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病理

合集下载

消化道病理报告模板

消化道病理报告模板

(胰十二指肠whipple手术标本)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低分化腺癌,大小3x2cm,浸润十二指肠全层及胰头,见神经侵犯,脉管内瘤栓形成,胃及十二指肠切缘阴性,胰腺切缘阴性,胆总管断端切缘阴性。

胃周淋巴结0/1阳性,胰周淋巴结0/3阳性;另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大小0.9*0.7cm;十二指肠粘膜下脂肪瘤,大小2x1.3cm。

(胆囊)粘膜慢性炎。

(小肠)胃肠道间质瘤,大小5x5x3.5cm,核分裂数<5个/50HPF,两端切缘阴性,临床危险度评估:低危险度。

免疫组化结果:CD117 +,DOG-1 +,CD34 -,SMA +/-,Desmin -,S-100 -,Ki-67 约10%。

(食管、部分胃标本)食管腺鳞癌,呈粘液表皮样结构,浸润至外膜层,伴脉管内瘤栓形成,神经侵犯,上下切缘阴性。

贲门周围淋巴结0/2阳性。

(胃主动脉旁淋巴结)0/6阳性。

(贲门旁淋巴结)0/2阳性。

(幽门旁淋巴结)0/2阳性。

(食管旁淋巴结)0/11阳性。

(左上肺)肺实性病变,纤维组织增生,未见肿瘤侵犯。

免疫组化结果:CK5/6 部分+,P63 部分+,CK34BE12 部分+,Syn -,CgA -,CD56 -,CK7 -,CK20 -,CAM5.2 +,SMA -,CD117 -。

(胃)胃窦小弯中-低分化腺癌(Lauren分型:肠型),大小3.5x3.5cm,溃疡型,浸润至浆膜下层,未见明确神经及脉管侵犯,上下切缘阴性,小弯侧淋巴结0/16阳性,另见癌结节一枚,大弯侧淋巴结1/1阳性,另见癌结节一枚。

(贲门右侧第一组淋巴结)0/1阳性。

免疫组化结果:Muc-1 +,Muc-2 局灶+,Muc-5AC 局部+,Muc-6 -,c-erbB-2(GC) 3+,Syn 散在+,CgA 散在+,CK7 +,CK20 +,Ki-67 >80%,P53 +。

(直肠)中分化腺癌,溃疡型,大小3x2.5cm,浸润至肌层,未见明确神经及脉管侵犯,上下切缘阴性,肠周淋巴结1/18阳性。

消化道早癌病理ESD切除标本切缘判读详解

消化道早癌病理ESD切除标本切缘判读详解

日本结直肠:
•早期结直肠癌最理想的内镜下治疗是进行整块切 除。但是,对于一些腺瘤以及“腺瘤伴腺癌”的病 变,如操作得当,分片EMR也是被允许的。
•进行分片EMR治疗之前须先进行仔细的放大内镜 观察,尤其注意不能将癌变区域分片切除
日本结直肠:
•限制的原因是一旦将黏膜下浸润癌分片切除,则 对于浸润深度及淋巴-脉管浸润的病理学诊断将变 得十分困难,必要的追加的治疗也可能无法完成。
•即内镜治疗时已存在但被遗漏的、术后12 个月内经内镜发现的继发性病灶。
•异时性复发( metachronous recurrence): 指治疗后超过12个月发现新的病灶。大部 分病灶出现在胃内原发病灶的邻近部位,且 病理组织类型相同。
•局部复发/残留(local recurrence/residual):
消化道早癌病理切缘判读
王瑞才
•概念:
•整块切除( en bloc resection):病灶在内镜 下被整块切除并获得单块标本。
• 完全切除( complete resection/RO resection):整块切除标本水平和垂直切缘 均为阴性称为完全切除。
•治愈性切除( curative resection):达到完 全切除且无淋巴结转移风险。
•然后,用10-20%的甲醛溶液在室温下固定标本 24-48小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本结直肠:
•切缘阳性由病理医师判读,标准掌握为电灼缘未 见到肿瘤细胞,并标注肿瘤距水平切缘和垂直切 缘的最近距离
中国
•消化道黏膜病变ESD治疗专家共识意见
•切缘由病理医师判读,如果肿瘤距切缘较近,则标 注肿瘤距切缘的距离
中国
•消化内镜活检与病理规范:ESD/EMR标本

