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法中笔锋运用二十例

合集下载

最新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最新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练习笔法、笔势的二十个方法(连载一)笔法、笔势是蕴含在点画书写中的规律性技法,是真、草、隶、篆、行各体都用的着的技法,提炼出转、折、提、按、中锋、侧锋、入笔、行笔、收笔等关键的笔法、笔势,有意识的、逐个的加以强化日常训练、或集中练习、反复练习,对于临摹字帖、创作实践、书法评鉴都很有用处,请您在是练习中,琢磨琢磨,一定有趣亦有益。

一、中锋横、竖线的练习方法训练目的中锋笔法的初步运用。

说明当笔毫在纸上落下时.笔尖指向某一方向.当笔尖的指向与线条推移的方向正好相反时,这种运笔方式称为中锋。

书写中锋线条时笔尖始终在线条中央。

步骤与要求1、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在纸上书写横画.横画与桌沿平行,笔尖按下后,让它始终指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直至线条均匀、平稳。

2、按以上要求书写竖画。

3、做以上练习时注意肩部的放松与配合。

4、比较空中运笔和实际书写手部感觉的区别。

二、藏锋的练习方法训练目的:非垂向落笔时的藏锋笔法。

说明:所谓藏锋,指笔尖落纸时留下的痕迹(尖点)隐藏在点画内部。

藏锋有两种方法,这里练习的是通过控制笔尖的指向达到藏锋的目的。

步骤与要求:1、笔杆乖直,笔尖轻轻落在纸上《轻轻地按下》,以逆时针方向绕一小圈.同时继续下按,当笔尖处于运行方向的后方时,笔锋下按亦正好达到线条宽度;笔锋右行,书写横向线条;收笔时笔杆上提,用手腕带动笔杆顺时针绕一小圈,提笔(图a)。

2、线条起、止时笔锋的绕行不应形成涨大的端部。

3、用同样的方法书写竖向线条(图b)。

三、手腕的灵活运动训练目的:手腕各个方向的灵活运动。

说明:手部所有关节的自如配合是完成复杂笔法的关键.然而以往人们(包括一些有影响的书法家)书写时碗关节通常极少活动,严重地妨碍了某些技巧(特别是转笔)的把握。

步骤与要求:1.右手执笔,不着纸,小臂不动,用手腕控制笔,在空中顺时针连续旋转;肩、肘、碗关节均放松,动作连贯、均匀(图a)。

2.同上,逆时针连续旋转(图b)。

3.按图c所示,在空中做运笔练习;手幸要有明显的旋、翻动作《旋转时手掌自然会有仰、粗的变化).各关节放松,运动轻松、连续。

书法基本功训练

书法基本功训练

书法基本功练习
中锋用笔

• 所谓中锋用笔,其实就是将笔 锋垂直的用笔方法,其要点是把笔 锋裹入毫中,在笔的运行过程中, 画长线条要旋转笔管,以保持笔毫 挺直。 中锋用笔的好处是笔毫不散, 线条圆润有力。
中锋横、竖线
中锋弧线---中常用的方 折笔——顿折。
倒笔折(魏碑中常见写 法)——先写横,到了 横与竖交界的地方,把 笔杆往右边倒下去,然 后顿笔,转锋,下行。
中锋硬折——横画保 持中锋,到了折笔的 地方,直接把笔锋拉 过来。
侧锋硬折——跟中锋硬 折写法一致,只是上一 个笔画不是中锋,而是 侧锋,到了要折的地方 直接拉过去即可。

毛笔行书笔画运笔技巧图文例解

毛笔行书笔画运笔技巧图文例解

毛笔行书笔画运笔技巧图文例解行书与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基本共通,由于行书又吸收了草书的一些笔法、结构、技法,形成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书体。

行书运笔时不能完全像楷书,也不能完全像草书。

行笔要快而稳、圆而折,草意多的笔画快写面不潦草,楷意多的地方宛转中要注意方折。

一、横:写横时运笔要注意上下俯仰的引带关系,横下有笔面或接写下一字时,往往收笔时折锋向左下构出称“下钩横”。

横上有接着写笔面的。

一般收笔时向左提笔出锋,称“上挑横”。

二、竖:写法近于楷书的垂露、悬针,可依楷书的方法写。

有的竖因接写下一个字而有一种近似楷书“托钩”的写法,称为“曲钩空”。

由于力量及体势的变化,悬针空下部加重,形成“租尾竖”。

左边旁的空在楷书中均为“垂算”写法,写行书时,因接着写右旁上部,所以收笔时稍为停驻即向右上用力构出,形成“仰勾竖”。

而“斜竖”则近于楷书的“曲头竖”,只是行笔中力量有所变化。

三、撇:大部分近于楷书写法,少部分出锋收笔,有“平做”“斜撒”。

一部分要引带下面而不出锋,这种撇叫“回锋撇”,不同于楷书的是有的斜撇要在上端带出笔面,可以用挑钩带上,这叫“挑脚撇”。

四、捺:行书的捺最富于变化,在一篇字里,可以多种捺法交互使用。

除近于楷书写法的“平捺”“斜捺”外,如把捺笔写到末尾处需引带左面或下一字时,笔断意连地按原路回锋收笔,这叫“回锋捺”;写走之旁时,左下不另起笔,转笔带过,称“回曲捺”; 写平振后还引带上部笔面,收笔时向右上运行或向左上折锋的出,叫“挑钩捺”;“反捺”与楷书不同的是收笔时转锋,露出附钩。

行书多种捺法要合理使用,如在一个字里有两个捺笔时,应用不同写法,避免呆板。

五、点:行书的点变化也很多,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与楷书不同的是,若点下有笔面或接写下一字时,收笔往往出现附构,如“启下点”“带钩点”;二是介于楷、草之间,多采用又断又连的方法,如“带下点”“带右点”,用较小的引带把两点相连:“竖三点”一般上点与中点断开,中点与下点相连,写“开四点”时,可三点或两点相连,一处或两处断开。

