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上人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教案一:海洋世界的神奇之旅目标:通过学习海洋生物的特点,了解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特点3. 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教学目标:1. 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特点3. 认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海洋体验。

2. 引导学生讨论海洋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一部分:海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海洋介绍视频,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海洋需要按照哪些特点进行分类,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3. 学生通过讨论与展示,了解不同分类下的海洋特点。

第二部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特点1. 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海洋生物介绍视频,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学生在小组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海洋生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等。

3.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向其他小组提问和学习。

第三部分: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1. 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海洋与人类生存的相关视频,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体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冲突。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如何平衡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达成共识。

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查漏补缺。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的总结报告,包括学到的知识、收获和思考。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报告,并互相评价。

拓展延伸: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借阅等方式,继续了解海洋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并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到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还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自然?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讲解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介绍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经验和想法。

6.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积极改变生活方式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 环境保护的紧迫性3. 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护环境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2. 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积极改变生活方式的意识。

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会保护环境。

十、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六年上人与社会教案

六年上人与社会教案

人与社会教案六年上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 9月3日节气歌里话农耕3 9月17日望闻问切杏林暖4 9月25日相敬相爱一家人6 10月8日集体活动守礼仪7 10月15日民族礼仪要尊重8 10月22日生命健康不容侵犯9 10月29日俭以养德贪奢为耻10 11月5日丰富多彩的国际传统节日11 11月12日五花八门的交往习俗12 11月19日保险的学问《节气歌里话农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气的认识、了解情况。

2.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课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调查问卷,课件。

调查问卷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节气歌》。

问: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预设:节气、天气、农谚、植物生长、农事、古诗等)小结:其实,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和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的。

我们以前曾学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你还记得吗?(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进行问卷调查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今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节气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你对二十四节气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调查。

(拿出问卷,完成调查问卷。

)2. 统计、分析问卷。

我们来统计一下。

第一题:(预设:大家对节气的由来不是十分了解。

)第二题:(利用EXCEL表中的柱形图形,进行对比)观察这个条形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同学们对洋节的习俗比较了解,对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缺乏了解。

)小结: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在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我们的生活也有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

(出示:有价值)你对24节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我们就先以清明为例来说一说:预设: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六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奇迹: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大自然的危机: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认识环保的紧迫性。

3. 珍爱生命: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关爱动植物。

4. 绿色行动:探讨环保行动的方式,制定个人环保计划。

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角色扮演:模拟环保场景,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4. 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环保课题研究,培养探究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3. 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4. 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自然界的奇迹2. 第二课时:大自然的危机3. 第三课时:珍爱生命4. 第四课时:绿色行动5. 第五课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教学内容6.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我国资源国情。

7. 环境保护法: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8. 环保科技:介绍环保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9. 环保志愿者:学习志愿者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0. 地球日与环保行动:了解世界地球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播放环保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专家讲座: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 小组竞赛: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六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源自二、学生学习背景情况分析:
人与自然社会,我是第一次接触,在通读教材和了解了该级段六年级学生的情况后,我发现:《人自然社会》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是学生在初步学习语文数学后,使学生开拓视野,以便更好的接触和认识社会,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通过人自然社会课学习,能学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让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通过认真的组织教学,学生一定能喜欢人、自然、社会这门课。据了解该六年级段学生学习基础比较扎实,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好。
三、学习目标: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四、学习内容:
1
六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指导思想
人、自然、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环境、文化、经济、和谐、历史等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自然、社会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5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5
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体含义