中国消化内镜活组织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范先靖

中国消化内镜活组织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范先靖

Barrett食管
HP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
乳糜泻
显微镜下结肠炎
IBD
在食管下段黏膜根据内 镜所见的病变范围或疑 似伴有异型增生的区域 进行活检
定位性活检
Barrett食管
HP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
乳糜泻
显微镜下结肠炎
IBD
在胃窦小弯距侧距幽门 5cm ( 邻 进 胃 角 处 ) 或 胃 窦大弯侧正对胃角处取材 1~2块,经行快速尿素酶 试验或病理学诊断
避免内镜损伤
轻拿轻放,保护内镜插入部CCD元件 保护附件,尤其是活检孔道。
避免胃镜咬伤
关键点 1食管入口 2倒镜观察 3退镜过程
少言少语,谨慎操作 团队合作,互相沟通
提供您的病史。若进行过其他检查,如
胃肠道钡餐检查、腹部CT或以前做过胃 镜检查,须将检查报告和病理报告交医
生参考;60岁以上老人应行心电图检查 。所有受检者均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胃镜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取下眼镜、活动义齿, 穿宽松衣裤,放松心情等待 检查
操作前
取出假牙,摘掉眼镜 核对病人、病史 打开检查界面 安慰病人、交代注意事项
定位性活检
Barrett食管
HP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
乳糜泻
显微镜下结肠炎
IBD
应在胃角、胃窦距幽门 2~3cm 的 大 弯 侧 和 小 弯 侧 , 胃 体 距 贲 门 的 8cm 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胃 体中部大小弯),共取 5块组织进行活检
定位性活检
Barrett食管
HP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
(二)黏膜活检标本的处理
➢ 及时固定、记录患者信息 ➢ 有蒂息肉切除标本直接放入固定液中,亚蒂或无蒂息肉可在切缘处用墨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是指位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早期癌变,一般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

这种类型的癌症通常发展缓慢,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上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检查上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检查是通过内窥镜将摄像头插入食道、胃或十二指肠,检查黏膜表面的异常变化。

内镜检查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内镜检查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非常敏感,能够检测到非典型细胞变化、肿瘤的早期形成和细微的黏膜异常。

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早期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上消化道早期癌临床病理诊断临床病理诊断是通过组织活检和病理学分析,确认癌细胞的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

临床病理诊断可以提供更为具体的病变信息,包括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血管侵袭等重要指标。

临床病理诊断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准确性和敏感性内镜检查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非常高,能够发现细微的黏膜异常和病变。

内镜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隐匿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较差。

相比之下,临床病理诊断通过组织活检和病理学分析,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病变信息,对于隐匿性病变的诊断效果更佳。

2.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内镜检查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假阳性率较低。

内镜检查的结果可能受到操作者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

而临床病理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在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3.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来看,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上各有优势和限制。

内镜检查具有快速、无创伤和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癌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预后。

病理学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1)

病理学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1)
隆起型
表浅隆起型
表浅平坦型 表浅凹陷型

平坦型
溃疡型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 早期胃癌组织学分型
1. 管状腺癌:最多见
2. 乳头状腺癌:
3. 未分化型癌:少见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 有关因素:饮食因素
1. 饮酒 、吸烟及进食过快过硬过热 2. 亚硝胺:酸菜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可合成亚 硝胺 3. 钼缺乏:它是硝酸盐还原酶的成分,缺钼使农作 物的硝酸盐的含量增多 4. 维生素缺乏
5. 感染: HPV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食管癌病理变化:
• 扩散途径:
1. 直接蔓延 2. 淋巴道转移: 癌组织→幽门下及胃小弯的胃冠 状静脉旁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肝门或 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3. 血道转移:晚期,门静脉→肝、肺、脑、骨。
4. 种植性转移:腹腔、卵巢(→转移性黏液瘤 Krukenberg瘤)等
病理与临床联系
• 早期无症状
• 上腹饱胀、疼痛、食减、消瘦、贫 血、幽门梗阻或吞咽困难、呕血、
胃 良 、 恶 性 溃 疡 的 区 别
溃疡型胃 癌
胃良性溃疡
胃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区别
良性溃疡(胃溃疡病) 恶性溃疡 (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 溃疡直径<2.0cm
不规则,火山喷口状 溃疡直径>2.0cm
深度 较深 边缘 整齐,不隆起
底部 较平坦,清洁 周围 粘膜皱襞向溃疡集 粘膜 中