书法的14种特技的用笔

书法的14种特技的用笔

书法的14种特技的用笔用笔技法除普遍规律外,为强调节奏感加剧变化,解决奇体字的特殊需要,靠传统用笔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下面几种特技用笔,但不可滥用.初学者更不宜用。

1、摆笔。

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可以在一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

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适当的提按顿挫。

2、退笔。

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能增加屋漏痕之感。

退笔的方法是在行笔中,笔锋适当提按,断断续续加入较小的倒退动作。

3、颤笔。

用摆笔、退笔的方法加在一起,动作减少即成。

4、跳笔。

写大字行、草,在一笔运行接近终了时,笔毫较干的情况下,可将笔杆略提,但不可离开纸面,使它产生一些飞白的砂笔,随后将笔沉下收住。

可以产生气势和变化,给人以内含的力量。

5、擦笔。

草书偶尔用之,为造成黑白轻重,虚实枯润节奏感,笔毫已干仍然要把已写的字或笔画写完,应把行笔的速度减慢,把压力加重,用干擦完成,收笔要停顿。

6、旋笔。

在落笔、行笔、收笔的某一阶段,捻旋笔管,使笔画出现圆浑而有变化。

7、滚笔。

在一撇的行笔阶段,将笔锋略偏,按前进的方向反滚,使之增强磨擦,造成苍劲雄奇之感。

8、推笔。

如在写“散氏盘”铭文的“三”字时,为避免笔画雷同,中间一横是由右向左推出来的。

9、拖笔。

狂草的较长笔画中,为增加变化,在行笔中可偶尔变换笔锋,加入顺拖之卧笔,能产生砂毛之感。

10、槌笔。

松握笔杆以笔肚槌于纸上,方法象击鼓槌,干湿不定,狂草中之点或某些笔画的开头偶尔用之。

11、砸笔。

松握笔管,使笔杆有滑动感,将吸饱墨的笔头,用力掷砸在落笔的部位,不可让笔杆脱出五指,使墨花略有绽射,然后行笔,写狂草书中偶尔用之。

12、揉笔。

在写特大字时,为增强较长笔画的变化和金石味,并突出结构部分,在运笔过程中将笔锋微微揉动,如不规则地转圈,并加上提按顿挫,能使骨力透彻。

13、拨笔。

写碑体时,为强调内圆外方和体现碑版剥蚀残缺感,可使笔锋外露,在行笔时卧笔提按。

用笔基本技法及举例

用笔基本技法及举例

用笔基本技法及举例2011-02-09 14:42:56| 分类:书法笔法|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用笔基本技法是书写中处理笔锋转向时的技术措施。

本文所谈为基本技法。

用笔的基本技法总的来说只有三法:藏锋法、使转法、和收笔法。

我们分别述之。

1.藏锋法:藏锋是用笔的基本技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提笔来缩小笔锋的体积。

但这并不是藏锋技法的全部。

笔锋体积缩小了,笔心的位置必发生变化。

笔心是主骨的,笔心的位置决定骨的位置,在转向时是要求前后两笔的骨必须在转向处相连接。

一但错位,便有皮连骨断感。

因此笔锋转向后,需要重新调整笔心位置,使之与原心绝对重合。

这件工作目力不能及,全凭感觉,非经久演习不能把握。

这是用笔之难的所在之一。

调整的方法有二:移心法,移心法在提笔缩锋时先顾及笔锋的体积,缩准后再移动笔锋将心点调至所需的位置上去。

此法适用于初学。

抽锋法,抽锋法是先顾及心点位置,确定后再将笔锋缩小到合适的大小的方法。

这个方法酷似从剑鞘中抽出宝剑的动作,剑鞘的口部边缘好比心点位置,鞘内宝剑部分好比缩后的笔锋。

抽出宝剑时,无论存留在鞘内的剑短长多少,剑口的位置始终不变,因此称为抽锋。

抽锋法是移心法的简化。

特点是迅捷。

但需要在移心法熟练的基础上学习。

2.使转法:使转技法是转换笔锋锋面的技法。

使转有二种情形,一种是在发笔处完成使转,运行时平拖直过,此为唐法;一种是将使转过程拉长,甚至贯穿行笔全程,此为晋法。

使转中锋面的转换有二法,即内擫和外拓。

以锋端着纸,逆时针方向摇搅笔锋,以选择合适的锋面着纸的技法,为内擫;如果顺时针方向摇笔选择锋面,则为外拓。

二者效果是不同的:内擫笔意流动且近圆,外拓笔意爽利而近方。

锋面转换的角度我们用肉眼是观察不出的。

书写中全凭手的感觉。

当毫铺时,我们总会感觉锋下有一道刀刃般的折痕,我们称为锋刃。

锋刃角度的变化我们会感知得非常清楚,感知锋面的转换是通过感知锋刃的角度变化来实现的。

二者的变化是对应的。

二法中以内擫为难,欲要拉长转体过程,摇锋落纸后须使笔锋与笔身有些许扭角,以产生一定扭力,在行笔过程中利用这个扭力的释放,使笔锋自然转动,产生流转韵律,效果极为生动。

书法基础特技用笔方法总结大全

书法基础特技用笔方法总结大全

1.摆笔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能够在一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