教师准备
准备开垦北大荒的录像资料,和以前北大荒荒凉的录像
学生预习
1、向老一辈打听北大荒的过去的样子。
2、向老一辈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1、广义的北大荒指的是什么?
2、近现代的北大荒指的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为了建设北大荒,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政府便派人来到这里。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北大荒终于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大粮仓。
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
走着创业路,不怕万重难。
吃苦为人民,乐在苦中间。”
(3)北大荒当时有“三件宝”
“蚊子、小咬、泥黏脚”
(4)北大荒精神
小组讨论什么是北大荒精神?
教师总结:北大荒精神是指一种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知识拓展
在如今幸福的生活下,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发扬北大荒的精神,把它应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呢?
附:板书设计
2青春献给北大荒
向荒原进军
北大荒精神
教学反思:
泰来四中人文与社会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总5节
备课单元
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青春献给北大荒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录像,讨论等方式使同学们认识北大荒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具有来自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三、知识梳理
1、向荒原进军
播放《英雄解甲上战场》和《北大荒的知青们》的录像。
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号召人们去开发边疆,经一批拓荒者是14万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7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7
2005年3600万吨
三、知识拓展
从环保的角度讨论一下,改变湿地为耕地,给人类究竟带来了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4今日北大仓
沃土藏金
收获的季节
商品粮基地
教学反思: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丰收的粮食最后的去向吗?
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年产粮食1500万吨,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粮食商品率达到70%以上。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巨大,农业机械化程度全国第一。同时,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
3、商品粮基地
今天的黑龙江已忧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北大仓”
泰来四中人文与社会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总7节
备课单元
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今日北大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北大仓的含义,全国的商品粮基地,我省粮食商品率达到70%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习了解我省现在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学习。
讨论:1、说北大荒是中华大粮仓有什么根据吗?
2、什么叫商品粮呢?
实践活动:做一个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统计表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统计(万吨)
1952年804万吨
1965年837万吨
1966年977万吨
1974年1243万吨
1975年1359万吨
1984年1758万吨
1985年1400万吨
2004年3135万吨
二、知识梳理
1、沃土藏金
(1)黑土主要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地区,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层,也就是肥活的黑土层。黑龙江省是黑土集中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黑土已忧为黑龙江省最主要的耕地资源。、

六年级《人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人与社会》教案
训练重点
让学生学会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权。
构建设计及过程方法
一、情境导入
1、提问:观察图片中的危险行为,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
2、学生发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行为。
3、教师小结谈话,导入本课学习。
二、交流学习
1、学习什么是生命健康权。
2、教师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3、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权。




俭以养德贪奢为耻
勤俭为荣
贪奢为耻
总计8课时
课题
8.丰富多彩的国际传统节日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国际传统节日。
2、了解中西节日的文化差异。
3、了解世界日的来历和相关知识
训练重点
让学生了解国际传统节日和世界日。
构建设计及过程方法
一、情境导入
1、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花八门的交往习俗
1
第十周
保险的学问
1
总计1课时
课题
1.节气歌里话农耕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节气。
2、了解二十四节气。
训练重点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
构建设计及过程方法
一、情境导入
1、提问:说出日历中包含几个节气,都是什么节气。
2、看图学习看看不同节气都有什么特点。
集体活动中怎么做
集体活动中的礼仪要求
总计5课时
课题
5.民族礼仪要尊重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具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总结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我与集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集体的意义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集体的意义讲解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总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方法。

第三章:我与社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解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总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法。

第四章:自尊与尊重他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自尊的意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自尊的意义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尊重他人的方法。

第五章:诚实与信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的意义,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人与社会 走近志愿者》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人与社会 走近志愿者》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文档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人与社会走近志愿者)第—课时教案第五单元人与社会走近志愿者学习目标:了解与志愿者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志愿者效劳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效劳能力;尝试筹划一次志愿者效劳活动;在参与志愿者效劳的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效劳他的愉快。

参考主题〔1〕走近志愿者〔2〕我是网络志愿者〔3〕我爱绿色地球实践方法:设计活动方案;开展专题讲座;实地调查;社会宣传。

方法引导:如何组织“知识竞赛〞活动;怎样评价自己学科整合:与语文,思品与社会等学科融合。

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在参与中学习,体验奉献的愉快。

主题目标:从主题内容出发,遵循以上设计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感想志愿者的效劳精神,懂得关爱他人、友爱他人、援助他人,并付诸实践。

学生课前打算:1.搜集身边典型的志愿者及感人事迹。

2.调查我们周围需要援助的人或事并完成调查统计表。

第—课时活动一:感知志愿行为这一活动安排了以下3个环节:1.录像导入在触动人心的歌曲(爱心飞翔)的音乐中播放爱心天使赵小婷的专题片,引出今天主题班会的关键词——志愿者。

在声与画的结合中,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力,更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2.图片拓展利用大量的图片如志愿者在奥运会、世博会、汶川、玉树大地震中辛勤效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进一步走进志愿者,深刻了解志愿者及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

3.知识渗透:让学生交流、思辨:志愿者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教师及时提炼: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效劳响亮的口号。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画面再现身边志愿者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关注,了解志愿效劳的内涵,唤醒学生内心的感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心愿——尽自己的力量去援助我们身边最需要援助的人。

〕.。

六年级校本课程人自然社会教案

六年级校本课程人自然社会教案

六年级校本课程人自然社会教案第1课让自己更快乐学习目标:1、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2、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积极情绪,建立“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和“情绪是可以调节的”的信念。

