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防火墙策略的组成
电大考试企业信息管理判断题

BBPR的实现必然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典型应用就是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因此,可以说信息系统是BPR的利器。
(√)B 白盒子测试模式是在已知产品内部活动方式的情况下,测试产品的内部活动是否都符合设计要求.测试通常要由软件质量工程师来做(×)C CIO的职位职责与CIO所负责的信息功能组织的职能等同。
(×)C CIO是从企业的全局和整体需要出发,直接领导与主持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CIO产生于信息管理发展的竞争情报阶段。
(√)C CIO是从企业的全局和整体需要出发,直接领导与主持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CIO产生于信息管理发展的竞争情报阶段。
(√)C CKO管理的对象是信息,主要解决的是信息管理与学习问题。
(×)C CKO是一个全新的职位,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明确的知识管理程序,促进知识创新.从目前看,CIO更多偏重于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组合管理,而CKO更多的是对知识,人员,技术与经营的组合管理。
(√)C 从广义上讲,信息处理器是由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网络以及安置这些资源的设施组成。
(×)C 从企业中知识的生命周期来看,知识处理分为知识生成,知识存储、知识编码、知识转移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需要相应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工具。
(×)C 从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来看,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由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四个主要部件组成。
(×)D DSS是以管理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仿真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D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考虑信息系统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更应该重视将输入数据转换成输出信息的信息处理部分。
(√)D 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建立了不同的模型.比较著名的模型有两个,一个是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出的信息技术的扩散模型,另一个是诺兰模型。
如何进行网络管理:步骤详解(二)

如何进行网络管理:步骤详解在现代社会中,网络管理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然而,网络的复杂性和风险也给网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可能会导致网络故障、数据泄露以及安全漏洞。
因此,适当的网络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管理的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网络。
第一步:设立明确的网络管理目标网络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战略任务,而不是简单的日常操作。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设立明确的网络管理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与组织或个人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具备可量化和明确的指标,以便监测和评估网络管理的成效。
第二步:建立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管理的第二步是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
这包括正确选择和配置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同时,还要考虑网络的带宽和性能,以满足组织或个人的需求。
第三步:制定网络管理策略网络管理策略是网络管理的核心。
它涵盖了各种方面,包括网络安全、性能监测、容灾备份、合规性等。
制定网络管理策略时,需要考虑到组织或个人的需求和风险,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保护网络的安全,并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第四步:实施网络管理实施网络管理策略是网络管理的实质工作。
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测。
网络管理人员应该负责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及时处理网络故障与安全事件,并进行性能监测和优化。
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确保网络管理的高效运作。
第五步:持续改进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网络技术和威胁不断变化,因此,网络管理策略和操作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
持续改进网络管理需要从各方面收集反馈和数据,了解网络管理的强项和弱点,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和知识分享来提升网络管理团队的能力。
结论网络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任务,需要一系列明确的步骤来进行。
企业网络安全策略

企业网络安全策略在当今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从日常的办公运营到关键的业务流程,网络已经成为企业运转的核心基础设施。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
企业面临着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诸多风险,这些威胁不仅可能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客户的信任。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企业网络安全策略至关重要。
企业网络安全策略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数据、财务信息、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等。
这些信息资产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一旦泄露或遭到破坏,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访问控制就像是企业网络的大门,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能够进入。
这包括对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等不同用户群体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例如,对于普通员工,可能只授予其访问与工作相关的特定系统和数据的权限;而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则可能拥有更广泛的访问权限,但同时也需要承担更高的安全责任。
身份认证是访问控制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的安全需求,多因素认证正逐渐成为主流。
多因素认证通常结合了密码、指纹、短信验证码等多种认证方式,大大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此外,定期更新密码、设置复杂的密码规则以及及时注销离职员工的账号等措施也能有效增强访问控制的效果。
网络防火墙是企业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网络流量进入企业内部网络,同时限制内部网络流量的外出。
防火墙的规则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安全策略进行精心配置,并且要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环境。
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IDS/IPS)则是企业网络安全的“监控摄像头”。
它们能够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并在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阻止。
IDS/IPS 系统需要与防火墙等其他安全设备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军队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简版

军队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军队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引言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军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保护军队的网络信息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军队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军队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备和网络数据免受非法侵入、破坏、窃取等威胁的一系列防护措施。
随着信息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军队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机密信息的泄露将严重损害军队战斗力和国家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军事信息安全:军队的训练、作战和指挥都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
