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基层这本书 马绍惠王志伟
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再读《林海雪原》
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再读《林海雪原》□东城区安定门花园社区联合会王绍先英雄的时代,战火纷飞的岁月,曾勾起我们无数的回忆。
英雄的精神常在我们心中,崇拜敬仰英雄的一颗心依然在激,烈的跳动着。
前不久,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林海雪原》又一次激发起自己重读红色经典候自己就暗暗下决心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做事勇敢,做个好孩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长大,从好学生到优秀团干部、先进工作者到优秀党员,一步步的成长;一次次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对理想和信念执着的追求。
书籍的渴望。
不知是自己的执着还是机缘的巧合,我的一生也与军记得我还上小学的时候,课余间同学们传阅的小人结缘,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人书连环画《林海雪原》我极为喜欢,那时的我们对在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我人物的形象及其情节虽不能诠释,却给我留下了深刻们更加不能忘记生活的来之不易。
多读书、读好书,的印象,伴随我长大。
如今怀着激情,再读《林海雪原》在那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一个个亲切和睦的解放军战士为解放劳苦大众,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深山老林中,在零下三十八度到四十度的雪海里,侦察奔袭、出生入死,无所畏惧的身影。
他们有时在石洞里睡觉、和野兽为邻,有时钻在雪窖里休息,以雪为衾;他们的笑容与灵魂,生死与鲜血;爱与恨和深山老林的皑皑白雪融为一体,他们心中有一把火,一个理想和信念,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到最后胜利。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要几经沧桑岁月。
读书中体会最为深刻的是少剑波,智勇双全,沉着应战;杨子荣为彻底消灭匪徒,数月 未眠,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上演了一场壮勲的“智取威虎山”。
他们头可断』■可流,不畏层层险阻,奋勇直前的英雄气概,一直激励自己,将伴随一生。
小时忘情、灵魂升华。
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老师,它将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从而使我们入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更觉得书是哺育我良师益友。
2025届云南省丽江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云南省丽江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老街担家刘建超老街的清晨,有两种人最忙碌:挑担卖菜的和担尿赶路的。
老街人嘴刁,吃菜讲究新鲜水灵。
卖菜的主直接从菜园里摘得新鲜蔬菜,在潺河边淘洗去泥沙,用稻草绳绑扎结实,新鲜的叶子菜摆放在箩筐里,挑起担子沿街叫卖,吆喝声有板有眼、有腔有调。
老街从明末清初磕绊至今,沿街住户还用的是旱厕。
有的家用大水缸嵌入地下,有的家砌个池子。
每天早上,有专门担尿的人来家里清理茅厕的粪便。
起粪时臭味弥漫,为了不影响住户内眷生活,担尿人都起五更赶大早。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被称为家的就是最高赞誉了。
老街人厚道,将做担尿营生的人称为担家。
老干就是个担家。
可别小看了担家的活计,这可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
说体力,担尿用的木桶,有六十厘米高,柏木做成,没有把子力气,担一副空桶也累得你脸红脖子粗。
老街住户的茅厕都建在后院,从后院到前街也有五十多米距离。
如果是二进院或三进院,那就是百十米长的距离,担起尿桶要一鼓作气,举步生风,一路小跑,没有个硬扎的身板儿可不中。
说技术,担起木桶途中不能让桶里的污物溅出来,否则就弄脏了住家的院儿,即便用水冲洗,那气味大半天散不了,很是影响人家的情绪。
老干个高精瘦,皮肤黝黑,脸上总带微笑。
老干在老街做担家,走进住家门,总吆喝一声,来咧——避免后院茅池有人尴尬;活做完了再吆喝一声,走咧——告诉住家关好大门。
每天清晨,老干担着木桶,在分包的路段上,挨家挨户担尿。
老干在茅厕里起尿,舀粪的勺子用得利落,起落之间,不能将污物遗撒在地面上。
2021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乡镇卷)
2021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乡镇卷)材料一新春伊始,《新农村》记者小梁到基层调研,以下是他在两个村庄采访的片段。
“村子真干净”,这是外来人对东各村的第一印象。
村道上见不到一张纸片,家家院里院外也清清爽爽。
79岁的高大妈笑着把小梁往屋里迎。
冬季取暖煤改电以后,高大妈家装了地暖,外面再冷屋里也舒服。
高大妈自己收拾得利索,家里拾掇得干净,屋里屋外的花儿都修剪得齐齐整整。
她言语间透着喜悦,“儿子孝顺,春节前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来,专门照顾我们老两口。
”“爸妈上了年纪,身体都不大好,有个头疼脑热,身边没个人照顾那肯定不成。
”高大妈的儿子小曾买完菜刚一进门就接过了话头。
东各村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山村。
村子不大,一共250多口人,但老龄化程度不低,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0多位。
平时,村里就是这些老人“守着”。
村委会一周放两次公益电影,捧场的也都是这些老人。
“村里的大爷大妈都是居家养老,儿女负责赡养。
子女外出打工的,只能是老两口互相照顾。
村里打算建个‘托老所’,解决老人的日间吃饭和活动、照料问题。
”村党支部委员李大姐介绍说,她时常会到高大妈家来看看,帮衬帮衬。
听说要建“托老所”,高大妈觉得不错,“老姊妹能时常见上一面,唠唠嗑。
”“老爸腿脚不好,出不了门,我们在跟前伺候着才放心。
”小曾说。
儿子能在身边尽孝,高大妈心里满意,可也着急。
她跟李大姐商量,“咱村里能不能办个产业,让我儿子也能有点收入,不然他光照顾我们了,以后咋办?”李大姐说,东各村边有条远近闻名的宋代古道,村内还保留着古道上唯一的一座三孔拱桥,来的游客不少。
村里已经有10多户拿到了农家乐的经营执照,她说:“要是乡村旅游搞起来,不愁您儿子没事儿干!”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水乡小村开弓村,则是另外一种景象。
弯弯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如箭在弦,村名由此而来。
甜茶、昆曲、桥文化……在开弓村文化纪念馆,或图文,或影像,或模型,地方风土人情跃然眼前。
陈列厅里,一件件旧物什,散发着浓浓的年代感。
读懂群众这部“书”
