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特性表
徐州市第四系新地层的特点及成因

内的新近沉积物, 土质松软, 结构强度低。因多属于文 化期以来的黄泛物 , 包含有文化遗迹, 生物残骸及淤砂 , 埋藏着古河道及构筑物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 它覆盖在老 地层之上 , 处于地表面 , 一般厚度在 1m左右 , 0 由于其 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不同, 可分为 4 个工程地质特征区
21 年第 8 01 期
西部探矿工程
5
顶管施工时, 发现是沿地下石板路进行的, 上下路面走 向一致 。 () 3庙下庙——17 年市公安局办公楼施工挖槽 , 96
出现地下城黄庙屋面完整的琉璃脊瓦, 与府城图平面一 致, 测算两地面高度约为 7 5 . m。还有 15 年修建市立 92 第一医院门诊楼时 , 在地槽 内看到重修火神庙的石碑
水在不断的淤积泛滥 , 河床冲填 , 特别是黄河泛滥 , 近两 千年就有 10 多次 , 50 徐州城被淹没多次 , 历史记载徐州 城经常在水患中。如在宋熙宁 1 年 (0 7 7 , O 17 年) 月 苏
6
西部探 矿 工程
21 年第 8期 01
轼到徐州任知府还不满 lO , O d 黄河就在 山东澶州决 口, 洪水 向东直灌梁山泊, 又夺泅水河道 , 冲到彭城之下 , 滔 滔洪水威胁着徐州城, 人慌马乱。当时苏轼率领全城军 民抗洪修堤 , 战 7 多个 日夜, 奋 O 战胜了水患。并于城角 修筑黄楼, 黄是土的意思 , 以示水来土屯, 人能胜天 。后 人为怀念苏轼功绩, 把当年的抗洪堤定为苏堤。特别是 在宋末 19 年黄河正式南侵经汴水泅水夺淮河人海后 4 1 进行 了大量的泥砂冲填 , 破坏了徐州的好光景。徐州人 民终年进行防洪抢险 , 挖壕筑 堤。又加上金朝、 朝混 元 战中原, 对徐州城你争我夺 , 黄河也成了兵家武器 , 经常 用破 堤泄 洪来 防守 或进 攻 。徐州 城 是 在洪 水 频 繁 淹 没 和重建中挣扎 , 有时竟形成孤 岛, 如县志中记载 ,明初 “ (30 洪武年初复旧城 , 17 年) 周长八里奇, 高三丈三 , 城 四面阻水 , 壕深两丈许 , 独南门可通马车” 。这说 明城被 水包 围着, 以后又屡淹不鲜 , 其严重情况 , 就用徐州府志 上 的记 载来 说 明吧 。 明朝天启 4 12 年) 月夜决奎山堤 , 年(64 6 向西北倒 灌徐州城。城中洪水一丈三尺 , 自云龙山西北大安桥人 石狗湖 , 官舍 民芦尽没 , 人溺 死无数 。黄河“ 担水六斗 泥” 每立方米水 的平均含砂量是 3k , , 7 g 最大含砂量达 6 1g 因此洪水 漫灌 以后, 5k , 古城便被淤泥 的泥砂沉 没 了。府城到顺治 1 8年 (6 1 修复完毕 。才过了 7 16 重)
泥浆配合比的应用

这是一种最普通的提粘型泥浆,Na-CMC 起进一步提粘和降失水作用。配方为:优质造浆粘土 150~200g 水 1000ml,纯碱 5~10g,Na-CMC6g 左右。泥浆比重 1.07~1.1 粘度 25~35s 失水 量小于 12ml/30min,pH 值约 9.5。
20
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06年第 11期
胶体率较高的泥浆进行泥浆置换 (成孔 ) 。施工过 程中 10、11号楼采用人工造浆 , 12、13 号楼采用置 换泥浆 。
3 施工要点 3. 1 制浆要点
(1)采用膨润土人工造浆 。现场膨润土与水按 1∶ (8 ~10)的比例进行均匀搅拌 ,配制成胶体溶 液 ,将此溶液倒入循环系统 ,并加水至粘度在 28 ~ 30 s即可 。
针对这种情况 ,现场采取的措施为 : ( 1)用膨润 土人工造浆 ; ( 2)收集其它区域钻孔灌注桩产生的
收稿日期 : 2006 - 06 - 26; 改回日期 : 2006 - 09 - 04 作者简介 :陈福华 (1963 - ) ,男 (汉族 ) ,福建仙游人 ,福建省第三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地质专业 ,从事地基基础施工工作 ,上海市 联明路华星别墅 7号 ( 201101) , ( 021) 64194003, jili88@ vip. sina1com。
1 地层特征 根据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
程勘察报告 ,该区主要地质特征见表 1。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① 杂填土
②1 褐黄色粉质粘土 ②2 灰黄色粘质粉土 ②3 - 1 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②3 - 2 灰色砂质粉土 ⑤2 - 1 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⑤2 - 2 灰色砂质粉土
黄土特性

黄土特性黄土或黄土状土是一种多孔隙、弱胶结的第四纪沉积物。
我国黄土分布广范,6.6%的国土面积被黄土覆盖,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中以西北地区的黄土地层最厚,最完整。
黄土具有颜色淡黄至褐黄、大孔隙、结构疏松、具直立节理(破坏时能保持直壁)、常含有盐类(主要为碳酸盐与硫酸盐)、成分均匀无层理和遇水具有湿陷性等显著特点。
3.1.1典型物理化学性质黄土的颗粒粒径大部分为0.25~以下,主要以粉粒(0.05~0.005~)为主,含量多大于50%,一般土颗粒粒径大小在0.002一200~之间。
黄土的粘粒部分(<0.005~)基本上由粘土矿物组成,如蒙脱石、高岭石、绿高岭石和水云母。
根据粘土矿物的含量百分比,可将黄土分为蒙脱石黄土、蒙脱石一高岭石黄土和蒙脱石一水云母黄土。
粘土矿物成分和比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黄土的湿陷性,因为各种粘土矿物的亲水性不同。
如高岭石和水云母等能促使黄土湿陷的发生与发展,而蒙脱石、绿高岭石和水云母等具有特殊的膨胀性,可以阻止湿陷过程的发展。
黄土粉细砂粒部分(0.1一0.05~),其矿物同水不起作用,不影响湿陷过程。
在粗粒造岩矿物中,石英、长石和碳酸盐含量较大,对湿陷性无重大影响,而细散粘粒对湿陷过程起重大积极作用,因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会使黄土膨胀、收缩或湿陷,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如压缩、强度等。
粉粒在黄土颗粒组成中占绝对优势,而粒径为0.05~0.01~粗粉粒含量最大,一般在50%~60%范围,其浸水活动性也最强。
因此有人认为粉粒含量>70%者为重粉质黄土,50%一70%者为中粉质黄土,<50%者为轻粉质黄土。
随着浸水,其团粒破坏特征亦不同,所表现的湿陷性亦不同。
主要成分:黄土中轻矿物含量占矿物总含量的90%一%%,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组成;黄土中的重矿物含量较少,含量在4%~10%之间;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由粘土矿物(伊犁石)的多少来决定。
而一般土中的粘土与粗矿物成分所占的比例并无规律,或大或小。
地层特性表

中等
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性土;该层仅在场地西北角古河道沉积区分布。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Q2
3
⑥
粉质粘土
0.70
~2.51
8.50
-22.63
~-23.20
-24.32
河口
~
湖泽
暗绿
~
草黄
湿
~稍湿
可塑
~
硬塑
中等
