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检验方法参见: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菌落计数》三、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微生物常规生化鉴定技术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
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
,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
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
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
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
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
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
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微生物学检验常用的技术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常用的技术方法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
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1、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它通常用于观察非染色微生物的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中安装暗场集中器后,光线无法从中间直接穿透,视野变暗。
当试样从聚光器边缘接收到斜射光时,它可能会散射。
因此,可以在暗场背景下观察到细菌或螺旋体等明亮的微生物。
3.相衬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集中器。
目前,大多数实验仪器使用落光装置。
高压汞灯通常用作光源,可以发出紫外线或蓝紫光。
滤波器有两种:激励滤波器和吸收滤波器。
除了普通的亮场集中器外,还可以使用蓝光荧光显微镜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而准确、快速地检测微生物是保障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医疗健康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检测技术可分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随着科研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新颖快速的方法也不断涌出,比如阻抗法、免疫磁性微球、电化学基因传感技术、流式细胞术、代谢学技术、自动旋转平板和激光菌落扫描计数法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1.传统微生物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微生物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化学培养基和其他条件,将来自感染部位或其他来源的微生物细胞在人工环境中进行培养的方法,并通过形态、染色、生理和代谢特性等来鉴定和分类。
在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出现菌落并进行计数和形态鉴定,从而得到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信息的一种方法。
传统培养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能够获取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药敏信息。
然而,该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3—5天或更长),不能检测异常生长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休眠状态,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1.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一种利用生物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为基础,通过分子水平的技术手段来检测目标物质的一系列方法。
在微生物检测中,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常是指可以直接从样品中提取微生物的DNA或RNA进行检测,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DNA芯片以及下一代测序等技术。
其中,PCR是一种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之一,它可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并进行定量和质量分析,适用于微生物数量检测、菌株检验、病原体检测等。
qPCR技术是PCR的一种改进,可以进行实时检测,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定量分析。
DNA芯片是另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在一个小型的芯片上集成多个不同的核酸探针,可以同时对多个微生物进行检测。
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无菌技术

(2)灭菌和消毒
消毒:用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绝大 多数微生物的措施,实际上是部分灭菌。例如,酒 精擦拭。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所有微 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干热灭 菌 湿热灭菌
灭 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杀菌
化学药剂杀菌
其中高压蒸汽灭菌是微生物学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泛、 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方法。
桶内消毒; ⑧操作时禁止再培养物上方移动手臂;
(2)接种 1、接种的一般流程 接种工具灭菌 防止污染标本 接种工具冷却
沾取标本
接种
接种工具灭菌 防止污染环境
2、到平板
3、斜面接种技术
斜面接种是从已生长好的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移植至另一新鲜斜面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
用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接种。
具体操作: ①贴标签:接种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注明菌名、接种日期、接种人姓名等,贴在距试管口 约2到3厘米处,也可使用记号笔标记。 ②点燃酒精灯。 ③接种: 1)手持试管 将菌种管和待接斜面的两支试管用大姆指和其他四指握在左手中,使中指位于两试管之间部 位。斜面面向操作者,并使它们位于水平位置。
斜面接种示意图
4、液体接种 具体操作: 与斜面接种基本一致,只是在将接种环送入液体培养基时使环在液体与 管壁接触的地方轻轻磨擦,使菌体分散,塞上试管塞再轻轻摇匀。 如果菌种是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时,一般用移液管或滴管接种。
5、划线接种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以便获得纯菌、 活菌计数。 方法: ①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②连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从斜面培 养基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勿划破培养基。有时也可用接 种针仅在斜面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直线作斜面接种,直线接种可观察不 同菌种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1. 菌落计数法: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形成可见的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量来估计微生物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细菌和真菌的定量分析。
2. 涂片染色法:将微生物样品涂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染色、清洗等步骤,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这种方法常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