基层 , 多走 近群众 , 多为群 众鼓 与呼 , 用 心、 动脑、 更 好每件事。 工作中 , 自觉多翻几本书、 多问为什么、
要用腿为群众做事……这些牢固的群众观 , 教我们 多跑几步路 , 学习业精于勤 , 密切联 系群众 , 一切
做人 , 给我们 思想 , 授我们 方法 , 引我们 向上 。
要走近群众
群众学 习就是要克服转业 “ 歇一歇 ” 、 工作“ 缓 一
缓” 、 进取“ 减一减” 的思想,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 戒
向群 众 学 习就 是 要 以 “ 军情火 、 十 只 要走 近群 众 , 就 能从 他 们 的 目光 、 眼神 和 朴 骄 戒 躁 的作 风 : 万 急 ” 的紧迫 感 , 以“ 等 不 得 、 靠 不住 ” 的危 机 感 , 以 实的言 语 中 , 深切 感 受到 他们 对 生活 的知 足 , 对 党
为了群众 的工作 方法 ;学习术业有专工,上山下 乡, “ 晒黑 了、 累瘦了, 进村入户狗不咬了” 的为民
成效 : 学 习担 当务 实 , “ 问题 是 个好 东 西 ” , 敢 于 负
把 群 众 当老 师
保 持 党 的 先 进 性 和 纯 洁 性 必须 坚 持 群 众 路
责, 勤学善究的工作态度等。
国
读 懂群 众这 部 “
牛 举
“ 读 不 懂农 民就 不 懂 农村 ,就 做 不 好群 众 工 群 众学 习 , 把 群众 当老 师 , 就是 要 不断地 把 人 民群 作。” 这句话 一 针见 血 , 道 出了农 民群 众 就 如 同一 众博 大精 深 的智 慧 ,把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思 想 宝库
2 6
( 作 者 单位 : 迪 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州委组 织部 )
适合基层干部读的书
适合基层干部阅读的书籍应该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管理能力、领导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以下是一些适合基层干部阅读的书籍建议:《领导力的五个层次》(The Five Levels of Leadership)- 作者:约翰·C·马克斯威尔(John C. Maxwell)这本书探讨了领导力的五个层次,从位置领导到人际关系领导,提供了基层干部在不同领导阶段的指导和启发。
《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 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该书研究了一些公司如何从普通变成卓越,其中的原则和思想在基层管理中同样适用,可以帮助干部更好地推动组织发展。
《影响力:心理操控之术》(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这本书讲解了人们如何被影响和说服,帮助基层干部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机制,提升沟通和协调能力。
《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 作者:查尔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本书介绍了习惯的形成和改变,对于培养自律、提高效率以及影响团队的行为和文化都有启发作用。
《沟通的艺术》(The Art of Communication)- 作者:吉姆·斯图尔特(Jim Stovall)这本书强调沟通的重要性,提供了实用的沟通技巧,帮助基层干部更好地与同事、上级和下属交流。
《敢于拒绝:自己,也要过得舒服》- 作者:李笑来这本书着重于个人管理和自我提升,可以帮助基层干部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平衡和自信。
《一本书读懂经济学》- 作者:迈克尔·库德洛(Michael Goodwin)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基层干部更好地理解经济环境,为决策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基层干部必备的关键治理能力读书体会
基层干部必备的关键治理能力读书体会基层干部必备的关键治理能力读书体会引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掌握一定的治理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并非仅靠实践经验就能够达到。
读书是培养和提升关键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近期的阅读中,我深入研究了一些与基层干部关键治理能力相关的书籍,包括《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艺术与团队管理》、《教育的心理学》等。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对基层干部必备的关键治理能力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层工作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基层干部必备的关键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
通过研究乡村发展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找准症结所在,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而在《领导艺术与团队管理》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可以集思广益,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在我个人的工作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逐渐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协调与沟通能力基层干部的工作常常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领导艺术与团队管理》一书提到了协调与沟通的重要性,作者强调了在管理团队和处理与上级、同事、下属的关系中的沟通和协调技巧。
通过与不同人群的交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基层干部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积极参与各类会议和活动,主动与各方人士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还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共赢的结果。
三、教育与培训能力作为基层干部,培养和发展团队成员的能力也尤为重要。
《教育的心理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个体的能力,并通过个体的成长来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
基层女性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基层女性》最近看的书是王慧玲的《基层女性》,这本书是朋友看过后特意推荐的,担心我不看还买了书送我。
书不厚,一上午的时间就可以看完,这里不摘抄书中的原文了,喜欢的朋友可以自行翻阅。
