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相变原理习题
固态相变原理习题集答案
![固态相变原理习题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f0ab1e7cd184254b3535fd.png)
14.说明恩金贝氏体的相变假说?
恩金认为贝氏体相变应属于马氏体相变性质,由于随后回火析出碳化物而形成贝氏体,提出了贫富碳理论假说。 该假说认为,在贝氏体相变发生之前奥氏体中已经发生了碳的扩散重新分配,形成了贫碳区和富碳区。在贫碳区发生 马氏体相变而形成低碳马氏体,然后马氏体迅速回火形成过饱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即贝氏体。在富碳区 中首先析出渗碳体,使其碳浓度下降成为贫碳区,然后从新的贫碳区通过马氏体相变形成马氏体,尔后又通过回火成 为铁素体加渗碳体的两相机械混合物(贝氏体)。而在相变过程中铁及合金元素的原子是不发生扩散的。 恩金假说解释贝氏体的形成、BS 点的意义和贝氏体中铁素体的碳浓度随等温温度变化等现象,但没有解释贝氏体 的形态变化和组织结构等。
2.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
⑴相界面:根据界面上新旧两相原子在晶体学上匹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 ⑵位向关系与惯习面:在许多情况下,金属固态相变时新相与母相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位向关系,而且新相往往在母 相一定的晶面上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通常以母相的晶面指数来表示。 ⑶弹性应变能:金属固态相变时,因新相和母相的比容不同可能发生体积变化。但由于受到周围母相的约束,新相不 能自由膨胀,因此新相与其周围母相之间必将产生弹性应变和应力,使系统额为地增加了一项弹性应变能。 ⑷过渡相的形成:当稳定的新相与母相的晶体结构差异较大时,母相往往不直接转变为自由能最低的稳定新相,而是 先形成晶体结构或成分与母相比较接近,自由能比母相稍低些的亚稳定的过渡相。 ⑸晶体缺陷的影响:固态晶体中存在着晶界、亚晶界、空位及位错等各种晶体缺陷,在其周围点阵发生畸变,储存有 畸变能。一般地说,金属固态相变时新相晶核总是优先在晶体缺陷处形成。 ⑹原子的扩散: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新相和母相的成分不同,金属固态相变必须通过某些组织的扩散才能进行,这时 扩散便成为相变的控制因素。
相变原理22-23
![相变原理22-23](https://img.taocdn.com/s3/m/6738c03b67ec102de2bd8976.png)
22.影响珠光体片间距的因素有哪些?
答:随着珠光体转变温度下降,片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S0将减小。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大小主要取决于珠光体的形成温度。
在连续冷却条件下,冷却速度愈大,珠光体的形成温度愈低,即过冷度愈大,则片层间距就愈小。
23.试述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答:凡是影响珠光体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因素,都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1.化学成分的影响
(1)碳含量的影响
对于亚共析铡,随着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孕育期增长,
析出速度减慢
对于过共析钢,在完全奥氏体化(加热温度高于Acm)情况下,随着钢中碳含
量的增高,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增大,渗碳体的形核率增大,先共析渗碳
体析出的孕育期缩短,析出速度增大珠光体转变的孕育期随之缩短,转变速度
增大
(2)合金元素的影响
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可以显著改变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合金元素的影响机制
1)合金元素自扩散的影响
2)合金元素对碳扩散的影响
3)合金元素对r→a转变的影响
4)合金元素对相变临界点的影响
5)合金元素对r/a界面移动的拖曳作用。
相变原理(复习题)
![相变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ed5224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3.png)
相变原理(复习题)相变原理复习习题第⼀章固态相变概论相变:指在外界条件(如温度、压⼒等)发⽣变化时,体系发⽣的从⼀相到另⼀相的变化过程。
固态相变:⾦属或陶瓷等固态材料在温度和/或压⼒改变时,其内部组织或结构会发⽣变化,即发⽣从⼀种相状态到另⼀种相状态的改变。
共格界⾯:若两相晶体结构相同、点阵常数相等、或者两相晶体结构和点阵常数虽有差异,单存在⼀组特定的晶体学平⾯使两相原⼦之间产⽣完全匹配。
此时,界⾯上原⼦所占位置恰好是两相点阵的共有位置,界⾯上原⼦为两相所共有,这种界⾯称为共格界⾯。
当两相之间的共格关系依靠正应变来维持时,称为第⼀类共格;⽽以切应变来维持时,成为第⼆类共格。
半共格界⾯:半共格界⾯的特点:在界⾯上除了位错核⼼部分以外,其他地⽅⼏乎完全匹配。
在位错核⼼部分的结构是严重扭曲的,并且点阵⾯是不连续的。
⾮共格界⾯:当两相界⾯处的原⼦排列差异很⼤,即错配度δ很⼤时,两相原⼦之间的匹配关系便不在维持,这种界⾯称为⾮共格界⾯;⼀般认为,错配度⼩于0.05时两相可以构成完全的共格界⾯;错配度⼤于0.25时易形成⾮共格界⾯;错配度介于0.05~0.25之间,则易形成半共格界⾯。
⼀级相变:相变前后若两相的⾃由能相等,但⾃由能的⼀级偏微商(⼀阶导数)不等的相变。
特征:相变时:体积V,熵S,热焓H发⽣突变,即为不连续变化。
晶体的熔化、升华,液体的凝固、⽓化,⽓体的凝聚,晶体中⼤多数晶型转变等。
⼆级相变:相变时两相的⾃由能及⼀级偏微商相等,⼆级偏微商不等。
特征:在临界点处,这时两相的化学位、熵S和体积V 相同;但等压热容量Cp、等温压缩系数β、等压热膨胀系数α突变。
例如:合⾦的有序-⽆序转变、铁磁性-顺磁性转变、超导态转变等。
均匀相变:没有明显的相界⾯,相变是在整体中均匀进⾏的,相变过程中的涨落程度很⼩⽽空间范围很⼤。
特点:A: ⽆需形核;B: ⽆明确相界⾯;⾮均匀相变:是通过新相的成核⽣长来实现的,相变过程中母相与新相共存,涨落的程度很⼤⽽空间范围很⼩。
相变理论试题及答案
![相变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e1df4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f.png)
相变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升华C. 凝固D. 液化答案:B2. 下列哪种物质在常温下为气态?A. 水B. 铁C. 氧气D. 铜答案:C3.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固C. 沸腾D. 升华答案:B4.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升华C. 凝固答案:B5.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熔化C. 沸腾D. 升华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蒸发2.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熔化3.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液化4.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凝固5.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升华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相变过程中的潜热是什么?答案:潜热是指在相变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而温度保持2. 为什么水在0℃时会结冰?答案:水在0℃时结冰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能量不足以抵抗分子间的吸引力,导致水分子排列成固态结构。
