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溶液浓度的测定步骤

各溶液浓度的测定步骤
各溶液浓度的测定步骤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双氧水溶液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6N硫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将装有0.1N高锰酸钾溶液的滴定管调零。

6、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当滴到粉红色不消失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7、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高锰酸钾溶液毫升数乘以0.34即为双氧水的浓度。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次氯酸钠溶液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10%碘化钾溶液1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用吸管吸取6N硫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6、将装有0.1N硫代硫酸钠的滴定管调零。

7、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当由深棕色变为淡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4~5滴,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达到滴定终点。

8、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硫代硫酸钠毫升数乘以0.7即为有效率的克数。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保险粉溶液2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甲醛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用吸管吸取6N醋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6、在用滴管在锥形瓶中滴加3~5滴淀粉溶液。

7、将装有0.1N碘液的滴定管调零。

8、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滴定到蓝色不消失为止。

9、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碘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碘液毫升数乘以2.2即为保险粉的浓度。

丝光钡值的测定

步骤:

1、分别把同一产品丝光前和丝光后样品布用清水洗一遍并烘干。

2、分别称取上述丝光前和丝光后样布各2g。

3、用剪刀将其分别剪成5mm×5mm的小块,并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

4、分别向两锥形瓶中加入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各30ml。

5、摇动各锥形瓶,使织物小块完全浸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放置2小时。

6、分别取两烧瓶中的溶液各10ml,用酚酞做指示剂的情况下,分别用0.1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准确读取丝光前、后织物浸泡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分别消耗的盐酸体积数,分别记为V1和V2。(同酸滴定碱的步骤)

7、取10ml 未经浸泡织物上述氢氧化钡溶液在酚酞作指示剂的情况下,用0.1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准确读取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的盐酸体积,记为V0。(同酸滴定碱的步骤)

8、钡值计算

钡值=【(V0–V2)/(V0–V1)】×100

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及旋光度

实验二 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及旋光度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旋光现象的理解,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旋光现象。 2、 掌握旋光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 测定糖溶液的比旋光率及其浓度。 【实验仪器】 4、 1、WXG-4小型旋光仪 5、 2、烧杯 3、蔗糖 4、葡萄糖 5、蒸馏水 6、物理天平 7、玻璃棒 8、温度计 等。 【实验原理】 光是电磁波,它的电场和磁场矢量互相垂直,且又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通常用电矢量代表光矢量,并将光矢量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在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振动状态,被称为光的偏振态。若光的矢量方向是任意的,且各方向上光矢量大小的时间平均值是相等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若光 矢量可以采取任何方向,但不同的方向其振幅不同,某一方向振动的振幅最强,而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最弱,则称为部分偏振光。若光矢量的方向始终不变,只是其振幅随位相改变,光矢量的末端轨迹是一条直线,则称为线偏振光。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旋光性物质不仅限于像糖溶液、松节油等液体,还包括石英、朱砂等具有旋光性质的固体。不同的旋光性物质可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不同方向旋转。