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总供给理论

第七章 总供给理论

(2)模型的推导: 假定企业和工人通过预先谈判签定了未来的 工资合同以规定名义工资。这时双方都不知道合 同生效时的实际价格水平P,只是对未来价格有一 个预期值Pe。劳资谈判双方的心中有一个“标的 实际工资”w,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劳资双方所 期望达成劳动供求均衡的观念的实际工资。双方 根据这一实际工资心理价位w和他们对总价格水 平P的预期Pe来他们确定的名义工资: W=w· Pe (7.1) 名义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的物价水平。 在名义工资确定之后和劳动被雇佣之前,企 业知道实际物价水平P。由此,实际工资可以表示 为W/P,根据(7.1)式,实际工资就等于:
其中,Y是实际产出,是潜在产出水平,P是一般物 价水平,Pe是预期的价格水平。 这一总供给方程表明,当价格水平偏离它的预期值时, 实际工资就不等于由充分就业水平确定的目标值,实际产 出水平就会偏离充分就业的产出,也就是潜在产出。偏离 的程度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参数,它的倒数就是总供 给曲线的斜率;二是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的差异, 差距越大,则偏离的幅度越大。如果实际价格高于预期水 平,实际工资水平会低于目标值,企业会增加劳动投入, 产出也将高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反之,如果实际价格水平 低于预期值,产量将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但是当企业做出供给决策时,它并不清楚其他市场正 在发生的情况。关于其他市场的信息可能来得较晚,也可 能企业的经理没能及时关注全社会的经济状况。当信息不 完全时,企业就不知道总的价格水平,它只能对此进行猜 测。据此,可将上 式改写为:
Yi ( P P ) Yi i e
其中,Pe是企业对价格水平的预期。 如果企业预计到了价格水平的这种变动,那么它知道 产品的相对价格未发生变化,因此也不会增加生产。如果 企业没有预计到价格水平的提高,根据观察到的自己产 品的价格上升,它会认为自己产品的相对价格有了上升, 因此会增加劳动需求,扩大产量。如果其他企业也如此的 话,它们也会由价格水平的上升错误地认为自己产品的价 格上升,从而增加生产。当所有企业的生产超过它的潜在 水平时,整个经济的产量当然也就高于潜在总产量了。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
4.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5.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握温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并 能用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 1.反应机理的概念,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 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浓度、温度对化学反 应速率影响的定量关系: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的温度因子,阿仑尼乌 斯方程及其应用。 难 点: 1.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 2.质量作用定律,阿仑尼乌斯方程。
碰撞的几何方位要适当.
对应2HI→H2+2I,若每次碰撞都反应,T=500℃,c (HI) =1.0×10-3 mol · dm-1, d (HI) =4.0×10-10m. 则理论碰撞次数和实际碰撞次数各为多少?
a -E RT
r=Z.P.f =Z P e
以碰撞频率公式计算:
2
这里,Z 碰撞频率, P 取向因子,f 能量因子
t1= 0 s t2=300 s
[ NO2 ] V ( NO2 ) t
V (O2 )
[O2 ] t
c1(N2O5) = 0.200 mol· L-1 c2(N2O5) = 0.180 mol· L-1
mol L-1 r ( N 2 O5 ) 300s
Question 2
所示反应图上哪一点代表反应中间产物 ?哪一点代表活化络合物?
2
3
势 能
1 4
反应过程
§7-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7-3-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恒T,r取决C反, C反越大,r越快, 碰撞理论来解释: 恒T,对某一化学反应来说, C反一定,n活化分子%也 一定.增加C反, n活化分子%增大, 有效碰撞的频率增 大,r增大。

第 7 章 网络设备安全

第 7 章 网络设备安全

7.2.2 访问控制列表(ACL)技术
如果需要交换机对报文做更进一步的控制,可以采 用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 访问控制列表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输入和输出 控制,确保网络设备不被非法访问或被用作攻击跳 板。ACL是一张规则表,交换机按照顺序执行这 些规则,并且处理每一个进入端口的数据包。每条 规则根据数据包的属性(如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协 议)确定转发还是丢弃该数据包。由于规则是按照 一定顺序处理的,因此每条规则的相对位臵对于确 定允许和不允许什么样的数据包通过网络至关重要。
(2)为VLAN指定广播风暴抑制比 也可以使用上面的命令设臵VLAN允许通过的广播流量的大 小。默认情况下,系统所有VLAN不做广播风暴抑制,即 broadcast level值为100%。
2. MAC地址控制技术
可以通过MAC地址绑定来控制网络的流量,来抑制 MAC攻击。网卡的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确定的, 采用IP-MAC地址解析技术来防止IP地址的盗用, 建立一个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表,然后查询 此表,只有IP-MAC地址对合法注册的机器才能得 到正确的ARP应答。
(1)MAC地址与端口绑定。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 指定端口模式。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00-90-F5-10-79-C1 ! 配置MAC地址。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1 ! 限制此端口允许通过的MAC地址数为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shutdown ! 当发现与上述配置不符时,端口down掉。