3、树立“帮助他人心里乐”的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讨论。

【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事先编排小品。

【活动设想】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反映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情绪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情绪始终悄悄地参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工作和学习效率,也改变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因此如果我们懂得情绪确实能够起到加强或者削弱我们活动效果的作用,那么调节控制、利用好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因此,为了了解小学生情绪困扰以及如何控制调节不良清绪的状况,我们对五年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因为某些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而49.7%的学生无法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因此教育学生学会控制调节不良情绪已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自己更快乐》,从而让学生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的产生;2.不良情绪对我们的影响;3.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可采用自慰(即换个角度想:设计情境让学生练习)、合理地宣泄(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几种合理的宣泄方式)等方法。

【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导入主题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少事情,有的是让我们感到开心,有的是让我们感到伤心,那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哪些事让你感到开心,哪些事让你感到伤心的。

生1:妈妈帮我过生日时我很开心。

生2:我或者丢了钱,或者被人打我会很伤心。

生3:考试考好我会感到很开心。

生4:我家买了一台电脑,我会感到很高兴。

生5:放假时我感到很高兴。

师:刚才我们大家说了许多开心以及伤心难过的事,伤心难过和开心都是我们的什么?生:都是我们的情绪。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人与社会 走近志愿者》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人与社会 走近志愿者》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文档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人与社会走近志愿者)第二课
时教案
第二课时活动二:体验志愿工作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环节达成目标:1.走近志愿者模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请出如皋“爱心邮路〞代表来到班会现场与学生交流。

在真情互动中,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崇敬,对志愿者的向往。

2.角色体验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心中早已泛起涟漪:如果我也能当回志愿者,该是多么自豪啊!此时,创设情境:人们期盼已久的新文峰大世界总算开业了,商场中人流如潮。

面对新环境,人们肯定有许多的不熟悉。

小组展开商量: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为顾客提供哪些效劳?在此根底上进行情景模拟,教师参与活动,相机采访。

最后在配乐诗中提升总结:或许我们没有光辉四射的无穷力量,或许我们渺小而微缺乏道,但是我们心中有爱。

我们信任爱,我们发觉爱,我们坚持爱,我们就是爱的传播者。

.。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教案一:《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是物质发生变化前后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2.掌握物质的变化有分离、结合和转化三种方式。

3.了解物质的变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溶解、燃烧、酸碱中和等。

4.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科学观念看待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1.掌握物质的变化有分离、结合和转化三种方式。

2.掌握物质的变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学难点】1.了解物质的变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科学观念看待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PPT、实验器材【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中的物质发生了变化吗?变化前后的性质有什么不同?2.让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简要总结物质的变化。

Step 2 学习新知1.引入:“物质的变化有分离、结合和转化三种方式。

”并给学生解释这三个词的意思。

2.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物质变化实例(如溶解、燃烧、酸碱中和等),并提问学生这些实例属于哪种方式的物质变化。

Step 3 实验探究1.针对物质的变化有分离、结合和转化三种方式这一知识点,设计一次简单的实验,以“溶解”为例。

a.老师准备几种物质(如食盐、糖、蓝色颜料等)和一些水。

b.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两种物质进行“混合”实验,观察实验前后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发生的物质变化,判断是属于分离、结合还是转化。

Step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更多的物质变化实例,并归类为分离、结合或转化。

2.小组合作,制作一份物质变化的图片展示,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解释图片中发生的物质变化。

Step 5 总结提高1.老师根据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变化有哪些方式。

2.布置课后作业:抄写并默写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做实验和观察物质变化的实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质变化的发生和变化前后的性质差异。

人、自然 、社会六年级教案

人、自然 、社会六年级教案

人、自然、社会六年级教案摘要:本教案以"人、自然、社会"为主题,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帮助六年级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案内容包括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了解社会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技能目标:-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惜。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一:观察校园环境-学生分组,前往校园各个角落进行环境观察。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并进行讨论。

-分享观察结果,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

2.活动二:探索自然资源-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种自然资源进行调查研究。

-收集有关自然资源的信息,了解其用途、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研究成果,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3.活动三:社会问题演绎-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模拟演绎。

-设计情景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表达问题和解决方案。

-进行讨论和反思,探讨如何解决类似问题以及每个人的责任。

4.活动四:环境保护主题剧-学生分组,创作并排练一部环境保护主题的小剧场表演。

-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呼吁。

-在班级或学校内进行演出,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三、评价方法1.个人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转变。

