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pdf
颅内压监测
创伤性ICP 监测方法(二)
脑室内监测
非液压式光导纤维导管压力换能器位于探头顶端,置于脑室后,
直接通过光纤技术监测。该方法准确性高,不用调整外置传感器的
高度。 但不能引流脑脊液,病人躁动可能会折断光缆,连续监测4~5 d 后准确性会下降。
创伤性ICP 监测方法(三)
脑实质内监测 导管头部安装极微小显微芯片探头或光学换能器,
放置在脑实质内。随压力变化而移动的镜片光缆使光束折射发生变 化,由纤维光缆传出信号测量。 脑实质内监测是一种较好的替代脑室内置管的方法,感染率较低。
缺点:零点基线的微小漂移;光缆扭曲或者传感器脱落移位等;且
只能反映局部ICP,因为颅内ICP 并不是均一分布,例如幕上监测 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幕下ICP。
ICP 变化引起外淋巴液压力变化可使镫骨肌和卵圆窗的位置 改变,继而影响听骨链和鼓膜的运动,导致鼓膜移位。TMD
值的变化能反映ICP 的相应变化,诊断准确率80%,特异性为
100%。TMD 能在一定范围内较精确反映颅低压,能准确区分 颅高压和颅低压引起的头痛。
但该方法也有缺陷:过度暴露于声音刺激中能引起暂时性音
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 儿童为0.5~1.0kPa(3.5~7.5mmHg) 。
颅内压持续的超过2.0KPa时称颅内压增高。
(1)脑组织的体积增加,这是由于脑水肿的原因。
(2)颅内血容量增加,
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蓄积或碳酸血症,可使脑血管扩张, 脑血流量急剧增加;丘脑下部、鞍区或脑干损伤时,可导致脑血管 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脑血管反应性扩张,使脑血流量急剧增加。 (3)脑脊液过多,见于各种脑积水。 (4)颅内占位性病变,为颅腔内额外增加之内容物,除病变本身占有 一定的颅腔容积外,还可引起病变周围的脑水肿或脑脊液循环通路
颅内压监测
2、脑脊液蓄积
脑积水(梗阻性和交通性)包括幕上脑组织移位 引起的对侧脑室扩大 脑水肿:脑水含量增加引起的脑容积增加 血管源性:血管损伤(肿瘤、脓肿、挫裂伤) 细胞毒性:细胞膜泵功能衰竭(低氧血症、缺血、 毒素) 液体静力学:高血管透壁压力(自调节丧失、颅 内减压后) 低渗性:低钠血症 间质性:高脑脊液压力(脑积水)
二、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及机制
ICP>15mmHg认为是异常增高 ICP为20mmHg是能接受的最大上限 ICP>20mmHg并持续至少2min为治疗阈值 ICP>40mmHg为极度增高
(一)、颅内压增高的机制 1、占位效应 2、脑脊液蓄积 3、血管性(充血性脑肿胀)
1、占位效应
血肿
脓肿 肿廇
灌注、缺血、梗死、造成继发性脑损伤。 严重的ICP增高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脑干 受压、最后导致脑疝。
四、颅内压增高的监测
1、ICP监测的适应征 2、ICP监测的方式 3、ICP监测的并发症
(一)、ICP监测的适应征
1、强适应征:
严重脑外伤(GCS3~8分)伴入院时头颅CT异常 严重脑外伤( GCS3~8分)伴入院时头颅CT正常以及 至少有下列中的2条: 年龄>40岁 收缩压<90mmHg 对疼痛的异常运动姿势
7、各种类型脑病:代谢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 铅中毒脑病、肝性昏迷、肾衰竭、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低钠血症 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肿脓 9、脑积水:先天性或获得性、梗阻性或交通性 10、烧伤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ICP明显增高会影响CBF(脑血流量),引起
3、血管性(充血性脑肿胀)
脑血容量增加
动脉血管扩张(主动性、被动性) 静脉充血(阻塞)
颅内压监测
ICP监测中的护理要点(3)
➢ 维持正常体温 发热:↑脑新陈代谢,↑耗O2量 注意无菌操作 保持ICP系统和CSF引流系统不被污染 管道留置时间不超过1周 人工冬眠法
➢ 持续高热可能是下丘脑受损
ICP监测中的护理要点(4)
➢ 控制周围环境刺激
疼痛、焦虑、机体过度活动(发热所致寒战) 增加脑新陈代谢与O2消耗
控制脑新陈代谢与O2消耗:镇静、肌松、抗惊厥 减少听觉、视觉刺激 保证舒适的睡眠 轻柔的音乐减少焦虑
ICP监测中的护理要点(5)
➢ 保持最适宜的监测 监测波形、压力变化 无菌操作 及时发现监测中异常情况(管道扭曲、脱出等) 观察CSF引流的量与性质
较准确、↓感染 球囊压迫可诱发癫痫
脑组织压监测
非引流 ↓感染、易定 受含血量和含水量影响大
颅内压波形介绍
➢正常颅内压波形
正常一个颅内压波由3—4个小波构成 P1称搏击波,由心室收缩产生 P2称潮汐波,形成原因不明 P3称重搏波,由大血管回弹形成 波形受心动周期、呼吸动作、血压波动影响
颅内压波形介绍
➢异常颅内压波形
振幅增高 波形改变 A波:高原波,因CPP下降而诱发,如频繁出现,说
明脑血管自主调解功能逐渐丧失 B波:节律性振荡波,由短暂脑血管床扩张所致
ICP监测中的护理要点(1)
代偿期
早期
高峰期
衰竭期
ICP正常, 不出现ICP 增高症状
头疼、呕吐
➢ 剧烈头疼、呕吐 ➢ 视乳头水肿 ➢ 视力障碍 ➢ 半昏迷、昏迷 ➢ 血压升高、脉搏 缓慢有力
优点: 治疗性引流CSF, 可采取CSF标本进行检验
价格便宜
缺点: 易感染 不必要的损失CSF
ICP监测方法(2)
