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用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之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之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之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
二、劳务派遣的性质;
三、劳动争议处理;
四、劳务派遣的成因;
五、劳务派遣的管理;
六、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
七、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八、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
九、工资指导线的作用;
十、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十一、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
十二、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
十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
十四、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
十五、编制审核劳动安全卫生预算;
十六、劳动争议处理概念;
十七、劳动争议的分类;
十八、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
十九、按照劳动争议的标的划分;
二十、企业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
二十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
二十二、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
二十三、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方法;
二十四、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二十五、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进行分析。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企业民主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平等协商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的内容,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和目的要求;掌握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进行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制度系统设计的方法,实施员工沟通的程序,以及降低沟通障碍、减少干扰的方法。

【知识要求】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是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第16条、第17条的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劳动法》第8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根据我国相关立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在国有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公有制企业中实行,非国有企业或其他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是否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未作明确规定。

后一类企业目前主要是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公司法》第45条规定:“……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中也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

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应当”和“也可以”的肯定性术语与选择性术语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公司。

但就产业民主发展的一般趋势而言,劳动者即在劳动关系中与雇主相对的一方参与企业管理已经是企业管理的通例。

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用国家立法的形式保障劳动者民主管理的参与权。

例如,在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中,类似我国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形式也有不少。

如瑞典的工厂委员会、德国的职工大会和企业委员会、美国的劳资委员会和工人委员会、日本的劳资协议会、印度的工厂委员会和联合管理委员会等。

三级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助师)第三版 习题详解)

三级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助师)第三版   习题详解)
②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
(4)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
①群众性②自治性③非调解性
11.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程序,劳动争议协商与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答:(1)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①合法原则②公正原则③及时处理、着重调解原则
(2)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①当发生争议时,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②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教材习题详解
1.简述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平等协商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的内容
答:(1)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2)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①组织参与②岗位参与③个人参与
(3)平等协商制度的内容:
(2)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
①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
②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
③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④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
③确定调查方法:目标型调查法;描述型调查法
④确定调查组织:专业程度高;员工配合较好;调查结果的分析客观程度高
10.简述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产生的原因以及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
答:(1)劳动争议的概念:
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发生的纠纷
(2)劳动争议的分类:
①按照劳动争议主体划分
②按照劳动争议性质划分
③按照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划分
(3)劳动争议的产生的原因:

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和劳动合同,涉及到雇佣、薪酬、工时、劳动争议等方面的管理。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师,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中的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包括劳动关系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等。

一、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必备的一项核心能力,它关注于雇佣关系的管理和维护。

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基本职责之一。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内容1. 雇佣关系管理雇佣关系管理包括招聘、录用、培训、岗位调整等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优化招聘渠道,招募适合的人才。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要负责员工的入职培训、交流沟通等工作,以便员工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发挥应有的能力。

2. 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法律依据和约束,合理管理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雇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合理的劳动合同,保障双方的权益。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需要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合同纠纷,维护雇佣关系的良好状态。

3. 薪酬管理薪酬是员工对劳动的回报,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薪酬策略,包括基础薪资、绩效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薪酬的公平合理,避免薪酬差距过大引发的劳动纠纷。

4. 工时管理工时管理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合理规范工时制度和加班政策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工时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工时统计和分析,及时调整工作安排,避免员工过度劳累和工时超负荷。

5. 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关系维护是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任务,它包括与工会的协调沟通、解决劳动纠纷以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四级)第6章 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四级)第6章 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考点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 劳动关系定义的几个要点:1.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的。

2.劳动关系领域中,劳动者通常被表述为雇员,用人单位被表述为雇主。

3.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

3.判断一个劳动者是否属于雇员的标准:1.劳动受约束(时间地点、数量质量等);2.主要劳动条件由他人提供;3.从事的劳动在雇主的业务范围之内;4.工作履行与绩效受到控制与评价。

