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基础设施1
绿色一带一路的理解

绿色一带一路的理解
绿色一带一路是指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强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实践。
它是对传统一带一路倡议的补充和完善,目的是通过推动经济合作的同时,保护和改善参与国家的生态环境。
绿色一带一路的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发展:通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碳排放,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2. 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
3.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环境治理和技术合作:加强参与国家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等全球性环境挑战,促进环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绿色一带一路的目标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动区域合作,实现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促进参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网络建设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网络建设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关注。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网络建设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与作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是指通过植被、土壤、水体等自然资源以及景观构造物等人工设施构建的城市生态系统。
它可以为城市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包括净化空气、保持水质、公共休闲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首先,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植被能够吸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提高空气质量。
同时,植被和土壤可以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其次,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提供休闲与娱乐空间。
城市绿地和公园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的场所,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这些绿地中,人们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最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和动物在城市中找到了它们的家园,形成了城市中的生态系统。
这对于保护濒危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二、生态网络建设的必要性生态网络是由一系列的生态廊道和节点组成的。
生态廊道可以连接城市内外的生态系统,使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衔接。
生态节点是指城市内的重要生态景观区域,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
生态网络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网络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通过连接城市内外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物种迁移的通道,避免因城市发展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其次,生态网络可以提供城市的生态服务。
例如,连接城市内外的绿化带可以吸收空气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湿地公园可以净化雨水,提高水质。
这些生态服务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最后,生态网络还可以提供城市生态文化的体验。
通过建设生态节点,打造具有独特生态特色的景观区域,可以吸引游客,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绿色基础设施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绿色基础设施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在当今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时代,景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创新的理念和策略,正逐渐成为景观规划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城市和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益处,还为人们创造了更宜居、更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绿色基础设施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相互连接的自然和半自然区域网络,包括公园、湿地、森林、绿道等。
这些元素共同发挥作用,提供了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气候、减少洪涝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在景观规划中,公园是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微气候。
例如,大型的城市公园能够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形成局部的凉爽区域。
而且,公园中的植被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公园还可以作为雨水的滞留和渗透区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
湿地在绿色基础设施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湿地具有强大的水质净化功能,能够过滤和分解污染物,改善水体质量。
同时,湿地也是许多珍稀鸟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景观规划中,合理地保护和恢复湿地,不仅能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还能为人们提供观赏和教育的机会。
森林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景观规划中,将森林纳入规划范围,或者在城市周边营造人工森林,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噪音污染,提供清新的空气。
绿道作为线性的绿色空间,连接了城市中的各个绿色元素。
它可以是步行道、自行车道或者兼具两者功能。
绿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锻炼身体和亲近自然的机会,还促进了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种交流和能量流动。
通过绿道的建设,可以将分散的公园、湿地、森林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绿色网络,提高整个区域的生态稳定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发展绿色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发展。
