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四大部分总结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的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知识领域,包括需求工程、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项目管理等。

本篇文章将对软件工程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关注的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可测量的需求规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求工程知识点:1. 需求获取:通过与项目相关方的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分析和定义,明确需求的范围和优先级。

3. 需求规格说明书:将需求以书面形式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用户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等。

4. 需求验证:通过评审、测试等手段,验证需求规格是否准确、可行和完整。

二、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指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软件的整体结构、模块划分以及算法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设计知识点:1. 结构设计:确定软件的整体结构,包括主要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2. 模块设计:将软件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并对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3. 数据设计:设计软件中需要用到的数据结构,包括数据库表结构、数据流程等。

4. 界面设计:设计软件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和使用软件。

三、软件构建软件构建是将软件设计的详细描述转化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构建知识点:1. 编程语言: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编程语言,并熟练掌握其语法和特性。

2. 编码规范:遵循统一的编码规范,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 软件框架:使用适当的软件框架来加速软件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

4. 调试和测试:进行代码调试和单元测试,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四、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和解决软件中的错误、缺陷和漏洞。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测试知识点:1. 测试计划:编制详细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范围、策略和资源需求。

软件工程知识点

软件工程知识点

软件工程知识点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等。

软件工程知识点是软件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软件工程知识点。

一、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种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它包括软件的开发进程、软件工程原理、软件生命周期等相关概念。

二、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过程是指从软件需求分析到软件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

常用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等。

其中,瀑布模型是一种串行的开发过程,适用于需求较为明确的项目;迭代模型是多次迭代交付的开发过程,适用于需求不太明确或较为复杂的项目;敏捷开发模型则强调迭代、反馈和灵活性,适用于需求变更频繁的项目。

三、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它确定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实现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软件需求分析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与建模、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阶段。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设计文档和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软件的结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以及算法和数据结构等。

五、软件编码与实现软件编码与实现是将软件设计文档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框架,并按照开发规范进行编码工作。

同时,需要进行代码测试和调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六、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进行验证和验证的过程。

测试用例的制定和执行是软件测试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等。

七、软件质量保证与维护软件质量保证与维护是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防止软件出现问题。

软件质量保证包括质量规划、配置管理、缺陷管理和度量等。

而软件维护则是在软件交付后对软件进行修复、改进和更新等工作。

总结:软件工程知识点是软件工程师必备的知识,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整理版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整理版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整理版1.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工程将开发和维护软件的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这些阶段构成了软件生命周期。

2.软件需求:软件需求工程是对软件需求进行分析、规划和定义的过程。

它包括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分析和确认,以及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详细规范。

3.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定义软件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过程。

它包括对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模块的设计。

4.软件编码:软件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系统转化为具体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编码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并遵循编码规范和最佳实践。

5.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的过程。

它包括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进行测试,并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

6.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控制和跟踪。

它包括版本控制、配置项管理和变更控制等活动。

7.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确保软件达到高质量标准的一系列过程和活动。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评审、质量度量和缺陷管理等。

8.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规划、组织和控制软件开发和维护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项目计划、进度管理、团队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9.软件工具和环境:软件工程使用各种工具和环境来辅助软件开发和维护。

这些工具包括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工具、测试工具和项目管理工具等。

10.软件工程伦理:软件工程伦理是软件工程师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它包括保护用户隐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和保持专业水平等方面。

以上是软件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但软件工程领域非常广泛,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点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尽管有一些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实践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总结(一)2024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总结(一)2024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总结(一)引言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学科,是满足用户需求、确保软件高质量的学科。

本文将总结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需求工程、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测试、软件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等五个大点。

一、需求工程1. 理解用户需求:与用户沟通,明确用户需求,确保软件功能符合用户期望。

2. 需求分析与规格化: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确定软件功能和性能要求。

3. 需求验证与确认:验证需求是否准确描述了用户需求,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改变不会导致需求的失真。

4. 需求管理与变更控制:管理需求的变更,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影响。

5. 需求跟踪与追踪:跟踪需求的实现过程,确保软件开发结果符合需求规格。

二、软件开发过程1. 瀑布模型:按照线性顺序进行软件开发,适用于需求明确、稳定的项目。

2. 迭代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阶段,每个迭代生成可测试的软件版本。

3. 敏捷开发:强调快速反馈和灵活性,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迭代开发。

4. 原型模型:通过创建原型来明确用户需求,适用于需求不确定的项目。

5. 增量模型:将软件功能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独立开发、测试和交付。

三、软件测试1. 测试策略与计划:制定测试策略和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资源估计。

2. 单元测试:验证软件的最小软件组成部分的正确性。

3. 集成测试:测试不同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

4. 系统测试: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5. 验收测试:由用户进行的测试,确认软件符合需求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