7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7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垄断价格会造成资源配置损失 1、人为造成供求矛盾; 2、使价格失真; 3、企业创新的动力减弱。
第三节 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原因 (1)商品经济存在 (2)垄断企业之间存在竞争 (3)存在大量的非垄断企业
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 第一,目的不同—垄断利润 第二,手段不同—利用经济以外的手段 第三,主体不同—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第四,内容不同 第五,结果不同—破坏性更大
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爆发了抵制托拉斯的 大规模群众运动,这种反垄断思潮导致1890 年《谢尔曼法》(Sherman Act)的诞生。 《谢尔曼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法,从 而也被称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法之母。美国最 高法院在其一个判决中指出了谢尔曼法的意 义,即“谢尔曼法依据的前提是,自由竞争 将产生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最低的价格,最 高的质量和最大的物质进步,同时创造一个 有助于维护民主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环境”。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学习目标及要求 掌握竞争的特征和作用,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以及反垄断政策。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竞争引起垄断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节 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竞争的作用,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第一节 竞争引起垄断 一、竞争 1、竞争的含义 竞争——商品生产者或其他经济 利益主体为了争取有利的生产、 销售等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 济利益而进行的角逐。
垄断价格的制约因素 1、商品需求的制约 2、商品供给的制约 3、产品成本的制约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从整个社会来看,商品价格总额和 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垄断价格只是使价 值和剩余价值做了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 再分配,只是价值表现形式的变化。垄 断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不同商品的垄断 价格的差别总是反映其价值差别,垄断 价格总是受价值制约的。

第七章换热网络合成

第七章换热网络合成
便回收热量,然后继续冷却,以完成气、液相 的分离。
❖ 换热网络的消耗代价来自三个方面:
换热单元(设备)数;
传热面积;
公用工程消耗。
❖ 换热网络合成追求的目标,是使这三方 面的消耗都为最小值。实际生产装置很 难达到这一目标。通常,最小公用工程 消耗意味着较多的换热单元数,而较少 的换热单元数又需要较大的换热面积。 实际进行换热网络设计时,需要在某方 面做出牺牲,以获得一个折衷的方案。
步骤一 划分温区
❖ (1)分别将所有热流和所有冷流的进、 出口温度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热流体:30,60,150,170 冷流体:20,80,135,140
热流体:30,60,150,170 冷流体:20,80,135,140
(2)计算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即将热流体温 度下降Tmin/2,将冷流体温度上升上Tmin/2
j
式中j为第i温区的物流数
❖ 照此方法,就可 形成每个温区的 线段,使原来的 三条曲线合成一 条复合曲线,如 图 所示。以同样
的方法,也可将 多股冷流在温-焓 图上合并成一根 冷复合曲线。
7.2.4 夹点的形成
❖ 当有多股热流和多股冷流进行换热时,可将 所有的热流合并成一根热复合曲线,所有的 冷流合并成一根冷复合曲线,然后将两者一 起表示在温-焓图上。在温-焓图上,冷、热 复合曲线的相对位置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如 下图所示。
于曲线 B的斜率;
在 T2到 T3的温区内,有三 股热流提供热量,总热量值 为(T2-T3)(A+B+C)=H2, 于是这段复合曲线要改变斜 率,即两个端点的纵坐标不 变,而在横轴上的距离等于 原来三股流在横轴上的距离 的叠加。即,在每一个温区 的总热量可表示为:
H i FCP (Ti Ti1 )

无机化学第七章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

无机化学第七章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

(二)
螯 合 物
性质:
1、配位数少。
2、稳定。因成环而稳定性增强的现象称为螯合效应。 稳定性与螯环的大小及成环的数目有关,一般五元 环最为稳定;当配位原子相同时环越多螯合物越稳定。
有机络合剂
乙二胺 - Cu2+
H2 N H2C
Cu
三乙撑四胺 - Cu2+
H2 N H2 N CH2
Cu
H2 N CH2 CH2
三、 配合物的命名简介
4、配体的顺序
①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 如:[CuCl2(en)2]为二氯二乙二胺合铜(II); ②离子在前,分子在后。 如:K[PtCl3(NH3)]为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 ③、同类配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顺序 排列。 如:[Co(NH3)5(H2O)]Cl3为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④、同类配体若配位原子相同,将含较少原子数的 配体排列在前。 ⑤、若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原子数也相同,按与配 位原子相连的原子元素符号字母顺序排列。 如:[Pt(NH2)(NO2)(NH3)2]为一氨基一硝基二氨合铂(II)。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绝大多数为金属离子
指能接受孤电子对的、具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2. 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 如 Fe3+、Cu2+、Co2+、Ni2+、Ag+ 少数为非金属离子,如B3+、Si4+ 3. 核反应类型 [BF4]-、[SiF6]2金属原子,如Ni、Fe
2. 配位体及配位原子
配位体(简称配体) ——与中心体配位的离子或分子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乙醇
(蓝色) 过量氨水
2
4

