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护与修复
建设工程台风预防及灾后修复措施
建设工程台风预防及灾后修复措施台风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建设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障建设工程的安全和有效地应对台风的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修复措施。
一、预防措施1.合理选址:在规划建设工程时,需要考虑到台风的影响因素,选择地势较高、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作为建设工程的选址,减少台风对工程的影响。
2.设计抗台风结构:建设工程的设计应考虑台风的风速、风向、风压等参数,采用抗台风设计标准,确保建筑物和设施能够承受台风的袭击,减少损坏和倒塌的风险。
3.加固建筑物: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加固墙体和屋顶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4.排水系统规划:台风往往会带来大量的降雨,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非常重要。
建设工程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减少因积水造成的损失。
5.绿化环境建设:合理的绿化环境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减少台风对建筑物的冲击。
在建设工程周围适当种植绿化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减少了风力。
二、灾后修复措施1.紧急抢修:一旦建设工程受到台风的破坏,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抢修。
对于受损的建筑物和设施,及时进行修复,恢复其功能和使用。
2.安全评估:灾后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建设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通过对受损部分的检查和测试,评估其安全性,确定修复方案。
3.修复工作: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包括修复的内容、方法和时间计划等。
修复工作应由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确保修复质量和安全。
4.质量监控: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修复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5.防范未来台风:在灾后修复工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防范未来台风的工作。
对于受损建筑物和设施,应采取合适的维护措施,定期检查和维修,防止再次受到台风的破坏。
建设工程台风预防及灾后修复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台风对建设工程的影响;而在台风发生后,及时进行灾后修复工作,可以恢复建设工程的功能和使用。
建筑工地土壤保护与修复措施
建筑工地土壤保护与修复措施建筑工地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施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土壤损失和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建筑工地的土壤,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减少土壤损失1. 表土保护:对于建筑工地来说,表土是土壤质量最好的一层。
施工前,应将表土剥离,并储存起来,待工程结束后再进行回填。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表土,减少土壤的损失。
2. 施工操作控制:在建筑工地上,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减少机械挖掘对土壤造成的损害。
在需要开挖的地方,可以采取湿法施工,喷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粉尘生成,减少土壤流失风险。
3. 土壤覆盖:对于暂时未施工的土地,应及时进行覆盖,使用覆盖材料如草坪、稻草、防护网等,以减少阳光、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这些覆盖物还能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有助于土壤的保护和保持。
二、减少土壤污染1. 环境数据监测:在建筑工地周边设置监测点,定期监测土壤的污染情况。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污染防控措施:对于涉及化学品的施工工作,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防护措施,如密闭容器运输、妥善存储、防护装备使用等,以防止化学品泄漏造成土壤污染。
3. 回收和处理废弃物:将建筑工地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妥善存储和处置。
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理,确保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三、土壤修复1. 修复技术选择:根据土壤污染的程度和类型选择相应的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
在施工结束后,可以进行土壤采样分析,了解土壤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
2. 植被恢复:可以在建筑工地周边进行绿化工作,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推动土壤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重建。
植被的根系能够稳固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
3.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物质、生物碱等,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状况。
同时,合理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土壤的修复和恢复。
建筑物紫外线防护与治理
建筑物紫外线防护与治理在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中,紫外线防护和治理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紫外线可能会对建筑物的表面材料、窗户和门等构成损害,也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隐患。
下面我们将探讨建筑物紫外线防护和治理的措施,以保护建筑物和人类健康。
一、紫外线对建筑物的影响紫外线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老化:紫外线能使建筑材料老化并褪色,如油漆、染料和塑料。
2. 玻璃破裂:高强度紫外线会使玻璃产生快速升温和冷却,这种快速的变化会导致玻璃破裂。
3. 能耗增加:太阳照射建筑,由于紫外线自然散热的能力,在房间内就应该开启空调或者电扇来增大室内的通风深度,使得能耗增加。
4. 人体健康: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中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太阳光中紫外线辐射是导致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维护建筑物和保护人体健康,就要查明紫外线防护和治理的措施。
二、建筑物紫外线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紫外线照射建筑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紫外线防护措施:1. 阳光暴晒伞:可以设置太阳伞或者者其他遮阳设施在建筑物之外,以防紫外线直射。
2. 物理障碍:例如,向窗户上装上防紫外线的膜。
这种膜不仅可以预防紫外线的侵害,还能减少室内的温度。
3. 涂层:注意,应该使用有防紫外线涂层的油漆来保护建筑物,特别是在室外表面。
防紫外线油漆有特殊的成分防止紫外线损伤。
4. 智能建筑:通过使用生物质材料、绿色植物、有效的通风、以及可持续能源系统和智能系统,可以更好地减轻紫外线对建筑物的影响。