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质;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物质。 实验证明,对某一旋光溶液,当入射光的波长给定时,旋光度φ与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和溶液的浓度c 成正比,即 cl φα= (1) 式中旋光度φ的单位为“度”,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的单位为dm ,溶液浓度的单位为1 -?ml g 。α为该物质的比旋光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偏振光通过单位长度(m)单位浓度(1 -?ml g )的溶液后引起的振动面的旋转角度。其单位为度·ml ·dm-1·g-1由于测量时的温度及所用波长对物质的比旋光率都有影响,因而应当标明测量比旋光率时所用波长及测量时的温度。例如 C A ?505893][ α=66.5°, 它表明在测量温度为50°,所用光源的波长为5893A 时,该旋光物质的比旋光率为66.5°。 若已知某溶液的比旋光率,且测出溶液试管的长度l 和旋光度φ,可根据式1求出待测溶液的浓度,即 []t c l λ φ α= (2)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溶液浓度是指在一定质量或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正确表示各种溶液浓度及正确书写标签内容是搞好检测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我国国家标准GB都作出相关规定.现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作一介绍,以满足实验室认可对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书写格式的要求. 1 标准滴定溶液 standard volumetric solution 1.1 定义 已知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用的溶液. 1.2 浓度表示方法 1.2.1 物质的量浓度 a. 定义:单位体积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b.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 c.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mol/m3"及其倍数,实验室中常用的单位是"mol/L"或 1mol/dm3. d. 说明:物质的量的SI基本单位是摩尔 (单位符号为"mol"),其定义如下: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因此,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也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e. 实例 c(NaOH)=0.1015mol/L氢氧化钠溶液,小括号内的NaOH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基本单元,c(NaOH)是表示基本单元为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号右边的0.1015mol/L表示物质的量浓度数数值为0.101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分子量×0.1015克. c(1/2H2SO4)=0.2042mol/L硫酸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硫酸1/2×硫酸分子量×0.2042克. c(1/5KMnO4)=0.1000mol/L高锰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5KMn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00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高锰酸钾1/5×高锰酸钾分子量×0.1000克. c(1/6K2Cr2O7)=1.0042mol/L重铬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6 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重铬酸钾1/6×重铬酸钾分子量×1.0042克. c(1/2Ca2+)=1.0035mol/L钙阳离子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 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3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钙阳离子1/2×钙原子量×1.0035克. 1.2.2 质量浓度 a. 质量浓度定义:作为溶质的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即溶液)体积. b. 质量浓度符号:ρB B代表作为溶质的物质. c. 质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kg/m3","kg/L"(1kg/L=103kg/ m3=1kg/d 实验室常用"g/L","mg/L","mg/mL","μg/mL"等. d. 质量浓度表示法实例: ρB表示法: ρ(Na2CO3)=0.5021mg/mL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表示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0.5021毫克每毫升.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D.t3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试卷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从0℃至t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t3℃时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此时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