第七章线性电路的瞬态过程

第七章线性电路的瞬态过程

1 t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RC电路的瞬态过程

时间常数可用3种方法求取。

方法一:直接按时间常数的定义计算。电阻R是从电容联接 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方法一:根据电容电压充电曲线,找出电容电压由初始值变 化到总变化量的63.2%或36.8%时所对应的时间,如图7.4 (a) 所示。 方法三:如图7.4(b)所示,根据电容电压放电曲线,如果电容 电压保持初始速度不变,达到终止时对应的时间。
uc (t ) U s Ae
uc (0 ) U s A 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RC电路的瞬态过程



所以A=-Us t 最后得出方程的完全解 uc (t ) U s (1 e RC )(t 0) RC 为时间常数,则 电容电流
上一页 返回
7.2 RC电路的瞬态过程


电容元件经常作为过电压保护元件并联在电路中,它卞要利 用电容元件在换路瞬间电压不能发生跃变这一原理进行工作 的,这其实是一个电容的放电过程。那么在换路过程中电容 电压和电流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必须对RC电路的瞬态过程进 行分析。 用经典法分析电路的瞬态过程,就是根据激励(电源电压或 电流),通过求解电路的微分方程以得出电路的响应(电压和 电流)。由于电路的激励和响应都是时间的函数,所以这种分 析也是时域分析。
第7章线性电路的瞬态过程

7.1 7.2 7.3 7.4 7.5
瞬态过程 RC电路的瞬态过程 RL电路的瞬态过程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RC电路的应用
7.1 瞬态过程




电动机启动,其转速由零逐渐上升,最终达到额定转速;高 速行驶汽车的刹车过程:由高速到低速或高速到停止等。它们 的状态都是由一种稳定状态转换到一种新的稳定状态,这个 过程的变化都是逐渐的、连续的,而不是突然的、间断的, 并且是在一个瞬间完成的,这一过程就叫瞬态过程。 1.瞬态过程的概念 1)稳定状态 所谓稳定状态就是指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己经达到某一稳 定值,即电压和电流为恒定不变的直流或者是最大值与频率 固定的正弦交流。

第七章 货币供给

第七章 货币供给

30
资产 现金准备 放 款 合 计
甲银行账户 10 40 50
负债 (单位:万元) 存 款 50
50
甲银行由于调整了资产结构,即放款和存款同时减少40万元 ,从而准备金率为10/50×100%=20%。符合要求。此为存款货 币的多倍收缩。
31

现实的存款创造乘数:
1 k r ec
其中,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银行持有的 超额存款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c为现金提取率,即银行漏损现金与活 期存款之比,又称现金存款比率。
贷款增加 D0(1-r) D0(1-r)2 D0(1-r)3 D0(1-r)4 ……
D 0 1 (1 r ) r
26
可以看出,通过存款和贷款的相互转 化,在极限状态,原始存款所导致的准备 金增加最终全部转化为银行体系的法定准 备金,因此,可得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公 式:
D R R 1 r r
2
4、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PQ 货币必要量公式: M V
货币必要量公式解释: 商品价格总额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待售商品数量 假设条件:完全的金币流通
注:1816年英国确立金本位制
1818-1883
3
5、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单项挂钩法:是指对货币需要量进行单项指标跟踪,即只与经济 增长率一个指标挂钩。用公式表示:
13
8.3.2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是最初部分的存款。
派生存款:它是相对应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商业银行以原 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直接形成的)。

