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地层年代表(新)
438
艾家山阶(期)O 1 3 达瑞威尔阶(期)O 2 大湾阶(期)O 2 道保湾阶(期)O 1 新厂阶(期)O 1 凤山阶(期)∈3 3
2 长山阶(期)∈3
中 生 界 (代) Mz
侏罗系 (纪)J
2
1
2
205
1
显 生 宇 (宙) PH
三 叠 系 (纪) T
亚智梁阶(期)T 1 3 待 建
中志留统(世)S2
安康阶(期)S 2 紫阳阶 南塔梁亚 阶(亚期) 马蹄湾亚 阶(亚期)
2 1
1
下(早)志留统 (世)S1
(期)S 1
3
大中坝阶(期)S 1
龙马溪阶(期)S 1 上(晚)奥陶统 (世)O3 中奥陶统(世)O2 下(早)奥陶统 (世)O1 顶(末)寒武统 (世)∈ 4 寒 武 系 (纪) ∈
下(早)泥盆统 (世)D1
待建
410
1 灯影峡阶(期)Z 2 1 2 3
500
250
上(晚)寒武统 (世)∈ 3
4 3
510 521 543 630 680
上(晚)二叠统 (世)P3 二 叠 系 (纪) P 古 生 界 (代) Pz
中寒武统(世)∈ 2 下(早)寒武统 (世)∈ 1 257 新 元 古 界 (代) Pt3 震旦系 (纪)Z 元 古 宇 (宙) PT 上(晚)震旦统 (世)Z2 下(早)震旦统 (世)Z1 上(晚)南华统 (世)Nh2 下(早)南华统 (世)Nh1 上(晚)青白口统 (世)Qb2 下(早)青白口统 (世)Qb1 上(晚)蓟县统 (世)Jx2 下(早)蓟县统 (世)Jx1 上(晚)长城统 (世)Ch2 下(早)长城统 (世)Ch1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层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地层表》的通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层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地层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日期】2012.08.28•【文号】中地调函[2012]295号•【施行日期】2012.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层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地层表》的通知(中地调函〔2012〕295号)局属各单位、各省(区、市)地调院、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相关地质院校及有关地质单位:《中国地层表》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实施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力学所、水文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济大学等单位协作下,历时五年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科研成果之一。
《中国地层表》在2001年发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十几年来我国地层学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国际地层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不仅按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分别以中国北方、南方和青藏三大区列出其地层发育系统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特征,而且根据现有资料,充分反映主要地层系统不同相变特征以及磁性地层、化学地层、事件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特征。
《中国地层表》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多次重大修改,经全国地层委员会审定,现予以发布。
地层表作为研究地球历史的时间标尺、地质填图的基本指南、地质调查评价的基本工具,请有关单位参照执行。
《中国地层表(全表)》请查询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http://www.cgs. )或全国地层委员会网站(http:///dcw)。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
联系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刘凤山************************全国地层委员会马秀兰*************************.cn附件:1.《中国地层表简表(试用稿)》(略)2.《中国地层表(试用稿)》(略)2012年8月28日。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宇界 系 (宙) (代) (纪)
统 (世)
阶 (期)
年龄 (Ma)
第四 全新统(世)Qh
系(纪)
0.01
新Q
更新统(世)Qp
2.60
生 新近 上新统(世)N2
界 系(纪)ຫໍສະໝຸດ 5.3(代) N中新统(世)N1
23.3 Cz 古近 渐新统(世)E3
32 系(纪) 始新统(世)E2
[马兰阶(期) Qp3
周口店阶(期)
[离石阶(期)]Qp2
泥河湾阶(期) [午城阶(期)]Qp1 麻则沟阶(期)N22
2.60
高庄阶(期)N21 5.3 保德阶(期)N14
通古尔阶(期)N13
山旺阶(期)N12
谢家阶(期)N11 塔本布鲁克阶(期)E32
23.3
乌兰布拉格阶(期)E31 32 蔡家冲阶(期)E24
上(晚)寒武统(世) Є3
中寒武统(世) Є2
达瑞威尔阶(期)O22 大湾阶(期)O21
道保湾阶(期) O12 新厂阶(期) O11 490 凤山阶(期) Є33 长山阶(期) Є32 崮山阶(期) Є31 500 张夏阶(期) Є23 徐庄阶(期) Є22 毛庄阶(期) Є21 513 龙王庙阶(期) Є14