4.劳动关系有如下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5.劳动法律关系(一)定义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特点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有:1.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是一种双务关系;4.具有国家强制性。

6.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分为7种:1.劳动法律、法规;2.劳动合同规范;3.集体合同规范;4.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规章制度);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国家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各种调节手段要点如下:(一)劳动法律、法规1.是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最低标准2.基本特点:体现国家意志(二)劳动合同规范1.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2.基本特点: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三)集体合同规范1.集体合同——集体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2.集体合同由工会(没工会的由职工代表)代表全体职工与企业签订。

3.集体协商比个别协商更为必要的原因:(1)企业中有很多“公共事务”,对每个雇员都有影响;(2)雇员个人不可能与雇主保持在力量上的均衡。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5:CDADA 5-10:BBCCB 11-15:BCACB 16-20:BCCCA 21-25:ABDBC26-30:ABBDC 31-35:ABBAD 36-37:BC二、多选题38、b, d, e 39、a, b, c, d, e 40、a, d, e 41、a, b 42、b, c, e43、a, b, c, d, e 44、a, b, c, d 45、a, d, e 46、a, b, d, e47、a, c, e 48、a, c, e 49、a, b, c, d, e 50、b, c, d, e51、a, c, e 52、a, b, c, e 53、b, c, e 54、a, b, c, d, e55、a, b, c, d 56、b, d, e 57、c, d, e 58、a, b, d 59、a, b, c, d, e 60、b, d 61、a, c, d 62、a, b, e 63、a, c, e 64、a, b, c, d, e65、a, d 66、b, c, e 67、b, c, d 68、a, b, d, e三、问答题69、标准答案:(1)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是劳动保障部门向社会发布的。

(1分)(2)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具有指导性,不具有指令性。

(1分)(3)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分为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形式。

(1分)(4)常规数改为低位数。

(1分)(5)宏观调控已经由调控工资总量转化为调控工资水平。

(1分)70、标准答案:(1)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现实所发生的纠纷。

(2)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

(3)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4)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凡是劳动权利义务之外的权利义务为标的争议都不属于劳动争议。

(5)劳动争议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一般的社会关系纠纷的影响范围通常局限在争议主体之间。

第43讲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

第43讲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

6-001
Z
规范
415
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415~
6-002
Z
的新规范
417
[能力要求]
一、《劳动合同法》关
417~
6-003 于劳动合同制度的部
Y
422
分新规定
二、《劳动争议调解仲
422~
6-004 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
Y
424
理制度的部分新规定
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
内容与特征
[知识要求]
425~
6-005 一、集体协商的内容
调解 仲裁诉讼
4、内容体系
二、综合分析
一级人力“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综合分析表
鉴定 点序 章节单元、鉴定点名称 号
页码
重要程
考情
度(依据
“学习 2010 年以前 目标”)
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 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
预测点 选简综 2010.5 择 答 合 题题题
法的新发展
[知识要求]
一、劳动合同制度的新 413~
上述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近些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和因劳动纠纷而引发的群 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
P415 统计显示,1995—2006 年的 12 年中,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13.5 倍;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 也大幅度增长,12 年中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5.4 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总结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制定《劳动合同法》,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合理规范劳动关系,是迫切需要的。 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实 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同时,由于企 业形式的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的尖锐化,劳动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法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至关重要。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单:77-85(9分)多:120-125(6分)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劳动关系的二重含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了解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

【知识要求】1.劳动关系的含义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与劳动者均为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

在现代社会,劳动的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单08.05)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而产生的关系。

忽略个体间的具体差异,劳动关系只能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而不可能是劳动者因集体劳动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单07.05,单12.11,单07.11)在劳动关系领域,提供劳动给付的劳动者亦可表述为雇员,劳动力的使用者,用人单位亦可表述为雇主。

雇员是与雇主相对的一个概念,通常可以理解为基于劳动合同,为获取工资而有义务处于从属地位,为他人即雇主提供劳动的人;公务人员,如各级政府官员不是雇员,因为此类人员是通过公法行为而建立起来的公法上的聘用关系,有独立的公法规则进行调整。