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适当的提按顿挫。

2.退笔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能增加屋漏痕之感。

退笔的方法是在行笔中,笔锋适当提按,断断续续加入较小的倒退动作。

3.颤笔用摆笔、退笔的方法加在一起,动作减少即成。

4.跳笔写大字行、草,在一笔运行接近终了时,笔毫较干的情况下,可将笔杆略提,但不可离开纸面,使它产生一些飞白的砂笔,随后将笔沉下收住。

能够产生气势和变化,给人以内含的力量。

5.擦笔草书偶尔用之,为造成黑白轻重,虚实枯润节奏感,笔毫已干仍然要把已写的字或笔画写完,应把行笔的速度减慢,把压力加重,用干擦完成,收笔要停顿。

6.旋笔在落笔、行笔、收笔的某一阶段,捻旋笔管,使笔画出现圆浑而有变化。

7.滚笔在一撇的行笔阶段,将笔锋略偏,按前进的方向反滚,使之增强磨擦,造成苍劲雄奇之感。

8.推笔如在写“散氏盘”铭文的“三”字时,为避免笔画雷同,中间一横是由右向左推出来的。

9.拖笔狂草的较长笔画中,为增加变化,在行笔中可偶尔变换笔锋,加入顺拖之卧笔,能产生砂毛之感。

10.槌笔松握笔杆以笔肚槌于纸上,方法象击鼓槌,干湿不定,狂草中之点或某些笔画的开头偶尔用之。

11.砸笔松握笔管,使笔杆有滑动感,将吸饱墨的笔头,用力掷砸在落笔的部位,不可让笔杆脱出五指,使墨花略有绽射,然后行笔,写狂草书中偶尔用之。

12.揉笔在写特大字时,为增强较长笔画的变化和金石味,并突出结构部分,在运笔过程中将笔锋微微揉动,如不规则地转圈,并加上提按顿挫,能使骨力透彻。

13.拨笔写碑体时,为强调内圆外方和体现碑版剥蚀残缺感,可使笔锋外露,在行笔时卧笔提按。

书法的27种用笔方法

书法的27种用笔方法

书法的27种用笔方法2022-08-29 17:44·书画鉴赏典评收藏1、中锋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

2、偏锋侧锋特点形方单薄。

3、藏锋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

民国《习字入门》之行书4、露锋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

5、落笔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

7、顿笔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

8、蹲笔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提笔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按笔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蹲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

11、方笔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

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

13、过笔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亦称走笔。

14、顺笔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笔锋随棱角写出而带方角的点画,称为折笔,即所谓“折似成方”。

18、转笔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19、回笔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

22、峻笔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24、挫笔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

25、驻笔行笔中间稍停即走,即少驻。

此法与顿、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书法技巧总结,20条用笔之法,看看你会几个

书法技巧总结,20条用笔之法,看看你会几个

书法技巧总结,20条用笔之法,看看你会几个前文总结过书法练成的三个基本步骤,应网友建议,深度不够,于是连夜总结20条用笔之法,涵盖书法行笔、运笔理论技巧,有不全的,望提议加以补充。

1、中锋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将笔的中锋保持在字画中间,谓之“中锋”,为使点画圆满,历来书法家多主张“笔笔中锋”。

因笔锋在点画中运行时,墨水顺笔尖流注而下,均匀渗开,达于四面,点画亦就没有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左轻右重等缺点。

故中锋乃书法之根本笔法。

2、偏锋运笔时将笔锋尖偏在字点画之一面,故写出的点画一边光、一边毛,一般书家以偏锋为书法之弊。

但是偏锋也是笔法之一,在于成功运用,例如苏轼、黄庭坚多用偏锋。

3、藏锋指起笔时笔锋蓄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外露,是一种追求线条浑厚圆润的笔法。

清宋曹《书法约言·总论》云:"有藏锋有露锋,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

“4、露锋是指发笔时直接顺势落笔,笔锋显露在外,这是一种强调笔势、笔姿的笔法。

凡露锋的用笔,发笔时不必于纸上作逆入,可尖锋侧入,顺势落笔,但也须尖锐饱满,不可虚尖怯露,怯露则会产生浮薄之弊。

5、过笔即“走笔”,笔锋从此至彼,直行而过。

“过笔”是写主笔的行笔动作,要求疾速有力,流畅自如。

6、暗过即“轻过”,就是在笔画转角处,锋尖略微向左顾再折而向右,转而下行,轻过,是为使右边转角圆劲无棱角痕迹,顺带下竖笔有力,而不露肩,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说: "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暗过。

”7、转笔写字笔画转角屈折之处,亦称“围转”。

作书时左右圆转运行,在点画中行动时,是一线连续,又略带停顿倾向。

转笔采用手腕发力时,称为“转锋”,因为转锋通常多以腕运,故动作较缓慢;当采用手指发力时,即指运使锋转,称为“绞锋”,动作较急激,笔毫如绞。

8、折笔笔锋才落,便做反向运动,直接转向藏锋,而不是斜向藏锋,是与“转”相对的笔法。

方笔多用之,即作横画时,笔欲左先右,往右回左,断然改变方向,故易显露棱角,作竖画时亦然。

(完整版)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完整版)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九、侧锋的基本控制方法 训练目的: 侧锋的基本控制方法。
11
说明: 笔锋位于点画侧边处的笔法称为侧锋。 步骤与要求: 1、斜向落笔,直接向右运行,即为侧锋。线条宽度保持均匀(图 a)。 2、按图 b 所示。书写各种线条。 3、临写图 c 所示点画。
十、折笔的控制练习方法
12
训练目的: 折笔的控制。 说明: 折笔的实质是书写时着纸的锥面发生了突然的改变。通常是由一面转为 相对的另一面。锥面变换时笔杆一般不上提,动作由手腕控制,迅速、 利索,不能停顿.只有使用弹性较好的笔才能出现典型的折笔线条。 步骤与要求: 1、取一枝干澡的狼毫笔,将笔杆垂直按下,停住,体察笔毫对手部的 反作用力(图 a)。不提笔杆,按箭头所示方向移动笔杆(笔杆基本保持 垂直),让笔毫变成图 b 所示位登.体察这一变化中手部的感觉。 2、按图 c 所示,继续做各种位置的折笔练习。 3、薛里,在纸制练习方法 训练目的: 控制提笔时笔尖所到达的位置。 说明: 提按是基本笔法之一,按的关键是轻重的控制,提的关键是提起后笔尖 位里的控制。当然,未必所有提笔都提至笔尖着纸为止.但这种提笔的训 练,同时训练了各种不同 高度提笔所需要的控制能力。
9
步骤与要求: 1、中锋匀速行笔,至预定位置后提笔,使笔尖停留在规定的不同位置 上(图 a), 2、笔杆垂直,动作轻松、准确.中锋行笔与提笔应连续而熟练,中间不 得有停顿。 3、观察图 b 各笔画.判断其弯折和结束时提笔应到达的位置,用铅笔做 出标记。临写。如形状不准确,检查对提笔位置的判断和控制,重临。
5
五、落笔方向的控制练习方法 训练目的: 控制笔毫落纸时笔尖的指向与指向的调整。 说明: 落笔方向是笔法的一个基本内容,单独提出训练对学习复杂的笔法有重 要意义。 步骤与要求:

书法中如何用笔锋,深度解析!

