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教案五年级上第6课 快乐的少年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快乐的少年:雏鹰之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快乐的少年:雏鹰之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e8ca75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e.png)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音乐对于学生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快乐的少年:雏鹰之歌》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对于旋律和歌词的掌握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通过反复聆听、模仿和演唱,他们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歌曲,并在演唱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雏鹰之歌》的旋律、歌词以及它所传递的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增强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习《雏鹰之歌》,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2.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3.提升音乐表现力:通过演唱《雏鹰之歌》,锻炼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声音控制能力;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分组合作练习,使学生学会倾听、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高音演唱和节奏掌握,我会通过示范和分解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雏鹰之歌》相关的音乐问题,如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的集体演唱。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演唱中控制声音和表情,传递歌曲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6课__欢乐的少年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6课__欢乐的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171798b6960590c69ec37640.png)
第6课《欢乐的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可喜的一天》、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表演: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
教学重难点:一、感受、并表现音乐不同的风格、情绪。
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表演唱《叮铃铃》、欣赏《可喜的一天》。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学习表演唱《叮铃铃》,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下滑音,学会演唱歌曲旋律,特别是前四小节的旋律。
情感目标:欣赏苏联故事影片《攻克柏林》插曲《可喜的一天》,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以及苏联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对于歌曲《叮铃铃》旋律中变化音的演唱,教师需在旋律教学前先做好铺垫。
教学设计: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表演唱《叮铃铃》。
1、聆听歌曲前奏导入新课。
设问: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到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2、聆听歌曲范唱。
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歌曲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歌曲曲调。
(1)完成书本听一听,唱一唱,比较一下这两个曲调有什么不同?a、教师用钢琴分别演奏着两段曲调,要求学生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b、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曲调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基本相似,不同在于变化音)c、跟着钢琴再次练习演唱#4、4,#5、5,两组变化音;(也可用乐器演奏一下)(2)跟琴模唱学习歌曲前4小节,要求唱准变化音,用手划拍演唱。
人音版五上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人音版五上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a7e35f7c48d7c1c708a145a7.png)
第六课《快乐的少年》单元教学内容:演唱《叮铃铃》《雏鹰之歌》聆听《缆车》《嬉游曲》教材分析:《叮铃铃》采用了湖南民歌素材,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本歌曲流畅活泼,它描绘了绿草茵茵的草地上,牧童们赶着羊群欢乐歌唱的情景,连续两个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人们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氛围跃然而起。
《嬉游曲》莫扎特一生创作了二十多首嬉游曲,在18世纪的同类作品中算得是出类拔萃的,直到今天这些作品还在音乐会中出现,而且深受人们喜爱。
本课中的嬉游曲犹如舞者在不停旋转。
轻快活泼。
《雏鹰之歌》是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歌音调作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少年的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歌曲为二段体,宫调式,注意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使得乐句间层层推进,第二乐段舒展,歌曲在最高音结束,表达了一种热切的心情。
《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管乐,弦乐紧密呼应,将人们坐缆车的兴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还将缆车在钢索上行进的生描绘得惟妙惟肖,六拍子的节奏及切分音,是乐曲富有个性。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的主旋律。
2、能用活泼欢快地声音唱《叮铃铃》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的效果。
3、能用坚定的声音唱《雏鹰之歌》,正确表达情感。
4、能分辨出缆车中的乐器的声音,感受特别的节奏。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情感和声音唱歌。