第七章 分支限界法

第七章 分支限界法

旅行售货员问题
2. 问题分析
可能解空间: 可能解集合S={1,∏, 1} ∏是{2,3,……,n}的一个排列;
所以可能解的总数 |S| = (n-1)! (n-1)!。 当n=4时,其状态解空间一共有3!=6 条路径。
对此设计代价函数: 1)C(x)=从根到节点x的距离(x为叶子) 2)C(x)=x的子树中最小代价的叶子节点的代价(x为 内部节点)
生成问题状态的基本方法
扩展结点: 扩展结点:一个正在产生儿子的结点称为扩展结点 活结点: 活结点:一个自身已生成但其儿子还没有全部生成的节点称 做活结点 死结点: 死结点:一个所有儿子已经产生的结点称做死结点 深度优先的问题状态生成法:如果对一个扩展结点R,一旦 深度优先的问题状态生成法:如果对一个扩展结点R 产生了它的一个儿子C 就把C当做新的扩展结点。 产生了它的一个儿子C,就把C当做新的扩展结点。在完成 对子树C 为根的子树)的穷尽搜索之后, 对子树C(以C为根的子树)的穷尽搜索之后,将R重新变成 扩展结点,继续生成R的下一个儿子(如果存在) 扩展结点,继续生成R的下一个儿子(如果存在) 宽度优先的问题状态生成法: 宽度优先的问题状态生成法:在一个扩展结点变成死结点 之前, 之前,它一直是扩展结点 回溯法:每当出现死节点就进行回溯, 回溯法:每当出现死节点就进行回溯,通过继续扩展父节 点产生新的活节点,直至找到最优解。 点产生新的活节点,直至找到最优解。 分支限界法:每个活节点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变成扩展节点、 分支限界法:每个活节点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变成扩展节点、 当一个节点变为扩展节点时,则生成所有的子节点( 当一个节点变为扩展节点时,则生成所有的子节点(分 支)。
剪枝操作。根据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的界来设计剪枝操 作。 优先队列。设计待检测结点的优先级。 2.分枝限界法的基本思想 树的优先队列优先搜索 + 剪枝

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 7 章 习 题 答 案 (第二版书)2(4),2(5),2(9),2(10)-- (省略) 6, 17,23,24(其中表中数据都是16进制)6. 某计算机中已配有0000H ~7FFFH 的ROM 区域,现在再用8K×4位的RAM 芯片形成32K×8位的存储区域,CPU 地址总线为A0-A15,数据总线为D0-D7,控制信号为R/W#(读/写)、MREQ#(访存)。

要求说明地址译码方案,并画出ROM 芯片、RAM 芯片与CPU 之间的连接图。

假定上述其他条件不变,只是CPU 地址线改为24根,地址范围000000H ~007FFFH 为ROM 区,剩下的所有地址空间都用8K×4位的RAM 芯片配置,则需要多少个这样的RAM 芯片? 参考答案:CPU 地址线共16位,故存储器地址空间为0000H ~FFFFH ,其中,8000H ~FFFFH 为RAM 区,共215=32K 个单元,其空间大小为32KB ,故需8K×4位的芯片数为32KB/8K×4位= 4×2 = 8片。

因为ROM 区在0000H ~7FFFH ,RAM 区在8000H ~FFFFH ,所以可通过最高位地址A 15来区分,当A 15为0时选中ROM 芯片;为1时选中RAM 芯片,此时,根据A 14和A 13进行译码,得到4个译码信号,分别用于4组字扩展芯片的片选信号。

(图略,可参照图4.15)若CPU 地址线为24位,ROM 区为000000H ~007FFFH ,则ROM 区大小为32KB ,总大小为16MB=214KB=512×32KB ,所以RAM 区大小为511×32KB ,共需使用RAM 芯片数为511×32KB/8K×4位=511×4×2个芯片。

17. 假设某计算机的主存地址空间大小为64MB ,采用字节编址方式。

高分子物理-第七章

高分子物理-第七章
交联:橡胶交联后,应力松弛大大地被抑制,而且 应力一般不会降低到零。其原因:由于交联的存在, 分子链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高聚物不能产生塑性 形变。
和蠕变一样,交联是克服应力松弛的重要措施。
影响应力松弛的主要因素
7.1.3 滞后和内耗
1)概述
在实际使用中,高分子材料往往受到交变应力的 作用,即外力是周期性地随时间变化 (=0sinwt),例如滚动的轮胎、传动的皮带、 吸收震动的消音器等,研究这种交变应力下的力 学行为称为动态力学行为。
a.普弹形变:当高分子材料受到应力作用时,分 子内的键角和键长会瞬时发生改变。这种形变量很 小,称为普弹形变。
b.高弹形变
2
0
E2
1 et /t'
1 et /t'
当外力作用时间和链段运动所需的松弛时间有相
当数量级时,链段的热运动和链段间的相对滑移,
使蜷曲的分子链逐步伸展开来,此时形变成为高 弹形变,用2表示。 2较大,除去外力后, 2逐 步恢复。
E ' 0 sin wt E '' 0 cos wt
此时,模量表达式正好符合数学上复数形式
E* E ' iE ''
E* (t) :复数模量,它包括两部分①实数模量或储能模量
(t)
E ' ,反映了材料形变时能量储存的大小即回弹力;②虚数模量
或损耗模量 E '' ,反映材料形变时能量损耗大小。
W
2
d
0
2 0
0
sin
wtd
0
sinwt
0 0 sin
拉伸回缩中最大储存能量 Wst
1 2
0
0
cos

