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验
当代中医名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荟萃
当代中医名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荟萃聂文涛,一个可以算是青年的中医,但却是目前受关注度最高的糖尿病研究者。
主要焦点:1、血糖性质区分量表。
聂文涛认为,第一,即使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血糖良性升高的情况仍然明显多于血糖不良性升高。
如果总体放宽血糖会明显提高整个患者群的健康水平;如果区分血糖的不同性质,则会更大程度提高治疗水平。
同时,也由于每个人都会多次出现血糖良性升高,如何不注意保护,也就会丧失患者康复的机会。
第二,不能用简单的血糖值作为衡量病情的统一标准。
尽管目前我们仍然是通过血糖标准来诊断糖尿病,但是这个标准数值却不断变化。
而每次变化的依据都是不同的。
实际上,没有一个标准像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一样,无可争议。
也就是,是否统一血糖标准本身存在着科学性的争议。
第三,必须找出有效办法来区别血糖的性质。
使那些血糖良性升高得到保护;使那些血糖不良性升高得到及时控制。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很多情况下的治疗将是错误的。
2、谷物保护曲线。
谷物保护曲线发现后,中西医糖尿病观念都发生了转变。
上个世纪末,中医学者聂文涛关注清代名医陈士铎在《辩证冰鉴》中记述消渴症“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
”聂认为,清代中医学家陈士铎注意到,消渴病人进食谷物后症状缓解,饥饿的时候临床症状越加明显。
并开始长期地耐心求证谷物放开的效果。
2007年聂文涛医生公开提倡放开主食,主张与正常中国人养生标准一样,采取饭吃八分饱。
并首次为放开谷物作了行为医学论述。
聂文涛的专著《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2007年由吉林大学出版发行。
聂文涛的抽样调查显示,在57名伴有口渴、虚汗、乏力等糖尿病不适症状的患者,放开主食和以谷物作为零食保障后,45例症状患者或消失,8例没有明显变化,4例继续发展。
这说明,即使在心理作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放开谷物也是完全正确的。
聂文涛医生还在面向医院的技术培训中直接说明“一条奇怪的血糖曲线”,这就是谷物保护曲线。
3、1型糖尿病。
聂文涛的观点是,班廷的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继发型糖尿病,与绝大多数1型糖尿病都有严格区别。
金广辉老师运用乌梅丸法治疗糖尿病经验
以仲景之 旨为圭臬 , 擅长活用经 方辨治 疑难杂症 , 在临证教 学中 制的乌梅丸乃是天下治糖第一方。
告诫弟 子 “ 常吟经论 、 问道长沙 、 临 证 必 有 奇 功” 。其用方灵活 , 认 2 用药 心传 为 一病 必 有 主 方 , 一 方 必 有 主药 , 深 究 方 药 量效 关 系 , 临 床 治 病 主 乌梅 丸 出 自《 伤 寒论 》 厥 阴篇 , 组 成为 乌梅 3 0 0 枚, 细辛6 两, 干姜 用 经方加减 出入 , 屡起沉疴 。金老师研 究糖尿病 数十年 , 积累 了 1 0 两, 黄连 1 6 两, 当归 4 两, 附子 6 两( 炮, 去皮) , 蜀椒 ( 出汗 ) 4 两, 桂枝 丰富的临床经验 , 现就 其 运 用 经 方 乌 梅 丸 加 减 治疗 糖 尿 病 经 验 介 ( 去 皮) 6 两, 人参 6 两, 黄柏 6 两 。原 文 主要 治疗 蛔 厥 , 脘腹 阵痛 , 烦 闷 绍如下 。 呕吐, 时发 时止 , 得食 则 吐 , 甚则 吐蛔 , 手 足厥 冷 , 或 久痢 不止 , 胃腑 发 1 病 机探 源 。 咳等 症 。金 师 日 : 然丸不 及 汤剂 。 近年来 糖尿病发病率 逐年增高 , 但 在 基 层 存 在 大 量 糖 尿 病 病 从 用 药性 味 分 析 , 乌 梅 丸具 酸 苦甘 辛 之 四味 , 仲景 治 肝之 ‘ 用 人早期治疗不规范 , 血糖长期不达标 , 多 数 出现 并 发 症后 才 积极 治 疗 的 问 题 。 此 时 单 纯 西药 控制 血 糖 及 并 发 症 治 疗 已经 不 能 满足 临 床需要 。 而中医 自古就在消渴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 能针对 性 解 决 并 发 症 治 疗难 题 。现 代 中医 理 论 多从 肺燥 、 胃热 、 肾 虚 等方 酸, 助 用 焦苦 , 益用 甘 味 之药 调 ’ 原则, 已悉 备 其 中 。而 消 渴 日久 , 正 气耗 伤 、 阴 阳两 虚 、 血脉 瘀阻 、 郁 热 内生 , 故 临床 上变 症多 端 。乌 梅 丸组方寒热并用 , 有调理阴阳、 平定寒热之功 , 具温脏 、 泄热 、 补肝 、 通 瘀之 能 。方 中重 用 乌梅 为君 , 此 药 中之 酸王 , 能 滋肝 、 泻肝, 又具 酸
张仲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案例
张仲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案例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提出了一些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其中包括“葛根芩连汤”、“白虎加人参汤”、“五味子麦门冬汤”等。
下面以“葛根芩连汤”为例说明张仲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组成:葛根半斤(24g),炙甘草二两(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
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苔黄脉数,兼有表证者。
此外,张仲景还提出了一些治疗糖尿病的原则和方法,如调理脾胃、养阴生津、清热润燥等。
这些原则和方法至今仍然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思路和方法之一。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张仲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指导价值,但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多种方法,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和西医也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
互促进的。
在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时,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4年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范文
