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水源热泵的特点及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水源热泵的特点及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水源热泵的特点及设计施工注意事项【摘要】作为自然界的现象,正如水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样,热量也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

如同采用水泵可以把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那样,人们也可以把热量从低温(低品味能)抽吸到高温(高品味能),这种机器就是热泵。

水源热泵是目前最为节能的中央空调系统应用,其利用大地水体作为冷热源的稳定载体,采用最新热泵技术,可以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热以及提供全年提供生活热水。

【关键词】水源热泵;特点;热泵;施工水源热泵系统是21世纪能源利用的最优方式之一。

水源热泵工作原理及其系统构成,在我国《暖通空调术语标准gb50155-92》中,对“热泵”的解释是“能实现蒸发器和冷凝器功能转换的制冷机”,在《新国际制冷词典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refrigeration》中,对“热泵”的解释是“以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来供热的制冷系统”。

可见,热泵在本质上是与制冷机相同的,只是运行工况不同。

水源热泵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由水源系统、水源热泵机房系统和末端散热系统三部分组成。

一、水源热泵的特点1、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水源热泵是具备了利用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

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地表部分的河流和湖泊以及海洋。

地表土壤和水体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地下的水体是通过土壤间接的接受太阳辐射能量),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地相对地均衡。

这使得利用储存于其中地近乎无限地太阳能或地能成为可能。

所以说,水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一种技术。

2、便于计量和收费空调用电负荷在用户位置,因此便于空调的计量与收费。

这对于用户合理使用空调系统,节约空调系统的能耗,公平、公正、公开地摊派空调运行管理是很有利的。

3、运行安全可靠水源热泵机组的空调系统是可以基本保证全年按用户的需要开启空调系统,特别是春秋空调过渡季节均能运行,也就相当于四管制空调系统。

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一、引言空气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空气作为热源或冷源的热泵系统,通过循环工质的蒸发和冷凝过程,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本文将介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技术规程,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高效性能。

二、系统设计与选择1.系统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和使用需求,确定热泵机组的制冷制热能力,并选择合适的热泵机组型号。

2.系统的布局应合理,管道的长度和直径应满足流体的要求,避免过长或过细导致能量损失。

3.系统应考虑安装位置、噪音控制和排水等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系统安装与调试1.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备的固定牢固、管道连接紧密,避免漏水和泄露问题。

2.系统的电气连接应正确可靠,保证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3.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确认系统各部件的工作状态正常,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四、系统运行与维护1.系统的运行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洗和更换过滤器、检查制冷剂的充注量和压力等,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监控系统的性能参数,如供热/供冷效果、能耗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定期进行系统的巡检和维护,清洁热交换器、检查电气元件和传感器,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五、系统优化与改进1.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提高系统的能效和运行稳定性。

2.可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和自动化调节手段,优化系统的运行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结合建筑物的改造和节能措施,进一步提高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综合效益。

六、系统应用推广与培训1.加强对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用户的认知和了解,促进系统的应用普及。

2.组织系统应用培训和技术交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确保系统的正确运行和维护。

七、总结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是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依据,通过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可实现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9)27 0190 02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收稿日期:2009 05 31作者简介:胡永利(1973 ),女,工程师,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胡永利摘 要:介绍了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系统构成,分别阐述了水源热泵系统和水源热泵机房系统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旨在通过解决相关问题,使得水源热泵系统更有效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施工,问题中图分类号:T U 831文献标识码:A1 水源热泵工作原理及其系统构成水源热泵工作原理是由电能驱动压缩机,使工质(如R22)循环运动反复发生物理相变过程,分别在蒸发器中气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使热量不断得到交换传递,并通过阀门切换使机组实现制热(或制冷)功能。

在此过程中,热泵的压缩机需要一定量的高位电能驱动,其蒸发器吸收的是低位热能,但热泵输出的热量是可利用的高位热能,在数量上是其所消耗的高位热能和所吸收低位热能的总和。

