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遗址专题介绍
夏朝的文化遗址与考古发现
夏朝的文化遗址与考古发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自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存在。
虽然夏朝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仍存在争议,但其丰富的文化遗址以及经由考古发现所揭示出的历史细节为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文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本文将介绍一些夏朝的重要文化遗址以及近年来的考古发现。
1. 扬州石头城遗址(江苏省扬州市)扬州石头城遗址位于扬州市区,经考古学家的调查,确认为夏朝晚期城址。
这一遗址呈现出巨大的规模和完整的城墙结构,表明夏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城市建设技术和管理能力。
在遗址的挖掘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青铜器等文物,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夏朝的存在和发展。
2. 二里头遗址(河南省安阳市)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遗址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1999年至2001年期间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这一遗址的密集居住区、宫殿、陵墓、制陶作坊等多个部分。
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中部分青铜器上刻有的文字,有助于研究夏代文字和社会制度。
3. 红山文化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红山文化遗址是夏代晚期至商代早期的考古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这一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夏朝在北方地区的存在,并提供了大量关于早期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证据。
出土的文物中包括陶器、兽面陶罐、石器等,其中的装饰图案和图腾象征等元素,对于研究夏朝早期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4. 范县板林庙遗址(河南省焦作市)范县板林庙遗址是夏代晚期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境内。
这一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石器等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座巨大的土兽面陶俑。
这些文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关于夏代文化的了解,也为研究夏朝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提供了线索。
通过对夏朝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夏代社会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然而,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说时期,虽然有很多文物和考古发现,但对于夏朝的确切始末,依然有很多争议和未解之谜。
盘点中国十大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烟云!
盘点中国十大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烟云!中国历史悠远,吹过了唐风宋烟,亦且换了明脸清庞。
而今,走到了现代,时间流逝,那些历朝历代中华民族的历史遗迹,凝结了无数先辈们的智慧,无不透露着他们曾经生活的痕迹。
本期,我们一起来盘点下中国十大历史遗址。
秦始皇兵马俑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
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始建于1976年,建馆缘起可追溯至1974年秦兵马俑的发现。
1979年10月1日,以一号坑遗址保护大厅为主陈列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秦兵马俑三号坑遗址展厅对外开放,1994年10月1日,秦兵马俑二号坑遗址展厅对外开放,1999年10月4日,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落成开放。
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先后有24个皇帝在这里统治中国。
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
故宫博物院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在,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布达拉宫早已不是一座单纯的宫殿,而是一种信仰的化身、精神的象征,相传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佛门的意识里,它的存在,有如菩萨亲临(藏语布达拉,意即观世音菩萨居所),朝拜布达拉宫,可以改变未来。
长城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长城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长城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此前,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
土遗址加固与保护
土遗址加固与保护土遗址是指以土壤和岩石为主要材料的古遗址。
这些遗址是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但同时它们也面临各种威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
本文将探讨土遗址加固与保护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常用的技术方法以及应用实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土遗址加固与保护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先,土遗址本身的特点使其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例如,土壤的侵蚀、风化、溶解和人为的挖掘、建筑活动等都可能对土遗址造成损害。
此外,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会对土遗址造成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土遗址加固与保护的常用技术方法包括物理加固、化学加固和生物加固等。
物理加固方法主要有加固支撑、充填加固、喷射加固等。
化学加固方法主要包括灌浆、涂层加固等。
生物加固方法主要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来加固土壤,增强其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技术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例如,物理加固方法见效快,但可能会改变土遗址的原有结构。