四、软件质量管理1. 质量度量和度量指标:通过度量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制定相关的质量指标。

2. 缺陷跟踪和管理:跟踪和管理软件缺陷,确保及时修复。

3. 配置管理:管理软件组成部分和其关系,确保软件配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过程改进:通过评估和分析过程,改进软件开发流程,提高质量和效率。

5. 质量保证: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标准的遵循,包括代码评审、静态分析和软件质量审查等。

软件工程四大部分总结

软件工程四大部分总结

课程实验总结(1)需求获取总结需求通常是指人对客观事物需要的表现,体现为愿望、意向或兴趣,因此成为行动的一个直接原因。

需求获取就是获取软件用户对软件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质量属性、对外接口、约束等实际需求。

在进行需求分析与设计时,要明白参与者与系统、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需求的实现的可能性!这些需要和用户通过面谈、需求专题讨论会、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来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在了解和掌握用户需求后,需要撍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用例视图、用例描述、领域模型与用户字典、非功能性需求表四大部分。

在用例视图中,需要勾画出系统的整体框架体系。

把参与者在系统中的角色和各个用例的关系体现出来,将系统划分成几个层面,然后每个层次的参与者与用例之间发生关系!当用例相对较多时,可以用包来解决,在同一层面的用例可以放入同一个包!在用例描述时,要对每个用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每层的中文名、英文名、参与者名,并简要说明一下该层面的功能,具体描述一下事件流!写出特殊需求,例如姓名、ID的合法性!在用例视图和用例描述都完善后,需要进行领域建模!在领域建模里,将各个类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关系有三种,分别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然后创建用户词典,将领域建模中的每一个类和属性,及其功能进行说明!每一个类及其类的属性都要创建一个表,类说明表里标明实体名、说明、基本属性,属性说明表里标明实体名、说明、从属实体!类说明表实体名即类名(例如:Customer(客人))、属性说明表从属实体表示该属性属于哪一个类!在建用户词典时,要一个类一个类的有序的见表,每一个类的用户词典要有序排列!一般都是类说明表,接着是属性说明表!在领域建模与用户词典完善后,考虑到用户的非功能性需求,需要创建一个非功能性需求表,包括质量属性和分析后的约束!质量属性以表格的形式来体现,包括有性能、安全性、易用性、持续可用性、可伸缩性、互操作性、可靠性、鲁棒性、易理解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分析后的约束主要有技术上约束、平台环境的约束、数据库约束、界面风格的约束、时间约束、其他等!在捕获需求分析时,多考虑到用户的体验问题,以及用户的功能需求合理性和实现性,与用户协商,通过双方的洽谈来达成相互的认可和接受!从而解决需求困难问题,当然需求也需要验证,在需求获取中要考虑到是否正确和充分地支持业务需求,渐渐细化系统需求!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明白了需求获取与分析是软件工程所最终的目的,所有的工作都将要围绕着需求来做,如果需求不准确,会给后续的开发带来困难,而且往往所做的后期工作因与需求不一样而导致失败!让我体会到了这个部分的重要性和主导性,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往往由需求分析和设计是否成功来决定!所以需求分析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2)架构分析与设计总结在进行架构分析与设计时,大体上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架构分析部分和概要架构设计!在进行架构分析时,通过视图来来体现系统的架构体系和具体的流程!通常会用序列图来来进行架构分析!选取关键需求添加客人用例,根据需求中的用例描述,进行系统分析。

软件工程要点(包括部分内容)

软件工程要点(包括部分内容)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师用工具和技术(方法),按照某一过程和范例来构造软件,从而增强软件产品的质量,更有效地解决问题.2,软件危机的原因a , 软件产品是复杂的人造系统,具有复杂性、不可预见性和易变性,难以处理。

b ,个人和小组非常有效的开发小型软件的编程技术和过程,在开发大型、复杂系统时难以发挥同样的作用。

c ,软件是知识产品,技术更新快,行业竞争激烈,难以在可以接受的成本和工期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3,软件工程包括的四个元素(特点)方法(methods) 语言(languages) 工具(tools) 过程(procedures)4,软件的生命周期(由哪几部分组成)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写测试运行维护等六个步骤5,瀑布模型(有哪几种模型)6,面向对象生存期模型7,面向对象性—统一过程8,可行性研究目的、任务(技术、经济、操作)目的: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任务进一步分析和澄清问题的定义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探索若干种解决方案,并分析各种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9,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的定义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10,需求分析的任务,综合要求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处理算法。

修正系统开发计划开发原型系统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可用性出错处理接口需求约束逆向需求11,分析过程的基本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SA)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12,什么是概念模型或信息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13,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E-R图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务属性(Attribute)码(Key)域(Domain)实体型(Entity Type)实体集(Entity Set)联系14,状态转换图15,IPO图16,知道有哪几种形式化说明技术形式化方法:用基于数学的技术描述系统需求规格说明和设计结果。