(单07.05,单10.11)雇主与雇员的关系表现为管理方群体与雇员群体之间的关系。

处于管理方最高层的是生产经营决策层,具有最高的管理权力与权威。

企业高层管理者一般并不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者。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由于所处地位的不同和利益目标的差异,他们对待劳动关系的态度也就有所不同。

在各类生产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更为关心雇员的生产率问题,其职责和利益与生产的效率直接相关;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行为直接决定着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雇员的潜力发挥与情绪状况反映着他们管理的效率,进而决定着他们的地位与利益。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双务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雇主与雇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4、物质利益原则的内容:激励机制、平衡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

5、体现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①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仍然占重要地位,在肯定利益差别的前提下,坚持利益一致的价值取向②劳动关系的转型具有过度性,体制转换,利益主体的分化和独立需要一个过程,工会职能的转变③集体注意的观念、和谐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差别。

6、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务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7、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8、集体协商比个别协商重要的原因:①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公共事务”②工作于企业组织内的雇员个人,由于其劳动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不可能与雇主保持力量上的均衡。

9、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调解的基本特点:①群众性②自治性③非强制性10、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

11、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①内容合法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③诚实守信,公平合作④兼顾双方合法权益⑤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12、集体合同的形式分为: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和附件(专项集体合同)。

期限为1—3年。

13、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①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劳动合同内容的基础)②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③过度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④其他规定(此条款通常为劳动条件标准部的补充条款。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管理(二级)X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管理(二级)X

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
1、工资协商的期限
工 资 集 体 协 商 的 内 容
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 配形式 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 度
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5、工资支付办法 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一节 劳务派遣
1、降低劳动管理成本 劳务派遣的成因 2、促进就业 3、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 4、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 构等特殊单位的要求
第一节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 单位的管 理
1、资格条件:具有法人设立的条件,具 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从业人员,有健全的管 理制度;达到法定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 不得少于50万元 2、合同体系:在组合劳动关系中存在着 两种合同:其一为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 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其二为派遣单位与接 受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 3、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接受单位按照 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 动者收取费用。
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
工 资 集 体 协 商 的 程 序
(一)、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 (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
(三)、工资协议的审查
(四)、明确工资协议的期限
刘某与A公司的劳动纠纷案
2006年3月10日A公司与公司工会推选出的协商代表经过集体协商,签订 了一份集体合同草案。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该草案经过4/5的职工代表通过。 其中关于工资和劳动时间条款规定:A公司所有员工每月工资不得低于1300 元,每天工作8小时。同年3月17日,A公司将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报送 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登记、审查、备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15日内未提 出异议。所有2006年4月2日,该集体合同自行生效。同时,A公司和公司工 会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 2006年5月,刘某应聘于A公司,因符合公司条件,故被录用。公司于当年5 月18日与刘某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规定其每月工资1000元,每 天只工作6小时。一个多月后,刘某在与同事聊天时偶然得知公司与工会签订 了集体合同,约定员工每月工资不得低于1300元。刘某认为自己的工资标准 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于是与公司交涉, 要求提高工资,但公司始终不同意。 刘某不服,于2006年7月中旬,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A 公司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1300元履行劳动合同,并补足2006年5 月至2006年7月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月工资标准部分的劳动报酬。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此案,A公司在答辩中声称,集体合同是公司与 工会2006年3月签订,4月2日正式生效的,只适应于当时公司在职的正式员 工,而刘某是5月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故不属于此集体合同适用的员工范 围;并且集体合同规定劳动时间每天满8小时,才能得到不低于1300元的月 工资,而刘某每天只工作6小时,所以不适用此范围。请对此案提出自己的分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简答题)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简答题)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简答题)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劳务关系的含义、特征、区别1、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3、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5、事实劳动关系: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6、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1)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2)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3)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4)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登记表”“报名表”(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其中(1)(3)(4)单位举证7、劳务关系:劳动服务供给者与劳动服务需求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需求者提供一次性或者特定的劳动服务,需求者依照约定向供给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8、劳务关系的特征:(1)劳务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在人身上不具有隶属关系,当事人之间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指挥、命令、服从的关系(2)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自行承担(3)劳务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并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4)劳务关系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劳务需求方与供给方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而产生的关系。