化学加固方法对土遗址的破坏性较小,但成本较高,且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生物加固方法绿色环保,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这些技术在土遗址加固与保护中的应用。
以某大型土遗址为例,我们采用了物理加固和化学加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使用物理支撑结构对土遗址进行加固,然后再使用化学灌浆方法进一步加固。
经过这些处理后,该土遗址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总结来说,土遗址加固与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环境条件,采取适合的加固与保护技术。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探索更有效、更环保的加固方法。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保护土遗址的重要方面。
只有全社会共同和参与,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建议以下几点:首先,开展更深入的基础研究,理解土遗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发展更加适应土遗址特点的加固技术。
其次,注重跨学科合作,汲取土木工程、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土遗址保护工作的科学性。
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河南郑州二里头古墓群考古探秘
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河南郑州二里头古墓群考古探秘河南郑州二里头古墓群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这个古墓群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距离郑州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
二里头古墓群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里头古墓群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当时,一位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葬着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随后对古墓群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研究。
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二里头古墓群被确认为商代晚期的遗址,距今已有约3800年的历史。
古墓群内共有约200座墓葬,其中包括大型墓葬、小型墓葬和祭祀坑等。
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文物,为研究商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里头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墓群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等文物,展示了商代晚期的高度文明和工艺水平。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被称为“二里头大盂”的青铜器,它是中国青铜器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这件青铜器高约133厘米,重约875公斤,造型庄重大气,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除了青铜器和玉器,二里头古墓群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等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商代晚期的生产技术和艺术水平,还为研究商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例如,古墓群中出土的陶器中有许多是用来盛放粮食和酒水的,这说明当时的商代社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农业生产和物质文明水平。
二里头古墓群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世界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为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总之,河南郑州二里头古墓群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中国著名的十大历史遗迹博物馆
中国著名的十大历史遗迹博物馆1.秦始皇兵马俑。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为秦朝历时39年修建而成。
1974年3月被发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有陶俑、陶马约6000件。
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2.北京故宫。
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
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
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气魄宏伟,极为壮观,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拉萨布达拉宫。
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
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水洞沟,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素材
水洞沟: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长城脚下水洞沟,一泓清泉入河流。
断壁崖前观古址,石器文化遗千秋。
山岭遍是沙丘布,鸦鹊羊群埠上走。
若非地下藏物证,焉知史前山河秀。
这首今人写的古体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亦梦亦幻的境界。
走过水洞沟,从两万多年前的史前社会一下子走到了明朝的长城边。
几乎没有跳跃,时空就在这么不经意间一下子从远古拉到了现实。
人们常说,穿越时空的河流。
那么眼前这些地穴、断壁和长城之外的荒漠,又是怎样一条被岁月遗弃的河流?水洞沟人已经神秘地消失了,但他们生活过的这片土地却依然在顽强地存活着。
直至目前,水洞沟依然是宁夏已知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随着考古发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其研究的持续深入,新的发现仍将层出不穷。
“地窝子”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银川市东南28公里,最早由法国古生物和史前考古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于1923年发现并进行了发掘。
该遗址与内蒙古的萨拉乌苏遗址被并称为中国最早发现和进行正式发掘的两大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水洞沟村是一个古老的半地穴式的聚集村落遗址。
在古老的水洞沟村里,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保留着北方先民们创造的窑洞式和半地穴式的居室。
