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马原 满分参考题
2018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18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3709)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晃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4。
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问的关系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客观性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自考2018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18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答案】A【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答案】A【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考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答案】B【解析】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2018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授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7价值蠕殖,是可变资本. 但就价值用传方式来讲,这
部分资本也同握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梯,属于流动资本. 不I!"精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赔 本,傲是在生产过瘟申其价值发生精殖钩,赔本 . 10 、资本循环利用It"而究的问题是梯的.
I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资本循环利'赔本周转都是研究个到资本的运动,但是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 资本 循环侧重研究个剔资本侵过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赔本循环保符连续性的备件,而资本周转侧11' 研究
度 . il'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东!II和一银发展规像. 造成认酣睡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囱子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
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是活动植圆的限制 .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备件的限制,以及客震过
价交钱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蠢的II曾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遭领域. 只有在流速领峨中'自晶生产者之闹才能发生关系 ,货币才能 转化为资本. 资本寡不把货币技人流趣,购买势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 a 藏鳝了劳动着剩余剪
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6. 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犁,既在流通领尊越行〈以流通为'甚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 特殊商品) .又不在混遁领精法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整个姐嚣的关
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单选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B)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C)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表现在:①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②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A)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解析:实践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主体所使用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实践作用的对象是可感知的客观物质世界;实践的发展过程,虽然有人的意识参与,但却是意识指导下的现实的客观过程,实践的结果是外在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效果。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D)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解析: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B)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解析: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总分:11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总题数:25,分数:50.00)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分数:2.00)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分数:2.00)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分数:2.00)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分数:2.00)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11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1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1、总成绩满分为30分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 ( )C.达尔文 ( )D.牛顿 ( )5.下列工人运动中,不属于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B.英国宪章运动 (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A. 19世纪60年代 ( )B. 19世纪2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D. 20世纪20年代(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 )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 (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 )8.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中国儒家思想 ( )B.德国古典哲学(√)C.美国实用主义 ( )D.英国近代唯物论 ( )9. 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中国大同社会思想 ( )B.俄国的无政府主义 (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 )10. 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重农主义 ( )C.欧洲重商主义 ( )D.美国实用主义 ( )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 )B.奥地利 ( )C.中国 ( )D.俄国(√)1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 )B.科学严谨 ( )C.博大精深 ( )D.与时俱进(√)1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 )B.一切从实际出发 (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 )15. 下列选项中完整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是:()A.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鲜明的政治立场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16.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370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晃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4。
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问的关系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客观性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句话强调的是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C.一切从理论出发 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10.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 D。
自考2018年10月本科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本科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10月真题及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9)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顶: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答案]A[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答案]A[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是-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盛年不重来,-曰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
2018马原-满分参考题
2018马原-满分参考题题目1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 )的建设。
选择一项:a. 科学技术b. 精神文明c. 民主法制d. 先进文化答案是:先进文化题目2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选择一项: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题目3下列不属于实践的基本特征的是()选择一项:a. 间接理论性b. 直接现实性c. 社会历史性d. 自觉能动性答案是:间接理论性题目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选择一项:a.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答案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题目5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
选择一项:a. 圣西门b. 费尔巴哈c. 欧文d. 傅立叶不答案是:傅立叶题目6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选择一项:a. 价值范畴b. 利益范畴c. 利害范畴d. 有效范畴答案是:价值范畴题目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选择一项:a. 社会的出现b. 手脚分工c. 语言的产生d. 劳动答案是:劳动题目8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 )。
选择一项:a. 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b. "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c. 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d. 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答案是: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题目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选择一项:a. 客观性、唯一性b. 相对性、变动性c. 实在性、唯一性d. 独立性、根源性答案是:独立性、根源性题目10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是()选择一项:a. 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社会与环境的矛盾b. 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c. 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题目11“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选择一项:a. 实践到认识b. 归纳与演绎c. 分析与综合d. 抽象到具体答案是:归纳与演绎题目12“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大学生自考教育中心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斯密和李嘉图是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A.总特征B.精髓C.实质D.核心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客观性和自发性C.盲目性和自觉性D.客观性和普遍性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A.满足猎奇心理B.改造客观世界C.实现自我价值D.创造客观规律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 )A. 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B. 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 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D. 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划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E. 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不断发展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 )A. 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B.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C.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D. 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E. 带着问题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求现成答案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 牛顿的力学B. 康德的星云假说C. 细胞学说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英国经验论B.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 狄慈根的唯物主义D. 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E. 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E.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A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 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D.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E.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二、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5.