一、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发展首先需要培养农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导等方式,引导农民重视环境保护,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节约能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水利设施,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建设节水灌溉系统、回收利用废水等措施是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绿色交通出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考虑到绿色交通出行的需求。
修建更多的自行车道、步行道,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单车出行的污染和碳排放。
五、生活垃圾处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到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提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保护农村环境。
六、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绿色能源的利用。
七、绿色建筑设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设计要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计方案,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八、生态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提倡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九、农村水土保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加强农村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土壤流失,保护耕地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十、农村绿化工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重农村绿化工作,开展植树造林、美化村容村貌的活动,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十一、政府支持政策政府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鼓励绿色环保项目的实施,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十二、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坚持绿色理念,加大绿色投入,才能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一张文读懂《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一张文读懂《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数据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还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关键领域。
然而,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和能源浪费,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指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数据中心的高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其中,高效是指数据中心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最大限度地提高设施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节能则要求数据中心降低能源消耗,包括选用高效能的设备和采用节能技术。
环保则是要求数据中心达到环境友好的要求,减少污染和废弃物产生。
最后,可持续发展则要求数据中心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同时不断创新和升级,不断适应发展的需求。
为了全面实现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指导意见提出了五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
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和环保离不开科技进步,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
同时,需要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指引。
第二,实施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控制。
为了减少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不必要能源浪费,需要实行全过程的能源控制和管理。
这包括从数据中心的选址、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的能源控制和管理。
第三,倡导绿色数据中心理念和文化。
绿色数据中心有赖于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持和推广。
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和组织倡导绿色数据中心的理念和文化,向社会传递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的重要价值。
第四,推动数据中心能源升级和转型。
为了适应能源转型的趋势,需要推动数据中心能源的升级和转型。
这包括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引入新技术等措施。
第五,建立数据中心运营的长效机制。
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方案 (一)

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方案 (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中,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什么是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基础设施主要指通过自然过程提供的基础设施,如湿地、森林、草地等。
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自我净化等。
而互连互通则是将这些自然基础设施通过道路、桥梁等人工设施连接在一起,为城市的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为什么要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1. 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城市内部环境的交互、协调和平衡,使城市内在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挥。
2. 减少环境损害。
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有利于谐调区域系统之间的平衡,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损害。
3. 提高城市生态适应能力。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中的绿地和生态系统逐渐减少,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影响生态平衡。
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城市生态适应能力的提升和生态平衡的恢复。
三、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具体方案1.加强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之间的互动,优化举措促进低碳出行,拓展可持续运输模式,调整公共交通路线。
2.减少水泥加沙水泥造成环境破坏,大力发展以绿化疏导方式,舒适与自然视觉相结合的观光路、种树馆等观赏性休闲景观路,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公共休闲广场等,打造为城市绿心之地。
3.鼓励开展管护创新方式,如服务于城市公园的城市农业、以水草为盆景材料的水草造景设计、在主干道、路口、公共区域设置绿足球场、小型训练场地、旱冰场等,为城市带来更优质的户外活动体验。