书法中如何用笔锋,深度解析!

书法中如何用笔锋,深度解析!本文从笔性与笔锋两部分详细讲解了如何学会用笔。

关注微信公众号:毛笔书法爱好者,欢迎加蜗牛微信shufa176176一起探讨书法。

笔性书法首选讲究笔法,历代书法家都对笔法十分重视。

笔法是书法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评判书法水平高下及风格雅俗的重要依据。

初学者入门,接受良好的笔法训练是能迅速提高及日后顺利发展的前提。

元代大书家赵孟頫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然结字亦需用功,盖字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易。

”赵孟頫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书法以用笔为上,书法的技法诸要素中,用笔是最重要的;二是用笔千古不易,书法虽然有字体风格面貌的不同,但用笔的基本规律原则是一致的。

对这句名言,几百年来,“用笔为上”是得到了普遍承认,但总有人对“用笔千古不易”提出质疑,因为在他们看来,仅以楷书的永字八法为例(启明按:关于永字八法,启功先生和田蕴章先生也有过比较经典的论述,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启明书法博客的这个文章《为什么初学书法要先练永字八法?仅练好永字八法就足够吗?》),每一个笔画都有不同的特征,运笔时须走不同的角度方向,有不同的提按起伏特征,怎么能说明用笔不变呢?楷书已是如此,更何况篆隶行草,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不同字体风格,笔画形象变化无穷呢?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没有达到赵孟頫那种对笔法融会贯通的层面。

的确,入门时,觉得一个笔画有一个笔画的运笔方法,不同书体有不同字体的运笔诀窍,丝毫混淆不得。

当功力和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渐发觉不同的点画运笔彼此之间大有可通之处,都符合某种必须遵守的规律,符合这种规律的运笔,笔画自然生动有力,而不符合这种规律的运笔,即使笔画外貌模仿出来了,也必然是形象虚浮、神态呆滞、僵硬造作。

赵孟頫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指的正是这种运笔必须遵守的深层规律。

所谓“笔法”,指用笔中具有规律性、原则性的要领和法度,这种法度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可以贯通适用于多种书体之中。

笔法具体包含有哪些重要规律呢?我们将两个方面来讲解笔法:(1)笔性(2)用笔的总原则。

行书的27种笔法详解

行书的27种笔法详解

行书的27种笔法详解行书的27种笔法详解如下:1. 点:用笔尖轻轻点按纸面,形成一个小小的圆点。

2. 横:将笔从左向右平直地拉过纸面。

3. 竖:将笔从上向下平直地拉过纸面。

4. 撇:将笔从右向左下方斜向地拉过纸面。

5. 捺:将笔从左向右上方斜向地拉过纸面。

6. 提:将笔向上提起,离开纸面。

7. 按:将笔向下按压,增加线条的粗细。

8. 挑:将笔向前上方挑起,形成一个小小的弧线。

9. 钩:将笔向左下方勾起,形成一个小的弯曲线条。

10. 弯:将笔向左或向右弯曲,形成曲线。

11. 折:将笔先向左或向右弯曲,然后再改变方向,形成折线。

12. 圈:将笔绕成一个圆圈。

13. 转:将笔在纸面上旋转,形成螺旋状线条。

14. 抹:将笔平放在纸面上,然后向前推动。

15. 推:将笔向前推动,同时增加线条的粗细。

16. 拖:将笔向后拉动,同时减少线条的粗细。

17. 扫:将笔快速地在纸面上横扫。

18. 抖:将笔快速地在纸面上抖动,形成虚线效果。

19. 颤:将笔在纸面上微微颤动,形成颤抖的效果。

20. 顿:将笔在纸面上停顿一下,然后继续书写。

21. 挫:将笔在纸面上稍微用力按压,然后迅速松开。

22. 擦:将笔在纸面上轻轻擦拭,形成模糊的效果。

23. 拍:将笔在纸面上轻轻拍打,形成点状的效果。

24. 撞:将笔在纸面上用力撞击,形成强烈的线条效果。

25. 挤:将笔在纸面上挤压,形成厚重的线条效果。

26. 拓:将笔在纸面上横向扩展,形成宽阔的线条效果。

27.收:将笔从纸面上抬起,结束书写。

以上为行书的27种笔法的详解,供参考。

王羲之行书基础笔法25项大全,笔法干货,建议初学者收藏!

王羲之行书基础笔法25项大全,笔法干货,建议初学者收藏!

王羲之行书基础笔法25项大全,笔法干货,建议初学者收藏!查看更多行书教程要想学好二王笔法,必须从王羲之作品中的基本笔画开始练习,包括基本笔画衍生出的一些笔法。

没点死磕细抠的功夫,你还真写不好。

不信来试试?总结如下,大家可以根据特点有重点地练习,哪个不会练哪个。

(一)横法(1)顺锋横“示”、“再”的上横为顺锋横。

顺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提笔折锋右下;向左回锋收笔。

(2)逆锋横“甚”、“不”二字的横为逆风横。

搭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折锋右下;向左回锋收笔。

(3)下折横“二”、“百”二字的上横为下折横。

顺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稍顿;折笔向左下出锋收笔。

(4)上挑横“未”“来”二字的下横为上挑横:逆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折锋向左上提笔出锋收笔。

