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平凉市乡村旅游资源及发展状况的启示

平凉市乡村旅游资源及发展状况的启示
2 0 1 5年 第 2 1 期( 总第 4 7 0 期)
平凉市乡村旅游资源及发展状况的启示
昊特 产
( 甘 肃省 平凉 市农业 经 营管理 站 , 甘肃 平凉 7 4 4 0 0 0 )
摘 要: 近年来, 平凉市把 旅游作 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 以“ 神 奇崆 峒 ・ 养生平凉” 为主题 , 建设 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 , 形成 了
5 0
0 《
# @ J } l { 最l


2 0 1 5年第 2 l 期( 总第 4 7 0 期
1 . 2 民俗 文 化
护区, 十万沟—— 阴山大峡谷 、 唐帽 山、 五龙山 、 莲花 台 、 云崖 寺、 朝那湫 、 仙人峡 。朝那湫位于庄浪县城东北 3 3 k m关山林 海 之 中, 海拔 2 5 8 0 m, 传说 为泾水源头 , 是 黄土高 原上罕 见
明代 宝塔 、 武 康王 庙等 风景名 胜 、 文 物古迹 等 , 都 是寻 根访 古、 观光旅游 、 避暑休闲的好 去处 。
棺 、灵 台县的西周青 铜器和南 宋货币银合 子等文物 被誉 为
作 者简介 : 吴仲广( 1 9 6 2 - ) , 男, 甘肃平凉人 , 高级农业经济师, 主要从事农村“ 三资” 管理、 乡村旅游工作 。
平 凉市位 于甘肃 省东 部 , 地处 陕 、 甘、 宁三省 ( 区) 交 汇 处, 横跨陇山( 关 山) , 东邻 陕西咸 阳 , 西连甘肃定西 、 白银 , 南
接陕西宝 鸡 、 甘肃天水 , 北倚 宁夏 固原 、 甘肃 庆 阳毗 陵 , 是 甘 肃东 部重要 的区域性 中心城 市和承接 中东部省 区产业转 移 与开放 开发 的“ 东大 门” 。域 内辖泾川 、 灵台、 崇信、 华亭 、 庄 浪、 静宁和崆峒 区 6县 1 区。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一些思考和探讨。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平凉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平凉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为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物古迹、名人故居、传统手工艺等进行整合和开发,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主题展览等形式,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平凉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在平凉市,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戏曲、民俗、饮食、服饰等。

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要注重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以发扬光大。

可以通过开设文化艺术学校、举办传统技艺比赛等形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要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品质和服务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平凉市应当注重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包括景区的环境质量、导游的讲解水平、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

还可以加强游客接待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提高服务水平,让游客在平凉市的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将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支持,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才能够推动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通用10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通用10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通用10篇)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较为笼统。

很多人把旅游产业主体视为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自然观光景区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第1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其内涵由可持续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概念相结合,既指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传承保护,也指将旅游、文化、环境融为一体。

但在实际运作中,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文化旅游的主题、目标市场模糊。

现阶段,文化旅游的目标市场范围涉及过广,层次比较模糊,目标群体一概而论,将文化旅游档次统一化,造成文化旅游开展的本质受到明显限制。

其次,文化旅游的错位规划开发。

由于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导致很多地区一拥而上,在缺少科学规划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过分地强调经济效益,造成文化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最后,文化保护意识淡薄。

目前,各地都在强调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文化、精神、科研等方面价值。

而且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程度不够,没能及时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在推动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一要明确文化旅游开发主体,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

主题是文化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主导元素,必须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以及分析相应的目标群体,从而找到最适合的开发主题。

二要正确定位开发,合理保护利用文化旅游资源。

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之前,要进行科学、全面、综合地有效分析,从而得出准确定位,并在准确定位基础上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最终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