《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施今墨学派作为我国中医界的瑰宝,在糖尿病的诊治方面拥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以期为中医糖尿病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二、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施今墨学派注重“以病为师”,认为医生应该深入了解疾病,善于把握疾病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在诊治糖尿病方面,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论治:施今墨学派强调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在糖尿病的诊治中,名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整体调节:施今墨学派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体内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注重整体调节。
名老中医通过调节患者的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的目的。
3.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施今墨学派在诊治糖尿病时,既注重辨证论治,也关注辨病治疗。
名老中医在把握患者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传承施今墨学派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一代代名老中医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在诊治糖尿病方面,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师徒传承:施今墨学派的师徒传承制度为中医经验的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
名老中医通过言传身教、手把手教等方式,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弟子,使中医的诊治技术得以延续。
2. 经典学习:名老中医非常重视经典学习,认为只有深入理解中医经典,才能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的诊治规律。
因此,他们要求弟子们认真学习《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从中汲取智慧。
3. 临床实践:施今墨学派的名老中医非常重视临床实践,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
糖尿病中医方剂:黄煌经验分享
糖尿病中医方剂:黄煌经验分享我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方法。
近年来,我尝试了多种西医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我开始转向中医,寻找一种能够帮助我控制血糖的方剂。
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了黄煌经验方,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方剂,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使用经验。
黄煌经验方是由著名中医学家黄煌教授所创,主要成分有黄芪、黄连、黄芩、黄精、甘草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我在使用这个方剂时,是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了一些调整。
我每天都会煎制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除了药物治疗,我在生活中也进行了很多调整。
我坚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每天都会进行适量的运动。
我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自己的舌象、脉象来判断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糖尿病病情,过上了健康的生活。
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用心治疗,糖尿病并不可怕。
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希望和信心。
在使用黄煌经验方时,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调整剂量。
中医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毅力。
只要我们坚持,相信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战胜糖尿病。
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糖尿病,过上健康的生活!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深知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管理血糖水平的治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西医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于是,我开始探索中医领域,希望找到一种适合我的治疗方案。
最终,我发现了黄煌经验方,这是一种极具价值的中医方剂,今天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使用经验和心得。
黄煌经验方是由著名中医学家黄煌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精心配制而成,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黄连、黄芩、黄精和甘草等。
这些药材相互配合,旨在达到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
国医大师王绵之:治疗糖尿病经典案
国医大师王绵之:治疗糖尿病经典案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系列的富贵病也随之出现,而糖尿病即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很多人都被糖尿病给困扰着,可以说,糖尿病是很多人的一块“心病”!面对糖尿病,除了注意饮食外,积极治疗也是很关键的,咱们今天就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王绵之是怎么治疗糖尿病的吧!案1芦某,男,53岁,1994年9月23日。