水源热泵是以水源作为热源和供热介质的热泵。

水源热泵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由水源系统、水源热泵机房系统和末端散热系统三部分组成(见图1)。

其中,水源系统包括水源、取水构筑物、输水管网和水处理设备等。

2 水源热泵系统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2.1 地下水源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关于前期地下水水文地质勘察。

做水源热泵方案时,应首先考虑水源水量是否充足。

充足而稳定的地下水源水量是水源热泵系统成败的关键。

采用水源中央空调系统时,应先调查了解工程场地的供水水源条件,或向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咨询,或请专业队伍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调查,了解是否有可利用的水源,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利用地下水的供水水源初步方案。

然后通过打探采结合井,进行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查明单井出水量和回灌量,最后调整和确定供水水源方案。

2)管井工程的设计。

拟选择地下水源和管井取水方案时,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所涉及的抽水井和回灌井井位、井距、井数、井径、井深和井身结构等要素,应根据所需水量和地下水回灌需要,结合场地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 图 分 类 号 :U 7 3 T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4 2 2 1 l — 0 5 0 1 0 — 7 6(0 0) 1 14 — 2
THE ATTENTI VE pRoBLEM S oF DES GN I AND CoNS TRUCTI oN N GRoUND—CoUPLED 1 HEAT PUM P R AI Co NDI o NI TI NG S TEM YS
g o n - o re h a p mp wi go n - u e t b ,s c s s i e t p y ia p o et,l a b ln e i wid r r u d s u c e t u t ru d b r d u e u h a ol a h sc l r p ry o d aa c n h i h n e ad u n s mme , o t z t n f u n i a d e t o b fe tb , h d a l b ln e mo g a h r n h o r p i ai o q a t y n d p h f u d u e mi o t y r ui c aa c a n e c b a c f g o n b re tb , h a sr s o p a t t b a d ei n t n la a e rtcin f ru d- u e tb , r u d- u d u e i e t te s f lsi u e n l c mi ai , e k g p oe to o go n b f d u e o b c f l maei a d b c fl q aiy y tm e u gng t . n ee a tm e s r s a e p o i e . a k l tra n a k l u l ,s se d b g i ,ec,a d r lv n au e r r vd d i l i t K e wo ds r o n - o re h a u ;t ema aa c ;te ma x a so ;b c fl mae a y r :g u d s u c e t p mp h r l b ln e h r le p n in a ki tr l l i

浅谈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设计要点

浅谈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设计要点

浅谈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设计要点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供暖、供冷系统,通过利用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将水源热泵与多个室内机相连,实现多个房间的供暖、供冷需求。

在设计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要点。

首先,系统的总体设计要合理。

在设计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房间的大小、布局、朝向以及使用频率等因素,合理规划室内机的数量和位置。

不同房间的室内机应当根据其负荷需求进行配置,以确保室内温度的均衡和舒适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总容量,以满足整个楼宇的供暖、供冷需求。

其次,系统的水源热泵选择要科学。

水源热泵是系统的核心设备,其选择和配置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能耗。

在选择水源热泵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下水源的温度和水质特点,地下水的供应量和旺季和淡季的波动情况,以及系统的负荷需求。

合理选择水源热泵的型号和容量,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再次,系统的水循环设计要合理。

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水泵将水源热泵和室内机之间的水循环起来。

在设计水循环时,需要考虑水泵的类型、容量和水泵的位置。

水泵的类型可以选择离心泵或者电磁泵,其容量应该根据系统的总容量和水流量来确定。

同时,水泵的位置也需要合理选择,以便确保水泵的正常工作和便于维护。

最后,系统的控制策略要科学。

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的控制策略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能耗。

在设计系统的控制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室内温度的变化和需求,合理调节水源热泵和室内机之间的运行模式和风量。