保护军事信息免受网络攻击是确保军队实施战略决策和任务执行的基本要求。
2. 各类数据安全:军队的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的敏感信息,包括人员名单、兵力编成、作战计划等。
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3. 军事工业安全:军工企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网络攻击可能导致军工企业的技术和商业机密外泄,从而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军队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军队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1. 黑客攻击:黑客利用各种手段侵入军队的计算机系统,窃取、破坏或篡改军事信息,造成军队的信息泄漏和系统瘫痪。
2. 和恶意软件:和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侵入军队的计算机系统,导致信息泄露和系统崩溃。
3. 内部威胁:内部人员泄漏军事机密信息是军队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需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
4. 社工攻击:社工攻击是指通过伪装身份、诱骗等手段获取军队的敏感信息,对军队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5. 物理攻击:物理攻击是指对军队的网络设备进行物理破坏或拦截,使军队的网络无法正常工作。
军队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军队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军队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安全标准、安全组织架构等,明确责任、权限和流程,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与指南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与指南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 (4)1.1 网络安全概述 (4)1.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4)1.3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5)第2章网络安全策略制定 (5)2.1 网络安全策略框架 (5)2.1.1 策略目标 (5)2.1.2 策略范围 (5)2.1.3 策略层次 (5)2.1.4 策略内容 (6)2.1.5 策略关联 (6)2.2 安全策略制定原则 (6)2.2.1 合规性原则 (6)2.2.2 实用性原则 (6)2.2.3 动态调整原则 (6)2.2.4 权衡原则 (6)2.2.5 共享原则 (6)2.3 安全策略的编写与更新 (6)2.3.1 安全策略编写 (6)2.3.2 安全策略更新 (7)第3章网络边界安全 (7)3.1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7)3.1.1 防火墙概述 (7)3.1.2 防火墙类型 (7)3.1.3 防火墙配置方法 (7)3.1.4 防火墙管理策略 (7)3.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8)3.2.1 入侵检测系统(IDS) (8)3.2.2 入侵防御系统(IPS) (8)3.2.3 IDS/IPS部署策略 (8)3.2.4 IDS/IPS管理策略 (8)3.3 虚拟专用网络(VPN) (8)3.3.1 VPN概述 (8)3.3.2 VPN技术 (8)3.3.3 VPN部署策略 (9)3.3.4 VPN管理策略 (9)第4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9)4.1 访问控制策略 (9)4.1.1 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9)4.1.2 访问控制策略的分类 (9)4.1.3 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 (9)4.2 身份认证技术 (10)4.2.1 身份认证的基本概念 (10)4.2.2 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10)4.3 权限管理与实践 (10)4.3.1 权限管理的基本概念 (10)4.3.2 权限管理方法 (11)4.3.3 权限管理实践 (11)第5章网络设备安全 (11)5.1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 (11)5.1.1 基本安全配置 (11)5.1.2 高级安全配置 (12)5.2 设备加固与安全审计 (12)5.2.1 设备加固 (12)5.2.2 安全审计 (12)5.3 网络设备监控与管理 (12)5.3.1 流量监控 (12)5.3.2 设备管理 (12)第6章操作系统与软件安全 (13)6.1 操作系统安全基线 (13)6.1.1 安全配置 (13)6.1.2 安全审计 (13)6.1.3 安全防护 (13)6.2 软件安全开发与测试 (14)6.2.1 安全开发原则 (14)6.2.2 安全测试 (14)6.3 漏洞分析与补丁管理 (14)6.3.1 漏洞分析 (14)6.3.2 补丁管理 (14)第7章数据安全与保护 (15)7.1 数据加密技术 (15)7.1.1 对称加密 (15)7.1.2 非对称加密 (15)7.1.3 混合加密 (15)7.2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15)7.2.1 备份类型 (15)7.2.2 备份介质 (15)7.2.3 备份策略 (16)7.2.4 恢复策略 (16)7.3 数据泄露防护(DLP) (16)7.3.1 数据识别 (16)7.3.2 访问控制 (16)7.3.3 加密传输 (16)7.3.4 行为监控 (16)第8章应用安全 (16)8.1 网络应用安全风险分析 (16)8.1.1 应用层漏洞 (17)8.1.2 第三方组件风险 (17)8.1.3 数据泄露风险 (17)8.2 应用层防护技术 (17)8.2.1 输入验证 (17)8.2.2 输出编码 (17)8.2.3 访问控制 (17)8.2.4 安全传输 (17)8.2.5 安全配置 (17)8.3 安全开发框架与最佳实践 (18)8.3.1 安全开发框架 (18)8.3.2 安全编码规范 (18)8.3.3 安全测试 (18)8.3.4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8.3.5 持续监控与响应 (18)第9章移动与物联网安全 (18)9.1 移动设备安全管理 (18)9.1.1 安全策略制定 (18)9.1.2 移动设备管理(MDM) (18)9.1.3 移动应用管理(MAM) (18)9.1.4 移动内容管理(MCM) (19)9.2 物联网安全挑战与策略 (19)9.2.1 物联网安全挑战 (19)9.2.2 物联网安全策略 (19)9.2.3 设备固件安全 (19)9.3 移动与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 (19)9.3.1 安全协议与标准 (19)9.3.2 安全防护技术 (19)9.3.3 智能防护技术 (19)9.3.4 安全运维管理 (20)第10章安全运维与应急响应 (20)10.1 安全运维管理体系 (20)10.1.1 管理体系概述 (20)10.1.2 组织架构与职责 (20)10.1.3 安全运维流程 (20)10.1.4 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20)10.2 安全事件监测与报警 (20)10.2.1 安全事件监测 (20)10.2.2 报警机制与处理流程 (20)10.2.3 安全事件分析与报告 (20)10.3 应急响应流程与操作指南 (21)10.3.1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21)10.3.2 应急响应流程 (21)10.3.3 常见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操作指南 (21)10.3.4 应急响应工具与资源 (21)10.3.5 应急响应演练与改进 (21)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1.1 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数据等免受非法侵入、非法操作、非法泄露等安全风险,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
浅谈油田企业网络安全问题及防火墙防护策略

浅谈油田企业网络安全问题及防火墙防护策略发布时间:2022-09-16T03:50:32.29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0期作者:王庆伟[导读] 油田企业网络安全和防火墙防护不仅关系到网络本身的安全性王庆伟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油田企业网络安全和防火墙防护不仅关系到网络本身的安全性,还涉及企业生产经济效益问题,如果发生意外,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对其加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油田企业网络安全和防火墙防护现状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成立专门专业网络安全部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网络和防火墙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希望可以为油田管理部门和相关问题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油田企业;网络安全;防火墙防护引言:在当今国际社会,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我国油田企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