教学难点:能分辨歌(乐)曲中的乐器的声音,教学准备:多媒体、琴、录音机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演唱《叮铃铃》第二课时聆听《嬉游曲》第三课时演唱《雏鹰之歌》第四课时欣赏《缆车》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演唱《叮铃铃》教材分析:《叮铃铃》采用了湖南民歌素材,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本歌曲流畅活泼,它描绘了绿草茵茵的草地上,牧童们赶着羊群欢乐歌唱的情景,连续两个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人们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氛围跃然而起。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草原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叮铃铃》。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c1951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3.png)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少年》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童趣,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第二部分节奏变化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演唱、节奏练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快乐的少年》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演唱和节奏练习,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节奏的变化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演唱和节奏练习,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和节奏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快乐的少年》的歌词和旋律。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如打击乐器,用于节奏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少年》,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演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变换节奏,让学生适应歌曲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新的节奏或舞蹈动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快乐的少年》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快乐的少年》,并尝试为歌曲创编新的节奏或舞蹈动作。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欢乐的少年5则范文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欢乐的少年5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0fa7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3.png)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欢乐的少年5则范文第一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课欢乐的少年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爱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过程目标: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能力目标: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可喜的一天》、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表演: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
教材分析:1、歌曲《可喜的一天》。
这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影片描写了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苏军挥师直捣德国法西斯巢穴,与英、美、法盟军会师柏林这个过程中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故事。
此歌于20世纪50年代初随影片传入我国,在少年儿童中广为传唱。
歌曲表现了战争爆发前夕,在和平的土地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美好理想。
歌曲分为主歌(第一乐段和副歌两个部分。
主歌包含两个平行乐句(前乐句4小节、后乐句6小节,旋律微微波动,节奏细密轻快,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副歌的旋律上扬,节奏扩展,给人以明朗宽广的感觉,抒发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热情赞颂。
全曲的二声部和声基本采用三度音程,但最后4小节则作同度齐唱,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齐声歌唱。
2、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作有以罗马为题材的三部著名交响曲,《罗马的松树》是其中之一部。
而本课是选自《罗马的松树》的第一部分。
作者为这一部分所写的标题说明是这样的:“孩子们在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林里游戏。
他们或围成圆圈跳舞;或模仿士兵列队行进和交战。
他们兴奋地欢叫,犹如黄昏的燕子。
气氛突然转换,乐曲进入第二部分。
”博尔盖塞别墅为17世纪时罗马贵族博尔盖塞所建,位于罗马市中心,规模宏大。
后收归国有,为罗马最大、最美的公园之一。
五年级音乐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案
![五年级音乐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b3306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6.png)
五年级音乐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案五年级音乐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案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可喜的一天》、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表演: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
教学重难点:一、感受、并表现音乐不同的风格、情绪。
二、口风琴#5、#2、#4的指法,及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表演唱《叮铃铃》、欣赏《可喜的一天》。
教学目标:1、学习表演唱《叮铃铃》,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下滑音,学会演唱歌曲旋律,特别是前四小节的旋律。
2、欣赏苏联故事影片《攻克柏林》插曲《可喜的一天》,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以及苏联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对于歌曲《叮铃铃》旋律中变化音的演唱,教师需在旋律教学前先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表演唱《叮铃铃》。
1、聆听歌曲前奏导入新课。
设问: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到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歌曲范唱。
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歌曲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歌曲曲调。
(1)完成书本听一听,唱一唱,比较一下这两个曲调有什么不同?a、教师用钢琴分别演奏着两段曲调,要求学生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人音版五上第六课快乐的少年
![人音版五上第六课快乐的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2fc2d85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7.png)
人音版五上第六课快乐的少年第一篇:人音版五上第六课快乐的少年第六课《快乐的少年》单元教学内容:演唱《叮铃铃》《雏鹰之歌》聆听《缆车》《嬉游曲》教材分析:《叮铃铃》采用了湖南民歌素材,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本歌曲流畅活泼,它描绘了绿草茵茵的草地上,牧童们赶着羊群欢乐歌唱的情景,连续两个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人们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氛围跃然而起。
《嬉游曲》莫扎特一生创作了二十多首嬉游曲,在18世纪的同类作品中算得是出类拔萃的,直到今天这些作品还在音乐会中出现,而且深受人们喜爱。
本课中的嬉游曲犹如舞者在不停旋转。
轻快活泼。