银川市文化局有关研究者告诉记者,这种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居室,往往建在黄土层较厚的山坡或沟岸上,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水洞沟村继承了这种古老居住方式,在黄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后在地穴四周边缘上,用土坯垒起矮墙,使之高出地面,再以桁条,木椽搭顶,复以柴草,在柴草上糊以泥巴,防止漏水。
“这种居室建筑极其廉价,是远古人类居住方式的最佳选择。
我国北方地区群众习称其为‘地窝子’、‘地窨子’。
它产生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伴随着人类生存了数千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销声匿迹,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了解,水洞沟村聚落共有29处地穴式建筑遗址。
据水洞沟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他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些进行了恢复,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先民们的居住形式。
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历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山东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城址)、夏代(岳石文化城址)发掘地点: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城子崖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存,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发掘和出版考古报告的古城址。
城子崖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堆积层分为三层,上层为周代文化层,中层为岳石文化层,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出土了大批各时代的文化遗物。
下层的龙山城址南北最长处530米左右,东西宽约430米左右,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城址内文化层堆积丰富,有房基、水井、窑穴等遗址。
陶器以黑陶、灰黑陶为主。
石器多为磨制。
还有骨器。
1928年和1930年曾进行过两次发掘,首次揭示出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龙山文化(最初称之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现在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
此外,在遗址的周围还发现一处平面为长方形的板筑夯土围墙遗迹,可能是当时的城墙基址。
岳石文化的城址直接叠压在龙山文化城址之上,面积为17万平方米。
城垣夯层规整,夯土坚实。
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现城子崖遗址是由龙山文化城址、岳石文化城址和周代城址重叠而成,澄清了60年来有关城子崖遗址时代的争论。
其中龙山文化城址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为这一时期古城址之最;岳石文化城址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夏代城址。
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和中国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由此揭示出来的龙山文化,对于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为中国史前城址和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城子崖及其周围的古代遗址,形成了一个从新石器时代到两汉的基本完整的古代文化区。
城子崖龙山文化城址具有早期城市的雏形,说明当时它已经成为一个权力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城子崖岳石文化城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城市考古的空白。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的资料重新整理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的资料重新整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的资料重新整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众多的世界文化遗址、名胜和古迹。
这些地方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文旨在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址、名胜和古迹进行资料重新整理,带您领略中国古代文明的壮丽景观。
1. 长城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防御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长城修建始于公元前7世纪,横跨中国北方的山脉和平原,全长超过21,000公里。
长城不仅是古代中国的防御工事,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2.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故宫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拥有数以千计的房间和庭院,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生活的典范。
3. 兵马俑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秦朝的陪葬品。
兵马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
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和工艺水平。
4. 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是中国云南省丽江市的一座雪山,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
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是中国最著名的高山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冰川之一。
这里的景色壮丽,有多个海拔不同的雪峰,吸引着大量的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
5.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这座佛像高达71米,建于唐代,远观如天人合一,令人叹为观止。
乐山大佛所在的峨眉山还有许多其他的佛教文化遗址,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6. 泰山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的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
泰山被誉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历史上的朝圣胜地。