(二)竖法(1)悬针竖“平”、“军”二字的中竖为悬针竖。

逆锋起笔;转笔向下中锋行笔;边提边慢慢出锋收笔,力至笔尖。

(2)左上挑竖“同”字左竖与“报”字右竖为左上挑竖。

顺锋起笔;中锋向下行笔;至尽处向左上微微挑起。

(3)右上挑竖“快”字左竖与“取”字右竖为右上挑竖。

逆锋起笔;铺毫向下中锋收笔;至尽处稍停,转笔向右上挑出。

(三)撇法(1)短撇“近”、“白”二字上撇为短撇。

逆锋起笔;转笔向右下;顿笔后转笔向左下行;边行边提,快速撇出。

(2)斜撇“次”、“降”二字之撇为出锋斜撇。

顺锋起笔;中锋向左下行;边行边提,渐渐撇出,力至撇尖。

(3)竖撇“月”、“胜”二字之撇为竖撇。

顺锋起笔;中锋下行;快至尽处稍向左行,调整笔锋向左上用力撇出。

(四)捺法(1)平捺“迟”、“莲”二字之捺为平捺。

逆锋起笔;折锋向下微顿,向右下徐徐行笔;顿笔蓄势;乘势向右边行边提笔出锋。

(2)斜捺“奉”、“天”二字之捺为斜捺。

顺锋起笔,与撇尖接;中锋向右下行笔;至尽处稍提,出锋收笔。

(3)带钩捺“塞”、“墓”二字之捺为带钩捺,顺锋起笔;向右中锋行笔;至尽处稍提,转锋向左出锋收笔。

(五)点法(1)斜点“忘”、“信”二字上点为藏锋斜点。

详解颜体笔法三十二式,一定不能错过!

详解颜体笔法三十二式,一定不能错过!

详解颜体笔法三十二式,一定不能错过!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期,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大批楷书大家,他们的字法度完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典范,初学毛笔楷书,多从唐楷入手。

本文以颜真卿楷书为范例,详解楷书的用锋与笔法。

先介绍颜体的笔锋运用方式。

毛笔书法的笔画是笔锋在纸上运转而直接完成的。

因为笔锋柔软,不同的着纸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一个只会写钢笔字的人,拿起笔去临摹古代书法作品,要准确地写出这千姿百态的笔画形状,恐怕还是束手无策。

笔锋该从哪里入?从哪里出?笔锋在笔画运行中如何摆动?这都是笔法的重要内容。

学习中,我们先弄清以下三点:一、中锋和侧锋所谓中锋,是书写时“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蔡邕《九势》)。

中锋运笔时,笔锋是往后摆的,即笔锋所指的方向与运笔方向相反,这种行笔方法能使笔画外廓光洁。

在传统的书学中,常用“锥画沙”来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锋行笔,墨渗到纸面上,笔画中心墨浓两旁变淡,好象锥尖在沙子上划过,其沟痕中间深而旁边渐浅。

所谓侧锋,就是运笔时笔锋偏于笔画的一侧,这种运笔经常会使笔画的一侧残缺,一边浓一边淡。

中锋用笔厚实、丰腴、有立体感,是园柱形;侧锋书写则相对薄削、偏平、棱角外露,呈铁片状。

中锋含蓄之美更接近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书法的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一个没练过书法的学生,在纸上乱写乱画,到外都会有侧锋出现,但中锋运笔则需要主动去调整才能达到,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体会中锋运笔的方法。

二、藏锋与露锋行笔过程中,将笔锋藏在点画之中,不露出锋芒,叫藏锋;若笔锋露出笔画的外边缘则叫露锋。

藏锋运笔,笔锋含于笔画之中,有内刚外柔、含蓄沉稳、浑融厚重之感;露锋运笔,笔毫锋芒外露、棱角突出,有潇洒奔放、飒爽飘逸之美。

宋代姜白石在《续书谱》中说:“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

在笔法教学中,藏露锋的训练,重点应在笔画的起收之上。

李溥光说:“一笔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当,则画无不美”。

书法课8换笔心,九用之衄锋

书法课8换笔心,九用之衄锋
什么是换笔心?
笔锋到了要转弯的地方,就要做点动作。这 动作就等于司机转方向盘。控制笔锋的方向盘, 就是笔心。只要把笔心扭过来,笔锋就顺了。这 个扭笔心的动作,书法上称为“换笔心”。
扭笔心的动作就是衄(nǜ)锋。 《玉堂禁经》说:“六是衄锋,住锋暗挼是也,烈火 用之。”
九用
• 1、顿笔 • 2、挫笔 • 3、驭锋 • 4、蹲锋 • 5、踆锋 • 6、衄锋 • 7、趯锋 • 8、按锋 • 9、揭笔
4 1 3 5 2
“衄”扭、退缩的意思。衄锋即是扭锋。
第二句话说:“住锋暗挼是也。”“住锋”就是驻锋,暂 时停止,停一停做什么?“挼”,挼就是揉搓。韩愈诗: “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就是两手来回搓一下。 第三句举例,“烈火”就是烈火势,常用的笔势之一。
所谓衄锋,就是扭动笔心,调整方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书谱》说:“一画 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 芒。” 就是说,一画要有高低起伏,一点要有扭 和挫不同的动作。一个点,不管你向左向右, 通常就是两个动作,一扭一挫,或者是一挫一 扭
笔心行到红点处,做衄锋动作。
锋不正不行
当笔心弯曲时,它只能向弯曲的方向前进。(这时候,只能有一 面锋,一个方向。) 笔心弯曲时,不能向左右走,也不能倒退。
只有笔锋垂直时,才有八面锋的自由。
小结
“换笔心”这个术语,指笔心换方向。 九用之六为衄锋,即扭动笔心方向。
运用衄锋的实例:烈火势。

笔锋的使用技法!笔锋的部位、使转、顺逆方向的各种运动,全教你

笔锋的使用技法!笔锋的部位、使转、顺逆方向的各种运动,全教你

笔锋的使用技法!笔锋的部位、使转、顺逆方向的各种运动,全教你1.中锋又称正锋,执笔较端正,笔锋平铺纸上,保持在线条的中间,画出的线条圆浑、匀整、厚重、含蓄而具有弹性,这是书画中最重要的笔法。

