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水剂的发展及其应用
脂肪族减水剂发展现状

脂肪族减水剂发展现状脂肪族减水剂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品,可以用于控制水泥浆和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脂肪族减水剂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脂肪族减水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减水剂主要以木质素为原料,通过酸解制得。
这种减水剂减水效果一般,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利于环境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减水剂逐渐从天然材料转向合成材料,如利用煤炭焦化工业副产品和天然气制取减水剂。
这使得脂肪族减水剂的减水性能逐渐提高,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随着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提高,脂肪族减水剂的使用也日益广泛。
传统的脂肪族减水剂通过物理吸附和电化学反应来实现减水效果,而近年来出现了新型的脂肪族减水剂,如高效减水剂和超高效减水剂。
这些新型减水剂通过改变水泥浆和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实现更好的减水效果。
例如,使用分子筛技术可以将水泥浆和混凝土中的水分留住,阻止其与外界环境接触,从而提高了减水效果。
除了减水效果的提高,脂肪族减水剂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过去的减水剂一般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不利于环境保护。
而现代的脂肪族减水剂通过研发和改进,使得其毒性和腐蚀性得以降低甚至消除。
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环保型减水剂,例如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取的生物质减水剂,其具有良好的减水效果和环保性能。
总之,脂肪族减水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建筑化学品,在减水效果和环保性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脂肪族减水剂的研发和创新仍将持续进行。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出现更高效、更环保的脂肪族减水剂,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减水剂的作用及用途

减水剂的作用及用途一、减水剂的作用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不变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和易性及强度不变条件下,节约水泥用量的外加剂。
与普通减水剂相比,减水及增强作用都较强。
1)静电斥力理论水泥水化后,由于离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以及水泥水化矿物、水泥主要矿物在水化过程中带不同电荷而产生凝聚,导致了混凝土产生絮凝结构。
减水剂大多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掺入到混凝土中后,减水剂中的负离子-SO—、-COO—就会在水泥粒子的正电荷Ca2+矿的作用下而吸附于水泥粒子上,形成扩散双电层(Zel。
a电位)的离子分布,在表面形成2)立体位阻效应掺有减水剂的水泥浆中,减水剂的有机分子长链实际上在水泥微粒表面是呈现各种吸附状态的。
不同的吸附态是因为高效减水剂分子链结构的不同所致,它直接影响到掺有该类减水剂混凝土的坍落度的经时变化。
有研究表明萘系和三聚氰胺系减水剂的吸附状态是棒状链,因而是平直的吸附,静电排斥作用较弱。
其结果是Zeta电位降低很快,静电衡容易随着水泥水化进程的发展受到破坏,使范德华引力占主导,坍落度经时变化大。
3)润滑作用减水剂的极性亲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多以氢键形式与水分子缔合,再加上水分子之问的氢键缔合,构成了水泥微粒表面的一层稳定的水膜,阻止水泥颗粒问的直接接触,增加了水泥颗 粒间的滑动能力,起到润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浆体的流动性。
水泥浆巾的微小气泡,同样对减水剂分的定向吸附极性基团所包裹,使气泡与气泡及气泡。
在混凝土掺加减水剂后,伴随水化反应进行,减水剂分子分散于分散系,均匀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破坏水泥颗粒的团聚,使得水泥颗粒由于减水剂分子存在的特殊作用处于高度分散安定状态。
在低含水量时就具有较高流动性。
对于高性能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状态及分散作用机理的研究有许多,其中较为着名的有立体效应理论、空位稳定型理论、D-L-V-O理论等。
2023年聚羧酸减水剂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聚羧酸减水剂行业市场需求分析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公路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聚羧酸减水剂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角度对聚羧酸减水剂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趋势1.1 市场容量不断增加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随着全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大型国家重点工程的不断建设,聚羧酸减水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房地产行业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需求份额最高。
1.2 需求细分化随着人们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
除了普通混凝土加工之外,针对某些特殊场合和特殊要求,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如高强度混凝土、流动混凝土、防止裂缝混凝土等。
1.3 环保需求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环保成为了一大关注点。
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外加剂,其环保性能备受关注。
因此,市场上对环保型聚羧酸减水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二、市场竞争格局2.1 品牌竞争激烈目前,国内聚羧酸减水剂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品牌。