(亚期) 来宾亚阶
P31
(亚期)
冷坞阶(期) P24 257
茅口阶(期) P23
祥播阶(期) P22
界
栖霞阶(期) P21
277
下(早)二叠统(世) 隆林阶(期) P12
(代)
P1
紫松阶(期) P11
逍遥阶(期) C24 295
Pz 石 上(晚)石炭统(世) 达拉阶(期) C23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和《国际地层表》简介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和《国际地层表》简介张增奇;刘书才;张成基;于学峰【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03(019)003【摘要】<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中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在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即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由各断代工作组分别提出,经全国地层委员会汇编完成,2000年5月经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讨论通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于2001年正式出版发行.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当时最新版本的<国际地层表>,也被收入2001年修订版的<中国地层指南>.2002年修订的最新版本<国际地层表>反映了当前国际上年代地层单位研究的最新进展.【总页数】9页(P34-42)【作者】张增奇;刘书才;张成基;于学峰【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P535.1;P535.2【相关文献】1.层序地层研究产生的地层学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兼论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 [J], 梅仕龙;史晓颖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据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 [J],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据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 [J],4.迎接寒武系全球年代地层的新划分——2004年版“国际地层表”述评 [J], 彭善池5.第三纪年代地层研究和中国第三纪年代地层表 [J], 张一勇;李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下(早)泥盆统(世)D1
410-386
志留系(纪)
S
顶志留统(世)S4
438-410
志留纪花岗岩
(Sγδ)
上(晚)志留统(世)S3h
旱峡组
中(中)志留统(世)S1-2z
照花井组
下(早)志留统(世)S1
显生宇
(宙)
PH
古生界(代)
奥陶系(纪)
O
上(晚)奥陶统(世)O3b
490-438
背锅山组
真核藻类和三叶虫时代
始新统(世)E2s
56.5-32
寺口子组
古新统(世)E1
65-56.5
中生界(代)
Mz
白垩系(纪)
K
上(晚)白垩统(世)K2
96-65
裸子植物和恐龙时代
下(早)白垩统(世)K1
K1L
K1n
137-96
六盘山群
乃家河组
K1m
马东山组
K1l
李洼峡组
K1h
和尚铺组
K1s
三桥组
K1B
K1j
保安群
泾川组
K1lhd
青白口系(纪)
Qb
上(晚)青白口统(世)Qnw
900-800
王全口组
下(早)青白口统(世)Qnh
1000-900
黄旗口组
宇(宙)
PT
中元古界(代)
Pt2
蓟县系(纪)
Jx
蓟县统
Pt2H
Pt2x
1200-1000
海原群
西华山组
南华山组
Pt2y
1400-1200
Pt2n
园河组
长城系(纪)
Ch
上(晚)长城统(世)Ch2
地质年代表59637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续表(Ⅰ)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与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就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与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就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就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就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就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就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
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就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就是显生宙(宇)。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详细解读中国地质年代