3. 请解释为什么在高压下,水的沸点会升高?答案:在高压下,水的沸点升高是因为压力的增加使得水分子间的距离减小,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使水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
4. 为什么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室温下会直接升华?答案: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升华是因为固态二氧化碳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弱,且其升华点低于室温,使得干冰分子在室温下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假设有1千克的水从0℃加热到100℃,然后完全蒸发。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 J/(g·℃),汽化热为40.7 kJ/mol,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习题及解答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434ad85e2bd960591c67784.png)
第二章1、钢中奥氏体的点阵结构,碳原子可能存在的部位及其在单胞中的最大含量。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碳原子在γ-Fe点阵中处于Fe原子组成的八面体间隙中心位置,即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或棱边中点。
八面体间隙:4个2、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并讨论为什么奥氏体全部形成后还会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奥氏体的形成是由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形核、长大、剩余碳化物的溶解和成分均匀化。
按相平衡理论,从Fe-Fe3C相图可以看出,在高于AC1温度,刚刚形成的奥氏体,靠近Cem 的C浓度高于共析成分较少,而靠近F处的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较多(即ES线的斜率较大,GS线的斜率较小)。
所以,在奥氏体刚刚形成时,即F全部消失时,奥氏体的平均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这就进一步说明,共析钢的P刚刚形成的A的平均碳含量降低,低于共析成分,必然有部分碳化物残留,只有继续加热保温,残留碳化物才能逐渐溶解。
3、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的四个阶段有何影响。
钢中添加合金元素并不影响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机制,但影响碳化物的稳定性及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
另一方面,多数合金元素在碳化物和基体相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故合金元素将影响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剩余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的速度。
①通过对碳扩散速度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②通过改变碳化物稳定性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③对临界点的影响:Ni、Mn、Cu等降低A1温度;Cr、Mo、Ti、Si、Al、W、V 等升高A1温度。
④通过对原始组织的影响进而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Ni、Mn等往往使珠光体细化,有利于奥氏体的形成。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比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小100-10000倍。
此外,碳化物形成元素还会减小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这将降低碳的均匀化速度,因此,合金钢均匀化所需时间常常比碳钢长得多。
4、钢在连续加热时珠光体奥氏体转变有何特点。
○1在一定的加热速度围,临界点随加热速度增大而升高。
第十章 相变的基本原理习题
![第十章 相变的基本原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3fed4533687e21af45a977.png)
第十章 相变的基本原理1. 由内耗法测出Fe 3C 在α-Fe 中的平衡溶解度为C T=−07364850.exp( 其中T (K)为温度。
求在627℃Fe 3C 的颗粒半径为10nm 、100nm 以及1000nm 时它在α-Fe 中的溶解度。
问颗粒的曲率半径多大才对溶解度有实质性的影响。
α/Fe 3C 的界面能为0.71J/m 2,Fe 3C 的摩尔体积为23.4cm 3/mol 。
2. 纯金属同素异形转变α→β在某一过冷度下两相体积吉布斯自由能差为7×105kJ/m 3,α/β界面能为0.6J/m 2。
若忽略形核的应变能,求形成球状、立方体以及直径(D )和厚度(t )比(D /t )为20的圆盘状核心的临界核心尺寸和临界核心形成功。
3. 导出二元合金中母相α和析出相β均为理想溶体以及规则溶体的相变总驱动力和形核驱动力(以J/mol 表示)。
设原始成分为x 0,在脱溶温度α相平衡成分为x α,脱溶物核心成分和β相平衡成分近似相等为x β,交互作用系数为Ω。
4. 本题讨论符号和上题相同,现讨论α和β均为理想溶体的情况。
在600K ,x 0=0.1,x α=0.02,x β=0.95,α/β界面能为0.5J ⋅m -2,两相偏摩尔体积同为10−3m 3⋅mol −1。
(1)求相变总驱动力和形核驱动力(以单位体积的吉布斯自由能表示)(2)求均匀形核的临界核心尺寸(球状)。
(3)脱溶后,脱溶粒子间距为50nm ,问粒子平均半径为临界核心半径r *的多少倍?(4)转变前后总吉布斯自由能降低多少?还有多少以界面能形式保留下来?5. Al-Mg 置换固溶体,估计溶质原子Mg 产生的错配应变能,以J ⋅mol −1和eV/原子表达。
说明你估算时所用的假设。
Al 的原子半径为0.143nm 、切变模量G =2.5×1010Pa ,Mg 的a 轴长0.32nm 。
6. 设母相和析出相的切变模量G 相同,母相是各向同性连续介质。
2012相变原理习题-推荐下载
![2012相变原理习题-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a72adc6cbed5b9f3f90f1c99.png)
相变原理习题
A 增加亚共析钢中含碳量 B 提高钢中含钨量 C 增加钢中含铜量 D 使奥氏体产生塑性变形
2、能使钢中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升高的因素有__________ 。
A 降低含 Ni 钢中的 Ni 含量 B 降低钢中含碳量 C 增大冷却速度 D 提高加热温度
。
消除脆化。在脆化消除后, 再
15. 球化处理由片状向粒状转变, 可____, 属自发过程。 (a)降低结合能 (b)降低体积 (c)降低表面能 (d)降低碳浓度
16.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 (a) 体心立方 (b) 体心四方 (c) 体心正方 (d) 复杂斜方
17. 贝氏体转变时, 由于温度较高, 会存在____的扩散。 (a)铁原子 (b) 碳原子 (c)铁和碳原子 (d) 合金元素
D 先共析线 。
A Ac1 B Ac3 C Accm 24. 奥氏体的形核位置为 F/Fe3C 界面, 珠光体团交界处及________交界处.