三要提高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

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要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对平凉发展文旅康养助推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发展文旅康养助推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952022.04 农业信息化>>乡村振兴ural promoteR对平凉发展文旅康养助推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摘要:重庆市石柱县抢抓时代机遇,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优势,构建以“六养”为主要内容的“大康养”产业链,打造出了全国有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走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甘肃平凉在康旅融合理念下开启“康养倍增”新模式,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计划开发生态旅居、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模式,补齐短板弱项、蓄势扩链。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康养;石柱县;平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在坚持科技兴农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能在产业增值中获取收益[1]。

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

建设兴业平凉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文旅康养基地[2]。

基于此,该文借鉴重庆市石柱县的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经验简述平凉的文旅康养发展之路。

1 石柱县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布局1.1 顺“天时”,走生态发展的路子一是顺应人民需求的变化。

石柱县抢抓游客的旅游需求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特别是康养休闲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康养休闲生态旅游,把发展“康养旅游”作为强化生态保护发展的最佳选择,利用生态资源,提供生态产品,走生态发展的新路子,进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带来经济优势,在不断扩大有效供给和满足群众迫切需求中,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二是顺应供应结构的升级。

石柱县用自身的特色优势,打造了点线面协同、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四大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板块”,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主打产品和品牌。

比如,打造以巾帼土司城、万寿山为重点的城郊休闲康养旅游区,以大风堡—太阳湖—千野草场为重点的“大黄水”生态康养旅游区,以西沱古镇—水磨溪—银杏堂为重点的沿江文化康养旅游区,以广寒宫—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龙潭冶锌遗址群为重点的自驾探秘康闫 雯(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党校,甘肃 平凉 744000)养旅游区。

平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平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平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目标,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结构调整:平凉市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要注重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创新驱动:平凉市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环境。

3. 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凉市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来平凉发展。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4. 基础设施建设:平凉市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要注重绿色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

5. 政府服务优化:平凉市应该加强政府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推行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激发市场活力。

总之,平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

只有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关于平凉市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的思考

关于平凉市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的思考

关于平凉市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的思考摘要:平凉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最早的“养生文化”发祥地之一。

面对养生休闲正成为新时期大众旅游需求的产业发展新态势,积极发展养生产业,平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平凉城市形象、大胆创新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发展老年养生产业等措施,把平凉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养生之地·宜居之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平凉;养生文化;养生之地;宜居之地“养生”一词,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

简单地说,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

综合其意,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都市的喧嚣和高度工业化的消费环境,使得人们在自然生态和人文情感上需要得到慰藉,“休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更成为人们调理身心、保持健康、求得长寿的途径。

平凉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发展养生产业的理想之地。

本文笔者针对当前平凉发展养生产业的优势条件,提出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的主要对策措施,以求抛砖引玉,共同打造“养生平凉”这张新名片。

一、平凉市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气候舒适温和平凉市的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

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

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7.4——0.1℃,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2]。

特别是崆峒山、太统山、十万大峡谷、关山、田家沟等林区是发展避暑休闲养生产业的理想之地。

(二)植被覆盖率高平凉市境内天然林面积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3%,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野生动物31种[3]。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旅游是一种涵盖了文化、旅游、经济、社会等多种要素的综合性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平凉市文化传承和保护,还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

文化旅游产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如平凉市的历史古迹、民俗文化、艺术品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可以带动当地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文化旅游产业还可以提升平凉市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通过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提升平凉市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加强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正文2.1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平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针对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加强对历史遗迹、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同时开展文化节庆活动和文化展览,吸引游客,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吸引力。

对于自然景观资源,需要科学规划开发,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开展户外探险活动,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只有不断挖掘和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2.2 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是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基于SWOT分析的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基于SWOT 分析的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王婧胡江玲(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为提升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通过运用S W O T 分析法,依 次分析了平凉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面临的威胁,提出了解放思想,树立文化产业发展观念;优化 区域布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市场规模;培养和引进文化高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实行政策倾斜;多元化金 融服务突破发展瓶颈等发展战略,为以后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文化产业;平凉;S W O T ;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 2文献标识码:Adoi :10. 19311/j . cnki . 1672-3198. 2016. 11. 008在我国,“文化产业”概念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 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 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 业”,具有收益高、吸附就业能力强以及产业连锁正效 应大等特点,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全方位”的童 要意义。