在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树立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通过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我们可以建设美丽城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如何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交通领域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式对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还能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人们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那么,如何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呢?首先,规划是关键。
在进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因素,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减少不必要的长距离通勤;将工作、居住、商业等区域进行有机结合,鼓励人们选择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要加强交通与其他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如与能源供应、给排水系统等的衔接,提高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
在规划过程中,还应注重前瞻性和灵活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和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规划要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便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避免频繁的改造和重建,造成资源浪费。
其次,加大对绿色交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是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于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支持,提高电池性能、降低成本,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创造条件。
智能交通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监测和优化交通流量,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拥堵和能源浪费。
例如,智能信号灯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长,智能导航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最优的出行路线,避免拥堵路段。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可回收材料、节能型建筑材料等,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再者,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强制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绿建标准-2019

5.1.3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2应制定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计划并实施,且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每半年清洗消毒不应少于1次;
4.1.4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4.1.5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6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
4.1.7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
6.2.10制定完善的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实施能源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且有效实施
6.2.1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中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
6.2.12定期对建筑运营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运行优化
6.2.13建立绿色教育宣传和实践机制,编制绿色设施使用手册,形成良好的绿色氛围,并定期开展使用者满意度调查
6.2.5合理设置健身场地和空间
6.2.6设置分类、分级用能自动远传计量系统,且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能耗的监测、数据分析和管理
6.2.7设置PM10、PM2.5、CO2浓度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且具有存储至少一年的监测数据和实时显示等功能
6.2.8设置用水远传计量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6.2.9具有智能化服务系统
9.2.6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9.2.7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
下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下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目录1 机房基础设施方案 (4)1.1 总述 (4)1.1.1 设计目标 (4)1.1.2 需求分析 (4)1.1.3 建设主要内容 (4)1.2 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 (5)1.3 机房整体规划 (6)1.3.1 机房功能分区及面积划分 (6)1.3.2 机房平面布局 (6)1.3.3 系统特点 (7)1.4 设备配置清单 (8)1.5 空调新风系统 (9)1.5.1 选型分析 (9)1.5.2 空调设备配置 (10)1.5.3 空调系统特点与优势 (11)1.5.4 空调设备性能参数 (12)1.5.5 通风系统 (13)1.6 动力配电系统 (14)1.6.1 配电结构 (14)1.6.2 UPS配置 (15)1.6.3 用电统计 (16)1.7 机柜微环境系统 (17)1.7.1 机柜 (17)1.7.2 机柜排配电 (18)1.7.3 机柜排监控 (19)1.8 装饰装修系统 (20)1.8.1 空间及布线 (20)1.8.2 装饰装修 (20)1.8.3 照明 (21)1.9 防雷接地系统 (21)1.9.1 防雷 (21)1.9.2 接地 (21)1.10 监控管理系统 (22)1.10.1 门禁 (22)1.10.2 视频监控 (22)1.10.3 集中监控 (22)1.11 消防报警系统 (23)1.11.1 消防报警 (23)1.11.2 气体灭火 (24)1.12 建筑场地条件需求 (24)1.12.1 建筑条件 (24)1.12.2 电力条件 (25)1.12.3 空调室外机场地 (25)1机房基础设施方案1.1总述1.1.1设计目标计算机机房工程是一种涉及到空调技术、配电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净化、消防、建筑、装潢、安防等多种专业的综合性产业。
本着从满足机房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出发,本方案立足于建设高标准化机房的宗旨,严格遵循“投资合理、规划统一、立足现在、适度超前”的设计方向,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全面优化的解决方案。
浅议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以长春市天安第一城海绵城市专项为例