消化道标本病理学规范化处理 徐瑞

消化道标本病理学规范化处理 徐瑞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概述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B0549013
病理取材 制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处理前期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B0549013
病理处理前期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胃标本固定图
病理处理前期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完全!!! 浸泡于福尔马林中
病理处理前期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处理前期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概述
➢ 新鲜送检组织拍 照 ➢ 样本留存信息& 拍照 ➢ 样本留存示意图
➢ 10%中性福尔马 林固定
• 速度0.1cm/小 时(0.4cm/24小 时) • 用量:15-25倍 标本体积 • 固定时间:1248h ➢ 扎针固定
病理处理前期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病理处理前期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下消化道出血病理、病因判断、严重程度判断、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下消化道出血病理、病因判断、严重程度判断、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下消化道出血病理、病因判断、严重程度判断、诊断及治疗要点下消化道出血是Trietz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

临床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干预措施不如上消化道出血完备和规范。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判断目前普遍认为憩室(26%~49%)、痔疮(10%~20%)、结肠息肉(3%~13%)以及结肠炎(包括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病以及感染相关结肠炎,11%~13%)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其中,炎症性肠病是 40 岁以内患者小肠出血的首位病因;血管畸形为大于 40 岁患者小肠出血的首位病因。

肿瘤为结直肠出血的首位病因。

下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判断休克指数(SI):心率/收缩压,是判断失血量的重要指标。

SI ≥1 的患者考虑为不稳定性下消化道出血,建议优先行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血管栓塞治疗;SI < 1 的患者考虑为稳定性出血,可进一步根据 Oakland 评分判断出血严重程度。

评分≤ 8 分的患者考虑为出血量较少的低危患者。

下消化出血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较难通过胃肠镜检查全面探及,导致其检出率低,诊断困难。

目前主要手段包括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等内镜检查和 CT 小肠造影(CTE)、CT 血管造影(CTA)、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

内镜检查结直肠镜是明确结直肠出血的重要手段。

目前普遍认为因出血住院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完善内镜检查即可。

针对高危出血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建议入院 24 h 内完善急诊结直肠镜检查。

对于结直肠镜检查阴性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怀疑小肠出血。

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是小肠出血患者的主要诊断方式。

因小肠镜检查时间长、患者耐受差等原因,临床首选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与出血状况密切相关,但急性出血期常因视野不佳影响观察,因此建议在出血停止后 3 天行择期胶囊内镜检查(最长不应超过 2 周)。

影像学检查CTE 可以同时显示肠腔内外的病变,对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断率为 40%。

消化道早癌病理

消化道早癌病理
全胃切除+脾脏切除。
术后病理
贲门小弯侧部分区域黏膜缺失,肉芽组织增生,多 核巨细胞反应,符合ESD术后改变,此病变远端胃 壁黏膜示腺上皮高度上皮内瘤变伴局部癌变(高分 化腺癌,位于黏膜内),病变范围4*2.5cm,标本两 端切缘及送检吻合圈未见病变组织残留。查见胃周
小弯侧淋巴结24枚未见转移。
谢谢!
Case 2
文献复习
• 72岁,男性 • 内镜及超声提示见广泛粘膜下隆起,疑为GCP
• 此次内镜发现2处病灶: –浅表凹陷型(IIc) –平坦型(IIb,泛红)
Case 2
文献复习
• 72岁,男性 • 内镜及超声提示见广泛粘膜下隆起,疑为GCP
• 此次内镜发现2处病灶: –浅表凹陷型(IIc) –平坦型(IIb,泛红)
• 病变大小:22.5cm,53.0cm
• 病变位置:贲门下,胃角小弯侧
• 病变颜色:以红为主
• 病变形态:贲门下黏膜粗糙发红,病灶中 央凹凸不平,放大内镜下观察见病灶黏膜 与周边黏膜界限清晰,局部腺体融合,部 分区域腺体缺失;胃角病灶见腺体与周围 正常黏膜界限清晰,腺体密集堆积,部分 血管扭曲扩张。
文献复习
• 75岁,男性 • 内镜及超声提示弥漫胃粘膜下囊性改变(GCP)
• 此次内镜发现3处病灶 –浅表凹陷(IIc)病灶 –平坦型(IIb)病灶 –溃疡
Case 1
文献复习
• 75岁,男性 • 内镜及超声提示弥漫胃粘膜下囊性改变(GCP)
• 此次内镜发现3处病灶 –浅表凹陷(IIc)病灶 –平坦型(IIb)病灶 –溃疡
3cm*2.5cm糜烂区(ESD术后疤痕)。距此糜 烂区0.5cm处粘膜略粗糙,4cm*2.5cm。
粘膜缺损区(ESD疤痕)