许多国家特别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美国则高达25%。

而 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 D P 的比重呈现明显地增加, 如2011 — 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 D P 比重仅从2. 85%增加到8. 5%。

就平凉而言,2015年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7. 37亿 元,增长18. 17%,占生产总值的2. 12%,比2014年仅 提高0.34个百分点。

较多的学者已对平凉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及政策开展了研究0如王密兰与马建波通过 分析平凉特色文化建设现状,提出新形势下乎凉特色 文化建设思路9邓太来提出平凉市崆峒区在文化产业 开发上着力处理的几个关系及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 要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3.1加强政府的规划引导在现有产业政策下,继续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市场 规律,利用政府的**有形之手”,综合利用各种财政手段 推动产业升级和合理布局。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平凉市位于甘肃省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区,其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等资源非常丰富。

因此,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以下是本人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平凉市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如将此作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挖掘出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资源,加以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可以逐渐影响到更多的游客,提高平凉市的知名度和文化价值。

二、加强景区建设平凉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优美的人文景观,但现有景区设施和产品质量较为落后,需要进行大力度的景区提升和改造。

同时,规划好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扩大游客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从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创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平凉市,可以开发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等,打造品牌旅游产品,以此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行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可以极大地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也能增加游客的回头率和口碑效应。

因此,平凉市需要通过培训、引入创新管理技术和方法等手段,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质量。

五、加强旅游城市品牌宣传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加强城市品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平凉市擅长丝路文化、枸杞文化等方面,这些特色将是打造平凉市旅游品牌的重要资源。

加强城市品牌宣传,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提高游客的兴趣和期待,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作者:平凉市统…文档来源:本站原创文化是传承物质文明的载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

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单位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围随着国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2003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进行了全面总结。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确定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

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党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调查研究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将平凉市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

为了监测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009年9月在《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在2007年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平凉市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我们对平凉市文化产业进行了全面统计调查,现依据调查和相关资料以及初步对平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总量规模、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一专题统计分析。

一、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这次文化产业调查,范围涉及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商品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商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和娱乐业等行业大类。

具体包括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用品印刷、记录媒介复制业,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行业。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平凉市正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推广。

对于这一行业而言,它不仅是
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因此,以下几点思
考可能会对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所促进。

首先,平凉市应该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

文化遗产是旅游产业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它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平凉市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例如马家湾东汉墓群、华山寺、醉汉桥等等,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和
恢复,并通过各种方式向游客宣传和介绍。

其次,平凉市应该积极发掘本土文化特色。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平凉市也不
例外。

该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例如”平凉白糖糕”、“平凉花布”等等,
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是吸引许多游客的原因。

平凉市应该积极推广这些文化特色,并且引导当地居民保持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

第三,平凉市应该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

一个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能够让游
客得到更好的体验,同时也能够更加吸引游客。

平凉市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还需要
不断完善,在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要保证价格的合理性。

最后,平凉市应该注重旅游市场的拓展和创新。

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
激烈化,平凉市必须要更加注重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制定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
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并且扩大旅游消费的规模,从而推动整个文化旅游产业的
发展。

基于swot分析的平凉市旅游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平凉市旅游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平凉市旅游业发展及对策研究摘要:文章根据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发展的现状,采用了进行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时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从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出发,全面分析了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竞争发展可行性的战略构想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平凉市旅游业对策研究-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产业,资源消耗少、产业关联度高,被誉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

旅游业每创造1元的收入就会带来4.3元的综合收入,每创造一个劳动岗位,就会带来5-7个就业岗位,这也正是各地看好旅游业,并将其列为支柱产业的原因所在,因此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平凉市作为甘肃省的旅游资源大市,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旅游业已经成长为与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并列为平凉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因此,分析并研究平凉如何使平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很有必要的。