含云母、氧化铁等,底部夹薄层粉性土。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0.55
灰
很湿
松散
以粘性土为主,含贝壳、植物根茎、石子等,局部夹少量黑色有机质,土质不均匀。
②
粘质粘土
0.50
~1.64
2.40
2.11
~1.50
0.64
滨海
~
河口
褐黄
~
灰黄
很湿
可塑
~
软塑
中等
~
高等
含氧化铁、铁猛质结核,局部夹粘土。无摇震反应,上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Q2
4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中等
~
低等
含云母,颗粒成以长石、石英主为,土质致密。
⑧
粉质粘土
1.40
~1.70
1.90
-54.09
~-54.62
-55.03
滨海
~
浅海
灰
很湿
可塑
中等
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性土。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⑨
粉细砂
未钻穿
未钻穿
滨海
~
河口
风化岩地层描述

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否⑶):灰白、灰黄色•矿物结构己破坏,花岗结构较清晰,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
长石、云母等易风化矿物已完全风化成土■岩芯呈坚硕上状。
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
该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
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Y:⑶):灰黄、褐黄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花岗结构清晰,原岩矿物已强烈风化■部分长石、云母已粘土化,残留少量长石硬核,矿物颗粒间联结力已基本丧失■网状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砾状■手捏可散碎。
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该岩层浸水扰动易软化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Y『⑶):灰白、褐黄色9花岗结构清晰,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
原岩矿物强烈风化,矿物颗粒间具有一定得结构联结力,网状裂隙发育, 岩芯呈碎块状、碎块夹砂砾状■手折或轻击可碎。
该岩石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中风化花岗岩:灰口.灰黄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
裂隙较不发育,沿裂隙面长石已风化变色,见铁猛质浸染。
岩芯呈短柱状,少ft氏柱状、块状.锤击声较脆。
该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1【广W级。
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 0~7&平均为65.其等级属“较差得”。
微风化花岗岩:灰白.灰黄色,中粒八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
裂隙不发育。
岩芯呈氏柱状,少《短柱状,锤击声脆。
该岩石为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H级。
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7 8-9 0,平均为85•其等级属“较好得J风化岩夹层、特性综合描述(选择一种方式即可)1、场地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属于硅酸盐类火成岩,不存在岩溶现象,勘察时孤石或硕夹层揭露帖况见下表2-1,此外在全〜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内钻探未发空洞、临空面,以及相对软(硬)夹层。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康景文成都 610081一、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点1.1地层结构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公里,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公里,成都坳陷呈北东35°方向展布,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拗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的层之上,形成了成都冲积平原。
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浦江—新津和新都—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长期以来,经区域地质调查配合物探、钻探和卫星遥感图片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些断裂的存在。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内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中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中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场地的地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黑色、杂色,稍湿,松散,以填碎砖块、石灰渣、陶瓷片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Z30#、Z31# 还填有条石和混凝土块,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60~9.10m。
(2)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以填粘性土、粉土、砂、卵石为主,层厚1.10~6.00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3)粉土: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少量氧化铁和铁锰质氧化物,层厚0.30~1.30m。
(4)中砂: 褐黄色,稍湿~湿,松散,含少量粘性土和云母片,主要分布于卵石层的顶板,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细砂,层厚0.30~3.50m。
(5-1)中砂:褐灰色,湿~饱和,稍密, 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主要以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于卵石层(Q4al+pl)中间,层厚0.40~4.80m。
攀枝花地区昔格达地层岩土工程特性

2 . 36
68 .