A F/F B Fe3C/F C Fe3C/Fe3C D 共析 F/珠光体团 25. 渗碳体转变结束后, 奥氏体中碳浓度不均匀, 要继续保温通过碳扩散可以使奥氏体____.
11. 提高钢中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的因素有__________ 。 (a) 降低含 Ni 钢中的 Ni 含量 (b) 降低钢中含碳量 (c) 增加冷却速度 (d)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
12. 低碳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及亚结构是__________ 。 (a) 板条状及位错 (b) 凸透镜状及位错 (c) 凸透镜状及孪晶
称为
。
A 催化 B 相变 C 逆转变 D 稳定化
9. 奥氏体核的长大是依靠____的扩散, 奥氏体(A)两侧界面向铁素体(F)及渗碳体(C)推移来进行的. (a)铁原子 (b)碳原子 (c)铁碳原子 (d)溶质原子
相变原理复习题
![相变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98e3ca4b73f242326c5fcd.png)
相变原理复习题(修改)绪论:相、相变的含义,举例说明物相发生突变的几种形式。
(物理学定义:)具有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密度、强度、硬度、热膨胀系数、介电常数、热容、晶体结构等)完全相同的宏观物理系统。
(热力学定义:)在热力学变量的参数空间里,其自由能是可被解析的系统。
也就是说在同一相的两个状态可以互相转变而不引起热力学性能的突变。
1•相与相之间的转变2母相到新相的变化过程3热力学系统由一相转变为另一相。
3、举例说明物相发生突变的几种形式(答a、b、c三种形式,每种形式任举一例即可)a、从一种结构到另一种结构:固-液-气之间的相互转变:蒸发、熔化、凝固、升华等b、某种物理性质的跃变:磁性材料的顺磁-铁磁转变、顺电体-铁电体转变、液He的超流C、化学成分的变化:固溶体的脱溶:Al-Cu ' ' ' (CuAI 2)以及溶液的脱溶沉淀第一章相变的分类1•热力学分类的方法一级相变的定义及其特征并举例A、定义:相变时,如两相的自由焓(G)或化学势(卩)相等,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导不等,此相变称为一级相变。
B、一级相变特征:1•有熵和体积的突变,表示有相变潜热的吸收或释放;2•存在温度或压强滞后现象;3•亚稳相和新相可以同时共存。
C、一级相变举例:(任举一例即可)凝固、沉积、升华、熔化以及金属中多数固态相变都是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的定义及其特征并举例A、定义: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一阶偏导也相等,二阶偏导不等B、二级相变特征:1•无化学势、熵、和体积的变化;2•比热、压缩率、膨胀系数、热容、等出现突变;3.无温度、压强滞后现象,两相不可共存。
超导相变、磁性相变、二级铁电相变、二级有序-无序相变、玻璃态相变二级相变主要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相变:如铁磁相变、超导相变、超流等等。
成核-长大型,连续型相变的概念成核-长大型:由组成波动程度大,空间范围小的起伏开始发生的相变,初期起伏形成新相核心,然后是新相核心长大。
相变原理课后习题
![相变原理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5f282f2e3f5727a5e962c9.png)
1 分析固态相变的动力和阻力。
动力:体系自由能差阻力:1.两相表面能产生界面能2.界面原子同时受到两相的制约,原子所处的位置要偏离其平衡位置,产生额外应变能。
2 讨论固态相变新相形状的影响因素。
3 比较扩散型相变和非扩散型相变的特点。
1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并讨论为什么在铁素体相消失的瞬间,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共析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经过A 1线时,发生珠光体与奥氏体间的相互转变,奥氏体形成时系统总自由能变化为只有当温度高于A 1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驱动力才能克服界面能,奥氏体才能自发形成。
所以,奥氏体形成必须要有一定的过冷度。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由碳含量和点阵结构不同的两个相转变为另一种点阵结构的均匀相,包括C 原子的扩散重新分布和Fe 原子由体心立方向面心立方的点阵重构。
1。
奥氏体的形核形核部位: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界面上,以及珠光体团边界处。
2.奥氏体晶核长大,碳在奥氏体中扩散,也在铁素体中扩散。
3. 剩余碳化物溶解4.奥氏体均匀化由于:奥氏体向铁素体中的长大速度比向渗碳体中的长大速度快很多,渗碳体剩余。
2奥氏体的晶粒度由几种表示方法?并讨论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因素。
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
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随加热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提高。
当加热温度较低时,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大小影响不大;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初期保温时间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较大,随后逐渐降低。
加热温度较高时,保温时间应当缩短,才能保持较小的奥氏体晶粒。
eS V G G G G ∆+∆+∆=∆2 加热速度的影响加热速度提高,奥氏体形成温度提高,形核率和长大速率都提高,但形核率和长大速率之比增大,所以起始晶粒细小。
如果保温时间过长,由于起始晶粒小,温度高,晶粒长大速度快,所以只有快速加热、短时保温才能获得细小的实际奥氏体晶粒。
3 钢中碳含量的影响:在一定的碳含量范围内,随碳含量的增加,碳原子和铁原子的扩散速度提高,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但碳含量过高,二次渗碳体不能全部溶解,形成第二相质点,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相变原理习题2
![相变原理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2b4b4c0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a.png)
相变原理习题绪论:相、相变的含义,举例说明物相发生突变的几种形式。