浅议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以长春市天安第一城海绵城市专项为例隋欣1,石生民2,于博2(1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266033;2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天安第一城海绵城市专项为载体,对景观都市主义中绿色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手段之一的海绵城市工程技术进行探索和分析。
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和应对自然发生灾害等方面具备优良的“弹性”,雨涝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雨涝后将存储的水“释出”并加以利用。
传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粗放、破坏式的,海绵城市建设则要求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天安第一城海绵城市专项设计为例,来实践海绵城市建设汇中的低影响设计与低影响开发。
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城市蓄水;生态可持续2.2设计条件分析2.2.1区域分析。
该项目东侧和南侧为市政道路、北侧小区内园路、西侧设有围墙,无客水进入,自成一个独立的汇水分区(图1左)。
2.2.2总体竖向情况。
整体地势南高北低,高差约11.7m ,东高西低,高差为10.7m (图1中)。
2.2.3下垫面情况。
该小区总建筑用地面积为55308.8m 2,其中:硬质屋顶面积为14113m 2,绿化面积为18682.9m 2,不透水铺装面积为17343.9m 2,透水铺装面积为5169m 2(图1右)。
1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及原则1.1设计目标综合考虑设施效果、运行性能、建设与运营维护成本、生态景观效益等因素,形成集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为一体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1.2最终目标通过应用生态可持续的雨洪管理以及雨水利用设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再利用的意图和目标。
可以有效地去除地表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亦可通过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对外排放,保护地下管道、构筑物和水环境;减小水流速度,降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加快生境的恢复与复原等;通过对雨水的滞留吸纳,补充地下水源;通过适当的植物配置,创建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栖息环境的雨水花园,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是把空气、大地和谁提高到与人造的道路、机场、桥梁等灰色基础设施同等的地位,将开阔的空间从“有它更好”改变为“必须拥有”,对整个自然生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法律认定的过程和方法。
绿色基础设施是对社区自然的生命支持系统进行战略规划并管理的,由生物栖息地、公园、林荫道路、自然保护设施所构成的网络。
这个框架网络养护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物种地带,维持自然的生态过程,维护区域整体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持空气和水资源,有利于健康高质量的社区生活。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广泛的地貌构成,包括湿地、林地、水道和生物栖息地这样的自然地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走廊、林荫道路和公园、公共和私人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地面,例如森林、农场和牧场。
另外还包括户外的休闲娱乐和步行道网,以及赋予社区特征的文化和历史资源。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公共投资。
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应该在地方的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规划制定之前进行实施。
这是个系统的、大规模的,需要与经济发展规划、交通规划及其他公共政策进行很好的协调与整合。
绿色基础设施区别于过去独立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它是旨在维护自然界的他形态表述的生态过程、连续性和连接性,保护其生命的脉络以及伴随的生命的律动。
因此,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应该是全方位的,并且是跨越行政地缘界线的。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一般分为三个独立的但又相互关联的部分:生态网络、景观地貌、户外休闲娱乐与步行网络。
例如美国弗洛里达州全州的林荫道路计划就是用一种整合地貌的方法来确定由自然门户、自然连接、河流走廊以及海岸线组成的生态网络,并且连接公园、市区和文化场所的休闲、娱乐、步行系统。
这种方法提供一个开发的框架,通常确定五类空间:文化、生态、可供开发、农业、娱乐。
绿色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

绿色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能耗与排放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公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报告(2020)》,公路运输的碳排放量占全国交通运输总排放量的80%以上。
同时,传统的公路建设过程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进行绿色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工作原理绿色公路建设方案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理念,通过优化公路设计、施工和运营全生命周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材料选择:选用低碳、可再生材料,如竹纤维混凝土等,替代传统水泥、沥青。
2.节能减排: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公路照明、交通信号灯等设施供电;同时,设立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绿化灌溉和道路清洁。
3.生态修复: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如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
4.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公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三、实施计划步骤1.项目立项: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明确建设目标、方案及预期效果。
2.方案设计:按照绿色公路设计规范,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3.施工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同时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时调整方案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运营阶段:启动公路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同时收集反馈数据,不断优化管理策略。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项目,尤其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
对于已建成的公路项目,可参考本方案进行绿色化改造。
五、创新要点1.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从材料选择到施工、运营全过程贯彻绿色理念。
2.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公路设施供电,减少碳排放。
3.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智能化管理提升效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公路运营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1]](https://img.taocdn.com/s3/m/e5f8fe310912a216147929ae.png)