登上泰山的顶峰,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宏伟的古建筑,体验到独特的文化氛围。
7.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莫高沟,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
周朝的历史遗迹古都遗址与王陵墓地
周朝的历史遗迹古都遗址与王陵墓地在中国历史上,周朝是一个重要而辉煌的王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周朝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尤其是其古都遗址和王陵墓地。
这些宏伟的遗址见证了周朝的辉煌,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一、古都遗址1. 周公庙: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是周公的奉祀之地。
周公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代表着周朝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周朝的庄严和威严。
2. 神庙遗址:除了周公庙,周朝还留下了许多其他神庙的遗址。
这些神庙通常会奉祀一些重要的神祗,如上帝、地神、天神等。
这些神庙遗址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周朝的宗教信仰,还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线索。
3. 都城遗址:周朝的都城曾经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虽然现在已经无法完整地看到周朝的都城了,但是考古学家们通过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还是发现了许多都城的遗址。
这些遗址包括宫殿、城墙、城门等,它们为我们揭示了周朝都城的规模和布局。
二、王陵墓地1. 马王堆: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是周朝的王陵墓地之一。
在马王堆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墓葬。
其中最有名的是马王堆汉墓,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汉代贵族墓,里面的壁画和丝织品等文物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
2. 董家湾:董家湾古墓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蒲城县,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周朝贵族墓地。
董家湾的墓地里埋葬着许多王公贵族,他们的墓葬宏伟壮观,显示了周朝王陵的辉煌和豪华。
3. 张家山: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是周朝的王陵墓地之一。
张家山墓地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古墓群,其中既有周朝的王陵,也有其他贵族的墓葬。
这些墓地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陶瓷器等珍贵文物。
总结起来,周朝的历史遗迹古都遗址和王陵墓地散落于中国各地,通过对这些遗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周朝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明。
《土遗址保护初论》记录
《土遗址保护初论》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书籍简介 (2)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土遗址的定义与分类 (4)2.1 土遗址的定义 (5)2.2 土遗址的分类 (7)三、土遗址的保护现状 (9)3.1 全球土遗址保护概况 (10)3.2 国内土遗址保护现状 (11)四、土遗址保护的理论基础 (12)4.1 遗址价值评估 (14)4.2 保护原则与方法 (15)五、土遗址保护的技术与实践 (16)5.1 考古发掘中的保护技术 (18)5.2 建筑设计中的保护理念 (19)5.3 数字化技术在土遗址保护中的应用 (20)六、土遗址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21)6.1 存在的问题 (23)6.2 应对策略 (24)七、结论与展望 (25)7.1 研究成果总结 (27)7.2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8)一、内容概览《土遗址保护初论》是一篇关于土遗址保护的论文,主要从土遗址的概念、类型、保护现状、保护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文章首先对土遗址进行了定义和分类,明确了土遗址的概念和范围。
分析了土遗址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了土遗址保护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探讨了土遗址的保护现状,指出了当前土遗址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措施,包括立法保护、科学研究、技术手段、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内容。
文章对土遗址保护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加强土遗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 书籍简介《土遗址保护初论》是一本专注于土遗址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著作。
本书内容涵盖了土遗址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保护的重要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土遗址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书既适合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也适合对土遗址保护感兴趣的大众了解。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土遗址保护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土遗址的历史背景、现状、保护技术、保护措施、法律法规等方面。
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对土遗址保护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土遗址保护工作中去。
中国十大文化遗址
中国十大文化遗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浩如星辰的文物古迹,其中的一些古遗址、古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恢弘的气势,神秘的文化令世界叹为观止。
下面整理了中国十大文化遗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十大文化遗址介绍1、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博物馆位于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得观众惊叹不已,是一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发现。
2、故宫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