软件工程重点总结(5篇)

软件工程重点总结(5篇)

软件工程重点总结(5篇)第一篇:软件工程重点总结软件的定义: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软件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时代,程序的最小单位是向对象程序设计时代,程序的最小单位是类,在类中封装了相关的数据及指令代码。

软件的特性:形态特性、智能特性、开发特特性、维护特性、废弃特性、应用特性。

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支撑软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软件危机发生的原因:(1)缺乏软件开发的工作的计划很难制定。

(2)软件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存在障碍。

(3)软件开发过程不规范,缺少方法论和规范的指导,开发人员各自为战,缺少整体的规划和配合,不重视文字资料工作,软件难以维护。

(4)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其复杂性往往会呈指数级升高。

(5)缺少有效的软件测评手段,提高用户的软件质量差,在运行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轻者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重者发生事故,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首次提出“软件工程”的概念的时间是1968年。

按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组织软件开发工作是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性学科,它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采用工程化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是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较少的代价获得高质量的软件并维护它。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运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衡量软件的质量的六个特性:功能性、可靠软件生存期的三个时期:软件定义、软件开定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做什么”的问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开发过程中的典型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规格计说明书、用户手册。

各个阶段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软件运行和维护。

典型的软件生存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等(喷泉模型)。

瀑布模型的特点: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软件工程总结

软件工程总结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概述基本原理1. 软件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需求分析在项目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开发者需要与客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确保准确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2. 软件设计:设计阶段将需求转化为系统结构和功能组件。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设计也应该注重代码的模块化和可复用性。

3. 软件开发:开发阶段是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代码的过程。

为了保证代码的质量,开发者应该遵循规范的编码风格和使用适当的软件工具和技术。

4. 软件测试: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演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可以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

5. 软件维护:一旦软件交付给客户,开发者应该持续跟踪和修复软件中的问题,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升级服务。

项目管理1. 软件项目计划:在项目计划阶段,需要定义项目目标、范围和里程碑,并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

合理的项目计划可以帮助开发者预测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2. 团队协作:成功的软件工程项目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良好的沟通。

团队成员应该明确分工和责任,并及时共享信息和解决问题。

3. 风险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

开发者应该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质量保证1. 代码审查:通过对代码的定期审查,可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和错误。

代码审查还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 自动化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测试工作的工作量,提高测试的速度和准确性。

3. 持续集成:持续集成可以将开发人员的代码快速集成到主干分支,并进行自动化构建和测试。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集成问题。

学习和成长1. 持续学习:软件工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领域,开发者应该保持学习的状态,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具。

2. 参与开源项目:参与开源项目可以帮助开发者锻炼技能、扩展知识,并与其他开发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用于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领域,它涵盖了软件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在软件工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和应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软件工程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其中,需求分析阶段是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框架和模块设计,编码阶段是实现设计的过程,测试阶段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维护阶段是对已经发布的软件进行更新和修复。

二、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软件开发的编程范型。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将问题抽象为对象,通过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机制来组织和管理对象。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

通过封装和隐藏内部实现细节,提供公共接口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三、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软件需求工程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等工作。

需求获取阶段通过与用户的交流来识别用户的真正需求。

需求分析阶段是将获取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软件系统的需求规格。

需求规格是软件系统的需求规定书,它描述了软件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

需求验证是对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符合需求规格。

四、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是指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准则和原则。

常见的软件设计原则包括开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迪米特法则、接口隔离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等。

开闭原则要求软件系统的设计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单一职责原则要求一个类只负责一个单一的功能。

迪米特法则要求一个对象应该尽可能少的与其他对象发生相互作用。

软件工程总结报告(一)2024

软件工程总结报告(一)2024

软件工程总结报告(一)引言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它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总结软件工程的相关内容,包括项目管理、需求工程、软件设计、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梳理和分析,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软件工程总结报告。

正文:一、项目管理1. 制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和计划,确保项目可控性。

2. 分配适当的资源和人力,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持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

4. 实施变更管理,及时应对和解决项目的变化和风险。

5. 进行定期的项目评估和审查,及时纠正问题并改进工作流程。

二、需求工程1. 进行详尽的需求调研和分析,确保准确理解客户需求。

2. 制定清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需求的优先级和约束条件。

3. 参与用户的需求验证和确认,确保开发的软件符合预期。

4. 进行有效的需求变更管理,追踪和控制需求的变化。

5. 建立有效的需求跟踪和追踪机制,保证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软件设计1. 采用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2. 进行系统结构的设计,确保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3. 制定清晰的设计文档,明确软件的结构和功能。