2.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小组合作和协作能力,包括分工、沟通和协调等方面。

3.成果展示评价:-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效果和表达能力。

4.反思和总结评价:-学生针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评估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4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4
二、知识梳理
1、北大荒广义上讲,那就是我们黑龙江省
2、古代北大荒的文化
金源文化
渤海文化
3、古代北大荒的荒凉
“北大荒呀真荒凉,蓬草高呀大苇塘,又有句子又有狼呀,就是缺少村和庄。”
课件播放北大荒荒凉的照片,让学生感受一望பைடு நூலகம்垠的草原。
4、北大荒的开发
清代,政府为了充实边疆的人口,加强军事防御,曾分布招民开垦令,鼓励内地人出关。
5、近现代的北大荒
(1)范围:黑龙江省东北部那一片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合的地区,又称三江平原。这片地哉北起黑龙江省,南抵兴凯湖,西宙,东至乌苏里江,包括了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鹤岗、双鸭山、茅台酒和鸡西等市(县),总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862.5万。
(2)北大荒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米粮仓,成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
播放北大荒如今繁荣的录像资料
(3)播放北大荒“棒打狂饮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荒凉
四、知识拓展
北大荒的黑土地是北大荒的宝,北大荒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附:板书设计
昔日北大荒
广义的北大荒
近现代的北大荒
教学反思
泰来四中人文与社会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总4节
备课单元
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大荒的由来,近现代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的手段了解现在和过去北大荒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家乡荣誉感,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
教学重点
近现代的北大荒的开发
教学难点
近现代的北大荒的开发




教师准备

六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自然的声音》2.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3. 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4. 环保实践活动5. 小组讨论与分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以及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大自然的声音,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 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4. 学习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了解土地的珍贵,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的情感。

5.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小组讨论与分享: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讨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低碳生活倡议、环保绘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热情。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文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3. 评价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感悟。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社会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道德与社会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与社会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道德与社会的概念- 掌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研究一些简单的道德准则和生活规则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努力向上的精神三、教学内容1. 模块一:我与家庭- 研究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探讨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 研究尊重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2. 模块二:我与同学- 了解友谊的意义和内涵- 探讨友谊中的互相帮助和信任- 研究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3. 模块三:我与社会- 了解社会的组成和结构- 探讨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研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4. 模块四:我与他人-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研究尊重他人的差异和惯- 探讨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4. 多媒体展示法:结合多媒体教具,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问答评估法: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堂作业评估法:布置相应的作业,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教材2. 多媒体教具:电脑、投影仪等3. 案例材料和活动素材七、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道德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6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6
张志生:长期以身作则,带病坚持劳动,终因病情恶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陈越玖:战斗在三江平原上的女英雄,因带病坚持劳动,种玉米,种水稻,背饲料,因病情恶化而牺牲。
梁军:北大荒著名的女拖拉机手,劳动模范,并作为北大荒的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课件播放英雄人物的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上台讲解准备好的故事。
(2)北大荒的垦荒高潮




教师准备
北大荒英雄人物故事
学生预习
1、向老一辈打听北大荒英雄人物故事
2、打听老一辈在开发北大荒过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激情导入
播放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录像
北大荒人正是凭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浇灌着这片土地。真正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二பைடு நூலகம்知识梳理
(1)教师讲解北大荒英雄的故事
泰来四中人文与社会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总6节
备课单元
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北大荒不会忘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为北大荒建设做出贡献的先辈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英雄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向先辈学习,努力工作。
教学重点
北大荒的英雄人物故事
教学难点
北大荒的英雄人物故事
第一次垦荒高潮1955年
建立23个农场
开荒67000公顷
第二次垦荒高潮1956年
建立12个农场
开荒210000公顷
第三次垦荒高潮1958年
开荒230000公顷
第四次垦荒高潮1970-1976年
共开荒470000公顷
教学反思:

六年级人与社会上教案

六年级人与社会上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社会组织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2.了解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及其职责;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件及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探讨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2.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二、学习(30分钟)1.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2.分享社会中不同角色的故事,如医生、教师、消防员等,并让学生讨论其职责和贡献。

3.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让学生了解社会组织的分类及其功能。

三、拓展(3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并表演出来。

2.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社会角色,展开角色扮演,并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职责和贡献。

3.小组游戏: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游戏,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复习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传递正能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在拓展环节,可能出现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时间不够充足的情况,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发言和参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社会教案六年上册教学进度表《节气歌里话农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气的认识、了解情况。