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病理特征及进展过程分析

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病理特征及进展过程分析

为 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亦可分为轻 、中、
重 3种炎症;根据病理 改变分为浅表性 炎症和萎缩性 炎症 ;还
可 以根据消化道各个部位分为食管炎 、贲门炎、胃炎 、十二指
肠 炎、肠炎等 。
2 溃 疡
消 化道黏 膜上 皮组织 的细胞异 常增 生而形成 新生物 称为 癌变 。早期癌变 指病 变仅 限于黏膜 及黏膜下层,不论范围大小 和有无淋 巴结转移 ;病变一旦突破黏膜下层 即成为 中晚期癌变 ( 进展期癌变 ) 。
4 癌 变
外界致病 因素损伤消化道黏膜 ,使消化道黏膜细胞发生充
血、水肿、红斑 、出血、糜烂 、增生 、坏死成为炎性病变 ,表
现为消化道黏膜对各种损伤 的炎症反应过程 ,通常包括上皮损 伤、黏膜炎症反应和 上皮 再生 3 个 过程 。消化道黏膜 的炎性病
变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 以分成很多炎症 ,如根据病情缓急分
正常 的消化道黏膜柔软 、红润 、光滑 ,具有 收缩 、扩 张、
蠕动 、自我防护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食物 、理化 因素和酸性
黏膜有 明显的上皮细胞再生和炎症 样变 化,并常见腺体有肠化
生。其 中溃疡 的范围大小 、深浅程度、修 复时间长短 、生长部
位 等决定了溃疡性质及 良恶性严重程度 。 3 异型增生 黏膜上 皮内瘤变称为 异型增生 ,指腺管及表面上皮在偏离 正 常所产生 的形态和 功能 常 ,其可见 于炎症 、o i n t e s t i n a l mu c o s a s h o ws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f u n c t i o n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p a ho t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i o n c a n c o r r e c t l y d i a g n o s e o f g a s ro t i n t e s t i n a l mu c o s a l e s i o n s a n d t i me l y r t e a t me n t .

消化道早癌ESD病理诊断

消化道早癌ESD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
日本标准结构异型是诊断分化型胃癌的证据
(1)腺管结构异常在诊断分化型胃癌时 常被提及,如存在无限延长、成角或流产样 的腺管等特殊的腺管形态等。
病理诊断
•大肠癌诊断WHO指出,肿瘤必须穿透黏膜肌至 黏膜下
•如果肿瘤组织学形态符合腺癌,但只位于粘膜内, 即使突破基底膜也适用“高度异型增生”,“黏 膜内癌”也可使用。
病理诊断
•然而WHO特别指出,日本结直肠癌协作组关于 《结直肠癌治疗导读》中,“腺癌”被常规使用, 且附有治疗建议。 •但WHO仍然认为,活检标本中,如果没有癌浸 润到粘膜下层的证据,而细胞学组织学形态上已 符合大肠癌的标准,不宜直接诊断黏膜内癌,应 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做好沟通
•如果因为溃疡或者溃疡瘢痕导致黏膜肌层难以确 认,可以划一条虚线链接两侧相邻的黏膜肌表示 完整的黏膜肌层,然后从它开始测量垂直浸润深 度。
•使用抗肌蛋白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确认黏膜 肌层有用。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国际抗癌联盟(IARC)于2000年版《消化系统肿 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把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引 入胃肠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
4病理取材病理取材病理取材病理取材取材前仔细观察标本精心设计标本找出最显著的病变和最重要的病变或者内镜医生最关切的病变并确定第一刀的位置进行高清度摄影确定标本方向及距离病变最近的切缘然后决定取材方向按照脱水盒尺寸设计标本的走行和断开病理取材病理取材尽量不要将重要病变断开并且要最大限度保证重要区域的完整第一个切片部位选择病变边缘距离标本水平切缘最近处随后的切片按照间隔23mm的要求与第一个切片平行切割病理取材病理取材记下取材数量如果标本较大还要划线标记分区标本由技术员交接并放入脱水盒记录装盒方向每盒数量及摆放顺序和方向病理取