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3、拉萨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整座宫殿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
宫内收藏了无数珍宝,堪称一座艺术的殿堂。
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
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
4、长城有2000多年历史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与智慧的结晶。
5、曲阜三孔曲阜三孔指的是孔府、孔庙和孔林。
山东的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儒学至今影响着中国的思想,因此曲阜无疑就是诞生这一文化的“圣城”。
曲阜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化中都占有显著的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七大古文化遗址介绍
七大古文化遗址介绍普通大众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叫河姆渡的地方,那里藏着远古的秘密。
河姆渡遗址啊,就像是一个时光宝盒,打开它,就能看到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住在干栏式的房子里,下面架空,能防潮防虫。
他们种水稻,用骨耜来耕地,这可比咱们现在的锄头原始多啦。
还会养猪、狗、水牛,日子过得挺热闹。
遗址里出土的陶器,虽然没有现在的精美,但每一个线条都透着他们的用心。
还有那些精美的玉器,虽然简单,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河姆渡遗址让我们知道,咱们的祖先可真厉害,早早地就有了自己的生活智慧。
良渚遗址良渚遗址,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它在浙江杭州,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
这里曾经有一座宏伟的古城,城墙高大厚实,护着城里的人们。
他们能制作精美的玉器,像玉琮、玉璧,上面的纹路复杂又漂亮,那可都是手艺活。
而且啊,良渚人还有发达的水利系统,能灌溉农田,防洪抗灾。
这说明他们不仅会过日子,还很有头脑呢。
去看看良渚遗址,仿佛能看到当年的繁华,感受到先人的勤劳和智慧。
殷墟遗址提到殷墟遗址,那可是大名鼎鼎!它在河南安阳,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那可是最早的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记录着当时的事情。
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传递信息,多神奇!还有那些青铜器,像司母戊大方鼎,又大又重,工艺精湛,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技艺。
殷墟遗址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着我们去翻阅。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那可真是神秘又迷人!它在四川广汉,一出土就震惊了世界。
那些巨大的青铜面具,眼睛凸出,耳朵夸张,让人猜不透到底代表着什么。
还有高高的青铜神树,枝丫繁茂,仿佛连接着天地。
有人说这是外星文明留下的,其实啊,这是咱们古代蜀人的杰作。
他们有着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了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三星堆遗址就像一个谜,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在陕西西安,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中国古代文明遗址及特点7.24
公元前5875年后伊洛地区伏羲氏北辛文化公元前5875年后,伏羲氏占据了更多神农氏活动区域(神农氏在中原受伏羲和戎族夹击下衰弱)。
伏羲的素面陶罐和红顶钵碗流行。
从鄂西北的汉水及丹江流域的大本营到问鼎中原的伊洛地区。
苏北,公元前3500年伏羲氏大汶口文化与小河沿文化和红山文化有继承关系,后者受大汶口文化影响。
东北,公元前5000年后赤峰敖汉旗的赵宝沟、小山和河北迁安县新庄。
伏羲氏赵宝沟文化战败了伏羲氏王族往东北迁移,并投靠了伏羲族较早来到该区域的后裔。
有伏羲族和神农族文化交融的素面陶器。
(炎帝尧的崇敬——石斧,西水坡石斧线条刻画的头部和红色结合,《离骚》中屈原开头追溯楚人的高祖是高阳,也许尧是伏羲和神农联姻的后裔,尧在壮年做了两族共祖,神农族称他为高阳,高悬天上红色的太阳。
高阳死于濮阳后,神农退居汉水,之后往南发展,成为楚国主体。
尧号陶唐,唐为通假字音糖,可能是纯色)从公元前3500年到3000年里,中原的伏羲氏发生了什么变化?让他们换发了青春。
阜新县的胡头沟,凌源县城子山,跨凌源、建平两县的牛河梁,喀左县东山嘴。
伏羲氏,遗址都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红山文化胡头沟和城子山是遗址中规模最小的一类,前者临河,后者在山顶。
东山嘴规模大,出土了双龙首璜形玉饰和绿松石做的鸮/鹳。
龙以前是伏羲族恐怖对象,现在代表伏羲族领袖,说明伏羲族由退守转全面振兴。
另外在牛梁山的缓坡顶部有女神庙,人像最大为真人三倍,应为女娲陵庙。
中国古遗址
中国古遗址古遗址是清代以前,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
包括城堡废墟、宫殿址。
村址、居址、寺庙址,还包括当时一些经济性建筑遗存,如采石场(坑)、窑穴、窑址、贝丘等。
我市古遗址分布极广,主要有贝丘遗址、窑址、村落遗址、采石场(坑)等贝丘遗址,俗称蚬壳岗。
多位于河流湖泊岸的山岗、平地、土墩中,往往在贝丘堆中发现各种贝壳、兽骨、鱼骨及石器、陶器残(片)等,其中部分贝丘下层出现古人类居住的房基遗存,也有部分出现埋葬在贝丘层的墓葬(常见人骨架)。
古窑址是我市主要是分布在西江、北江两岸属于五代、唐、宋时代的窑址,近年普查已发现的有小塘镇、罗村镇交界的奇石窑址群、和顺镇逢冲文头岭窑址,罗村镇招大镇岗窑址。
附近往往堆积不少变形或残破的陶瓷、瓦片、烧土、炭碎及各种窑具等遗物。
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中瑶乡西侯度村,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
经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
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
另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有若干烧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石器和有切割痕迹的鹿角以及烧骨的发现,证明远在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匼河遗址位于芮城县风陵渡匼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长达13.5公里范围内的17个地点组成的匼河遗址旧石器地点群,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
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
1960一1980年,先后5次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肿骨鹿、披毛犀、扁角鹿、对丽蚌、德氏水牛、二门马、野猪、师氏剑齿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三趾马等。
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代表,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等,主要原料为石英岩。