颅内压的监测(参考资料)
颅内压(ICP)监测适应症:1、有颅内出血倾向者2、有脑水肿倾向者3、术前已有颅内压增高者,如梗塞性脑积水需行脑室外引流者。
方法:1、植入法。
经颅骨钻孔或经开颅手术将微型传感器置入颅内,使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
2、导管法。
在颅腔内的脑池、脑室或腰部蛛网膜下腔放置导管,将传感器与导管连接,使导管内的脑脊液与传感器接触而测压。
有创ICP监测虽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为ICP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危重病人,ICP升高的一些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掩盖,而且对体征的判断也受检测者经验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是不够准确的。
判断ICP变化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有创的ICP监测,实施的指征为:①所有开颅术后的病人;②CT显示有可以暂不必手术的损伤,但GCS评分<7分,该类病人有50%可发展为颅内高压;③虽然CT正常,但GCS<7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二项以上者:①年龄>40岁;②收缩压<11.0kPa;③有异常的肢体姿态,该类病人发展为颅内高压的可能性为60%。
有创ICP监测的方法(1)脑室内测压:在颅缝与瞳孔中线交点处行颅骨钻孔并行脑室穿刺,或在手术中置入细硅胶管,导管可与任何测压装置相连接。
作者习惯通过DOME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测压系统相连接,结果非常满意。
为便于引流脑脊液,可在DOME前端连接一个三通。
如果没有电子测压装置,则改用玻璃测压管测压。
脑室内测压最准确,且可通过引流脑脊液控制颅内压,但有损伤脑组织的风险,在脑严重受压而使脑室移位或压扁时也不易严选内容# 1插管成功。
此外,导管也容易受压或梗阻而影响测压的准确性。
脑室内测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因此管道内必须保持绝对无菌并防止液体返流。
(2)硬膜下测压:即将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测压装置置于硬脑膜下、软脑膜表面,可以避免脑穿刺而损伤脑组织,但准确性较脑室内测压差,感染仍是主要风险。
(3)硬膜外测压:将测压装置放在内板与硬膜之间,无感染风险,但准确性最差。
颅内压监测
第一节颅内压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就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得压力、颅内压增高就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20cmH2O 或2、00kPa)。
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得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有着重要得临床意义。
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 P),为避免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0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得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得管理。
【适应证】颅内压监测指征:(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②评分3~8分但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90mm Hg(lmmHg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③Gcs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就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得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得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得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有创颅内压监测(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得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与硬膜外测压(图1)。
按其准确性与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颅内压监测
● 能够用于脑实质内、脑室内、硬膜下等不同部位的持续颅内压实时监测,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设置