2.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课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调查问卷,课件。

调查问卷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节气歌》。

问: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预设:节气、天气、农谚、植物生长、农事、古诗等)小结:其实,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和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的。

我们以前曾学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你还记得吗?(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进行问卷调查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今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节气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你对二十四节气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调查。

(拿出问卷,完成调查问卷。

)2. 统计、分析问卷。

我们来统计一下。

第一题:(预设:大家对节气的由来不是十分了解。

)第二题:(利用EXCEL表中的柱形图形,进行对比)观察这个条形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同学们对洋节的习俗比较了解,对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缺乏了解。

)小结: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在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我们的生活也有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

(出示:有价值)你对24节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我们就先以清明为例来说一说:预设: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

古诗词⑵扫墓、踏青、吃青团……风俗⑶多雨天气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

⑷“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瑞雪兆丰年)谚语⑸有没有听老人说:清明前吃什么眼睛会更明亮?(马兰头)(清明前的长江刀鱼鱼骨是软,特别鲜美,清明后就变硬)养生⑹农事(芒种: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谷、黍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所以称“芒种”。

)⑺动植物活动(惊蛰)“惊蛰”,“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所以“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关于其他节气你还了解些什么?(相机结合学生回答,补充上述内容)3.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对24节气有了一些了解,但这些了解还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

如果想了解得更多、更深,可以怎么做?学生交流、回答。

预设1:学生回答收集资料、访问等方法。

小结:刚才一些同学所说的都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确实就如他们所说,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方法,就我们感兴趣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预设2:进行课题研究。

小结:说得真好,课题研究就是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

三、学生自主选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共同感兴趣的某一方面作为你们的研究课题,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出示:感兴趣)讨论2分钟,指名1—2组交流。

(出示:可操作)互评。

相机举例,规范课题名称的表述。

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有价值、感兴趣、可操作这三个方面考虑,选择了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准备进行研究。

希望大家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节气的了解。

附:关于24节气的调查问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呢?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

谢谢!1. 你知道24节气的由来吗?( )A 知道B不知道2. 在常州有“夏至吃馄饨,冬至吃胡葱炖豆腐”的风俗,除此之外,和节气有关的风俗你还了解多少?( )A 不了解B 只了解1—2个C 了解很多3.你了解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洋节的习俗吗?( )A不了解 B 只了解一点点 C 比较了解4. 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适宜春耕春种,民间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谚语。

白露节气时,花木依然茂盛,秋高气爽的天气使夜月更明更亮,杜甫有诗云:“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你对24节气还有哪些了解?可以举例说一说。

有关24节气你还想了解什么?《望闻问切杏林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医的发展历程;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史记载的医学家、望闻问切四诊法;2、能力目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好图片教学过程:《相敬相爱一家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出世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学会与家长交往,学会与家长沟通,学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时,找出化解的最好方法。

教学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教学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与父母的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导入新课: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学生答略,教师引导:是呀,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母的爱和温暖所包围。

那么,什么是家呢?一、我知我家(板书)1、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情景故事:学生阅读教材P4两则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

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学生划书)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

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现在的舰艇结构有哪几种哪?学生结合教材P5的内容回答,教师板书四种家庭结构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活动:我说我家:所以说你眼中到的家。

小结: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学生阅读P5的“相关链接”,了解家庭的功能。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活动: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说明理由)小黑板或投影出示: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

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

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教师讲解: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提问:学生阅读P6的“相关连接”后回答。

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残缺而改变吗?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学生回答略。

活动: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

《集体活动守礼仪》教学设计《民族礼仪要尊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ﻫ情感:ﻫ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行为:ﻫ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ﻫ教学重难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ﻫ教学过程ﻫ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出示56各民族的大照片,贴在黑板上。

) ﻫ小结:对,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在这个大家庭里住着56各民族,有着12亿的兄弟姐妹。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板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异。

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住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

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板书:风俗习惯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过度:各民族的这些风俗习惯沿袭了一代又一代,它寄托着各族人民良好的祝愿。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呢?我们来看看周总理是怎样做的。

ﻫ(放课文录音故事,看课文)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

)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ﻫ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以身作则,身着傣族服装参加泼水节,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还教育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其他干部也要这样做。

) ﻫ(当时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警卫员担心他的健康,就张开雨伞去挡水。

)ﻫ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ﻫ(总理让警卫员把伞收起来。

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水是对傣族人民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这说明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心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