三、治理建筑物受紫外线损害的措施对于已经受到紫外线损害的建筑物,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1. 修整建筑物的外表面:如果出现了塑料褪色或者门窗发黄的情况,可以考虑翻新或者更换。
2. 对紫外线破坏玻璃的处理:当玻璃破损的时候,可以用一种专门用于玻璃维修的胶水进行修复,对于无法修复的玻璃可以更换。
3. 保护健康:如果人们长年暴露在紫外线的环境中,可采取防晒措施,如涂上防晒霜或者使用遮阳伞等,以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混凝土是一种多功能的材料,它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建造,机械设备的制造,以及许多其他的应用领域。
混凝土元素的耐久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因此混凝土耐久性的修复以及防护技术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为标题,重点阐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首先,要了解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必须从混凝土的性能与特征入手。
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良好,容易保养的材料,它的耐久性远超其他建筑材料,可以抵御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可靠的建筑材料。
然而,由于混凝土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正常损耗等影响,使其耐久性受到了影响。
因此,必须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修复,以确保其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
首先,应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损伤面、混凝土的缺陷程度、空鼓性质和需要修复的区域等,以便确定有哪些部分需要修复。
然后,应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并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修复方法,进行混凝土结构的修复。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护。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防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不同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防护,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环境特性、以及使用类型来确定合适的防护措施。
一般而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防护应包括抗水性防护、抗渗性防护、耐磨性防护、防开裂防护、抗氧化防护、防冻抗冲击防护、结构变形防护等内容。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不仅应确保混凝土耐久性的修复,而且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防护。
此外,在修复和防护工作中,还应注意保护环境,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遵守这些规程,才能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保证其安全可靠的使用。
建筑物保护措施
建筑物保护措施引言建筑物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和活动的场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和完整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物保护措施,以期提高建筑物的抵御能力和保护效果。
建筑物保护措施的分类建筑物保护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结构性保护措施和非结构性保护措施。
结构性保护措施结构性保护措施是通过提升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抗性能力来实现的。
常见的结构性保护措施包括:1.抗震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采用抗震设计技术,包括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增加结构强度和刚度等,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2.防火设计:采用阻燃材料、设置防火墙、喷涂防火涂料等措施,以减少建筑物因火灾造成的损失。
3.风防设计:对于位于风灾多发地区的建筑物,采用适当的风防设计措施,如增加建筑物的抗风设计强度、设置风挡墙等,以减轻风灾对建筑物的损害。
4.防水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采用防水层、防水带等措施,以保护建筑物免受水灾的侵害。
非结构性保护措施非结构性保护措施是指那些不涉及建筑物本身结构的保护措施,主要通过附属设施、系统及管理手段实现。
常见的非结构性保护措施包括:1.规范施工: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定期检测: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性。
3.安全教育:加强对建筑物使用者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意识。
4.灾害预警系统:安装灾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各类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巡检与维护:定期进行巡视和维护,修复建筑物的损坏和老化部件,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建筑物保护措施的意义建筑物保护措施对于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物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面前的抵御能力,减少损失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安全整改措施
建筑安全整改措施1.定期巡检维护:建立定期巡检维护制度,对建筑物的各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例如,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电气设备、供水系统等,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避免潜在风险。
2.强化消防设施: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应当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保持正常运行状态。
如果发现消防设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故障,应及时进行整改。
例如,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灭火器、喷淋系统等,确保建筑物的消防安全。
3.增强防护措施: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设置防护措施,以防止人员意外伤害或建筑物受损。
例如,在高楼建筑的窗户上设置防护网,防止人员坠落;在公共区域设置栏杆,防止人员滑倒或摔倒。
4.检查建筑结构:定期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稳定和安全。
例如,检查楼梯的承重能力、抗震设施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加固或修复。
5.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建筑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利,并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
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例如,培训员工如何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如何迅速疏散等。