4. 进行软件架构的评估和选择,确保选择适合的架构风格。

5. 进行软件设计的评审和验证,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四、软件开发1. 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实现软件的功能需求。

2. 遵循统一的编码规范和标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 进行有效的代码审查和测试,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4. 实施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5. 进行软件版本控制和发布管理,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软件测试1. 制定详尽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覆盖软件的各个功能。

2. 进行黑盒和白盒测试,确保软件的功能正确和完善。

3. 进行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验证软件在各种条件下的表现。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的系统方法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

它致力于通过系统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对软件工程主要知识点的总结:1.软件需求:这是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步,涉及对软件系统所需功能的理解和定义。

良好的需求定义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

2.软件设计:在明确了软件需求后,软件设计阶段负责将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结构。

这包括数据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等。

3.编码与实现:根据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代码。

编码必须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同时考虑性能和可维护性。

4.软件测试: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步骤,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5.软件维护:当软件运行出现问题或需要添加新功能时,需要进行软件维护。

维护活动包括故障修复、优化、升级等。

6.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工具和环境对于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这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项目管理工具等。

7.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不仅是技术活动,也是管理活动。

这包括项目规划、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

8.软件质量保证: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保证计划,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最终产品都符合既定标准和质量要求。

9.软件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变更的技术,以确保软件的一致性和可追踪性。

10.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程序设计模型,它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抽象为类和对象,通过类和对象来设计软件的结构和行为。

11.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开发方法学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的框架或体系结构。

常见的开发方法学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

12.软件工程伦理:软件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也涉及到伦理问题。

软件工程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软件的公正性、透明性和安全性。

13.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这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其中代码在提交后自动构建、测试并部署到生产环境。

这有助于快速反馈并提高软件质量。

软件工程重点

软件工程重点

软件工程重点软件工程是指对软件进行开发、维护、测试和评估等工程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软件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多个环节。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的重点内容,包括需求工程、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

一、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起点,它主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说明等环节。

在需求获取过程中,软件工程师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预期,并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并整理需求信息。

在需求分析阶段,软件工程师将获取到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出需求中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约束条件等,并进一步分析需求的优先级和稳定性。

最后,在需求规格说明阶段,软件工程师将需求信息编写成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文档,以便后续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

二、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将需求规格转化为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在总体设计阶段,软件工程师根据需求规格,确定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划分,并绘制出概念模型、数据流图和类图等设计文档。

在详细设计阶段,软件工程师进一步定义每个模块的内部结构、接口和算法等,并生成详细的设计文档,用于指导程序员进行编码工作。

软件设计在软件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三、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个层次。

在单元测试中,软件工程师针对单个模块或功能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和开发要求。

在集成测试中,软件工程师将各个模块或功能进行组合测试,以验证它们之间的交互是否正确。

最后,在系统测试中,软件工程师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以验证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用户要求。

软件测试需要使用各种测试技术和工具,例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自动化测试等,以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

四、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项目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方面。

软件工程期末考知识点归纳(自制)

软件工程期末考知识点归纳(自制)

需求分析工具,任务,内容需求分析也称为需求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很复杂的,需要交替进行,反复迭代的过程。

需求分析过程通过执行初步沟通、需求导出、分析与精化、可行性研究、协商和沟通、规格说明、验证和变更管理八个不同的活动来完成。

非形式技术主要包括会谈、调查表和场景技术,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

排错调试(debug)又称排错或纠错调试的任务就是根据测试时所发现的错误,找出原因和具体的位置,进行改正调试工作:对错误进行定位并分析原因,即诊断;对于错误部分重新编码以改正错误;重新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计划的重要方面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

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

项目三维管理:时间维:即把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从而进行阶段管理。

知识维:即针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采用和研究不同的管理技术方法。

保障维:即对项目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后勤保障管理。

特点项目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被当作项目来处理的作业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和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开放性五个阶段启动阶段:用户提出需求,开发人员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可行性,编写项目实施计划。

计划阶段:创建项目范围文档和项目计划,项目范围详细描述项目范围。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意味着项目正在进一步设计、编码、测试,小组成员正在创造项目需要的可交付产品。

控制阶段:项目经理开始监督小组成员的工作,将项目的进度、任务和预算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收尾阶段:项目负责人和用户批准和签署项目,交付产品。

项目的收尾阶段标志着项目的正式结束。

测试目标,执行过程没找到Sa(结构化分析)结果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面向数据和数据流的建模方法。