一、平凉市旅游业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1、区域概况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段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市域海拔890~2857m,年平均气温8.5℃,年降水量420~600mm之间,平均日照时数2144~2380h,无霜期156~188d,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全市总面积11140.8平方公里,辖1区6县(即崆峒区、灵台县、静宁县、庄浪县、华亭县、崇信县、泾川县),全市总人口225万人,有汉、回、满、蒙、藏、保安等18个民族,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是甘肃省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

平凉历史悠久,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

探析甘肃平凉旅游发展

探析甘肃平凉旅游发展
式 。搞 旅游 开发 把 握不 好 旅游 业 发展 的 脉搏 ,不够 超 前 ;不掌 握 好 游客 的 心理 特点 ,投 其所 好 ,将 很难 打开 国家 AA AAA级旅 游景点崆峒 山、陇 山、莲花 台; 市 现有旅 游产 业多 以传 统产 业为 主 ,景 区 内普 遍 缺乏 游客参 与 性 , 玩 ”的东 西太 少 ,是其 旅 游 收入 水体类主要有泾川温泉、柳 湖公 园等 ;植物资源仅崆峒 山就有 1 0 0 0 余 娱 乐性 ,刺激 性 的 活 动项 目,“ 种 。有八卦槐 、唐槐 、孔雀柏 、三义柏 、娑罗树等。动物资源仅崆峒 难 以快 速 提 高的关 键 。 (二 ) 宣 传 力 度 不 够 山就有 7 0多种 ,其 中被列为国家野 生保护动物的有秃鹫 、金雕 、长耳 宣传促 销不仅 可以树立 旅游地 的形象 ,达到 吸引潜在客 源的 目 号 ,白鹤 、金钱豹等 。平凉历史悠久 ,积累 了大量人文旅游资 源 , 尤 的 ,同时也是 引进资 金的一条有效 途径 ,这对欠 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发 其以古寺 、佛塔 、园林最 为著 名 。 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平凉市的旅游资源以黄土风光、民俗风情 、 宗 ( 二 )平 凉 旅 游 交通 状 况 然景观 和人文 景观 具有很 大观赏价值。但外地游客 已 交通仍 为制约 平凉 市旅游产 业发展 的瓶颈 ,从现代 旅游业 发展 教等为 特色 ,自 来看 ,行仍 为 旅游 六 要素 的首 要 因 素 ,无 旅 则无 游 ,平 凉 市无 直 经普遍地 把平 凉同整 个西北的旅游形象联系起来 ,因缺乏特色而有效 通铁 路 ,更 无航 空 机 场 ,虽 占据 了陕 甘宁 三省 几 何 中心 ,但 距 兰 的宣传 ,导致不 少旅游价值较高 的景区知名度较低 ,影响范 围较小 。 ( 三 )文化 内 涵 挖 掘 不 深 州 、西安 、银川 三个省 会游 客 中心城市 车程 均在 4 h以上 ,加之现 在 挖掘 崆 峒道 源 文化 、古成 纪 文化 、西 王母 文 化 、皇甫谧 文 代丝绸 之路旅游 线路 偏于天水 ,致使我 市 的国 、省道 过境优 势得不 化 等资 源方 面 ,普遍 存在 思维 滞后 、创 意不足 、资 金 匮乏 等 问题 。 到充 分显 现 。其 次 ,市 到县 、县到 各景 区的道 路等 级 也 在一 定 程 然类 休 闲度假产 度上 影响了游客的输入和区域旅游线路 的串联 ,从而影 响全 市旅 游产 在旅 游产 品提供方 面 ,存在 人文类 观光产 品多 、 自 业 的深度 开发 。加 快建设综 合交通 体系 以形成 “ 高速公路 与等级 公 品少 ,静 态参 观 类产 品 多 、动态 体验 类产 品少 的结 构缺 陷 ,不 能 路相 交汇 ,公路交 通与铁路 交通 相协调 ,地面运 输与 空中运输 相互 充 分应 和 现代 旅 游 重体 验 、重 休 闲 、重参 与 的 需求 趋 势 。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平凉市作为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在发展文化旅
游产业方面,我有几点思考:
需要挖掘和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