《雏鹰之歌》是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歌音调作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少年的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歌曲为二段体,宫调式,注意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使得乐句间层层推进,第二乐段舒展,歌曲在最高音结束,表达了一种热切的心情。
《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管乐,弦乐紧密呼应,将人们坐缆车的兴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还将缆车在钢索上行进的生描绘得惟妙惟肖,六拍子的节奏及切分音,是乐曲富有个性。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的主旋律。
2、能用活泼欢快地声音唱《叮铃铃》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的效果。
3、能用坚定的声音唱《雏鹰之歌》,正确表达情感。
4、能分辨出缆车中的乐器的声音,感受特别的节奏。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情感和声音唱歌。
教学难点:能分辨歌(乐)曲中的乐器的声音,教学准备:多媒体、琴、录音机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演唱《叮铃铃》第二课时聆听《嬉游曲》第三课时演唱《雏鹰之歌》第四课时欣赏《缆车》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演唱《叮铃铃》教材分析:《叮铃铃》采用了湖南民歌素材,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本歌曲流畅活泼,它描绘了绿草茵茵的草地上,牧童们赶着羊群欢乐歌唱的情景,连续两个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人们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氛围跃然而起。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37939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1.png)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少年》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少年时代的快乐和幸福。
歌词内容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歌曲的形式为AB结构,旋律线条简洁明快,节奏清晰。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较浓。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五线谱的识谱、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等。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快乐的少年》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知识的掌握,如节奏、旋律等。
2.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吐字等。
3.音乐的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教学法:分组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快乐的少年》的课件,展示歌词、旋律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准备歌曲《快乐的少年》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快乐的少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快乐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展示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快乐的少年》教案共3课时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快乐的少年》教案共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3d5de3a964bcf84b9d57bbf.png)
第6课快乐的少年《缆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操作L.通过按拍号选择节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会拍的指挥图式。
2.按要求进行包含由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成的前十六分节奏的儿歌练习。
3.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演唱歌曲《嘀哩嘀哩》。
4.通过视唱学习运用拍的指挥图式,掌握好节拍的强弱规律和节奏。
5.通过听听唱唱拍拍,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并用规定节奏为乐曲伴奏。
二、认知1.欣赏歌曲《缆车》,听辨男声音色,感受童声、女声、男声3类不同音色的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
2.认识拍,理解其含义和强弱规律。
三、情意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意大利歌曲《缆车》欢乐兴奋的情绪,使学生从旋律上行、下行的进行方式中想象出缆车上下飞速滑动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拍的拍号、含义、强弱规律和指挥图式,并且能够在歌曲与练习中运用。
2.难点:运用前十六分节奏进行儿歌节奏拍击等系列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缆车》。
1.欣赏书上的插图,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听第一遍时,能感受男高音独唱高亢嘹亮的音色,并与童声、女声音色加以区别。
2.介绍歌曲两部分不同的表现内容与情绪。
听第二遍时,想象这两部分的音乐形象。
3.请乘坐过缆车的同学讲讲自己那时的心情与所见所闻。
4.听第三遍,感受歌曲的风格,并用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的力度变化,轻声哼唱旋律。
(二)认识拍拍号及其强弱规律、指挥图式。
1.学习音拍的含义、强弱规律与指挥图式。
2.看谱视唱一、视唱三,用拍手与拍腿表示强弱规律。
3.听歌曲录音或用钢琴演奏,帮助学生巩固拍有关知识。
(三)课堂小结(四)师生告别,下课《叮铃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湖南苗族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6欢乐的少年《聆听 嬉游曲》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6欢乐的少年《聆听 嬉游曲》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1d1a308e9951e79b8927b1.png)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6欢乐的少年《聆听嬉游曲》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来到新开小学,和大家共同上一节音乐课,周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好吗?现在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有一位名人说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么今天我把一首好听的歌曲《渴望春天》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
”(教师演唱《渴望春天》2
段)
二、导入环节
师:“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一首声乐作品,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请同学们看视频。
”(播放一段郎朗演奏的《土耳其进行曲》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同学们回答:“郎朗”)师:“你能随着音乐拍出节奏来吗?”(老师带着学生在主题的地方拍节奏)听完之后师:“让我们为郎朗的精彩表演鼓掌。
