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4(有答案)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7(有答案)
[训练目标] 1.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欧洲殖民扩张加剧,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经济:欧美先进国家完成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文化: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观念成为西方主流思潮;马克思主义兴起与发展;自然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
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2.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C.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3.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4.(2016·杭州联考)下表为欧美18~19世纪大事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事件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66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已成熟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发展阶段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D.工业革命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剧了阶级矛盾5.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5(考题演练·跟踪检测)(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摘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二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
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
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在历史上赢得普遍赞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的过失。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得出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的渲染;“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第(2)题结合材料二得出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等。
答案:(1)原因: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的渲染;“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2)过失: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为支持分裂战争,实行战争经济政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长期的战争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有答案)
[训练目标]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下西洋,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2015·昆明二模)《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材料反映()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2.(2015·乐山期末)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2015·宁波二模)1793年,英国派出的马嘎尔尼使团到达中国并拜见了乾隆帝。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使团在中国活动场景的是()A.乘坐蒸汽船从沿海快速北上B.与中方就是否向乾隆磕头而争执不休C.进入北京城后入住英国使馆D.接到国内来电获悉英国已向法国宣战4.(2014·孝感统考)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5.(2015·上饶一模)“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D解析: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 B解析:解题时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方面去分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
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 A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鼎”是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不同阶层用鼎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一规定说明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周王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本题所给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 C解析:解题应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也随之动摇,到了周朝后期,分封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形成了分裂割据势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所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分裂割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5. B解析:根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的内容及其中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来看。
6. A解析:从整个材料看,商贾与小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包买商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 C解析:此题为历史结论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理解和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独立。
A项说得过于笼统,语焉不详。
B项不符合实际,美国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只要求对清政府进行改良,企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全国2018届高三考前信息卷(十四)文综历史试卷
全国2018届高三考前信息卷(十四)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共140分)24.《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一丧葬制度表明先秦时期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B.古人轻视丧葬礼仪C.宗法分封制等级森严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25.尚书始置于秦,“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主发书:负责起草、发布诏书),故谓之尚书”,汉武帝废除了原来的禁(禁:帝王所居官苑)外尚书,在禁中设立由宦官主持的禁中尚书。
这表明西汉时期A.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国家决策权力日趋集中C.宦官集团严重威胁专制皇权D.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26.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
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C.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D.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27.谥号始于西周,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接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封建社会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2018年高考历史 冲刺卷及详解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及详解答案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
D项符合题意要求;A项与题意差距较大,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
正确答案选择D项。
【答案】D25.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D.人性本善【解析】从材料看,二者都强调德性修养,这是共通的地方,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C项指向不明,与材料信息不吻合;材料信息没有反映D项内容。
正确答案选择B。
【答案】B26.《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解析】把“动机”放在材料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分析,主要指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项说法与题意有关,但不完全符合,可排除;C、D项与题意较远,可排除。
高考历史_专题14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解析版)
秘籍14 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基本观念: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历史时间是学习一切历史的基础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发生的,所以在分析、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候需要了解当时时空环境。
时空观不仅包括能够在特定时空下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二、典型地图类时空观念题目备考策略1.左图右史——挖掘地图信息,构建阶段特征。
教材中的任何地图都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指导学生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服务于构建历史阶段特征的需要。
2.心中有图——贯穿日常课堂教学历史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历史史实在教材中都有相对应的空间地图,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图。
3.精选地图——进行二轮地图专题复习。
疆域图;战争、战役类;分布图;城市平面图等(2020泰安一模)对比图1、图2长城与城防分布的变化,可推知秦朝()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边疆危机日益严峻C.极力维护国家统一D.君主权力高度集中【答案】C【详解】战国时期,秦、赵、燕修筑的长城是为了加强各自诸侯国的防务的,秦朝把秦、赵、燕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目的是加强北部边防,维护国家统一,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图1、图2长城与城防分布的变化,与君主权力的集中无关,排除D。
(2021年北京东城一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部收到一组贺电,称“这是正义事业和真理的胜利”“在解决重要国际事务方面,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能被排除在外,而应当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4单元单元过关训练14含答案
单元过关训练(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乌鲁木齐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到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B.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B[伽利略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意大利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而在1687年牛顿刚刚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故B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于19世纪中叶,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量子论提出于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应该把自然界无情的生存竞争引入人的社会生活中来,应该提倡个人和国家的竞争(包括终极的毁灭战争),从而淘汰失败者和一些“不适合再生存下去”的人,从而达到净化人类基因,优化人种的效果.该学者观点说明()A.进化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B.社会进步是激烈竞争的结果C.科技进步与否有赖于合理解释D.不应把进化论引入社会竞争A[材料中“自然界无情的生存竞争引入人的社会生活中来,从而达到净化人类基因,优化人种的效果”说明进化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科技进步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C项错误;该学者认为“应当把自然界无情的生存竞争引入人的社会生活中来”,与D项观点相反,排除。