临床分析消化道溃疡病灶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临床分析消化道溃疡病灶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临床分析消化道溃疡病灶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消化道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上发生的溃疡。

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对于溃疡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理形态学特征入手,较为详细地介绍消化道溃疡病灶的临床分析。

一、病理形态学特征消化道溃疡病灶主要包括早期溃疡和晚期溃疡两种类型。

早期溃疡主要表现为溃疡底部为浅表溃疡或浸润性溃疡,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

溃疡边缘清晰,有较为明显的边界线,周围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病灶扩散。

晚期溃疡则溃疡底部更深,边缘模糊、不规则,病变呈现更明显的浸润性生长。

除了溃疡形态上的差异,组织学上的特征也对消化道溃疡的临床分析有重要作用。

病理切片观察可以发现溃疡底部有明显的坏死组织,周围组织存在炎症反应,尤其是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

溃疡的边缘部分也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

二、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比较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溃疡的两种主要类型,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各不相同。

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增生和萎缩,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变浸润和溃疡形成。

病理切片观察可以发现溃疡边缘有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有炎性渗出物和瘢痕形成。

胃溃疡还可以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溃疡的病理变化。

相比之下,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略有不同。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生在球部和降部,较为常见。

病理切片观察可见溃疡底部为慢性炎症、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不像胃溃疡那样伴有明显的瘢痕形成。

此外,十二指肠溃疡可合并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等。

三、消化道溃疡的临床分析通过对消化道溃疡病灶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首先,对溃疡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可以判断其是否为早期或晚期溃疡,进而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

早期溃疡多为表浅溃疡,治疗相对较为简单,可以尝试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而晚期溃疡则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治疗,包括手术干预等。