其中,以三峡集团、立邦化学、高劲集团、光大环保等为代表的企业,因品牌知名度高、技术实力强,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2.2 价格竞争打压成本由于市场上聚羧酸减水剂的品牌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方面都会采取一些降低成本的措施,以便在价格方面更具竞争力。
因此,固定费用承担能力强、规模经济效应好的企业,在价格战中具有明显优势。
三、市场发展前景分析3.1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作为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外加剂品种之一,聚羧酸减水剂的需求量在未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未来聚羧酸减水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2 环保型聚羧酸减水剂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未来市场上将越来越需要环保型的聚羧酸减水剂。
因此,产业企业需要抓住这一发展趋势,注重技术研发,生产更为环保、安全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过程及应用

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过程及应用摘要: 简述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混凝土减水剂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经历和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混凝土减水剂;发展;应用混凝土减水剂是指掺加后能在保持流动性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或者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混凝土流动性,改善混凝土施工性的外加剂。
按照减水增强效果的不同,混凝土减水剂分为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两大类。
根据《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标准,高效减水剂是指减水率大于10%的减水剂。
目前,高效减水剂虽然已有多种,但为满足混凝土配制技术新要求,高效减水剂还将继续向新品种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
本文简要介绍高效减水剂的发展情况、应用情况,并展望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相信会对我国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科研和生产行业的投入有所裨益。
一.减水剂世界发展简史实际上,早在1938年,以萘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分散剂技术就在美国取得专利,这算得上是高效减水剂的前身。
因为当时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低(C20-C30),完全可以通过调节用水量来达到所需要的工作性,并保证强度,再加上水泥价格相对较便宜,从经济上考虑,没必要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在以后较长时间内,只有文沙树脂引气剂、氯盐类早强剂和用纸浆副产品制成的木质素磺酸盐普通减水剂占据着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市场。
1962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的服部健一博士研制成功了b-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以下简称“萘系”)高效减水剂;1963年,德国研制成功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磺酸盐(以下简称“密胺系”)高效减水剂,并投入生产应用,真正算作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类高效减水剂产品。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两类高效减水剂也相继在我国开发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
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充分利用地方性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蒽系高效减水剂应运而生,而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羰基焦醛高效减水剂)则是最近10年才开始生产应用的。
新型高效减水剂的发展与应用

28 ・
I 』
材
2 1年 第 5期 0 1
第 3 7卷 总第 13期 6
2 l年 1 01 0月
Sih a c u n Bui i g M atra s ln d e 发 展 与 应 用
秦 岷
( 新疆建筑材料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00 ) 300
剂 黯 然失 色 ,从 而 开 创 出 减 水 剂 技 术 和 混 凝 土施 工 技 术 的 新局面。
能 与 化 合 物 的结 构 有 密 切 关 系 , 良好 的 结 构 特 征 可 以使 其 在混凝土中作为 减水剂使 用时 ,在 用量很 小的 情况下就 会 对水泥颗粒产生很 强的分 散作用 ,而且这 种分散作 用还 不
次 重 大 革 命 。可 以说 减水 剂 的技 术 及 其 应 用 代 表 着 一 个 国 家建筑材料和施工技 术的水 平。但 是萘 系减水剂在 近几十 年 的发 展 中 也暴 露 了 一 些 自身 难 以克 服 的 问题 。例 如 ,用 它 配 制 的 混 凝 土 坍 落 度 损 失 影 响 十 分 明 显 ,不 可 能 有 更 高
主要 是 脂 肪族 结 构 单 元 ,在 线 形 主 链 上 还 带 有 许 多 一 定 长 度 的侧链 ,形 成 所 谓 的梳 形 结 构 。 它 的 分 散 和 分 散 保 持 性
的减水率 ,复掺形 成的复 合减水剂 对混凝 土某个单 一性 能 有所改善的 ,其强 度会有 不同程度 的降低 。为此 ,国外 积 极研究 和开发 非萘系 高效 减水剂 ,以丰 富的石油化工产 品 为原 料 ,以极 高的减水率 、极 小的坍 落度损失使 萘系减水
1 新型 高效 混凝 土减水 剂的发展
现代建设工程和工 程建筑 物及其施 工技术对 混凝土 的 要求越来越 高 ,不但 要 求 具有 适 当 的抗压 、抗 折 、抗 拉 、 抗弯强度 ,而且要 求其具有 高抗冻性 、抗 渗性 、耐腐蚀 性、 抗 碱 一骨 料 反 应 性 、致 密 性 和 耐 久 性 , 以 能 抵 抗 各 种 来 自 内部或外部因素 的破 坏 ,并要有合 适 的流动性和成 型及水 化 性 能 , 以满 足 各 种 施 工 环 境 和 施 工 条 件 的 要 求 。 因 而 在 t 凝 土 的 制备 过 程 中 ,通 常 要 在 其 拌 合 物 中 掺 人 不 大 于 水 昆 泥 重 量 一 定 比例 ( 常 为 5 ) 外 加 剂 , 以改 变 或 改 善 混 通 % 的 凝 土 性 能 诸 如 流 动 性 、和 易 性 、早 期 强 度 、 抗 冻 性 、抗 渗 性 、水 化 进 程 等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今 后 的 建 设 工 程 中 高 强 、
减水剂的发展及其应用

绪论混凝土是一类量大面广、历史悠久的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等工程。