看完后大概知道为什么朋友会极力推荐这本书了,也知道为什么网上这么多其他女孩子会喜欢这个作者了。
这位作者写书其实不需要特别多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活广告了,只要她的名字写在书的封面上,就会吸引很多同样身份的广大女性读者来购买和阅读,而且一定会跟她产生许多的共鸣。
农村出生,家境普通,学历一般,只身来到大城市,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城市中生活,亲戚父母无法依靠,甚至还不断来消耗她的能量,种种不利的因素下,依旧顽强努力的过着。
每个出身一般,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女性都可以划分到作者所谓的基层女性这类,这样的女生在现在的中国城市中很多,而像作者这样成功翻身的不多,很多基层女孩最终又会回到老家,或者以婚姻的形式留在大城市中,过着平凡又辛苦的都市生活。
作者在书中着重提到的父母与基层女性的关系,其实十分典型。
父母的认知不能完全决定子女的发展,但会最大范围的限制子女的发展,父母十分擅长用情感绑架的方式左右子女的人生。
农村女孩,父母都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村父母,他们给的建议可采纳性并不高,但他们还是会站在长辈的制高点左右很多女孩的人生。
如作者在书中所写,每次她做出大的人生决定时,父母一定是最反对和怀疑她的人,这种来自最亲之人的不支持和否定,比任何一个普通同事朋友的否定伤人,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会很容易在这种情感高压下放弃这些对自己有益的选择。
许多内外部不良因素导致基层女孩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比其他人辛苦很多,承受更多的压力,忍受更多的痛苦,面临更多的抉择,但如果一直挺下来,在经历过许多艰辛之后,她们的韧性,她们内心的强大,会把她们引向最终的胜利和平静。
书中还提到了基层女性的婚姻,物质等很多重要的事项,我这里不再赘述了,不过这背后的使力点还是一样的,就是不断强大的内心和不断提高的认知力,基层女性只是需要多克服一些困难而已,但对每个想要实现自我理想的女性来说,困难从来就不少,漫长人生,只要不放弃,一定会越来越靠近理想生活的。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仅仅凭历史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历史学就是时间的科学。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历史性的存在,这为历史研究规定了时间界限。
历史学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文明有起源,仅就此而言,历史必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
同时,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起起落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了21个具有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原始社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50个。
因此,凡历史性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终点。
不论是文明,还是更加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进程,在时间上都有开端和终结,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意味着时间。
所以,历史年代学就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学科,它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目前流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
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
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
这种以数字标记的线性时间,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
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的年代,原本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义。
关于枫桥经验 的书 -回复
关于枫桥经验的书-回复
"枫桥经验"是中国浙江省枫桥镇在社会治理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模式,主要特点是坚持群众路线,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基层社会稳定。
以下是一些关于"枫桥经验"的书籍:
1.《枫桥经验: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本》: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枫桥经验"的起源、发展和实践过程,以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枫桥经验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该书深入剖析了"枫桥经验"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借鉴和推广"枫桥经验"。
3.《枫桥经验研究》:这是一本学术性质的研究著作,对"枫桥经验"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本书从实践操作层面解读了"枫桥经验"的核心理念和工作方法,对于基层工作者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以上书籍均可供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枫桥经验"。
(全国乙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黄金卷0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
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
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基层研究 书单
基层研究书单基层研究是指对基层社会、基层组织和基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学术方法。