空腹血糖24.5mmol/L,舌胖有齿痕,色红而嫩,苔薄,脉弦滑而劲。
生黄芪25g,生地18g,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丹参15g,怀牛膝10g,桑螵蛸9g,枣仁12g,炒杜仲12g,肉苁蓉12g,生龙牡各15g(先煎),覆盆子9g。
注:此方是先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经验方。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其核心病机为阴虚燥热,近年来研究还有血瘀,所以阴虚燥热血瘀是糖尿病的核心病机。
从先生的组方看,本案的治疗还应当结合补气,因为血糖高表示糖不能正常地为人体使用,人的能量生成不足,容易疲乏,相当于中医的气虚;从该患者的舌象看,舌胖有齿痕,色红而嫩,也是气虚的表现。
如果到了糖尿病合并肾病阶段,还有肾的功能异常,导致肾脏不能正常蒸腾气化和固摄,造成尿中精微物质的外流,出现蛋白尿等。
故方中以生黄芪、生地、天麦冬益气养阴润燥,丹参养血安神且活血化瘀,枸杞子、怀牛膝、桑螵蛸、炒杜仲、肉苁蓉、覆盆子补肾而固摄下元,枣仁养心安神,生龙牡重镇安神。
用此方出入,对糖尿病患者甚至糖尿病肾病者有效。
案2彭某,男,25岁,1994年9月20日。
糖尿病,舌胖色白欠津,两侧厚腻如条,脉弦滑劲,尺细。
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怀牛膝10g,生熟地各10g,炒杜仲12g,红花9g,桃仁9g,丹皮6g,茯苓18g,生黄芪20g,生龙牡各15g,砂仁5g(后入),肉苁蓉12g,莲心3g。
二诊(10月7日),舌上有津生。
生熟地各10g,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怀牛膝10g,炒杜仲12g,红花9g,桃仁9g,丹皮6g,生黄芪20g,茯苓18g,砂仁5g(后入),肉苁蓉12g,生山楂12g,陈皮10g。
名老中医袁占盈教授治疗糖尿病常用药对经验
2 黄 芩与 黄连
《 神 农本 草经读 》: 黄连气寒, 秉 天 冬 寒之 水 气 , 入
足 少 阴肾经 ; 昧苦 无 毒 , 得 地 南 方 之火 味 , 人手 少 阴 心 经, 气水 而 味水 , 一物 同俱 , 故 能除 水火相 乱 , 而为湿 热
的 古 医籍 及 论文 等 数 十部 , 已被 录人 《 中 国 高级 医师
二 者药 理研 究都具 有 提高免 疫力 、 降低 血糖 、 调节 胰 岛 素分泌 、 促进 糖代 谢 和脂 肪 代 谢 、 抑 制 血小 板 凝 聚 、 抗 炎、 抗 动脉 粥样硬 化 、 抗 心肌 缺血 、 抗脑 缺血 、 抗心 律失 常等作 用 。三七侧 重 于活血 化瘀 , 而西 洋参重 在 补气 。 袁 老心得 : 此 药对 效 果 主要 在 于 配 比。将 西 洋参 和三
胃生 津 。《 本 经逢源》 : “ 北者 坚实性寒 , 南 者 体 虚 力
微。 ” 袁 老认 为 : 北沙 参养 阴生津 , 润 肺 止 咳力强 , 南
沙参 养 阴生 津 , 润 肺 止 咳力 弱 。《 本 草便 读 》: 清 养 之
功北 逊于南 , 润 降 之性 , 南 不及 北 。二 者 相须 为用 , 可 以增 强养 阴生 津 , 清热止渴 , 润肺 的作 用 , 适 用 于肺 胃
对治疗糖尿病, 疗效颇佳。 关键词: 糖尿病; 常用药对; 名老 中医经验; 袁占 盈教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6 . 2 4 . 0 1 3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6 ) 一 2 4 — 3 5 6 5 . 0 2
《2024年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范文
《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作为全球性健康难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拥有独特的见解与治疗方法,施今墨学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以期为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施今墨学派简述施今墨学派是在中医学基础上,以“气血阴阳平衡”为核心思想的医学流派,该学派重视以脏腑辨证论治糖尿病。
该学派专家历经多年临床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糖尿病诊治体系。
三、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1. 辨证论治:施今墨学派在诊治糖尿病时,强调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运用脏腑辨证、气血阴阳平衡等理论,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因人施治。
2. 调理气血:该学派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上注重调理气血,使气血畅通,达到阴阳平衡。
3. 注重预防:施今墨学派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经验传承1. 师承制度:施今墨学派通过严格的师承制度,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传承给后辈。
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学术思想的连续性和临床经验的可靠性。
2. 临床实践:施今墨学派的专家们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诊治方案。
这些方案经过多年验证,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3. 学术交流:施今墨学派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糖尿病的诊治方法及学术思想,推动了学术的进步与发展。
五、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的实践应用施今墨学派的专家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同时,该学派还注重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论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石鹤峰主任中医师治疗糖尿病经验
石鹤峰主任 中医师 , 享受 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 专 家, 省管优秀专 家 , 研究 生导 师。石师从 事 医学 临 床 和科研 3 O余 年 , 治学 严谨 , 谙经 典理论 , 熟 善撷 各 家 精华 , 博采众长 , 注重临床实践 , 擅长糖尿病 及其并 发
症 的 临床 治 疗 与 防治 , 长 期 的临 床 实 践 中 逐 渐 形 成 在 了 自己 的经 验 和思 路 。笔 者 有 幸 跟 随石 师 数 载 , 益 受 良多 , 将 石 师 对 糖 尿 病 的 治 疗 经 验 介 绍 如 下 。 现 l 博 采 众 长 , 询 机 制 , 本 求 源 , 脾 论 治 探 溯 从
( 辑 颜 冬 ) 编