第一章相变的分类1.热力学分类的方法一级相变的定义及其特征并举例二级相变的定义及其特征并举例2.按相变方式分类成核-长大型,连续型相变的概念均匀相变,非均匀相变的概念3.按原子迁移方式分类扩散型相变,无扩散型相变的概念4.金属及合金中的相变沉淀、G.P.区的概念连续沉淀、非连续沉淀的特征为何会发生局部沉淀第二章相变热力学1.为什么会发生相变?相变的判据。
相变的温度、压力条件2.相互作用参数Ω3.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的能量关系。
4.温度和化学成分是如何影响化学自由能的?5.证明把吉布斯自由能-成分曲线的切线外延到XA=0和XB=0就可得到A和B的化学势。
6.图解法确定相变的驱动力和初始驱动力。
根据吉不斯自由能—组成曲线分析如图所示的成分为X0的γ相发生转变时的析出顺序新相形成的顺序。
图17.假设∆H及∆S与温度无关,证明金属在熔点以上不可能发生凝固。
8.试由二元系固溶体(Ω<0)吉布斯自由能曲线说明固溶体中出现成分不均匀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9.一个二元合金由α固溶体和β中间相组成,试由固溶体和中间相吉布斯自由能曲线说明组成中间相组元间的亲和力越大,与中间相相邻的固溶体的溶解度越小。
10.金属A和金属B在液态互溶而固态完全不溶,它们的熔点分别为800K和945K,熔化热为2.5kJ/mol 和4.0kJ/mol。
假设形成理想溶液,试求出共晶点和成分。
11.在286K时,α-Sn β-Sn的∆H=2095J/mol,Sn的摩尔质量M=118.7g/mol,α-Sn 的密度为5.75g/cm3,β-Sn 的密度为7.28g/cm3,试计算在10MPa下α-Sn β-Sn相变温度的改变。
第三章相变动力学1. TTT 图的概念及各区域的含义2. 假设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新相形核率N 及长大速率G 均为常数,则经t 时间后所形成新相的体积分数x 可用Johnson-Mehl 方程得到,即)3exp(143t NG x π--=已知形核率N=1000/cm 3.s ,G=3×10-5cm/s ,试计算: (1)发生相变速度最快的时间;过程中的最大相变速度; (2)获得50%转变量所需的时间。
相变原理作业和答案
![相变原理作业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70e112bb4cf7ec4bfed01f.png)
第一章作业:1.奥氏体形成机理,分为几个阶段?答:1,A的形核2,A的长大3,A中残余碳化物的溶解4,A的均匀化2.为什么亚共析钢在加热过程中也会有残余碳化物的形成?答:随着温度的升高,长大速度比n>7.5时,就会有残余碳化物产生3影响奥氏体形成动力学的因素?(形成动力学即指形成速度)答:1,加热温度T越高A形成速度越快2,钢的原始含碳量C%越高A形成速度越快3,原始组织越细A形成速度越快4,加热速度越快A形成速度越快5,合金元素存在即减弱A形成速度。
(①影响临界点,降低临界点的加速,提高的减速②影响C元素的扩散,A形成速度降低③自身扩散不易,使A形成速度降低)4:什么是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和他们的决定因素。
答:起始晶粒度:A转变刚完成,A晶粒边界刚一接触一瞬间的大小。
影响因素:形核率和长大速度之比实际晶粒度:实际生产或实验条件下得到A晶粒的大小。
影响因素:加热和保温条件。
本质晶粒度:将钢加热到930℃±10℃保温3-8小时再测量A晶粒的大小,表征钢加热过程中A晶粒长大的倾向或趋势。
决定因素:炼钢工艺5影响A晶粒长大的因素:答: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温度越高长大越容易,时间越长长大越充分。
温度主要影响。
2,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高A转变温度越高。
形核率和长大速度越高,晶粒越细小3,含碳量:一定温度下C%越高越容易长大,超过一定C%晶粒会越细小。
4,合金元素:于C 形成强或中碳化物的元素抑制长大,P,O,Mn等促进,,Ni,Si无影响。
5,原始组织:原始组织越细A晶粒越细,不利于长大。
第二章1什么是珠光体片层间距?答:一片铁素体F和一片渗碳体的厚度之和,用S0表示。
2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哪些不同?答:分为片状P和粒状P两种。
①片状P渗碳体呈片状,是由A以接近平衡的缓慢冷却条件下形成的渗碳体和F组成的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还可以细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和屈氏体T。
固态相变原理习题集答案
![固态相变原理习题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291bb25a8102d276a22fd4.png)
固态相变课程复习思考题2012-5-171.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分类及其形式2.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3.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热力学条件与作用4.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晶核长大条件和机制5.说明奥氏体的组织特征和性能6.说明奥氏体的形成机制7.简要说明珠光体的组织特征8.简要说明珠光体的转变体制9.简要说明珠光体转变产物的机械性能10.简要说明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点11.简要说明马氏体相变的形核理论和切边模型12.说明马氏体的机械性能,例如硬度、强度和韧性13.简要说明贝氏体的基本特征和组织形态14.说明恩金贝氏体相变假说15.说明钢中贝氏体的机械性能16.说明钢中贝氏体的组织形态17.分析合金脱溶过程和脱溶物的结构18.分析合金脱溶后的显微组织19.说明合金脱溶时效的性能变化20.说明合金的调幅分解的结构、组织和性能21.试计算碳含量为2.11%(质量分数)奥氏体中,平均几个晶胞有一个碳原子?22.影响珠光体片间距的因素有哪些?23.试述影响珠光体转变力学的因素。
24.试述珠光体转变为什么不能存在领先相25.过冷奥氏体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片状珠光体,什么条件下形成粒状珠光体26.试述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及马氏体相变的判据27.试述贝氏体转变与马氏体相变的异同点28.试述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特点29.试述贝氏体的形核特点30.熟悉如下概念:时效、脱溶、连续脱溶、不连续脱溶。
31.试述Al-Cu合金的时效过程,写出析出贯序32.试述脱溶过程出现过渡相的原因33.掌握如下基本概念:固态相变、平衡转变、共析相变、平衡脱溶、扩散性相变、无扩散型相变、均匀形核、形核率1.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分类及其形式?(1)按热力学分类:①一级相变②二级相变(2)按平衡状态图分类:①平衡相变㈠同素异构转变和多形性转变㈡平衡脱溶沉淀㈢共析相变㈣调幅分解㈤有序化转变②非平衡相变㈠伪共析相变。