中国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吕梁运动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五台纪Wt 2500 阜平运动-----------------------------太古代新太古代Ar3 2800 (阜平运动结束,五台运动开始)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 (迁西运动结束,阜平运动开始)古太古代 Ar1 3600 (迁西运动开始)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Ar 4600地球形成----------------------------------------------------------------------------------------------------------------------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地质年代表列。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论文)《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出版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次常委扩大会会议纪要2002年7月23日至25日 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次常委扩大会G 出席会议的常委有:寿嘉华主任 王泽九~叶天竺~赵逊~殷鸿福副主任 科学顾问杨遵仪~王鸿祯 副秘书长沙金庚;以及各分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和部分有关专家共51人G会议开始时 寿嘉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 为本次会议和委员会及其各分委员会~断代工作组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G 寿主任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我们的工作是从国家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土资源和地质大调查的需要出发 是从为适应国际地层古生物研究发展趋势的需求出发安排的G 同时指出 我们的研究 应该重视出综合性的优秀成果 不要满足于出几篇一般性的文章:还应该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 加快培养人才 在我们的工作中应重视老~中~青结合 充分发挥中青年的作用G 针对当前任务 寿主任强调 今年是我们项目执行第二阶段计划任务的关键一年 希望各课题研究组在总结去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抓准今年开展工作的关键问题 切实安排好今年的计划 抓紧时间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以确保明年(2003年)6月底前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提交成果G 对项目第三阶段(2003年7月 2005年)任务的安排 寿主任强调了 还是要围绕年代地层表中有关的建阶问题 在安排时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避免面面俱到 坚持抓重点 抓关键和少而精;(2)避免搞重复性立题(即避免与其他渠道已立题或本项目第二阶段已立题并基本达到要求的);(3)实行新立题(多数)与延续立题(少数 即在第二阶段已立题 但确需再做少量工作)相结合G会上大家还听取了王泽九副主任代表常委会所作的2001年度工作报告G 报告从八个方面小结了委员会在2001年度期间所作的各项工作和活动 充分反映本届委员会一年多来为促进我国地层学研究的发展和更好地使地层研究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做了相当多的实际~有效工作G 报告对2002年度项目中各课题的研究任务按三个层次分别作了部署并提出要求 希望各课题研究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加以落实;报告对项目第三阶段的立题应坚持的原则作了具体说明G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用一天时间听取了项目第二阶段15个课题研究组关于2001年度课题研究进展和2002年度研究计划安排的汇报G 从汇报总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课题组克服了各种困难 都进行了较深入的室内外研究工作 取得明显进展G 有的已基本具备向国际有关分会推荐成为国际GSSP 的条件;多数原来研究基础较薄弱的阶 经过工作 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 为2002年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G 会议安排半天时间对各课题组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议 并对项目第三阶段的立题意向作了初步酝酿 大家赞同寿主任讲话和王泽九副主任报告中提出的原则 提出了各断代的具体设想 并就立题要求和程序作出决定G (2)会议用半天时间 以委员会常委和各分委员会主席为主组成评委会 对委员会主持编写完成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 讨论稿进行了评审验收G 评委一致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并提出一些具体修改意见G (3)会议用半天时间 对由委员会主持研制的<中国地层典>中文版电子版软件进行评议 一致肯定了该项研制成果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G会议最后由叶天竺副主任作了会议小结G 他在小结中历述了本次会议各项活动及其所取得的成果 强调应该深入领会寿主任在会议开始时的讲话精神 用以指导我们下阶段的各项工作;并重申了本次会议期间所决定并在会后应抓紧落实的几项工作 希望各分委员会和断代工作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抓紧完成各项工作G 