基层研究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观察、调查和分析,旨在为社会发展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为了帮助对基层研究感兴趣的读者,下面是一些与基层研究相关的书单,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基层研究的方法和实践,以及在基层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基层社会学》- 作者:刘红艳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基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基层社会的观察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基层社会的结构、关系和变化,以及基层社会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乡村社会学研究方法》- 作者:王海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读者可以了解到乡村社会的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3.《农村社会学导论》- 作者:李宪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农村社会的观察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农村社会的结构、变化和特点,以及农村社会对农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基层组织研究》- 作者:王洪波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基层组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对基层组织的观察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基层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趋势,以及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和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5.《社区发展研究导论》- 作者:张国忠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社区发展研究的方法和实践。
通过对社区的观察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社区发展的背景、问题和挑战,以及社区发展的策略和模式。
这些书籍涵盖了基层研究的不同领域和层面,从基层社会到基层组织,再到社区发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层研究的方法和实践,为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我为群众办实事书籍
我为群众办实事书籍
以下是我推荐的一些“我为群众办实事”方面的书籍:
1.《政法工作实践与创新》- 作者:孟祥麟
该书深入研究了政法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探讨了怎样更好地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为什么看不起农民工》- 作者:放心
该书以真实的案例和记录,揭示农民工面临的种种困境和不公平待遇,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观点。
3.《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纲要》- 作者:中共中央书记处
该书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下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强调了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乡村振兴:中国的新起点》- 作者:习近平
该书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为群众办实事的举措和措施,对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一本识字书张开,百姓笑容变灿烂》- 作者:顾俊良
该书讲述了一位青年干部在基层工作中,通过开展识字活动帮助群众提高素质,改变生活状况的故事,强调了办实事的意义和重要性。
希望以上推荐的书籍能够对你了解和研究“我为群众办实事”方面的内容有所帮助。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成为指导中国绘画技法理论的经典。
其中对“随类赋彩”,理论家、画家有不同理解,但把“类”字解释为“物象的固有色”者,使“随类赋彩”成了幼稚的、简单的色彩赋色方法;把“类”字解释为“类型”“类似”者,让“随类赋彩”成为当今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经典训条。
也有学者在解释“随类赋彩”时模棱两可,含糊推诿过去。
因此弄清其真正含义,既是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也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②我们对“随类赋彩”的理解要完整、客观。
谢赫“六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③“气韵生动”指的是一幅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要感人、生动。
“骨法用笔”即中国画笔法、线条的运用。
它是表达画家思想、个性、意念的手段,不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和翻版。
“应物象形”以“骨法用笔”的线条为依托,筑就中国画的气色容貌。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需要画家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来取舍、布局、调置。
“传移模写”就是师法自然,自自然取得灵感。
在“六法”指导思想下的“随类赋彩”作为一个完整而带有指导地位的法则被提出来之后,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写实意义和描摹自然物象的外在色彩,更是主张画家主观意念与客观相结合,从属于“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法。
这样,中国绘画减弱了对自然色彩的依附,渐渐出现了从重彩到淡彩、浅绛直至水墨画的重墨轻色。
④另外,古代中国画的颜料受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局限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颜料的获取只能因陋就简。
画家只能用简单的、接近的、类似于物象色彩的颜料去表现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有时找不到或调不出眼中所见到的色彩,只好凭主观情感去用色。
走好基层 讲好故事
众 共 鸣 。 【关键 词 】扎根基层 ;讲好故 事 ;作风文风 ;“三贴近”;社 会责任意识
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必读书
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必读书
1. 《组织管理基础》