同时,还需考虑节能控制方式,比如利用可变频调速技术来减少系统的能耗。

综上所述,设计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需要注意以上几个要点。

科学合理的总体设计、水源热泵选择、水循环设计和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实现供暖、供冷的舒适度和节能环保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控制策略,不断优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式,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地源热泵设计方案

地源热泵设计方案

地源热泵设计方案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地源热泵的设计方案,包括其工作原理、系统组成、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实现高效能的供暖和冷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介绍的设计方案可以作为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参考和指导。

一、引言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稳定温度的能源进行供暖和冷却的系统。

它利用地热能源和空气源热泵的原理,将地下的热能通过地源热交换器传递到热泵设备中,再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来实现供暖和冷却。

二、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地源换热器、地热泵机组、循环水泵和传输管路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地源换热器:地源换热器埋设在地下,通过地下管道与地源相连接,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进行热交换。

2. 地热泵机组:地热泵机组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将地下的热能传递到室内或室外的换热器,实现供暖或冷却。

3. 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将热泵机组输出的热水或冷水通过管路输送到供暖或冷却系统中,实现热能的传递和利用。

三、地源热泵设计要点1. 地源换热器的设计:地源换热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土壤的热传导系数、孔径和深度等因素。

地下水流和地质条件也需要考虑,以确保地源换热器的热交换效果达到最佳。

2. 地热泵机组的选择:地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根据室内、室外的热负荷需求、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机组的额定功率和制冷/供热能力要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3. 系统管路设计:系统管路的设计应合理布局,管路的直径和长度要满足流体的需求,减小输送阻力。

同时,应注意保温措施,减少能源损失。

4. 室内温控系统设计:室内温控系统是地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室内区域的温度需求,配备合适的温控设备,提高供暖和冷却的舒适度。

四、地源热泵设计注意事项1.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和数据采集,了解周围地质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热泵系统设计时注意事项

热泵系统设计时注意事项

热泵系统设计时注意事项一.热泵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1、尽可能利用温度高的热源。

2、热源和热媒间的实际温差最低。

3、热源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尽可能高的供热温度下提供所需的热量。

---- 利用热源所需增加的费用较低。

---- 无论在化学上或物理上,对换热设备都不产生不良的影响。

---- 热源条件变化时,有较好的适应性。

---- 输送设备如风机、水泵等的能耗尽可能低。

二.热泵系统的压缩机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空气源热泵,在tz=-35~+15oC和t1≤65oC范围内应能正常运行;压缩比高至9时,仍应有满意的效率;同时,不应有过高的过热温度。

2、在吸入蒸汽处于过热和不饱和状态时,压缩机不受吸气质量的影响。

3、能承受工作压力的迅速变化,不产生油沫;油应随蒸汽返回曲轴箱,并在箱中装有浸没式加热器。

4、应有良好的、可靠的超温、超压保护装置。

无故障运行时间在2500Oh以上。

5、较大型的热泵,应配备平滑而无损耗的能量调解器。

6、压缩机配用的电机,具有平坦的效率曲线。

综合以上要求,提出以下推荐意见:加热量Q=0∙5~500KW时,采用容积式。

加热量Q>500KW时,采用离心式。

三.制冷剂的流量控制以采用热力膨胀阀为宜,而且应该是“平衡孔”型,以保持不随进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而能在压差较小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四,经济性的判断对于具有一定性能的热泵系统,在以下条件下应用时,通常认为是经济的:有一种象地下水那样的良好热源。

每年满负荷运行的时间不少于2000h oCoP值>3在夏季供冷根底上作供暖循环时,不要求增加能量。

已经采用制冷设备的场合,如冷库、溜冰场、超级市场等。

有废热可供利用的场合。

建筑物内部有较大的余热,有可能在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使用内部热源加热建筑物,如百货大楼、影剧院、计算机房等。

反之,如果是以下情况的热泵,其经济性就不能肯定了:仅仅用于供暖。

C0P<3o热泵容量远大于供暖负荷。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指南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指南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指南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指南空气源热泵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能量,通过机械做功,使得能量从低位热源向高位热源转移的制冷(制热)装置。