现将有关决定和需落实的工作纪要如下:一~在评审组评审 年代地层表说明书 时发现 个别断代工作组在撰写本断代内各阶的说明时 将已附在正式出版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的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 中有些阶名改变(如志留系的 龙马溪阶 改为 龙马阶 二叠系的 栖霞阶 改为 罗甸阶 茅口阶 改为 孤峰阶 )G 经会议讨论决定 上述 龙马溪阶 ~栖霞阶 和 茅口阶 已列入正式出版发行的表中 不宜再改名G 请有关断代负责撰写阶的说明的同志重新按原阶名补写阶的说明 于8月25日前报办公室G二~在评审 年代地层表说明书 讨论稿时 与会人员提出不少补充~修改意见G 为保证该 说明书 的质量与水平 会议决定由各断代工作组的有关专家重点负责审查~修改本断代各阶的说明内容;鉴于 说明书 讨论稿重点只对新建南华系和震旦系以后各系所建的阶进行说明 缺少前南华系部分的说明 会议讨论决定 为增进说明书的完整性 应增补前南华系部分的简要文字说明 此项工作已委托前寒武系分委员会负责完成G 于8月15日前将补充或修改件报寄办公室 以便尽快完成统改工作G三~在本次会议的一~二号通知中均明确要求各课题研究组需汇交2001年度课题研究进展和2002年度课题研究任务计划文字材料一份(1500字左右)和多媒体软盘一件G 但有些断代尚未上交这些材料 请于8月底前交办公室G四~关于项目第三阶段立题问题 会议决定立即着手准备G 大致程序如下:1.为应对地调局于近期可能要求项目上报2003年度项目任务设计书的情况 各断代工作组尽快(8月15日左右)根据寿(下转第49页)541期志层的确定准备了较为充足的条件O 因而 对辅助标志层的研究与确定应更加重视O参考文献王鸿桢 史晓颖.1998.沉积层序及海平面旋回的分类级别 旋回周期的成因讨论.现代地质 l2C 1D :1 16.尹寿鹏 任明达 王随继.1998.河流比较沉积学与河流砂岩油藏开发.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6C 1D :26 36.李双应 李忠 王忠诚 刘建民 吴朝东 李翔.2001.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上段沉积模式研究.沉积学报 l9C 3D :386 393.李国军 周嵩锴 樊继宗.2000.测井曲线组合法对浅层油气水的判别.断块油气田 7C 5D :21 23.吴胜和 王仲林.1999.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沉积学报 l7C 2D :252 257.杜亚军 杨龙.1998.可视化智能化在小层对比中的应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 增刊D :112 117.张庚骥.1984.电法测井C 上册D.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61 162.邬金华 毛志超 张哲.1997.河相层序地层研究进展述评.地质科技情报 l6C 3D :40 46.陈桂华 刘志斌.2001.应用反演技术研究BZ 26-2油气田馆陶组沉积特征.中国海上油气C 地质D l5C 3D :176 181 203O 陈代钊.2000.旋回地层 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第四纪研究 29C 2D :186 195.郑荣才 吴朝容 叶茂才.2000.浅谈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思路.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7C 3D :241 244.洪有密 1993.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38140 154.杨凤丽 张善文 才巨宏 印兴耀 文政.1999.曲流河砂体的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研究及预测 渤海湾南部埕岛油田实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34C 2D :171 179.梅冥相 马永生.2001.从旋回层序的特征论地层记录的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地层学杂志 25C 2D :150 153.梅冥相 徐德斌 周洪瑞.2000.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沉积学报 l8C 1D :43 49 62.梁胜利 王东梅 张燕 赵慧萍.2001.孤岛油田馆1+2低能低渗储层的开发实践与认识.断块油气田 8C 6D :43 45.裘亦楠 张志松 唐美芳 杨顺举 冯桂霄.1987.河流砂体储层的小层对比问题.石油勘探与开发 l4C 2D 46 52 9.THE STUDY ON THE AUXILIA Y INDEX HO IZONSOF THE NEOGENE IN GUDAO OIL FIELD SHANDONGHEN Oing -hua1D 2D LIU hi -yang 1D and LI Oin 2D C 1D Depaltment of geo ogy Nolthtest unzuelszty Xz /an 710069;2D he unzuelszty of etlo e m Dongyzng 257061DAbs tract TWo au x i l ia r y ind ex h or i Zo n S Were di Scovere d b a Se d o n t h e ana l y S i S of t h e lo gging reSpo n Se c ha r a cter i St i cS obServ a t i o n of core reco gni t i o n of c y cl i c Str a t ig r a p hi c bo unda r i eS and t h e ana l y S i S of Se i S -m i c c ha r a cter i St i cS .T h e Work l ay S an i mport an t fo