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 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中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中药产业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注册申请及社会服务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中药产业中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在中药产业具有独立从事相关工艺和技术设计及实施,中药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课程设置、学分及考核方式1、课程设置: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实现“工与学”有机结合,从“以学科为中心划分”转变为“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中心划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2、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重视实践教学。
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监管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
3、学分:实验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按1学分/30学时计算,其余课程按1学分/18学时计算。
同等学力/跨专业补修课程、论文开题、中期检查不计学分。
4、考核方式: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培养环节均需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鼓励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应有一定量的笔试。
应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所区别,应突出对专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考察。
5、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应编写教学大纲。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境内)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中医药事业,积极服务于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汲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精华,具备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医学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理论的能力。
2.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和创新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掌握本学科专业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或相关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熟练运用外文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一)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一般情况下不得提前毕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院研究生主管领导、研究生院主管领导逐级批准后,可以延长学习期限。
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累计申请延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
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员,学习期限不少于4年。
如4年期间没有完成学位论文,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院研究生主管领导、研究生院主管领导逐级批准后,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累计申请延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二)时间安排课程学习累计半年左右,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两年半。
博士研究生培养时间安排表三、课程学习及要求(一)课程学习1.课程分类博士生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学位课(必修)与专业课(必修)和专业基础课(必修)。
也可根据专业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修1~2门课。
2.课程学分课程实行学分制。
博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共计16~20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按研究生院要求执行,共计10~14学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共计6学分(见下表)。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导师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研究方向进行选择,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课程相同。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及学分一览表(二)课程考核1.考试成绩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成绩≥60分者为合格,给予相应的学分。
2.补考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按照学校有关考试成绩及补考的规定执行。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附件3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为贯彻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有关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旳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2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有关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旳意见》(教研〔2023〕2号)精神,不停完善我国中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改革,建立适应中医特点旳人才培养制度,增进中医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特制定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旳与规定一、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旳中医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旳现代诊断技术,具有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旳体现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有关专业旳常见疾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具有较强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旳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纯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旳能力和很好旳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一、招生对象。
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旳专业规定旳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
二、入学方式。
参与全国硕士硕士招生,并到达规定规定,着重考核学生旳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一、学习年限。
中医硕士生学制3年。
在规定期间内未到达培养规定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和申请学位年限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有关文献规定自行规定。
二、培养原则。
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旳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涵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内容与规定,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旳全面培养,同步重视祖国医学老式经典传承。
硕士培养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参与硕士教学培养。
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细则-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办法(试行)(2012年10月)为了鼓励研究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使研究生奖助体系的评审建立在科学、合理、公平、公开的考评机制上,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总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组织及原则学院成立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负责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的相关事宜。
院长担任评审小组组长。
奖学金主要授予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学术研究等方面优秀的研究生。
鼓励和提倡研究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从而促使各类人材脱颖而出,真正发挥奖学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研究生在思想品德、业务学习、科研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参评范围和资格研究生奖学金的参评范围为除以下情况外的基础医学院在籍研究生:1、破格录取的研究生不参加第一学年的奖学金评定。
2、个人人事档案未转入学校的。
(定向及委培研究生可参加助研、助教、助管评定)3、超出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年限的研究生。
4、本人未提申报奖学金申请者。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取消下学年研究生奖学金评审资格,并停发本学年剩余奖学金:1、违反校纪受到处分者。
2、违反学校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办法、违反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造成极坏影响和安全事故者。
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学位课)不及格者取消下一学年研究生奖学金评审资格。
三、评审办法1、研究生本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填写《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申请表》。
由导师对其做出评价并签署意见(新生除外)。
2、根据学校下达的奖学金名额,学院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进行组织学院内各等级奖学金名额分配并进行初评。
3、初评结果在学院内公示。
4、初评结果按要求报研究生工作部。
四、个人申诉:研究生本人对奖学金初评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学院初评结果公示之日至公示结束的时间内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提出申诉,在由班主任按程序上报,有评定工作组做出答复。