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对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混凝土在运输中的塌落度损失等。
普通混凝土已经不能满足现行的施工工艺要求。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应用外加剂是混凝土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能使混凝土满足各种不同的施工要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推广应用较容易、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赋予新拌混泥土和硬化混泥土以优良性能的化学外加剂,掺量通常不大于水泥(或胶凝材料)质量的5%,它是混泥土的第五组分。
混泥土外加剂是生产各种高性能混泥土和特种混泥土不可缺少的部分。
混泥土外加剂可以改进混泥土内部结构和工艺过程,应用混泥土外加剂的目的在于改善混泥土的和易性和硬化混泥土的性能,同时获得节省水泥、节省能源、提高强度、缩短工期、加快模板周转等多种经济技术效果。
以减水剂的发展为核心,矿物外加剂的应用离不开化学外加剂,各种复合外加剂一般都包括减水剂成分。
在混泥土中掺入外加剂后,许多性能如微观结构、孔隙率、吸附性、硬化速度、强度等将发生改变,水泥矿物水化和水泥本身的一些性能也会受到影响[1]。
在混凝土外加剂中,减水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外加剂。
减水剂又称为分散剂或塑化剂。
减水剂对混泥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保持混泥土用水量不变,提高拌合物流动性;二是:保持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可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提高混泥土的强度;三是:保证强度和流动性不变,在减水的同时减少水泥用量,可节约水泥[2]。
一、减水剂的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为了解决混泥土存在的缺点,对混泥土外加剂进行了探索,将香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硬脂酸皂等有机物外加剂加入混泥土中,应用于公路、隧道等工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936年由Kennedy首先发现了萘磺酸甲醛聚合物。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聚羧酸系减水剂是混凝土添加剂中的一种重要成员,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和流动性,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发展,对混凝土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聚羧酸系减水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种类和特点聚羧酸系减水剂是一类由聚羧酸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减水剂,其分子结构具有丰富的羧基和疎水基团,能够与水泥颗粒发生强烈的吸附作用,形成高度分散的胶体颗粒,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分散性。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性能特点的不同,聚羧酸系减水剂可分为缩微粉聚羧酸系减水剂、液态聚羧酸系减水剂和固体聚羧酸系减水剂等多种形式。
目前,聚羧酸系减水剂已经成为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重要工程建设中,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高速公路、地铁隧道等。
在实际应用中,聚羧酸系减水剂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还能够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针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和性能改进。
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聚羧酸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技术和改性方法不断涌现,以提高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性、流动性和稳定性,以适应不同混凝土工程的需求。
(2) 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水泥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混凝土是复杂的多相体系,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其性能表现起着关键作用。
深入研究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分子尺度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指导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3) 聚羧酸系减水剂在不同混凝土体系中的应用性能研究。
由于混凝土在不同工程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性能要求,且受到原材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深入研究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各种不同混凝土体系中的应用性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减水剂的名词解释

减水剂的名词解释减水剂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化学添加剂,主要作用是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和可加工性。
减水剂可以通过改变水泥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水泥浆体的黏滞性和表面张力,从而使混凝土更易于流动和加工。
一、减水剂的分类根据减水剂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减水剂可以分为有机减水剂和无机减水剂两类。
1. 有机减水剂:有机减水剂一般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常见的有聚羧酸盐减水剂、磺酸盐减水剂和脂肪酸盐减水剂等。
这些减水剂可以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隔离膜,降低水泥颗粒间的黏结力,从而有效减少水分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2. 无机减水剂:无机减水剂主要是指使用活性硅酸盐、铜盐等无机成分制成的减水剂。
这些减水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氢氧根离子,降低水泥颗粒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减水效果。