㈡马氏体相变。
㈢贝氏体相变。
㈣非平衡脱溶沉淀。
物质的相变和热力学练习题
![物质的相变和热力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5f32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e.png)
物质的相变和热力学练习题相变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与之有关的其他能量和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理解物质的相变和热力学的相关概念。
1. 水在0°C时变为固体冰,其过程属于哪种相变?答案:凝固。
2. 下列哪种情况中,液体水的温度不会上升?a) 水加热至100°C;b) 冰块加热至0°C;c) 水蒸气冷却至25°C。
答案:b) 冰块加热至0°C。
3. 以下哪一项描述了气体的特点?a) 分子间间距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高,b) 分子间间距较小,分子运动受限制,c) 分子间距适中,分子运动较为自由。
答案:a) 分子间间距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高。
4. 在什么条件下,物态相变不需要吸收或释放热量?答案:相变过程中,物态的改变不需要吸收或释放热量的条件是在临界点上的相变。
5.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物质的相变过程?a) 水沸腾成水蒸气;b) 冰融化成液态水;c) 固态物质加热至高温。
答案:c) 固态物质加热至高温。
6. 在哪种物态之间,分子之间的距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固体到液体,液体到气体。
7. 对于以下过程,哪个过程是吸热过程?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c) 水从100°C冷却至50°C。
答案:c) 水从100°C冷却至50°C。
8. 以下哪一项描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a) 能量守恒定律;b) 再热平衡定律;c) 热传导定律。
答案:a) 能量守恒定律。
9. 在热力学中,温度是指什么?答案:温度是反映物体或系统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10. 下面哪一个过程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a) 吸热过程;b) 放热过程;c) 绝热过程。
答案:c) 绝热过程。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希望读者能够加深对物质的相变和热力学的理解。
这些问题概括了相变和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相变类型、热量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温度等。
材料相变基础练习题
![材料相变基础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6367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0.png)
材料相变基础练习题1.是非题(1)亚共晶合金的共晶转变温度和过共晶合金的共晶转变温度相同。
( )(2)合金是指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 )(3)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都是由F和P两相组成的,含碳量越高其硬度越高。
( )(4)莱氏体是一种单相组织。
( )(5)在1148°时,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最大,达到2.11%。
( )(6)白口铸铁中碳是以渗碳体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其硬度高、脆性大。
( )(7)合金的基本相包括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和这二者的机械混合物二大类。
( )(8)F与P是亚共析钢中室温时的主要组成相。
( )(9) γ→α+β共析转变时温度不变,且三相的成分也是确定的。
( )(10) 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成分为4.3%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 )(11) Fe3C I、Fe3C II、Fe3CⅢ的形态和晶格结构均不相同。
( )(12)A是碳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置换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晶格。
( )(13)α-Fe 比γ—Fe的致密度小,故溶碳能力较大。
( )2.选择题(1)当二元合金进行共晶反应时,其相组成是( )。
A.由单相组成 B.两相共存 C.三相共存 D.四相组成(2)当固溶体浓度较高时,随着合金温度的下降,会从固溶体中析出次生相,为使合金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希望次生相呈( )。
A.网状析出 B.针状析出 C.块状析出 D.弥散析出(3)二元共析反应是指( )。
A.在一个温度范围内,由一种液相生成一种固相B.在一恒定温度下,由一种液相生成两种不同固相C.在一恒定温度下,由一种固相析出两种不同固相D.在一恒定温度下,由一种液相和一种固相生成另一种固相(4)铁素体的力学性能特点是( )。
A.具有良好的硬度和强度 B.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C.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D.具有良好的耐磨性(5)二次渗碳体是从( )的A.钢液中析出 B.铁素体中析出C.奥氏体中析出 D.莱氏体中析出(6)ω(C)=4.3%的铁碳合金具有( )。
材料科学基础《相变原理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相变原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f60f12cc7931b765ce1597.png)
