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2011年第2期--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_贾汉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一
CHMK1已发掘部分全景
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三组和宗北村一组的西山岗上,西北与宜昌市河溶镇星火村接壤。墓地南北长550、东西宽200米,海拔62.3~65米,占地面积为11万平方米,由主冢、冢、殉葬墓、祭祀坑、车马坑等组成。2006~2007年发掘了部分殉葬墓等,2008年以发掘车马坑为主。
熊家冢墓地的车马坑位于主墓M1、M2的
西侧,东距M1、M2的墓口14~39米。2006年的发掘在第①、②b 、③层下发现排列有序的车马坑共40座,其中大车马坑1座,编号为CHMK1;小车马坑39座,编号为CHMK2~CHMK40,其中38座分两列呈南北向排列于CHMK1的西侧,1座位于CHMK1坑口外东约5米处。
2006年11月~2007年1月,荆州博物馆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对受破坏较严重的CHMK2和墓地西北角的CHMK33进行了发掘[1]。2008年3~12月,荆州博物馆又对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利建设中遭破坏的墓地西南部车马坑CHMK3~CHMK6、CHMK8、CHMK9、CHMK11及未被破坏的墓地中东部车马坑CHMK16、CHMK23和CHMK1北段部分进行了发掘,清理了6座马坑、3座小车马坑和1座大车马坑的大部分。现将此次发掘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大车马坑
大车马坑CHMK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斜坑壁,东壁高、西壁低。坑口南北长132.4、东西宽11.4~12米,坑底宽9.6~9.95米,东坑壁和西坑壁各有3个坑道。坑西南部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遭破坏。发掘中在坑内中东部坑口下1.34米发现一道南北向的长矮隔墙和三道东西向的短矮隔墙,短矮隔墙东连东坑壁,西与长矮隔墙相连,将坑内放置的车马又分隔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此次发掘由北向南进行,已发掘部分长79米,面积约950平方米,出土车43乘、马164匹,皆舆东衡西,马头向西(图一)。
坑内的车分东西(前后)两排放置,最北边的一乘车占据了两乘车的位置,编为一个号,其余车的编号是东边的车为双号,西边的车为单号,皆由北向南依次编号。这些车大部分为四马驾一车,也有二马驾一车、六马驾一车的。现以二马驾一车的CH29、CH34,四马驾一车的CH17、CH35,六马驾一车的
图二CHMK1∶CH29车舆与后栏
图三CHMK1∶CH29左
轮
图四CHMK1∶CH29车舆竹编茵痕迹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2011年·第2期
CH24为例介绍如下。
(一)CH29一车二马。
车由轮、轴、舆、辕、衡、轭等组成(图二)。轮
左、右两轮均置于轮槽内,轮槽呈椭
圆形,左轮槽长170、宽90、深57厘米。左轮毂长33厘米,纳辐处直径20厘米,轵端直径8厘米。右轮槽长178、宽86、深66厘米。右轮外径108~140厘米,内径95~128厘米,辐条30根,通长50厘米。辐条外侧近毂处各加附两根长125、宽3厘米的平行木条,即加固条。轮牙断面
略呈梯形,着地面和两侧微鼓,内面窄平,着地面宽4厘米,高6~10厘米。右轮毂长36厘米,中间粗以纳辐,容辐处直径20厘米,毂上两辐的间距约为2厘米,轵端直径10厘米,毂上用皮革缠绕以加固。两轮轨距200厘米(图三)。
轴置于辕下,横穿毂中,断面呈圆形,通长295、直径2~3厘米。
辕
置于轴正中,与轴垂直相交,前端上
扬,舆下部分平直,断面呈长方形,长350厘米,前端宽7厘米,后端宽16厘米,尾端侈出舆外2厘米。辕首从衡下面翻卷过来,呈椭圆形,长
图五
CHMK1∶CH34全景
图六
CHMK1∶CH34左毂上的皮革痕迹图七CHMK1∶CH34
伞杠上纹饰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2011年·第2期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2011年·第2期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2011年·第2期
图二★CHMK1∶CH34
平面图
从马排列的方式分析,在下葬以前已将马杀死并背向放置于车辕两侧。马骨的保存情况较差,在椎骨、肋骨和腿骨部位有灰白色痕迹,马牙的保存情况较好(图二二)。
(五)CH24
一车六马。
车由轮、轴、舆、辕、衡、轭等部分组成(图一二)。
轮轮槽呈椭圆形,左轮槽长150、宽62、深50厘米。左轮外径84~126厘米,内径68~110厘米,辐条股部长26厘米,截面呈扁菱形,宽3厘米。长24厘米,截面呈扁圆形,宽2厘米。辐条外侧近毂处各加附两根长108、宽2厘米的平行木条,即加固条。轮牙断面略呈梯形,着地面和两侧微鼓,内面窄平,着地面宽3厘米,高8厘米。右轮槽长159、宽70、深46厘米。右轮毂长24厘米,中间粗以纳辐,容辐处直径26厘米,轵端直径14厘米,毂上有皮革缠绕以加固。两轮轨距190厘米。
轴置于辕下,横穿毂中,断面呈圆形,通长238、直径3厘米。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142011年·第2
期
15
图二二
CHMK1∶CH35平面
图
图二三
CHMK1∶CH24平面图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162011年·第2
期
17
图二五CHM K23平面图
部分呈半圆弧状,高约12厘米。轼长118、宽
1.5厘米。栏上有箭痕,内有铜镞9件,长7~
9厘米,皆有铤,铤直径0.2厘米。壁上插有带
扣,锈蚀严重无法取出。
马仅有骨架痕迹,呈褐色,排列较整齐,无
挣扎痕迹,可能是先将马杀死后再放置于车辕
两侧。二匹马的口内均有铜衔,通长14、直径2
厘米,两端有圆孔。马的头部均有锡节约,正面
饰金箔,节约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均饰勾连云
纹。马的颈下有玉片。
(二)CHMK23
方向279°,坑口
略呈长方形,坑壁略
倾斜,口大底小。坑口
距地表0.55~0.6、东
西长4.1、南北宽
3.28米,坑底东西长
3.73、南北宽2.64米
(图一六、二五)。
轮左、右轮均
置于轮槽内,左轮槽
长150、宽44、深42
厘米,右轮槽残长
149、宽40、深40厘
米。两轮轨距188厘
米。车轮外径134、内
径123厘米。由于被
盗墓者破坏,车轮上
半部的保存情况较
差。左轮残存辐条13
根,残长8~43、宽
4~5厘米。右轮残存
辐条12根,残长9~
47、宽2厘米。轮牙宽
5、厚4厘米,车毂长
28、宽10~13厘米。
辕
残长149、残宽6~9厘米。舆受坑内夯筑填土的挤压,车轼、前栏等已坍塌。车轼残长61、宽4厘米,残存4根立柱,宽约2厘米,立柱间距16~21厘米。车轼前有一块圆弧形条状漆皮,可能是弓的痕迹,其附近出土铜镞9件,长8.5~11厘米,均有铤。另外,还出土壁插4件,均呈“工”字形,长6、宽2~4厘米。带扣1件,方框形,前部有扣舌,外围连铜环。从现存情况推测,车厢长126、宽83厘米,底板藤条宽0.6厘米。马骨架的保存情况较好,呈灰白色,腿骨部分为黑色,头骨遭破坏,残存零散马牙。
马颈□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