unda t i o n for t h e St udy o n t h e Str a t ig r a p hy Str u ct u re Se di me n t a t i o n and o i l di Str i b u t i o n and W i ll be u Se d for t h e S u bStr a t u m di v i S i o n and correl a t i o n in t h e l a ter per i o d of t h e o i l f i el d .Key word s G uda o O i l F i el d S hand o ng au x i l ia r y ind ex h or i Zo n N eo g e n eC 上接第45页D 主任讲话精神和第三阶段立题原则 实事求是地提出本断代下阶段的立题建议书O 因时间紧迫 建议书可简述如下内容:课题名称~起止时间~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预期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年度计划安排 预期成果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 经费预算等O 以便办公室在向地调局申报第三阶段项目任务设计书时参考O2.于今年11月底前 各断代工作组正式按立项要求申报立题申请书C 过期不候D O 该申请书应详述如下内容:C 1D 课题名称;C 2D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C 3D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C 4D 研究目标和任务:C 5D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C 6D 主要研究内容:C 7D 课题起止时间及年度工作安排;C 8D 预期成果及其经济~社会效益;C 9D 实现本课题研究已具备那些研究基础和条件;C 10D 经费预算C 各项主要开支情况D ;C 11D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简介等O3.于2003年一季度召开常委扩大会 根据各断代工作组申报情况和项目的总经费情况 按照总的立题原则审定第三阶段拟开展的研究课题及其经费资助额度O务请各断代工作组负责同志切实抓紧落实和按时完成以上各项王作O全国地层委员会办公室2002年8月13日941期陈清华等:胜利油区孤岛油田新近系辅助标志层研究。
中国区域构造简况——华北区域地质构造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中国的起源来自于古陆核的形成、发展以及演化至今天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地。
46亿年前,地球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大约37亿年前,华北古陆出现,成为中国最早形成的大陆,也是中华大地的根基。
中国现代大陆,是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发展、演化、拼接和改造后完成的。
晚元古代早期以前主要为陆核陆块发展阶段,晚元古代后期至中生代初期主要为陆缘发展阶段,中生代中后期至新生代主要为陆内发展阶段。
中国大陆第一次拼接发生于晚元古代中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陆块与华北陆块拼接,并与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汇合形成原始中国古陆;第二次拼接发生于晚古生代后期,其结果导致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连为一体;第三次拼接发生于中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华北板块南缘与华南板块北缘以及华南板块西缘与藏滇板块北缘连在一起;第四次拼接发生于新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印度板块北缘与藏滇板块南缘连为一体,至此,作为统一的中国大陆形成。
大地构造演化的今天,中国各地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分区论述这五个不同地区:1 天山——兴安地区天山——兴安地区呈近东西向分布,北以俄罗斯、蒙古、哈萨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为界,南以乌恰断裂库尔勒断裂、阿拉善北缘断裂以及华北陆块北缘断裂为界,区内除几个稳定的微型陆块外,大部分属晚元古代以后不同构造期的的陆缘活动带,此说明该地区为塔里木——华北陆块在晋宁运动后的扩张表现。
地层简况本区自晚太古界至新生代各时期地层都有发育,沉积类型齐全,以活动和过度型为主;上太古界主要为深变质岩;元古界主要为中浅变质岩与未变质地层,下古生界出露面积较小,层序齐全;寒武系主要为半深海及浅海夏理石、砂泥质岩;奥陶系分布较普遍,为深海的泥砂质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基性——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志留系主要为浅海——半深海的泥沙质复理石及碳酸盐组合;上古生界分布广泛,沉积类型复杂,以准格尔——天山地区出露层序最全;泥盆系属半深海泥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火山岩,分布涉及全区,以准噶尔——北天山发育最好,以火山岩为主,三统俱全;石炭系包括海相和陆相沉积,后者分布局限;二叠系,下统由厚度巨大的浅海相及海陆交替想组成,上统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三叠系海相及海陆交替相见于黑龙江,属碎屑岩及火山岩组合,含混杂堆积和蛇绿岩套,岩相、厚度变化极大,产特提斯及环太平洋动物群;陆相稳定型分布于准噶尔;活动型分布局限,仅见于本区东部;侏罗系十分发育,陆相沉积普遍全区各种类型的盆地中,大兴安岭和吉黑中部为火山岩与碎屑岩组合,海陆交替相沉积见于完达山地区。