3 试述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 (1)切变共格和表面浮凸现象 (2)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 无成分变化,仅有晶格改组 原子集体运动,原来相邻的原子转变后依然相邻,相对位移不超过一个原子间距 在相当低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转变速度极快 (3)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4)马氏体转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的 (5)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综合:以切变共格形式进行、相变的无扩散性 4 试述钢中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的性能差异。 形貌特征: 板条状马氏体: 板条体常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排列成群, 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包含几个板 条群,板条体之间为小晶界,板条群之间为大晶界。 片状马氏体:凸透镜片状中间较厚,初生者较厚较长,横贯奥氏体晶粒,次生者尺寸较小。 在初生片与奥氏体晶界之间,片间交角较大,互相撞击,形成显微裂纹。有明显中脊。 亚结构:板条状:位错网络(缠结) ,有时亦可见到少量细小孪晶。片状:孪晶。 性能差异:低碳的位错型(板条状)马氏体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高碳的孪晶型 (片状)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但韧性很差。位错型(板条状)马氏体还具有脆性转折温度 低,缺口敏感性低等优点。 5 Ms 点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Ms 点为奥氏体和马氏体的两相自由能之差达到相变所需的最小驱动力值的温度。Ms 点和 T0 的差值表示了相变的化学驱动力的大小。 6 试述影响 Ms 点的主要因素。 (1)化学成分的影响 钢中碳含量增加,Ms 点下降,转变温度区间范围扩大。 合金元素使 Ms 点下降,Al 和 Co 例外使 Ms 点上升。 (2)形变和应力的影响 Ms 点以上、Md 点以下,塑性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Ms-Mf 之间形变促进马氏体转变,马 氏体转变量增加。 弹性应力的影响: 马氏体转变产生体积膨胀, 多向亚应力阻止马氏体形成, 拉应力和单向压应力有利于马氏体的形成,使 Ms 点升高。 (3)奥氏体化条件的影响 加热温度和时间增加有利于碳和合金元素进一步溶入奥氏体中,使 Ms 点下降;在完全奥氏 体化的条件下,加热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是奥氏体晶粒长大,缺陷减少,Ms 点有所提 高;在奥氏体成分一定的情况下,晶粒细化,奥氏体强度提高,转变切变阻力增大,Ms 点 下降。 (4)淬火速度的影响 高速淬火时,Ms 点随淬火冷却速度增大而提高(抑制 C 原子气团的形成) (5)磁场的影响 加磁场只使 Ms 点提高,对 Ms 点以下的转变行为并无影响。
相变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相变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d0a41a14791711cc7917cb.png)
一、推导和计算题(60分,每题20分,选做3题)2、Johnson-Mehl 方程推导的前提是什么?它与Avrami 方程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用于何种相变动力学?请采用一种方法推导Johnson-Mehl 和Avrami 方程。
解:(1)Johnson-Mehl 方程推导的前提:形核速率I 及线生长速率G 与时间t 无关,在恒温转变中为常数,新相为球形,晶核均匀随机分布。
(2)Johnson-Mehl 方程与Avrami 方程的关系:若形核速率I 及线生长速率G 不为常数,而是随时间变化,可将Johnson-Mehl 方程改成Avrami 方程。
(3)Johnson-Mehl 方程的应用条件:任意形核,I 、G 为常数Avrami 方程的应用条件:非任意形核,I 、G 不为常数(4)Johnson-Mehl 方程与Avrami 方程均应用于扩散型相变(5)Johnson-Mehl 方程的推导:设形核率I 及线生长速G 与时间τ无关,在恒温转变过程中均为常数,另设新相为球形。
则在时间为τi 时形成的核长大到τ时的体积i 4V =G -3πττ,3()又设时间为τ时已形成的新相的体积分数为f ,则在dτ时间内形成的新相晶核数dn 为:dn=I -f d τ(1)即Id =dn+Ifd ττ式中dn 为真实晶核数,Idτ被称为假想晶核数,Ifdτ被称为虚拟晶核数。
如不考虑相邻新相的重叠,也不扣除虚拟晶核数,转变所得新相体积分数为34ex 0f =V d =IG 3τπττ⎰,ex fex 0df 1-f =df 1df f ==-ln -f 1-f ⎰(1)代入可得,34-ln -f =IG 3πτ(1)f=1-exp -IG 3πτ34()——Johnson-Mehl 方程如形核率I 及线生长速率G 不为常数.而是随时间变化,则Johnson-Mehl 方程应改写成Avrami 方程。
相变作业及答案
![相变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fe03c7be1e650e53ea9986.png)
相变作业及答案第一章奥氏体的形成1.从热力学出发,合金相可能存在哪几种状态?试举例说明。
答: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隔离体系中,过程自发的方向为自由能降低的方向。
可以判断,体系处于自由能最低的状态为稳定状态。
照此规律,合金相可以分下述三种状态:1)稳定相:在体系中处于自由能最低的相。
例如,在室温存在的铁素体,在910~1394℃存在的奥氏体等;2)亚稳相:在体系中处于自由能较低且与最低自由能位的相由能垒相分隔的相。
例如,在室温存在的渗碳体,马氏体等;3)不稳定相:在体系中处于自由能较低且与稳定相和亚稳相之间无能垒相分隔的相。
例如,过冷奥氏体等。
2.综述奥氏体的主要性能。
(200字以内)答:奥氏体是碳溶于r Fe中的间隙固溶体,碳的溶入,使点阵发生畸变,从而点阵常数增大;虽然,大多合金元素为置换型的,但由于二者的原子半径不等,从而亦引起点阵畸变,上述因素均使奥氏体得到强化。
在钢的各种组织中,A的比容最小,而线膨胀系数最大,且为顺磁性,根据这些性能不仅可以定量分析奥氏体量,测定相对开始点,而且可以用来控制热处理变形及制作功能元器件。
A的导热系数较小,仅比渗碳体大,为避免工件的变形,故不宜采用过大的加热速较低,易于塑性变形,故工件的塑性变形常常加热度。
由于奥氏体塑性好,σS到奥氏体单相区中进行。
C亚稳平衡图,说明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机理。
3.画出Fe-Fe3答: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是在固态下实现的相变,它属于形核长大型,是受扩散控制的。
1)奥氏体的形核(1)形核的成分、结构条件由Fe—Fe3C相图知,在A1温度C%0.0218 6.690.77结构体心立方复杂斜方面心立方可见,转变前的二相与转变产物不仅在成分上,而且在结构上都很大差异。
所以,奥氏体的形核需同时满足成分、结构及能量上的要求。