注: 实验数据 由攀钢集 团矿 业公 司设计 研 究院岩 土测试 中心 测试 , 以后数 据
由于昔格 达组沉 积物 中缺乏 生物化 石 , 地层 出露不 全 , 而且 2 2 矿 物及化 学组成 . 缺乏可靠的定 年手段 , 昔格 达组 的研究还 较为肤 浅 , 尚存 在许 多 昔格达组粘土岩的矿 物成分 以伊 利石为 主 , 高岭石 、 泥石 绿 问题 , 昔格达组地层在沉 积环境 、 物质来 源及成 岩作用 等方 面 次之 , 此外 , 还含有石英及铁 的氧化物 , 少量蒙脱 石等。昔格达 及 具有特殊性 , 同地区昔格达组既有共性 , 不 又具有差异性 。 组粉砂岩主要矿物是 石英 、 长石 、 方解 石 , 次含 有绿 帘石 、 闪 其 角
第3 7卷 第 3期 20 11年 1月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3 0 6 —2 10 —8 5 2 1 0 —0 10 1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 . 137 NO 3
J n 2 1 a. 01
・61 ・
为 昔 格达 层 , 据 岩性 具 有 纹 泥 特 征 ,9 6年 中 国 区 域 地 层 会 议 并 15
后改为“ 混旦组 ” 。将其时代 归属 于第 四纪中 、 后期。16 曾忻 9 5年 耕称 为昔格达组 。同时 , 四川地质局 区测队将其 时代定为早 更新 世。17 9 7年第 四纪冰川 队和西南地 震烈度 队根 据气候地 层学 对 地层 的划分 , 同意将昔格达组归入早更新世 。17 9 8年 四川省 区域 地层表编 写 组据 地 层 之 间 的关 系将 其 划 为上 新 统。李 有 恒 等
关于西藏阿里高原的地质概况以及水文地质特性分析

2425
灰岩、砂岩
甜水海至阿克赛依湖南部
岔路口、加温达坂至空喀断 > 4000 砂岩、灰岩、硅质岩
层两侧
2527- 砂岩、灰岩、硅质岩、
铁隆滩、尼斯楚、日土以南
4992
页岩
页岩、砂岩、砾岩、
3500
天文点、河尾滩、八一达坂
玄武岩
灰岩、泥岩、砂岩、 白垩纪 1252
玄武岩
乔尔天山至铁隆滩南
泥岩、砂岩、砾岩、 乔尔天山北东、阿克萨依湖
为著名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是这一山系在西北方向的延伸。 此山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二叠纪统加温达坂组和空喀山口组。此结 构在构造上呈现不完整的向斜,其北翼已经被断层运动所破坏,实 际上是向西北和东北方向的单斜式倾斜。产状为 320° -25°∠ 45° 65°,次级同层小褶皱发育。
2. 喜马拉雅褶皱系 该山系的主要地理位置在印度河南部,有着极广大的范围,大 体走势为弧形,并向南部方向突出。从前震旦开始,直到新生界,整 个地层的完整性基本没有收到破坏。此处从古生界开始一直属于海底 地形,属海相,有一系列的从北至南的逆向掩推覆体,第三纪冰川期 时此地产生皱着并形成山脉,这也是我国境内独特的巨型新生代皱褶 系。 3. 帕米尔——喜马拉雅马字型构造系 位于喜马拉雅的弧形皱褶带以北,具体地理位置为东经 90°以 西,基础结构基本都沿着纬度线延伸。从象泉河到雅鲁藏布断裂带再 到东巧最后到丁青断裂带。西段构造主要呈现向西北方向收聚的趋势。
水能经济
关于西藏阿里高原的地质概况以及水文地质特性分析
尕玛吉 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西藏阿里高原是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国西南,西藏西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阿里地区的地质 概况应从地层、侵入岩和构造三个方面谈起,而其水文地质特征主要为冻土环境,根据纬度和海拔的不同,水文特征有所区别。 阿里地区的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碎屑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缝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以及冻结层水五种。
07第七章岩性识别

三、岩相变化的研究
岩相变化:地层沿走向岩性等的变化 利用遥感图像视域广、便于宏观整体观察的特 点,根据地层沿走向影像特征的变化,分析地层 相变特点。
㈠岩浆岩 侵入岩 中低分辨率图像 大型侵入体(中酸性岩体)—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团 块状 中小型侵入体—卵圆形、透镜状、串珠状 褶皱带、断裂带中侵入体—条块状、透镜状、脉状 侵入体边界线与围岩—多呈明显的切割关系(侵入接触)
高分辨率图像
侵入体内格状、放射状、同心环状
节理系统被后期岩脉充填—尤为清晰
㈡沉积岩 基本解译标志—色调、色彩、图形特征 不同种类沉积岩 (碎屑)成分、结构、颜色 反射波 谱特性 同种类沉积岩 不同 差异 物理、化学、自然地理条件
不同的色调
单按色调鉴别沉积岩的种属和成分—困难
泥岩类
⑴洪水庄组灰色页岩
⑵长龙山组紫红色页岩 ⑶下马岭组杂色页岩
碳酸盐岩类
⑷景儿峪组灰白色泥灰岩 ⑸寒武系深灰色灰岩 ⑹铁岭组灰黑色白云岩 ⑻高于庄组黑灰色白云岩 ⑺雾迷山组灰色灰岩 ⑽常州沟组褐黄色石英岩
物理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化学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岩石的光谱特征取决于组成成分、内部结 构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其中岩石组成成分是主 导因素。外部环境和表面特征等因素只会导致 岩石反射率高低的变化,而谱带位置、宽度、 吸收深度和形态等特征一般比较稳定。
三、三大岩类的图形特征(几何特征)
图形和花纹是鉴别不同岩类的最好标志