6.优化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应注重安全性。
合理设置逃生通道和疏散门,并在易发生事故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
确保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和设备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7.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建筑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监督。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整改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总之,建筑安全整改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只有做到每个环节的系统整改和有效落实,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是一种专业技术文件,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强度以及稳定性,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其设计用途。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主要涵盖了混凝土结构表面及其底部损坏的修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提升、混凝土结构优质表面防护以及混凝土结构根深蒂固的防护技术等方面。
混凝土结构受到众多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经过长时间的作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会受到一定的腐蚀和损坏,而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修复和维护处理,以恢复混凝土结构最初的状态,尽可能得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于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就产生了,它是指混凝土结构的修复、改善以及长久的防护,避免混凝土结构表面受到破坏,从而达到耐用、稳定、可靠的建筑目的。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涵盖了多个修复方法,其中包括:表面研磨、彻底清洗、损坏布置、混凝土补强充填、表面涂刷等多种技术。
这些技术对混凝土结构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表面研磨可以清除混凝土表面的老化、腐蚀物,从而达到改善表面和减少膨胀的目的;彻底清洗混凝土表面可以去除掉表面的杂质和污垢,确保表面的光洁度;损坏布置可以按照规定采用特定的材料和工艺来修复混凝土结构损坏的部分;混凝土补强充填可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保证其稳定性;表面涂刷则可以把修复的混凝土结构表面涂上防护剂,以保护重新构造的混凝土结构。
此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还包括混凝土结构根深蒂固的防护,其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采用底板处理技术,将基层混凝土与防水层加以分离,确保其牢固性;采用混凝土增强加固技术,将周边附着物加固其底部,增强其稳定性;采用混凝土建筑突出物修补技术,将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和空鼓处进行修补,以获得最佳的表面效果。
通过以上规程,除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外,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把它变成稳定、可靠的建筑基础,以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最终实现建筑物更长久的使用寿命。
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摘要文物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各代建筑作品中精湛技艺和智慧的体现,值得纪念和借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在闪耀的光芒中逐渐被摧毁,有些建筑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因此需要保护和修复。
本文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关键词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分析引言文物古建筑传达了中国的建筑文化和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最生动的体现。
纵观世界建筑发展史,我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独特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因此确保我国古代建筑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
因此,保护和修缮我国的文物古建筑是当务之急。
一、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的内容1、“本体”保护文物古建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这是保护的核心内容。
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具体内容包括古物古迹的布局、立体造型、风格以及艺术特色等。
总的来说,历代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建筑体系,又体现了地域民族信仰以及地域特色,从而保持了文物古建筑的原创性。
必须按照现行的古迹保护原则进行维修和搬迁,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原貌”。
此外,现在的文物古建筑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现代文物建筑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具有艺术和技术价值,有必要恢复建筑本身的原始状态,重现其繁荣历史的精髓。
2、文物古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保存在文物古建筑进行保护时,必须为古建筑的不同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这些古建筑风格必须与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相适应。
一般来说,材料、结构以及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建筑材料有五种类型:木、石、砖、瓦和灰。
其中,木材以及石材是天然建筑材料,砖、瓦等建筑材料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制成,灰是介于两者之间。
木材是旧建筑日常维护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由于大量木材的严重短缺,原有的木材无法保证旧建筑的维护质量。
此外,古代历史建筑直接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木结构作为古建筑的基本形式,其物理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古代大师的技术水平和资质。
现有建筑的保护方案
现有建筑的保护方案建筑的保护方案是确保建筑物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日常使用中能够保持其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的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个建筑的保护方案。
建筑物的保护方案应该从建筑的设计阶段开始考虑。
首先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
例如,在台风和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材料应该具有耐震和抗风能力。
同时,在沿海地区,建筑材料应具有抗腐蚀能力。