同时,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油田企业同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经济、社会、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重要联系。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网络和防火墙安全已经融入到了油田企业生产的几乎所有环节,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单元,一旦遭受威胁和破坏,必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油田企业一定要严格把控网络安全,及时清除安全隐患,为油田企业的安全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油田企业网络安全和防火墙的重要作用1.1网络安全关乎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计算机网络本身是当前油田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日常管理事务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顺利完成,这些事务不仅涉及到各种管理、经济、合同以及和其他企业的合作,部分网络还承担着辅助生产、控制机械设备等任务,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导致网络不畅,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日常的产品生产和其他经济事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效益下降。
另外,油田企业计算机系统中存储了大量机密数据和信息,一旦发生泄密事故,必然会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可能波及周围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油田企业网络安全实际上同时也是一项非常严肃的社会责任。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模拟题(参考答案)

00052 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一、填空题1.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硬件系统和____软件系统____________2.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主机、__外部设备______________3.微型计算机中,普遍使用的字符编码是___ASCII码4.第2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_____晶体管___________5.在计算机中,一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______________6.目前的计算机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_______输出设备______构成。
7.主频是指计算机____CPU________的时钟频率。
8.U盘是一种______外部________存储器9.操作系统是一种_______系统______软件10.Windows的文件夹组织结构是一种___树形结构______11.如果只记得文本文件的名称,忘记了它的位置那么要打开它的最简便方法是___搜索或查找____12.多媒体计算机是指能处理__多媒体______________信息的计算机13.计算机的主机由____中央处理器_________和内存器组成。
14.___字长___________是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位的位数。
15.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_______双绞线__________、同轴电缆和光纤。
16.按照覆盖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_____局域网____________。
17.操作系统的功能是控制和管理各种______硬件和软件__________资源。
18.WindowsXP操作系统是一种__________多______用户、_______多_________任务系统19.在Windows中,当一个应用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将______后台运行_________20.在Windows中,“回收站”存放的文件是___删除的文件_____________21.计算机病毒干扰计算机正常运行甚至瘫痪,这是计算机病毒的____破坏性____________22.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制的___程序_____________23.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______通信子网___________。
网络安全的管理方法

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减少安全风险、防范网络攻击,并保护组织的敏感数据和业务连续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的管理方法:1. 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和政策:组织应制定明确的网络安全策略和政策,明确安全目标、责任和要求。
网络安全策略应与组织整体战略相一致,包括网络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密码策略、员工行为规范等内容。
政策的制定应涵盖所有相关人员和系统,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2. 建立安全团队和分工:组织应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团队,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安全团队负责监控网络活动、检测潜在威胁、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等任务。
团队成员还应接受持续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以保持对新威胁和安全技术的敏感度。
3. 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组织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风险评估可以包括系统漏洞扫描、安全演练和渗透测试等。
根据评估结果,组织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计划,并建立灵活的安全控制措施。
4. 建立网络访问控制:组织应建立网络访问控制措施,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
这可以通过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方式实现。
网络访问控制还应考虑远程访问和移动设备的安全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5. 加强数据保护:组织应加强对敏感数据的保护,包括客户信息、财务数据和知识产权等。
这可以通过加密、备份、存储访问控制和数据传输保护等方式实现。
组织还应建立数据分类和标记机制,以确保不同级别的数据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处理。
6.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组织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以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和内部威胁。
这包括教育员工有关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制定密码策略、识别垃圾邮件和钓鱼邮件等。
组织还可以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模拟演练,以提高员工对潜在威胁的警觉性和应对能力。
7. 实施漏洞管理和紧急响应计划:组织应建立漏洞管理和紧急响应计划,以快速检测、修复和恢复系统中的漏洞和安全事件。
毕业设计(论文)-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8fe71fcba1aa8114531d919.png)
郑州轻院轻工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系别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
本文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我们网络安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探讨了针对计算机安全隐患的防范策略.正是因为安全威胁的无处不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防火墙出现了。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是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构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子网环境,防火墙是实施网络安全控制得一种必要技术。
本文讨论了防火墙的安全功能、体系结构、实现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手段及配置等。