剂量 、 引选择 、 口、 食起 居 、 药 忌 饮 精神 调 养 、 正确 适 当的体育锻炼 等方 面 与治疗 效 果都 有 密切 的关 系 。 例如 高血压 、 冠心 病 人 大 多 是 A型 性 格 人 群 , 忌 要
吸 烟、 酒 、 茶 、 夜 、 食糖盐 , 慢生 活节奏 , 酗 浓 熬 过 放 缓 解 紧张生活作 风 , 纠正吃饭快 、 话快 、 事快 、 要 说 办 走 路快 、 便快 和脾气坏 的“ 快一 坏” 风 。 二 五 作
文 章 编 号 :0 1 6 1 ( 09 0 0 5 0 10 — 9 0 2 0 )2— 0 9— 2
・
名 师 高 徒
・
石 鹤 峰 主 任 中 医 师 治 疗 糖 尿 病 经 验
李 攀 ‘
( 南 中医学院 , 南 郑 州 400 ) 河 河 5 0 8
关 键 词 : 尿 病 /中 医 药 { 糖 I 亍法 石 鹤 峰 中 医 师
中医研 究
20 0 9年 2月 第 2 2卷 第 2期
名老中医袁占盈运用经方“同病异治”治疗消渴病经验
【薪火传承】名老中医袁占盈运用经方“同病异治”治疗消渴病经验赵璐1赵逸菲2宋纯东3△摘要:“同病异治”始于《黄帝内经》,虽然没有具体提出相应的名称,到了张仲景将之发展,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可以说仲景对“同病异治”的治法应用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袁占盈教授从医50余年,擅长消渴病的诊治,尤喜用经方,其用仲景“同病异治”理论活用经方治疗消渴病,效果明显。
关键词:袁占盈;经方;同病异治;消渴病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9.04.017文章编号:1003-8914(2019)-04-0537-03作者单位: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药大学龙子湖校区中医专业2017级(河南郑州450046);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肾科(河南郑州450000)△通讯作者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撰写了《伤寒杂病论》。
该书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被誉为“方书之祖”,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在临床辨证论治中灵活运用了“同病异治”治疗法则,为后世医家诊疗疾病的典范。
袁占盈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知名教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袁老从医50余年,在糖尿病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袁老对仲景理论中“同病异治”法作深入分析、认真梳理,认为:同为消渴病,因处于不同时期、病程长短、病因病机、病人体质等不同,按八纲辨证,采用不同治法,运用经方治疗,执简驭繁,可更好地指导临床,达到预期疗效。
1仲景“同病异治”理论研究“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病势变化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使疾病得到控制,进而痊愈[1]。
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
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
施今墨学派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学术观点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糖尿病的诊治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本文将从施今墨学派的学术思想出发,结合名老中医的实践经验,系统总结和分析其在糖尿病诊治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有效方法,以期对糖尿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将首先概述施今墨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术特色,包括其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等。
随后,将重点介绍名老中医在糖尿病诊治过程中的具体经验和案例,包括中药方剂的选择、药物配伍的技巧、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应用等。
通过对这些经验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揭示施今墨学派在糖尿病诊治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实际效果。
本文还将关注施今墨学派经验传承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有效传承和推广这一学派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通过对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的探讨,以及对传承人才培养和传承环境建设的思考,旨在为施今墨学派在糖尿病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策略。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以期为中医学在糖尿病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在糖尿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他们深谙中医经典理论,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
施今墨学派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先天禀赋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后天因素则通过影响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平衡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在治疗上,施今墨学派注重从调整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入手,通过调理后天因素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施今墨学派强调糖尿病的治疗应分阶段进行,根据病程的长短和病情的轻重,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刘绍武老中医辨治糖尿病医案经验