旋光法测溶液浓度

用旋光法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一、简介 许多物质如石英晶体、氯酸钠、糖溶液、松节油等都有旋光性。利用旋光性测定糖溶液浓度的仪器称为旋光糖量计。除了在制糖工业中广泛应用外,在制药工业、药品检测及商品检测部门中也常用来测定一些药物和商品(如可卡因、尼古丁、樟脑等)的浓度。本实验主要是学习理解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观察旋光现象,了解旋光物质的旋光性质;测定糖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的关系;熟悉旋光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学习自己组装旋光仪。 二、实验原理 线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的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称为该物质的旋光度。通常用旋光仪来测量物质的旋光度。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旋光能力、溶液的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当其它条件均固定时,旋光度θ与溶液浓度C 呈线性关系,即 C βθ= (1) 上式中,比例常数β与物质旋光能力、溶剂性质、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C 为溶液的浓度。 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即旋光率来度量,旋光率用下式表示: []C l t ?=θαλ (2) 上式中,[]t λα右上角的t 表示实验时温度(单位:o C), λ是指旋光仪采用的单色光源的波长(单位:nm),θ为测得的旋光度( o ),l 为样品管的长度(单位:dm ),C 为溶液浓度(单位:g/100mL )。

由(2)式可知:①偏振光的振动面是随着光在旋光物质中向前进行而逐渐旋转的,因而振动面转过角度θ透过的长度l成正比;②振动面转过的角度θ不仅与透过的长度l成正比,而且还与溶液浓度C成正比。 如果已知待测物质浓度C和液柱长度l,只要测出旋光度θ就可以计算出旋光率。如果已知液柱长度l为固定值,可依次改变溶液的浓度C,就可测得相应旋光度θ。并作旋光度θ与浓度的关系直线,从直线斜率、长度l及溶液浓度C,可计算出该物质的旋光率;同样,也可以测量旋光性溶液的旋光度θ,确定溶液的浓度C。 旋光性物质还有右旋和左旋之分。当面对光射来方向观察,如果振动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称右旋物质;如果振动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称左旋物质。表1给出了一些药物在温度t=20o C,偏振光波长为钠 λ589.3nm(相当于太阳光中的D线)时的旋光率。 光≈ 表1某些药物的旋光率(单位:(o)·g-1·cm3·dm-1)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 实验仪器主要有偏振光旋光实验仪和半荫旋光仪(糖量计)两种类型。本实验中采用偏振光旋光实验仪。 偏振光旋光实验仪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光具座、带刻度转盘的偏振片2个、样品试管、样品试管调节架、光功率计等组成。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doc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量KCl水溶液的电导率,求算它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2、用电导法测量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常数。 3、掌握恒温水槽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导G可表示为:(1) 式中,k为电导率,电极间距离为l,电极面积为A,l/A为电导池常数Kcell,单位为m-1。 本实验是用一种已知电导率值的溶液先求出Kcell,然后把欲测溶液放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G,根据(1)式求出电导率k。 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2) 式中C为该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m-3。 2、总是随着溶液的浓度降低而增大的。 对强电解质稀溶液,(3) 式中是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极限摩尔电导率。A为常数,故将对c作图得到的直线外推至C=0处,可求得。 3、对弱电解质溶液,(4) 式中、分别表示正、负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在弱电解质的稀薄溶液中,解离度与摩尔电导率的关系为:(5) 对于HAc,(6) HAc的可通过下式求得: 把(4)代入(1)得:或 以C对作图,其直线的斜率为,如知道值,就可算出K o 三、实验仪器、试剂 仪器:梅特勒326电导率仪1台,电导电极1台,量杯(50ml)2只,移液管(25ml)3只,洗瓶1只,洗耳球1只 试剂:10.00(mol·m-3)KCl溶液,100.0(mol·m-3)HAc溶液,电导水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导率仪开关,预热5min。 2、KCl溶液电导率测定: ⑴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00(mol·m-3)KCl溶液25.00 ml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 ml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用移液管准确移出25.00 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准确移入25.00 ml电导水,只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重复⑶的步骤2次。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KCl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 3、HAc溶液和电导水的电导率测定: ⑴用移液管准确移入100.0(mol·m-3)HAc溶液25.00 ml,置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用移液管移入25.00 ml已恒温的电导水,置于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用移液管准确移出25.00 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移入25.00 ml电导水,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入25.00 ml电导水,置于量杯中,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HAc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然后注入电导水,测定电导水的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⑹倾去电导池中的电导水,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关闭电源。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大气压:102.08kPa 室温:17.5℃实验温度:25℃ 已知:25℃时10.00(mol·m-3)KCl溶液k=0.1413S·m-1;25℃时无限稀释的HAc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3.907*10-2(S·m2·m-1) ⑴测定KCl溶液的电导率: ⑵测定HAc溶液的电导率: 电导水的电导率k(H2O)/ (S·m-1):7 *10-4S·m-1

分析化学中各种溶液配制与标定

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试剂: 碳酸钠基准物质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 碱灰试样 酚酞指示剂 0.1mol/l的HCL标准溶液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试剂: NH3●H2O-NH4Cl缓冲溶液(PH=10) 铬黑T指示剂 纯Zn EDTA二钠盐 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试剂 6mol/lNaOH NH3●H2O-NH4Cl缓冲溶液(PH=10) 铬黑T指示剂 钙指示剂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试剂 H2SO4(3 MOL/L) KMnO4(s) Na2C2O4(s,A R)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试剂 工业H2O2样品 KMnO4标准溶液(0.02 mol/l) H2SO4(3 mol/l) 碘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试剂 K2Cr2O7(s) HCL(2 mol/l) Na2S2O3●H2O(s) KI(s) I2(s) 淀粉溶液(w=0.005)