关键词网络安全/黑客/病毒/防火墙Firewall Network Security Application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In bringing an unprecedented mass of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Open and freely shaped the network also had private information and data have been damaged or the possibility of violation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has bee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all areas of the pie. This article exists on the current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risk was analyzed, elaborated on China's network security and network security status of the causes for our network security status of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security risks for computer preventive strategies.It is precisely because security threats everywhere, the firewall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emerged. Network security firewall is the key technology is to separate the local network and external networks of a defense system, its core idea is in an insecure network environment to construct a sub-network environment of relative security, the firewall is to implement the network security controls were a necessary techniqu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irewall security features, architecture, to achieve the main technical means and firewall configuration.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 hacking /virus/ firewall目录1 我国网络安全现状 (1)研究背景 (1)研究意义 (1)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2)网络安全脆弱的原因 (2)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2)2 防火墙的安全功能及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3 防火墙的配置……………………………………………………….……………………………………………(ACL)配置…………………………………………………………………………………………………………………………………………………………………………….……………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1 我国网络安全现状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与预案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与预案第1章网络安全策略概述 (4)1.1 策略制定背景与目的 (4)1.2 策略适用范围与对象 (5)1.3 策略制定依据与原则 (5)第2章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 (5)2.1 组织结构 (5)2.1.1 决策层 (5)2.1.2 管理层 (5)2.1.3 执行层 (6)2.2 职责划分 (6)2.2.1 网络安全领导小组 (6)2.2.2 网络安全办公室 (6)2.2.3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6)2.2.4 网络运维部门 (6)2.2.5 业务部门 (7)2.3 岗位职责与权限 (7)2.3.1 系统管理员 (7)2.3.2 网络管理员 (7)2.3.3 安全审计员 (7)第3章信息资产分类与保护 (7)3.1 信息资产分类 (7)3.1.1 资产分类原则 (7)3.1.2 资产分类方法 (8)3.1.3 资产分类流程 (8)3.2 资产保护措施 (8)3.2.1 物理保护措施 (8)3.2.2 技术保护措施 (8)3.2.3 管理保护措施 (8)3.3 资产安全审计 (9)3.3.1 审计目标 (9)3.3.2 审计内容 (9)3.3.3 审计流程 (9)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9)4.1 网络架构安全 (9)4.1.1 分层设计 (9)4.1.2 虚拟专用网络(VPN) (9)4.1.3 网络冗余 (10)4.2 网络设备安全 (10)4.2.1 设备选型与采购 (10)4.2.2 设备配置与管理 (10)4.2.3 设备监控与审计 (10)4.3.1 防火墙策略 (10)4.3.2 入侵防护系统(IPS) (10)4.3.3 虚拟专用网络(VPN)接入控制 (10)4.4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 (10)4.4.1 入侵检测系统(IDS) (10)4.4.2 入侵防御系统(IDS)联动 (10)4.4.3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理 (10)4.4.4 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与优化 (11)第5章访问控制策略 (11)5.1 物理访问控制 (11)5.1.1 设施保护 (11)5.1.2 人员认证 (11)5.1.3 视频监控 (11)5.1.4 安全巡查 (11)5.2 网络访问控制 (11)5.2.1 边界安全 (11)5.2.2 虚拟专用网络(VPN) (11)5.2.3 网络隔离 (11)5.2.4 访问控制列表(ACL) (11)5.3 系统与应用访问控制 (11)5.3.1 账户管理 (11)5.3.2 访问权限管理 (12)5.3.3 安全审计 (12)5.3.4 多因素认证 (12)5.3.5 安全协议 (12)5.3.6 恶意代码防护 (12)5.3.7 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 (12)第6章数据安全策略 (12)6.1 数据加密 (12)6.1.1 加密策略概述 (12)6.1.2 加密算法与标准 (12)6.1.3 加密密钥管理 (12)6.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2)6.2.1 备份策略 (12)6.2.2 备份介质与存储 (13)6.2.3 恢复测试 (13)6.3 数据防泄露 (13)6.3.1 数据分类与标识 (13)6.3.2 访问控制 (13)6.3.3 数据脱敏 (13)6.4 数据安全审计 (13)6.4.1 审计策略 (13)6.4.2 审计工具与设备 (13)第7章应用系统安全策略 (13)7.1 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 (13)7.1.1 开发阶段安全策略 (14)7.1.2 维护阶段安全策略 (14)7.2 应用系统部署与运维 (14)7.2.1 部署阶段安全策略 (14)7.2.2 运维阶段安全策略 (14)7.3 应用系统安全检测与评估 (15)7.3.1 安全检测策略 (15)7.3.2 安全评估策略 (15)第8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5)8.1 安全事件分类与分级 (15)8.1.1 安全事件分类 (15)8.1.2 安全事件分级 (15)8.2 应急响应流程与措施 (16)8.2.1 应急响应流程 (16)8.2.2 应急响应措施 (16)8.3 安全事件报告与通报 (16)8.3.1 安全事件报告 (17)8.3.2 安全事件通报 (17)8.4 应急响应演练与改进 (17)8.4.1 应急响应演练 (17)8.4.2 应急响应改进 (17)第9章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 (17)9.1 安全意识培训内容 (17)9.1.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7)9.1.2 用户角色与职责 (18)9.1.3 加密技术与密码管理 (18)9.1.4 防范钓鱼攻击与恶意软件 (18)9.1.5 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安全 (18)9.1.6 社交工程与内部威胁 (18)9.1.7 数据备份与恢复 (18)9.2 培训方式与频次 (18)9.2.1 培训方式 (18)9.2.2 培训频次 (19)9.3 安全教育效果评估 (19)9.3.1 评估方法 (19)9.3.2 评估指标 (19)9.3.3 评估结果应用 (19)第10章网络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19)10.1 安全策略更新与优化 (19)10.1.1 定期审查现有安全策略,评估其实施效果及适应性; (19)10.1.2 分析网络安全威胁发展趋势,预测潜在风险; (19)10.1.3 结合组织业务发展需求,调整安全策略,保证其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19)10.1.4 增强安全策略的细粒度,提高其实操性; (19)10.1.5 加强跨部门协作,保证安全策略的全面覆盖; (19)10.1.6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策略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全国计算机三级信息系统考点分类

全国计算机三级信息系统考点分类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全国计算机三级考试中的信息系统相关内容更是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全国计算机三级信息系统的考点进行详细分类。
一、信息系统基础这部分考点主要涵盖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考生需要了解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过程等)以及信息系统的类型(如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同时,要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如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并能够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对于信息系统的规划与战略,考生也应有一定的认识,包括如何制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等。
二、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考生需要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对于关系数据库,要掌握关系代数、SQL 语言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能够熟练运用 SQL 语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管理。
此外,还需了解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库的优化和安全管理。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系统分析方面,考生要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在系统设计阶段,要掌握总体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划分等)和详细设计(如界面设计、算法设计等)的方法和原则。