结构化分析(SA,Structured Analysis)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E.Yourdon等人倡导的一种适用于大型数据处理系统的、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简要知识点)软件生命周 期:软件定义 软件开发问题定义(确定题目) 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系统设计 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编码和单元测试 综合测试运行维护:主要任务是使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一、. 软件过程五个模型对比(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增量、螺旋、喷泉模型) 二、可行性研究: 1、任务: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四个方面:技术、经济、操作可行性、法律 3、数据流图四种成分:1、源点/终点 2、处理 3、数据存储 4、数据流 三、需求分析: 1、任务: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清晰、具体的要 求。

2、结构化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3、实体联系图:1、数据对象 2、属性 3、联系(1:1、1:N、M:N) 四、总体设计: 1.任务:回答“概括的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系 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也就是说应该确定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并且进而确定 组成系统的每个程序结构。

2. 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具体实施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 3.模块独立:内聚和耦合 4. 耦合表示一个软件结构内各个模块之间的互连程度,应尽量选用松散耦合的 系统5. 内聚 (Cohesion): 一个模块内各元素结合的紧密程度6.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变换流和事务流 五、详细设计: 1.任务:确定应该怎样具体的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也就是说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 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 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过程设计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PAD 图、判定表、判定树) 七、测试: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

每个程序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所以 可以对该模块进行单独的测试。

由于每个模块都有清晰定义的功能,所以通常 比较容易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以检验每个模块的正确性。

软件工程总结

软件工程总结

软件工程过程:是为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由软件工程师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

针对不同类型的软件产品,同一软件开发机构也可能采用多个不同的软件工程过程。

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从软件开发的观点看,它就是使用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员、硬软件工具、时间等),为开发软件进行的一组开发活动,在过程结束时将输入(用户要求)转化为输出(软件产品)。

将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工具综合起来以达到合理、及时地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目的。

软件工程过程定义:方法使用的顺序、要求交付的文档资料、为保证质量和适应变化所需要的管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完成的里程碑。

软件工程过程的四种基本过程活动:plan 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的功能及其运行的限制;do软件开发,产生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check软件确认,确认软件能够完成客户提出的要求;action软件演进,为满足客户的变更要求,软件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改进。

软件工程过程的特性:⑴易理解性⑵可见性⑶可支持性⑷可接受性⑸可靠性⑹健壮性⑺可维护性⑻速度。

软件工程包括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产品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交付使用,在使用中不断修改和演进,直到最终被废弃,让位于新的软件产品为止的整个时期。

软件生存周期包含三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软件工程思想的具体化,是跨越软件生存周期的系统开发、运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任务的过程框架。

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喷泉模型,快速应用开发( RAD )模型。

得到软件生存周期的六个步骤: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划分软件生存周期的目的和实质:⑴便于控制开发工作的复杂性。

⑵通过有限的步骤,把用户的需求从抽象的逻辑概念逐步转化为具体的物理实现。

瀑布模型:各项活动按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逐级下落,每项活动均处于一个质量环(输入-处理-输出-评审)中。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5篇范例]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5篇范例]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5篇范例]第一篇: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课程总结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应用软件开发的概述性的课程,系统讲授了应用软件的相关开发过程,和所应用的技术。

课程讲授了9章的内容,包括产品、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软件需求工程、分析建模、设计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构件级设计和软件测试技术等。

1、软件产品计算机软件是一种特殊的逻辑产品,其为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软件承担着双重角色,软件是一个产品,同时又是产品交付使用的载体;软件是逻辑的而不是有形的,软件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元素,因此软件具有与硬件完全不同的特征;软件产品有着特有的产品分类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导致了软件危机或软件苦恼的产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软件产品开发的特性导致了一些神话的产生,这些软件神话误导了人们,对软件项目管理者、客户和开发人员都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了解相关情况可以使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软件开发工作;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软件工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显得更加重要。

2、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软件工程是由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人在定义成熟的软件过程中进行的,该过程适合于软件开发人员建造的产品和产品的市场需求;软件工程的定义:建立和使用一套合理的工程原则,以便获得经济的软件,这种软件是可靠的,可以在实际机器上高效地运行。

软件工程过程是一个为建造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的框架,是建造软件产品的一组活动及其结果。

通用过程框架目的:交流-----项目启动、需求获取及其任务集合计划-----项目评估、进度安排、项目跟踪等建模-----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构造-----代码生成和软件测试部署-----产品交付、技术支持、用户反馈等及其相应的任务集合。

3、软件工程过程模型,是指能够覆盖软件工程的过程、方法和工具以及软件工程的一般阶段的开发策略。

过程模型的选择待建造软件的特点、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以及需要的控制和交付的产品。

软工知识点归纳总结

软工知识点归纳总结

软工知识点归纳总结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软工,是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进行软件规模化开发和维护的学科。

软工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架构、软件测试与维护等。

一、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过程是指按照一定规范和流程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

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

瀑布模型是一个线性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优点是结构清晰、过程可控,缺点是不利于需求变更。