刘绍武老中医辨治糖尿病医案经验来自: 一苇可渡(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2012-04-27 10:06:44刘绍武,男,1907~2004年,山西襄垣人,曾历任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内科主任、太原市中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系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
刘绍武先生精通《内经》、《伤寒论》,熟知现代医学及唯物辨证哲学,且勇于实践,长于思考,敢破敢立,在毕生研习《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几十年的医疗经验,独辟“三部六病”学说,见解独特。
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刘绍武通过60余年的临床探索,经过大量病例的反复验证,提出了诊断整体气血功能失调的客观指标——四脉证。
1.溢脉证:寸口脉越过腕横纹,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
疾病应变态势呈现阳亢性病理反应,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病位在头胸。
传统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治疗大法为平亢潜阳,方选调神平亢汤。
糖尿病初期多见溢脉,属“上消”范畴。
表现为口渴引饮,消谷善饥,饮一溲一,形体渐瘦,舌红而燥,脉滑数或洪大。
本型病程持续短,一般多在二年以内,以40岁以下居多,胰岛素均值与血糖均值呈正相关,合并症少而轻。
2.聚脉证:寸口脉关部独大,甚者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也有人称作郁脉。
多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疾病应变态势呈现阴性病理反应,病位多在横膈上下的胸胁部位,包括肝、胆、脾、胰、胃、肠等脏器。
传统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治疗大法为理气舒郁,方选调胃舒郁汤。
3.紊脉证:寸口脉表现出节律不齐、快慢不匀、有力无力不等的紊乱脉象。
它标志着心脏功能的紊乱和有效血循环量的减少,疾病应变态势呈现为气虚血少的虚性病理反应,病位在心胸。
传统中医称此为“气滞血瘀”,治疗大法为理气活血,方选调心宽胸汤。
糖尿病中期多见聚脉和紊脉,本型病程多在两年以上,十年以内,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胰岛素释放实验见胰岛素与血糖均于第二小时达高峰,两者均值呈正相关,合并症多而重。
名医名方:谢昌仁治糖尿病——消渴方
妙方精选26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组方:石膏20克,天花粉15克,沙参、石斛、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各12克,麦冬、知母各10克,鸡内金6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养阴,滋肾生津。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尤其对阴虚内热者有良效。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张某,男,45岁,农民。
初诊发现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半月来头昏乏力,嗜睡懒动,形体消瘦,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尿糖(++++),血糖150㎎%(空腹),谷丙转氨酶尿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挟肝经湿热蕴结,治疗上以清热滋阴为主,佐以清利湿热,取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4克,丹皮、鸡内金各6克,生地、茯苓、泽泻、茵陈、薏苡仁各12克,天花粉、石见穿各15克,连用12剂。
用药后复查,“三多”症状基本消失,餐后尿糖阴性,继续用原方15剂。
再次复查时多数症状已基本消失,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值,舌红少津,苔中根仍黄厚。
原方去茵陈、薏仁、石见穿,加麦冬10克、石斛12克,再用8剂,此间消渴症状一直未复发,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续服六味地黄丸名医名方单方治病或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一般无发烧及黄疸,有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郁不舒,饮食不节,素食肥甘而致湿热内生,影响肝胆疏泄和脾胃运化。
肝郁气滞 主要表现为右胁或右上腹短暂绞痛或纯痛反复发作,胸闷,嗳气,脘腹胀满,胃纳欠佳,大便干结。
柴胡10克,枳壳12克,白芍、当归各15克。
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柴胡10克,川楝子6克,玄胡索、川芎各12克。
水煎取汁,每3次服。
柚子皮(去白)15克,川芎12克,青木香10克,醪糟、红糖适量。
水煎取汁,分多次饮服,每日1剂。
气滞血淤 主要表现为胸胁胀满,痛引肩背,入夜尤甚,持续时间较长,面黄而暗滞,腹胀,便秘,小便黄。
当归12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
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五灵脂6克,赤芍10克,丹皮12克。
聂惠民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用药经验
伍 法 夏 、黄 芩 等药势 沉降之 品 ,其 沉降 浊阴 ,可促使 黄
芪 、葛根 升举清阳 ,阳升 阴降 ,建 立良性循 环。法夏虽为
温燥 之品 ,但与大量养 阴药 同用,不仅其温燥之性受到制
约 ,且 可 防 止 滋 阴 碍 胃
4久病时 ,擅长于活血通络
糖 尿病 是一种 病 及 多个 脏腑 的疾 病 ,影 响气血 的正 常运 行 ,且 阴虚内热 ,耗津灼液 ,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 瘀滞 ,故聂老在滋阴 、生津 、清热 的同时 ,常配合养血 、 凉血 、活血之法。叶天士指 出 “ 病人 络” ,聂老在临床 久 四十余 载 ,对此 深有体 会 ,因此 ,治疗糖 尿病 病程 迁延 者 ,常使 用鸡 血藤、郁金 、丹参等 活血舒筋 .养血凉血之 品,以促进血行。气行血畅 ,亦 有利于消渴病 的治疗 。
维普资讯
C i sMe c e dr iacE uai fCia V l N .1 a。07 h e  ̄ i e D s ne dctno h o 5 O 0 Jn20 ne n Mo n t o n 。
聂 惠 民教 授 治疗 糖 尿 病 的 用 药经 验
2补气时 ,目的是益气生 ( )津 升
聂 老非 常重视 “ 气能 生津 ” ,认 为气是 津液 生成 的
5收敛固涩 ,不忘生津养阴