它以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来供热,以蒸发器吸收热量来制冷。

就热力循环的过程而言,制冷机和热泵都是基于逆卡诺循环而实现其功能的,由于这种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一侧吸热,另一侧排热,所以,一台装置伴生并兼具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

空气源热泵的技术措施:1、具有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指南空气源热泵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能量,通过机械做功,使得能量从低位热源向高位热源转移的制冷(制热)装置。

它以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来供热,以蒸发器吸收热量来制冷。

就热力循环的过程而言,制冷机和热泵都是基于逆卡诺循环而实现其功能的,由于这种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一侧吸热,另一侧排热,所以,一台装置伴生并兼具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

空气源热泵的技术措施:1、具有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

2、冬季设计工况时机组性能系数(COP),冷热风机组不小于1.8,冷热水机组不应小于2.0。

3、寒冷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应注意以下事项:1)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低于-10℃的地区,应采用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2)室外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平衡点温度(即空气源热泵供热量等于建筑物耗热量)时,应设置辅助热源。

4、机组进风口的气流速度宜控制在1.5-2.0m/s,排气口的排气速度不宜小于7m/s。

5、热泵机组的基础高度一般应大于300mm,布置在可能有积雪的地方时,基础高度需加高。

重点公式和基本数据:一、基本耗热量公式:Q=K×F×ΔT其中:Q—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W;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F—围护结构传热面积,㎡;ΔT—室内外计算温差,℃;用于计算门、窗、墙、地面、屋面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常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W/(㎡.℃))二、流量计算公式:GL=0.86X∑Q/(tg-th)其中:GL—流量,Kg/h;∑Q—热负荷,W;tg—供水温度,℃;th—回水温度,℃;三、不同供暖末端形式的供水温度及温差空气源热泵出水温度一般可达到45℃,温差5℃,所以,最适合空气源热泵的供暖末端形式是地暖。

地源热泵供暖方案

地源热泵供暖方案

地源热泵供暖方案简介地源热泵供暖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温度稳定的能源为建筑供暖的系统。

通过地热能的收集和转移,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可以提供高效、环保、舒适的室内供暖解决方案。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地源热泵供暖方案的原理、优势以及设计和安装的注意事项。

1. 地源热泵供暖原理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原理是利用地下土壤的稳定温度来收集热能,并通过地源热泵将热能转移到建筑内部供暖系统中。

该系统由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地热集热器:地热集热器通过埋藏在地下的管道系统将热能从土壤中收集起来。

该管道系统通常是由耐久、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以确保有效地传递土壤中的热能。

•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压缩机和换热器的工作,将地热能转化为供暖系统所需的热能。

地源热泵通过循环工作,将地热能从地热集热器中提取出来,并将其传递给供暖系统。

•室内供暖系统:地源热泵提供的热能会被传递给建筑内的供暖系统,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供暖系统可以是辐射供暖、暖气片或空调系统等形式。

2. 地源热泵供暖的优势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相比传统的供暖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如下:•高效能源利用:地源热泵利用地下土壤的稳定温度提供热能,相比使用燃料进行供暖,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可以显著降低供暖成本。

•环保可持续:地源热泵系统不使用燃料,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地下土壤的热能是可再生的,可以持续供应。

•舒适性高:地源热泵供暖系统提供均匀、稳定的供暖效果,消除了传统供暖系统中冷热不均的问题。

此外,地源热泵系统不会产生燃烧产物和烟雾,减少了室内空气的污染。

•节省空间:地源热泵系统的地热集热器被埋藏在地下,不占用建筑内部的空间,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建筑空间。

3. 地源热泵供暖方案的设计和安装注意事项设计和安装一个高效可靠的地源热泵供暖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3.1 地热集热器的设计和埋设地热集热器的设计和埋设方式对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设计和埋设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地埋方式:通常有水平地埋和垂直地埋两种方式。