同时,了解系统测试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改进。
四、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生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如项目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
了解项目计划的制定和监控方法,能够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PERT 图等)进行项目的规划和控制。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部署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部署第1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概述 (4)1.1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4)1.1.1 国家安全 (4)1.1.2 经济发展 (4)1.1.3 社会稳定 (4)1.2 防护策略的目标与原则 (4)1.2.1 目标 (4)1.2.2 原则 (5)1.3 国内外网络安全形势分析 (5)1.3.1 国际网络安全形势 (5)1.3.2 国内网络安全形势 (5)第2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5)2.1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5)2.1.1 基于资产的风险识别 (5)2.1.2 威胁与脆弱性分析 (5)2.1.3 常见风险评估方法 (6)2.2 风险分类与等级划分 (6)2.2.1 风险分类 (6)2.2.2 风险等级划分 (6)2.3 风险评估流程与实施 (6)2.3.1 风险评估流程 (6)2.3.2 风险评估实施 (7)第3章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7)3.1 加密技术 (7)3.1.1 对称加密 (7)3.1.2 非对称加密 (7)3.1.3 混合加密 (7)3.2 认证与授权技术 (7)3.2.1 数字签名 (7)3.2.2 身份认证 (7)3.2.3 认证协议 (7)3.2.4 授权技术 (7)3.3 安全协议与标准 (8)3.3.1 安全套接层(SSL)与传输层安全(TLS) (8)3.3.2 IP安全性(IPSec) (8)3.3.3 安全电子交易(SET) (8)3.3.4 网络安全标准 (8)第4章边界安全防护策略 (8)4.1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8)4.1.1 防火墙概述 (8)4.1.2 防火墙技术 (8)4.1.4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9)4.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4.2.1 入侵检测系统(IDS) (9)4.2.2 入侵防御系统(IPS) (9)4.2.3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9)4.2.4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 (9)4.3 虚拟专用网络(VPN) (9)4.3.1 VPN概述 (9)4.3.2 VPN技术 (10)4.3.3 VPN应用场景 (10)4.3.4 VPN部署策略 (10)第5章内部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0)5.1 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 (10)5.1.1 网络架构设计 (10)5.1.2 访问控制策略 (10)5.1.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0)5.1.4 虚拟专用网络(VPN) (11)5.2 恶意代码防范 (11)5.2.1 防病毒软件 (11)5.2.2 系统补丁管理 (11)5.2.3 安全配置管理 (11)5.2.4 安全意识培训 (11)5.3 安全审计与监控 (11)5.3.1 安全审计 (11)5.3.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1)5.3.3 安全事件管理 (11)5.3.4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第6章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12)6.1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12)6.1.1 数据加密 (12)6.1.2 数据完整性保护 (12)6.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2)6.2.1 数据备份 (12)6.2.2 数据恢复 (13)6.3 数据泄露防护技术 (13)6.3.1 访问控制 (13)6.3.2 数据脱敏 (13)6.3.3 入侵检测与防御 (13)第7章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13)7.1 Web应用安全 (13)7.1.1 安全开发规范 (13)7.1.2 防护措施 (14)7.2 移动应用安全 (14)7.2.2 防护措施 (14)7.3 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4)7.3.1 安全策略 (14)7.3.2 防护措施 (15)第8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5)8.1 应急响应组织与流程 (15)8.1.1 组织架构 (15)8.1.2 流程设计 (15)8.2 安全事件分类与处理 (15)8.2.1 事件分类 (15)8.2.2 事件处理 (15)8.3 应急响应技术手段 (16)8.3.1 监测预警 (16)8.3.2 防御阻断 (16)8.3.3 查杀清除 (16)8.3.4 安全加固 (16)8.3.5 数据备份与恢复 (16)8.3.6 通信联络 (16)第9章网络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7)9.1 安全意识培训的重要性 (17)9.1.1 员工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17)9.1.2 安全意识培训降低安全风险 (17)9.1.3 增强企业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17)9.2 培训内容与方法 (17)9.2.1 培训内容 (17)9.2.2 培训方法 (17)9.3 员工安全行为规范 (17)9.3.1 严格遵守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8)9.3.2 定期更新密码,并使用复杂度较高的密码 (18)9.3.3 警惕网络钓鱼等诈骗行为 (18)9.3.4 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处理敏感信息 (18)9.3.5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18)9.3.6 遵循安全操作规范,防范移动设备安全风险 (18)9.3.7 及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18)第10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的持续改进 (18)10.1 安全防护策略的评估与优化 (18)10.1.1 安全防护策略评估方法 (18)10.1.2 安全防护策略优化措施 (18)10.1.3 安全防护策略优化实施 (18)10.2 安全合规性检查与整改 (19)10.2.1 安全合规性检查概述 (19)10.2.2 安全合规性检查方法 (19)10.2.3 整改措施及跟踪 (19)10.3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9)10.3.1 新兴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9)10.3.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发展趋势 (19)10.3.3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展望 (19)第1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概述1.1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
2014年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选择题(5)

⼀、单项选择题 1.在信息技术基础数据库中,有五个的流程⽬的在于服务⽀持,包括配置管理,发布管理、事件管理、变更管理和( )。
A、可⽤性管理 B、配合管理 C、问题管理 D、财务管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的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协助企业调整其信息技术服务。
它包括⼗个流程和⼀项功能。
其中有五个流程⽬的在于服务⽀持,包括配置管理、事件管理、变更管理、问题管理、发布管理;五个流程侧重于提供服务,包括服务级别管理、可⽤性管理、能⼒管理、信息技术服务持续性管理、财务管理。
2.有关企业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主要是由资源禀赋决定的 B、有形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 C、技术资源是⼀种重要的⽆形资源 D、组织经验是⼀种重要的组织资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内部环境分析中的企业资源。
组织经验属于企业的⽆形资源,不属于组织资源。
3.下列各选项中,不是企业能⼒的是( )。
A、研发能⼒ B、营销能⼒ C、财务能⼒ D、企业核⼼竞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内部环境分析的企业能⼒。
企业能⼒,是指企业配置资源,发挥其⽣产和竞争作⽤的能⼒,主要由研发能⼒、⽣产管理能⼒、营销能⼒、财务能⼒和组织管理能⼒等组成。
4.战略的主要层⾯是业务层⾯。
管理层需要对企业内的每项业务进⾏差距分析。
然⽽,在企业层⾯上,还需要进⾏⼀些分析:企业(总体)战略与企业的能⼒差距分析以及( )。
A、企业内部环境与经营战略差距的分析 B、企业(总体)战略与企业业绩差距的分析 C、企业能⼒与企业业绩差距的分析 D、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战略差距的分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差距分析。
战略的主要层⾯是业务层⾯。
管理层需要对企业内的每项业务进⾏差距分析。