此外,建筑结构也应该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适当的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其次,建筑物的预防性维护也是保护方案的重要部分。
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以维持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例如,维护和修复建筑物的墙壁、屋顶、地板和门窗,以防止渗漏和裂缝的发生。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电气、给水和暖通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三,建筑物的防火和安全设施也是保护方案的关键。
建筑物应配备适当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喷洒系统和火灾报警器。
此外,应规定适当的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并安装安全标志和应急照明系统。
定期组织火灾演习和培训,以提高建筑物内人员对火灾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另外,建筑物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保护方案的重要内容。
安装安全门、监控摄像头和入侵报警系统等设备,以防止盗窃、抢劫和其他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在公共场所和高风险地区,可以采用安检设备和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以确保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最后,建筑物的环境保护也应纳入保护方案。
建筑物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加强建筑物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此外,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也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综上所述,建筑的保护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建筑设计、预防性维护、防火安全、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稳定、安全和可持续地使用。
火灾事故中的建筑物防火分隔与防护的维护与保养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火灾事故中的建筑物防火分隔与防护的维护与保养消防安全常识大全火灾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而建筑物的防火分隔与防护是有效的控制火势蔓延,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与火灾事故中建筑物防火分隔与防护相关的维护与保养的消防安全常识,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火灾防护措施并正确使用。
一、火灾防护的基本概念建筑物的防火分隔与防护是指通过构筑物理和护理两类措施来有效地降低火势传播、延缓火灾蔓延的程度,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具体措施包括使用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涂料等来划分建筑内部空间和减少火灾对建筑本身的破坏。
二、防火分隔的维护与保养1. 定期检查防火墙的完整性:防火墙是防止火势传播的重要屏障,应定期检查其完整性,确保没有破损、裂缝等缺陷。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 防火门窗的使用和检查:防火门窗是防火分隔的关键部件,使用前应检查其密闭性和开启是否灵活。
同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门窗、涂抹润滑剂等,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3. 防火涂料的保养:防火涂料应定期进行保养,包括清洁表面、修复破损处以及重新涂刷等,以提高其耐火性能和保护建筑结构。
4. 疏散通道的保持畅通:疏散通道是火灾发生时人员撤离的重要通道,应时刻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有其他障碍物。
三、防火分隔与防护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防火门窗关闭不严密:如果发现防火门窗关闭不严密,可以首先检查门窗橡胶密封条是否破损,如有需要应及时更换。
此外,也可以调整门窗的合页和锁具,确保其能够完全密闭。
2. 防火墙开裂或破损:如果发现防火墙有开裂或破损现象,应及时进行修复。
一种常见的修复方法是对开裂或破损处进行补强处理,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
3. 防火涂料老化脱落:防火涂料的老化脱落会导致其耐火性能下降,应及时重新涂刷。
在重新涂刷时,应选择优质的防火涂料,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4. 疏散通道堵塞:疏散通道的堵塞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速度和安全。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及防护措施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在不同程度上会对建筑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地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一、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1. 结构失稳:地震引起的振动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失稳,使其无法承受振动力量而发生倒塌的风险。
2. 地基沉降:地震会引起土壤的液化现象,导致建筑物的地基沉降,加剧建筑物的振动。
3. 墙体开裂:地震振动会导致建筑物墙体出现开裂现象,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4. 设备损坏:地震还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设备的损坏,如电梯、管道等,增加人员逃生的难度。
二、防护措施1. 结构设计:建筑物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地震的影响,采用抗震设计原则,包括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支撑结构、设置减震器等。
2. 地基处理:在选址阶段,要充分了解地基情况,选择稳定的地基,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3. 抗震设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抗震设备,如减震支架、减震器等,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损坏,增加人员逃生的安全性。
4. 检修维护: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裂缝、损坏等问题,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
5. 应急预案:建立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紧急救援等,提高人员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结语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建筑物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结构设计、地基处理、抗震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以及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行业应积极应对地震灾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建筑中的历史保护与修复技术
建筑中的历史保护与修复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在长期的使用和自然力的侵蚀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老化甚至崩塌的情况。