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类型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遗址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 山洞遗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常常选择山洞作为居住地。
这些山洞遗址通常保存了丰富的遗物和化石,包括工具、动物骨骼等。
2. 开放遗址:开放遗址是指位于地表或露天的遗址,如岩层上的露天遗址、河滩、湖泊边等地。
这些遗址常常保存了石器、动物骨骼和火堆遗迹等。
3. 沉积遗址:沉积遗址是指埋藏在河流、湖泊、沼泽等水体沉积物中的遗址。
由于沉积过程中的保护作用,这些遗址中的遗物保存相对较好。
4. 文化堆积遗址:文化堆积遗址是指由旧石器时代居民长期聚居而形成的遗址,特点是地表有一层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堆积物,包括石器、动物骨骼、火灰等。
5. 火塘遗址:火塘遗址是指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用于生火的遗址,常常包括火灰、碳化物、燃烧痕迹等。
6. 地壳遗址:地壳遗址是指保存着地磁信息的遗址,通过分析这些遗址中的磁性物质,可以对地磁场的变化和古地理环境进行研究。
以上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常见的遗址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提供了宝贵的考古信息,帮助我们了解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以及古环境条件。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中国的史前文化和遗址,由于旧石器时代的发现较少,习惯上按南方和北方分成两个区域;而新石器时代的发现较多,特别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所以地区划分较细。
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北方地区东谷坨地点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
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许家坡。
据古地磁法断代,年代约为距今100万年,地质时代处于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早期。
所出文化遗物有石制品16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
另外还有打击过的骨片。
该地点与其附近的小长梁地点被合称为“东谷坨—小长梁文化”。
小长梁地点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
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官亭北侧小长梁。
地质时代属于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早期。
文化遗物中有石制品2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种类常见刮削器、尖状器、石钻和砍斫器。
另外出有六件打击骨片。
蓝田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位于陕西省蓝田县。
“蓝田人”包括公王岭和陈家窝两个地点的人类化石,据古地磁断代,公王岭化石年代约为距今100万年至75万年,属中更新世早期,陈家窝化石年代约为距今65万年至50万年。
蓝田人的文化遗物有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主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
其中大尖状器又称三棱大尖状器,最具代表性。
公王岭化石层中的几处灰烬说明当时古人类可能掌握了用火技术。
伴出的动物化石包括中更新世早期到晚更新世的动物。
匼〔ke柯〕河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匼河村一带。
其地质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
匼河文化的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
烧骨是匼河人用火的证明。
伴出的动物化石多为中更新世的典型种属,象、鹿、水牛、披毛犀的共存说明匼河人的生活环境为温带气候。
北京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北京人”又称“北京中国猿人”、“北京中国人”或“北京直立人”。
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
丝绸之路上的土建筑遗址
丝绸之路上的土建筑遗址万物生于土,而终归于土。
亘古至今,无有例外,建筑亦然。
——中国首次生土建筑主题展览标语石窟寺和土建筑遗址是保存在我国西北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遗址,其中石窟寺比较被人所熟知,最著名的当属敦煌莫高窟。
土建筑遗址却对世人来说比较陌生,简而言之,土建筑是用未经过烧制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即黄土为材料而搭建出主体结构的建筑。
考古学界一般将这样的原状土称作“生土”,所以土建筑也被称为“生土建筑”。
由于丝绸之路穿越的大部分地域气候干燥少雨,沿途丰富的黄土层成为华夏文明初期就地可取的天然建筑材料,大量土建筑同样也因为干旱的气候得以保存,虽不能做到完好无损,但仍不妨碍我们来想象当时的生活情境。
丝绸之路上保存下来的土建筑遗址约有600处,其中有70多处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根据不同的功能,土建筑遗址主要分为古人类居住土建筑遗址;古城土建筑遗址;长城、关隘、烽,燧及土塔土建筑遗址;陵墓土建筑遗址等几种类型。
古人类居住土建筑遗址古人类居住土建筑遗址是指古代人类生活所用建筑被毁后遗存的主要土体建筑部分,如保留下来的土坯或夯土所制的墙体以及各类不同用途室内陆。
古人类居住土建筑遗址建造相对比较简单,规模也相对较小,只是为了满足当时人们生活所需,所以有些保留的生土建筑甚至只是一个个黄土坑洞,这类土建筑遗址以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最为典型,比如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半坡遗址和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
半坡遗址和大地湾遗址均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历经数千年。
半坡遗址在1953年被考古研究科研团队发现,前后进行5次大规模发掘工作,面积约有5万平方米,留有大量生土建筑房屋和窑穴土遗址,作为黄河流域典型的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地湾遗址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规模要大于半坡遗址。
大地湾遗址历史悠久且时间延续长,分布面积大且面貌保留相对完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古人类高超的技术水平,因此备受考古界关注。
古遗址考古发掘案例
古遗址考古发掘案例古遗址考古发掘一直是考古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于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状况、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古遗址考古发掘案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 母庙遗址母庙遗址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处重要的商代古遗址。