(2)形核的自由能判据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时,体系总的自由能变化为其中为A与P的自由能差为晶体缺陷处形核时引起的自由能降低为弹性应变能为产生新相后引入的界面能由热力学知,在A1温度,=0,而、、均为正植,并且仅仅依靠缺陷以及能量起伏提供的能量,并不能使,所以相变必须在一定的过热度下,使得,才能得。
相变物理习题集
![相变物理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c7efcd0d0740be1e650e9afb.png)
2
T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T B2 C 3 TC aD
2
涨落耗散 给定系统对于外界很小扰动的响应,直接联系于系统处于热平衡时的涨落。 本质上,涨落耗散定理将热平衡涨落与非平衡的量相联系。
定义极化率
1 2 h 则 V kT 正比于涨落
14、钛酸钡三个相变的唯象理论中应变与极化耦合项,出现的依据是什么? 电致伸缩效应 压电效应
G c G ' ' c0 <0
2
5、相变的驱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成核一生长机理相变中,要有一点过冷或过 热才能发生相变?什么情况下需过冷,什么情况下需过热? 系统中自由能的下降是相变的驱动力; 只要相变的驱动力足够大, 这种转变就将借助于吉布 斯的第一类涨落, 亦即小范围内程度甚大的涨落而开始。 这种小范围的区域即为新相的胚芽。 6、什么是均匀成核?均匀成核的临界核心的尺寸,成核势垒。 考虑一小块稳定的新相β相在亚稳的母相α相中生成。
k BT 1 V a (T TC ) Dk 2
关联函数 G ( r , r ') ( r ) ( r ')
k kk
k
2
e ikr
k k k k e ikr e i ( k k ) R k k k k e ikr
0 a (T TC ) 2 B 4 D 6
0 a ( p )(T TC ) 2 C 3 B 4
11、朗道理论中,序参量与应变存在耦合,对相变的影响,相变附近的模量随着 温度的变化关系。
0 a ( p )(T TC ) 2 B 4 Fi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变原理习题一、选择题1、使TTT曲线左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 。
A 增加亚共析钢中含碳量B 提高钢中含钨量C 增加钢中含铜量D 使奥氏体产生塑性变形2、能使钢中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升高的因素有__________ 。
A 降低含Ni钢中的Ni含量B 降低钢中含碳量C 增大冷却速度D 提高加热温度3、高碳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及亚结构是__________ 。
A 板条状及位错B 凸透镜状及位错C 凸透镜状及孪晶4、加热时Fe3C全部溶入A的温度是__________ 。
A A c1B A c3C A ccm5、上贝氏体贝氏体的强度,韧性下贝氏体。
A 高于优于B 高于不如C 低于优于D 低于不如6、中碳钢淬火后高温回火,可获得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又称为。
A 固溶处理B 调质C 热稳定化D 时效7、出现了高温回火脆性后,如重新加热到650℃以上,然后快冷至室温,消除脆化。
在脆化消除后,再在450 650℃加热快冷再发生脆化。
A 可可B 可不C 不可可D 不可不8、W18Cr4V在560℃回火后,在冷却过程中在250℃稍作停留,残余奥氏体将不再转变为马氏体,这一过程称为。
A 催化B 相变C 逆转变D 稳定化9.奥氏体核的长大是依靠____的扩散, 奥氏体(A)两侧界面向铁素体(F)及渗碳体(C)推移来进行的.(a)铁原子 (b)碳原子 (c)铁碳原子 (d)溶质原子10.亚共析钢在A C3下加热后的转变产物为___.(a) F (b) A (c) F+A (d) P+F11.提高钢中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的因素有__________ 。
(a) 降低含Ni钢中的Ni含量 (b) 降低钢中含碳量 (c) 增加冷却速度 (d)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12.低碳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及亚结构是__________ 。
(a) 板条状及位错 (b) 凸透镜状及位错 (c) 凸透镜状及孪晶13.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__________ 。
(a) P (b) S (c) B (d) M14.一般认为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的领先相是____。
(a)渗碳体 (b)铁素体 (c)奥氏体 (d)渗碳体和铁素体15.球化处理由片状向粒状转变,可____,属自发过程。
(a)降低结合能 (b)降低体积 (c)降低表面能 (d)降低碳浓度16.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a) 体心立方 (b) 体心四方 (c) 体心正方 (d) 复杂斜方17.贝氏体转变时,由于温度较高,会存在____的扩散。
(a)铁原子 (b) 碳原子 (c)铁和碳原子 (d) 合金元素18.球化退火中片状渗碳体向粒状渗碳体转变,可____,属自发过程。
A 降低结合能B 降低体积C 降低表面能D 降低碳浓度19.在A1温度以下发生的P转变,奥氏体与渗碳体界面上碳浓度_ __ 奥氏体与铁素体界面上的碳浓度,从而引起了奥氏体中的碳的扩散。
A 低于B 高于C 等于D 小于等于20.高(低)碳钢的C曲线左上方有一 _。
A 等温线B 共析线C A1线D 先共析线21.高碳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及亚结构是。
A 板条状及位错B 凸透镜状及位错C 凸透镜状及孪晶22.加热时Fe3C全部溶入A的温度是。
A Ac1B A C3C Accm23.加热时F全部溶入A的温度是_____ 。
A A c1B A c3C A ccm24.奥氏体的形核位置为F/Fe3C界面, 珠光体团交界处及________交界处.A F/FB Fe3C/FC Fe3C/Fe3CD 共析F/珠光体团25.渗碳体转变结束后, 奥氏体中碳浓度不均匀, 要继续保温通过碳扩散可以使奥氏体____.A 长大B 转变C 均匀化D 溶解26.P相变时, Fe3C形核于____或A晶内未溶Fe3C粒子。
A P晶界B 珠光体团交界处C A晶界D Fe3C/P界面27.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球化处理,通过___A化温度,短的保温时间,以得到较多的未溶渗碳体粒子。
A 低的B 高的C 很高的D 中等的28.当P片间距减小,渗碳体与铁素体____,相界面增多,铁素体中位错不易滑动,故使塑变抗力增高。
A 厚B 薄C 少D 脆29.马氏体是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A 铁B 碳C GP区D 溶质30.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
A 位错B 共格C 浮凸D 孪晶31.贝氏体形成时,有__ _,位向关系和惯习面接近于M。