消 渴病 的主 要病机 为 阴虚 津伤 ,津 伤原 因有 二 ,一 为 多尿损 伤津液 ,二为燥热灼伤津 液 ,因此 ,聂老在选用 收敛 固涩之 品时 ,常常是固涩 中兼 有补 益 ,收敛 中带有滋 养 ,而五味子、白芍 、山萸 内是其 常用药物 ,一则借其酸 收之 性 固涩 津液 ,二 则用其 益气 、养阴 生津之 功补 充 阴 液 ,三则以五味子 “ 除烦渴” ,山萸 肉固精缩尿 、白芍敛 阴生津 。如 此用 药 ,收敛 固涩 ,不 忘养 阴生 津 。标本兼 顾 ,既可治疗消渴病人 阴液亏 虚之 本 ,又可缓解 消渴病人 燥热 津伤之标 。
许公平运用对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总结
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0年第38卷第4期2020 Vol.38 No.440积、消食化积之功用。
全方寒热并用,理气行血,祛瘀生新,从而达到修复胃黏膜,恢复胃黏膜正常生 理功能的作用。
临床中治疗数十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均获显效。
吕书勤教授用药注重方证对应,调理患者气血阴阳平衡,用药寒热得当,补泻合宜,以经方的思维指导选方,汲取各家所长,临床中不断观察、摸索,给患者以最佳治疗方案。
此篇仅为老师用药一隅,愚亦尚有一知半解之处,需在今后临证中钻研学习。
参考文献:[1]古丽贾娜提-热合买提江,刘爱玲•新疆哈萨克族饮食、体质与疾病相关性研究概况[J].新疆中医药,2018,36(1):85-87.[2] 刘琳,李慧臻•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22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40-41.[3] 王凤云,伍海涛,韩亮•败酱草总皂苷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5,26(2):217-220.[4] 王亚茹,李雅萌,杨娜,等•蒲公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17,39(4): 67-75.[5] 王佳琳•梔子柏皮汤清热利湿药效组分解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⑹ 唐红,鲁道旺,杨詹詹,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 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7,45(14): 20-22.(收稿日期:2020-05-29)许公平运用对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总结许馨予,何慧,徐坦**基金项目: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9〕303号)作者简介:许馨予(1981-),女,学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通讯作者:徐坦,副主任医师。
Tel : 136****7195,E-mail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整理总结名老中医许公平治疗糖尿病的用药经验,发现许公平治疗糖尿病常用以下几组药对:佩兰一藿香、苍术一 土茯苓、白术一茯苓、薏苡仁一冬瓜皮一车前子、茵陈一梔子一生大黄、黄苓一黄连一黄柏、淡竹叶一生石膏一知母、女贞子一旱莲草、麦门冬一五味子。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探析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探析消渴肾病,又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尿、口渴、尿蛋白增多等症状。
消渴肾病是由长期高血糖损害肾脏造成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南征教授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对治疗消渴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的治疗方法也备受关注。
南征教授认为,中医治疗消渴肾病需要综合施治,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方面。
他强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病因、病机和症状,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南征教授注重药物治疗。
他指出,中药治疗消渴肾病的关键是清热利湿、滋阴补肾。
在药物的选择上,南征教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具有清热利湿、滋阴补肾功效的药物,如黄芪、熟地黄、丹参、蒲公英等。
他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南征教授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他指出,消渴肾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尽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高纤维、低糖、低盐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他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合理搭配饮食,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减轻肾脏负担的目的。
南征教授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
他认为,消渴肾病的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病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他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南征教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他的患者中不乏多年病情不愈的患者,通过南征教授的中医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南征教授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他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坚持个性化施治,深入研究病因、病机和症状的关系,善于捕捉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应当认真借鉴南征教授的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仅供参考)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1)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验方如下。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 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 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