二、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减水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分散作用:减水剂通过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分散层,阻碍水泥颗粒间的聚集,使混凝土颗粒分散均匀,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2. 减水作用:减水剂可以降低水泥浆体的黏滞性和表面张力,使水泥浆体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减少水分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3. 稳定作用:减水剂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稳定性,提高其耐久性和抗裂性。
三、减水剂的应用减水剂的应用广泛,除了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施工中使用外,还可以应用于港口码头、地下工程、道路养护等领域。
采用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轻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减水剂的应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减水剂的用量需严格控制,过量使用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其次,应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减水剂种类和品牌,确保减水剂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四、减水剂的发展前景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减水剂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
有机减水剂在减少混凝土用水量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2024年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聚羧酸减水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聚羧酸减水剂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聚羧酸减水剂的定义和分类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用于调节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延迟凝结时间。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可分为常规型、超塑型、高性能型等多个类别。
聚羧酸减水剂市场规模近年来,聚羧酸减水剂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目前我国聚羧酸减水剂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超过亿元人民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聚羧酸减水剂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
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聚羧酸减水剂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推出更加高效、环保的产品。
例如,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能和抗渗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市场竞争: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聚羧酸减水剂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绿色发展: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聚羧酸减水剂行业也在朝着绿色发展方向努力。
企业需要关注产品的环境影响,并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聚羧酸减水剂市场面临的挑战1.技术壁垒:聚羧酸减水剂行业技术要求较高,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法律法规限制:建筑行业受到很多法律法规的约束,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建筑材料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这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建筑行业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企业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并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
建议与展望针对聚羧酸减水剂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 关注环保需求,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3. 加强行业协作,促进技术共享和合作创新,提高整个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高效减水剂的应用现状与行业发展进展

制, 基本 无三废产 生。I s A —HP的性 能优越 : 量低 、 掺 减水 率 高 、 塑性能优 越 , 其 对低 碱水 泥 亦有 较好 的相容 性 。 保 尤 这 两系列产 品均已通过技术 鉴定 , 已大量 生产 和应 用 , 并 取 得 了 良好 的 社 会 、 济 效 益 。 经
[]冯 中 军 . 乐峰 , 军 等 . 1 傅 沈 聚羧 酸 高效 减 水 剂 的 结 构 与 性 能 关 系研 究E] 化 学 建材 ,0 6 J. 20.
社 会 发 展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参 考 资 料
有 效 浓 度 很 快 降 低 , 位 不 断 下 降 。在 减 水 剂 中 复 合 缓 凝 电 [ ]张兵 . 2 聚羧 酸 系高 性 能 减 水 荆 的研 制 [ ] 南京 理 工 大 学 ,07 D. 20. 组分 , 目前 降低 坍落 度 损 失最 常 用 的方法 。但 复合 缓凝 [] 希高. 是 3蔡 高性能混凝 土外加 荆的化 学结构特 征[ . A] 混凝 土外加 组 分 会 带 来 了新 的 问题 , 是 影 响 混 凝 土 早 期 强 度 的 发 展 。 就 剂及 其 应 用 技 术 , 0 4 20 . 般 说 来 ,d 3 度 均 低 于 不 掺 缓 凝 组 分 的 混 凝 土 ,d以 [ ]王志标. 高效减水剂混凝 土坍落度损失的研究[ . 1 、d强 7 4 掺 D] 武汉理工大 后 强 度 才 能 逐 渐 赶 上 。 相 比 之 下 , 用 具 有 缓 释 性 能 的 减 采 学 ,0 2 20.