迭代模型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迭代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活动。

优点是适应需求变化,缺点是开发周期相对较长。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快速响应变化的开发方法。

采用迭代、增量的方式进行开发,注重团队协作和持续交付。

二、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指对软件需求进行识别、分析、规格化和验证的过程。

常用的需求工程方法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化和需求验证等。

需求获取是通过与用户交流、文档分析等方式获取软件需求信息。

需求分析是对获取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识别用户真正的需求。

需求规格化是将需求信息转化为形式化的形式,通常使用用例、需求规约等。

需求验证是通过评审、测试等手段验证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软件设计与架构软件设计是指根据软件需求进行软件的整体设计和模块设计。

软件架构是指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关系。

常见的软件设计方法包括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和敏捷设计等。

结构化设计是基于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设计方法,将软件系统拆分为多个模块,并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关系。

面向对象设计是基于对象和类的设计方法,强调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

敏捷设计是一种快速迭代、持续重构的设计方法,注重简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四、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测试是指对软件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的过程,目的是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工程部分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概念1.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文档;2.软件危机、软件工程;3.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4.软件过程模型;5.软件项目管理;6.CASE;7.可行性研究;8.需求管理、需求协商、需求变更管理;9.类、对象、属性、方法、消息;10.抽象、封装、继承、多态;11.UML。

◆计算机软件:(以下简称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

◆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

◆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如软件使用说明书、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性文档等◆软件危机: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制作软件的工程◆结构化设计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传统软件开发方法,以数据流为中心构建软件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结构化设计是在模块化、自顶向下细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本思想是将系统设计成由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组成的结构。

◆面向对象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将软件功能的实现看作是若干数据和行为的复合体(对象)交互作用(消息通信)的结果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ing,OOP)=对象(Object)+类(Class)+继承(inheritance)+用消息(Message)通讯◆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omp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CBSD,有时也称为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是一种基于分布对象技术、强调通过可复用构件设计与构造软件系统的软件复用途径。

◆软件过程模型:是软件工程思想的集体化,是跨越软件生命周期的系统开发、运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任务的过程框架◆软件项目管理: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是指支持软件设计开发流程中各项工作的软件工具◆可行性研究可以被理解为: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之前进行的,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等各种制约因素,确定是否启动软件开发进程的活动。

软件工程学科的四个层次

软件工程学科的四个层次

软件工程学科的四个层次
软件工程学科的四个层次分别是:软件需求阶段、软件设计阶段、软件开发阶段和软件维护阶段。

软件需求阶段是软件工程的第一个阶段,该阶段需要收集用户需求、分析需求并转化为软件系统的要求,同时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和
性能等特性。

软件设计阶段是在软件需求阶段之后的阶段,该阶段需要设计软
件系统的架构、模块、接口和数据结构等,确定软件系统的实现方式
和实现细节。

软件开发阶段是在软件设计阶段之后的阶段,该阶段需要将软件
设计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软件程序。

在这个阶段需要编写代码、进行
开发、测试和调试,并对系统进行整体验证和修正。

软件维护阶段是在软件开发阶段之后的阶段,该阶段需要对软件
系统进行修复、更新和升级等,以满足用户需求和适应新的环境。


件维护阶段是软件工程中最长期的阶段,需要持续不断地对软件系统
进行改进和维护。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摘要:1.软件工程概念与目标2.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3.需求分析与规划4.设计、编码与测试5.维护与优化6.软件项目管理策略7.软件工程实践与方法8.常用开发工具与技术9.软件工程发展趋势正文:一、软件工程概念与目标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高效、规范、可靠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理论、方法、工具和实践的学科。

其目标是生产出具有高质量、高可靠性、易维护、低成本的软件产品。

二、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1.瀑布模型:一种顺序性的软件开发过程,各阶段相互依赖,依次进行。

2.增量开发:逐步增加软件功能,分阶段完成开发任务。

3.敏捷开发:以人为核心,迭代、适应性强,持续交付可用软件。

三、需求分析与规划1.需求分析:通过调研、访谈等方法,明确用户需求,输出需求文档。

2.软件规划:根据需求分析,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包括项目范围、里程碑、任务分配等。

四、设计、编码与测试1.设计:基于需求文档,进行软件整体结构、模块划分和接口设计。

2.编码:按照设计文档,编写高质量、可维护的代码。

3.测试:对软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确保软件功能正常、性能达标。

五、维护与优化1.软件维护:对已投入使用的软件进行修改、完善,提高性能、稳定性等。

2.软件优化:通过重构、性能调优等手段,提升软件质量和运行效果。

六、软件项目管理策略1.项目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应对项目风险,降低项目失败可能性。