”师:“他演奏的这首钢琴作品叫做《土耳其进行曲》,乐曲轻松活泼,富于节奏感,。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六课《欢乐的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f1a2d6f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5.png)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六课(愉快的年少)教材简析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嬉游曲)的第三乐章,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转,旋律轻松生动。
管弦乐(缆车)是依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
作品热情奔放、粗暴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纳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生动,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愉快唱歌,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雏鹰之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
曲调采纳了新疆地区民族音调为素材,曲调欢快生动,表现了跨世纪的一代年少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本课选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风格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现“愉快的年少〞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学习,让学生端正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 认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主题旋律。
2.能用生动欢快的声音演唱合唱曲(叮铃铃)其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3.能用坚决自信的感情,唱出歌曲(雏鹰之歌)的风格特点,并背唱歌曲。
4.能听出乐曲(缆车)中主要的乐器音色,以及贯穿全曲的伴奏的类型。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生动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区分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用坚决自信的感情,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乐器挂图。
教学方法:听唱与模唱。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复习演唱第五课歌曲。
二、学唱歌曲(叮铃铃)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说说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具有浓郁湖南民歌的特点〕2.复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X,他们各表现了年少怎样的心情与情景?3.分小组练习演唱发声练习。
注意声音比照要清楚具有跳跃性。
66 ii 6 3∣66 ii 6 6∣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6— 3—∣6— 3—∣咩咩4.听辨下面的旋律,说说他们的不同。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33fb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2.png)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欢乐的少年》,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欢乐的少年》,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欢快节奏的把握和音准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欢乐的少年》乐谱,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宽敞明亮,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欢乐的少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和旋律。
2. 教学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 分析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欢快节奏的表达方式。
4.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5. 创意表现: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欢乐的少年》伴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欢乐的少年》,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2. 学生能正确地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体现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教学:教师分别播放不同版本的《欢乐的少年》,让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演唱和伴奏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3.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欢快节奏和音准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欢乐的少年》,并尝试为歌曲编写新的伴奏。
2. 家长签字确认: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5c674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f.png)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欢乐的少年》,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欢乐的少年》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演唱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的演唱。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3. 教学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少年时代的欢乐。
2. 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旋律特点,讲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演唱技巧。
3. 示范: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歌曲的欢乐氛围。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 展示:学生分组上台演唱,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或改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演唱技巧。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歌唱技巧、音乐表现力和课堂参与度等。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2. 开展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
3. 邀请家长参加音乐会,增进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成长。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听取家长意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音乐学习情况。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欢乐的少年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欢乐的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759bf9a8b307e87100f696a2.png)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欢乐的少年11.分小组齐唱两个声部曲调。