2
3
3.1
基本规定
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 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 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 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 行。 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 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 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 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考察。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 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 7 类指标组 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 设计评价时, 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 2 类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 条文。运行评价应包括 7 类指标。 3.2.3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3.2.4 绿色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3.2.5 评价指标体系 7 类指标的总分均为 100 分。7 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1、Q2、Q3、Q4、Q5、Q6、Q7 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 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 3.2.6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 Q8 按本标准第 11 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2.7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 其中评价指标体系 7 类指标评分 项的权重 w1~w7 按表 3.2.7 取值。 ΣQ=w1Q1+w 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3.2.7)
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是指以自然系统为基础,通过构建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的设施和功能。
它包括城市公园、绿地、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和人工建设的绿色空间,以及城市森林、城市农田、城市水库等绿色生态系统。
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能够提供城市的生态服务,例如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温、保护水源等。
这些生态服务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能够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链,保护和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还能够提供城市的休闲和娱乐空间,增加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社会交流和减轻工作压力。
二、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在进行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首先,规划应该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其次,规划应该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连续性,避免城市碎片化和孤立化。
规划应该将不同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
此外,规划应该注重社区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保证规划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在进行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一些因素。
首先,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例如湿地的净化水质功能、森林的吸附污染物功能等。
设计应该尽量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设计应该注重景观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使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融入城市环境,与城市建筑和道路相协调。
设计应该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使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
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近日,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是学优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倡议,对于我国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一)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分享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提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下简称五通)的绿色化水平,将生态环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进沿线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分享我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和保障。
(二)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
绿色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和引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融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全过程,促进企业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促进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能力。
水务工程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

水务工程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水务工程作为保障人类社会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基础设施在水务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绿色基础设施强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性,来实现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从而降低对传统工程手段的依赖,减少环境影响,提高生态服务价值。
绿色基础设施在雨水管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往往是将雨水迅速收集并排入河道,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洪水峰值的增加和河道的生态破坏。