平凉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兰
州石窟、秦腔、马角墓等,这些都是独特的文化资源。

应该加大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和保护
力度,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

需要加强文化旅游宣传。

平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很多,但是宣传力度相对较小。

可通
过建立官方网站、在重要媒体上推出专题报道、开展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等方式,全面宣传
平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平凉市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这对于文化旅游的发展是一
种制约。

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便利度。

还需要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资,提
供更好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第四,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和协调。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条,需
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

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应该建立统筹规划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推动文化旅游产
业的快速发展。

要注重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能只是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的规划和管理。

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

并且要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对平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对平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纵观“十三五”时期平凉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起航“十四五”,接续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助力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路径。

1 平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近年来,平凉市依托脱贫攻坚政策红利,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出了“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两大品牌产业。

为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创新了方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1 产业发展提质创收平凉市致力于突出肉牛养殖、平凉金果两大产业品牌,依托科技支撑保质、提量、增效,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夯实饲草料保障基础,探索种养新技术。

甘味“平凉红牛”产业集群被人民熟知乐道,可谓是榜上有名,连续多年年出口创汇超过3 000万美元。

肉牛养殖领域相继培育了一系列肉食品、牛骨髓油茶、餐饮等知名企业品牌[1]。

牛饲养量达74万头,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

“平凉金果”领域积极促进苹果产业发展壮大,建立苹果示范基地,采取组织带头引领、农户广泛参与等形式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引入GAP认证体系规范苹果产业发展模式[2]。

推动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到“集群发展”的强力转变,产业形态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腾飞,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到“合作共赢”的历史变革。

组建苹果产业联盟,新植补植果园12.6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10万吨。

1.2 品牌响亮竞争优良坚持把肉牛养殖、金果培育作为主导产业强力推动是平凉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瞄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着力打造甘肃省肉牛强市。

经过长期培育,“平凉红牛”获得了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荣誉称号,开通了俄罗斯、沙特、伊朗、巴勒斯坦等国家牛肉直接或间接出口渠道 [3]。

探索出集红牛养殖、标准果园、有机肥制造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构建“平凉金果”良种繁育体系,打通了“建、育、产、销、控、管”培育销售渠道,申请了自主产权专利,先后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牌”“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等多项殊荣。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

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典型的文物大县。

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

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

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

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帜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

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

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0.09•【字号】平政办发〔2018〕187号•【施行日期】2018.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平政办发〔2018〕18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0月9日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甘政办发〔2018〕91号)和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平发〔2018〕18号)等文件精神,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要素高效聚集,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关山三个大景区经营管理体制运行顺畅,创建5A级旅游景区1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5个、红色旅游景区2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旅游强县2个、特色旅游名镇2个、旅游名村7个、旅游专业村达到20个以上,建成1个综合性游客集散中心,建成市级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13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首位产业,初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到2025年,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发展体系更加完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更加壮大,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影响力显著提升,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关山三个大景区成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市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平凉旅游业的发展