12.分声部填唱歌词。
13.跟琴分小组分声部演唱歌曲。
注意顿音、倚音、下滑音及渐强、减弱等。
14.按照教材上的伴奏曲谱,为歌曲伴奏。
15.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唱出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三、小结: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歌唱着,幸福地生活着。
第2课时一、复习演唱歌曲《叮铃铃》1.跟伴奏分别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
2.分小组跟琴分别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
3.合唱歌曲。
二、聆听《嬉游曲》1.简介“音乐神童”莫扎特。
2.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3.简介“嬉游曲”:源自意大利文“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
4.重点聆听主题旋律,让学生熟悉主题并记住它。
5.复听乐曲,说出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6.请学生看着“乐曲演奏图”,认识“弦乐四重奏”中的乐器及演奏形式。
7.再次聆听乐曲,提示:这首乐曲属于哪一种体裁?是进行曲还是摇篮曲?三、编创活动1.师简介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请生辨别调式。
2.师视唱音乐片段,让生熟悉旋律。
3.小组讨论,完成音乐片段的填写。
4.个别小组展示并评价。
四、小结:音乐有大调和小调之分。
但我们的民族音乐却有五个调式,它们分别是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
拓展:课下查找资料,看一看我们熟悉的民歌,都是什么调式的。
第3课时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歌曲《雏鹰之歌》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风格。
(新疆地区音乐风格)2.复听,小声哼唱。
3.跟琴视唱歌曲曲调1-8小节。
4.跟琴视唱歌曲曲调9-16小节。
5.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6.老师加入下滑音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模唱。
7.结合歌曲讲解下滑音。
8.请学生跟琴准确地演唱歌曲曲调(加入下滑音)。
9.填唱歌词,注意下滑音。
10.跟琴练唱歌曲。
注意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
11.跟伴奏演唱歌曲。
12.表演歌曲,用铃鼓按指定切分音节奏为歌曲伴奏。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六课《欢乐的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f38949ff6f1aff00bed51eba.png)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教材简析
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嬉游曲》的第三乐章,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转,旋律轻快活泼。
管弦乐《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
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雏鹰之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
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民族音调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的一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本课选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风格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现“快乐的少年”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学习,让学生端正对生活的态度和
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认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主题旋律。
2.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合唱曲《叮铃铃》其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3.能用坚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雏鹰之歌》的风格特点,并背唱歌曲。
4.能听出乐曲《缆车》中主要的乐器音色,以及贯穿全曲的伴奏的类型。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辨别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用坚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挂图。
教学方法:听唱与模唱。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课快乐的少年-第六课快乐的少年第二课时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课快乐的少年-第六课快乐的少年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4ea2e1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8.png)
第六课快乐的少年第二课时《雏鹰之歌》课型:唱歌课教学日期:年月日(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重点】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完整学唱歌曲,并有感情地演唱【教学难点】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教学准备】课件、钢琴、课本【教学方法】聆听法、模唱法、教唱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3’师生问好,发声练习二、导入5’1、同学们,谁会用手势做出一个飞翔的雄鹰?2、聆听聆听《雏鹰之歌》。
让同学们说一说初听的感受:欢快、自信。
3、听《掀起你的盖头来》,找寻歌曲与之相似的乐句。
并学唱。
以1=G2\4(因为在WORD中做音符有点困难,所以以下音符中有的减时线有误)111 143| 3 | | 3 ||:3232 332 | 3432 11 | 224 332 | 15 5 :|| 11 1引出新疆地区音调特征——乐器铃鼓—“X X X X X|” 节奏风格{4\4 X X X X X| X X X X X{4\4 0 0 0 xx|0 0 0 xx|| 分——合——配歌曲4、找滑音记号:回忆和复习原有学唱的歌曲中出现的滑音记号——《小螺号》5、再次聆听录音范唱:重点感受下滑音的演唱。
三、新课教学15’1、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从速度、情绪等的变化分为几部分?看看那个同学听的仔细认真。
(两部分)2、找一找歌曲中都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如果学唱应该注意什么?(||::|| 、(XX)(\ ) 下滑音,0 休止符、不同的两个结尾)3、(重点聆听和模仿下滑音的地方)4、一句句听唱,处理歌曲中的(XX)、休止符、重点下滑音强调反复记号5、完整听赏一边(安静心里默唱)6、跟随伴奏完整演唱一遍7、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引出少年——雏鹰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雏鹰阶段正是我们学生的生涯的阶段……启发学生用自信、坚定、雄壮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教科书的图片,结合乐曲的聆听,让学生初步感知弦乐四重奏的演奏形式即可。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 题
《快乐的少年》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综合
教 具
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管弦乐《缆车》
管弦乐《缆车》,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它来源于合唱曲,但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管乐、弦乐紧密呼应,不但将人们来坐缆车的兴致刻画得淋满尽致,还将缆车滑行在钢索上的声音描绘得惟妙惟肖。