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
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玄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
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
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
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
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2)赵锡武验方选(《消渴病中医防治》)。
验方如下。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
水煎服,每日一服。
赵锡武教授对糖尿病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他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上方是赵老治疗糖尿病中晚期常用方。
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瓜蒌、薤白、半夏。
中医四大名家治疗糖尿病妙方集锦
中医四大名家治疗糖尿病妙方集锦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
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
每次6g,每日3次。
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
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
每服6g,每日3次。
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
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
每服6g,每日3次。
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验方选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
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
水煎服,每日一剂。
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
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
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国医大师们治糖尿病的经验方
国医大师们治糖尿病的经验方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本病病因比较复杂,治疗起来也并非易事。
方和谦:四君子汤【组成】太子参15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生白芍6g,炙甘草5g,当归6g,炒谷芽15g,焦神曲6g,竹茹10g,麦冬10g,柴胡5g,生黄芪10g,山茱萸10g,大枣3个,薄荷5g。
【功效】补气培元。
【主治】消渴,证属脾肾两虚者。
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
症见多食善饥,乏力困倦,大便干燥,唾液多,舌苔稍腻,脉平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邓铁涛:经验方【组成】熟地黄12g,生地黄12g,怀山药60~90g,黄芪30~60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玉米须30g,仙鹤草30g。
【功效】滋阴益肾,健脾益气。
【主治】消渴,证属肾气阴两虚者。
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朱良春:斛乌合剂【组成】川石斛5g,制首乌15g,制黄精15g,生地黄15g,生黄芪30g,怀山药30g,枸杞子10g,金樱子10g,紫丹参10g,桃仁泥10g。
【功效】益气养阴,和血通脉。
【主治】消渴,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脉者。
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
症见形体消瘦乏力,不耐烦劳,心慌气短,懒言少动,头昏目眩,心烦少寐,多汗口干,肢体发麻疼,腰膝酸软,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多沉细或细弦、细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李玉奇:经验方1【组成】苦参10g,槐花25g,胡黄连15g,葛根15g,冬瓜仁20g,藕节25g,泽兰15g,枇杷叶20g,天花粉15g,茯苓20g,白茅根20g,桃仁15g,浮萍15g,乌梅10g,青蒿20g,青黛5g。
【功效】清燥救肺生津。
【主治】消渴。
症见大渴引饮,饮一溲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李玉奇:经验方2【组成】苦参15g,黄连15g,槐花25g,当归10g,桑白皮20g,五灵脂10g,浮萍15g,鹿角霜20g,阿胶15g,黄柏10g,茯苓20g,乌梅10g,山药25g,山茱萸20g,石斛20g,天冬20g,知母20g。
邵经明教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经验
等之寒 热 互结 、虚 实 夹杂 之证 。其病 位在 中焦 脾 胃 , 故治疗 宜 针药 并 治 ,健脾 和 胃 ,益 气养 阴。 1.2 糖 尿 病 神 经 源 性 膀 胱
本病 占糖 尿 病患 者 的 26% ~87% ,是 糖 尿 病 的 常见慢 性 并 发 症 之 一 ,临 床 表 现 为 尿 潴 留 、尿 失 禁 、排 尿 时 间延 长 及 排 尿 与 中断 交 替 出现 。B超 检 查示 :膀 胱 残 余 尿 量 ≥ 100 mL。本 病 属 中 医 学 “消 渴 ”“癃 闭 ”范 畴 。邵 师 认 为 :消 渴 日久 ,脾 肾受 损 , 阴 阳俱 虚 ,脏 腑失 调 ,痰瘀 互 结 ,膀胱 不利 ,出现排 尿 无力 、淋 漓不 尽 、尿频 、尿 急 、尿线 变细 、尿 等待 等症 。 病变 在膀 胱 ,与脾 、肾密切 相 关 ,属本 虚标 实证 ,故 治 疗宜健 脾 固肾 ,疏 理 膀 胱 ,疏 泄 三 焦 ,自拟 中药 验 方 邵 氏化瘀 软坚 固气 汤 内服联 合针 灸调 理 。 1.3 糖 尿 病 性 周 围神 经 病