碳酸钠固体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试剂 I2标准溶液(0.05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0.1 mol/l) NaOH溶液(2 mol/l) HCL(6 mol/l) 葡萄糖注射液(w=0.50) 淀粉指示剂(w=0.005) 氯化钡中钡的测定 试剂 氯化钡试样 HCL(6 mol/l) H2SO4(1 mol/l) HNO3(6 mol/l) AgNO3(w=0.001) 铁的比色测定 试剂 邻菲咯林水溶液(w=0.0015) 盐酸羟胺水溶液(w=0.10) NaAc溶液(1 mol/l) HCL(6 mol/l) NH4Fe(SO4)2标准溶液 化学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仪器与试剂 半自动电光天平台秤小烧杯称量瓶 Na2SO4(s) NaOH(s) 浓HCL(p=1.18g/ml) 酚酞2 g/l 乙醇溶液 甲基橙1 g/l水溶液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试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 基准试剂或分析纯 无水碳酸钠优级纯 NaOH标准溶液(0.01 mol/l) 酚酞2 g/l 乙醇溶液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实验_电导法测定乙酸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六 电导法测定乙酸电离平衡常数 报告人: 同组人: 实验时间2010年06月12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电离平衡常数K c 的测定原理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已经电离的部分才能承担传递电量的任务。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可以认为弱电解质已全部电离,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m ,可以用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相加而得。而一定浓度下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m 与无限稀释的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 是有区别的,这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电解质的不完全离解,二是离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者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 ∞∧ ∧= m m α (1) 式中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对AB 型弱电解质,如乙酸(即醋酸),在溶液中电离达到平衡时,其电离平衡常数K c 与浓度c 和电离度α的关系推导如下: CH 3COOH →CH 3COO - + H + 起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 (1-α) c α c α 则 a ca K c -=12 (2) 以式(1)代入上式得:) (Λm m 2ΛΛΛc K m m c -=∞∞ (3) 因此,只要知道∧m ∞ 和∧m 就可以算得该浓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K c 。 将式(2)整理后还可得: (4) 由上式可知,m m 1/Λm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由 直线斜率可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 K 的平均值。 2.摩尔电导率∧m 的测定原理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用G 表示,单位S (西门子)。电导率则为电阻率的倒数,用k 表 示,单位为G·m -1 。 摩尔电导率的定义为:含有一摩尔电解质的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m 的两个电极之间,这时所具有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m = κ/c (5) 式中c 为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m -3 。 在电导池中,电导的大小与两极之间的距离l 成反比,与电极的面积A 成正比。 G = κA/ l (6) 由(6)式可得 κ=K cell G (7)

实验七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及盐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剃减法称取碳酸钠试样一份。称量次数不超过3次。 2.正确掌握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正确地记录数据,运用公式计算结果,评价结果的精密度(用相对偏差表示)。 二、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易吸收CO2和水,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滴定溶液,应先配成近似浓厚度的溶液,再进行标定。以酚酞作指示剂,由无色变为浅粉红色30s不褪为终点。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一支、滴定台、蝴蝶夹、锥形瓶250ml二只、容量瓶250ml一只、量筒100ml一只、烧杯250ml一只、搅棒一个、滴管一个、移液管25ml一支。 试剂:氢氧化钠固体(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基准物)、酚酞指示剂(2g/l)。 四、实验步骤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制备: 称取4g固体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新煮沸的冷蒸馏水)溶解,倒入具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备用。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标定: 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二份,每份0.4-0.5g,分别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无色呈现粉红色,并保持30秒钟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精确浓度。 3.盐酸浓度的测定: 精密移取盐酸溶液25.00mL,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无色呈现粉红色,并保持

30秒钟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计算盐酸溶液的精确浓度。 五、数据处理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盐酸溶液的浓度

(完整版)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习题与答案

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 1、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_______。 A. 浓度 B. 密度 C. 溶解度 D. 溶解性 2、往100 g 2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 g水,则稀释前后________。 A. 溶剂的质量不变 B.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溶解度是S g/100g水。从数值上看,A与S的关系是A____S (填“>”、“=”或“<”=。 4、矿泉水和蒸馏水在外观上都是无色、透明的,但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按分散体系分类,矿泉水 属于_______。 A. 悬浊液 B. 溶液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5、某研究小组对本地区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取水样后先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 A. 除去水样中的其它物质 B. 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 C. 使水样变为纯净水 D. 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在t℃时,90 g水中溶解10 g氯酸钾时达到饱和,所以氯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10 g/100 g水 B. 硝酸钾在60℃的溶解度是110 g/100g水,110 g硝酸钾溶解在90 g水里,可得到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200 g C. 在100 g水里最多溶解A物质36 g,则A物质的溶解度是36 g/100g水 D. 在10℃时,50 g水里溶解10.5 g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则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是21 g/100 g水 7、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 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8、40℃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将两种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 况下蒸发等质量的溶剂,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_。 A. A>B B. A