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条带条纹清晰条带条纹清晰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条带条纹隐晦模糊条带条纹隐晦模糊差异风化差异风化高分辨率图像上高分辨率图像上条带条纹图形显示明显条带条纹图形显示明显低分辨率图像上低分辨率图像上条带条纹不太明显但仍可看出或条带条纹不太明显但仍可看出或由条带缩小为条纹由条带缩小为条纹沉积岩的纹形变质岩变质岩总体轮廓保留岩浆岩图形总体轮廓保留岩浆岩图形大比例尺图像可见大比例尺图像可见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或混合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或混合岩化作用而产生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岩化作用而产生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内部断裂发育会有格状水系内部断裂发育会有格状水系图形仍保留沉积岩基本特征图形仍保留沉积岩基本特征条带条纹条带条纹在受到强烈褶皱变动时条带条纹会显示出高度在受到强烈褶皱变动时条带条纹会显示出高度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变质程度越高变质程度越高原岩图形特征越模糊单调原岩图形特征越模糊单调1用多波段遥感资料用多波段遥感资料2利用岩石热惯量利用岩石热惯量3用高光谱资料用高光谱资料4用图像的影纹和结构特征用图像的影纹和结构特征5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一遥感地层单位与地层划分一遥感地层单位与地层划分遥感资料记录地壳表层各种岩性的波谱与空间信息遥感资料记录地壳表层各种岩性的波谱与空间信息对层状岩石分布区对层状岩石分布区
详勘报告

目录I 报告书文字部分一、前言 (2)(一)工程概况 (2)(二)勘察目的 (2)(三)执行的规范、规程 (3)(四)完成工作量 (3)(五)取土方法和原位测试方法 (3)(六)勘探点定位及标高测量 (4)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一)地形地貌 (4)(二)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 (4)(三)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 (4)(四)地下水 (5)(五)地震效应与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分析 (6)(六)不良地质现象 (6)三、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7)(一)地基土分析 (7)(二)桩基础评价 (7)(三)天然地基评价 (9)(四)基坑开挖、管道埋设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10)2、基坑围护 (10)3、顶管施工 (11)4、开槽埋管 (11)5、施工对环境影响 (11)四、结论与建议 (12)II附图表1.图例2.地层特性表3.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4.勘探点平面布置图5.工程地质剖面图6.钻孔柱状图7.静力触探分层参数表8.静力触探测试成果图表9.土层压缩曲线图表10.土工试验成果表11.固结试验成果图表12.地下水腐蚀性判定报告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项目路由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我公司受业主委托,对其拟建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项目路由部分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现已完成大部分工作量,受设计进度要求,提交本次详勘报告,待全部工作量完成后,提交正式勘察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拟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项目路由部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杨虹路以南、建虹路以北、嘉闵行架以东区域。
本工程主要由管道工程和能源中心站组成,其中管道工程包括明挖施工(开挖深度约13米)和顶管工程(埋深约14.9米);能源中心站包括南站和北站,现北站方案尚未确定,南站拟建物性质见下表:(二)勘察目的本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拟建物的性质和特点及按照规范要求详细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拟建物的基础设计、施工提出地质依据和有关参数,具体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1)探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各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2)对拟建场地(地基)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3)提供浅层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特征值;4)判定场地类别及地基土类型,查明埋深20m以浅是否有可液化土层分布,并判定场地液化等级;5)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并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和钢结构有无腐蚀性;6)查明场地内是否有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并提出预防措施建议;7)提供能源中心站桩基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及提供桩基础变形计算参数,针对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及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基础形式及基础埋深的建议值,并分析沉(成)桩可能性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8)提供能源中心站及附属建筑物地基处理与加固设计、施工必要参数及合理措施建议;9)提供开槽埋管基坑开挖、围护提供相关土层的设计参数、施工建议以及在施工中所遇到岩土工程问题作出分析评价;10)提供工作井基坑围护、沉井设计参数,针对设计、施工遇到的问题提出预防和监控措施的建议;11)提供顶管设计、施工所需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施工中所遇到岩土工程问题,对顶管穿道路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12)分析评价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预防和监控措施的建议。