然⽽,在企业层⾯上,还需要进⾏以下分析:企业(总体)战略与企业的能⼒差距分析以及企业(总体)战略与企业业绩差距的分析。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企业信息安全概述 (3)1.1 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1.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4)1.3 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4)第2章信息安全组织与管理 (4)2.1 信息安全组织架构 (4)2.1.1 组织架构概述 (4)2.1.2 决策层 (5)2.1.3 管理层 (5)2.1.4 执行层 (5)2.1.5 监督层 (5)2.2 信息安全政策与策略 (5)2.2.1 信息安全政策 (5)2.2.2 信息安全策略 (5)2.3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6)2.3.1 风险识别 (6)2.3.2 风险评估 (6)2.3.3 风险应对 (6)2.3.4 风险监控与改进 (6)第3章人员与物理安全 (6)3.1 人员安全管理 (6)3.1.1 岗位职责 (6)3.1.2 人员选拔与录用 (6)3.1.3 权限管理 (6)3.1.4 离职管理 (6)3.2 物理安全管理 (6)3.2.1 场所安全 (6)3.2.2 设备安全 (6)3.2.3 存储介质管理 (7)3.2.4 物品出入管理 (7)3.3 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 (7)3.3.1 培训计划 (7)3.3.2 培训内容 (7)3.3.3 培训方式 (7)3.3.4 培训评估 (7)3.3.5 安全意识宣传 (7)第4章网络安全 (7)4.1 网络架构与设备安全 (7)4.1.1 网络架构设计原则 (7)4.1.2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 (7)4.2 网络边界安全 (8)4.2.2 入侵防御系统(IDS/IPS) (8)4.3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 (8)4.3.1 入侵检测系统(IDS) (8)4.3.2 入侵防御系统(IPS) (8)第5章系统与应用安全 (8)5.1 操作系统安全 (9)5.1.1 基本要求 (9)5.1.2 安全措施 (9)5.2 数据库安全 (9)5.2.1 基本要求 (9)5.2.2 安全措施 (9)5.3 应用程序安全 (9)5.3.1 基本要求 (9)5.3.2 安全措施 (10)第6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0)6.1 数据分类与分级 (10)6.1.1 数据分类 (10)6.1.2 数据分级 (10)6.2 数据加密与解密 (10)6.2.1 加密技术 (11)6.2.2 加密策略 (11)6.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6.3.1 备份策略 (11)6.3.2 备份方式 (11)6.3.3 恢复策略 (11)第7章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12)7.1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与分级 (12)7.1.1 分类 (12)7.1.2 分级 (12)7.2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3)7.2.1 应急响应组织 (13)7.2.2 应急预案 (13)7.2.3 应急响应流程 (13)7.3 信息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 (13)7.3.1 调查 (13)7.3.2 处理 (13)第8章信息系统审计与合规性 (14)8.1 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14)8.1.1 定义与目的 (14)8.1.2 审计范围与内容 (14)8.2 审计流程与方法 (14)8.2.1 审计计划 (14)8.2.2 审计准备 (15)8.2.4 编制审计报告 (15)8.2.5 审计跟踪 (15)8.3 合规性检查与评估 (15)8.3.1 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 (15)8.3.2 内部规定 (15)8.3.3 合规性评估 (16)第9章信息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16)9.1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6)9.1.1 概述 (16)9.1.2 法律层面 (16)9.1.3 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16)9.1.4 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6)9.2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解读 (16)9.2.1 政策层面 (16)9.2.2 法规层面 (16)9.3 企业合规性建设与改进 (17)9.3.1 企业合规性建设 (17)9.3.2 企业合规性改进 (17)9.3.3 合规性审计与监督 (17)第10章企业信息安全持续改进 (17)10.1 信息安全监控与评估 (17)10.1.1 监控机制建立 (17)10.1.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7)10.1.3 评估结果应用 (17)10.2 信息安全改进措施 (17)10.2.1 技术改进 (17)10.2.2 管理改进 (18)10.2.3 流程优化 (18)10.3 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与展望 (18)10.3.1 云计算与大数据 (18)10.3.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8)10.3.3 法规政策与标准规范 (18)10.3.4 跨界融合与创新 (18)第1章企业信息安全概述1.1 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企业信息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它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战略规划等多方面的内容。
server2019防火墙策略

server2019防火墙策略Server2019防火墙策略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在服务器运行中,防火墙策略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够保护服务器免受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erver2019的防火墙策略,为您提供一步一步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Server2019防火墙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第章:如何设计Server2019防火墙策略1. 确定安全需求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服务器的安全需求。
这可以通过评估服务器中承载的应用程序、数据类型以及战略重要性来进行。
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火墙规则。
2. 制定访问规则在Server2019中,防火墙是通过配置入站和出站规则来实现的。
入站规则控制来自外部网络的数据流,而出站规则则控制服务器发送到外部网络的数据流。
我们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访问规则,例如,允许特定IP地址或特定端口的访问,并禁止其他所有不明确的访问。
3. 制定应用程序规则除了基于网络地址和端口的访问规则外,我们还可以制定基于应用程序的规则。
通过控制特定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服务器的安全性。
可以基于应用程序的名称、路径或哈希值来定义规则。
4. 制定安全组策略安全组策略是一种更加细粒度的访问控制手段,可以控制特定用户或用户组的访问权限。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对其进行分组,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组策略。
5. 编写配置脚本为了简化配置和提高效率,我们可以编写PowerShell脚本来自动化Server2019防火墙策略的配置过程。
通过脚本,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配置防火墙规则,确保服务器的安全性。
第二章:如何实施Server2019防火墙策略1. 打开服务器管理器首先,打开Server2019的服务器管理器,点击"工具",选择"Windows Defender防火墙"。
IPv6环境下全协议防火墙部署

IPv6环境下全协议防火墙部署第一部分 IPv6环境概述与挑战 (2)第二部分全协议防火墙定义与功能 (4)第三部分 IPv6与传统IPv4防火墙差异分析 (6)第四部分全协议防火墙在IPv6中的技术需求 (8)第五部分 IPv6环境下的防火墙架构设计 (11)第六部分防火墙对IPv6协议栈的支持策略 (14)第七部分部署全协议防火墙的硬件与软件准备 (15)第八部分 IPv6环境下防火墙配置与策略设定 (18)第九部分防火墙安全策略与风险防控措施 (21)第十部分实际案例-IPv6全协议防火墙部署实践与经验总结 (24)第一部分 IPv6环境概述与挑战标题:IPv6环境概述及其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一代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IPv4) 地址空间的枯竭问题日益凸显,这推动了新一代IP协议——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大规模应用与部署。
IPv6采用了128位地址长度,理论上可以提供约3.4×10^38个唯一地址,相较于IPv4的42亿地址有着巨大的扩展性优势,为万物互联时代的网络连接需求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IPv6环境概述:1. 技术特性:IPv6不仅显著扩大了地址空间,还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特性,如流标签、优先级标识和更强的安全性支持(如内建IPsec),以及更好的路由效率与可扩展性。
此外,IPv6简化了报头结构,提高了包处理速度,并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的无缝切换。
2. 全球部署进展:根据全球IPv6测试中心和IPv6 Ranking的数据,截至202X年底,全球IPv6普及率已超过35%,且仍在持续增长。
各国政府和运营商纷纷推动IPv6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中国政府在"宽带中国"战略中明确提出IPv6改造目标,美国Verizon、AT&T 等运营商也完成了核心网络的IPv6全面升级。