五、学生奖学金1、学生奖学金评审博士、硕士学生奖学金各等级的名额由基础医学院奖学金评审小组根据不同专业招生情况统一分配至各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一轮重点学科。
该学科拥有较合理的学科梯队,分别由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中心实验室、内经教研室等组成。
现有成员19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
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7名。
每年培养硕士生约15名,博士生约5名。
学科研究方向为脏象研究、证的研究、情志防治学的研究及内经学研究等。
历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获国家级、市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包括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
1996年以来任主编和副主编的教材和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该学科的建设为培养博土生、硕土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具有全面、系统、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
3.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藏象学说的研究2.证及辨证论治机理研究3.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研究4.中医防治原则的研究5.中医基础理论的多学科研究6.内经学研究四、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可弹性学习2-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本专业硕土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有权授予的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授予学位的专业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科、专业为准,授予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门类学位。
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第三条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是学位工作的核心。
要求全校各有关部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层层把关,全面审核,综合评定,保证质量,向国家和人民负责。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条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人组成,博士生导师应占半数以上,任期四年,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人,副主席人,秘书长人。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由校长或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主席从博士生导师中推选,秘书长由研究生部主任担任。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经校长办公会通过,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学位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学位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处理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我校按学科、专业设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每个分委员会由~人组成,设主席人,副主席~人,秘书1人。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应占半数以上。
任期四年。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成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五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如遇退休、健康等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责时,校长办公会可以调整其组成人员,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第六条学位办公室的职责(一)审批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二)组织专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三)组织学位授予点的申报;(四)负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交办的工作;(五)负责研究生导师遴选的具体工作。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基础医学专业).doc
学号:硕士生姓名导师专业培养环节课程名称学时数学分考核方式公思想政治理论课 4 考试共英语 4 考试课医学统计学 3 考试医学进展 2生物信息学 3 考试SPSS软件应用 2 考试学医学信息检索 2 考试位课程基础与专业课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 1教学实践 (2 学分 )研究方向各学期工作内容及安排一二三四五六阅读文献、撰写综述、预备试验、开题报告、撰写学位论文,学进行课题研究研究计划、教位论文答辩学实践姓名职称培养任务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导师签名教研室意见主管部门审批意见入学时间学制说明:1.本计划在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订。
2.指导小组成员由2-3 名副教授及讲师担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跨学科、跨部门聘请)。
3.本计划一式四份(用 A4 纸打印):硕士生、导师、教研室、研究生主管部门各一份。
学术活动 (1 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30 次,英语作报告 1 次学位论文 (3 学分 )学位论文答辩 (1 学分 )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学号:硕士生姓名导师培养环节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英语课医学统计学医学进展生物信息学学SPSS软件应用医学信息检索位课基程础与专业课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轮转专科时间专业研究方向学时数学分考核各学期工作内容及安排方式一二三四五六4 撰写学位论文,学考试位论文答辩4考试3临床技能轮科训练 , 招生专科定考试2向培养;结合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预备实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课题3 考试研究。
同时进行临床教学能力培养。
2考试2考试姓名职称培养任务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导师签名附院科教科主管部门审批意见轮转专科时间入学时间学制说明:1.本计划在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 , 根据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订。
2.指导小组成员由 2-3 名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担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跨学科、跨部门聘请)。
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中药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适应国家健康发展战略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药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能遵纪守法;热爱中医药卫生事业,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尊师重道、关爱病人、尊重和珍爱生命;具有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2.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中国传统文化及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医患沟通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处理能力。
3.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及中医传统保健疗法,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与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基础。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药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药思维与专业实践能力,能在中药教学、科研、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中药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中药基本知识,具备中药的临床应用、处方调配的基本能力;2. 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和中药鉴定研究的基本能力;3. 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和制剂制备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能力;4.掌握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能力;5. 掌握中药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中药质量评价和研究的基本能力;6. 了解中药从开发、生产到临床应用的流程;熟悉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7. 具备主动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在中药临床、科研及相关领域独立工作及创新的能力;8.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具备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医药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中医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中医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二、培养要求:1. 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深厚的中医学科理论基础。
2. 具备基本科研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中医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
3. 具备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技术进行临床实践。
4. 具备一定的中医学科教学能力,能够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1. 专业设置: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等专业方向。
2. 课程安排: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药制学、中医养生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辅助课程如中医临床实习、科研方法学等。
四、培养形式和要求:1. 学术研究: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
2. 临床实践:学生需在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的中医临床实习,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3.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论坛,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五、导师指导和考核评价:1. 导师指导:学生需选择专业对口的导师进行指导,导师需具备较高的中医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 考核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学术成果、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考核评价,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达到培养目标。