6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及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2) 工程地质性质的基本特点 l 高孔隙比,饱水,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 l 透水性极弱。 l 高压缩性,且随天然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 l 抗剪强度低,且与加何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 l 有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强震下易震陷。 淤泥:孔隙比大于1.5的淤泥类土,压缩性很高、强度低、灵敏度 较大; 淤泥质土:孔隙比为1.0~1.5的淤泥类土; 影响淤泥类土性质的因素: 成分: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 结构:孔隙比
17
6.3.4 黄土类土
(1) 分布和标志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 区; 按地层时代及其基本特征,可分为三类: l 老黄土:一般没有湿陷性,土的承载力较高。 l 新黄土:广泛分布在老黄土之上,在北方各地分布较广,与工程建 筑关系密切,一般都具有湿陷性。
l
新近堆积黄土:分布在局部地区,是第四纪最新沉积物,土质松软,
压缩性高,湿陷性不一,土的承载力较低。 l 黄土类土:颜色主要呈黄色或褐黄色,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有 肉眼可见的大孔,垂直解理发育,侵湿后土体显著沉降。 l 黄土状土:与黄土类土相类似,但有的特征不明显的土。 (2) 成分和结构特征 黄土的成分和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石英和长石组成的粉粒为主,矿 物亲水性较弱,粒度细而均一,连结虽较强但不抗水;未经很好压实,结构
量极少,以砂粒为主的土。 特点:塑性极低或无塑性,粘粒含量很少,呈单粒结构,透水性强,压
缩性低,且压缩过程快,内摩擦角也较大承载力也较大。是一般建
筑物的良好地基,也是良好的混凝土骨料。
6.2.3 细粒土(粘性土) 定义:指粗粒(>0.075mm )含量不到50%的土。粘粒含量较
多,含较多亲水性的粘土矿物,具结合水连接和团聚结构,有时有 胶结连接,孔隙较细而多,随着含水率的不同,土表现出固态,塑 态,流态等不同稠度状态。
地层及地质时代

•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地层三级单位是界、系、统,此外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单
位是阶,以及地方性的小区域性的群、组、带等单位。
界 是国际上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相当于一个代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系 是国际上通用的第二级地层单位。界分为系,系是界的一部分,相当于一个纪的 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统 是国际上通用的第三级地层单位。一个系可分为两个或三个统,统是系的一部分, 相当于一个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
1-1 地层及地质时代
• 一、地层的概念、地层的单位 • 二、地质时代单位 • 三、地层单位与时代单位的关系 • 四、地层代号 • 五、准噶尔盆地地层划分对比表
1-1 地层及地质时代
• 一、地层的概念、地层的单位
•
地层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环境下形成的层状岩石。地层与岩层的区别在于地
层具有时代的概念,而岩层不具有时代的概念。
杂岩 是地层划分上的辅助单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地层及地质时代
• 二、地质时代单位
• 划分地球历史的单位称为地质时代单位。 代 是国际上通用的最大单位。一个代相当于形成一个界地层所经历的时间,代的名
称与界的名称相对应。 纪 是国际上通用的第二时代单位。代分为纪,纪是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
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其名称与系的名称相对应。 世 是国际上通用的第三时代单位,是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最小的时间单位。世是纪的
一部分,一个纪分为两个世或三个世,相当于形成一个统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 期 是全国性的或大区域性的地质时代单位。世分为期,期是世的一部分,相当于形
成一个阶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其名称与阶的名称相对应。
三、地层单位与时代单位的关系
国际地 层 单 位
工程水文地质风险清单及应对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工程地质情况 (2)1、龙跃路站工程地质 (2)2、大学城南站工程地质 (4)3、敞口段~龙跃路站明挖区间工程地质 (6)4、不良地质分析 (7)三、水文地质情况 (12)1、自然气候 (12)2、水文特征 (13)四、工程、水文地质风险清单 (15)1、地面不均匀沉降 (15)2、地裂缝 (15)3、流砂、管涌 (15)4、承压水 (15)五、工程水文地质风险应对方案 (15)1、地面沉降风险及应对方案 (16)2、地裂缝风险及应对方案 (16)3、流砂、管涌风险及应对方案 (18)4、承压水风险及应对方案 (19)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1号线一期工程02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沿凤栖路南北向布置,标段范围包含2站2区间,由南向北分别是: 敞开段~龙跃路站区间→龙跃路站→龙跃路站~大学城南站区间→大学城南站。
见下图所示。
本标段地理位置图二、工程地质情况1、龙跃路站工程地质龙跃路站基坑坑底位于⑥3粘土中,开挖深度内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③1粘土、④1 粉质粘土夹粉土、⑤1粉土、⑥2粉质粘土;基底以下依次为:⑥龙~大区间龙跃路站大学城南站敞开段~龙跃路站区三线盾构段敞开段~龙跃路站区 明挖段3粘土、⑥4 粉质粘土、⑧1粉质粘土夹粉土、⑧2粉砂夹粉土、⑨2粉质粘土,围护墙墙趾位于⑨2粉质粘土。