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完善

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完善1 前言中国移动通信网络是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网络IP化进程、终端智能化以及业务、服务多样化趋势的加快,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的威胁和攻击也越来越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日趋重要。
为了确保网络安全,现在很多企业采用了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一系列安全产品,提高了本企业的网络安全水平,但是这些改善仍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病毒、黑客和计算机犯罪依然猖獗,这给信息安全的理论界、厂商和用户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对安全体系进行思考和研究。
在网络安全建设时,不单单是考虑某一项安全技术或者某一种安全产品,而是从管理制度、流程、技术手段和措施、应急响应、风险评估等多方面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运行环境。
2 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概述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应该是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实施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为了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多层保护,真正达到信息安全保障的目标,国外安全保障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美国国家安全局从1998年以来开展了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IATF)的研究工作,并在2000年10月发布了IATF 3.1版本,在IATF中提出信息安全保障的深度防御战略模型,将防御体系分为策略、组织、技术和操作4个要素,强调在安全体系中进行多层保护。
安全机制的实现应具有以下相对固定的模式,即“组织(或人)在安全策略下借助于一定的安全技术手段进行持续的运作”。
图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建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西藏移动)网络安全体系时,从横向主要包含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两个方面的要素,在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控制措施的同时,制定层次化的安全策略,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提高系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完善各种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利用多种安全技术实施和安全管理实现对网络和系统的多层保护,减小其受到攻击的可能性,防范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对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尽量减少因事件造成的损失。
电子商务员考试题 【模拟一】(含答案)

电子商务考试题(1)、判断题(共10题,2、每题1分,3、共10分)1、CPU中运算器(ArithmeticalUnit)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等操作(T)2、直接电子商务,是指有形货物的电子订货,它仍然需要利用传统渠道如邮政服务和商业快递车送货(F)3、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安全的优势。
(F)4、运行Unix的计算机可同时支持多个程序,但不能支持多个登录的网络用户。
(F)5、在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网络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中的软、硬件资源。
(T)6、Windows操作系统用图形操作界面替代了传统的命令行界面。
(T)7、邮件列表可以分为公开,封闭,管制三种类型。
(T)7、信息储存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信息提取的频率和数量,建立一套适合需要的信息库系统。
(T)8、调查资料的分类标准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比如,我们研究一个地区的农业人口比重,就应该以户口所在地(乡村或者城市)为主要依据。
(F)9、在有局域网的条件下,银行卡网上支付需要的工作环境的要求需包括一个上网帐号。
(F)10、出于安全的需要,网上银行卡支付系统须在Internet与专用的金融网之间安装支付网关系统(T)二、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1、数据传输速率是Modem的重要技术指标,单位为:(A)(A)bps(B)GB(C)KB(D)MB12、和辅助存储器相比,下面哪一个是主存储器的优点:(A)(A)存取速度快(B)价格比较便宜(C)容量很大(D)价格昂贵数据库的结构类型分类中哪一个不属于“格式化模型”(C)(A)层次型(B)网络型(C)关系型(D)指(E)针型14、数字化仪属于:(C)(A)运算器(B)存储器(C)输入设备(D)(E)输出设备(F)15、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指的是:(C)(A)存储器(B)基本输入输出设备(C)(D)中央处理器(E)Modem16、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是由谁来保证的(B)(A)厂家(B)认证中心(C)银行(D)信用卡中心17、网络交易中企业间签定合同是在哪一平台进行的(D)(A)信息发布平台(B)信用调查平台(C)质量认证平台(D)信息交流平台18、电子邮件法是属于按照什么对网上直接调查进行的分类:(D)(A)调查方法(B)调查者组织调查样本的行为(C)调查内容(D)调查采用的技术19、下面不属于传统营销促销形式的是:(B)(A)人员推销(B)网络广告(C)销售促进(D)宣传推广20、使用Infoseek查找短语时第一次查找的结果会是(A)(A)会列出所有的组成短语的单词的文件(B)只列出包含断语的文件(C)只列出包含第一个字母的文件(D)会列出所有的组成短语的单词的文件的全文21、关于LINUX操作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防火墙部署原则

防火墙部署原则防火墙部署原则有哪些?今天店铺要跟大家介绍下防火墙部署原则有哪些,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到的资料,请大家认真看看!防火墙部署原则1.概述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就其产品的主流趋势而言,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更具有大的优势。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在哪些地方部署防火墙呢?首先,应该安装防火墙的位置是公司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的接口处,以阻挡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其次,如果公司内部网络规模较大,并且设置有虚拟局域网(VLAN),则应该在各个VLAN之间设置防火墙;第三,通过公网连接的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也应该设置防火墙,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同时将总部与各分支机构组成虚拟专用网 ()。
安装防火墙的基本原则是:只要有恶意侵入的可能,无论是内部网络还是与外部公网的连接处,都应该安装防火墙。
2.防火墙的选择选择防火墙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条:2.1.总拥有成本防火墙产品作为网络系统的安全屏障,其总拥有成本(TCO)不应该超过受保护网络系统可能遭受最大损失的成本。
以一个非关键部门的网络系统为例,假如其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及所支持应用的总价值为10万元,则该部门所配备防火墙的总成本也不应该超过10万元。
当然,对于关键部门来说,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连带损失也应考虑在内。
如果仅做粗略估算,非关键部门的防火墙购置成本不应该超过网络系统的建设总成本,关键部门则应另当别论。
2.2.防火墙本身是安全的作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防火墙本身也应该保证安全,不给外部侵入者以可乘之机。
如果像马其顿防线一样,正面虽然牢不可破,但进攻者能够轻易地绕过防线进入系统内部,网络系统也就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了。
通常,防火墙的安全性问题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防火墙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这类问题一般用户根本无从入手,只有通过权威认证机构的全面测试才能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防火墙策略的组成在ISA服务器安装成功后,其防火墙策略默认为禁止所有内外通讯,所以我们需要在服务器上建立相应的防火墙策略,以使内外通讯成功。
在本章,我们将介绍ISA的基本配置,使内部的所有用户无限制的访问外部网络。
在ISA Server 2004中,防火墙策略是由网络规则、访问规则和服务器发布规则三者的共同组成。
网络规则:定义了不同网络间能否进行通讯、以及知用何各方式进行通讯。
●∙∙访问规则:则定义了内、外网的进行通讯的具体细节。
●∙∙服务器发布规则:定义了如何让用户访问服务器。
●∙∙3.1.1 网络规则ISA2004通过网络规则来定义并描述网络拓扑,其描述了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是否存在连接,以及定义如何进行连接。
相对于ISA2000,可以说网络规则是ISA Server 2004中的一个很大的进步,它没有了ISA Server 2000只有一个LAT表的限制,可以很好的支持多网络的复杂环境。
在ISA2004的网络规则中定义的网络连接的方式有:路由和网络地址转换。