]3.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做其中的一颗行星."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C.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D[经典力学解决的是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原理,不符合题干中的“普遍法则”,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论解决的是生物学领域发展的原理问题,同样不符合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相对论、量子论拓展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空间,但是依然局限在物理学领域,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不断进步,人们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发起了挑战,运用理性思维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身成为历史趋势,故D项正确。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2(有答案)
[训练目标]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民主运动→解放战争)。
1.(2015·哈师大附中一模)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内容C.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2.某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中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
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3.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4.(2015·渭南一模)孙中山领导推翻清朝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
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也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的失败B.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D.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5.(2015·浙江金华十校一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D.意在破除君主专制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6.有人说,中华民国是“美国式的共和国”,但也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
2018年河北省高考总复习助力选练模拟(14)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河北省高考总复习助力选练模拟(14)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答案 C解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2.(2017·潍坊二模,2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答案 A解析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官学体系的“大一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故A项正确;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神化儒学的信息,故C项错误;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这不是在探究人性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
3.(2017·张家口二模,25)《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答案 A解析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 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过于宽泛,故D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检测第14单元单元高效整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
时期特征表现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学习西方仅停留在
“器物”的层面上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
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
洋务运动
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从学习制度到学习
思想文化层面,用资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
立宪制,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
前夕本主义制度改造中
国社会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学俄国走十
月革命道路到走中
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的历程
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
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2。
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4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4周今天复习:近代中国维权斗争【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今年的高考在这一专题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所涉及,这一专题与现实时政联系紧密,因此,这一专题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具体预测如下:1.今后的高考命题对“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一内容的考查不会因为各种版本的教材对的调整而减少,结合历年的的考点的发布来看,仍然会集中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重大事件上;考查方向上,要注意纵向联系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
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知识人都在对这场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众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的战争进行反思,相关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这些相关的研究从多个层面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今年又恰逢甲午年,特别需要注意中日甲午战争。
2.义和团运动在新版人教版教材中放到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作为简单的介绍,从近几年的高考考查来看,义和团运动这一考点考查的比较少。
但今后命题侧重于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纲领的评价和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政策的理解和全面性认识。
3.关于“抗日战争”这一考点,要理解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要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情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抗日战争考点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历史教训留给人们的反思还会是命题的侧重方面;另外,对于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战和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关系可能成为新的命题趋势。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着重掌握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
2018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训练14含答案
单元过关训练(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福建三明质检)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B[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抗英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的思想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故B项正确;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全面学习,故C项错误;林则徐代表的是开明地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2.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
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C[该报纸评论未反映出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故D项错误。
] 3.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B[1895年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不是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故A项错误;1895年以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不是“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故C项错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是外部因素,而不是内在根源,故D项错误.]4.(2017·大连二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说:“窃闻与日本议和……天下震动”。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5(有答案)
[训练目标]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局部改革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未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体制)→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20世纪50年代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015·衡阳五校高三11月联考)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A.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兴起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2.(2016·乐山月考)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3.(2015·乐山期末)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4.(2015·烟台质检)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2015·南昌调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猜题卷(十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猜题卷(十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
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
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25、刘邦曾以“贪污”的罪名处置萧何,汉武帝设置大司马、大将军并重用中朝尚书,东汉时期丞相改为司徒。
这说明两汉时期()A.丞相的职权范围逐渐缩小B.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C.形成外朝牵制内朝的局面D.丞相制度不断走向完善26、《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广告灯箱,上书“十千脚店”四字。