A.法律关系B.权利关系C.劳动关系D.法律规范2.()指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法律关系B.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关系D.劳动关系3.()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法律事实C.劳动法律事件D.劳动法律行为4.()体现国家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

A.劳动法律法规B.劳动关系C.劳动法律关系D.劳动合同5.雇员是基于(),为获取工资而有义务处于从属地位、为雇主提供劳动的人。

A.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C.劳动关系D.法律规范6.()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进行的第一次调整。

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契约关系C.劳动法律关系D.劳动合作关系7.()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法律事实C.劳动法律事件D.劳动法律行为8.()劳动关系是基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等原则为基础构建的。

A.利益激励型B.利益约束型C.利益协调型D.利益平衡型9.()的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关系C.劳动法律法规D.劳动合同10.()只能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而不可能是劳动者因集体劳动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A.法律关系B.劳动关系C.权利义务D.法律规范11.企业各组成部分及各类层级权责结构之间的指挥、服从、监督等规定一般属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中的()的内容。

A.时间规则B.劳动定员定额规则C.组织规则D.岗位规范12.()要求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程序要求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

A.劳动合同管理制度B.劳动定员定额规则C.劳动纪律D.时间规则13.()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雇员租赁、劳务派遣、劳动派遣 人才租赁、雇员派遣、人才派遣
劳动力派遣
四达、中智(CC)、外企服务公司(FESCO)、外商投
4
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 — 知识要求
一、劳动者派遣的概念 (一)劳动者派遣的含义
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收单位签订协议,由派遣单位招 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收单位工作,劳动者与派遣 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劳动合同
劳动者
实际-有劳动没有关系
劳动管理
351-352页 5
知识要求
二、劳动者派遣的特点
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招聘、甄选、考核、录用
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
交纳社会养老保险
督促接受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标准
和条件以及行使和履行派遣协议 劳动争议处理
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派遣与接受之间
收取派遣服务费用
主体合谋共同侵害
354—355页
7
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 — 能力要求
一、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
向被派遣的劳动 者适当收取费用?
资格条件:企业法人、专业人员、管理制度、注册资本、
风险保证
设立程序:单(当地)、派遣协议(职责划分、责
任范围、责任担保形式、义务分担形式) 二、派遣劳动者的管理要点:
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企业预算 委员会。
企业预算委员会审核、协调平衡、汇总为全面 预算,并在预算期强下达到相关部门执行。
编制费用预算。
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根据企业的管理、制造及产品成本等相关预算 项目对职业安全卫生预算进行审核。
372—373页20
能力要求
二、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政府管辖 四个方面 356

2023年新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整体复习提纲——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2023年新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整体复习提纲——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产生的原因不同。

2、适用的法律不同(前者是劳动法、后者是民法和合同法)。

3、主体资格不同。

4、主体性质不同(隶属关系、平等关系)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

5、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前者享受劳动法的全部权利、后者没有属于等价有偿交换)。

6、劳动条件提供方式不同(后者自己解决)。

7、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

8、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调解仲裁法,仲裁是必经程序,劳务不是权利救济方式自行选择)。

9、履行合同中的伤亡事故处理不同(无过错原则、过错原则)二、劳务派遣的含义?1.劳动者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民事关系,签订劳动派遣协议,取得派遣收入。

