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比赛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桂花雨
(部编版五上小语第3课第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生字“浸”。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2.初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和琦君一起走进《桂花雨》。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什么事?(板书:景、事)
3.(相机板书:桂花、摇花)师:像《桂花雨》这类文章,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事,都是为了表达浓浓的情。(板书:情)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作者表达了什么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
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汇报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
二、品味桂花香
1.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在文中出现了5次,而这个字恰好点出了桂花的特点。(相机板书:香)
2.生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后汇报。句句都带有香,但写法却不一样,我们写可要好好品味品味。相机指导写:浸。
圈画出你认为写香很妙的词,写下你的感受、你的发现。只要从中选择两三句就可以了。学生交流。
【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3.品读句子,写出感受并交流。指导朗读。
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的金桂么?板书:思乡
所以你要说:外地的月亮真圆呀!
母亲会说:......
你要说:外地的水真甜呀!
母亲会说:......
你要说:外地的人真好呀!
母亲会说:......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桂花没有区别的,母亲并不是因嗅觉来区分桂花,而是用她浓浓的思乡情在体味它们。
【开放性的训练,水到渠成地完成学生由认知到思维、情感的迁移,课堂成了学生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学生在感受、理解、积累知识中获得了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外地的水真甜,她会说“ ”的句式训练中,学生深深地体悟到作者、“母亲”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