾王协助下,首纂成义乌《洋川贾氏宗谱》。
自此,定每年正月十八祖公昙颖生日,洋川贾氏合族到双林寺内的贾大宗祠,祭祖拜佛。
习惯成俗,称之为“洋川贾氏正月十八大会(庙会)”。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原因使海云寺正月十八大会中止。
1991年,由燕里、江南街、梅林、上贾宅、泽潭沿、中央村、九里江、贾里八个洋川贾氏自然村自发组织起来,恢复了海云寺正月十八大会。
“抬贾巧”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民间文艺项目,又得以恢复和新生。
奶奶:今年就轮到我们燕里村举行一年一度的宗祠庙会了!学生:爷爷奶奶,那我们一定要前来观看。
奶奶:“好好,以前,因为穷,举办正月十八庙会时,总是办得有些冷清,可是现在时代变了,现在越来越热闹了!学生:“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谢谢爷爷奶奶!”(2)考察组:我们组考察了义乌十大民俗之贾氏抬甲巧,对它的举办形式,参与的人群、特定风俗、道具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观察,得出以下结论:1、龙虎旗、蜈蚣旗、清道旗、数十把火药铳、成双成对的大铜锣有节奏的齐鸣,显得热闹非凡。
2、百余斤重的蜡烛3、抬贾巧的主道具是一张一公尺左右见方,80厘米左右高,周围饰有小围栏的特制小舞台。
台中装有可供童男、童女或坐或站的铁架子。
4、童男、童女一般扮演成古代的戏剧人物,男的头顶插有威风凛凛的长长的雉鸡毛,手握或长枪、或大刀、或宝剑一类长短兵器。
女的,有的也像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女武将打扮,有的也像文书生或小姐、丫环打扮。
(3)查阅组:学生制作资料卡片。
(4)网络组:学生传阅复印资料。
(三)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评选最佳小组及“调查研究之星”。
(四)参观一年一度正月十八的活动。
1.贾氏庙会。
(四)总结升华。
我们家乡,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民俗丰富。
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民俗资源,了解民俗,为保护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课余时间,你们还可以去看看我们义乌的其他民俗,好吗?四.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可让学生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画一画观看庙会的图片,在校园内展览。
2.撰写文章(小论文,调查报告,记叙文等),教师在班级里举办专刊。
回想这节课,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也有遗憾。
一、欣慰之处:1、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本节课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把资料筛选、整理,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要创造性地展示,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我们也欣赏到了学生丰富、生动、典型、有趣的成果,可以说是大有收获。
本次综合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以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全面参与,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2、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们都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如:他们为了学会包粽子,可以说是历尽了酸甜苦辣,特别是一些同学,为了学包粽子,她特请奶奶亲自指导,并多次独自训练,因此在展示粽子环节他非常有成就感。
3、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特点。
即:本节课具有整体性(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老师只是导的作用,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生成性(随着活动的发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把收集的资料制成手抄报。
)如此这样的生成就更有成就感,更富有成效。
4、增长了自身的知识。
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增长了不少知识,真可谓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实话原来我对端午节了解甚少,只知道这个节要包粽子、门口插艾叶,我也是在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才深入了解了有关端午的那么多知识的。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老师并不是全知全能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它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二、美丽中的遗憾:《走进义乌十大民俗之贾氏抬甲巧》活动的反思在实践活动中,作为学生的指导帮助者,我以尊重自主为前提,发挥自主为目的,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情出发,在众多的活动主题中选择了离每个人都很近,大家又都感兴趣的话题义乌十大民俗贾氏抬甲巧,民俗看似离孩子们很近,但事实上,学生只是触及了它最表层的一些东西,如何让他们去挖掘其中那深层次而又有内涵的东西呢?只有深入的去研究它,发现它,才会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才会让学生真正引起兴趣。
看着队员们渴望获得鲜活而有趣的知识的眼睛,体会他们用心感悟生活,能以独特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在自主的活动中表现的以往更出色。
一、兴趣让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高了。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贾氏抬甲巧的访问、调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等,不仅了解这一传统海云寺传统庙会的来历和这项活动所融合的地方文化,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帮助意识和动手能力。
小组活动也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队员们自行参与选择主题参与活动,我当中特别注意引导他们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开展合作活动,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通过合作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在探究学习中,队员们自己发现问题,控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看到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大量的资料,并把资料筛选、整理,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要创造性地展示,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我们也欣赏到了学生丰富、生动、典型、有趣的成果,可以说是大有收获。
本次综合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以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全面参与,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指导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富有成就感。
综合实践,着重需要体现了实践性的特点。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初次走进民俗,学生是陌生的,但也是兴奋的。
课程刚启动,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由研究”,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经过实践的摸索,事实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
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
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
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
老师在进行前期的一定指导后,适时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再进行问题的解决。
实践证明:学生在步入研究正轨后,他们有能力去获取成果,体会成功的收获,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甚至有的学生在调查这项民俗的过程中,同时也收集到了跟付大士和海云寺庙的传说呢!这难道不是成功的体验吗?活动中发现的问题:1、学生在汇报成果时还过于书面化,没有真正把收集到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交流,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