常用中锋勾花卉轮廓、叶脉、勾禽鸟的眼、嘴、腿、爪等结构严谨、劲健、丰实的形象。

写意花鸟画疏放潇洒,仅用中锋是不够的,必须中侧结合,才能做到横涂竖写、挥洒自如。

2.侧锋执笔略倾斜,笔锋在线条一侧运行。

所画线条不如中锋圆浑,但变化丰富,显得生活活泼,在写意画中具有重要作用,适于表现大型禽鸟的尾羽、点花瓣、叶子和石头等。

3.顺锋就笔锋运动的方向而言,笔杆倾斜,与行笔的方向一致。

运笔时指腕放松,既有按又有拖的动作。

如果笔身倾斜大,笔杆在前拖着笔锋行进,拖的力量大于按的力量,称之为拖笔。

顺锋的线条光润、流畅,适于画竹竿、柳条、荷梗、虾须等。

拖笔舒展、自由,但弹性不强,多作辅助用笔,不可用得过多。

4.逆锋又称戳笔,笔锋在前,笔杆在后,笔杆倾斜方向与运行方向相反,逆向前进。

这种笔法常与捻笔、翻笔动作想配合,线条富于变化。

笔锋受阻较大,笔谊时聚时散,产生一种苍老、粗糙的效果,适合于画石头、枝干、粗藤等。

5.裹锋就是将笔锋裹束在一起。

有两种方面,一种是捻动笔杆裹锋,一种是腕转笔裹锋。

裹锋是运行中的瞬间状态,锋还会散开,再重新裹束。

所画的线线有缠捻的感觉,使墨色浓淡也交替变化,适于画藤蔓等。

6.散锋又称破笔,将笔锋破散开作画,一是调墨时在调色盘上按一按,将锋散开,一是在运笔时使锋自然散开。

这两种方法常结合使用。

散锋线条松散、轻飘、零碎,适合表现羽毛、芦花、细草、破碎的叶子等。

7.滚锋笔锋翻滚运行。

笔锋平卧,笔身几乎平躺,笔杆带动笔锋向一个方向滚动,使笔头的披毫与纸面接触,充分利用笔头上的墨色,常用这种方法画花瓣、石头纹理、粗树干等。

8.掠笔笔身倾斜,笔锋轻触纸面,渐按至笔腹,然后侧锋迅速挑起,这些动作要连贯,速度较快,一掠而过。

书法五势十三式

书法五势十三式

书法五势十三式
"书法五势十三式"是书法中的重要术语,指的是书法中需要注
意的五种运笔的手势和十三种不同的书写技巧。

五势:
1. 点势:用笔尖有力地点出字的转折点。

2. 按势:用笔锋轻轻按压字体的下沉处。

3. 撇势:用笔锋呈弧形从上到下划出向左上方的一笔。

4. 捺势:用笔锋呈弧形从上到下划出向右上方的一笔。

5. 提势:用笔锋呈弧形从下往上一挑,在字梢处标出反复。

十三式:
1. 横:指横行的线条,用笔锋由粗到细,呈弧形刻意挑起。

2. 竖:指竖行的线条,用笔锋由粗到细,呈直线向上描出。

3. 捺:指向右上斜的线条,用笔锋由粗到细,呈直线稍稍向上划过。

4. 撇:指向左上斜的线条,用笔锋由粗到细,呈直线稍稍向上划过。

5. 起:指字体起笔的装饰性技巧,用笔锋呈V字形点起。

6. 提:指字体结尾时的装饰性技巧,用笔锋呈弧形从下往上一挑。

7. 手:指书写时手部的姿势和手腕的动作,包括领指、托指、夹指等。

8. 腕:指书写时掌与手腕的协调动作,包括上提、下压、左右转动等。

9. 臂:指书写时手臂的协调动作,包括握笔、挥臂、运力等。

10. 骨:指书写时身体的协调动作,包括端坐、抬背、定势等。

11. 意:指书写时的心态和意境,不仅体现在书写技巧上,更体现在书写情感和内涵上。

12. 空:指书写时的版面布局和留白,要注意气氛统一、空间分配、留白合理。

13. 力:指用笔时的用力情况,包括疏密有致、虚实相宜、款款有力等。

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练习笔法、笔势的二十个方法(连载一)笔法、笔势是蕴含在点画书写中的规律性技法,是真、草、隶、篆、行各体都用的着的技法,提炼出转、折、提、按、中锋、侧锋、入笔、行笔、收笔等关键的笔法、笔势,有意识的、逐个的加以强化日常训练、或集中练习、反复练习,对于临摹字帖、创作实践、书法评鉴都很有用处,请您在是练习中,琢磨琢磨,一定有趣亦有益。

一、中锋横、竖线的练习方法训练目的中锋笔法的初步运用。

说明当笔毫在纸上落下时.笔尖指向某一方向.当笔尖的指向与线条推移的方向正好相反时,这种运笔方式称为中锋。

书写中锋线条时笔尖始终在线条中央。

步骤与要求1、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在纸上书写横画.横画与桌沿平行,笔尖按下后,让它始终指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直至线条均匀、平稳。

2、按以上要求书写竖画。

3、做以上练习时注意肩部的放松与配合。

4、比较空中运笔和实际书写手部感觉的区别。

二、藏锋的练习方法训练目的:非垂向落笔时的藏锋笔法。

说明:所谓藏锋,指笔尖落纸时留下的痕迹(尖点)隐藏在点画内部。

藏锋有两种方法,这里练习的是通过控制笔尖的指向达到藏锋的目的。

步骤与要求:1、笔杆乖直,笔尖轻轻落在纸上《轻轻地按下》,以逆时针方向绕一小圈.同时继续下按,当笔尖处于运行方向的后方时,笔锋下按亦正好达到线条宽度;笔锋右行,书写横向线条;收笔时笔杆上提,用手腕带动笔杆顺时针绕一小圈,提笔(图a)。

2、线条起、止时笔锋的绕行不应形成涨大的端部。

3、用同样的方法书写竖向线条(图b)。

三、手腕的灵活运动训练目的:手腕各个方向的灵活运动。

说明:手部所有关节的自如配合是完成复杂笔法的关键.然而以往人们(包括一些有影响的书法家)书写时碗关节通常极少活动,严重地妨碍了某些技巧(特别是转笔)的把握。

步骤与要求:1.右手执笔,不着纸,小臂不动,用手腕控制笔,在空中顺时针连续旋转;肩、肘、碗关节均放松,动作连贯、均匀(图a)。

2.同上,逆时针连续旋转(图b)。

3.按图c所示,在空中做运笔练习;手幸要有明显的旋、翻动作《旋转时手掌自然会有仰、粗的变化).各关节放松,运动轻松、连续。

中锋运笔诀窍

中锋运笔诀窍

中锋运笔诀窍
中锋运笔是书法中的重要运笔技巧之一,它关系到书法线条的质量和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中锋运笔的诀窍:
1. 控制毛笔下按的程度:在书写时,需要控制毛笔下按的程度,尤其是在笔画的粗细变化时。