A 半共格B 切变C 孪晶D 层错32.可逆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是。
A 150℃~200℃B 250℃~400℃C 450℃~650℃33.奥氏体优先在下列何处先形核。
A F/ Fe3C的界面上B 晶内C 表面34.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的定义是。
A 本质晶粒度B 实际晶粒度C 起始晶粒度35.过共析钢中,随含碳量的增加“C”曲线是。
A 右移B 左移C 不动36.马氏体转变特点包括。
A 扩散性B 连续性C 切变浮凸37.奥氏体是碳溶解在__________中的间隙固溶体.(A) γ-Fe (B) α-Fe (C) Fe (D) 立方晶系38.由铁碳相图可知, C A-F____C A-C, 碳原子向F一侧扩散, 有利于A的长大.(A) < (B) > (C) ≤ (D) =39.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为____(A)温度 (B)原始组织转变 (C)奥氏体晶粒度 (D)温度及原始组织晶粒度.40.过共析钢在A Cm下加热后的转变产物为____.(A) Fe3C (B) Fe3C (C) Fe3C+A (D) A41.在A1温度以下发生的P转变,奥氏体与铁素体界面上的碳浓度___奥氏体与渗碳体界面上碳浓度,从而引起了奥氏体中的碳的扩散。
(A)低于(B)高于(C)等于(D)小于等于42.珠光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有一鼻尖,鼻尖对应了形核率和转变速度的 _____。
(A)最大处(B)最小处(C)平均值处(D)次大处43.在A1下,共析钢的A_____ 。
(A)最不稳定(B)最稳定(C)转变最快(D)转变驱动力最大44.碳钢在____℃以上等温淬火,组织中大部分为上贝氏体时,冲击韧性会大大降低。
(A)400 (B)450 (C)350 (D)30045.当加热到A1— M S之间时,M的存在___P转变,___ B转变。
(A)促进,大大促进(B)促进,减慢(C)减慢,促进(D)减慢,减慢46.碳钢奥氏体的形核功与____的扩散激活能有关.(a) 碳(b) 铁(c) 溶质原子(d) 溶剂原子47.奥氏体的长大速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a) 减小(b) 不变(c) 增大(d) 无规律48.片状珠光体的片层位向大致相同的区域称为______。
(a)珠光体领域(b)魏氏组织(c)孪晶(d)珠光体团49.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珠光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____(a)越小(b)越大(c)不变(d)先增后减50.在成分相同的情况下,粒状珠光体的强度和硬度比片状的_ __,塑性__ _。
(a)较高,较好(b)较低,较低(c)较高,较低(d)较低,较好51.连续加热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与加热速度有关.加热速度逾大, 转变温度____, 转变温度范围越小, 奥氏体___.(a)愈低, 愈均匀(b)愈高, 愈不均匀(c)愈低, 愈不均匀(d) 愈高, 愈均匀52.扩散性相变必须有__ _。
(a)晶格改组(b)低温(c)可逆性(d)浮凸53.残余奥氏体存在的温度区间__ _。
(a)A1以上(b)Ms以上(c)Ms以下(d)0℃以下54.在A1下,共析钢的A_____ 。
A最不稳定 B 最稳定 C 转变最快 D转变驱动力最大二、判断题,对√,错×1、马氏体相变时,由于新相与母相成分不同,晶核长大必须依赖于溶质原子在母相中作长程扩散,使相界面附近的成分符合新相的要求。
()2、在过冷奥氏体冷却中途,使冷却速度减慢,与中途不改变冷却速度相比,转变将滞后发生。
()3、工业用钢的马氏体转变量均取决于淬火冷却所达到的温度,而与在此温度下的保温时间无关。
()4、在Md温度以上,使奥氏体发生形变可以提高马氏体的Ms点。
()5、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时,珠光体的片间距随冷速增大而增大。
()三、填空题1、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为奥氏体的自由能______于珠光体的自由能。
2、加热转变终了时所得A晶粒度为_____晶粒度。
3、亚共析钢中,随碳含量上升,C曲线右移,过共析钢中,随碳含量上升,C曲线_ _移。
4、珠光体团中相邻的两片渗碳体(或铁素体)中心之间的间距的距离称为珠光体的_ ___。
5、奥氏体只要在A1温度保持足够长时间,就会得到F 及___的二相混合物P。
6、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
7、马氏体转变有三种位向关系,即K/S关系;;G – T 关系。
8、一般地,贝氏体转变产物为_ 及Fe3C的二相混合物,为非层片状组织。
9、贝氏体的强度随形成温度的降低而__ __。
10、W18Cr4V在560℃回火后,在冷却过程中在250℃稍作停留,残余奥氏体将不再转变为马氏体,这一过程称为_ 。
11、相变时新旧两相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商不等是_ 。
12、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是_ 。
13、在不同冷却条件下,过冷A转变过程的起止时间和各种类型组织转变所处的温度范围的一种图形是_ 。
14、当合金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保温足够时间,使B组元充分溶解后,取出立即淬火,则B组元来不及析出,而形成亚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处理称为_ 。
15、冷却缓慢(或冷却过程中停留)引起A稳定性提高,使最后的A残上升的现象称为_ 。
16、切变过程中产生大量微观缺陷(位错,孪晶及层错)使马氏体强化,其本质与形变强化的道理相同称为_ 。
17、随温度变化,马氏体片消长的现象,叫_ 。
其条件是界面维持共格。
18、某些合金,在临界点以上,使其形状固定下来然后降到临点以下,可以进行任意塑性变形。
但是只要加热引临界点以上,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现象称为_ 。
19、由过饱和度降低的α固溶体和与它共格联系的高弥散度的ε-FexC组成低温回火后的组织称为_ 。
20、低碳钢中M S点高,淬火过程中会发生碳原子偏聚及碳化物析出,这一特征称为_ 。
21、P-A转变分为四个阶段是:A的形核; A核长大; 碳在A中的均匀化.22、M d 马氏体转变的最高温度。
23、随温度变化,马氏体片的现象,叫热弹性马氏体。
24、时效是指(低碳)钢(板)材热加工或冷变形后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25、V K-得到全部M的最冷速(上临界冷速)。
26、是碳与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27、高碳、高合金元素钢的Ms点,所以淬火后存在较多A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