对于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意义的建筑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历史保护与修复技术,以期在保护建筑物的同时,延续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一、历史保护的意义与目标建筑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者,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们的情感记忆。
历史保护的目标旨在保护建筑物的原貌和风貌,以便后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历史文化,并促进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二、历史保护的原则与方法1. 原则- 全面保护原貌:尽量保留建筑物原有的风貌和特征,重现历史的面貌。
- 恢复性保护:对于已经严重损坏或失去原貌的建筑物,通过科学研究和调查,恢复其历史特征和风貌。
- 维护性保护:及时修复和维护建筑物,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和使用。
2. 方法- 文物普查与研究:通过对建筑物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和评估,制定保护方案。
- 文物保护单位的划定:将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特征的建筑物划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
- 历史建筑风貌的保护与恢复:采取合理的修复手段,恢复建筑物的历史面貌,避免过度修复导致价值变质。
- 维护与修缮:对建筑物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及时修复破损部位,保持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历史建筑修复技术的应用1. 修复材料的选择历史修复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选择符合历史风貌原则的材料,同时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环境友好性。
例如,在砖石修复中,可以选择与原材料相似的古法砖石制作。
2. 结构修复技术历史建筑的结构修复技术需要保证修复后的建筑具备原有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常见的修复技术有钢筋石筑、激光扫描技术和木结构加固等。
3. 防护修复技术各种天然和人为因素对建筑物造成的侵蚀和损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修复技术。
例如,针对建筑物外墙的腐蚀问题,可以使用防水材料或进行防水层修复。
四、历史保护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历史保护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一个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
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维护措施
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维护措施1.周边建筑物勘察:施工前需要进行周边建筑物的勘察,了解其结构、材质等情况,以便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建筑物加固:如果发现周边建筑物已经存在一些结构问题或破损,需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施工活动对其产生影响。
加固的方法可以包括钢架搭建、加固加钢、增加支撑等。
3.施工机械保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施工机械不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损伤。
例如,在机械与建筑物接触的地方使用胶垫或橡胶块,减少机械振动对建筑物的冲击。
4.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需要设置围挡或围墙,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碎石、砂浆等不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破损。
同时,还需要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周围人员谨慎行动。
5.水、电、气管道保护: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周边建筑物的水、电、气管道,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挖掘、敲打等操作对其造成破坏。
如有必要,可以事先进行标记,以便施工人员进行识别和保护。
6.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污水等需要进行合理处理,以防对周边建筑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可以采用滤袋、水泥除尘器等装置进行处理,确保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
7.防火措施:施工现场需要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发生火灾。
同时,还需要加强现场的消防设备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
8.清洁卫生:施工现场需要及时清理工地碎石、垃圾等杂物,保持整洁。
施工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卫生措施,避免污物进入周边建筑物。
9.监测: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定期监测,以及时发现可能的问题。
可以采用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
总之,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的维护措施是确保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物的特点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安全。
建造师建筑物结构损坏与修复
建造师建筑物结构损坏与修复建筑物的结构是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长期使用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建筑物的结构可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
维修和修复这些损坏对于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建造师在建筑物结构损坏与修复方面的职责和技能要求。
一、损坏原因的分析和评估当建筑物结构出现损坏时,建造师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原因分析和评估。
建筑物的结构损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自然灾害、使用年限过长、施工质量问题等。
建造师需要仔细研究损坏部位,并结合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历史记录,确定损坏的原因。
只有准确了解损坏原因,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修复方案。
二、修复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监管修复方案的设计是建造师的核心工作之一。
在修复方案设计时,建造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修复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的制定、工期和成本的控制等。
设计合理的修复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建筑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建造师还需要对修复工作进行全程监管。
监管包括材料的质量检查、施工进度的控制、施工质量的把关等。
建造师需要与施工队伍密切配合,确保修复工作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