电导率的测定

实验一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的概念。 2.测量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及难溶盐的溶解度。 二、实验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①电导 对于电解质溶液,常用电导表示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电导G是电阻R的倒数,即G=1/R 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常用S表示。1S=1Ω-1 ②电导率或比电导 κ=G l/A 其意义是电极面积为及1m2、电极间距为lm的立方体导体的电导,单位为S·m-1。 对电解质溶液而言,令 l/A = Kcell 称为电导地常数。 所以κ=G l/A =G Kcell Kcell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而求得。 ③摩尔电导率Λ m Λ m =κ/ C 当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时,由于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所以摩尔电导率逐 渐增大。柯尔劳施根据实验得出强电解质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 m 与浓度有如下关系: Λ∞ m 为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见,以Λm对C作图得一直线,其截距即为Λ∞ m 。 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已电离部分才能承担传递电量的任务。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可 认为弱电解质已全部电离。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Λ∞ m ,可用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相加求得。 2、PbSO 4 的溶解度的测定 首先测定PbSO 4 饱和溶液的电导率κ 溶液 ,因溶液极稀,必须从κ 溶液 中减去水的电导率κ 水即 κ PbSO4 =κ 溶液 -κ 水 三、仪器和试剂 1、DDS-307型电导率仪 1台 2、锥形瓶(250ml) 1个 3、铂黑电极 1支 4、烧杯(150ml) 1个 ∞ κ = 4 4 m.PbSO PbSO Λ C

测量溶液浓度与折射率的关系 2.

学校代码10722学号1007014143 分类号G633.7 密级公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测量溶液折射率与浓度的关系 作者姓名:张鹏 专业名称: 物理学 学科门类: 理学 指导教师: 李耀宗副教授 提交论文日期:二○一四年四月 成绩等级评定:

摘要 本实验运用掠入射法测量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对于同种透明液体而言,在同一温度下其折射率会随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实验通过搜索相关资料,查出食盐在20℃时的浓度与密度的关系,进而配制出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在所盛放待测液体的底部用红笔做标记,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其不放液体,盛放液体其底部及盛放液体时液体表面红色漂浮物最清晰的像的位置多次测量并记录,将折射率的计算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值的比值转化为成像位置的比值。进而再对蔗糖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软件拟合,可得出透明液体的折射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 本实验的优点在于将传统的测量折射率由在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转化为其成像位置差的比值,简单直接。采用同种颜色的标记物,避免色散产生的影响。并且配置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且进行了多组测量取平均值,降低了由于实验精度不足所引起的误差。不足之处在于标记物的成像位置为间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降低了实验的精确度。 关键词:测量;溶液;浓度;折射率