这本书是初学者入门的必读经典,主要讲解组织基础理论、组织结构和管理、组织文化和变革等内容,适合想要了解组织架构和管理的读者。
2. 《团队管理:成功之道》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团队管理指南,可帮助您了解如何组建和管理高效团队,激发员工的潜能和热情,提升团队绩效和成就感,适合希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领导与管理者。
3. 《腰板硬,心态好:基层管理实践者手札》
这本书是基于作者多年的基层管理实践,总结出一些实用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包括管理思维、沟通技巧、员工激励、纠纷处理等,适合正在从事或者准备投入基层管理工作的人员。
4. 《基础管理学》
这本书是系统性的管理理论教材,包括管理原理、管理思维模式、管理功能、管理过程等,涵盖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多个方面,适合系统性学习管理知
识的读者。
5. 《领导力原则》
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领导力指南,作者基于其多年的管理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简单但实用的领导力准则和技巧,适合想要提升自身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人员。
关于基层意识形态的书
关于基层意识形态的书
1. 《基层意识形态研究》作者,王晓鹏。
该书通过对基层意识形态的概念、特征、形成机制和影响因
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基层意识形态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 《基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作者,李晓毅。
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基层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基层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3. 《中国基层意识形态研究》作者,杨建军。
该书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基层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
析了基层意识形态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基层意识形态
建设的重要性和路径。
4. 《基层宣传理论与实践》作者,王永生。
该书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介绍了基层宣传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基层宣传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5. 《基层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作者,赵淑娟。
该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基层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分析了基层文化对基层意识形态的塑造和传播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以上是关于基层意识形态的书籍推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深入研究了基层意识形态的相关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基层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描写基层社会的好书
描写基层社会的好书
《乡土中国》是一本生动而全面描写基层社会的好书。
该书由鲁
迅先生所著,以散文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入挖掘了
农民的生活、思想和风俗习惯,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在《乡土中国》中,鲁迅先生用锐利的笔触揭示出农村的苦难和
不公。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和社会观察为基础,真实地描绘了农民长期
以来的剥削与压迫。
通过对土地问题、污染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农业
工具使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他揭示了那些长期被忽略的基层社会问题。
同时,鲁迅先生对基层社会中农民的内心世界也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以对农民生活的细致观察,刻画了农民的朴实、勤劳和坚韧。
他描
写了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厚意、对家庭的热爱以及他们对智慧和知识的
渴求。
此外,在书中,鲁迅先生还强调了农民自身的力量和认识到问题
的重要。
他认为农民是基层社会的主人,应该担起维护自身权益和改
善生活的责任。
他提出了直接面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观点,
鼓励农民勇敢地发声。
总的来说,《乡土中国》这本书不仅揭示了基层社会农民的现状,而且给予了农民希望和力量。
这本书内容生动,全面展现了基层社会
的方方面面,从被压迫者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问题所在。
同时,它也具
有指导意义,教育人们应该关注基层社会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读完《乡土中国》,人们会更加关注基层社会的需求,更加关心农民的生活状况。
这本书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基层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并激发大家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希望更多人读这本好书,为建设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作出努力。
他在基层收获的包宝贵一课
他在基层收获的包宝贵一课在基层工作,那真是一个奇妙的体验啊。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学到些什么。
你知道的,基层嘛,都是些琐碎的事儿,没人想去。
可一去之后,我才发现,那真是个宝藏。
大家都在忙忙碌碌,有时觉得像是在赶集,有时又觉得像是在拍一部电影,精彩纷呈,哭笑不得。
记得有一次,我去乡里调研,天还没亮呢,村民们就开始忙活了。
哇,那个热闹劲儿,简直像过年。
老太太们在街口摆摊,吆喝得特别欢。
听到她们聊家常,唠嗑,真让人忍俊不禁。
尤其是那位满头白发的奶奶,笑得跟朵花似的,讲起年轻时候的故事,简直就是个“活宝”。
她说:“小伙子,人生就像种地,越早下种,收获越快。
”我当时就在心里默默记下了,真是受益匪浅。
