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二章第四节“热胀冷缩”。
本节主要介绍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的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热胀冷缩的定义、热胀冷缩的原理、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定义和原理,知道热胀冷缩是由于物体内部粒子振动引起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胀冷缩的定义、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热胀冷缩的微观解释,以及如何运用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气球、水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夏天汽车爆胎、冬天铁链容易断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热胀冷缩的定义和原理,解释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冬天水管破裂、夏天衣物的缩水等,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际应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热胀冷缩实验,观察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让学生从实践中加深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热胀冷缩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热胀冷缩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热胀冷缩1. 定义: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原理:物体内部粒子振动引起。
3. 应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汽车轮胎、水管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工厂生产的一种产品,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会发生变化。
假设温度每升高10℃,产品体积增大0.5%。
如果产品在常温下的体积为100cm³,求产品在温度升高20℃后的体积。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简单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热胀冷缩现象产生的原因。
能够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装满水的烧瓶、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水槽、热水、冷水、气球、铜球、铁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学生:“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乒乓球恢复原状?”2、学生可能会提出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法进行操作,乒乓球果然恢复了原状。
3、教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恢复原状呢?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热胀冷缩。
”(二)新课讲授1、教师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图片,如铁轨、电线杆上的电线等。
教师讲解:“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实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师介绍实验器材:装满水的烧瓶、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水槽、热水、冷水。
教师演示实验: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一、教目标1.了解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2.能够观察和解释热胀冷缩现象3.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2.热胀冷缩的观察和解释3.热胀冷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指导学生看一下附近的物体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物体的大小会有所变化。
示范实验:将不同的物体放在水中,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观察水面的变化。
2.学习(1)PPT介绍通过PPT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和物理原理。
(2)观察实验在教室内或实验室中选择不同的物体如:金属、橡胶等。
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观察不同物体的体积的变化。
(3)情境演示以随季节气候变化的渝灯为情境造物,告诉学生当气温上升,灯体积会增大弯曲或开裂,当气温下降,则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3.讨论(1)观察和解释分组讨论,收集观察实验中的数据和情境演示的案例,并解释现象。
让学生明白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膨胀或收缩。
(2)应用让学生思考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例如:温度计、夹板、机械紧固件等等。
四、巩固介绍学生一个缩小铜环,再加热就可以装进一个木棒中的实验。
让学生模拟实验,并解释发生变化的物理原理。
五、拓展教师介绍热胀冷缩在道路建设、管道安装等生产领域的应用,并向学生介绍热机原理。
六、总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变化过程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实际的例子并介绍它与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有什么关系,该例子可以是生活中或者工业应用的。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过程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体验和自己动手进行空气及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享受实验成功时的喜悦心情,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对空气、固体热胀冷缩性质探究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1)、分组器材:⑴号箱:2只瘪的乒乓球;⑵号箱:1只充气的气球、1只和充气的气球同样大小的铁圈;⑶号箱:自制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带气球的平底烧瓶1只、自制的气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摄子钳、棒状温度计。
(2)、演示器材: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有关热胀冷缩投影片。
(一)、游戏导入新课,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1、大家都玩过吹肥皂泡。
谁有本事来吹一个大肥皂泡?2、请一同学吹肥皂泡,大家要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变化。
想一想,肥皂泡为什么会慢慢变大?倾听学生发言后(板书:空气)3、刚才同学们用嘴吹的方法造肥皂泡,现在不能用嘴吹,也不能用打气筒之类的器具,你们能再造一个肥皂泡吗?请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准备怎样造?等会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比一比哪组方法能成功。
4、教师演示:老师也有一个办法,看能不能造出肥皂泡?(老师拿出带吸管的烧瓶,管口上绕有一些棉线,在管口上蘸一些肥皂水,然后用手在烧瓶上一捂,吸管上口就出现了肥皂泡。
)5、谁能揭开老师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请动动脑筋,说得让大家都听得懂。
热的手与肥皂泡之间是谁在起作用?怎样使肥皂泡更大?(老师演示,把带吸管的烧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肥皂泡渐渐变大。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课题: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28、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大部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小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大烧杯、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抹布、红墨水、各种液体——每组一杯(如:食盐水、白糖水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孩子们:先请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用什么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
还有一个呢?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不相信怎么办?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
我先帮你设计一个实验。
(演示)我用这盐水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
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气受热后真的会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是吗?(浇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怎么样?那么,我们还能换个角度再提出些问题来研究吗?提得好,我们先作个假设怎么样?说得好。
尤其是运用了“也许”这个词充分体现这仅是一个“假设”。
但是,光有假设还不够,还应当设计个实验来证实。
谁能设计?教师归纳并板书:热胀冷缩动眼——发现问题;动脑——作出假设;动手——实验验证;动口——得出结论。