1 引言 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式,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本实验研究的是光从空气中射入液体中入射角与折射角正弦之间的比值,即为相对折射率。 透明液体介质折射率的准确测量对于颜色密度差别不大但但折射率变化较大的液体的准确快速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测量透明液体折射率与其浓度的关系,可通过测量某透明溶液的折射率而简单快捷准确的得出其浓度。 液体介质折射率的测量一般的主要方法有阿贝折射仪测定液体介质的折射率,折射极限法测液体介质的折射率,薄膜干涉法测液体介质的折射率及掠入法测量液体介质折射率等方法。 阿贝折射仪测液体的折射率优点在于只需测定出折射角φ即可求得测定液体的折射率n,但其折射角不易测量,且一般液体的折射率随浓度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估此法所引起的误差可能较大。折射极限法测液体的折射率虽然所测光路入射角折射角的变化范围较大,但是需要测出入射角,出射角和三棱镜顶角三组数据,且计算公式较为复杂,因而不可取。薄膜干涉法是向液体表面滴入油滴,用迈克尔干涉仪观测环形条数的移动能较为准确的测量出结果,但是其条纹不易标定,不易观察出条纹具体移动的数目。 本实验所采用的掠入法测液体介质的折射率,将测量入射角折射角的角度转化为测量其像的距离,简单易行,便于进行多组测量取平均值,实验结果较为精确。 2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步骤 2·1测量原理 2·2·1显微镜的介绍 1)显微镜的结构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是利用光线照明使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仪器。目前对光学显微镜而言,虽然其因型号的差异外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却是非常相似的。本实验所选显微镜为单目普通学生光学显微镜。一台普通学生光学显微镜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

各种化学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

各种化学试剂标准溶液的 配制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常用试剂的配制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1、硫酸(H 2SO 4 )溶液的配制: 1000mL浓度c(1/2H 2SO 4 )=0.1mol/L,即c(H 2 SO 4 )=0.05mol/L的硫酸溶液的配制: 取3mL左右的浓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新配制的硫酸需要标定,其标定方法如下: 称取于270-30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0.2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取50mL水,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同样用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 计算公式为: 式中: m: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 1 :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V 2 :空白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M:无水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g/mol,[M(1/2Na 2CO 3 )=52.994)]。 测定氨氮时,氨氮含量的计算: 式中: 氨氮:氨氮含量,mg/L; V 1 :滴定水样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V 2 :空白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M:硫酸溶液的浓度,mol/L; V:水样的体积,mL。 2、重铬酸钾(K 2Cr 2 O 7 )溶液的配制 1000mL浓度c(1/6K 2Cr 2 O 7 )=0.2500mol/L,即c(K 2 Cr 2 O 7 )=0.0417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的 配制: 称取12.258g于120℃下干燥2h的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并移入容量瓶中,定容至1000mL,摇匀,备用。

各溶液浓度的测定步骤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双氧水溶液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6N硫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将装有0.1N高锰酸钾溶液的滴定管调零。 6、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当滴到粉红色不消失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7、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高锰酸钾溶液毫升数乘以0.34即为双氧水的浓度。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次氯酸钠溶液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10%碘化钾溶液15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用吸管吸取6N硫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6、将装有0.1N硫代硫酸钠的滴定管调零。 7、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当由深棕色变为淡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4~5滴,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达到滴定终点。 8、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硫代硫酸钠毫升数乘以0.7即为有效率的克数。

步骤: 1、滴定前先将锥形瓶用清水刷洗干净。 2、在刷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 3、用吸管吸取待测保险粉溶液2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4、用吸管吸取甲醛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5、用吸管吸取6N醋酸10ml,并将其完全转移至锥形瓶中。 6、在用滴管在锥形瓶中滴加3~5滴淀粉溶液。 7、将装有0.1N碘液的滴定管调零。 8、滴定 观察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滴定到蓝色不消失为止。 9、读数计算 正确读取使用的碘溶液的体积,用耗用的碘液毫升数乘以2.2即为保险粉的浓度。 丝光钡值的测定 步骤: 1、分别把同一产品丝光前和丝光后样品布用清水洗一遍并烘干。 2、分别称取上述丝光前和丝光后样布各2g。 3、用剪刀将其分别剪成5mm×5mm的小块,并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 4、分别向两锥形瓶中加入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各30ml。 5、摇动各锥形瓶,使织物小块完全浸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放置2小时。 6、分别取两烧瓶中的溶液各10ml,用酚酞做指示剂的情况下,分别用0.1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准确读取丝光前、后织物浸泡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分别消耗的盐酸体积数,分别记为V1和V2。(同酸滴定碱的步骤) 7、取10ml 未经浸泡织物上述氢氧化钡溶液在酚酞作指示剂的情况下,用0.1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准确读取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的盐酸体积,记为V0。(同酸滴定碱的步骤) 8、钡值计算 钡值=【(V0–V2)/(V0–V1)】×100