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1.引言多连机空调(热泵)系统是一种将多台热泵室内机与一台外机相连接的空调系统。

该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多连机空调(热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

2.术语和定义2.1多连机空调(热泵)系统:将多个热泵室内机通过管道与一台外机相连接的空调系统。

2.2热泵室内机:利用热泵技术进行室内温度调节的空调设备。

2.3外机:热泵系统中负责热交换的设备,通常安装在室外。

3.设计要求3.1制冷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特点和使用需求,进行准确的制冷负荷计算,确定热泵系统的制冷容量。

3.2管道布置:根据热泵室内机和外机的位置,合理设计和布置管道,保证冷却剂的流动和分配平衡。

3.3热水回收:在系统设计中,考虑热泵室内机的热水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3.4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热泵室内机的集中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3.5安全措施:在设计中,考虑安全因素,设置适当的保护装置和报警系统,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4.安装要求4.1安装位置:热泵室内机和外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接照射。

4.2管道安装:管道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道连接口严密,确保不漏水、不渗漏。

4.3绝缘处理:冷却剂管道应进行良好的绝缘处理,避免热量损失。

4.4电气连接:电气连接应符合电气规范,确保电气安全和可靠。

5.调试与试运行5.1系统调试: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包括管道的泄漏检测、热泵室内机的制冷效果检测等。

5.2能耗测定:对系统进行能耗测定,评估系统的能源消耗状况和节能效果。

5.3调试记录:对调试工作进行记录,包括操作参数、能耗数据等,便于系统运行时的参考和分析。

6.运行与维护6.1日常检查: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包括制冷效果、电气连接、泄漏等方面。

6.2清洁维护:保持热泵室内机和外机的清洁,防止灰尘和杂物堆积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

6.3故障排除:对于系统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排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技术要求一、地埋管换热系统㈠、一般规定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岩土体地质勘查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2、埋管区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地下构筑物与建筑物间距的相关规定。

3、地埋管施工时严禁损坏其它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4、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表明管线的定位带,并以现场的两个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㈡、底埋管管材与换热工质1、地埋管管材应符合以下规定:①.底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热膨胀型号的塑料管及管件,不应采用金属管道或聚氯乙烯(PVC)管及管件。

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

②.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工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

工作温度应在-20℃~-50℃范围内。

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③.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2、换热工质应以水为首选。

本工程建宜采用水与乙二醇(体积浓度10%)的防冻液。

㈢、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和荷载。

2、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岩土体地质勘查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

3、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应考虑岩土体及回填材料热物性的影响,宜采用专用软件进行设计计算。

4、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应大于30m,宜为60m~150m;钻孔间距宜为3m~6m。

水平管埋深应不小于1.2m。

5、地埋管换热器水平干管坡度宜为0.3%,不应小于0.2%。

6、地埋管环路之间应并联且同程布置,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管路集管相连接。

每个环路集管连接的环路数宜相同。

7、地埋管换热器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铺设供、回水集管的管沟宜分开布置;供、回水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8、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冲液及泄漏报警系统。

地源热泵施工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源热泵施工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源热泵施工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源热泵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能源利用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它利用地下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的热能,经过热泵系统的转换,提供供暖、制冷和热水等能源。

地源热泵的施工过程十分关键,必须要注意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地源热泵的施工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土壤的热储能、地下水资源、地质条件等因素,同时合理选择热交换器的类型和位置,以及合适的回灌方法。

施工过程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安全运行。

另外,地源热泵施工后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例如,及时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评估,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定期进行系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长久的使用寿命;合理使用地源热泵系统,避免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总之,地源热泵的施工要点涉及到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和后期注意事项等方面。

只有充分掌握和理解这些要点,才能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框架进行了解。

本文共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地源热泵施工要点的重要性,说明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首先,我们将对地源热泵施工要点进行概述,介绍地源热泵施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章节内容。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将分为三个小节: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要点和施工后注意事项。