)二、新课刚才大家对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例如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边阅读课文,边通过实验来研究。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3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3篇热胀冷缩科学教案1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一、听各种车的声音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二、观察比较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2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5篇
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5篇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5篇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1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
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2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上课日期9 月 26 日教学目标1、在学生了解液体有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一步通过对固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归纳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
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第⼀单元冷和热2热胀冷缩教学⽬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法。
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够运⽤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活中的⼀些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到液体、⽓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锰酸钾⽔溶液、⽓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柴。
学⽣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导⼊新课1.上⼀课,我们探究了热⽔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温度计测量热⽔的温度,发现温度计放在热⽔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中液,柱⼜会下降。
2.教师相机出⽰课本第4页上⾯两幅图。
引导学⽣看⼀看。
重点引导学⽣注意温度计在热⽔中液柱上升,在冷⽔中液柱下降。
3.⼤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温度的⾼和低对温度计中的液柱⼜会产⽣怎样的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的问题。
板书课题:2热胀冷缩⼆、学习新课活动⼀: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1.教师引导:在⽇常⽣活中,⽔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体积会有变化吗?⼜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下⾯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问题:⽔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同学们,你认为⽔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还是变⼩?或者是不变?请⼤家对这个问题做出⾃⼰的预测。
3.学⽣预测。
出⽰课本第4页下⾯的⼀幅图⽚,引导学⽣仔细观察图⽚,并读⼀读旁边的⽂字,进⼀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法以及实验注意点。
4.全班交流实验材料:中间插有空⼼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红颜⾊的⽔、⽔槽、热⽔、冷⽔等等。
实验⽅法:①准备⼀个中间插有空⼼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
②往瓶⾥加满染了颜⾊的⽔,⽤胶塞塞紧瓶⼝。
③把瓶⼦放⼊⽔槽中,记下空⼼管⾥⽔⾯的位置。
④往⽔槽⾥加热⽔,观察空⼼管⾥⽔⾯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⑤把瓶⼦放⼊冷⽔⽔槽中,观察空⼼管⾥⽔⾯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冷却时会收缩。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的概念及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 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水、试管、火柴、尺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热胀冷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用气球、水、试管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
2. 学生归纳热胀冷缩的概念。
四、知识拓展(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热胀冷缩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练习(10分钟)练习题:1.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受热时会____,在冷却时会____。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3. 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七、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1.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热胀冷缩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其他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教师)(5分钟)教师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学生对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九、课后评价(学生)(5分钟)学生评价:1. 我今天学到了什么?2. 我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3. 我对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十、教学延伸(5分钟)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知识的理解。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热胀冷缩的原理,热胀冷缩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热胀冷缩的现象和规律。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热胀冷缩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热胀冷缩的实验过程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铁轨的缝隙、桥梁的伸缩缝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3)引出课题:《热胀冷缩》。
讲授新课 (1)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会发生膨胀或收缩的现象。
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的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物体的体积就会膨胀;当物体受冷时,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物体的体积就会收缩。
(2)讲解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有很多种,如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和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3)讲解热胀冷缩的应用和危害,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温度计的制作、铁轨的铺设、桥梁的建设等。
同时,热胀冷缩也会带来一些危害,如水管的破裂、电线的短路等。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不同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3)学生能够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和证据。
(3)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不同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3)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2)实验器材:水槽、热水、冷水、气球、铜球、铁环、塑料瓶、温度计等。
(3)学习单、评价表。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热胀冷缩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如铁轨受热膨胀、桥梁受冷收缩等。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1. 2. 3. 1. 2. 1. 2. 1.讲授新课 (1)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分子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实验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 难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水、玻璃杯、热水、冷水、尺子。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夏天汽车爆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2. 探究活动一:观察气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a. 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气球,观察其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