下按程度越大,笔画越粗,反之则越细。

2. 运行过程中,不时将散卧软弱的笔毫扶立起来:在书写过程中,毛笔可能会变得散卧软弱,导致线条变得疲软无力。

这时需要及时将笔毫扶立起来,以保持中锋状态。

3. 笔头要正:在书写时,笔头要正直,不能弯曲或偏斜,否则会导致笔画变形。

4. 保持笔锋方向一致:在书写时,要始终保持笔锋的方向一致,这样可以让笔画更加流畅和连贯。

5. 快速行笔:在书写时,需要快速行笔,以保持笔画的流畅和连贯。

中锋运笔是书法中的核心技巧之一,需要不断练习和掌握。

王羲之行书基础笔法25项练习

王羲之行书基础笔法25项练习

王羲之行书基础笔法25项练习要想学好二王笔法,必须从王羲之作品中的基本笔画开始练习,包括基本笔画衍生出的一些笔法。

没点死磕细抠的功夫,还真写不好。

现总结如下,大家可以根据特点有重点地练习。

(一)横法(1)顺锋横“示”、“再”的上横为顺锋横。

顺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提笔折锋右下;向左回锋收笔。

(2)逆锋横“甚”、“不”二字的横为逆风横。

搭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折锋右下;向左回锋收笔。

(3)下折横“二”、“百”二字的上横为下折横。

顺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稍顿;折笔向左下出锋收笔。

(4)上挑横“未”“来”二字的下横为上挑横:逆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折锋向左上提笔出锋收笔。

(二)竖法(1)悬针竖“平”、“军”二字的中竖为悬针竖。

逆锋起笔;转笔向下中锋行笔;边提边慢慢出锋收笔,力至笔尖。

(2)左上挑竖“同”字左竖与“报”字右竖为左上挑竖。

顺锋起笔;中锋向下行笔;至尽处向左上微微挑起。

(3)右上挑竖“快”字左竖与“取”字右竖为右上挑竖。

逆锋起笔;铺毫向下中锋收笔;至尽处稍停,转笔向右上挑出。

(三)撇法(1)短撇“近”、“白”二字上撇为短撇。

逆锋起笔;转笔向右下;顿笔后转笔向左下行;边行边提,快速撇出。

(2)斜撇“次”、“降”二字之撇为出锋斜撇。

顺锋起笔;中锋向左下行;边行边提,渐渐撇出,力至撇尖。

(3)竖撇“月”、“胜”二字之撇为竖撇。

顺锋起笔;中锋下行;快至尽处稍向左行,调整笔锋向左上用力撇出。

(四)捺法(1)平捺“迟”、“莲”二字之捺为平捺。

逆锋起笔;折锋向下微顿,向右下徐徐行笔;顿笔蓄势;乘势向右边行边提笔出锋。

(2)斜捺“奉”、“天”二字之捺为斜捺。

顺锋起笔,与撇尖接;中锋向右下行笔;至尽处稍提,出锋收笔。

(3)带钩捺“塞”、“墓”二字之捺为带钩捺,顺锋起笔;向右中锋行笔;至尽处稍提,转锋向左出锋收笔。

(五)点法(1)斜点“忘”、“信”二字上点为藏锋斜点。

顺锋起笔;向右下稍行;至尽处提笔回锋收笔。

毛笔笔法图解

毛笔笔法图解

颜体
笔法练习
八面出锋,是人们对米芾书法的赞誉。

米芾自己也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

其实说四面、八面,只是个虚数,形容其多而已,实际不止八面。

但究竟怎样八面出锋?米芾并没有详细说明。

我认为八面出锋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写笔画时笔锋的出入角度,二是书写笔画时笔毫不同锥面的利用。

下面先谈笔锋的出入角度,以横、竖为例,其它可以举一反三。

其次再谈笔毫不同锥面的利用。

书法的笔毫都是圆锥形的,锥尖(笔锋)只有一个,而锥面则朝向四面八方,见下图:
这是横画入笔变化图。

圆圈中的横画是楷书标准笔画,如果所有的横都怎样写,就是米芾说的“只有一笔”,是俗手所为。

圆圈的中心是入笔的多种变化角度。

紧贴圆圈的笔画是与圆心入笔角度相应的笔画展现。

再向外一圈的笔画是相应入笔角度笔画加上了弯度变化。

最外一圈的笔画又加上了粗细变化。

这里只概括了十二个入笔角度,实际比这儿复杂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笔法中笔锋运用二十例
书法笔法中笔锋运用二十例<br><br>在书法的学习中,用笔使墨,结构布局,形式章法等均为其中尤以笔法为其核心,而书法之中又首推笔锋的运用,对如何利用毛笔的笔锋来写出高质量的线条,自古便有界定,最早似可上溯到蔡邕的《九势》,东汉是书法走向自觉的时期,许慎从文字学立场讨论书法艺术,赵壹以儒家的卫道立场反对批评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崔瑗从书法本体出发,直接讨论书法之“势”,基点较高,而蔡邕也主要本于书法立场,讨论了一系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话题,具体到笔锋的运用,他说到:
<br>藏锋,电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 <b藏头,圆笔属
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br>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br>又云:
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 <b这应该说是最早的关于
如何运用笔锋的讨论。