平凉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既然平凉拥有极佳的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最为一个平凉人我 们有必要关心平凉的经济社会发展,了解并探究平凉旅游业的发 展前景及经济效益。
开发前景广阔。未来几年,是平凉发展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加 速发展期,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小康、和谐、魅力新 平凉为目标,以实施“六个集中突破”为抓手,发挥资源优势,调整 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发展方 式,集中建设“四大基地”、“三大枢纽”、“两个示范区”、“一 个示即范:市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全国
平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制作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王怡欢 课题组组长:摆蓉
制 碟目 的
平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为古丝绸之 路北线东端之重镇。境内发现齐家、仰韶等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 址465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 出土于泾川县的佛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 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全市有各类旅游景点100 多处,国家2A级以上景区12处。
二、主要任务
六)培育精品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市场知名品牌。以“做强实力、做精品牌、做大龙头”为目标,按照全省旅游区域发展战略和 打造“321”精品旅游线路布局,加大开发力度,培育精品产品,着力打造道教文化寻根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绿色清凉休 闲之旅、佛教艺术溯源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及革命传统教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做精崆峒山5A级旅游景区,提 升崆峒山国际知名度,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完善提升龙泉寺、大云寺·王母宫、云崖寺、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田家 沟等5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大太统森林公园、柳湖公园、成纪文化城、米家沟、莲 花湖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水平。加快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灵台皇甫谧文化园、华亭莲花台 等景区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步伐。到“十二五”末,形成一批集人文养生、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西部民俗为主要特色的精

浅析平凉市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思路与建议

浅析平凉市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思路与建议

浅析平凉市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思路与建议作者:高鼎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3期摘要:平凉位于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征。

本文简要分析了平凉市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探索。

关键词:平凉;非遗;传承与保护平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遍布全境,其中有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特别是国家首批5A级道教名山崆峒山、泾川西王母朝觐、古灵台商周文化和皇甫谧针灸文化、静宁成纪文化、庄浪云崖寺及华亭莲花台、崇信五龙山旅游区等,风景绮丽、独具特色。

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上,平凉市进行了一番努力和探索。

一、平凉市非遗保护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机制。

自2005年以来,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十六字方针,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纳入文化发展五年规划,为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全面开展普查,建立保护名录。

2005年以来,组织全市文化系统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非遗”普查工作,每县(区)落实普查经费2—3万元,按照“不漏线索,不漏村镇,不漏种类”的普查要求,先后投入市、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非遗”保护者200多人,共走访乡镇81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0%,走访行政村(自然村)1164个,走访民间艺人数百人,收集和整理各种原始文字资料2000多份,拍摄照片近万张,录制音像资料300多份,征集实物1200多件,登记实物资料1600多份,登记传承人、团体及收藏者255(个),并详细制作了“非遗”普查资源分布图,其中县(市、区)资源分布总图7张,乡镇资源分布图近100张,完成了资料归类和档案整理工作。

挖掘特色资源 弘扬崆峒文化--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挖掘特色资源 弘扬崆峒文化--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作者: 高鼎[1]
作者机构: [1]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出版物刊名: 文化学刊
页码: 57-5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特色资源;崆峒文化;文化旅游产业;平凉市
摘要:甘肃平凉历史文化悠久,旅游特色明显;旅游资源富集,景区景点较多;自然生态良好,旅游环境优越。

但存在交通"瓶颈"制约严重、文旅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等问题。

对此,笔者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一是突出项目带动,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二是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三是加快产业融合,培育复合型高端产品;四是强力宣传推介,保持旅游宣传营销新态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臧雅丽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7期
摘要目前平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居于全省前列,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目标,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生态崛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经济面临严峻困难的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却逆势而上,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叉点,进行顶层设计,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实现平凉文旅繁荣,和谐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建议
1 平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1.1 打造三大传统景区
全市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20处,其中:5A级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4A级6处(龙泉寺景区、大云寺·王母宫景区、云崖寺景区、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田家沟景区、莲花台景区);庄浪百万亩梯田被誉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世界奇观。

全力打造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关山等三大旅游景区。

四大园区即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文化产业园、崇信县龙泉寺文化旅游产业园、华亭县天山莲花台避暑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园、静宁县葫芦河金果养生园。

1.2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围绕红军长征三次途经平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在界石铺宿营;红二十五军转战平凉沿线,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政委吴焕先在泾川四坡战役中壮烈牺牲,毛泽东评价“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甘肃工农运动先驱平凉崇信籍人士保至善在兰州积极开展工农运动等内容,发挥资源叠加的吸引优势,把红色旅游文化景观与本土自然景观、主题园区相结合,激活红色历史,全方位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综合体。