还有次,村里的小孩们在放风筝,我心血来潮,想加入。
结果我一放,风筝就掉了下来,吓得我差点摔了一跤。
小朋友们看着我,笑得前仰后合,那个感觉,真是又尴尬又好笑。
一个小男孩调皮地说:“叔叔,你的风筝比我还傻!”哎呀,我这脸红得跟苹果似的。
不过,正是在这儿,我才意识到,快乐其实就在生活的点滴中。
放风筝没放好,又如何?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难道不是吗?再说说村里的老大爷们,他们可真是智慧的化身。
有一天,我在和他们闲聊,问他们最看重什么,没想到他们纷纷说“和睦”。
老大爷摇摇头,慢悠悠地说:“钱财没啥用,兄弟齐心,才能打天下。
”这句话听了让我心里一震,真是太有道理了。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合作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每次想起这些话,心里总是暖暖的。
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刚开始有些事情不太顺,真是让人心累。
有一次,部门的一个项目出了点问题,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正当我快要崩溃的时候,发现一位同事坐在那里,悠哉游哉地喝着茶,笑得特别开心。
我心里想,这家伙是不是傻?结果人家悠悠地说:“不急,慢慢来,急了也没用。
”哎呀,我当时顿时感觉被点醒了,原来工作有时候也需要放松心态,才能发挥得更好。
基层的日子就这样过着,虽然偶尔会觉得烦,但每次回想起来,都像一锅炖得恰到好处的好汤。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之化整为零,一学期读透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之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第一章乡土本色01阅读目标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中的“乡土本色”。
02阅读方法1.品词析句,咀嚼玩味2.圈点、勾画、批注3.对比分析法4.撰写内容提要与关键词5.辨道理论证逻辑,梳理实证分析思路6.思维导图应用03篇目精读(1)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本篇核心论点句】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可理解为“高层社会”和“边缘社会”,它们与传统基层社会不同】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
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
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界定本章乃至整本书所讨论的对象,即基层的中国社会】段意:开宗明义,概括性地提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一观点。
【思考延伸】①作者为何将研究目标定位于基层社会?②作者为何称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2)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乡下人谋生离不开泥土】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流域皆孕育了农业文明】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好基层这本书马绍惠王志伟
经验材料是对上反映情况、对下指导工作的重要媒介,是部队诸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很多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使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坐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写出来的材料,也常常是言之无味、思想空洞,更别提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
这样的材料,领导不满意,基层不买账,当事人也叫苦连连,原因何在呢?
撰写经验材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分析客观情况,发现制约单位发展的矛盾和瓶颈,为找出解决办法集思广益。
真正的好材料,必须以“情况明”为前提,以“求管用”为目的。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有一篇文章,叫《总结经验十要领》,其中讲到:“我们有些文章写得不好,不是词汇不够多、句子不够美,而是动机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毛病,在鼓捣字儿上花的时间太多,在研究事儿上下的功夫太少。
为文章而文章,从文章到文章,这种方法,永远写不出好文章。
”由此反观我们的写作过程,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习惯了“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缺乏对基层情况的深入了解、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敏锐捕捉,动笔之前靠基层报情况或者打几个电话了解一下,提起笔来只能是闭门造车,既不能从实际出发,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材料,自己写起来都底气不足,拿来指导工作自然难以服众。
要做到“情况明”,动笔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广泛搜集资料是总结经验最大量、最经常、最具基础性的工作,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好,动笔后就会缺东少西、虚假差错,加工本领再大也制作不出好的成品。
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都有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他们虽然日理万机,但一有机会就深入田间地头体会大众疾苦,亲自动手写材料。
因为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更因为“情况明”,所以讲问题一针见血,谈方法定措施符合民意,深入人心。
撰写经验材料是机关干部的经常性工作,我们即使不能做到孔夫子所说的“每事问”,起码也应做到有时间就深入基层,和基层官兵谈心交朋友,体会他们的冷暖疾苦。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有时候我们要找的答案就在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中。
基层是我们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沃土,是保证文思泉涌的源头活水,只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扎扎实实读好基层这本书,我们也就找到了写好材料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