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 草原》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 草原》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奶茶: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

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中国、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

新疆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

乌孜别克族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

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

藏族、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羊奶或牛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使味道偏咸。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模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模板第【1】篇〗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描写了大草原上美丽的的自然风光和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结构清晰,衔接紧密,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

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语句,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播放草原美景图);朗诵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蒙古大草原的和歌曲《草原》)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句,大家想一想,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的都很不错,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板书:草原】(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自行解决。

2.教师PPT出示生字词,讲解“毯、陈、蹄、涩”等重点生字词。

3.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展示草原美的明确:作者分别写了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等内容。

从风景美、人情美这两方面来表现草原的美。

【板书:风景美、人情美】(三)深入研读1.感受“风景美”(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思考:草原的美景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来展现草原的美景明确:天是可爱的,空气清鲜。

小丘是碧绿的线条柔美,羊群洁白。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本单元这四篇文章,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3.通过播放视频,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番草原风光。

播放课件,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背诵《敕勒歌》,介绍一下你看到的草原美景。

对比老舍先生看到的草原,有什么不同?4.简介作者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预习卡,结合自己的完成情况,汇报预习成果。

1.课件出示自主预习卡。

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生字的书写。

2.听写词语。

两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

听写后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练习书写容易出错的字词,重点指导书写“勒、微、涩”。

第一组: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第二组:襟飘带舞响成一片礼貌羞涩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预设】检查读写,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3.课件出示词语:蒙古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读课文,学课文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部编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草原老舍课时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背诵第1自然段。

3.了解在课文中写景时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进草原。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V视频。

过渡:作词人火华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开会,深入草原体验生活时,眷恋于草原独特的风情,创作了这首经久不衰的传世歌曲。

除了这位作词家之外,还有一位参观过内蒙古大草原的大作家,他同样被草原风情所折服,并写一篇家喻户晓的散文《草原》。

今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一起欣赏那儿的美景,一起结识蒙古族同胞,一起感受草原的独特魅力吧。

2.板书课题《草原》。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草原》是老舍于196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出自老舍的游记《内蒙风光》,全文收在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的《小花朵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快速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1)毯陈裳虹蹄腐稍微(2)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柬举杯感人会心微笑2.指名读,师相机正音。

3.师指导“毯”、“腐”字写法。

4.默读课文,尝试用小标题的方式说一说老舍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预设:第1自然段:草原风光图第2.3自然段:喜迎远客图第4.5自然段:主客联欢图三、合作研读,品味感悟。

1.引导探究:草原的风光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风光,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并写下批注。

2.自由朗读,把自己找的句子有感情地的再读两遍。

3.合作研读:大家读完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

【导语】作家⽼舍先⽣以他亲⾝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章记叙了他第⼀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美和⼈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民对汉族⼈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民团结友爱的⼤家庭。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课《草原》教案 教学⽬标: 1.认识“丘”、“渲”等7个⽣字,会写“毯”、“陈”等9个⽣字。

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的景⾊,读出⾃⼰的感受。

背诵第1⾃然段。

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热爱草原、热爱草原⼈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所描写的⽣活情景,并理解课⽂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美以及蒙汉两族⼈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带⼊草原⾼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相关词语:⼀碧千⾥、翠⾊欲流 3.导⼊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这就是对茫茫⼤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舍⼀起,⾛进内蒙古⼤草原,领略那⼉美丽的风光,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的热情好客。

(板书:1.草原) ⼆、初读课⽂,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学习情况。

(1)检查⽣字读⾳。

⼩丘(qiū) 渲染(xuàn) 迂回(yū) 蒙古包(měng)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草原》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草原》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涡、羚、蹄、囊、厦、衍、眺、翩、怅、朦”10个字,重点指导“囊”字的书写。

积累四字词语“一望无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品读,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领略大草原那无垠的魅力。

在这次旅游中,老师准备了许多小礼物要送给你们,但我们的旅游之友说,要想得到礼物,得先闯三关,你们有信心闯过吗?好,让我们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地旅行吧!2.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草原》。

(板书课题)3.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 展示朗读。

喜欢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流利、最响亮。

4.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草原美景以及一次访问蒙古族同胞的情景)5. 引导学生分段。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三、再读生字及生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意思。