用 高效减水剂和 开发混凝土新技 术必须解决 的一大问题 。 坍 落 度 损 失 的 原 因 , 先 在 于 水 泥 是 一 种 具 有 水 化 活 首 性 的物质 , 水 剂的加入有 可能 加速水 泥 的初期 水化进 程 ; 减 其 次 , 泥 颗粒 对 减 水 剂 的 强 烈 吸 附 , 使 液 相 中 减 水 剂 的 水 会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发展和在工程中的应用

521 概述混凝土外加剂作为混凝土材料中的第五种组分早已被人们所认可,尤其在当今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中已广泛应用,其在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性能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外加剂的应用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中的应用,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都有积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外加剂产品性能的不断完善,外加剂技术推动了混凝土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使混凝土在性能要求、施 工工艺、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和可操作性。
目前世界各国对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较多,其中日本在1986年率先研发具有一定比例的亲水性官能团的聚羧酸减水剂,并逐步完善并成功推广和应用。
欧美国家则相对日本较晚。
国外在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与国内相比更关心作用机理、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与浆体微观结构影响以及新拌混凝土性能和坍落度保持、混凝土引气、离析泌水、凝结和可泵送的一些综合性能。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有实力的外加剂企业通过大量研究和试验在聚羧酸减水剂上取得不少科研成果。
同时聚羧酸减水剂已经在国内各类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聚羧酸减水剂数量和产量均尚小。
所以我国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及工程大范围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2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现状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作为外加剂发展中的第三代产品,由于其良好特性和使用效果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是当今减水剂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除具有绿色环保、高强度、高减水率、低掺量、分散性和保坍性能好等优点外,其另一个主要特性是分子结构自由度大,可以通过分子结构设计获得预期性能优异的多用途高效减水剂。
2.1 聚羧酸减水剂的分类聚羧酸减水剂有以下几种分类:按主链所用单体不同分为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马来酸酐和马来酸系;按所用活性单体等原料品种分为二元、三元等共聚物;按表面活性剂不同分为非离子型减水剂和离子型减水剂;按照聚羧酸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分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脂性、烯丙基醚型聚羧酸盐、亚胺型聚羧酸盐和两性聚羧酸盐;按用途不同分为高流动性保持能力和高早强性聚羧酸减水剂。
2024年减水剂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减水剂市场分析现状前言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减水剂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1. 市场规模分析减水剂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混凝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减水剂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减水剂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年减水剂市场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2.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目前,全球减水剂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没有出现垄断现象。
主要的减水剂生产企业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日本等。
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新兴市场也涌现出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减水剂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表现出色,逐渐蚕食了传统市场的份额。
3.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分析减水剂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3.1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随着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减水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减水剂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2 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减水剂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因此,研发更环保、高效的减水剂成为市场的一大趋势。
新一代减水剂,如高性能减水剂、可降解减水剂等,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减水剂。
3.3 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减水剂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也是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减水剂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附加值,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4.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减水剂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新一代减水剂的应用将成为主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新一代减水剂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这些减水剂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环保特性,能够满足建筑行业对减水剂的更高要求。
4.2 互联网+在减水剂行业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铁路新线建设、复线改造、旧线改造等聚
羧酸盐等外加剂用量将达到20万吨。 目前约有40多家企业掌握了聚羧酸盐高性 能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技术。产能较大, 但处于以销定产状态。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生产
方法一:从化工企业购买已经加工好(酯
化好)的大单体,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等来进行聚合。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 方法二:从化工企业购买未加工的大单体 (PEO或MPEG),先酯化,再聚合。生 产周期较长。 酯化工艺较为复杂,有些企业可能难以保 证酯化质量和稳定性。