这座遗址被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商代早期社会的面貌。
母庙遗址的发掘考古队伍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并对遗址内的建筑结构、墓葬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商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庙沟遗址庙沟遗址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这座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包括彩陶、石器、动物骨骼等。
通过对于庙沟遗址的研究,考古学家们得以揭示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居住环境和宗教信仰等重要信息,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 足草遗址足草遗址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是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史前遗址。
这座遗址的发掘揭示了早期印度尼西亚人类社会的特点和特征,其中最著名的发现是“印度尼西亚人类化石”——爪哇人头盖骨化石。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早期印度尼西亚人类化石,对于研究东南亚人类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4. 阿尔塔米拉洞窟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北部,是一处有着上万年历史的史前遗址。
这座洞窟内壁上有着精美的岩画,描绘了早期人类的狩猎场景、动物图案等,被誉为“岩石艺术的杰作”。
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发掘揭示了早期人类对于艺术的创作和追求,与其他古遗址一起构成了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上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遗址考古发掘对于人类历史、文明和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通过对于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证据。
当然,古遗址考古发掘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如何保护好已经发现的文物,如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类,如何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土遗址病因分析
受自然环境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土遗址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表现的破坏,在这些破坏原因 中,风化起主导作用。其中化学风化又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而几乎所有的化学风化的进行都离不开 水的参与,水通过参与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及氧化作用等使土遗址形貌发生改。
•
3. 1 溶解作用
6.详细施工过程举例
• 6.1土坯衬砌加固 针对墙体根部掏蚀凹陷的 情况,多用土砌块支护加固。 土坯加固可以在基本不改 变原貌,改善墙体稳定性、 防止坍塌,并有效的阻止风 对墙基的掏蚀,且对生物病 害亦效果明显。不足之处 是外观略显臃肿,砌筑时不 可补砌过量,维持稳定的情 况下,尽量少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裂缝加固
• (1) 化学加固法 考虑与土体结构尽量相容,加固中多选用化学溶液对加固体进行类似于 灌浆法的处理方法,即化学加固法。目前此法应用最广,既可用于裂隙 加固,也可用于表面剥蚀等加固保护。 • (2) 物理加固法 即土木工程中的锚固法、相夹法和支护法等机械加固方法。在土遗址 中裂隙很多,对小裂隙可采用化学溶液灌浆进行处理,对有可能造成失 稳、坍塌的裂隙用物理加固就比较有效。在秦俑坑土遗址裂缝治理中, 采用“U”型和“H”型支架对裂缝严重的部位进行了临时支撑防护,对 巨大裂块,采用网状钢架进行了加固。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有碍观瞻, 影响土遗址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 • (3) 化学锚固法 如上所述单用化学加固有可能达不到加固目的,而单用物理加固有时又 不能很好地发挥土遗址的价值,于是自然而然想到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 方法。即先置入构件或锚杆等结构元件,后灌注化学浆液,这就是化学 锚固法。李最雄在破城子加固保护和河仓城锚固试验中分别采用薄壁 钢和白蜡杆做结构元件,后用浆液进行灌浆。可见化学锚固技术以其独 特的魅力受到土遗址加固保护工作者的青睐,在土遗址加固保护领域有 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墙体化学喷涂
中国古代土遗址专题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主讲人:高大峰教授
一.定义 定义
• 土遗址是在古代漫长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代表着特 定历史时期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 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关对土遗址加固 保护的理论研究及工程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 土遗址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土。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的高昌故城、长城大部分、交河故城、楼兰古城 等均是以黄土夯筑为主的重要土遗址。 • 土遗址的特点首先是遗址规模比较大,其次是破 坏情况很严重。由于风蚀、雨蚀、微生物以及人 畜践踏等多重因素的作用,致使土遗址墙体开裂、 坍塌、表面剥落碎裂、冲沟发育、基础掏蚀,破坏 严重。
长城上的窑洞
定边长城
三.土遗址保护措施及分析 土遗址保护措施及分析
• 1.定义:土遗址保护,是指为保存土遗址实物遗存及其历史环境而进 行的全部活动。从技术方面讲,就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 者其相互结合的方法,增强土遗址的本身抵抗不良外在环境的能力及 改善土遗址的保存环境,使土遗址能长久保存,为当前及将来利用; 从管理方面讲,就是制定土遗址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法令及原则, 加强对土遗址文物的管理,延长土遗址的寿命。 • 2.土遗址加固保护原则 迄今国际社会已形成普遍共识,遗址保护“保持原状或现状”是最基本 的原则,这也是我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推崇的作法。这样可以最 大限度地保存土遗址所蕴涵的历史价值,这也是今人保护加固土遗址的 目的所在。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在加固时应尽量保存甚至使 用原始材料,运用传统工艺,这就要求对土遗址的文化底蕴、土体自身 结构组成、建造工艺有全面了解。其次,加固保护不能影响后人的再次 加固保护。我们知道任何材料都有使用寿命,若材料老化后对土体结构 产生负面影响,将与初衷背道而驰,这就提醒我们材料使用应尽可能与 土遗址土体结构相近,以做到材料匹配。
•