六、培养成果和就业方向:1. 培养成果:毕业生具备中医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2.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教育机构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工作。
七、总结与展望: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层次的中医学科人才,强化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中医学科的发展和传承。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培养方案总则(境内)一、培养目旳1.热爱祖国, 热爱中医药事业, 积极服务于社会;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一定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措施和实践旳能力。
2.具有严谨旳科学作风, 具有较强旳实践工作能力, 通过本学科旳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 掌握一定旳本学科专业旳基础理论和知识, 具有从事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或有关工作旳能力。
3.纯熟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运用外文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旳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一)学习年限1.硕士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1年左右, 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2年左右。
2.符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条件旳硕士硕士, 可以提出申请,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硕士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旳暂行规定》执行。
3.提前毕业者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4.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毕培养计划者, 由本人申请, 经导师、学院硕士主管领导、硕士院主管领导逐层同意后, 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 合计申请延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二)时间安排三、课程学习及规定(一)课程学习1.总学分: 不少于36 学分。
2.公共学位课程(必修课): 19学分。
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公共必修课及学分一览表3.专业学位课程(必修课): 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执行, 不能少于3门。
4.非学位课程(选修课): 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并参照导师旳研究方向进行选课。
5.跨专业硕士旳课程学习:跨专业硕士除完毕上述课程外, 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主干课程, 但不计学分。
(二)考核1.考试成绩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成绩≥60分者为合格, 予以对应学分。
2.补考四、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者, 按照学校有关考试成绩及补考旳规定执行。
五、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规定1.科研实训各专业根据硕士硕士培养目旳通过硕士课程学习、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和参与科研课题进行科研能力旳培养工作。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能够在中医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进行高层次的工作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
其中必修课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研究方法》、《经典医籍阅读与研究》等;选修课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目标进行选择,如《中医药研究前沿》、《中医药临床实践》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等,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2. 学术研究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学术研究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培养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 导师制度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研究生涯规划。
导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密切的学术交流和指导关系,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和发展。
4. 综合考核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当通过综合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
考核方式包括学术论文评审、学术报告、综合考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学术交流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当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扩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影响力。
三、总结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加强学术研究和实践环节,完善导师制度和学术交流机制,为培养高水平的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通过这样的培养方案,能够培养更多的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一)知识目标1.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本学科及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一)能力目标1.具有能运用所掌握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中医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具有一定的带教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中医学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中医临床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具有热爱中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中医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教育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责任的态度关爱生命。
5.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四)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6.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中医思维能力。
7.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自觉开展中医学科研工作。
8.较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
9.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方向(一)藏象学说研究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本方向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主要采用临床调研和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旨在研究、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药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覆盖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生物技术学等多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在学术队伍、实验装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旨在培养大批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依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药现代化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1.研究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个人素质。
2.研究生既要掌握传统中药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中药现代化以及国内外中药发展的最新动态。
3.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4.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具有独立研发中药新药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中药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应与中药现代化密切结合,主要研究方向有:1. 中药化学: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从中药中发现新的活性物质以及新药的先导化合物。
随着我国实施对化学物质和药品的专利保护,我国药品生产必将尽快实现由仿制向创新转轨,从中药中寻找结构新颖、安全低毒的化学活性物质不但是我国新药研制的优势和特色,而且事实证明更是一条捷径。
2. 中药药理学:主要是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对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进行证明并用现代术语进行阐述,这必将带动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拓展中医药的生存空间,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
3. 中药制剂学:主要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使中药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加速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进程。
4. 中药资源学: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寻找濒危中药的代用品,建立新的药用资源和食品资源,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境内)
一、培养目标
1. 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积极服务于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备一定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和实践的能力。