中国地质年代系表
新元古代 (界)(Pt3)
震旦世(系)Z
原 核 生 物
3200 未 名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未 名
3850 4600 地球形成
注1: 主要根据王鸿桢等《中国地层时代表》(1990年)略改并补充;
注2: 据2000年5月全国地层会议通过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①二叠纪(系)由二分改为三分,即分为早(下)二叠世,中二 叠世(统),晚(上)二叠世(统);②石炭纪(系)三分改为二分,取消中石炭世(统);③太古宙(宇)四分,由早到晚为始太 古代(界),古太古代(界),中太古代(界)和新太古代(界); 注3: 与地质年代中早、中、晚世相对应的地层单位为下、中、上统。
中国地质年代世系表
地质时代(地层系统及代号) 宙(宇) 代(界) 纪(系)
第四纪(系)Q 新生代 (界Kz) 第三纪 (系R) 老第三纪 (系)E 白垩纪(系)K 新第三纪 (系)N
世(统)
全新世(统Qh) 更新世(统Qp) 上新世(统N2) 中新世(统N1) 渐新世(统E3)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白垩世(统K2) 早白垩世(统K1) 晚侏罗世(统J3) 中侏罗世(统J2) 早侏罗世(统J1) 晚三叠世(统T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寒武世(统∈2) 早寒武世(统∈1) 晚震旦纪(统Z2) 早震旦纪(统Z1) 543 630 800 1000 1400 1800 2300 2500 2800 晋宁运动 吕梁运动 阜平运动
海 生 无 脊 椎 动 物 繁 盛 裸露无脊椎动物 出现
青白口纪(系)Qb 元古宙 中元古代 蓟县纪(系)Jx (宇) (PT) (界)(Pt2) 长城纪(系)Chc 古元古代 (界)(Pt1) 新太古代 (界)(Ar3) 中太古代 太古宙 (界)(Ar2) (宇) 古太古代 (AR) (界)(Ar1) 始太古代 (界)(Ar0) 冥古宙 (宇)(HD) 滹沱纪(系)Ht 未 名 未 名 未 名
地质年代简表
距今年龄值/Ma 2.60 23.3 65 137 205 250 295 354 410 438 490 543 680 1000 1800 2500 2800 3200 3600 人类出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物演化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被子植物出现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两栖动物出现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裸蕨植物出现 无颌类出现 硬壳动物出现 裸露动物出现
地质年代简表 地质时代 宙 代 纪 第四纪 Q 新生代 Cz 新近纪 N 古近纪 E 白垩纪 K 显 生 PH 宙 古 生 代 Pz 晚古 生代 Pz2 早古 生代 Pz1 元 古 PT 宙 新元古代 Pt3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 Pt1 太 古 AR 宙 冥古宙 HD 新太古宙 Ar3 中太古宙 Ar2 古太古宙 Ar1 中生代 Mz 侏罗纪 J 三叠纪 T 二叠纪 P 石炭纪 C 泥盆纪 D 志留纪 S 奥陶纪 O 寒武纪 Є 震旦纪 Z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晚期生命出现,叠层石出现
4600 注:据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区域年代(地质年代)表》说明书(2002)简化.
地质年代划分
地质年代划分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地质年代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续表续表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地层年代表
祥播阶(期)P22
栖霞阶(期)P12
下(早)二叠统(世)P1
隆林阶(期)P21
295
紫松阶(期)P11
石炭系(纪)C
上(晚)石炭统(世)C2
逍遥阶(期) C42
320
达拉阶(期) C32
滑石板阶(期) C22
罗苏阶(期) C12
下(早)石炭统(世)C1
德坞阶(期)C31
354
大塘阶(期)C21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海相地层区)
宇(宙)
界(代)
系(纪)
统(世)
阶(期)
年龄
显
生
宇
(宙)
PH
新生界(代)
Cz
第四系(纪)Q
全新统(世)Qh
0.01
更新统(世)Qp
2.60
新近系(纪)N
上新统(世)N2
5.30
中新统(世)N1
23.3
古近系(纪)E
渐新统(世)E3
32.0
始新统(世)E2
250
大龙口阶(期) T11
古生界(代)
Pz
二叠系(纪)P
上(晚)二叠统(世)P3
孙家沟阶(期)
295
中二叠统(世)P2
待建
下石盒子阶(期)
下(早)二叠统(世)P1
待建
太原阶(期)
石炭系(纪)C
上(晚)石炭统(世)C2
晋祠阶(期) C24
320
本溪阶(期) C23
羊虎沟阶(期) C22
红土坳阶(期) C21
灯影峡阶(期)Z12
630
下(早)震旦统(世)Z1
陡山沱阶(期)Z11
680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6-3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 Permian Stratigraphical System)
乌拉尔世
295—272.2Ma (最新国际地层表)
原采用:二分法(早、晚二叠世)
历经43.9Ma, 更进一步的划分: 乌拉尔世 :阿瑟尔期 萨克马尔期 亚丁斯克期 空谷期(国际
地层表)
瓜德鲁普世: 罗德期 卡匹敦期 乐平世:吴家坪期 长兴期
我国传统上是二分,早、 晚二叠世 早二叠世为,底部未命名 栖霞期 茅口期 晚二叠世为 吴家坪期 长兴期 各地区划分不同的期名,通过生物地层进行对比。
中国二叠系的柱状对比图
中国二叠纪地层对比表