监管的过程中,建造师需要及时解决工地问题,并对工作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日后的验收和审查。
三、修复后的结构评估和验收修复工作完成后,建造师需要对修复后的结构进行评估和验收。
评估的目的是检查修复后的结构是否满足安全和稳定的要求。
建造师需要对修复后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材料的使用情况、施工的质量、结构的稳定性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评估和验收,才能保障修复后的结构能够继续安全使用。
建造师在建筑物结构损坏与修复中具有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造师应该始终将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放在首位,严谨而细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通过建造师的努力,我们可以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物维护工程方案
建筑物维护工程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建筑物维护工程方案。
建筑物的维护工作是确保建筑物长期安全运行和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工作。
通过定期的维护工程,可以预防和修复建筑物的损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价值和舒适性。
2. 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预防和修复建筑物的损坏;•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价值。
3. 工作范围建筑物维护工程的工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结构,包括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设备,包括电气设备、水暖设备、通风设备等;•定期清洁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紧急照明等;•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环境设施,如绿化、排水系统等;•定期进行结构性维修和装修。
4. 维护周期建筑物维护工程的周期性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按照以下周期进行维护:•每月维护:包括设备检查、清洁和日常维护任务;•每季度维护:包括结构检查、安全设施检查、环境设施检查和周期性维修任务;•每年维护:包括涉及更大规模维修和装修的项目。
5. 维护计划制定一份维护计划是确保建筑物维护工程有效进行的关键。
维护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维护任务清单:列出需要进行的维护任务及其工作内容;•维护频率:明确每个维护任务的周期性;•维护责任:指定负责进行维护任务的责任人;•维护预算:确定维护工程所需的预算;•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护工程的细节和结果,以便未来参考。
6. 人员和资源为了有效进行建筑物维护工程,需要配置以下人员和资源:•维护经理:负责制定和执行维护计划,协调维护工作的进行;•维护人员:负责具体的维护任务,如检查设备和设施,维修损坏的结构等;•监督人员:负责监督维护工作的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维护设备和工具:包括维修工具、测试设备等;•资金预算:用于维护工程所需的费用;•知识和培训: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仅需要保护周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还需要采取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一、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1. 垃圾分类处理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普通垃圾分别集中存放,并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处理,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 废水处理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需要经过预处理后排放,预处理包括沉淀、过滤等过程,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废物。
同时,需要监测废水排放的水质达标情况,确保不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
3. 扬尘控制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可以采取喷洒水雾、覆盖土壤、设置防护屏障等措施,有效降低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4. 污染物防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化学物质泄漏或扩散,如设置泄漏防护设备、储存和运输化学物质的要求等,确保设施周边环境的安全。
二、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1.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施工完成后,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砂石的回收等,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
2. 绿地恢复与植被保护施工现场需建立相应的绿地,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工程等手段,促进生态恢复与美化施工现场。
同时,需要保护好原有的植被,减少其被破坏的程度。
3. 水体保护与修复施工过程中,水体环境也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为了保护水体生态,可以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水体修复工作,如水体的生物修复、水质的改善等。
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施工现场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对于土地的开采和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结语以上就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的介绍。
只有合理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浅议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预防与修复措施
浅议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预防与修复措施摘要:本文主要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分类、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以便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小温差和湿差,预防裂缝的出现,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修复处理,阻断裂缝继续恶化发展,确保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修复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水、砂石骨料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