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外科病理学

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外科病理学

以下是从这本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片段,它们展示了作者对消化道非肿瘤性疾 病的深入洞察和精湛见解。
“在消化道的非肿瘤性疾病中,炎症性疾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疾病虽 然不像肿瘤那样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但它们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特性也给患 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对于炎症性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
《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外科病理学》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全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 价值。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理学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精彩摘录
《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外科病理学》是一本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消化道非肿瘤性 疾病的权威著作。这本书不仅涵盖了消化道各类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还详细描述了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外科治疗策略。对于从事消 化内科、外科以及相关领域的医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随后,目录按照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如食管、胃、小肠、大肠等,进行了详细 的分类和介绍。每个部位都涵盖了常见的非肿瘤性疾病,如炎症性疾病、血管 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这种分类方式使得读者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位或 者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每个部位的疾病介绍中,目录都遵循了相似的结构:先介绍疾病的概述,包 括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然后是病理学特征,详细描述了疾病的组织学变 化、细胞形态等;接着是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 依据;最后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这种结构化的介绍方式 使得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每个疾病的全貌,从而更好地掌握其诊断和治疗策略。
“对于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的预防,我们应该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锻炼等方面。对于具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消化道检查也 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泡毒素(VacA)蛋白、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蛋白 ; 酶类:尿素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等等; 脂多糖与交叉抗原
2020/11/14
牙菌斑中可分离出HP
14
HP相关慢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检病理
15
2020/11/14
15
• 1982 重庆首次全国 慢性胃炎研讨会
• 1990 悉尼系统 (The Sydney System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tis )
胃镜
• 1963 年日本制成了带有胃内照相机的纤维胃镜 • 1973年研制了第一台国产纤维胃镜 • 1983年,美国WelohAllyn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
电子胃镜
9
2020/11/14
9
Barry J. Marshall & J. Robin Warren
• 1975 (25) 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
25
胃幽门螺旋杆菌,亚甲基兰染色
HP:释放尿素酶、蛋白酶、磷酸酯酶(破坏上皮细胞) 产生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 释放髓过氧化物酶 作用于血管内皮
与慢性胃炎、溃疡病、甚至胃恶性肿瘤发生有关
12
胃 炎
2020/11/14
13
HP感染与胃病发病
• 40-70%感染,但发病与HP类型相关。 • 经消化道(口腔与餐饮餐具)感染 • 胃病中HP检出率:胃溃疡病70-80%;十二指肠溃疡病90%;
HP相关胃炎中15-20%发生溃疡病 • 发布机制: (1)定植因子—鞭毛、尿素酶、粘附分子 (2)致病因子:
21
2020/11/14
21
• 形态学变量分级: 无(0)、 轻度(+)、 中度(++)、重度(+++)
• 组织化学特殊染色: Giemsa染色(显示HP) AB-PAS(显示肠化生)、 HID-AB(根据氧化酰化唾液酸是否阳性区 分大肠型或小肠型不完全化生)
22
2020/11/14
22
形态学变量与分级
病理组织学分类
17
2020/11/14
17
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分类
(一)萎缩性~
1 自身免疫,胃体弥漫—A型 2 多灶萎缩,HP、饮食因素
胃窦弥漫— B型
(二)非萎缩性~(浅表性~)
HP 感染,胃窦为主,间质为主
18
2020/11/14
18
诊断要素
病史、部位、胃镜表现、块数 病理变化特征:要素、变量、范围 、程度 鉴别诊断要点
10
10
2020/11/14
11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olori,HP)是 许多胃部
疾病的致病因子,与胃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 慢性胃炎 • 消化性溃疡 • 胃癌 •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2020/11/14
也有认为HP与心血管疾病、结缔组织 病和血液疾病的发病相关。

2003The new Vienna classification
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 the term dysplasia has been
replaced by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性胃炎
病因分类:如急性胃炎分为刺激性、 出血性、腐蚀性、感染性
形态学变量


单个核细胞
(慢性炎症细胞)
中性粒细胞
(急性活动)
0 + ++ +++ 0 + ++ +++
萎缩
0 + ++ +++
(胃窦-肠化或腺) (胃体底-假幽化、肠化或腺)
肠化
0 + ++ +++
H.pylori
0 + ++ +++
23
2020/11/14
23
24
2020/11/14
24
2020/11/14
• 1979 (42)
noticed bacteria growing on the surface of a gastric biopsy
• 1981 (44)
met Barry Marshall
• 2005(68)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
2020/11/14
19
胃镜活检组织的块数对诊断的影响
• 3块: – 99% for presence of H. pylori – 82% for atrophy and metaplasia – 81% for dysplasia
• 5块: – 100% for H. pylori – 96% for atrophy – 95% for metaplasia and dysplasi 诊断用:取2-3块;研究用:5块
消化道病理
底 贲门

幽门
窦 2020/11/14
2
2
3
2020/11/14
3
4
2020/11/14
4
5
2020/11/14
5
6
2020/11/14
6
2020/11/14
7
1868 Adolph Kussmaul
8
2020/11/14
8
• 1935提出胃炎的分类(尸检+胃手术标本) • 1940s 胃活检 • 1957 年美国Hirschowitz试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纤维
• 1996 新悉尼系统(The Updated

2000井冈山《全国慢 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

Sydney System)
1998 Padova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见》
• 1998 Vienna revisited
• 2003大连
• 2000 WHO

2006上海和2011《中
• 1981 (31) met Robin Warren
• 1985 (35) experiment was published
• 2005 (55)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20/11/14
• 1962 (25)
Adelaide University
20
2020/11/14
20
1. 病史与体征
2. 内窥镜所见:病变部位和范围、黏膜形态、色泽、 有无糜烂灶、 出血灶、黏膜血管显露,等
3. 活检取材(biopsy):小弯侧胃窦与胃体。诊断用: 取2-3块;研究用:5块
4. 临床病理学诊断:
(1)形态学变量:慢性炎细胞、急性炎细胞、萎缩、 H.pylori(HP)、肠化、异型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