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体会“一碧千里”“茫茫”等词)从哪个词能看出草原很大、很广?(无边无际)你能用具体的景色说明“一碧千里”吗?引导学生抓住“翠色欲流”和“流入云际”等词句来理解“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板书:一望无际一碧千里)2.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生齐读)3. 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情好客)这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欢迎远客;二是互相倾诉(小队访问),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5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1目标设计:积累有美的味道的句子,理解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和风景的美。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教具:录音机VCD学具:留言卡课前准备: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课堂流程:一、诱趣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二课上求知:(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1、指名读段2.展示学习小技巧:找出能体现草原之美的单词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清除层级。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三触景体验1.把你的话写在心卡上,贴在黑板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1-2课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1-2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 语文)学科备课表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总结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

2.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是好词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提问引导: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

讲解生字“渲”字。

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

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 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 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1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的体会。
②品“绣”字之妙。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为巧妙?
③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④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绿色与白色的搭配,这是一幅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⑤指导书写“毯”字。
师范写“毯”字,谈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反馈评价。生自主练习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腐、羞”,再交吟小诗,他会吟些什么内容呢?
(3)仿写感受。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你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完成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又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4)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只有读好生字词和长句,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检查预习情况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让教师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整体把握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如果我们抓住了课文的思路,也就抓住了组织阅读教学的准绳、筋骨和架子。初读重在整体感知,我通过边读边思考“你能想到哪些画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把握课文的大体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3.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老舍先生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草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解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2)解析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景色。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我喜欢春天的公园。

阳光洒在绿草如茵的地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微风中摇曳,小朋友们欢快地奔跑着,放风筝、捉迷藏,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设计。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示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并根据阅读的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说说你知道的描写草原的诗句或歌曲。

2.出示课件:音频《天堂》。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将学生带入辽阔草原的境界。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知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设计意图:由腾格尔的《天堂》引入《草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生字词。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出示课件:课文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1)初入草原,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抓住这些景物来写?(2)抓住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拘束、会心、微笑”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领学生进入美丽的草原的氛围之中Q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Q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震撼。

你们知道我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说说美丽的草原。

提示: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上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J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草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是第五单元(景物聚焦)的第二篇课文。

【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本节教学中,遵循“以读为主、以悟为本”的阅读教学原则,从设境激趣中触发语感;在理解词意中激活语感。

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

(二)教材内容简析
《草原》一课是一篇叙事散文。

课文着重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本文语文优美、行文流畅,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首先描绘了初见草原的美景,接着通过热情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来体现蒙古话同胞的热情及蒙汉人民的深情。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身处农村,条件所限,对于外界环境感知较差,对于草原仅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语感不够好,理解能力一般,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学生带入草原那样一种氛围,身临其境地体会草原之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进一步为下节课的人美、情美感知理解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
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法选择】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质疑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查阅资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草原风光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听歌曲,观录像)
听了美妙的歌曲,欣赏了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介绍作者,过渡: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3、板书课题:草原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
“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不要多一点,“涩”不要少一点。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小声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可否用一个字概括?
(美)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板书(美丽的风光好客的民族)
2、再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草原美景热情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四、精读品析,感受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江心的愉快。

A比较词语: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新”“明朗”的用法。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清新”“明朗”的草原的那种高远辽阔的意境。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结合学词,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说出哪些表示“绿”的四字词语,结合理解下文的“翠色欲流”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结合学词:渲染
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这样的情景。

4、修辞方法体会
A:比喻,学生发言
B:抒情,师讲解抒情的两种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借物抒情
比较(4)和(5)句的表达方法,结合两个句子进行引导,领悟。

5.配乐朗读,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五、拓展延伸
1.草原的景色无比优美,而草原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下一节课我们去集体感觉草原人的热情,感受蒙汉人民的深情!(配背景音乐)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风情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天空:清新明朗
美丽的风光
草地:一碧千里
16、草原热情迎客
激情相见
好客的民族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教学反思】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

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热情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

首先,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运用歌曲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在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和线索,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之后,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
上课的过程中,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自己投入地诵读,让孩子们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感受课文中作者描述的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

借助音乐,以及与文字内容相符的美丽的草原图片,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里了,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

第三,抓住重点词句,读出意境美,理解句子含义。

如第1自然段描写草原的美景,我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喜欢的方式读文体味,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

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随机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草原美景的印象。

抓住句中“绿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色渲染”等词,并说一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从而体会到这绿色把天地都染绿的草原。

而在这种境界里人物的情感,我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在于:
1、安排内容略显多,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使教学有。

2、学生放手不够,思维想象不够丰富,有照搬资料回答问题的迹象。

3、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

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课堂上未能及时要求引导背诵。

4、教师过于卖力,引导略快略多,学生思考留的时间显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