车站范围内主要地层特性见下表,地质剖面见下图。
龙跃路站主要地层特性表粘土、⑥4粉质粘土;基底以下依次为:⑥4粉质粘土、⑦1粉质粘土、⑧1粉质粘土夹粉土、⑨1粉砂夹粉土、⑨2粉质粘土,围护墙墙趾位于⑨2粉质粘土。
车站范围内主要地层特性见下表,地质剖面见下图。
大学城南站主要地层特性表地连墙墙趾位于⑥3粘土及⑧2粉砂夹粉土,区间工程主要地层岩性见下表。
敞开段~龙跃站区间主要地层岩性表4、不良地质分析⑪、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常州市域平原区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是长期强烈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发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于1976年~1994年间,之后处于延续发展阶段,之后处于延续发展阶段,2006年以来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减缓,2008年以来已趋于稳定。
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特性

{
b不可流动孔隙体积
2)不连通孔隙体积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φa)指岩石的总孔隙体积Va与岩石外表体积Vb 之比,即:
Va a 100 % Vb
2、岩石的有效孔隙度 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e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Ve e 100% Vb
计算储量和评价油气层特性时一般指有效孔隙体度。
第二篇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第二篇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第二篇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
储层(又称储集层)是具有孔隙、裂缝或孔洞的、储
存有石油或天然气、且石油天然气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岩层。
储层的两个重要的特性:
1)存在油气在地下储存的空间——孔隙性
2)保证油气在岩层中可以流动——渗透性
第二篇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广义地说:热学性质、电学性质、放射性、声学特性、
力学特性、机械特性等各种性质。 狭义地说:孔隙性、渗透性、(饱和度、压缩性)
这些性质或参数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受钻井、
开发开采作业的影响,储层敏感性(速敏、水敏、酸敏 等)及其评价问题,也是本篇研究的一个内容。
第二篇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
油气储层是地下深处多孔介质,因此油气地下储
Vw Vw Sw Vp Vb
Sg
Vg Vp
Vg
Vb
流体饱和度
——
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1、原始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
原始含水饱和度(Swi)是油藏投入开发前储层岩石孔隙 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wi和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2、原始含油饱和度 地层中原始状态下含油体积 Voi与岩石孔隙体积 Vp之比称为原始含 油饱和度:
种孔隙结构中,两种不同孔隙服从两种不同范畴的流动规律。
地层特性表

∫
-31.16
-29.73
暗绿
无
稍有光滑
中等
中等
稍湿~湿
硬~可塑
中
含氧化铁斑点,偶夹钙质结核。
⑦
砂质粉土
河口
∫
滨海
未钻穿
未钻穿
灰绿~草黄
迅速
无
低
低
饱和
密实
中
含云母,夹少量粘性土,土质较均匀致密。
∫
-33.35
-28.04
灰
无
稍有光滑
中等
中等
湿~很湿
软塑
中~高
含云母,夹薄层状粉砂及粉砂团块。
⑤2-3
砂质粉土
滨海
、
沼泽
3.40
∫
6.85
5.02
-30.75
∫
-31.45
-31.11
灰பைடு நூலகம்
迅速
无
低
低
饱和
中密
中
含云母,夹薄层粘性土,土质不均匀。
晚更新世
Q3
Q32
⑥
粉质粘土
河口
∫
湖泽
1.20
∫
4.70
2.22
-14.95
∫
-16.48
-15.75
灰
无
光滑
高
高
湿~很湿
软塑
高
含有机质、腐植物及泥质结核。
⑤2-1
砂质粉土
滨海
、
沼泽
3.50
∫
4.80
4.22
-19.15
∫
-20.65
-19.97
灰
迅速
无
低
低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地层概述前言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1.1 地层学(Stratigraphy)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
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
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
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
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
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
地层特性表

中等
含云母、腐植物、钙质结核,局部夹多量粉性土,土质不均。无摇震反应, 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中等
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
中等 颗粒组成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上部以粉性土为主。