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七章 中央银行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也称类似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不 设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货 币管理机构或授权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 制度。其特点是一般只具备发行货币、为政府服务、 提供最后贷款和资金清算等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实 行此类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香港(1993 年4月1日,香港成立了金融管理局,它集中了货币政 策、金融监管及支付体系管理等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但与其他中央银行不同的是一些中央银行的职能依然 由别的机构分担,例如发行钞票的职能由渣打银行、 汇丰银行和中国银行共同承担;银行间的票据结算由 汇丰银行完成;政府银行的职能也一直是由商业银行 执行)、斐济等。
第七章
中 央 银 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 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 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 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中央银行是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它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
(二)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由各个银行当 日自行清算已非常困难,而票据交换及清 算如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影响正 常的经济运行。 企业间的支付由银行来完成,银行间 的支付就需要一家银行的银行来为之服务。 所以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 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完成这个使 命。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7世纪中叶到1843 年。这一阶段是中央银行的萌芽期, 1668 年瑞典的克里斯银行由一家私人资 本创建的银行被改组为瑞典国家银行, 它是现代中央银行的萌芽,但是此时的 瑞典银行并未独占发行权,所以还称不 上是真正的中央银行。

大学物理答案第七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七章
系统吸热为
(3)若沿过程曲线从a到c状态,内能改变为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所作的功为
7-3 2mol的氮气从标准状态加热到373 K,如果加热时(1)体积不变;(2)压强不变,问在这两种情况下气体吸热分别是多少?哪个过程吸热较多?为什么?
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另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在常温和常压下氮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准静态过程从标准状态加热到373 K,其内能的变化都相同.在等体过程中气体对外不作功,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系统的内能的增加,而在等压过程中,除增加内能外,还要用于系统对外作功,因此吸热量要多些.
分析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表明,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而且定义了方均根速率 .只要温度不变,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方均根速率都不变.本题中,可以通过等温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的表达式确定该过程中系统的温度.
解等温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为
7-92 m3的气体等温地膨胀,压强从 变到 ,求完成的功.
第七章热力学基础
7-1 假设火箭中的气体为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为2000 K,当气体离开喷口时,温度为1000 K,(1)设气体原子质量为4个原子质量单位,求气体分子原来的方均根速率 .已知一个原子质量单位=1.6605×10-27kg;(2)假设气体离开喷口时的流速(即分子定向运动速度)大小相等,均沿同一方向,求这速度的大小,已知气体总的能量不变.
p
p22
p0等温线
1
p1
OV2V1V
图7-12
分析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热容比 .不论经历什么过程,只要初终态气体的温度相同,就可以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建立类似于等温过程中初态和终态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7第七章 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7第七章 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7.3 立体的尺寸标注 一、单个平面立体的尺寸标注 1、以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为底的正正棱柱和正棱锥,可注外接圆的直径和它们的高

正棱柱、正棱锥的尺寸注法
2、以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为底的斜棱锥,除注出外接圆的直径和它们的高外,还要 注出确定顶点位置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
3、以任意多边形为底的斜棱锥,除注出注出确定顶点位置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的尺寸外,还要注出确定底面多边形的尺寸。
[例] 完成带切口圆柱的水平投影,求作它的侧 面投影。
E:\proe-course\p4-18.prt.1
3、求圆柱截断面的实形
E:\proe-course\p4-19.prt.1
4、补作开槽圆柱体的投影
[例] 完成带切口圆柱的水平投影。
E:\proe-course\p4-20.prt.1
(二)圆锥的截交线 1、圆锥截交线的五种基本形式: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两相交直线。
一个投影为多边 形,另外两个投影轮 廓线为矩形。
六棱柱的投影图
棱锥的投影特性
一个投影为多边 形,另外两个投影轮 廓线为三角形。
三棱锥的投影图
S
C
B
A
2、平面立体表面上的点和线
[例]求作棱锥的侧面投影,并求出各立体表面上点和线的其余两面投影。
[例]求作棱柱的第三投影,并求出各立体表面 上点和线的其余两面投影。
2、求截交线投影的方法: 根据截交线的性质,求截交线的方法可归结为求截平面与立体表面一系列共有点的 问题。这些共有点就是立体表面上棱(素)线(直线或曲线)与截平面上的交点, 可以利用有积聚性的投影、辅助线(辅助直线)或辅助平面(辅助圆)的方法求出 这些交点,然后顺次连成平面曲线或折线,即得到截交线的投影。