3. 荧光染色法:利用荧光染料对微生物细胞进行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荧光染色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专一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4. 核酸分子检测法:通过提取微生物的核酸(DNA或R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扩增、检测和分析,可实现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检测微生物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实现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ELIS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感染病的诊断和监测。
6. 生物发光法: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生物发光反应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微生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生物发光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可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适用于对微生物污染的快速检测。
7. 侵袭性检测法:通过无菌操作将微生物接种至实验动物体内,通过观察动物的病理变化和死亡情况来评价微生物的毒力和致病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8. 培养法: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培养,通过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和变化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检验科工作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病原微生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诊断,从而有效地指导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细菌、病毒和真菌三个方面介绍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检测方法1. 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样本,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初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
细菌培养法可以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 快速细菌检测方法为了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诊断效率,现代医学发展了多种快速细菌检测方法,如PCR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鉴定出致病细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及时的支持。
二、病毒检测方法1. 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病毒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某种病毒。
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法、免疫荧光法等。
2. 核酸检测病毒的核酸检测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可以在感染初期就能够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PCR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核酸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病毒种类。
三、真菌检测方法1. 真菌培养法真菌培养法是检测真菌感染的常规方法之一。
通过在含有真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样本,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
2. 真菌抗体检测真菌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真菌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等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三个方面,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最新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

最新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鉴定病
原体,以及检测水质、食品、微生物活性及药物有效性等等。
其主要包括
培养方法、显微镜观察、荧光电镜检测、抗原检测、PCR技术(聚合酶链
反应)、单克隆技术、DNA杂交、PFGE(凝胶电泳)、微生物统计分析等。
一、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是最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之一,它可以检测和鉴定潜在的
病原体,例如细菌、真菌、病毒和衣原体等。
它包括简单培养、麦氏体培养、选择性培养、厌氧培养、杂质培养、耐热培养等。
它可以显示被检测
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增生情况,以及微生物特异现象,如色泽、形态和
细胞大小等,从而可以鉴别微生物。
二、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观察是一种检测微生物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微生
物的形态结构。
它主要分为普通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冰冻电镜观察
(细胞质)、核磁共振观察(细胞核)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成分)等。
它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材料的形状、大小和分子结构,从而帮助确定微生
物的身份和鉴定。
三、荧光电镜检测
荧光电镜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显微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将荧光标记的抗
原或抗体与样品交叉结合。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等,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二十余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的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生长量测定法1、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原理: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2、称干重法:原理:利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
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3、比浊法: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
4、菌丝长度测量法:方法: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
二、微生物计数法1、血球计数板法:这种方法简便,直观,快捷,但只适宜于单细胞状态的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进行计数,并且所得结果是包括死细胞在内的总菌数。
2、染色计数法:为了弥补一些微生物在油镜下不易观察计数,而直接用血球计数板法又无法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的不足,人们发明了染色计数法。
3、比例计数法:将已知颗粒(如霉菌孢子或红细胞)浓度的液体与一待测细胞浓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显微镜视野中数出各自的数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细胞浓度。