人音版 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
课 题
《快乐的少年》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综合
教 具
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丁铃铃》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大自然的生活的热爱之情。
弦乐四重奏《嬉游曲》
1、在青青的山坡上,有羊群清脆悦耳的铃铛声,有牧童轻快活泼的脚步声,更有牧童那悠扬动听的歌声。听范唱。你能说说歌曲的情绪么)
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
2、请大家看着歌谱再听一遍,找出你熟悉的句子,悄悄地举手告诉老师(叮铃铃……吆喝声)
3、高声部学习
2、聆听范唱
要求
(1)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认识音乐标记:反复记号
4、用“啦”轻声演唱歌曲
5、根据歌曲情绪提示声音的处理
6演唱歌谱
(师):为了进一步唱准歌曲我们先唱一唱歌谱
7、在歌曲演唱声中发现了什么标记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 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
8、复唱歌谱
9、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初唱)
10、分析歌曲情绪(复唱)
11、歌曲结尾重点演唱
声音不是喊唱好像——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与创造性活动
发展部分
巩固复习
1、认识手鼓手铃
了解新疆音乐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
2、与学生分析歌曲的风格,选用歌曲中有特色的唱句为歌曲伴奏
3、学生以书为手鼓进行练习
4、听音乐学生伴奏
5.教师学生以弹唱表演形式进行展示
四.拓展
歌曲《雏鹰之歌》
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族音调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的一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音乐实践参与活动,体验歌曲的风格与形式,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1、导言
进入了21世纪不少作曲谱写了很多少年儿童立志歌曲,其中在512汶川大地震英雄少年表彰晚会上会上的创作的歌曲《英雄少年》最为激人奋进
2、聆听《英雄少年》
3 、德育渗透:
要做勇敢的雄鹰,不畏风雨,勇往直前。
4、在聆听《雏鹰之歌》中下课。
吹奏多声部长音是,在吹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要听其他声部的音,力求声部的平衡。
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首嬉游曲,这些作品虽然算不上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作,但在18世纪同类体裁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出类拔萃,直到今天这些作品还经常在音乐会上出现,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合唱曲《叮铃铃》其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2. 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师:山坡上的牧童常常在一起唱歌,这是西村牧童的歌声,请高声部的同学来学一学
A、唱谱,提示装饰音和下滑音
B、唱词(两遍,第二遍弹合唱旋律)
4、低声部学习
师:这么动听的歌声,把东村的牧童也引来了,出示低声部谱
请低声部的同学来唱唱
A、 唱谱,
B、 唱词
通过聆听,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与联想,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音乐体验,体验音乐的人文性与审美性。
4、熟悉主题,记住主题。可安排学生用竖笛演奏主题,再次聆听时,听出主题出现的地方和次数。
5、复听乐曲,可边听作品边指引学生看教科书封二处的“乐器演奏图”,认识“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件西洋乐器重奏的演奏形式。还可以边听边让学生模拟乐器的演奏动作。
6、让学生分辨出这首乐曲属于哪一种体裁是进行曲、舞曲还是摇篮曲
4、听音乐走路为音乐划分乐句 (感受每个乐句结尾的结束感)
5、运用学过的鼓号队乐谱多层次的为音乐进行伴奏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合唱能力)
通过学唱、表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音乐体验,体验音乐的人文性与审美性。
形成部分
学习新课
1、导入:
20世纪90年代,团中央发动《跨世界中国少年雄鹰行动》,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自学、 自理 、自护、 自强 、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3、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质。
教 学
重难点
1、通过聆听、合作、参与等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2、在歌唱实践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导入部分
聆听体验感受
1听音乐走路,感受歌曲韵律 (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及音乐感受力)
2、分析4/4拍强弱规律
3、随音乐做声势动作 (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和《我们的田野》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复听乐曲
4、总结这首乐曲的速度、力度、和节奏。完成听听想想。
通过聆听,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与联想,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音乐体验,体验音乐的人文性与审美性。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板书:课题
让学生在音乐中创编实践活动,在感受和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其情感体验,同时激起他们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拓展部分
1、认识“音乐神童”莫扎特。以莫扎特的音乐天才小故事导入,或用大家耳熟能详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3、简介“嬉游曲”,加深理解乐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
拓展部分
欣赏《缆车》
1、同学们,你们都做过缆车吗请学生说说缆车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缆车》
教师简介:《缆车》又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现代歌曲,它以乐观洒脱、粗旷热情的情绪和风格赢得人们的喜爱,流传于世界各地。歌曲表现了乘坐在登山缆车上的旅游者们欢乐兴奋的心情。歌中所唱的“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系模仿缆车在缆绳上滑动的声音。
发展部分
5、合唱
师:你们能不能合起来
6、齐唱部分
A、师:牧童们喜欢合着唱,还喜欢你一句我一句地对着唱呢!听范唱,生对口型唱。师用一表示西村牧童,二表示东村牧童
B、师生接唱
C、生生接唱
7、完整演唱歌曲
8、小结
今天大家学了这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比如倚音、下滑音、#5等,愿大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到音乐中去寻找无尽的奥秘,追求无限的快乐。
教 学
重难点
1、唱好二声部合唱
2、正确演唱前倚音、下滑音和#5,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导入部分
组织教学 ,唱音阶,建立歌唱音准。
1、听音乐进教室(伴奏)
2、师生问好
3、两声部音阶练习。要求轻声、音准、声部和谐,扬眉亮眼有歌唱状态。(柯尔文手势练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部分
学唱歌曲,和谐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