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等,则能够在源头对雨水进行滞留、渗透和净化。
绿色屋顶可以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建筑物的温度,同时为城市中的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雨水花园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补充地下水。
透水铺装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积水,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在水资源的净化和回用方面,绿色基础设施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常见的绿色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协同作用,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相比,人工湿地不仅运行成本低,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和教育的场所。
此外,河岸缓冲带也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它能够拦截来自农田和城市的面源污染,减少污染物进入河流和湖泊,保护水体的水质。
绿色基础设施在水务工程中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河流生态修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增加河道的蜿蜒度和复杂性,可以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在河道中设置生态堰、丁坝等设施,可以创造多样化的水流条件,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同时,保护和恢复湿地、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也能够增加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城市水务规划中,绿色基础设施的整合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水资源管理。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一)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一)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体系及评价什么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是指通过科技的手段,将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减至最小,创造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区。
为什么需要评价绿色化指标体系评价绿色化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详细地了解我们的基础设施的绿色化程度,及时修正不足,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体系包括:•能源使用•空气质量•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卫生环境•社区参与如何评价绿色化指标体系1.根据指标,对基础设施进行测量、采集数据。
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对分析出的数据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指数体系。
4.将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总结、修正。
具体评价方法能源使用•统计产业园区各企业的能源使用总量和能源使用效率。
•研究、应用绿色能源技术。
•制订能源使用计划。
空气质量•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分析。
•制订空气质量改善计划。
•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
水资源利用•统计产业园区各企业的水资源使用总量和水资源使用效率。
•制订水资源使用计划。
•采集并分析水质数据。
垃圾处理•制订垃圾分类与处理计划。
•对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检查与评价。
•提供垃圾分类、处理等相关服务。
可持续发展•制订可持续发展计划。
•促进产业园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加强环境文化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制订环境保护计划。
•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
•提供环保咨询、技术支撑等服务。
卫生环境•对卫生环境进行检查与评价。
•加强产业园区的环境卫生管理、维护。
•提供相关服务,如卫生常识宣传等。
社区参与•加强与产业园区周边居民的联系,听取意见、建议。
•提供一系列参与、监督、合作等机会。
•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绿色化建设。
绿色化指标体系评价的几个注意点•针对每个指标分别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指数体系,同时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绿道网规划图 (红色线路代表步行道系统,黑色线路代表可以在现状基础上优化的绿道及 遗产廊道,蓝色线路代表河流廊道)
在美国绿道规划建设中,连通性是关键,目的是形成网络,绿道可根据生态廊道保
护、历史文化廊道保护和视觉美学质量评价来规划。在规划内容上有4个方面,包 括风景资源、现存的绿色通道和历史通道网络的分析,绿道各组成要素评价,综合 评价,绿道规划的确定 。 在美国绿道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是绿道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政府、机构团 体与公众共同确定规划目标与决策,并达成共识,完善立法与管理制度,制订规划 策略。
区域生态保护方式的创新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的整体意识提升和公众的参与密切相关。
在生态绿廊中加入慢行道,使其成为“绿道”,让公众在使用中热 爱绿带,在关注中保护生态绿地。在注重对区域绿地保护的同时, 增加了区域绿地的可达性和可参与性,为城乡居民提供宜人的休憩 环境,让公众在使用中热爱自然,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 平衡。此外,绿道网所提供的野生动物栖息和迁徙廊道对保护生物 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业的发展机遇,为城乡的双向交流提供了路径。城市在绿道建设的 过程中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翻修村道、建设公厕、卫生保洁 、河涌整治等,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绿 道沿线的村民也积极配合绿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工作。
促进土地集约使用的新方式
广东省绿道大量推广公共自行车交通的使用,可提高道路设施资源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道规划开始于1867年美国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系统
,美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多层次对国内成千上万的公园及开 敞空间进行连通性规划建设,最终形成全美综合绿道网络。
19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对公园路(Parkway)和公园系统(Park System)进行规
团体。如美国东海岸绿道由东海岸绿道联盟(ECGA)为主要协调各部门及管 理;卡罗来纳州绿道主导部门为非营利组织卡托巴土地管理部(Catawba lands conservancy);阿巴拉契风景小径由美国风景小径管理体系下的团 体阿巴拉契风景绿道的使用。
绿色基础设施相关知识
交通市政管线科 2014年6月12日
介绍内容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
绿色基础设施特征;
生活中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以美国绿道为例; 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以广东绿道为例;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简称GI)是相对于公路、