b.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热胀冷缩现象。
3. 探究活动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a. 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用尺子测量水的体积。
b. 将玻璃杯放入热水中,测量水的体积。
c.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总结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4. 总结:让学生谈谈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某个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如冰箱里的饮料瓶。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热胀冷缩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学生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2.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现象?九、教学修改:1.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操作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2. 增加课后实践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小学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9篇
小学科学教案热胀冷缩9篇热胀冷缩 1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师:首先,我想问问你们喜欢科学课程吗?为什么?生:喜欢!因为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很多实验。
生:我也喜欢!因为科学课上尽是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生:因为科学课能使我们明白很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开动脑筋搞一些小研究。
师:同学们说的对。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合作探究一个科学问题,请同学们看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看录像: 1.在煤气灶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有烧开,壶中的水就直往外溢。
2.水泥马路是由许多水泥块拼成的,水泥块间留有缝隙。
)师:同学们见过这两个现象吗?生:见过!师:你知道为什么吗?生:马路间的缝隙是为了方便雨天向地下渗水的;壶中的水往外溢,是因为水一加热快烧开时,壶里的热气就会越来越多,就把水挤出来了。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马路间的缝隙并不大,用它来排水不大现实。
我想马路间留有缝隙是为了防止天气太热,车子太多时,由于马路太热而容易走形的问题。
生:我觉得是热胀冷缩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会回答)师:是不是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呢?我们得像科学家那样去寻找证据,通常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证据呢?生:摆事实,举例子。
生:做实验!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做一个实验。
(展示各组均有的实验装置──固体金属球、金属环、支架、摄子)师:和老师一起试一试金属球能不能通过金属环?(师生共同操作:有的用摄子挟住金属球从金属环的上方开始向下通过金属环;有的用摄子挟住金属球,然后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生:老师我们组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过去了。
生:我们把金属球吊在支架上,然后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从上到下来回都能通过。
生:我们先把金属环固定在支架上,用摄子夹住金属球从金属环的上方开始向下通过金属环,也可以从下向上通过金属环。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使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环?看哪组想的办法多,想的办法妙?(小组讨论)分组汇报:生:将金属球上粘一层东西,它的个儿大了就不能通过金属环了。
2.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2.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出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能用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探究:1.能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受热和受冷后体积发生的变化。
2.能观察并描述物质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发生的变化现象。
3.能在教师引导下,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能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证明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2.在进行物体热胀冷缩实验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形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热胀冷缩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研究物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烧瓶、空心管、胶塞、红色水、记号笔、烧杯、冷水、热水;锥形瓶、气球;铜球、铁环、酒精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你掌握了吗?请你读一读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请学生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2.师:同学们真棒,都已经掌握了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与液柱顶端平齐所对应的刻度就是温度计的读数。
现在,把它们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你认真观察它的液柱分别有什么变化。
3.播放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4.学生交流:一杯水中,温度计液柱上升,说明是热水;另一杯水中,温度计液柱下降,说明是冷水。
5. 教师追问: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下降?难道它变多或变少了吗?6. 学生猜测:液柱中的液体受热时,体积变大;受冷时,体积变小了。
7.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提出本课的探究活动:液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二、探究物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活动一:会升降的水柱1. 师:我们以水为例来研究液体的体积在受热和受冷时是否和同学们刚才所猜测的那样会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冷和热2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一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发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会下降。
2.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两幅图。
引导学生看一看。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温度计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液柱下降。
3.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温度的高和低对温度计中的液柱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2热胀冷缩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体积会有变化吗?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问题: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预测。
3.学生预测。
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实验注意点。
4.全班交流实验材料: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①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②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③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④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⑤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在这个实验中,有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因此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观察要仔细。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填写好实验报告。
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活动二: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探究了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
2.出示问题: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3.引导: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推测。