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思想关系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7. 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8.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9.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10. 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绝对精神”的体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C.物是感觉的复合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3.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A.水是万物的本原B.火是万物的始基C.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4. 意识是()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5. 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生的途径包括()A.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C.国家向私人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D.国有企业购买私营企业的一部分股份6.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7. 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8. 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9. 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0.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转化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构成人的现实的认识客体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都是直接同一的4.二元论是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第三条哲学路线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2.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版试题库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A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A 】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C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A 】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D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A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C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C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B科学性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与时俱进.【 C 】9.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的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一论断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A 】10.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 A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的发现【 B 】1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美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 】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B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来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 】1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尉·李嘉图 D威廉·佩蒂【 C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A 】1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 核心【 B 】18.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D 】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C中国 D俄国【 C 】20.无产阶级的世界科学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A 】2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B】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A革命性和批判性 B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D】2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24.“万物皆备于我”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 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 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A】2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C 】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 B 】28.“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D】2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精品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2018年版马原课后习题复习答案-
2018年版马原课后习题复习答案1.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第10-13页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②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二不断发展的学说;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5-28页(参考2018年版教材第54页思考题第2题)(1)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的智能而言的。
正是由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所以根据控制论理论,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械化,叫人工智能。
(2)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的智能主要是生理的和心理的过程。
电脑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它同人脑相比,局部超出,整体不及。
智能机器是人类意识的物化,它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又必须以人类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为前提。
(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性)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2 / 12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38-40页(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马原第三章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2018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A、唯一标准B、最高标准C、普遍标准D、特殊标准3、社会革命根源于()A、生产力的发展状况B、社会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和上层建筑的矛盾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5、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A、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B、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C、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D、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 劳动者的素质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7、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8、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 )A.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B. 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C. 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 (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2、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1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 )的建设。
选择一项:
a. 科学技术
b. 精神文明
c. 民主法制
d. 先进文化
答案是:先进文化
题目2
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选择一项: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题目3
下列不属于实践的基本特征的是()
选择一项:
a. 间接理论性
b. 直接现实性
c. 社会历史性
d. 自觉能动性
答案是:间接理论性
题目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选择一项:
a.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答案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题目5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
选择一项:
a. 圣西门
b. 费尔巴哈
c. 欧文
d. 傅立叶
不
答案是:傅立叶
题目6
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
选择一项:
a. 价值范畴
b. 利益范畴
c. 利害范畴
d. 有效范畴
答案是:价值范畴
题目7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的出现
b. 手脚分工
c. 语言的产生
d. 劳动
答案是:劳动
题目8
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 )。
选择一项:
a. 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b. "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
c. 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 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是: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题目9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
选择一项:
a. 客观性、唯一性
b. 相对性、变动性
c. 实在性、唯一性
d. 独立性、根源性
答案是:独立性、根源性
题目10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是()
选择一项:
a. 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社会与环境的矛盾
b. 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
c. 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题目11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
选择一项:
a. 实践到认识
b. 归纳与演绎
c. 分析与综合
d. 抽象到具体
答案是:归纳与演绎
题目12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生产工具
b. 生产方式
c. 生产资料
d. 生产力
答案是:生产工具
题目13
马克思主义是( )
选择一项:
a. 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 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
c. 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
d. 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答案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题目14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选择一项: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c.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答案是: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题目15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选择一项:
a. 阶级斗争史
b. 劳动发展史
c. 思想发展史
d. 国家发展史
答案是:劳动发展史
题目16
社会形态是( )
选择一项: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答案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题目17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选择一项:
a. 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关系问题
b.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c.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题目18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
选择一项:
a.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成社会形态的发展
b.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
d.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成社会形态的发展
答案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
题目19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选择一项:
a. 两者相互制约
b.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c. 两者相互并存
d. 两者相互决定
答案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题目20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
选择一项:
a. 合目的性的过程
b. 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 合规律性的过程
d. 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矛盾的过程
答案是: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