2.劳动者派遣机构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派遣机构支付工资等。

3.劳动者与接受单位:提供劳动,接受监督管理三、劳动者派遣的特点?1.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劳务公司是主体)2.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用工单位是主体)3.劳动争议的处理:按一般劳动争议处理原则与程序进行处理(两种劳动争议、一种民事纠纷,发生劳动争议管辖地的选择。

)。

四、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1.资格条件: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有开展业务固定的场所设施,有合法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设立程序:实行设立许可制度,由劳动保障部门特许,并办理工商登记。

3.合同体系: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2年以上合同,约定相关条款;劳务派遣协议也要约定相关条款;五、派遣劳动者的管理:1.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

2.在同一岗位使用的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应当同等待遇,同岗同酬。

3.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的实施,包括劳动定额标准,劳动纪律,绩效评价等对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一律平等。

4.派遣雇员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协同派遣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和工作交接。

六、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1.协商代表的确定2.协商的实施步骤:(1)一方以书面形式提出协商意见书,另一方于20天内予以书面答复,并协商(2)双方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资料(3)形成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4)制作协议文本,签字、盖章生效3.工资协议的审查(1)协议签订后10天内,将协议一式三份及说明,送交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2)劳动保障部门在收到协议15天内审查(3)报送15天后未收到意见书,视为同意(4)收到生效协议后5天内公布4.明确协议期限:一般一年一次,期满前60天内提出意见书七、劳动力工资市场指导价位制定原则:1.坚持市场取向2.坚持实事求是3.公开发布(每年6—7月发布一次)八、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种类: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法人代表—-全面责任;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总工--技术领导责任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劳动卫生措施、辅助性设施建设、改善措施、宣传教育措施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重大事故隐患制度6.安全卫生认证制度7.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8.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9.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九、如何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1、观念环境(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处理职业危害的原则)2、营造制度环境(应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奖罚分明)3、营造技术环境(本质安全,直接使用无害装置、工艺,完善工作场所设计,劳动组织优化)十、劳动争议的特点:1.争议当事人特定2.争议内容特定3.争议表现形式特定十一、劳动争议的分类1.按主体分:(1)个别争议(10人以下)(2)集体争议(10人以上)(3)集体合同争议2.按性质分:(1)权利争议(2)利益争议3.按标的分:(1)劳动合同争议(2)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发生的争议(3)关于劳动报酬、培训、奖惩等因适用条件的不同理解与实施而发生的争议十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自力救济2、社会救济3、公力救济4、社会与公力想结合。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超全 背过了就能过~~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超全 背过了就能过~~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知识要求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一般而言,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就其本来的意义来说,它并不是反映人和物的关系,劳动过程与产品或服务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5星)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雇员与雇主按照法律规范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从而使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行为与要求具有法律意义。

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课题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

(四)劳动法律事实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

1.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历年真题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雇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08年11月四级真题]A.与雇员相对的一方B.企业财产的人格化代表C.一个孤立的自然人D.生产经营与管理权的载体【解析】雇主一般通过雇员的概念来定义,在劳动关系中与雇员相对的一方是雇主,他是企业或者其他类型的用人单位的财产的人格化代表,是生产经营与管理权的载体。

雇主完成生产经营和各类管理,并通过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能行为来实现。

因此在劳动关系的实际运行中,雇主通常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人,而是一个具有经营管理权的团体。

2.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是()。

[2008年11月四级真题]A.劳动合同B.劳动法律法规C.社会道德D.民主管理制度【解析】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有七种调整方式。

其中,劳动法律法规由国家制定,体现国家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

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3.()指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手续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2008年11月四级真题]A.专项协议B.劳动合同C.要式合同D.集体合同【解析】要式合同是指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手续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要式合同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则是法定要式合同。

4.对于两年以下的短期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基本按照合同期限的()确定。

[2008年11月四级真题]A.1/12B.1/10C.1/8D.1/6【解析】依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对于两年期以下的短期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基本按照合同期限的1/12确定。