2. 具备严谨的科学作风,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掌握一定的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从事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或相关工作的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运用外文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
4. 身心健康。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一)学习年限
1. 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硕士学位课程学习1年左右,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2 年左右。
2. 符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可以提出申请,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科
学学位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暂行规定》执行。
3. 提前毕业者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4.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院研究生主管领导、
研究生院主管领导逐级批准后,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累计申请延期次
数不得超过2次。
(二)时间安排
三、课程学习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1.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2. 公共学位课程(必修课):19学分。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及学分一览表
3. 专业学位课程(必修课):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执行,不能少于 3门。
4. 非学位课程(选修课):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并参照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选课。
5. 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跨专业研究生除完成上述课程外, 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 医本科
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二)考核
1. 考试成绩
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成绩》60分者为合格,给予相应学分。
2. 补考
3. 完成综述和预实验;
4. 第3学期末以前完成
论文开题。
4. 撰写学位论文;
5. 完成论文并进行论文答
J L A
亠 辩。
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按照学校有关考试成绩及补考的规定执行。
四、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要求
1. 科研实训
各专业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通过研究生课程学习、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和参加科研课题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
硕士研究生导师根据专业及研究方向按研究生院的要求参加实验动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医学)、分子生物学、大型仪器操作等培训,并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硕士研究生应熟悉本专业与自已研究方向有关的一般科研思路、科研技术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科研动向和研究热点;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
2. 临床实践中医学专业可随导师本人或其他研究生导师出门诊,出诊的时数及评价标准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执行。
带诊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要有书面评语,并将其记录在研究生学习档案中。
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活动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自行决定。
五、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论文总体要求
1.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2. 在论文中对自己的研究作出详细的阐述。
3. 学位论文应能反映作者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论文选题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本专业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进行调研或预实验等,然后进行论文的选题。
1. 所选择的课题可以是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也可以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本学科研究方向范围内自己选择研究课题。
自选课题必须征得导师同意。
2. 选择的课题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展和改进,并能提出新的思路或观点。
所选择的论文研究课题应对学科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三)开题报告
1. 开题报告的撰写
硕士研究生确定选题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系统查阅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在此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进行实验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应进行预实验,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立项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特色与创新之处,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研究基础,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方可进行开题。
2. 开题报告的评议
(1)成立评议小组
评议小组成员由3名相关专业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不能作为自己所指导研究生的开题评议小组成员。
评议小组成员由导师提名,组长从评议小组成员中产生。
(2)评议过程和内容
开题报告的评议由组长主持。
研究生进行陈述,时间约25分钟。
评议小组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预期的研究结果等进行评议,通过开题报告评价其选题依据、研究方案及可行性等,并指出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法与方案。
评议小组成员应根据开题报告的具体情况填写“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评议表”。
注:
2•总评分》60分为通过。
(3)评议结果
分两种:通过与不通过。
评议小组就上述评议的几方面内容写出评议意见。
不通过者,在3个月内可重新开题,再次开题仍未通过者,需延期毕业,延期期间所需费用自行解决。
3. 开题的时间
一般不晚于第三学期末。
(四)论文工作阶段检查
开题完成半年后,在导师的组织下,硕士生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下一步论文工作计划等。
汇报时间约20分钟。
与会者应对其汇报提出意见或建议,使论文工作顺利进行。
中期检查应有详细记录,记录填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档案》。
参加人员包括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至少有本专业两名副高职以上的专家, 其他参加人员不限。
(五)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按《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的有关规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的查重
1. 学位论文完成后,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和格式上交。
2. 按学校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论文电子版的查重工作,查重结果的处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的送审评阅硕士论文由学院统一送给与论文研究方向相关的专家(具有高级职称)进行评阅,送审专家人数不少于2 人。
由专家填写《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表》。
评审通过者,可申请答辩。
如有评审专家认为未达到学位论文水平,应按专家意见修改后重新送审,直到评审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
六、发表论文要求科学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发表1 篇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按照研究生院规定执行)。
所发表论文必须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独立署名或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必须为第一作者,导师必须为通讯作者。
七、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后,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的答辩申请程序,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分会按规定审查答辩申请人的答辩资格,审查合格者由学位分会组织答辩,同时上报校学位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程序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如研究生论文答辩未通过,需按答辩委员会意见修改后重新申请答辩,若再次不通过者,需按延期毕业处理。
八、研究生管理
1.导师负责制导师应认真履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各项职责,全面负责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培养工作,加强与硕士研究生的深度交流,关心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思想和生活。
在学生入学3 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结合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制定该生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科研实训和临床实践等。
个人培养计划书一式两份,一份由导师保存,一份上交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
室备案
2.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方式,导师及指导小组成员要做到教书育人,使硕士研究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导师指导小组一般由3 人组成(包含导师),小组成员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经系(中心)、学院主管领导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在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也可利用校内、外或国内、外学术资源联合培养,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符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者,方可授予我校的硕士学位。
3. 其它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所属课程组、系(中心)、学院及学校的各项学术及公益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岗位需求,通过参加助管、助教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