2011,30(1):3—7. [2]周 仲 瑛 .中 医 内 科 学 [M].2版 .北 京 :中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2013:249—250. 通信 作者 :李 郑 生 ,主 任 医 师 ,河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河 南 省 郑 州 市 金 水 区 人 民 路 19 号 ,450000,lizhengsh—
邵 经 明教 授 治 疗 糖 尿 病 并 发 症 经 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赵 璐 ,邵 素 菊
(河 南 中 医药 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河 南 郑 州 450008)
摘 要 邵 经 明 教 授 是 著 名 针 灸 专 家 ,首 批 全 国 名 老 中 医 药 专 家学 术经 验 继 承 工 作 指 导老 师 ,临 证 8O余 载 ,在 针 灸 及针 药 并 治 治 疗 疾 病 等 方 面 积 累 了较 为 丰 富 的 经 验 ,加 之 传 承 ,形 成 了河 南 邵 氏针 灸 学 术 流 派 。糖 尿 病 是 临 床 常 见 病 ,病 因 病 机 复 杂 ,影 响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余 有 幸 拜 邵 氏代 表 性 传承 人 邵 素 菊教 授 为 师 ,现 将 河 南 邵 氏针 灸针 药 结 合 治疗 糖 尿病 并 发 症 方 面 的 经 验 总 结 如 下 。 关 键 词 糖 尿 病 并 发 症/中 医 药 疗 法 ;针 药 结 合/治 疗 应 用 : 邵 经 明 ;中 医 师 ;河 南邵 氏 针 灸 流 派/治 疗 经验 ;胃 肠 功 能 紊 乱 /中 医 药疗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R587.2 文 献 标 志 码 :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9.0I.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经验
一、京城名医施今墨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很高造诣,在其医案中记录了很多验方:
1、元参、玉竹、枸杞子各90克、苍术、五味子、葛根、丹皮、冬青子各30克,麦冬、杜仲、茯苓、山萸肉、人参、二仙胶、熟地各60克,生黄芪、怀山药各 120克,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克煎成浓汁去渣与上药末共为小丸。
服法:每日三次,每次6克。
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2、葛根、天冬、麦冬、莲须、人参、五味子、西洋参各30克,石斛、桑螵蛸、银杏、菟丝子、破故纸、山萸肉、女贞子、何首乌各60克,玄参、生地、花粉、怀山药各90克,生黄芪120克。
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克合为小丸,每服6克,每日三次。
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3、莲子肉、芡实米、党参、熟地、红参、杭白芍、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克、西洋参、黄柏各30克,生黄芪90克。
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合为小丸,每服6克,每日3次。
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二、赵锡武验方
赵锡武教授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他治疗晚期糖尿病的经验方如下:
生熟地各30克,天麦冬各12克,党参30克,当归9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30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泽泻15克。
水煎服,每日一服。
阳明热盛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火;阳虚加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克;腹胀家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这加瓜蒌、薤白、半夏。
三、岳美中经验方
生地120克,天冬、红参各120克,首乌180克,胎盘一具或河车粉60克。
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两次,每次一丸。
适用于老年糖尿病热证不明显,气阳两虚的病人。
四、祝谌予经验方
祝谌予教授认为糖尿病在疗程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阳两虚等型,但疗程以气阳两虚多见。
常用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为基本方治疗。
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为:木香、当归、益母草、赤白芍、川芎。
若燥热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30渴;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家鸡血藤、桑寄生;足跟痛加青黛、木瓜;眼目昏花加川芎、白芷、谷精草、菊花;兼有冠心病加生脉散;胸痛加川朴配郁金;大便干加、郁李仁,必要时家川军;胸腹胀满加枳壳、桔梗、杏仁、薤白;阳痿加仙茅、仙灵脾、阳起石、蜈蚣;眼底出血加大小蓟、三七粉,血压高加夏枯草、
紫石英或三石汤(生石膏、石决明、代赭石);胆固醇增高加决明子、首乌;少数病人血糖不降者,可重用黄芩50克,生熟地各30克。
中医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
(1)阴阳失调
【主症】上半身多汗,下半身少汗或无汗,怕冷又怕热,失眠多梦,每遇情绪波动时常易自汗,甚则汗出淋漓,舌暗苔白,脉沉细。
【治则】调和阴阳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6g,白芍15g,五味子10g,龙骨 30g,牡蛎30g,浮小麦30g,炙甘草6g。
(2)肺脾气虚
【主症】心胸头面汗出,进食尤甚,面色白,气短乏力,心悸健忘,纳呆便溏,舌质淡嫩,脉象虚弱。
【治则】补益脾肺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黄芪30g,白术12g,防风10g,党参12g,黄精30g ,炙甘草6g,龙骨、牡蛎各30g。
(3)心肾阴虚
【主治】心胸汗出,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舌燥,腰酸膝软,多梦遗精,骨蒸潮热,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象细弱。
【治则】补益心肾敛阴止汗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山萸肉15g,熟地12g,山药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