5.订立4年期的劳动合同,双方约定了6个月的试用期,则劳动合同期限为()个月。

『2008年11月四级真题]A.42B.48C.50D.54【解析】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规定的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时间。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期限之内,即劳动合同的期限是4年,即48个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知识点整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一、劳动关系含义含义: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三、劳务关系的含义含义:指劳动服务供给者与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劳动服务的需求者依照约定向劳动服务供给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

四、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产生的原因不同;2、适应的法律不同;3、主体资格不同;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5、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6、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7、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8、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9、履行合同中的伤亡事故处理不同。

五、劳动派遣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含义:指劳动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劳务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性质:劳务派遣=组合劳动关系=形式劳动关系+实际劳动关系本质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分离特点:签订派遣协议能力要求:一、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1、资格条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

2、设立程序: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

3、合同体系:(1)劳动合同:签订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劳务派遣协议: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二、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1、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同工同酬。

2、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

(三性岗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用工比例:不超过10%)3、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1-54、派遣期限到期,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如何处理。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学习笔记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学习笔记

蓝色:鉴定点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劳务派遣劳务派遣的概念(含义):1.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2派遣劳动者受接受单位指挥监督,为接受单位提供劳动3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费用,派遣的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及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劳务派遣单位从派遣业务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劳务派遣是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由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使用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有多种含义:其一,为泛指民事活动中的特殊劳务关系。

其二,特指劳动市场中的组合劳务关系,第一种为供给方与需求方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为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其典型的表现形式为承揽合同。

第二种为组合劳动关系,主要方面为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

《劳动合同法》:用工单位的服务性质。

劳务派遣的主要方面为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使用劳务派遣等同于劳动力派遣。

劳务派遣的成因:1降低劳动管理成本2促进就业3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4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

劳务派遣的管理:P356-357二,工资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含义: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1工资协议的期限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5工资支付办法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工资指导线制度含义: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07HR(二级)指南题目及答案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07HR(二级)指南题目及答案

2007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指南电子版下载-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选择题(一)单选题 1.在劳动者派遣中,劳动者派遣机构与受派遣劳动者之间依法订寸:(). A劳动合同B集体合同 c.派遣合同 D.人才租赁合同 2.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对象是()。

A.形式上的雇主 B.接受单位 c.劳动者派遣机构 D.劳动行政部门 3.受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足由()支付。

A.形式上的雇主 B.接受单位 c.劳动者派遣机构 D.劳动行政部门 4.劳动者被派遣到接受单位工作满法定期限,接受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终止.由( )。

A.接受单位与劳动者汀立劳动合同 B.派遣单位与劳动者重新汀立劳动合同 c.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都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D.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都不得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5.T资指导线上线也称预警线,是对( )提出的警示和提示。

A.亏损企业 B.经济效益较差企业 c生产经营正常、有经济效益企业 D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企业 6.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分为()。

A.月工资收入和日工资收入两种B.年:[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 C.年工资收入、月工资收入和日工资收入三种 D.年工资收入、月工资收入、日工资收入和小刚工资收入四种 7.总工程师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

A.全面责任 B.直接责任 c.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D.在自己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8.按照( )划分,可以把劳动争议划分为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和团体争议。

A.劳动争泌的主体 B.劳动争议的性质 c劳动争议的客体 D劳动争议的标的 9.群众性是()的特点。

A.和解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10.在企调整解委员会中.用人单位代表人数不得超过委员总数的( ). A.1/2 B.1/3 C.1/4 D.2/5 11。

“谁主张、谁举证"是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原则中的()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九点区别
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
1 产生的原因不同
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生产要素 结合而产生,是社会劳动产生 的前提,是劳动的社会形式
产生的原因在于分工
2 适用的法律不同 由劳动法调整规范
由民法、合同法调整规范
3 主体资格不同
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是法人 或非法人经济组织,即用人单 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个人
相关知识点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 ❖ 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 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与工
资的交换
正确理解!