混凝土配料来源丰富、造价低廉,可塑性好、适应性强,承压防渗、耐久抗火,与钢筋配筋、压拉配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在房建、市政、水利、交通等建筑物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混凝土设计、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裂缝,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加速混凝土的碳化,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抗渗、抗冻融、抗疲劳能力和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功能及寿命,一旦失修破坏,将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混凝土裂缝按裂缝部位、尺寸和影响范围,可分为表面、浅层、深层和贯穿四类裂缝。
混凝土裂缝分类二、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混凝土形成机理、材料构成,温度、干湿变化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有运行过程中外载、超载作用及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等。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当实际受到的拉应力作用超过抗拉强度时,而产生裂缝。
1、化学裂缝。
化学裂缝指混凝土集料及杂质因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包括水化凝结固化过程和正常使用后碱骨料反应、钢筋锈蚀。
混凝土集料中含碱矿物及玻璃体中的Na2O和K2O碱性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
而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质量缺陷,或者钢筋保护层较薄,使钢筋产生锈蚀,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
已有建筑物、管道的防护、保养等施工措施
已有建筑物、管道的防护、保养等施工措施1.背景在进行施工工作时,如果存在已有建筑物或管道,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它们,并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其造成任何损坏或危险。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已有建筑物、管道的防护和保养等施工措施。
2.建筑物防护措施为了确保已有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不受到损坏,以下措施应被采取: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围栏或屏障,以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在建筑物外墙和窗户上覆盖保护膜或防护板,以防止施工材料或工具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发现任何已有损坏的部分应及时修复或加固。
确保施工期间的振动不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
3.管道防护措施为了确保已有管道在施工期间不受到损坏,以下措施应被采取:在管道周围设置密封屏障,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杂质进入管道。
根据管道类型,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覆盖防护膜或设置保护隔离墙。
在施工期间,禁止向管道中注入任何液体或其他物质,避免对管道及其所连接的设备造成损坏。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或冲击不会对管道造成任何影响。
4.施工结束后的保养在施工完成后,对已有建筑物和管道进行保养至关重要,以确保其长期使用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保养措施:定期检查建筑物和管道的状况,及时修复任何损坏或破损的部分。
确保建筑物和管道周围的排水系统畅通,防止积水对结构造成损害。
对建筑物外墙进行定期清洗和保养,以保持外观和保护层的完整性。
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和连通性,及时修复任何漏水或渗漏问题。
5.总结在进行施工工作时,考虑到已有建筑物和管道的防护与保养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遵守上述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建筑物和管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并确保施工完成后的长期可持续性使用。
工程防水修复方案
工程防水修复方案一、前言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但在建筑工程中,如果水得不到有效的防护,会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和使用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工程防水修复成为建筑维护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工程防水修复的原因分析、修复方案的选择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要点进行系统的介绍。
二、工程防水修复原因分析1. 建筑物老化: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会逐渐出现老化现象,导致防水层破裂或渗漏。
2. 设计施工缺陷: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都会导致工程防水不达标,从而引发渗漏问题。
3. 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建筑物所处的水位升高或外墙、屋顶受损。
4. 维护不及时: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维护不及时或者使用不当等原因,也会导致防水层受损。
在实际维护过程中,以上原因单一或者多重叠加都会导致建筑物防水层受损,从而需要进行工程防水修复。
三、工程防水修复方案的选择在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建筑结构、使用要求、综合成本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选择不同的工程防水修复方案。
一般而言,工程防水修复方案包括:表层修复、局部维修、整体更换等不同方式。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工程防水修复方式进行介绍。
1. 表层修复:表层修复是指对防水材料表面进行维修,通过刷涂等方式进行修复。
这种方式适合于防水材料表面出现局部裂缝、麻点等小范围损坏的情况,通过表层修复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进行修复。
2. 局部维修:局部维修是指对防水层局部严重损坏或渗漏的地方进行修复,可以采用修补、粘补、渗透结晶等方式进行修复。
这种方式相对于表层修复,在修复涂层胶材料、耐碱玻纤网布、修复补强砂浆、渗透结晶修补等方面更加彻底。
3. 整体更换:整体更换是指对防水层整体进行更换,适用于防水层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情况。
这种方式在成本、工期等方面要求较高,但是可以保证整个防水层的质量。
在选择工程防水修复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不同方案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劣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防护与修复
摘要:
引言:大多数建筑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 会因劣化、损坏造成使用性能下降, 或因技术落后无法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
根据现状情况一般应对其进行修复、防护或改造处理, 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对民用住宅和办公楼的能够多种建筑物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建筑物春在不同形式的裂缝,常见的裂缝有(1) 斜裂缝。
裂缝部位在窗口转角、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上,大多数情况下,纵墙上端的两端部出现的斜裂缝概率较高。
斜裂缝常常是沿窗口的两对角线方向发生,且在窗口处裂缝宽度较大,向两边逐渐变小,斜裂缝在靠近平屋顶下
面的外墙、内墙或在山墙上时,裂缝常为八字形,有些裂绦在外墙下部也呈正八字形,而且缝宽是下大上小,在个别建筑上,还出现过倒八字形裂缝。
(2) 水平裂缝。
当砖混建筑物全长或两