4、液体稀释法:对未知菌样做连续十倍系列稀释,根据估计数,从最适宜的三个连续的10倍稀释液中各取5毫升试样,接种1毫升到3组共15只装培养液的试管中,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最大或然数表MPN(most probably number)得出菌样的含菌数,根据样品稀释倍数计算出活菌含量。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是一种检测和鉴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
毒等)存在和数量的方法。
这种检验可以用于各种领域,
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生产、医疗卫生等。
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
1. 培养法:将样品接种在含有适合生长微生物的培养基上,通过观察和计数培养基上的菌落来鉴定和计算微生物的数量。
2. PCR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通过放大特
定的微生物DNA片段来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免疫
学试剂盒或免疫染色法来检测和鉴定微生物。
4. 流式细胞术:利用激光流式仪对微生物进行单个细胞的
鉴定和计数。
5. 蛋白质检测:通过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来判断
其存在和数量。
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判断环境卫生状况、食品的卫生安全、药品的纯度和无菌性等。
这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微生物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中的微生物污染。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涂片法、培养方法、PCR等。
1. 菌落计数法
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基于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饮料、水等中的微生物数量。
菌落计数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定量检测微生物数量,但缺点是需要时间较长,且对于某些菌种可能不适用。
2. 涂片法
涂片法是将样品在玻片上涂抹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数量、分布等特征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涂片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但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3. 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是将样品放置在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
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各类微生物的检测,但需要时间较长。
同时,培养方法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纯化。
4. PCR
PCR是一种基于DNA扩增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高度敏感、快速、准确,但存在样品的预处理和设备的昂贵问题。
总之,不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各有优缺点,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 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
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 征及迁移性等; 2)、在液体培养中: 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3)、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
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1.点状 2.圆形 3.丝状 4. 不规则形 5.假根状 6.纺锤 状
d.表面:有无生长、性状(膜状、环状)、菌膜厚薄及 表面特征(光滑、颗粒、皱状);
e.其他:有无特殊气味,色素。如果是糖发酵培养基则 主要观察是否产酸和有无气体。
5)、穿刺接种法(半固体接种)
多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厌氧培养等也可以 用于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 (1)如斜面接种法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2)以灭菌接种针从菌种管取菌,垂直刺入培养基的中 心(半固体或一般琼脂高层)直达近管底部(但不能 完全刺到管底),接种针应沿原路退出; (3)经培养后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到:沿穿刺线生长, 线外的培养基清亮表示细菌无动力;穿刺线模糊不清, 或沿穿刺线向外扩散生长,或整个培养基混浊表示细 菌有动力。
③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 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在无 菌室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2、超净工作台
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 (1)风速保持在0.32-0.48米/秒; (2)使用前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3)让超净台预工作10-15分钟; (4)使用完毕后,用70%酒精将台面和台内四周擦拭干
(1)取菌技巧 D
1. 调整 Pipetman 刻度 (P1000 吸取 范围 200 ~ 1000μl)
2. 插上灭过菌之 Tip
(用力插紧)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显微技术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而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最常用的还是普通光学显微镜。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原理:1.结构: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
(图3-1)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
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
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
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
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阑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
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
一般的显微镜可用普通的灯光,质量高的显微镜要用显微镜灯,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有些需要很强照明,如暗视野照明、摄影等,常常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
图3-1光学显微镜结构图2.原理: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二、普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观察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检验科常见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技巧

检验科常见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技巧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技巧是检验科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培养和鉴定微生物,可以准确判断病菌的种类和数量,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技巧,以及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微生物培养技巧微生物培养是指将微生物样本放入培养基中,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其快速繁殖。
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1. 液体培养技巧液体培养是将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利用摇床进行培养。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并进行无菌处理。