在中国的国外企业
2006年水泥产量12.35亿吨,庞大的建筑市
场吸引国外的外加剂企业。 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美国格雷斯 (GRACR)公司、意大利马贝(MAPEL) 公司、日本触媒公司、韩国LG公司、加拿 大弗克(FuClear)公司、瑞士的西卡 (SIKA)公司都在中国市场销售包括聚羧 酸在内的高性能外加剂。
以上。有时会影响强度和施工质量,特别在 大流动度混凝土工程施工时,更要注意含气 量的测量。
工程应用注意事项
(3)与其它外加剂相容性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一般不能与萘系
复合使用。操作上应特别注意使用干净容器,
内无其他杂质,不然会影响减水率和坍落度 保留性能。在与其它外加剂复合使用时,也 应注意与其它外加剂相容性。
大量甲醛、萘、苯酚等有害 物质,成品中也含有一定量
的有害物质
三、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 工程应用及注意事项
工程应用 过去认为只适合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 土、清水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等特种混凝 土。 随着对其技术经济性研究及生产工艺的优 化,重要原料的国产化,生产成本有所减低。 目前开始应用于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合成工艺优化
改进合成工艺,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 现大规模生产。
作用机理研究
深入研究聚羧酸系高效减 水剂的作用机理,为新产 品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 推进,聚羧酸系高效减水 剂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
产品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竞争
各厂家在产品质量上展开 竞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 和性能来获取更大的市场 份额。
合成工艺流程
2. 将混合液加热至 一定温度,加入链 转移剂;
4. 反应结束后,将 产物冷却至室温, 调节pH值至中性;
1. 将单体、催化剂 、引发剂等原料混 合均匀;
3. 继续加热并保持 一定时间,使聚合 反应进行;
5. 经过滤、干燥等 步骤,得到聚羧酸 系高效减水剂成品 。
合成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汇报人: 2023-11-17
目录
•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概述 •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制备 •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性能与测试方法 •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应用领域与效果 •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案例分析与应用实
践
01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概述
催化剂和引发剂用量
催化剂和引发剂用量不当可能导致聚合反应进行不均匀, 影响产物质量。控制方法为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引发剂用 量。
03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性 能与测试方法
物理性能测试
颗粒度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颗粒度应 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使用 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流动
性。
密度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密度应稳 定,且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相 匹配,以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减水剂生产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浅议混凝土减水剂的生产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混凝土减水剂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历史,阐述了几种主要外加剂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现状,并对减水剂的发展方面予以展望。
关键词:减水剂外加剂性能应用近年来,我国的基础建设保持着高速度增长,铁路、机场、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97年全国的外加剂生产厂家只有300多家,07年经过调查已达1500多家。
随着科技的发展,混凝土应用种类的增多和人们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外加剂已成为现代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
各种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了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同时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也促进了混凝土生产、施工工艺和新型混凝土的发展。
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很多,按功能分有减水剂、引气剂、防水剂、早强剂等。
其中,使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就是减水剂,其产量约占外加剂总量的70~80%。
它的主要作用有提高混凝土的流变性及可塑性,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寿命等。
下面将简要介绍减水剂的发展情况、主要品种及特性,并展望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发展简史1935年美国master builder的e.w.scxiptrt研制成功以纸浆废液木质素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普浊里”减水剂。
1937年美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减水剂的专利。
当时,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很低,所以较长时间内,木质素磺酸盐及文沙树脂引气剂、氯盐类早强剂占据着混凝土外加剂的市场。
1962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的服部建一首先研制成功了萘系高效减水剂。
196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并投入生产应用。
在我国,1975年铁道科学院研究了mf减水剂。
1978年由冶金部和武汉化工所共同研究和鉴定了萘系减水剂fdn,并得到了大量的生产应用。
随着工程对混凝土各项技术性能要求的提高,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和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
减水剂的发展及其应用

减水剂的发展及其应用减水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或水泥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可以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流动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减水剂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木质素减水剂到现在的高效减水剂,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
减水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最早被使用的减水剂是以木质素为主要成分的产品。
木质素减水剂通过减少水泥胶凝体的表面张力,改善了混凝土的可塑性。