电导测定的基本原理

电导测定的应用 基本原理: 1.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浓度HAc溶液的电导率的测定来确定电离平衡常数 对于HAc,在溶液中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Kc与原始浓度C和电离度α有以下关系: HAc H+ + Ac- t=0 C 0 0 C(1-α) Cα Cα t=t 平衡 K= (Cα)2 =Cα 2 (1) C(1-α) 1-α 当T一定时,K一般为常数,因此,在确定c之后,可通过电解质α的测定求得K。电离度α等于浓度为c时的摩尔电导率Λm与溶液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之比,即 α=Λm/Λ∞m (2) 将(2)代入(1) K= CΛ2m/ [Λ∞m(Λ∞m-Λm)] (3) 整理得 CΛm = K(Λ∞m)2 (4) Λm- KΛ∞m 以CΛm对1/Λm作图,其直线的斜率为K(Λ∞m)2 ,如知道Λ∞m值(可有文献查得),就可算出K。 文献:25℃时无限稀释的HAc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3.907*10-2(S·m2·m-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通常用电导G来表示,若将电解质溶液放入两平行电极之间,设电极的面积为A,两电极的间的距离为l,则溶液的电导G为: G = к(A / l) (5) 即к= G * 1 / A = G K cell 来表示,它的式中к为该溶液的电导率,其单位是S.m-1;l/A为电导池常数,以K cell 单位为m-1。 由于电极的l和A不易精确测量,因此在实验中用一种已知电导率的溶液先求出电导池的常数Kcell,然后再把欲测的的溶液放入该电导池中测出其电导值,在根据上式求出其电导率。 在讨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时常用摩尔电导率(Λm)这个物理量。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

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达标检测卷

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达标检测卷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B.8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在37℃时,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来源】2019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咸宁卷)化学(带解析)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哈尔滨卷)化学(带解析) 4.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来源】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5.右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恰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b >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来源】[首发]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1101+×100%≈9.1%。

氯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doc文档)

课题2氯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实验原理: 氯化钠是无色的电解质溶液,在稀溶液范围内,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即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准备五个已知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测其电导率,可作出电导率-浓度图,通过直线回归可得工作曲线。然后测未知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根据工作曲线即可找出对应的浓度值。 实验仪器: CBL系统、TI-83 Plus图形计算器、电导率探头、试管(×5)、吸水纸、电子天平、100毫升容量瓶、10毫升吸量管(×2)、洗耳球、100毫升烧杯(×2)、玻璃棒。实验试剂: 氯化钠晶体、蒸馏水、5毫升未知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称取0.585gNaCl晶体,配制成100mL溶液(浓度为0.10mol/L)。 2. 按下表分别在五根试管中配制五个已知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编号0.10mol/LNaCl溶液(mL)H2O(mL)浓度(mol/L) 1 2 8 0.02 2 4 6 0.04 3 6 4 0.06 4 8 2 0.08 5 10 0 0.10 4. 打开CBL和图形计算器的电源,按计算器上蓝色的APPS 键,选择3:ChemBio,运行ChemBio程序至主菜单“MAIN MENU”。(图1、2、3) 图1 图2

图3 图4 5. 在图形计算器中设置电导率探头。 ?在“MAIN MENU”中选择1:SET UP PROBES。(图4) ?按 1 ENTER 输入电极的数目。(图5) 图5 图6 ?在“SELECT PROBE”菜单中选择6:CONDUCTIVITY。(图6) ?按ENTER 。(图7) ?按 1 ENTER 作为通道的编号。(图8) 图7 图8 ?选择1:USE STORED,用已储存的校准值。(图9) 图9 ?选择5:H 0-20000 MICS为量程,并把电导率探头上的量程开关也调到相应位置。