1.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三个大景区建设和A级景区创建,改建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点旅游厕所150座,实施景区与关联城镇、景区连接高速公路贯通工程,新改建景区连接道路3条,实现了5A级景区通达高速公路、4A级景区连通一、二级公路的目标,特别是随着天平、彭大、静庄、灵华4条高速加快建设,平凉机场、平庆高铁等项目前期积极推进,全市旅游可进入性和通达条件将不断完善。

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开通了平凉文旅政务网、文旅“两微一网”、旅游APP,实
现了3A级以上景区核心区域、星级宾馆饭店无线网络全覆盖,积极对接旅游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

1.4 打造新興业态培育
顺应中医药养生服务业兴起和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以中医药养生为元素,引导民间资本加快发展养生养老、中医药保健等新业态,推广中医针疗、艾灸等十大国医理疗术和崆峒养生拳、崆峒太极拳等养生运动。

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加大骨干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创新开发阿峒系列布艺、艺瓷盆景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1]。

2 平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市场发育迟缓滞后
文化旅游市场缺乏统一和宏观的整体规划协调,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比较突出,规模化、集团化的大型文化企业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高的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会展博览、景区实景演出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2.2 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对崆峒、西王母、古成纪、皇甫谧文化的挖掘不够,文化与旅游、养生的融合缺少大的创新举措,旅游景区文化品位提升不快,旅游商品、养生产品知名度不高,“门票经济”问题比较普遍。

2.3 资金投入规模不足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市情决定了我市经济总量较小,财政压力大,投融资渠道窄,致使资金投入缺口较大。

2.4 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文化旅游改革深度不够,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资本市场发育迟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会事业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机制还不够灵活。

3 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3.1 融入大格局,开展全域旅游创建行动
以全域旅游为统揽,依托和挖掘自然资源、人文遗产、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三大景区,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构建发展新格局。

启动《平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崆峒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泾川县创建甘肃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

3.2 激发大活力,开展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一是抓好知名企业引进。

坚持市场化原则,深化与陕西旅游投资集团、凤凰古城旅游等知名企业合作,通过政府资产持股、企业建设投入、双方共同经营等模式,并以大企业牵引资源大整合、开拓文旅大市场。

二是培育壮大本土企业。

做大做强平凉文旅投、国峰文化旅游、正道文化等涉旅企业,牢牢把握好核心资源,打破资源条块分割,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等方式,做强公司实体,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和水平。

三是鼓励双创主体发展。

通过行业协会、民间文化社团、实体经营业主等,将文化旅游主体企业串线联盟,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3.3 培育大产业,开展业态融合发展行动
一是实施“景区+文化”旅游项目。

围绕三大景区建设,实施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遗迹保护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设施建设、大云寺·王母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泾川花样年文旅综合体、云崖避暑养生园、梯田大道和红色旅游特色小镇等一批项目。

二是促进“乡村+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围绕农旅融合,注入民俗、生态、红色等文化元素,打造崆峒区半山村落农家乐聚集区、泾川县红色汭丰·山水郑家沟、崇信县龙泉民俗等主题文化突出的乡村旅游示范村[3]。

3.4 聚焦大品质,开展服务质量提质行动
一是大力促进设施提升。

促进平凉机场建设,积极争取高铁过境平凉,全力打通快旅对外大通道;大力提升城市街巷、景区(点)的标准化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促进旅游硬件设施大提升。

二是加大旅游业态资金投入。

提高地方预算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

三是加强力量整合、促进统筹协调,强化导游、中介、服务人员培训。

分类管控好酒店、商场、餐饮,建立健全现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平.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中国报业,2018(19):82-83.
[2]王婧,胡江玲.基于SWOT分析的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1):13-16.
[3]马先. 甘肃省平凉市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