密实 中等 颗粒组成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局部以粉砂为主。
9.50 ~ 10.28 10.90
未钻穿
层底 标高
m
成因 类型
3.11
~
2.16
1.47
1.81
滨海
~
0.95 ~
-0.08
河口
-6.37 ~
-9.03
-7.43
-9.37 ~ -10.72
-11.38
滨海 ~ 河口 滨海 ~ 浅海
-15.37
滨海、沼
~ -18.16
泽
-18.68
-21.59
滨海、沼
~ -22.84 泽
-23.73
-24.83 ~ -28.67
-34.33
溺谷
-27.65 ~ -28.69
-31.32
溺谷
-31.28 ~ -32.31
-6
-37.82
河口 ~ 滨海
-46.49 ~ -46.99
-48.02
未钻穿
滨海 ~ 浅海 滨海 ~ 浅海
流塑
流塑 ~
软塑 流塑
~ 软塑 软塑
~ 可塑 可塑
~ 硬塑
松散 松散
~ 稍密
中密 ~
密实
中等
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夹多量粘性土,局部夹砂质粉土,土质不均。 摇震反应较快,土面较粗糙,干强度低等,韧性低等。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统 Series
世 Epoch
阶 Stage
期Age
时带 Chronozone 时 Chron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
的岩石体。其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为界的,因此
21
地质学基础
地震勘探中获得的反射波资料是地层的地震响 应。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如反射波振幅、波形、频率、反射波波组的相位个 数。根据这些特征,沿横向对比追踪出同一反射界 面的反射,也就实现了对同一地质界面的对比。反 射波组对应的地层层位是根据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 来标定的。
利用地震资料对比地层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 用,如覆盖区地层的划分对比,在一定条件下,它 正确地揭示出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方法的缺陷 与弊端,并予以修正。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群 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25
地质学基础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 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 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 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有的组可全部划分为段 ;也可仅指定组的某一部分为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 名为段;有的组可不分段;有的组在某一地区分段, 在另一地区不分段。
5
地质学基础
(1)岩性法 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地理
环境。在一个剖面上,岩性的变化意味古地理环 境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在地面露头和钻井地质 剖面中,常常根据岩性特征来划分对比地层,这 种划分对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是准确的,这就是 常用的岩性法来划分对比地层。
地质滑坡分类表

划分依据
名称
主要特征
滑坡体物质组成
土质滑坡
滑坡、崩塌堆积体滑坡
古、老滑坡或崩塌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碎石土滑坡
坡积含黏性土碎土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软土滑坡
软土层自身变形滑坡,或沿其它岩土层接触面滑动
一般黏性土滑坡
填土滑坡
风化岩残积土滑坡
全、强风化岩及上覆残积土沿中风化基岩或强风化基岩体内滑动
固体废弃物滑坡
固体废弃物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岩质滑坡
顺层滑坡
沿顺坡向岩层层面滑动
切层滑坡
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滑面沿顺坡向优势结构面滑动
破碎岩质滑坡
楔形体滑坡
滑坡体厚度
浅层滑坡
滑坡体最大厚度<10m
中层滑坡
10m≤滑坡体最大厚度≤25m
深层滑坡
滑坡体最大厚度>25m
引起滑动的力学机制
推移式滑坡
斜坡上部由于人工弃土(石)或崩坡积等加载,挤压下部坡体产生变形滑动,滑体表面波状起伏
牵引式滑坡
斜坡下部由于人工切坡或侵蚀冲刷形成临空面,使上部坡体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滑体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
形成原因
工程滑坡
由于工程开挖、弃(填)土或建筑物加载及水库蓄水、水库或渠道渗漏等原因引起的滑坡。可细分为工程新滑坡和工程复活古崩坡积加载等自然作用产生的滑坡
发生年代
新滑坡
现今正在活动(包括蠕滑、缓慢或间歇滑动、剧滑)的滑坡
老滑坡
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已整体稳定的滑坡
古滑坡
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现今已整体稳定的滑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0
-2.91
~-4.13
-5.23
滨海
~
浅海
灰
饱和
流塑
高等
④
淤泥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8.7
~10.34
12.20
-13.63
~14.46
-16.17
滨海
~
浅海
灰
饱和
软塑
高等
⑤1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4.40
~6.26
7.60
-19.93
~20.73
-22.59
滨海、沼泽
灰
饱和
~
很湿
软塑
高等
⑤3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