3. 2 水化作用
水泥的水化是大家熟悉的,土壤中有些物质和水接触后,也会形成新的含水物质,改变矿物原有的分子 式。水化过程通常会引起体积膨胀,会对原结构产生巨大的膨胀压力,促进了风化的进行,使土体发生 破坏。
•
3. 3 水解作用
水解作用是指矿物与水的成分起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这种作用包括分解矿物、析出某些元素、 与氧离子组合以及水化作用。在水解过程中,矿物的原生晶体结构被破坏、改造,并且可能完全遭到 破坏和被完全不同于原始物质的新生成的表面风化矿物结构所替代。
款贡城
• 3.陕北长城定边段 • 定边县周边不远就是明长城,它不象是北京长城那样险峻 那样难以攀登,唯一剩下的轮廓就是长长的一条龙型,色 彩与周边没有多大差距,与这里的大沙漠融几乎融为一体, 低矮的地方不走到近处是不易察觉的。这里的长城为沙土 质地的,仅在墩台马面处可以见到少量的砖石,经历600 多年的风吹日晒依旧挺立在那里。 • “三五九”旅窑洞:位于定边县城北15公里,盐场堡乡东 北1公里处。一九四零年秋,“三五九”四支队两千多名 指战员奉王震旅长之命,赴定边县盐场堡一带驻防;为了 解决住宿困难,自已动手在紧靠盐湖的古长城上打175孔 窑洞,开展了自力更生打盐生产,支援革命战争,粉碎蒋 对经济封琐的阴谋。一九八二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现在这些窑洞已经破损不堪,对长城的安全形成 很大的威胁。
• 6.4墙顶封护处理 • 由于温差、开裂变形等造成的 泥坯的破裂、破碎、不稳定,这 一现象在墙顶尤为显眼。墙顶 酥裂、散落土坯也对游人的安 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采用土工 织物可以有效的使墙顶原本的 酥裂、散落土坯与墙体加固成 一体,俗称“戴帽子”,从而起到 防止雨水下渗,破坏墙体,消除安 全隐患,保护文物的目的。 • 6.5表面防风化化学处理 • 国内外土遗址的防风化处理基 本都采用化学喷涂加固的处理 方案,尽管化学加固材料有所不 同,但施工过程基本完全相同。
• 4.土遗址加固保护应用技术 • 4.1化学技术手段 为了详细准确地了解遗址土体破坏程度、结构特征、加固 前后土体内部结构差异,定性了解加固效果,已应用多种化 学技术手段进行了测试分析。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用于 研究遗址或试样表层和内部形貌的差别或直接观察加固前 后土体内部形貌的改变,为加固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 据;X —射线衍射分析、傅立叶红外分析、差热一热重分析 等用来确定土体风化程度或遗址分子间的脱水程度;利用 超声波信号探测岩土的裂隙情况,帮助评价保护处理的效 果。随着土遗址加固研究进展,会有更多更好的技术手段 应用到加固保护各个环节。 • 4.2土遗址加固保护方法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岩土加固技术迅猛发展,由于土 遗址的特殊性以及古建筑加固保护的原则要求,借鉴胶结 和引入筋材构成复合体这两种土的加固方法,形成土遗址 独特的加固方法,即化学加固法、物理加固法和化学锚固 法。
•
3. 4 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常与水化作用相伴进行。在自然界中低氧化合物、硫化物和有机化合物最易遭受氧化作用。 尤其低价铁,常被氧化成高价铁。常见的黄铁矿( FeS2 ) ,在水溶液中可发生氧化,变成硫酸亚铁 (FeS04 ) 和硫酸( H2 SO4 ) ,硫酸亚铁进一步氧化成褐铁矿( Fe2O3 ·2H2O) 。黄铁矿在风化过程中 还会析出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除水之外,温度、湿度等亦可引起风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引起 风化破坏更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土遗址损坏原因多种多样,相同的原因可能引起不同的病害特征,同一病害特征也可能是由不同 的原因引起的。对土遗址的保存现状的分析,尤其是病因的分析是土遗址加固保护的重要内容。
溶解作用是指水直接溶解岩石矿物的作用,它将使岩土体遭到破坏。最容易溶解的是卤族盐类(钠盐、 钾盐) ,其次是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 和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等) 。溶解作用一般进行得十分 缓慢,但当水中含有侵蚀性CO2 而发生碳酸化作用时,水的溶解作用就会显著增强,或当水的温度增高 以及压力增大时,水的溶解作用同样得以加强。
高昌故城
2.款贡城 款贡城
榆林镇北台东即为款贡城,它和镇北台建于同年,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 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敬献贡物、赠送礼品的场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长城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端,曾经是阻碍风沙南进的一道屏障,也正由于此几年 前款贡城几乎整个被厚厚的黄沙掩埋,最深处达十二米之多。为了让其重见天日,对 其进行必要的修缮,今年当地政府部门与文物部门在全面勘测之后,将上层黄沙清除。 款贡城依红山山势而建,地势西高东低,为长方形城池, 东西长约210米,南北宽约 175米,占地面积约33000平方米。其中北墙与长城共用,并设有两道城门,在两道城 门之间的城台顶部还有一座城楼遗址,款贡城的南面只有一道城门,宽2米,高3.2米, 门额石刻“款贡城”三字。而西墙与东墙不设门,其中东墙的地势最低,为城内流水 的汇聚处,因此也是几年前被沙掩埋较深的地方。 款贡城城墙与本地区长城城墙一样是由黄土直接夯筑而成。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数百 年风雨剥蚀以及长期无人看管款贡城已几近湮灭,只剩下历尽沧桑的残垣断墙。 根据考古调查发现,款贡城残墙高度在6.5~8.4米之间。北墙与南墙的破坏最为厉害, 城墙土体在风吹雨打中严重流失,导致墙体低矮,顶部变成圆滑的土包包,而且在雨 水侵蚀下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冲沟 ,严重危害墙体的安全。东墙由于地势低,是城 内雨水的汇聚地,在雨水的冲刷下,导致城墙产生两处坍塌,同时由于东墙曾经被黄 沙掩埋,这也很好的保护了墙体,使得东墙除了坍塌部分外保存较为完整。西墙保存 较好,但墙顶风化剥蚀也较为严重,还有部分当地人通行造成的缺口。
二.举例介绍:
• 1.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位 于吐鲁番市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高昌古城规模宏大,十分壮观。总面积 200万平方米,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遗址。1961年高昌古城被列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 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布局可以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 垣保存较完整。 外城略呈方形,周长约五公里,占地面二百万平方米。城墙为夯筑,墙基厚 约12米,高11.5米,周长约5公里;夯土筑成,夯层厚8-12厘米,间杂少量 的土坯,有清楚地夹棍眼;城垣外侧有突出的垛台一“马面”建筑。 高昌故城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由大门、庭院、讲经 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案分 析,其建筑年代约在公元六世纪。寺院附近还残存一些“坊”、“市”遗址, 可能是小手工业者的作坊和商业市场。外城的东南角也有一所寺院,保存有 一座多边形的塔和一个礼拜窟(支提窟),是城内唯一保存有较好壁画的地 方。从壁画的风格和塔的造型分析,为回鹘高昌后期(公元12-13世纪)的建 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