6-3-6贵州的二叠系
贵州早二叠世古地理
贵州晚二叠世古地理
全省分布下统和 中统以灰岩为主,上统则为碎屑岩与灰 岩组成、黔南及黔西地区与上石炭统连续沉积,黔中、 黔北地区则假整合于下古生界的志层上。
下统:龙吟组,分布于龙吟---花贡一带 包磨山组 分布同上。
6-3-8 中国二叠系的矿产
二叠系 是我国重要的成煤地层,华北太原组中、 上部,山西组含重要的煤层。而石盒子组,仅 在豫西、淮南一带有可采煤层,显示了聚煤层 向南穿时抬升的特点。茅口期仅限在闽淅粤一 带;龙潭期是华南主要聚煤期;分布广,富煤 带是黔西、六盘水地区。
长兴期的煤层出现在藏东妥坝和藏北双湖,规模 小。除煤系外有铝土矿和耐火材料的粘土,北 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是找油的目的层,川中盆 地的天然气,贵州的锑矿和滇黔桂“金”的 “金三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地层概述前言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1.1 地层学(Stratigraphy)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
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
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
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
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
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
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
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
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
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
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
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位基本可以对比。
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可进一步划分三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小区), 主要反映中生物以后的陆相盆地及岩浆、火山活动带;在同一地层小区内,要求“组”级乃至“段”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可以对比。
1.5 地层单位(Stratigraphic unit)根据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或属性划分出,并能被识别的一个独立的特定岩石体或岩石体组合。
以一种特征或属性为基础所建立的地层单位无需与以另一种特征或属性为基础所建立的地层单位相吻合。
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所合作的术语,应以彼此易于区分为最本质的要求。
因此,对于地层单位来说,具有一个明确定义至关重要。
由于地层划分是多重的,所以地层单位也是多种的。
1.6 地层术语(Stratigraphic terminology)指各地层类别中使用的单位术语(unit terms),例如,“组”、“生物带”、“阶”。
术语分两种,一种是正式术语,另一种是非正式术语。
A.正式地层单位术语,指按照地层划分原则给予恰当定义和命名的地层单位的术语。
例如,龙马溪组中的“组”,石炭系中的“系”。
B.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指仅作为普通名词使用,而不属于已明确定义的地层单位的术语。
如砂质组、笔石带等。
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不必给予地层专名。
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可以用于煤层、气层、油层、含水层、含矿层、采石层,以及以地球物理的电测曲线或地层反射波剖面为基础的单位,如第13槽煤层、G 层铝土矿。
在对地表或地下地层研究过程中难免会临时性使用非正式术语,但当成果正式出版时不应再采用这些非正式术语,如V.Richthofen(1882, p.603)所指的“广元煤系”(Kohlenfurend Formation von Kwangyuan)是非正式术语,Grabau(1923-1924, p.406; 1928, p.135)引用为“Richthofen的‘广元煤系’”(Kwangyuan Coal Series of V. Richthofen)是欠妥的。
1.7 层型(典型剖面)(Stratotype)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
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层型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地点,它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的标准。
这个特定的间隔就是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Unit-stratotype);特定的点就是界线层型(Boundary-stratotype)。
层型有如下五种:正层型 (Holostratotype) 原作者在提出地层单位或界线时所指定的原始层型。
副层型 (Parastratotype) 原作者在使用原定义解释正层型时所用的补充层型。
选层型 (Lectostratotype) 命名地层单位时没有指定层型,原作者或他人后来选择指定的层型。