2.项目成本估算:合理预测项目成本,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3.项目进度管理: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监控项目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七、软件工程实践与方法1.面向对象编程: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特性,提高代码复用性、可维护性。

2.软件工程原则: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如SOLID,提高软件质量。

八、常用开发工具与技术1.集成开发环境(IDE):如Eclipse、Visual Studio,提高开发效率。

2.版本控制工具:如Git,实现代码版本管理,便于团队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实验总结
(1)需求获取总结
需求通常是指人对客观事物需要的表现,体现为愿望、意向或兴趣,因此成为行动的一个直接原因。

需求获取就是获取软件用户对软件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质量属性、对外接口、约束等实际需求。

在进行需求分析与设计时,要明白参与者与系统、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需求的实现的可能性!这些需要和用户通过面谈、需求专题讨论会、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来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在了解和掌握用户需求后,需要撍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用例视图、用例描述、领域模型与用户字典、非功能性需求表四大部分。

在用例视图中,需要勾画出系统的整体框架体系。

把参与者在系统中的角色和各个用例的关系体现出来,将系统划分成几个层面,然后每个层次的参与者与用例之间发生关系!当用例相对较多时,可以用包来解决,在同一层面的用例可以放入同一个包!
在用例描述时,要对每个用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每层的中文名、英文名、参与者名,并简要说明一下该层面的功能,具体描述一下事件流!
写出特殊需求,例如姓名、ID的合法性!
在用例视图和用例描述都完善后,需要进行领域建模!在领域建模里,将各个类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关系有三种,分别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然后创建用户词典,将领域建模中的每一个类和属性,及其功能进行说明!每一个类及其类的属性都要创建一个表,类说明表里标明实体名、说明、基本属性,属性说明表里标明实体名、说明、从属实体!类说明表实体名即类名(例如:Customer(客人))、属性说明表从属实体表示该属性属于哪一个类!在建用户词典时,要一个类一个类的有序的见表,每一个类的用户词典要有序排列!一般都是类说明表,接着是属性说明表!
在领域建模与用户词典完善后,考虑到用户的非功能性需求,需要创建一个非功能性需求表,包括质量属性和分析后的约束!质量属性以表格的形式来体现,包括有性能、安全性、易用性、持续可用性、可伸缩性、互操作性、可靠性、鲁棒性、易理解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分析后的约束主要有技术上约束、平台环境的约束、数据库约束、界面风格的约束、时间约束、其他等!
在捕获需求分析时,多考虑到用户的体验问题,以及用户的功能需求合理性和实现性,与用户协商,通过双方的洽谈来达成相互的认可和接受!从而解决需求困难问题,当然需求也需要验证,在需求获取中要考虑到是否正确和充分地支持业务需求,渐渐细化系统需求!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明白了需求获取与分析是软件工程所最终的目的,所有的工作都将要围绕着需求来做,如果需求不准确,会给后续的开发带来困难,而且往往所做的后期工作因与需求不一样而导致失败!让我体会到了这个部分的重要性和主导性,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往往由需求分析和设计是否成功来决定!所以需求分析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
(2)架构分析与设计总结
在进行架构分析与设计时,大体上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架构分析部分和概要架构设计!
在进行架构分析时,通过视图来来体现系统的架构体系和具体的流程!通常
会用序列图来来进行架构分析!选取关键需求添加客人用例,根据需求中的用例描述,进行系统分析。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分析类,其分别为界面类、实体类、持久化类。

详细的表示出他们间的交互关系!界面类即用户登录的界面,操作或选择的菜单界面,在这个界面里实现对实体类和持久化类的操作,持久化类的数据需要保存到数据库中,按照序列图的特点层层递进,分析类与分析类之间发生访问和操作,这样是每个分析类的功能结构清晰明了,有助于后期的软件开发!
在概要架构设计时,开始概要的划分一下层,比如将显示界面的类,或窗口的类划分为界面层,如图1所示,可以讲Login用例划分为界面层。

Login
图1
将进行对数据操作和功能的展现部分化分为实体层!
第二部分为架构设计部分与细化架构设计。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画视图,通过视图来了解系统架构。