第七章 图形的表示

第七章 图形的表示

数学中的点、线、面是其所代表的真实世界中的 对象中的一种抽象,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 如,数学中的平面是二维的,它没有厚度,体积为0; 而在真实世界中,一张纸无论多么薄,它也是一个三 维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这种差距造成了在计算机中以 数学方法描述的形体可能是无效的,即在真实世界中 可能不存在。尽管在有的情况下要构造无效形体,但 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设计生产的形体必须 是有效的,所以在实体造型中必须保证实体的有效性 ,原则上的标准是要求“客观存在”。
第7章 图形的表示
图形的表示方法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关注的主要问 题。在计算机图形学发展的旱期,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性 能较差,线框模型是表示三维物体的主要方法。线框模 型仅仅通过定义物体边界的直线和曲线来表示三维物体 ,其特点是模型简单目运算速度较快,但由于每一条直 线或四线都是单独构造出来的,不存在面的信息,因此 三维物体信息的表示不全面,在许多场合不能满足要求 。事实上,研究表示复杂形体的模型与数据结构是计算 机造型等技术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买体的边界 表示法、扫描表示法、构造的实体几何法及八叉树表示 法等已经发展成熟。
7.2 实体表示的三种模型
形体在计算机中常用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和实体 模型三种模型来表示。线框模型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和 CAD、CAM领域中最早用来表示形体的模型,并且至 今仍在广泛应用。线框模型是用顶点和棱边表示形体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并是表面和实体模 型的基础。如前所述,用线框模型表示形体时曲面的 轮廓线无法随视角的变化而改变;线框模型无法给出 全部连续的几何信息,只有顶点和棱边,不能明确地 定义给定的点与形体之间的关系,以致不能用线框模 型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和CAD、CAM领域中的多数问题 ,如图7.8所示。

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

1 1 1

2
2
2
V
二、准静态过程的功、热量和内能
1.准静态过程中的功
无摩擦准静态过程,其特点是没有摩擦力,外 界在准静态过程中对系统的作用力,可以用系统本 身的状态参量来表示。
[例] 右图活塞与汽缸无摩擦,当气体作准静态压缩 或膨胀时,外界的压强Pe必等于此时气体的压强P, 否则系统在有限压差作用 dx 下,将失去平衡,称为非 静态过程。若有摩擦力存 P S Pe 在,虽然也可使过程进行 得“无限缓慢”,但Pe≠P 。
( ) Wca 0 , Qca
Eca
( ) Eabca Eab Ebc Eca Ebc Eca 0
m CVm T1 T2 7.79 103 J M
Eca Ebc 7.79 10 3 J
23
四、绝热过程
2. 摩尔热容量
1mol 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dT 时, 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为dQ ,则C m dQ 称该物质的摩尔热容量. dT 单位: J/ mol · 。 K 对于m´ 质量理想气体,dQ 为过程量,则有: m ( dQ )P m C Pm dT CP m , 等压摩尔热容量 ( dQ )P M dT
6
为简化问题,只考虑无摩擦准静态过程的功。 当活塞移动微小位移dx时,外力所作的元功为:
dW Fdx Pe Sdx
在该过程中系统对外界作功:
dx
S
dW PSdx PdV
W PdV
V2 V1
P
Pe
系统体积由V1变为V2,系统对外界作的总功为:
dV 0 , W 0 , 系统对外作正功;
2
⑵ 非静态过程

7第七章 海洋中的酸和碱

7第七章  海洋中的酸和碱

二 海水中碳酸盐系统各分量的计算
基本关系式
CO2 C HCO Alk C HCO CA C HCO
3 3 3
CCO
3
3
2
CCO2 (T )
2 BO3
2CCO 2CCO
3
2
CH
2
CA Alk BA CCO2 (T ) s P CO2 BA K1 ' K2 ' K B ' B aH K B ' a H C H CO3 CCO2 (T ) a H CCO C HCO

aH K1’ K 2’ 4aH K 2’
2
2
2 (aH aH K1’ K1’ K 2’ )
Ocean-Atm CO2 Exchange Effects
on TA-pH-CO2
CO2 equilibrium exists between atmosphere and surface waters Decreasing CO2 in seawater through photosynthesis will cause increase in pH Loss of CO2 to atmosphere from upwelled cold high PCO2 water will also cause increase in pH pH increases occur because protons are removed to make CO2 from HCO3TA does not change (loss of HCO3- is balanced by loss of H+)