然而,由于其添加量较大且性能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有机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开始出现。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是聚酸酯减水剂的发展。
聚酸酯减水剂通过改变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颗粒之间的作用力,改善了混凝土的可流动性。
这种减水剂的添加量少,效果好,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随着专业减水剂生产企业的出现,减水剂的品种更加丰富。
根据其化学成分和功能,减水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磷酸盐类减水剂、酸酐类减水剂和缩合物类减水剂。
磷酸盐类减水剂是一种较早的减水剂,其添加量较大且价格较低,常用于一般工程项目。
酸酐类减水剂是一种中等减水效果的减水剂,其添加量较小,价格适中,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
缩合物类减水剂是一种高效减水剂,其添加量极少,价格较高,常用于高标号混凝土和特殊工程。
减水剂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一般建筑工程中,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高速公路和铁路工程中,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和收缩,提高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在水利工程中,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渗水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耐水性。
然而,减水剂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环境影响是减水剂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减水剂的性能与施工工艺和材料配合比的选择有密切关系,需要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合理的试验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混凝土是一类量大面广、历史悠久的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等工程。
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对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混凝土在运输中的塌落度损失等。
普通混凝土已经不能满足现行的施工工艺要求。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应用外加剂是混凝土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能使混凝土满足各种不同的施工要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推广应用较容易、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赋予新拌混泥土和硬化混泥土以优良性能的化学外加剂,掺量通常不大于水泥(或胶凝材料)质量的5%,它是混泥土的第五组分。
混泥土外加剂是生产各种高性能混泥土和特种混泥土不可缺少的部分。
混泥土外加剂可以改进混泥土内部结构和工艺过程,应用混泥土外加剂的目的在于改善混泥土的和易性和硬化混泥土的性能,同时获得节省水泥、节省能源、提高强度、缩短工期、加快模板周转等多种经济技术效果。
以减水剂的发展为核心,矿物外加剂的应用离不开化学外加剂,各种复合外加剂一般都包括减水剂成分。
在混泥土中掺入外加剂后,许多性能如微观结构、孔隙率、吸附性、硬化速度、强度等将发生改变,水泥矿物水化和水泥本身的一些性能也会受到影响[1]。
在混凝土外加剂中,减水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外加剂。
减水剂又称为分散剂或塑化剂。
减水剂对混泥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保持混泥土用水量不变,提高拌合物流动性;二是:保持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可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提高混泥土的强度;三是:保证强度和流动性不变,在减水的同时减少水泥用量,可节约水泥[2]。
一、减水剂的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为了解决混泥土存在的缺点,对混泥土外加剂进行了探索,将香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硬脂酸皂等有机物外加剂加入混泥土中,应用于公路、隧道等工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936年由Kennedy首先发现了萘磺酸甲醛聚合物。
1938年,一种由萘磺酸盐组成的水泥分散剂在美国获得了专利[3]。
1962年,日本的服部成功研制出以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高效减水剂,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联邦德国在1964年研制出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聚合物高效减水剂。
到80年代初,这两种减水剂在好多国家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90年代初,日本针对高强超高强混泥土的需求而研究开发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1995年后,这种减水剂在日本国内的使用超过了萘磺酸甲醛聚合物[4]。
我国研究减水剂的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研究应用的是一些普通减水剂,如糖蜜,腐植酸及盐类减水剂以及纸浆脚料木质素磺酸盐类等。
70年代初,将印染业使用的NN0扩散剂引入混凝土用作减水剂,其性能明显优于木质素磺酸钙,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标志着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和研究进入了更高阶段。
l981年初,苏州混凝土制品研究设计院研制成功聚三聚氰胺甲醛磺酸盐。
80年代初,我国许多造纸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又联手开发纸浆下脚料。
330工程局曾研究豆腐水的减水性能并投入到工程中应用。
在掺量为0.1%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0.8%,混凝土强度增加10%,同时具有保塑,增塑和缓凝等作用。
与此同时,积极报道国外有关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国外驰名商标的外加剂。
l986年初,我国常州,北京首次引进了奥地利和英国的系列高性能外加剂有关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外加剂的发展,研究与应用[5]。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高效减水剂的品种和质量水平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系和三聚氰胺系的高效减水剂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应用。
但高效减水剂中绝大多数是萘系减水剂,约占高效减水剂总量的90%以上。
如何选择其他原料,研究开发出具有更大减水率及更高缓凝和保坍性能的减水剂成为外加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由苯及其同系物为原料合成这类聚合物的电解质即单环芳烃型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就符合这个研究方向,而这两类减水剂在我国的研究只是刚起步,应该成为我国高效减水剂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减水剂的作用机理简介由于水泥颗粒粒径绝大部分在7μm-80μm范围内,属于微细粒粉体颗粒范畴。
对于水泥-水体系,水泥颗粒及水泥水化颗粒表面为极性表面,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微细的水泥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能(固液界面能),为了降低固液界面总能量,微细的水泥颗粒具有自发凝聚成絮团趋势,以降低体系界面能,使体系在热力学上保持稳定性。
同时。