自此开始,后世便生发出许多关于用锋的技巧。

最为重要的如中锋、露锋、藏锋、逆锋等,对后世书法及技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r>到初唐,用锋理论的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如在中锋理论的背景下,人们通过对自然界和生活的体悟“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之类的形象比喻,把用笔和纸上的效果合二而一,细细品味确实能令人琢磨,但在后世发展中各种用锋名称十分丰富多采,然而正因其过于“多彩”而显得尤其混乱,导致一些书法理论家在论述时相互矛盾,如对“侧锋”一词的理解与阐释,历来就有许多争议,在《翰林辞言》中说:
“侧锋取妍,此钟王不传之秘”,将其奉为极高的“秘诀”,而冯武却在《书法正传》中谓“今以侧锋取妍者,皆异端也。

学书断断乎不可不使邪魔外道盘踞胸中,使终身陷于妖俗而不自知也,戒之哉!戒之哉!”还有,明王世贞《艺苑评》中曰:
正锋偏锋之说古今无之…••苏黄全是偏锋,旭素时有一二笔,即右军行草中,亦不能尽废。

盖正以立骨,偏以取态。

”凡此种种,可举出许多。

愚以为究其原因,当归结为对术语界定的混乱,或说使用术语的混乱,过于随意而缺乏一种共识的学术背景。

笔者研习书法多年,每感这类现象的混乱给叙述带来非
常多的问题,故不揣浅陋,在古代书论中抽出二十种对用锋技巧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试归纳如下,就教于方家。

<br>诚如前述,最早提出的
运锋理论当为中锋、藏锋、提出者为蔡邕。

中锋即是指“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即笔要提
直,以中正为主,后人对此多有误解,即认为中锋便是将笔垂直于纸面书写,但其中应有内涵,以横画为例,在前后方向上不偏不倚,而左右运笔时,笔杆可以左倾后右倾,这样就又发生几种用锋技巧,具体而言,当笔杆与书写方向在前后(纸的上下)上有适当倾斜时(一般不能超出笔心正心线到墨线边缘上或下一半者),谓之侧锋。

“侧锋取妍”、“侧者取势也”,当笔心偏执墨纸一边时(线条多表现为一边平直一边成不规则齿状),谓之偏锋,此学书之大忌,因为其线条轻佻,疲软无力,没有丰富的线条美感,当笔心在书写时与笔心正心线重合,则谓之正锋。

秦朝李斯篆,可多用此法,严谨而饱满。

当笔杆朝向与书写方向一致时,谓之顺锋,当笔杆朝向与书写方向相反时,谓之逆锋;有时为了要线条整体上趋于饱满时,在线条开头与结尾,分别有“藏头”和“护尾”的动作,此之谓藏锋,如果要使线条像大草书线条那<br><br><br><br> 样,字字连贯时,有时不必将笔心藏于画中,此种方法即与藏锋相对,即谓之露锋、竖画之垂露、悬针可与此相比对也,同样的,要表现好线条的承接,有时就直接将线条来搭在一起,是谓搭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抽绎出:
中锋、正锋、侧锋、偏锋、露锋、逆锋、顺锋、搭锋九种运锋动作,它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可以演示为:
<br>l.中锋、正锋、侧锋、偏锋的关系。

<br><br>正锋:
线条严谨,不偏不倚,静态为主。

正以立骨”一M取<br>侧锋:
线条活泼,适当侧行,动态为主。

侧以取妍”一—J取<br><br>®锋:
线条轻佻,疲软无力,缺乏线条厚重感,立体感——不可取<br><br>
2、上述九种用锋之间正反对立的关系。

<br><br><br><br><br>^是一般的
几种类型,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会发现比较详细的对用锋问题作出阐述是
张怀瓘《玉堂禁经》中的描述,依其次选录如下:
<br>
1、顿笔,或谓顿锋。

指笔力下按的动作,按的力度要大于蹲、驻,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

” <br>
2、摧锋,《xx 禁经》xx:
“顿笔,摧锋骤衄是也,则努法下脚用之。

”摧锋,指笔势之迅猛也。

<br>
3、挫锋,亦称挫笔。

指运笔中突然停顿以改变方向的动作,一般至转角或趯处。

先顿,然后笔锋略提,使笔转动,从而改变方向。

<br>
4、挨锋,《xx 禁经》xx:
“挫笔,挨锋捷尽是也,下三点皆用之。

”挨锋即指滞留笔锋。

<br>
5、驭锋,《xx 禁经》xx:
“驭锋,直接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 “目”其“”是也”驭,锋既乘笔势向前突
破。

<br>
6、蹲锋,《xx 禁经》xx:
“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

”此为用笔垂直方向的动作,如顿,但下按的力度较顿为轻。

<br>
7、足存锋,《xx 禁经》xx:
“驻笔下衄是也。

”此之谓留驻笔锋向下衄挫,这是趯笔前的准备动作,足存锋以积蓄笔势,然后趯笔才有力。

<br>
8、衄xx,《xx 禁经》xx:
“衄锋,住锋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指笔既下行又往上,然而又不同于回锋,回锋用转,衄锋用逆。

<br>
9、住锋,即住笔,然而并非停笔不动,而在于暗地揉搓。

<br><br><br><br>
10、趯xx,《xx 禁经》xx:
“趯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也。

”趯锋即趯,多用于钧画的写法,钧是连接竖画的笔画。

竖画下行准备出钩时先往后顿,挫笔后衄笔向右上折,然后向左快速钩出。

<br>
11、按xx,《xx 禁经》xx:
“按锋,囊锋虚阔,章草磔法用之。

”此指垂直向下用笔的动作,即向下按。

<br>这11种用锋技巧加上前9中合为20例,然依愚之见,完全可以分作两类,即前面我讲的9种为
基本用笔方法,而后11 种则为技巧用锋,虽然这20 中都有各自的技法要求与界定,但总体而言,的确是后11 种的技巧更为细腻,更为讲究,于是,我们也似乎可以归纳为一表<br>当然了,任何细致的理论分析都只是学理上的梳理,如果能将学理中的各项要求与定位诉诸于实践,我以为是非常难得的,对于书法学习而言,能在熟练运用基本用锋的同时,同样去试图表达技巧用锋的效果,便为高手,而对于具体的过程而言,在本于中锋的前提下,亦不要过份的去追求局部的细节上的用锋技巧,毕竟它只是书法表现中的一个技巧环节,切不可舍本逐末,这种取舍的矛盾,当深思之慎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