在施工前准备部分,我们将介绍地源热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勘测、设计方案制定和材料准备等。

在施工过程要点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重要的施工要点,如地源热泵设备安装、地埋管道敷设和管道连接等。

在施工后注意事项部分,我们将指导施工完成后的维护和管理措施,包括系统测试、漏水处理和定期维护等。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地源热泵施工的要点,并对其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一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以促进地源热泵施工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综合设计方案及对策

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综合设计方案及对策

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综合设计方案及对策1.系统选型:选择适合的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热装置、空气源热泵机组和控制系统。

需考虑建筑物的能耗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可获得性。

2.建筑物设计: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考虑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安装和运行所需的空间和设备布局。

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便捷维护。

3.储能系统:利用蓄热装置将太阳能热能储存起来,以满足夜间和阴雨天气的供暖需求。

合理选用储热材料和设备,确保储能效果和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集成与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集成控制,实现高效地供暖和制热。

通过智能传感器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感知,调整系统运行状态,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5.室内环境优化:通过合理设计室内供暖系统,如地板辐射供暖、暖气片等,优化室内环境。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供应,节约能源和降低使用成本。

6.运维及维护:制定完善的运维和维护计划,保持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清洁太阳能电池板,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效果。

针对潜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太阳能供能不稳定的问题:可通过设备的双备份和储能系统的设置来解决供能不稳定的问题。

当太阳能供能不足时,可通过蓄热装置储存能量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

2.设备材料和效率问题:优选高效且质量可靠的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机组和材料,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效率。

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零部件。

3.供暖效果不佳的问题:完善的室内供暖系统和环境优化可以提高供暖效果。

合理设计供暖系统,确保热量分布均匀,减少能量浪费。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降低供暖成本。

4.系统维护困难的问题:建立完善的运维和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定期清洁太阳能电池板,确保其充分吸收阳光照射,保持高效能转换。

总之,综合设计方案和对策的制定是实施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运维维护,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系统可以实现高效供暖和制热,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技术要求汇总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技术要求汇总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技术要求一、地埋管换热系统㈠、一般规定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岩土体地质勘查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2、埋管区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地下构筑物与建筑物间距的相关规定。

3、地埋管施工时严禁损坏其它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4、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表明管线的定位带,并以现场的两个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㈡、底埋管管材与换热工质1、地埋管管材应符合以下规定:① . 底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热膨胀型号的塑料管及管件,不应采用金属管道或聚氯乙烯(PVC 管及管件。

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

② .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管材工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 。

工作温度应在 -20℃~-50℃范围内。

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③ . 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2、换热工质应以水为首选。

本工程建宜采用水与乙二醇(体积浓度 10%的防冻液。

㈢、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和荷载。

2、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岩土体地质勘查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

3、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应考虑岩土体及回填材料热物性的影响,宜采用专用软件进行设计计算。

4、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应大于 30m ,宜为 60m ~150m ;钻孔间距宜为3m ~6m 。

水平管埋深应不小于 1.2m 。

5、地埋管换热器水平干管坡度宜为 0.3%,不应小于 0.2%。

6、地埋管环路之间应并联且同程布置,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管路集管相连接。

每个环路集管连接的环路数宜相同。

7、地埋管换热器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铺设供、回水集管的管沟宜分开布置;供、回水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 0.6m 。

水源热泵空调设计手册

水源热泵空调设计手册

水源热泵空调设计手册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通过水源进行热交换的空调系统,它利用地下水、湖泊水或近地表水来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空调和供暖的效果。

本手册将介绍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原理、设计要点、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内容,以提供相关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考和学习。

一、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原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水源进行热交换,通过热泵工作原理,将地下水或湖泊水中的低温热量吸收并转化为高温热量,然后传递给建筑内部的热交换器,实现供暖或空调的效果。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实现热量的传递和转换。