在水泥水化初期,C3A颗粒表面带正电荷,而C3S和C2S颗粒表面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的静电引力作用也促使水泥颗粒凝聚形成絮团结构。
由于水泥颗粒的絮凝结构会使10%-30%的自由水包裹其中,从而严重降低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减水剂掺入的主要作用就是破坏水泥颗粒的絮凝结构,使其保持分散状态,释放出包裹于絮团中的自由水,从而提高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
作为水泥颗粒分散剂的减水剂,大部分是相对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电解质,其相对分子量在1500-100000范围内。
这些聚合物电解质的碳氢链上都带有许多极性基官能团,极性基团的种类通常有-SO3、-COO-及-OH等。
这些极性基团与水泥颗粒或水化水泥颗粒的极性表面具有较强的亲合力。
带电荷的减水剂(具有-SO3、-COO-等极性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通过范德华力或静电引力或化学键力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带极性基(如-OH、-O-)的非离子减水剂也能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
没有与水泥颗粒表面作用的极性基则随碳氢链伸入液相。
水泥颗粒或水泥水化颗粒作为固体吸附剂,由于本身性质和结构的复杂性,使减水剂在其表面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
并且吸附作用可以发生在毛细孔、裂缝及气孔的所有表面上。
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过程要比一般的溶液吸附过程复杂得多。
并且在水泥—水分散体系中,水泥粒子吸附减水剂的同时,还伴随着水泥的水化过程。
减水剂掺入新拌混凝土中,能够破坏水泥颗粒的絮凝结构,起到分散水泥顺位及水泥水化颗粒的作用,从而释放絮凝结构中的自由水,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虽然,减水剂的种类不同,其对水泥颗粒的分散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但是,概括起来,减水剂分散减水机理基本上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降低水泥颗粒固液界面能减水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异极性分子),性能优良的减水剂在水泥-水界面上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减水剂吸附在泥颗粒表面能够降低水泥颗粒固液界面能,降低水泥-水分散体系总能量,从而提高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这样有利于水泥颗粒的分散。
因此,不但减水剂的极性基类、数量影响其减水作用效果,而且减水剂的非极性基的结构特征,碳氢链长度也显著影响减水剂的性能。
(2)静电斥力作用新拌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减水剂分子定向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部分极性基团指向液相。
由于亲水极性基团的电离作用,使得水泥颗粒表面带上电性相同的电荷,并且电荷量随减水剂浓度增大而增大直至饱和,从而使水泥颗粒之间产生静电斥力,使水泥颗粒絮凝结构解体,颗粒相互分散,释放出包裹于絮团中的自由水,从而有效地增大拌合物的流动性。
带磺酸根(-SO3)的离子型聚合物电解质减水剂。
静电斥力作用较强;带羧酸根离子 (-COO-)的聚合物电解质减水剂,静电斥力作用次之;带羟基(-OH)和醚基(-O-)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减水剂,静电斥力作用最小。
(3)空间位阻作用聚合物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则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有一定厚度的聚合物分子吸附层。
当水泥颗粒靠近,吸附层开始重叠,即在颗粒之间产生斥力作用,重叠越多,斥力越大。
这种由于聚合物吸附层靠近重叠而产生的阻止水泥颗粒接近的机械分离作用力,称之为空间位阻斥力。
一般认为所有的离子聚合物都会引起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斥力两种作用力,它们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以及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摩尔质量。
线型离子聚合物减水剂(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能显著降低水泥颗粒的ξ负电位(绝对值增大),因而其以静电斥力为主分散水泥颗粒,其空间位阻斥力较小。
具有枝链的共聚物高效减水剂(如交叉链聚丙烯酸、羧基丙烯酸与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接枝聚环氧乙烷的聚丙烯酸共聚物等等)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虽然其使水泥颗粒的ξ负电位降低较小,因而静电斥力较小,但是由于其主链与水泥颗粒表面相连,枝链则延伸进入液相形成较厚的聚合物分子吸附层,从而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斥力作用,所以,在掺量较小的情况下便对水泥颗粒具有显著的分散作用。
(4)水化膜润滑作用减水剂大分子含有大量极性基团,如木质素磺酸盐含有磺酸基(-SO3),羟基(-0H)、和醚基(-O-)、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和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含有磺酸基,氨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含有磺酸基和胺基(-NH2):聚胺酸盐减水剂含有羟基(-CO-)和醚基。
这些极性基因具有较强的亲水作用,特别是羟基、胺基和醚基等均可与水形成氢键,故其亲水性更强。
因此,减水剂分子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后,由于极性基的亲水作用,可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溶剂化水膜。
水化膜的形成可破坏水泥颗粒的絮凝结构,释放包裹于其中的拌和水,使水泥颗粒充分分散,并提高了水泥颗粒表面的润湿性,同时对水泥颗粒及骨料颗粒拉的相对运动具有润滑作用,所以在宏观上表现为新拌混凝土流动性增大。
(5)引气隔离“滚珠”作用木质素磺酸盐、腐植酸盐、聚羧酸系及氨基磺酸盐系等减水剂,由于能降低液气界面张力故具有一定的引气作用。
这些减水剂掺入混凝土拌合物中,不但能吸附在固液界面上,而且能吸附在液气界面上,使混凝土拌合物中易于形成许多微小气泡。
减水剂分子定向排列在气泡的液气界面上,使气泡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同时带上与水泥颗粒相同的电荷。
气泡与气泡之间,气泡与水泥颗粒之间均产生静电斥力,对水泥颗粒产生隔离作用,从而阻止水泥颗粒凝聚。
而且气泡的滚珠和浮托作用,也有助于新拌混凝土中水泥颗粒、骨料颗粒之间的相对滑动。
因此,减水剂所具有的引气隔离“滚珠”作用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三、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一)减水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提高工作性能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即易于拌和、运输、浇灌及振捣),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又称为工作性)。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涵义。
适量减水剂掺入混凝土拌合物中,由于其对水泥颗粒的分散作用,可使新拌混凝土粘度下降,颗粒间相对流动容易,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高效减水剂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改善比普通减水剂强。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减水剂掺量增大和易性改善程度也增大。
但是引气缓凝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盐、糖钙、糖蜜等)掺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并引气过多降低硬化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