道伸缩缝之间的距离超过40m 时,夏季施工的房屋到了冬季,常在纵墙两端部屋顶圈梁下一、二皮砖的砖缝处出现水平裂缝,窗口外侧角部兼有45°斜裂缝。
(3) 竖向裂缝。
常出现在窗台墙上(窗口的两个下角处) ,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裂缝特征是上宽下窄,墙体若承受负弯矩作
用时,其中部也可能出现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
2裂缝的成因
裂缝的分类:墙面抹灰龟裂、不同材料间的裂缝、门窗洞口上边呈45°的“八”字形裂缝建筑物的裂缝主要有:混凝土干缩引起体积变形不均匀或某一部位的收缩变形过大,可能引
起裂缝;受热胀冷缩、季节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动荷载、冲击荷载,模板、钢管等周转材料的集中堆放高于荷载而出现裂缝;混凝土拌和物中含有黏土、淤泥、细屑等杂质,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产生膨胀性裂缝;施工缝的留设部位不当、必要的措施不到位或失效、拆模过早等不良施工质量而导致的裂缝。
3建筑物裂缝防护措施
3.1 设计方面
(1) 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
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 3~0. 5 %之间。
(2) 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3) 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4)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 ,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 天。
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3.2施工方面预防
施工质量对裂缝也有明显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监督,严格检查,确保砌体质量,具体来讲着重做好以下几点:(1) 保证施工用原材料的质量。
如使用的水泥质量低劣、标号低于规定、稳定性差或含泥量多的细砂等拌制砂浆,强度低、收缩性大、垂直性差、砖的质量不稳定、强度达不到要求,易产生裂缝。
(2) 保证砂浆的标号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拌制砂浆要严格计量,避免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并保证水平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
(3) 砌体的组砌方法要正确。
砌筑前要提前摆砖,砖浇水湿润要适宜,严禁干砖上墙。
(4) 窗的钢筋边框与墙体结合处砌体均要适当留置马牙槎,后浇筑砼,以增强边框与墙体的连接。
4建筑物裂缝处理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现在建筑物裂缝修补的方法有很多:如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等
(1) 表面涂抹。
包括水泥砂浆、防水快凝砂浆、环氧砂浆等涂抹裂缝部位。
①水泥砂浆涂抹。
先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尽可能使糙面平整,经洗刷干净后,洒水保持湿润,然后用
1∶1~1∶2 水泥砂浆在其上涂抹。
涂抹厚度一般为110~210 cm ,最后用铁抹压实、抹光,过3~4 h后洒水养护。
②防水快凝砂浆涂抹。
先将裂缝凿成深2 cm ,宽20 cm的毛面,洗净保湿润。
在水泥砂浆内加入防水剂,以达到速凝和提高防水性的目的。
将水泥与砂加水拌均,然后将防
水剂注入并速搅拌均匀,立即用铁抹刮涂在混凝土面上,压实抹光。
③环氧砂浆涂抹。
沿混凝土裂缝凿槽深015~110 cm ,宽5~10 cm ,洗净,在槽面先涂一层环氧基液薄膜,厚015~110 mm ,然后涂环氧砂浆,使其表面与混凝土在齐平。
(2) 表面粘补。
用胶粘剂把橡皮或其他材料粘贴在裂缝部位的混凝土表面上,达到封闭裂缝防渗堵漏的目的。
其方法有橡皮止水材料粘补、玻璃粘补、紫铜片和橡皮联合粘补。
(3) 凿槽嵌补。
主要是将混凝土裂缝凿一条深槽,槽内嵌填各种防水材料,如环氧砂浆及预缩砂浆等,以防渗水。
主要用于修理一般对结构强度没有影响的裂缝。
其主要采用沥青油膏、沥青砂浆、沥青麻丝嵌补。
(4) 喷浆修补。
主要是在裂缝部位并且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喷射一层密实而且强度高的水泥砂浆保护层,达到封闭裂缝,防渗堵漏或提高混凝土表面抗冲耐蚀能力的目的。
根据裂缝的部位、性质和修理要求及条件,可分为筋素喷浆、挂网喷浆或挂网喷浆相结合凿槽嵌补修理方法。
上述 4 种修补建筑物裂缝主要是表面修补,对于混凝土裂缝内部处理主要采用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两种。
无论采用那种修补方法,都经过技术人员对裂缝鉴定后,确定科学修补方法。
5新材料在裂缝修复中的应用
XYPEX (赛帕斯)
XYPEX是由国外技术引进并半国产化生产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系列防火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 永久防水(2) 提高混凝土强度(3) 绿色材料(4) 适用性广(5) 施工简便
1HK- KG- 10 快固化低粘度化学灌浆材料
HK- KG- 10 浆液与其他环氧树脂浆液相比, 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浆液的粘度较小和固化时间可以在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调节, 对于浅层裂缝处理, 它可以不需压力灌浆, 直接将浆液倒在缝面上就能往细微的混凝土裂缝中渗透, 数小时就可达到对裂缝修复补强的要求。
对于深层的裂缝, 可采用压力灌浆的方法处理。
XYPEX和HK- KG- 10 两种材料, 是目前修补混凝土细小裂缝比较理想的防渗补强材料, 但在实际使用时, 需了解材料的性能, 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和掌握浆材配比及操作工艺, 只有通过精心施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结束语
受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可以预料已有建筑物修复改造的工程规模在近些年还会扩大。
这种趋势必然会对维修材料市场、专业维修技术及维修服务业产生影响。
这既向我们提供了机会, 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所谓的机会, 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专门的服务机构来满足市场的特殊需要, 以此来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所谓的挑战, 即大量新材料、新技术的涌现势必对工程决策带来困难, 由此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新问题。
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 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结构的形式越来越复杂, 所处的使用环境更加恶劣。
目前状态下, 完善地对已有建筑物进行修复或改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就需要负责技术决策的有关人员应当具有高水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他们不但要精通建筑结构理论, 掌握各种修补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耐老化性能, 还需要懂得结构和结构材料劣化损坏的机理, 同时还必须了解与使用环境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
这种技难度大、决策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决非是一般的个体责任者所能承担
文献:浅议我国建筑物修复改造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姜迎秋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修复补强技术林志明, 张雄
建筑物裂缝成因及防治郑志伟浅谈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石磊
建筑物裂缝防治研究陈雪松吴斌胡艳红
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处理措施张春生,张海波,李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