广告灯箱的出现反映了()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广告已得到广泛应用27、乾嘉学派是康熙中期之后兴起,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鼎盛的学派,其通过训诂、校勘、辑佚、注释和辨伪等方法对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古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实质是一场经学复兴运动。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中等生训练14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中等生训练(14)及答案1.(2016·江苏南通、扬州三模,2)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答案 B解析孤证不立,多种史料的互证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与材料中“考古专家”“据史书记载”相符,故B项正确。
2.《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答案 B解析史官记录皇帝言行并传之后世,对皇帝日常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但到后来,皇帝干涉《起居注》的编撰甚至停止编撰,说明史官对皇帝的制约逐渐消失,皇权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
3、出身的官僚和士大夫,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B.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C.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开始产生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解析:选B。
材料信息“很少涉足商界。
洋务运动时期,……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
”可见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选B项。
4.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
”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B.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D.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目标]新航路开辟(殖民者东来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两次鸦片战争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萎缩,外国资本主义逐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1.(2015·江山高三5月质检)“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2.(2015·天津河东二模)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A.劳动力支持B.市场支持C.资本支持D.技术支持3.(2015·上饶二模)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历史上,这两条重要国际商路的开辟都促进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B.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C.亚、欧、美、非各洲文明的交流D.沿路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4.(2015·长春二模)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 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的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5.(2015·景德镇三模)“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6.(2015·浙江四县市联考)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
这场“革命”()A.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推动了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7.“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
……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
”这段论述反映了()A.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D.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8.(2015·黔东南州期末)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材料表明()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亚洲国家最富有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9.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10.(2015·潍坊三模)《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 088 000库平银,关税21 989 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这表明当时中国()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11.(2015·镇江期末)从下列两表中能看到的本质问题是()表1《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2 1842~1860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B.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基本瓦解C.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艰难发展12.(2015·丽水一模)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低谷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D.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8倍13.(2015·长春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2015·黔东南州学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
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纺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
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此后,中国的物产和技术的西传确实难以统计,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材料二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
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
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四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
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
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
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
……(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在东西方交流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分析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的原因有哪些?到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答案精析1.C[新航路开辟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欧洲,因此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受益最大的是欧洲的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以后,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欧洲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故C项正确;中国在新航路开辟时还没有融入欧洲市场,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故D项错误。
]2.B[据材料“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可知市场需求决定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
]3.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丝绸之路”并没有起到这个作用,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能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商品大量流入欧洲市场,也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故B 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可以促进亚、欧、美、非各洲文明的交流,而丝绸之路却不能起到此作用,故C项错误;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体现的是东西方的贸易交往,而不是沿路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故D项错误。
]4.C[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涵盖两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巩固国防的需要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为把世界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了兴建铁路的热潮,故C项正确;开发边疆的需求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5.D[题干中“产业革命的实质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说明其实质不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故A项错误;题干中“产业革命的实质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说明其实质不是经济结构的变动,故B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生产重于消费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产业革命的实质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说明其实质是自由市场制度的确立,故D项正确。
]6.C[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早在16世纪就已经开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可知是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C项正确;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D[中国和日本并没有成为殖民地,故A错。
B项错在时间和“相互促进”。
C项把世界进步的动力归结为欧洲推动,是典型的西欧中心论,属于历史观错误。
]8.D[“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只是为了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并非指出当时欧洲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体现的是美国的科研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并不能说明亚洲国家最富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并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而得出形成了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 9.A[1929~1937年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原因是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因此A项正确。
B、C两项都不利于中国经济“坚持下去”,D项与史实不符。
]10.B[材料中体现不出工业文明已成为主流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的信息说明晚清时期中国市场被外国控制,故B项正确;告别小农经济时代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逆差的信息,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