工程编号:2006-G-177
土层层号
土层名称
颗粒
①1
填土
填土
0.50
~0.97
2.50
3.91
~2.99
1.05
黄
~
杂
湿
松散
①2
浜填土
浜填土
0.80
~1.87
3.50
2.52
~0.55
-0.55
灰
很湿
松散
②
粉质粘土
粘质粘土
0.50
~1.64
2.40
2.11
~1.50
0.64
滨海
⑦1
砂质粉土
2.50
~7.73
22.70
-27.96
~-31.30
-35.59
河口
~
滨海
草黄~
灰
饱和
中密
中等
含云母及贝壳碎屑,夹粘质粉土、粉砂及薄层粘性土。摇震反应快,土面粗糙,干强度无,韧性无。
⑦2
粉细砂
16.70
~21.33
22.70
-52.29
~-53.18
-54.07
河口
~
滨海
灰黄
~
灰
饱和
密实
地层特性表
工程编号:2006-G-177
地质时代
土层层号
土层名称
层厚M
层底标高M
成因类型
颜色
湿度
状态
密实度
压缩性
土层描述
Q3
4
①1
填土
0.50
~0.97
2.50
3.91
~2.99
1.05
黄
~
杂
湿
松散
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贝壳碎屑、碎石、砖块等杂物。
①2
浜填土
0.80
~1.87
3.50
2.52
~0.55
河口
~
滨海
草黄~
灰
饱和
密实
中等
⑦2
粉细砂
粉细砂
16.70
~21.33
22.70
-52.29
~-53.18
-54.07
河口
~
滨海
灰黄
~
灰
饱和
密实
中等
~
低等
⑧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1.40
~1.70
1.90
-54.09
~-54.62
-55.03
滨海
~
浅海
灰
很湿
可塑
中等
⑨
粉细砂
粉细砂
未钻穿
未钻穿
滨海
~
河口
灰
饱和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4.20
~6.78
8.50
-25.41
~8.07
-31.09
溺谷
灰
很湿
软塑
中等
⑥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0.70
~6.78
8.50
-22.63
~23.20
-24.32
河口
~
湖泽
暗绿
~
草黄
湿
~稍湿
可塑
~
硬塑
中等
⑦1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2.50
~7.73
22.70
-27.96
~31.30
-35.59
~
河口
祸黄
~
灰黄
很湿
可塑
~
软塑
中等
~
高等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0.60
~2.05
2.80
0.24
~-0.50
-1.11
滨海
~浅海
灰
饱和
流塑
高等
③2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0.80
~1.61
2.70
-1.45
~-2.11
-2.99
滨海
~
浅海
灰
饱和
松散~稍密
中等
③3
淤泥质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0.50
③3
淤泥质粉质粘土
0.50
~2.01
3.30
-2.91
~-4.13
-5.23
滨海
~
浅海
灰
饱和
流塑
高等
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砂。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④
淤泥质粘土
8.7
~10.34
12.20
-13.63
~-14.46
-16.17
滨海
~
浅海
灰
饱和
流塑
高等
含云母及贝壳碎屑,夹少量薄层粉砂。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
软塑
中等
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性土;该层仅在场地西北角古河道沉积区分布。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Q2
3
⑥
粉质粘土
0.70
~2.51
8.50
-22.63
~-23.20
-24.32
河口
~
湖泽
暗绿
~
草黄
湿
~稍湿
可塑
~
硬塑
中等
含云母、氧化铁等,底部夹薄层粉性土。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Q1
4
⑤1
粉质粘土
4.40
~6.26
7.60
-19.93
~-20.73
-22.59
滨海、沼泽
灰
饱和
~
很湿
软塑
高等
含云母、有机质及钙质结核,夹粘土及多量淤泥质粉质粘土。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⑤3
粉质粘土
4.20
~6.78
8.50
-25.41
~-28.07
-31.09
溺谷
灰
很湿
-0.55
灰
很湿
松散
以粘性土为主,含贝壳、植物根茎、石子等,局部夹少量黑色有机质,土质不均匀。
②
粘质粘土
0.50
~1.64
2.40
2.11
~1.50
0.64
滨海
~
河口
褐黄
~
灰黄
很湿
可塑
~
软塑
中等
~
高等
含氧化铁、铁猛质结核,局部夹粘土。无摇震反应,上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Q2
4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0.60
~2.05
2.80
0.24
~-0.50
-1.11
滨海
~浅海
灰
饱和
流塑
高等
含云母、有机质,夹砂质粉土及薄层粉砂,土质不均。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③2
砂质粉土
0.80
~1.61
2.70
-1.45
~-2.11
-2.99
滨海
~
浅海
灰
饱和
松散~稍密
中等
含云母及贝壳碎屑,夹粘质粉土、粉砂及薄层粘性土。摇震反应快,上面粗糙,干强度无,韧性无。
密实
中等
~
低等
中等
~
低等
含云母,颗粒成以长石、石英主为,土质致密。
⑧
粉质粘土
1.40
~1.70
1.90
-54.09
~-54.62
-55.03
滨海
~
浅海
灰
很湿
可塑
中等
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性土。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⑨
粉细砂
未钻穿
未钻穿
滨海
~
河口
灰
饱和
密实
中等
~
低等
含云母,颗粒成以长石、石英为主,夹少量薄层粘性土,土质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