(2)取适量的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进行混匀。
(3)将培养瓶放入摇床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摇动速度。
(4)观察培养瓶内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记录。
2. 固体培养技巧固体培养是将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含有琼脂的培养基上,使其在表面上生长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所需的琼脂培养基,并进行无菌处理。
(2)将琼脂培养基熔化,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
(3)取适量的微生物样本,用无菌的匀菌棒均匀涂抹在琼脂培养基表面上。
(4)将培养皿密封,并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培养。
(5)观察菌落的形成和生长情况,并及时记录。
二、微生物鉴定技巧微生物鉴定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以及生物化学反应等来确认其种类的过程。
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技巧包括镜检和生化试验。
1. 镜检技巧镜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结构等。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好镜片和薄片。
(2)将微生物样本涂抹在镜片上,并用无菌棉签均匀涂开。
(3)将样本干燥或固定,并进行染色。
(4)使用适宜的镜头放大观察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2. 生化试验技巧生化试验是根据微生物对特定化学物质的代谢反应,来鉴别其种类。
常用的生化试验包括酶反应试验和代谢产物分析等。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培养基,并进行无菌处理。
(2)接种微生物样本到含有特定底物的培养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样品很大,则需用无菌采样器取样; ➢ 样品是固体粉末,应边取边混合; ➢ 样品是液体的,通过振摇即可混匀; ➢ 检样是冷冻食品,应保持在冷冻状态(可放在冰内、
冰箱的冰盒内或低温冰箱内保存),非冷冻食品需 保持在0~5℃中保存。
1、面包、糕点、方便食品 ▪ 采集方法:取原包装,用无菌镊子夹下包装纸
无菌剪取检样深层肌肉25克灭菌乳钵内剪碎无 菌玻璃砂研磨加灭菌水225ml ▪ 熟肉、灌肠、肉松:直接称25克放入灭菌乳钵内 无菌剪碎研磨加225ml无菌水 ▪ 棉拭液:凡用棉拭采取的检样作原液,摇匀后10倍
6、调味品
➢ 样品采集
▪ 酱油、食醋:瓶装 采取1瓶
▪
散装 无菌吸500ml
▪ 酱类 用灭菌勺子取500g
➢ 奶油:无菌开包,取适量于灭菌三角瓶 内,45℃水浴溶解(温箱),立即吸 25ml225ml生理盐水中十倍稀释(45℃水 溶中保温)。从检样融化到接种完毕不应超过 30分钟。
➢ 奶粉:罐装的同炼乳。袋装的用75%酒精棉球 涂擦消毒袋口,无菌开封取样25g,放入含玻 珠的三角瓶中,将225ml温热生理盐水徐徐加 入,防结块。
采样用具:
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和开罐器 等,必须是灭菌的。
一、采样要求 1、采样前,准备好灭菌的容器及采样工具。 2、无菌采样 3、用无菌纸袋或玻璃器皿存放样品 4、样品及时封口,并做好记录 5、及时送检
二、采集方法
采样原则: 能采取完整包装的样品就不拆开取样,必须拆开包 装取样的应按无菌操作进行取样。
食品微生物来源及污染途径
食品微生物来源:土壤、空气、水、人和动物
➢ 土壤 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品最易受到土壤中微生 物的污染。以细菌最多,其次是放线菌、霉菌与酵母菌。
➢ 空气 在空气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病源微生物,如结核杆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可通过污染的食品而引起感染。
➢ 水 水是一种污染源,淡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有:假单胞 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菌种。海水中主 要是副溶血弧菌,是人类吃海产品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
➢ 80年代,上海,毛蚶,甲型肝炎爆发,累及 30万人
➢ 1999年,宁夏,沙门氏菌污染肉品,食物中 毒暴发,发病人数上千人
➢ 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肠出血性大肠杆 菌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样品的采集
采样:指从待检物中采取少量具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检验用。 样品种类
样品种类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大样系指一整批, 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得的混合样品,小样系指做分析用, 称为检样。检样一般以25g为准,中样以200g为准。
采取外部及中心部位检样共200g,带馅糕点 直接采取外皮与内陷25g。 ▪ 检样处理:无菌称检样25g,加入225ml无菌 生理盐水中制成菌悬液。
2、豆制品 ▪ 样品采集:采取接触盛器边缘、底部及上面不
同部位样品200g放入灭菌容器内。 ▪ 检样处理:无菌称样25g,放入225ml无菌水
中混匀。
3、乳及乳制品 ➢ 样品采集 ▪ 散装或大型包装:用灭菌刀、勺取样,每件不少于
➢ 人与动植物 人与动植物体表、人与动物的消化道和上呼吸 道均有一定种类的微生物丛存在,该微生物如果污染了食品, 常引起腐败变质。当人与动物有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而致病时, 体内的病原菌就会随粪便和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处理不当,直 接或间接污染食品,造成对人的危害……
➢ 工具与容器 …
微生物危害
➢ 美国,每年约有72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 造成3500亿美元的损失
➢ 奶酪:用灭菌刀削去部分表面封蜡,再用点燃 的酒精棉球消毒表面后,用灭菌刀切开后,用 无菌刀取表层及深层检样少许,置灭菌乳钵内 捣碎,加少许生理盐水调成糊状。
4、蛋及蛋制品 ➢ 样品采集 ▪ 鲜蛋:用流水冲洗外壳,再用95%酒精棉球涂擦
消毒后,放入灭菌袋内,加封作好标记送检。 ▪ 全蛋粉、蛋黄粉、蛋白片:将包装开口处用75%
5、肉及肉制品 肉类包括鲜肉、冻肉、肉馅、禽肉等,肉制品指火腿、 香肠等。
➢ 样品采集 ▪ 生肉:宰后用无菌刀取两腿内侧肌肉各500克或劈半
后两侧背最长肌各50克,立即送检。 ▪ 家禽:用灭菌棉拭采胸腹各10cm2,背10cm2,四
边各5cm2 ▪ 其他熟制品:一般采200克。 ➢ 检样处理 ▪ 生肉:表面消毒(沸水内烫3—4秒或烧灼消毒)
第十一章 食品微生物培养检验技术
(补充章节)
食品的特点
1、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微生物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长繁殖,首先要有适
当的营养条件,如碳源 氮源 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碳 源是构成菌体成分重要元素… 2、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所需的营养物质要成为水溶液状态才能被吸 收…… 3、常具有天然防御结构和抑菌物质
200g,及时送检。 ▪ 大型包装:采用整件原包装,每件样品采集量为
瓶装:1瓶 袋装:1袋 罐装:1罐
➢ 检样处理 ▪ 鲜奶、酸奶:无菌手续去纸盖,瓶口火焰消毒后无
菌吸取25ml,放入225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 ▪ 炼乳:将瓶或罐用温水洗净,用点燃的酒精棉球消
毒,无菌开罐器开瓶后,无菌称25g(ml)放入 225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
酒精棉球消毒再开盖,用灭菌的金属制双层螺旋 式套管采样器斜角插入箱底,使套管旋转收取检 样,提出箱外用灭菌小匙自上、中、下部取样, 装入灭菌广口瓶中,每个检样不少于100克。 ➢ 检样处理鲜蛋外壳 ①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充分擦试蛋壳,将棉 拭直接放入培养基内增菌培养。 ②将整只鲜蛋用无菌水擦洗,以擦洗液作检样。 ▪ 鲜蛋蛋液:蛋壳流水下洗净75%酒精消毒壳 打蛋 ▪ 蛋粉:装样瓶浸入流动冷水中,检样融化后取出 放入有玻珠的瓶中。
▪ 味精 采取一袋100g
➢ 检样处理
▪ 瓶装:酒精棉球消毒瓶口石碳酸纱布盖好灭菌 开瓶器开启检验
▪ 散装:直接吸取接种
▪ 酱类:无菌称25g225ml无菌水
7、冷食品 ➢ 样品采集 ▪ 冷食菜:将样品混匀,采样200g ▪ 瓶装饮料:2瓶为一件 散装采500ml ▪ 冰淇凌:4杯为一件 散装采200g,放瓶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