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

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

辐射场
• 辐射的电磁波形成一个波场,即辐射场。 • 辐射场与波长(频率)、温度、方向等有关。 • 辐射场的物理参数:温度T,波长λ或频率ν, 辐射场的能量密度,辐射场的谱密度 u ( T ,λ,θ ),辐射通量,辐射通量的谱密 度,辐射照度,辐射照度的谱密度,等
辐射谱密度、辐射本领:温度为T 时,频率 ν附近单位频率间隔内的辐射能量,亦称单 色辐出度。
0.00E+000 0.00E+000
5.00E+014
1.00E+015
1.50E+015
2.00E+015
, Hz
黑体辐射的定律
• 1、Stefan-Boltzmann定律(1879年、1884年) • 2、Wien位移定律(1893年) • 3、Rayleigh-Jeans定律(1900年,1905年)
• 由安培、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等人对电磁现 象进行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为电动力学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由麦克斯韦的 电磁场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随即 被赫兹的实验所证实。 • 后来又把惠更斯和菲涅耳所建立的光学也 纳入了电动力学的范畴。
开尔文的演讲
• Nineteenth-Century Clouds over the Dynamical Theory of Heat and Light (1900) • The beauty and clearness of the dynamical theory, which asserts heat and light to be modes of motion, is at present obscured by two clouds.
• 绝对黑体空腔内的光以驻波的形式存在 • 驻波的边界条件 sin(kx Lx ) 0 k x nx / Lx k y ny / Ly k z nz / Lz 亦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7-6
17


4.单位脉冲响应
单 位 脉 冲 响 应 函 数 impulse( ) 和 dimpulse( ) 与 单 位 阶 跃 函 数 step( ) 和 dstep( )的调用格式完全一致,这里就不 一一列写了。
18


5.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对于连续系统由初始状态所引引起 的响应,即零输入响应,可由函数 initial( )来求得,其调用格式为 [y,x,t]=initial(A,B,C,D,x0) 或 [y,x,t]=initial(A,B,C,D,x0,t) 其中 x0为初始状态,其余参数定义同前。
20

7.3 根轨迹法

所谓根轨迹是指,当开环系统的某 一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 的特征方程根在s平面上所形成的轨迹。 一般地,将这一参数选作开环系统的增 益K,而在无零极点对消时,闭环系统特 征方程的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21


1.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
pzmap( )函数可绘制系统的零极点 图,其调用格式为 [p,z]=pzmap(A,B,C,D) 或 [p,z]=pzmap(p,z), [p,z]=pzmap(num, den) 其中 列向量P为系统极点位置,列向量 z为系统的零点位置。 可通过pzmap(p,z)绘制出零极点图, 图中的极点用 “×”表示,零点用 “o”


在平衡状态xe=0处,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对任给 的一个正定对称矩阵Q,存在一个正定的对称矩阵P, 且满足矩阵方程 ATP+PA=-Q 而标量函数V(x)=xTPx是这个系统的一个二次型形式的 李雅普诺夫函数。 MATLAB提供了李雅普诺夫方程的求解函数lyap( ), 其调用格式为 6 P=lyap(A ,Q)
3
例题7-1
3 s 4 2 s 3 s 2 4s 2 已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G( s) 5 3 s 5 s 4 s 3 2 s 2 2s 1 ,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不稳定的极点.
%ex7_1.m num=[3 2 1 4 2];den=[3 5 1 2 2 1]; [z,p]=tf2zp(num,den); ii=find(real(p)>0);n1=length(ii); if(n1>0) disp('The Unstable Poles are:'); disp(p(ii)); else disp('System is Stable'); end pzmap(num,den);title('Zero-Pole Map')

16
例7-9 已知二阶离散系统
2 z 3.4 z 1.5 G( z ) 2 z 1.6 z 0.8
2
试求其单位阶跃响应。
%ex7_9.m num=[2 -3.4 1.5]; den=[1 -1.6 0.8]; dstep(num,den); title('Piscrete Step Response');
23


在系统分析过程中,常常希望确定根轨迹 上某一点处的增益值 K ,这时可利用MATLAB 中的rlocfind( )函数,在使用此函数前要首先 得到系统的根轨迹,然后再执行如下命令 [K,poles]=rlocfind(num,den) 或 [K,poles]=rlocfind(A,B,C,D) 执行上述命令后,将在屏幕上的图形中生 成一个十字光标,使用鼠标移动它至所希望的 位置,然后敲击鼠标左键即可得到该极点的位 置坐标值poles以及它所对应的增益K值。
25
执行以上程序,并移动鼠标到根轨迹 与虚轴的交点处单击鼠标左键后可得如图 7-12所示的根轨迹和如下结果

selected_point = 0.0000 - 1.4142i K= 6.0000 poles = -3.0000 0.0000 +1.4142i 0.0000 - 1.4142i
第7章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本章内容
(1) 利用MATLAB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 利用MATLAB求取系统在典型和任意输入信号作用下的时域 响应; (3) 利用MATLAB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在根轨迹上可确定任意点 的根轨迹增益K值,从而得到系统稳定的根轨迹增益K值范围 ; (4) 利用MATLAB绘制系统的Bode图、Nichols图和Nyquist图等 , 并求取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11
最大超调量M=2.5546%
12