学生预设: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下面我们也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预测。
4.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实验设计,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实验材料:烧瓶、水槽、热水、冷水、气球等等。
实验方法:①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
②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③再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注意点: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
同样本次实验要填写好实验报告。
5.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适当的提醒。
6.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了。
实验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活动三: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我们发现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受冷时体积都会缩小。
那么固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2.出示一个小铜球,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只小铜球来探究一下,固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3.出示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4.同样的。
下面先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预测。
学生预测: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
小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仍然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5.出示课本第5页最下面的有关铜球实验的文字和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实验材料:小铜球、铁圈、酒精灯、水槽、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①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②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③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6.教师指导并强调酒精灯的使用。
出示酒精灯,引导学生认识酒精灯,了解酒精灯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有关酒精灯使用方法的图片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意识。
教师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一边演示一边强调使用注意点,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按照步骤练习使用酒精灯,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安全使用酒精灯。
教师引导:此项实验,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个实验环节,才能完满的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7.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强调实验方法和注意点。
8.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9.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实验现象: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
实验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10.实验总结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连做了三次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11.学生回顾实验,并且说一说三个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
12.出示课本第6页的一段文字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读一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遇冷和受热时,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了解什么是热胀冷缩。
13.教师强调这段话中的“绝大多数”4个字能否去掉?预设:“绝大多数”这4个字是不能去掉的,绝大多数表明并非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也有一些特别的物体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因此我们在科学中语言表达要注意严谨。
活动四: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1.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
2.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三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图中三幅图片的内容。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3.同学们,这些生活现象我们能够用今天学到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吗?预设: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如果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
4.无论是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还是夏天夏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都是因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这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现象与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预设: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
因为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
人们就把水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就会伸缩0.0118毫米。
所以,钢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铁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
人行道的地砖每块之间还留有空缝。
有的门在夏天很紧,开关不方便。
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明白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遇冷时体积都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同时我们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
一、选择题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A.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B.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管冻裂了C.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2.水和沙比较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正确的是()。
A.水吸热快散热快B.沙吸热快散热快C.水和沙吸热散热一样快一样慢3.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A.哺乳B.寄生C.找食物4.丹顶鹤的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A.求偶B.交配C.筑巢D.育雏5.下列是胎生动物的是( )。
A.蝴蝶B.猪C.金鱼6.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A.苍耳B.莲蓬C.野果7.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或一些细小的种子,易于()。
A.动物传播B.风传播C.水传播8.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自体传播B.动物传播C.风传播9.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A.椰子、油菜花B.蒲公英、苍耳C.苍耳、鬼针草10.下列动物中和蝴蝶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A.兔子B.青蛙C.熊猫11.下列动物中和猫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A.鸭嘴兽B.狗C.乌龟12.剪开的蚕茧后,蛹的变化()A.外面的温度太低,蛹会被冻死B.正常发育C.不会发生变化13.我们知道昆虫利用气管呼吸,蚕的气管在()。
A.口部B.触角的顶端C.胸部和腹部两侧D.头部14.蚕蜕皮是因为()。
A.它身上的皮长老了,要换一层新的。
B.它身体长大,外面的皮紧裹着它,只有蜕掉旧皮,才能长得更大。
C.因为它身上的皮破了,必须蜕掉再长一层好的。
15.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有一对翅、六只脚B.它有两对翅、八只脚C.它有两对翅、六只脚二、填空题16.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
17.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
18.________吸热和散热比水快;________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9.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