二、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要点1.水源选址:选择合适的水源是水源热泵系统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一般选择地下水、湖泊水或近地表水,需进行水质分析和水量评估。

2.热泵选型:根据建筑的需求和水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热泵型号和规格。

3.循环水系统设计:设计循环水系统的管道布局、泵站设置和加热器等设备,保证水源与热泵之间的热交换效果。

4.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可靠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水源热泵系统的监控、调节和保护,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安装调试1.系统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水源热泵系统的安装施工,包括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电气接线等。

2.系统启动调试:进行系统的初次启动和调试,包括各设备的功能调试、参数设置和系统联调。

3.性能检测: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检测热泵的制热制冷效果、能耗情况和系统运行稳定性等。

四、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维护管理1.定期检查:定期对水源热泵系统进行检查,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水质情况和循环水系统的清洗保养。

2.故障处理:及时处理系统故障,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并避免损坏设备。

3.能耗监测:对系统的能耗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进行节能优化措施。

总结: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环保、高效的供暖和空调方式,但在设计、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源的选择、热泵的选型和系统的运行管理等因素,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和节能运行。

最全面的地、水源热泵设计与施工要点

最全面的地、水源热泵设计与施工要点

最全面的地、水源热泵设计与施工要点一、土壤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1.水平与垂直埋管2.地下换热器设计串联方式并联方式单一流通通路,空气容易排除需较大直径管子,换热量较大,但成本高,适用于小型的系统。

可使用较小的管径,成本低,设计安装必须注意保持较高的流体流速,以充分排除空气应同程设计,各并联管路长度一致。

垂直U 型埋管并联系统实例认识埋管材料UPV C PB PP-R PEX ABS铝塑复合管PE/AL塑复铜管PE长期使用时温度/℃≤45≤90≤70≤90≤60HDPE≤60XLPE≤90≤80≤70公称压力/Mpa.1.61.6~2.5(冷水)1.0(热水)2.0(冷水)1.0(热水)1.6(冷水)1.0(热水)1.61.0PH管可达2.02.0 1.25膨胀系统/(m/m·℃)7x10-513x10-511x10-515x10-511x10-52.5x10-51.18x10-5 1.5x10-4导热系数/(W/(m·K))0.160.220.240.410.260.450.49弹性摸量/(N/cm2)3.5x1053.5x1051.1x1050.6x1058x104膨胀力/MPa(D=32mm ,t=50℃,L=10m)31 4.817.825.3来自暖通南社整理81.5管壁厚度一般最薄最厚一般一般厚薄一般单价便宜贵贵较贵较贵较贵贵较贵外径/mm 20~31516~11020~1116~6315~30016~6315~5520~730寿命/a5050505050505050连接方式弹性密封夹紧式,热熔连热熔连接夹紧式,采用金属或尼龙粘接夹紧式,采用金属或尼龙接头焊接式,夹紧式夹紧式,热熔连接,插接电熔合或粘接接,插接电熔合连接接头连接要求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热膨胀性好工作压力符合系统要求工作温度-20~70℃价格低常见塑料管规格Φ20x2Φ25x2.3Φ32x2.9Φ40x3.7Φ50x4.6Φ63x5.8不同土质对换热的影响k导热系数W/(m·K)a扩散率10-6 m2/sρ密度kg/m3c热容量kJ/(kg·K)花岗岩3.5 1.333330.84大理石2.4 1.0329170.84致密湿土1.30.6521830.88致密干土0.90.5220830.84轻质湿土0.90.521667 1.05轻质干土0.350.2815000.84密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大。

水源热泵系统设计

水源热泵系统设计

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水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下水、湖水、江河等水体作为热源的一种热泵系统。

本文将介绍水源热泵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水源热泵系统的原理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水体的稳定温度来提供供暖和制冷的要求。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热泵机组、水源热井(或水源热泵换热器)、水泵和循环水管道等。