3.1.1.1 路由路由是指相互连接起来的网络之间进行路径寻找和转发数据包的过程,由于ISA与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Server 2003路由和远程访问功能的紧密集成,使其具有很强的路由功能。
在ISA2004中,当指定这种类型的连接时,来自源网络的客户端请求将被直接转发到目标网络,而无须进行地址的转换。
当需要发布位于DMZ网络中的服务器时,我们可以配置相应的路由网络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路由网络关系是双向的。
如果定义了从网络 A 到网络 B 的路由关系,那么从网络B到网络 A 也同样存在着路由关系,这同我们在进行硬件或软件路由器配置的原理相同。
3.1.1.2 网络地址转换(NAT)NAT即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在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server 2003中,NAT是其IP路由的一项重要功能。
NAT方式也称之为Internet的路由连接,通过它在局域网和Internet 主机间转发数据包从而实现Internet的共享。
ISA2004由于同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server 2003的路由和远程访问功能集成,所以支持NAT的的连接类型。
当运行NAT的计算机从一台内部客户机接收到外出请求数据包时,它会把信息包的包头换掉,把客户机的内部IP地址和端口号翻译成NAT服务器自己的外部IP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再将请求包发送给Internet上的目标主机。
当NAT服务器从Internet主机接收到回答信息后,它也会将其包头进行替换,将自己的外部IP地址和端口号转换为请求客户机的内部IP地址的端口号,然后再把信息包发内网的客户机。
当在ISA2004中指定了这促类型的连接后,ISA 服务器将用它自己的IP 地址替换源网络中的客户端的IP 地址。
从而对外隐藏了内部管理的IP,同时也隐藏了内部网络结构,从而降低了内部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并可减少了I P 地址注册的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NAT 关系是唯一的和单向的。
如果定义了从网络A到网络B 的NAT 关系,则不会自动定义从 B 到 A 的网络关系。
您可以创建定义双向关系的网络规则,但是ISA 服务器将忽略有序规则列表中的第二条网络规则。
3.1.1.3 默认网络规则在进行ISA2004的安装时,系统会创建以下默认规则(如图3-1所示):本地主机访问:此规则定义了在本地主机网络与其他所有网络之间存在的路由关●∙∙系。
VPN 客户端到内部网络:此规则指定在两个VPN 客户端网络(.VPN 客户端.和.●∙∙被隔离的VPN 客户端.)与内部网络之间存在着路由关系。
Internet 访问:此规则定义了在内部受保护的网络(如内部、VPN客户端等)与●∙∙外部网络之间存在的NAT关系。
3.1.2 访问规则访问规则决定源网络上的客户端如何访问目标网络上的资源。
我们可以将访问规则配置为适用于所有IP 通讯、适用于特定的协议定义集或适用于除所选协议之外的所有IP 通讯。
也可以在访问规则中对用户访问进行精确的限定。
当客户端使用特定协议请求对象时,ISA 服务器会在访问规则列表中从上而下地进行检查。
只有当某个访问规则明确允许客户端使用特定的协议进行通讯,并且允许访问请求的对象时才处理请求。
在ISA2004的安装过程中会自动创建默认的系统策略,其中包含了预配置的、已知协议定义的访问规则列表,其中包括最广泛使用的Internet 协议,以允许ISA Server 2004服务器能访问它连接到的网络的特定服务。
下图显示的是默认系统策略中的内容。
3.2 建立允许客户访问Internet的防火墙策略在安装好ISA2004后,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防火墙访问策略以允许企业内部员工通过ISA服务器进行安全的Internet访问。
在本节中,我们将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让大家体会一下如何利用防火墙策略来建立访问规则,以使企业内部的所有客户能访问Internet的所有服务。
要完成这个策略的建立,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工作:配置内部的DNS服务器。
●∙∙建立访问策略。
●∙∙3.2.1 建立内部的DNS服务器Internet的基本协议是TCP/IP,在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用唯一的IP地址进行标识。
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为了便于记忆,往往给每一台计算机取友好名称,要访问的网址也是一样,称为域名。
比如我们要访问微软网站,则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的域名是[url][/url],但是计算机系统本身是不能识别这个域名的,要访问到这个网站需要知道服务器的真实IP地址,所以在中间就需要一个名称解析系统,即将域名[url][/url]解析为其服务器的IP地址如207.46.156.252,这个名称解析系统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是DNS(Domain Name System)。
当用户用域名在访问Internet上的网站时,需要外部DNS为之进行域名解析;而当企业用户用域名访问公司内部的网络资源时,需要内部DNS进行域名解析。
但如果企业用户既要访问企业内部网站,又要访问Internet上的资源时,DNS应怎样进行设置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企业内部的DNS服务器,使之可以解析内部域名,然后将之设置外部DNS的转发器,当内部用户访问资源时,由内部DNS服务器将其请求发给外部DNS,从而获得外部资源的域名解析。
3.2.1.1 安装内部的DNS服务器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到需要安装DNS的Windows服务器上(可以同ISA 服务器安装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安装),进行如下过程的安装和配置:1、打开控制面板下的“添加/删除程序”,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
2、在Windows组件向导中双击“网络服务”,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域名系统(DNS)”,点击【确定】,再点击【下一步】按钮.,并按向导要求完成DNS服务的安装。
3、在Windows server 2003的“管理工具”中选择“DNS”,进入DNS 管理控制台,右键单击服务器,在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4、在属性对话框中选择“接口”选项卡,然后添加内部接口地址。
如图所示。
图3-7 配置DNS内部接口5、选择“转发器”选项卡,先选中上面的“所有其它DNS域”,然后在“所选域的转发器的IP地址列表”中添加ISP为你提供的外部DNS服务器的IP地址。
如图所示。
6、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服务器端DNS的安装和配置。
3.2.1.2 客户端的DNS配置客户端DNS的配置步骤如下:1、登录到客户机上,在桌面上用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图标,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2、在网络连接的属性窗口中,用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属性”,进入到“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
3、在“本地连接属性”页中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再点击【属性】按钮,在出现的TCP/IP属性页的“首选DNS服务器”中,输入内部DNS 服务器的IP地址,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客户端配置。
如图所示。
3.2.2 建立访问策略要使内部用户通过ISA服务器访问Internet,必须要建立访问策略。
在本例中我们需要建立两条访问策略:一条访问策略以允许企业用户通过ISA服务器访问Internet;另一条策略以允许企业用户访问ISAServer2004 服务器的DNS服务。
3.2.2.1 建立允许所有外出通讯的访问策略建立访问策略的步骤如下:1、打开ISA管理控制台,右键单击“防火墙策略”,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访问规则”。
如图所示。
2、在新建访问规则向导中,输入访问规则名称。
如图所示。
图3-12 输入规则名称3、在“规则操作”对话框中选择“允许”,以便允许通讯的进行。
如图所示。
图3-13 配置规则操作4、在“协议”对话框中选择“所有出站通讯”,表示可以访问Internet上的所有服务。
如图所示。
5、在“访问规则源”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
在出现的“添加网络实体”对话框中展开“网络”,选择“内部”(如要允许ISA服务器访问Internet,在则可选“本地主机”),然后单击【添加】按钮,表示所有的通讯源来自于企业内部。
如图所示。
6、在“访问规则目标”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
在出现的“添加网络实体”对话框中展开“网络”,选择“外部”,然后点击【添加】按钮,表示要访问网络外部的资源。
7、在“用户集”对话框中,采用默认的“所有用户”,表示内网的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ISA服务器访问外部的资源。
点击【下一步】按钮完成策略的建立。
3.2.2.2 建立允许客户访问内部DNS的访问策略建立过程如下:1、打开ISA管理控制台,右键单击“防火墙策略”,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访问规则”,在访问规则向导中输入规则名,这里我们取名为“访问ISA主机上的DNS”。
2、在规则操作中选择“允许”,在此规则应用到选项中选择“所选择的协议”,然后单击【添加】按钮,在“添加协议”对话框中展开“通用协议”,选择“DNS”,单击【添加】按钮,单击【关闭】按钮完成协议的设置。
如图所示。
3、在“访问规则目标”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在出现的“添加网络实体”对话框中展开“网络”,然后选择“本地主机”,单击【添加】按钮,表示要访问ISA服务器上的DNS服务4、根据向导按默认选项完成本访问策略的建立。
3.2.2.3 应用访问策略为了使所建立的访问策略生效,须在右边窗格中单击【应用】按钮,以保存修改和更新防火墙策略。
防火策略生效后,你可以在客户机通过ISA服务器访问Internet上的所有服务,如QQ、MS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