主要有逻辑视图、开发视图、部署视图三大类。

逻辑视图设计到了系统逻辑层次图,开发视图有系统开发环境图、系统开发依赖关系视图、系统开发交互关系视图。

系统逻辑层次图就是将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层内部调用关系体现出来!系统开发视图,主要是体现出系统开发的环境和开发所用工具,以及系统所基于的平台,各个层的基础框架和系统运行过程中文件的生成种类与先后的关系!系统开发依赖关系视图和系统开发交互关系视图,全是展示出类之间的调用、继承、泛化,部署视图从整体系统部署上来展示系统所涉及到的运行平台和支撑平台!
通过对这部分的学习和联系,我学会了视图的画法,以及看明白各种视图所体现的意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到一个项目的子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分析!在子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分析时,自己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画哪些视图!一个系统的架构是怎样搭建的,是怎样安排和规划的!明白了架构分析和设计的目的是一些复杂信息的隐藏、使整个项目得到智能控制,从而管理项目的复杂性并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和一体性!这为后期的模块的复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期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3)子系统与类分析与设计总结
这一部分就是开始将前期的工作开始投入到具体实现中!要考虑到各个类之间的调用关系的清晰!子系统结构的精简化和易扩展性、可重用性、易维护性!这一部分主要是各个层次内部各个类之间的调用的设计!需要画类的结构图纵览、类结构图界面层、类结构图实体层、类结构图细节、类结构图分层,在类的结构图纵览图里,把系统涉及到的所有的类都以某种关系展现出来,层内部类与类的相互关系,调用的接口,以及用到的设计模式,都以类图展现出来!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到了设计模式,使自己的代码的重用性、可扩展性渐渐提高,提倡高内聚低耦!在类的设计中,创建初始的设计类,根据将要设计的分析类类型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类,分析类类型有边界类、实体类(或控制类)!边界
类控制着界面层,是登陆界面的类的一部分!由边界类来调用控制类,控制类控制着实体层类的生成和关系!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类与类之间必须发生联系,彼此又相对独立!在每层能用设计模式的都用设计模式来解决,我的这部分用到的设计模式有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场模式、桥接模式!特别是桥接模式,我对它的印象很深!它解决了我以前不能解决的闹心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顾客订房时,对所需要客房的定义的问题,由于客房种类不同、租金各异、大小不一,所以一直让我很纠结,如果要定义类就定义几十个,增加了代码的复杂度!桥接模式能够很好的分离变量,然后变量之间的类自由的组合,使问题变得简单的多,这里可以定义两个抽象类客房类型Sort和客房House,然后由Sort派生三个子类,普通间(ordinary)、标准间(standard)、豪华间(fashion),由House类派生出三个子类,单人间(smallsize)、两人间(middlesize)、三人间(largesize),然后只需在House的私有成员部分,定义一个Sort类型的对象指针就可以了!这样只需要八个类,不然的话要需要二十七个类!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定义一个房间的类了!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我学会了面向对象的巧妙应用!
还有一个设计模式给我的印象也很深,那就是适配器模式!在用到某一个模块式,可以借用别人已经写好的接口,不需要知道是怎样实现的,只需要明白调用某个接口能实现什么功能!然后自己可以构建一个自己的类和自己的接口的定义,在类的私有部分定义一个别人写好的类的对象,在接口的实现部分调用别人的接口来实现自己想要的功能!通过对设计模式的理解,感觉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为自由以后的编程带来很大的帮助!
(4)数据库设计总结
在数据库的设计的学习中,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是创建表就是画E-R图!我在做这部分的作业时,是按照要求先画E-R图,在创建表!
在画E-R图的过程中,首先要找该系统的实体集,把实体集找完后,分析实体集的属性,然后判断哪些属性可以作为实体集的主键,以便于与其他实体集区别开来!我的这个实验系统的有关实体集有“客房”、“订单”、“收银员”、“顾客”,其各自对应的主键分别为房间号、订单号、员工号、ID号,在实体集的属性分析完后,开始考虑各个实体集之间的关系!一般分为三种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关联关系!还有相互产生的联系如收银员打印订单、收银员提供客房、订单包括客房、订单属于客人,客人入住客房!在分析实体集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到一些问题,比如就拿订单和客房、客人三个实体集来说,一个客人可以有多个订单,一个订单可以对应一个房间也可以对应多个房间,一个房间可以入住一个客人,也可以入住多个客人!这之间的关系比较混乱,所以比较难以确定!我采用的是客房与订单是多对多,客人和客房是一对一,客人和订单是一对多的关系!
在创建表,我用的是Microsoft Access 这个工具来建表!在建表时,每一个表要有一个主键,将每一个实体集都对应建立一个数据表,在把表建成功后,找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在建表时,根据E-R图,来确定相关联的数据表!这里订单里面包含有顾客的ID、客房的房号、收银员的员工号,所以订单是关键的数据表,它与顾客、客房、收银员数据表相连!实现表的连接时,将某表的主键拖到含有该主键的数据表中的该主键上,则会产生联系,形成连线!在这一部分发现自己只能实现一对多的关联,且该关联不能修改!这个至此也没有找到怎样修改Access 中表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让我对数据库有了一个
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明白了数据库中表的创建,及其创建的方法!只是还没有涉及使用Sql语句来建表和对表进行操作!明白了数据库咋整个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对今后的数据库学习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