电导法测定酶活力

电导法测定酶活力 摘要 我们已经测定了脲酶,脂肪酶,葡萄糖苷酶水解过程中的电导率的变化,这些变化严格地与前两个体系中碳酸铵的释放和第三个体系中氨基的数目成正比。电导率的方法运用在酶和各种生理液浓度的测定中。 引言 Sjoquist,Oker-Blom,Henri,des Bancels 和Bayliss 证实了用电导法测定酶活性的可能性。最近,Northrop在他的课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研究胃蛋白酶,测定了卵蛋白盐酸盐的的水解,解释了水解底物的依赖性电离,并研究有关机制的胰蛋白酶消化的动力学。Euler 欧拉一直采用这种方法研究甘肽的水解。Bayliss通过研究脲酶,脂肪酶,葡萄糖苷酶的行为证实了电导率的可能性,但没有报道过任何与这些系统相关的研究。 以电导判断为目的,酶反应可以归类为:(1)那些释放强烈电子的,(2)释放那些弱离的电解质,(3)那些传统被认为非电解质的。脲脲酶,sinigrin- myrosin,和丙酮醛-乙二醛是属于第一类,而蛋白质水解系统,会有氨基酸的产生,属于第二类。第三组的代表是碳水化合物和大多数的葡萄糖苷酶,作用于他们各自的底物,释放糖类。该反应属于第一组,显然最适合电导研究。第二组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一定的困难,但是随后能使用一个敏感的设备。第三组反应,就目前来说,超过了其研究的范围,在他们的使用范围内,有一定的优势,在硼酸盐,硫酸盐,和钼酸存在条件下,多元醇像糖一样表现出导电性增强。 最强烈的反对意见,提出了该方法不能研究缓冲系统。反应过程中不仅有因为反应的变化,而且有水解产物的累积,为了确定酶的活性,我们必须关注最初阶段的反应过程,使干扰因素控制在最小值。在这段阶段,电导率的方法也许是唯一一个有任何的优势且可以应用方法。因为它能够给人们提供早期反应阶段的大量数值。由于在这些反应中介质的pH值很少有变化,Northrop在pH值6.2至6.4胰蛋白酶明胶的水解不伴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低浓度电解质中杂质的存在不影响测量,因为可以选择适当的电导率细胞给出须需要的精度。 与其他物理方法相比,电导率测量有着在反应过程中不受干扰和能适用于极小批量底物中的优势。 实验部分 用目前的方法对脲-脲酶,精氨酸-精氨酸酶-脲酶,蛋白胨-胰蛋白酶-激酶和杨素- 苦杏仁酶进行了研究。 通常采用Kohlrausch电桥法测量电导率。一个校准Kohlrausch滑线,4号电阻箱和一个Arrhenius-Ostwald细胞组成了电路的元件。一个5毫升整数倍的底物溶液对工作是必要的。采用铂电极,提供的细胞是在水中浸泡,恒温维持在30.0 ℃±0.1 ℃。当高频电流源和一个电话的听筒用于零点检测时,提供1000 Hz的音频振荡器被使用。该导电细胞的电容通过一个与电阻箱并联的的空气冷凝器平衡。在反应开始,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读数,后来时间间隔较长。利用相对应的酶底物浓度,大量的实验同时在单一的反应容器进行时。对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从反应容器中倒出的等份反应混合物进行分析。因此该反应过程可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化学方法而知。 脲-脲酶。利用丙酮使一个百分之一的尿素溶液(Kahlbaum)和大豆脲酶的水溶液沉淀。由Sastri 1935年提出的方法有碳酸铵的释放,包括在丙酮中用标准酒精盐酸溶液(0.1 N)滴定等份反应混合物。 精氨酸-精氨酸酶-脲酶。精氨酸碳酸盐是在5%的d-精氨酸中通入二氧化碳至饱和制备而成的。过量的二氧化碳是通过电解溶液中的氢冒泡而赶出的。因此获得的精氨酸碳酸盐溶液呈稳定电导率值。水溶性萃取液丙酮使公羊肝中的提取物沉淀,因此可作为精氨酸酶的来源。因为脲酶几乎瞬间水解、随着精氨酸分解逐步释放,我们需要使用过多的脲酶以确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