新层型 (Neostratotype) 因正层型被毁坏或无法接近而重新指定的一个层型。
次层型 (Hypostratotype) 为扩展正副层型的概念或界线,在正、选、新层型所在地之外所建立的作参考用的层型。
次层型也称参考剖面。
此外,由一个以上分开在不同剖面上的地层间隔联合组成的单位层型称为复合层型(Composite-stratotype)。
构成复合层型的任一间隔称作组人层型(Component-stratotype) 。
岩石地层单位一般使用单位层型,年代地层单位一般使用界线层型,生物地层单位,除组合带外,一般不指定层型。
1.8 地层对比(Stratigrapinic correl ation)指论证不同地区地层单位间的特征或属性一致,和(或)地层位置相当。
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从层型向外延伸是通过对比实现的。
由于所依据的特征或属性不同,对比也是多种的。
论证单位的岩石特征一致和岩石地层位置相当是岩石地层对比;论证单位的化石内容一致和生物地层位置相当是生物地层对比;只有论证单位的时间相同和年代地层位置相当才是年代地层对比。
1.9 带 (Zone)带是许多不同类别地层划分时所采用的一个较小地层单位,根据特征或属性不同,可以有多种带。
用于岩石地层的有岩石带 (Lithozone);用于生物地层的有生物带 (Biozone);用于磁性地层的有极性带 (Polarityzone);用于年代地层的是时间带(Chronozone)。
此外,在其他地质分支学科中还可以有矿物带、变质带,等等。
在正式使用带这个术语时,带 (zone)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须大写,以便区别于非正式使用的带。
化石分类单位加带术语构成的名称,只能理解是一个物生地层单位而不同一个年代地层单位。
1.10 面(Horizon)指地层序列中某个特殊位置的界面(简称面)。
在实际应用中,“面”这个术语常用于表示一个特殊的薄层。
根据所强调的特征或属性不同,可以有多种地层面,如岩石面、生物面、年代面、极性倒转面。
地层面不但包括两个地层单位间的界线,而且也包括这个地层单位内在对比上特别有用的特定标志。
地层划分的类别2.1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岩石本身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和据此引申出不同的属性,依据任何一种特征或属性都可以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划分。
由于岩石的特征和属性在地层分布的时空范围内并非一致,根据一种特征或属性所划分的地层单位往往不会与根据另一种特征或属性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相吻合。
因此,仅用一种类型地层单位不可能表示岩石所有不同的特征,需要根据岩石不同特征和属性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
鉴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单位都是基于岩石这个客观实体而建立的,它们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地层学目标,即促进我们对地壳岩石体及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2 岩石地层划分(Litho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根据岩石体岩性或岩相特征及其地层关系所进行的地层划分,目的在于将其划分为能反映岩性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单位。
不同级别的岩石地层单位的术语用群、组、段、层或野外简单的岩石术语(如砂岩、石灰岩、片麻岩、杂砾岩等)来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用岩群、岩组等来表示。
2.3 生物地层划分(Biostratigraphic subdivsion)依据岩石中所含的化石进行的地层划分,即将这些含化石的部分划分为能反映具有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的术语泛称生物带,包括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富集带,等等。
2.4 年代地层划分(Chrono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根据岩石体形成的地质年代所进行的地层划分,并根据不同规模岩石体所跨越的时间间隔将其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的术语包括宇、界、系、统、阶和亚阶。
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其术语为宙、代、纪、世、期和亚期。
2.5 磁性地层极性划分(Magnetostratigraphic polarity subdivision)根据岩石体剩余磁性方向的变化(倒转、长期变化)所进行的地层单位的划分。
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的术语用极性带。
2.6层序地层划分(Sequence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层序地层划分是以各种客观存在的、较易用近代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追踪而识别的特理界面(不整合面、地层结构转换面等)为标志所进行的地层划分。
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单位的术语分别称巨层序、超层序、沉积层序(三级层序)、体系域和副层序等。
岩石地层单位3.1 岩石地层单位的性质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其能在野外观察到的岩石的岩性特征为基础,并能以这种特征下定义的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