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
结合的特点。
(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二、劳务派遣的特点:
(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劳务派遣单位
(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
被派遣劳动者
派遣劳动者的招聘、甄选、考核和录用, 将劳务派遣到接受单位,支付工资、提供福 利待遇、为受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督促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执行国家劳动 标准和劳动条件; 收取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支付的派遣服 务费; 行使和履行与劳动者订立的以劳务派遣形 式用工的劳动合同,以及与接受单位订立的 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方享有和承担的 其他权利义务。
劳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 系过程中所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 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 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 形式外无局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局面劳动合同形成
的劳动法律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基本要素
1、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 2、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 3、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内部劳动规则
4、获得用人单位的劳动报酬
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是
用工而不是劳动合同
主体双方不具有特定性,可以 都是法人、非法人组织或自然 人,也可是自然人与组织
4 主体性质及其关系 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劳动给付
不同
与工资交换),还存在人身关
系(行政隶属关系)
只存在财产关系,无从属关系, 即行政隶属关系
5 当事人之间权利义 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 只有劳务报酬权,没有其他权 务有系统性区别 权利,如劳动卫生、职业培训、 利 民主管理权
当事发生劳动争议,适用《劳动 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 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发生工伤适用 无过错原则,即使用人单位没有 过错,仍然要承担责任,受到伤 害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劳务关系
一般情况下由劳动服务供给 者提供
劳务关系关系当事人履行、 不适当履行劳务合同通常只 产生民事责任(违约或侵权 责任),不存在行政责任
派遣劳动者受接受单位指挥监督,为接 受单位提供劳动;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因 为劳动力的使用,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务 派遣单位支付费用,派遣劳动者获得就业岗 位及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劳务派遣 机构从派遣业务中获得收入。
❖(二)劳务派遣的性质
1、是一种非正规就业的形式 。
2、是一种组合劳动关系。存在三种主体和三重关 系;(三种主体:劳务派遣单位、接受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重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九点区别
6 劳动条件的提 供方式不同
7 违反合同产生 的法律不同
8 纠纷处理方式 不同
9 履行合同中作 伤亡事故处理 不同
劳动关系
单位要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 生标准的劳动条件和防护设备, 如厂房、工具、原材料等
劳动关系当事人不履行劳动合同 不仅负民事责任,而且还有行政 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对于受派遣劳动者 两两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有“关 系”没劳动的形式劳动关系;接受单位与被派遣劳动 者的关系属于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
两种不完整的劳动关系组合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 是劳务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该协议 规定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使派遣单 位与接受单位建立起民事法律关系。正是这种民事关 系将不完整的形式劳动关系和实际劳动关系合并构成 组合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的关系和 接受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
3、劳务派遣的本质是雇用和使用相分离。(被派遣的
劳动者为接受单位工作,服从接受单位的指挥命令,遵守接受单位的内部 劳动规则,并实际给付劳动。派遣单位是劳动关系中的雇主(形式上), 有义务向受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提供福利待遇等。接受 单位作为实际用人单位,为受派遣劳动者提供实现劳动给付的工作岗位和 其他劳动条件,进行劳动组织和监督管理,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等,并承担 向派遣机构支付派遣费用。 )
当事人出现纠纷,仲裁或诉 讼各自终局,权利救济方式 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劳动服务供给者在提供服务 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按照 《民法通则》的规定由过错 方来承担赔偿责任,即过错 原则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
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定劳务 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 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劳务派 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力成果或其他事务。

劳务关系的4个特征
1、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人身上不具有隶属关 系,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指挥、命令和服务关系。
2、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自行承担
3、是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并受民事法律规范调 整和保护
4、劳务关系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劳动需求方与供给 方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是其他组织。 劳务指劳动服务供给者与劳动服务需求 者根据口头或者书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 动服务需求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 劳动服务需求者依照约定向劳动服务供给者支付劳 动报酬的法律关系。
劳务关系的构成要素
1、主体:有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及各类组织 2、内容: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3、客体:即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务,如物质、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