其工作原理如下:①供暖模式热泵机组从水源热井中取得温度较高的水,通过换热器与系统内的供暖设备(如暖气片)进行换热,将热能传输给室内空气,实现供暖效果。

②制冷模式热泵机组从水源热井中取得温度较低的水,通过换热器与系统内的制冷设备(如冷凝器)进行换热,将热能传输给外部环境,实现制冷效果。

二、水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1.选址和井设计在进行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时,需要对选址和井的设计进行充分考虑。

选址应选择水体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地点,避免容易受到污染的地区。

井的设计应满足热泵机组的热量需求,并考虑水源的补给量和水质的要求。

2.管道设计管道设计要合理布置,避免过长的管道和不必要的转弯,以减少能量损失。

同时,在管道设计时要考虑对水源的影响,避免对水源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3.机组选择在选择热泵机组时,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需的制热和制冷功率,并考虑机组的效果和可靠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机组。

4.能源利用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水源的热能,避免能源的浪费。

可以采用回灌技术,将冷水回灌至井中,以维持水源的稳定温度。

5.系统运行控制为了确保水源热泵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进行系统运行控制的设计。

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控制器和阀门等设备,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节,以达到节能和舒适性的要求。

三、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案例以某办公楼为例,该办公楼位于市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根据设计要求,该办公楼的供暖和制冷需求分别为500kW和200kW。

设计方案如下:1.选址和井设计在办公楼附近选址,充分考虑水体资源和水质情况,选择一处适合建设井的地点。

设计井的深度为100米,直径为1.5米,确保满足热泵机组的热量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泵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该帖被浏览了292次 | 回复了0次
1.热泵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
1、尽可能利用温度高的热源。

2、热源和热媒间的实际温差最低。

3、热源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尽可能高的供热温度下提供所需的热量。

―――利用热源所需增加的费用较低。

―――无论在化学上或物理上,对换热设备都不产生不良的影响。

―――热源条件变化时,有较好的适应性。

―――输送设备如风机、水泵等的能耗尽可能低。

2.热泵系统的压缩机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于空气源热泵,在tz=-35~+15oC和tl≤65 oC范围内应能正常运行;压缩比高至9时,仍应有满意的效率;同时,不应有过高的过热温度。

2、在吸入蒸汽处于过热和不饱和状态时,压缩机不受吸气质量的影响。

3、能承受工作压力的迅速变化,不产生油沫;油应随蒸汽返回曲轴箱,并在箱中装有浸没式加热器。

4、应有良好的、可靠的超温、超压保护装置。

无故障运行时间在25000h以上。

5、较大型的热泵,应配备平滑而无损耗的能量调解器。

6、压缩机配用的电机,具有平坦的效率曲线。

综合以上要求,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加热量Q=0.5~500KW时,采用容积式。

加热量Q>500KW时,采用离心式。

3.制冷剂的流量控制
以采用热力膨胀阀为宜,而且应该是“平衡孔”型,以保持不随进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而能在压差较小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4.经济性的判断
对于具有一定性能的热泵系统,在下列条件下应用时,通常认为是经济的:
有一种象地下水那样的良好热源。

每年满负荷运行的时间不少于2000h。

COP值>3
在夏季供冷基础上作供暖循环时,不要求增加能量。

已经采用制冷设备的场合,如冷库、溜冰场、超级市场等。

有废热可供利用的场合。

建筑物内部有较大的余热,有可能在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使用内部热源加热建筑物,如百货大楼、影剧院、计算机房等。

反之,如果是下列情况的热泵,其经济性就不能肯定了:
o 仅仅用于供暖。

o COP<3。

o 热泵容量远大于供暖负荷。

带空调的热泵要注意
使用板换、同轴做常用冷凝器时,储水问题温度太高时(>50℃),会造成冷凝效果不好,当这个时候使用空调时,空调效果较差。

解决方案:冷凝器出来以后,加装一路放置换热器进行第二次冷凝,从而使贮液罐出口端温度趋于常温甚至更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