例7-7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
G( s) 2 2 s 2 n s n

2 n

试绘制出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ωn=6,阻 尼比ζ分别为0.2,0.4,…,1.0,2.0时系统的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3
%ex7_7.m wn=6;zeta=[0.2:0.2:1.0,2.0];figure(1);hold on for I=zeta num=wn.^2; den=[1,2*I*wn,wn.^2];step(num,den); end title('Step Response');hold off
9


2.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的调用格式为 [y,x,t]=step(num,den,t) 或 [y,x,t]=step(A,B,C,D,iu,t) 式中 t为选定的仿真时间向量,函数返回值y为系 统在各个仿真时刻的输出所组成的矩阵;而x为自 动选择的状态变量的时间响应数据。 如只想绘制出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则可以由 如下的格式调用此函数 step(num,den,t) step(A,B,C,D,t)
1
第7章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7.1 7.2 7.3 7.4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根轨迹法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2
7.1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利用极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判断一个线性系统稳定性的一种最有 效的方法是直接求出系统所有的极点,然 后根据极点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系统的稳定 性,对于极点的求取我们在上节中已作过 介绍,下面举例说明其判断方法。
7




例7-5 生成一个周期为5秒,持续时间 为30秒,采样时间为0.1秒的方波。 解 Matlab窗口中执行以下命令可得图72所示结果。 >>[u,t]=gensig(’square’,5,30,0.1); >>plot(t,u) >>axis([0,30 –0.5 1.5])
8
图7-2
19





6. 任意输入函数的响应
连续系统对任意输入函数的响应可利 用MATLAB的函数lsim( )求取,其调用格 式为 [y,x]=lsim(num,den, u,t) 或 [y,x]=lsim(A,B,C,D,iu,u,t) 其中 u为给定输入序列构成的矩阵,它的 每列对应一个输入,每行对应一个新的时 间点,其行数与时间t的长度相等。其他 用法同step( )函数。


22
2.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对于图7-12所示的负反馈系统,其特征方程可表示为 1 G( s) H ( s) 0 num( s) 或 1 K 0 den( s) 利用rlocus( )函数可绘制出当开环增益K由0至∝变化 时,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在s平面变化的轨迹,该函数 的调用格式为 + [r,K]=rlocus(num,den) G(s) [r,K]=rlocus(num,den, K) 或 [r,K]=rlocus(A,B,C,D) H(s) [r,K]=rlocus(A,B,C,D, K) 其中 返回值r为系统的闭环极点, 图7-12 K为相应的增益。
14
执行后可得如图7-4所示 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7-4
15


3.离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离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 dstep( )的调用格式为 [y,x]=dstep(num,den,n) 或 [y,x]=dstep(G,H,C,D,iu,n) 式中 n为选定的取样点个数,当n省略时, 取样点数由函数自动选取,其余参数定 义同前。
图7-12
26

由此可见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增 益K=6,这说明当K <6时系统稳定,当K >6时,系统不稳定;利用rlocfind( )函数 也可找出根轨迹从实轴上的分离点处的 增益K =0.38, 这说明当0< K <0.38时, 系统为单调衰减稳定,当0.38< K <6时 系统为振荡产生频率向量
频率向量可由logspace( )函数来构 成。此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ω=logspace(m,n,npts) 此命令可生成一个以10为底的指数向量 (10m~10n ),点数由npts任意选定。

30
2.系统的伯德图(Bode图)






连续系统的伯德图可利用bode( )函数来绘 制,其调用格式为 [mag,phase,ω]=bode(num,den) [mag,phase,ω]=bode(num,den,ω) [mag,phase,ω]=bode(A,B,C,D) [mag,phase,ω]=bode(A,B,C,D,iu) [mag,phase,ω]=bode(A,B,C,D,iu,ω) 式中 num,den和A,B,C,D分别为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和状态方程的参数,而ω为频率点构成 的向量。
27
7.4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频率响应研究系统的频率行为,从 频率响应中可得带宽、增益、转折频率 和闭环系统稳定性等系统特征。MATLAB 的控制系统工具箱提供了多种求取线性 系统频率响应曲线的函数,如表7-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