广东的绿道确立以“多目
标,多功能,多样性”为 原则。在区域层面,要维 护生态,防止城市的蔓延 ;在城市层面,要改善城 市的宜居水平,为市民提 供休闲空间,并为骑车, 步行者提供更好的环境, 以促进绿色出行。同时, 要为自然环境好的地区提 供经济发展的机会,为城 乡居民的休闲消费提供优 质的场所。
下水道、公用设施线路“灰色基础设施”(gray infrastructure),或者 学校、医院甚至监狱等“社会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而提 及的一种概念。
是国家的自然生命支持系统(nations natural life support
system)——一个由水道、湿地、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其他自然区域, 绿道、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域,农场、牧场和森林,荒野和其他维持原生 物种、自然生态过程和保护空气、水资源以及提高社区和人民生活质量 的荒野和开敞空间所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
17
LID规划设计理念 1. 雨水渗透铺装
18
2. 植被浅沟
LID规划设计理念
植被浅沟,又叫生态草沟,用以替代传统沟渠排水,在沉淀、过滤、渗透、吸收及 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污染物,达到雨水 径流的收集利用和径流污染控制的目的。可 以有效地减少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污染物;浅沟中植被的截流作用以及土壤的渗透 作用,能降低雨水径流的流速,削减径流峰流量,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间接补充 地下水。
6. “服务带”理念
7.绿色交通
生态景观道路
1.高低分幅的路段
在山坡地段或湖体
岸边的道路,道路 采用高低分幅,既 保护山体,又贴近
自然,同时便于观
景。
生态景观道路
2. 半下沉道路
利用场地调整的土 方堆填,使道路藏 于绿化景观中,同 时减少光污染、噪 音对周边地块的影
响。
生态景观道路
3. 弧形的边坡
生态景观道路
7.绿色交通
曲靖中心城区规划自行车绿道,
实现居住地以及工作地无缝连 接。
二、市政公用设施
1.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收集周边区域雨水,进入绿地雨水主要以下渗为主,当蓄留雨水达到一定高度后, 从排出口缓慢释放流入河涌,当水位超过设计安全高度时从溢流口排出。达到削减洪峰、净 化雨水的目的。
市政公用设施
2. 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是将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加以利用。提倡和鼓励污水回用,变废为宝,有利于 节约水资源,降低污水深度处理的能耗、减少深度处理的用地面积,为城市分质供水创造条 件,符合倡导循环经济的理念。
市政公用设施
3. 综合管沟
城市综合管沟,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 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容纳市政、电力、通讯、热力、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避 免反复建设,节省空间,统一美观,保护管线,方便养护维修。
整体设计的多目标性和多功能性
广东绿道与“城市转型、幸福广东、扩大内需”等现实需求结合,
提出“重宜居、利民生、促增长”等多样化目标,绿道网的功能开 发不仅仅局限在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的层面,更是一种综合性的策 略,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人的需求之间寻求共赢。广东绿道网 的多样化目标和综合性功能设计,拓展了绿道网功能的广度和深度 ,使绿道网承担起更大的社会功能。
城市开敞空间供给的新途径
广东绿道通过租用或征用少量土地,将城市公园等开敞空间与原有
的乡村田野绿地景观串联起来,形成集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一体 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实现了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生活 游憩空间同时,保留原有的用地状况和用途。
城乡互动发展
绿道网串联了城乡景观资源与兴趣发生点,带来了乡村休闲旅游产
一、生态景观道路理念
生态景观道路理念:道路的规划优先尊重自然山水,布置平纵线型,尽量顺应山势地形,
少大填大挖,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使道路在顺其自然的曲折中获得良好的景观,将 道路融入周围优美环境的同时,强调自然环境基底的保留。
生态景观道路实现形式:
1.高低分幅的路段
2.半下沉道路 3. 弧形的边坡 4.透水材料 5.自然植草的碟形边沟
美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在绿道建设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跨越不
同行政区域的、多管辖权限的绿道建设与管理,面临着政府间的协调、区 域统筹、资金、共识等几方面的问题。具体是通过合作开发、建设目标、 公众参与、区域协调等手段解决。美国联邦政府除了拥有土地权以外,并 作为主要资金赞助方。
一般绿道建设的提出与主导部门,均为建设某条绿道而设立的非营利机构
在空间上,绿色基础设施是由网络中心(hubs)与连接廊道(links)组成
的天然与人工化绿色空间网络系统。
绿色基础设施特征:
绿色基础设施是由多功能的开放空间组成的网络,包括公园、花园、
林地、绿廊、水体、湿地、森林和开阔的村庄等等。它是由所有的环境 资源共同组成的。
强调连接性,重视开放空间和绿地的作用,并将其作为相互联系的系
美国绿道经营管理模式有公园机构模式、联合机构管理、特殊绿道机构创
建、联邦或州相关部门管理、非盈利组织管理、私有产权所有者维护、志 愿者维护等模式。绿道管理计划包含使用者安全和风险管理、维护维修、 巡视和紧急情况处理程序、经营管理、计划和活动、管理和提升、维护基 金的筹集等。
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以 广东绿道为例
划和实践。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利用计算机和3S技术对大尺度和多尺度上的景观
定量化,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底”模式的指导下,进行较大尺度的
绿道系统规划。绿道由公园道、蓝道、铺装道、商业道、生态道、自行车道、乡村 道、空中道构成绿道网络系统,从多层次对美国的绿道进行连通性规划建设。并最 终形成全美综合绿道网络。绿道网完全建成后有将近2.2万km绿道及5亿hm2绿地保 护。
的利用率,符合集约型城市对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绿道建设借用 林地、苗圃、农田等非建设用地综合安排游憩功能,使其成为兼有 生产与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绿化空间,提高了非建设用地 的综合利用效率。
对城市微观设计产生若干影响
重新构筑城市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界面 。绿道起到的观赏和游憩功
能通过其边界空间向城市和周边用地辐射,改善了城市建设用地的 景观环境,使有限空间创造更大的吸引力和价值,也大大提高了非 建成区的使用率。
21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以 美国绿道为例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大多始于绿道体系。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
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
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等。
趋于自然,不着痕
迹,同时将草本植 物与灌木互相配合, 利于生态系统的演 替,与自然环境融 为一体。
生态景观道路
4.透水材料
横断面透水材料主要应用于透水路面和人行道,其符合生态、
环保的理念:利于树木生长,净化环境;防止大雨造成交通堵塞; 减轻市政排水系统压力;“地气”通透,调节城市小气候;减少扬 尘,降低噪音等等。
生活中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舒适、健康、环保的 理念也越来越强,虽然很多地方没有系统的连通形成网络 的绿色基础设施,但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已在各地方都有 体现,下面介绍一些生活中的绿色基础设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