对颅内压的升高给予报警提示,以便尽早的治疗干 ● 独家专利的光导纤维传感技术,代替传统的电传感技术,抗干扰能力更强,数据更准确。 ● 多功能,可同时对颅内压和脑温进行监测,并且提供颅内压的即时波形和24小时波形回顾,以及颅 内压上限报警。 ● 专业的外引流系统,脑室内压力管道包配合外引流系统,可在持续监测颅内压的同时,进行脑脊液 采样和外引流治疗。 ● 可满足不同需要的多种探头可供选择,近十种探头,可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可监测硬膜下、脑 实质、脑室等多个部位,脑室探头还可以在监测颅内压的同时进行外引流治疗和脑脊液采样。 ● 该产品采用紧凑便携式设计,可悬挂并紧固于床栏和支撑杆上,内置充电电池允许在转移病人期间 提供持续的颅内压监护。 ● 与匹配的床旁监护仪联用,可同时显示灌注压的数值和即时波形,并且提供灌注压的24小时波形回 顾和下限报警。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颅内容物增加: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等),脑 脊液增多(脑积水等)、脑血流量或静脉压持续 增加(恶性高血压、颅内动静脉畸形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血肿、肿瘤、脓肿等。 颅腔狭小:如狭颅症、颅底陷入症等。 在疾病情况下,通过生理调节作用以取代颅内 压的代偿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颅内病变的发 展超过了这一调节的限度时,就可以产生颅内 压增高。其主要机理有①生理调节功能丧失;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③脑血液循环障碍;④脑 水肿。
3.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客观 的重要体征,发生率约为60~70%。虽然 有典型的眼底所见,但患者多无明显自觉 症状,一般只有一过性视力模糊,色觉异 常,或有短暂的视力丧失。这些视觉症状 只持续数秒,少数可达30秒左右,称为弱 视发作。弱视发作常见于慢性颅内压的增 高晚期,常与头痛程度平行。如果弱视发 作频繁时提示颅内压的增高持续存在,最 终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第一节颅内压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就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得压力。
颅内压增高就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20cmH2O或2、00kPa)。
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得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有着重要得临床意义。
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P),为避免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0 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得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得管理。
【适应证】颅内压监测指征:(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 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②评分3 ~8分但 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 90 mm Hg(l mm Hg=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③Gc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就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得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得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得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有创颅内压监测(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得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与硬膜外测压(图1)。
颅内压(ICP)监测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可引起严重不 良后果,常见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和 脑肿瘤等脑疾病。
Monro-Kellie 学说指出,在正常条件下,颅内体积 保持恒定,颅内压取决于颅内容物的含量。
颅内容物主要包括脑组织(80%)、血液(10%) 及脑脊液(10%)。
19世纪后期创用的腰椎穿刺测量ICP的方法一直沿用 至今,已成为传统的检测方法。
但是,对于急性颅脑创伤颅内高压患者,腰椎穿刺 有导致脑疝的危险。所以,不推荐作为临床颅内压 力监测的方法。
目前ICP监测可以分为无创及有创两大类。
无创的方法有多种,如采用前囟测压、测眼压、经 颅多普勒超声测脑血流、生物电阻抗法、鼓膜移位 测试法等,但无创颅内压监测尚处于研究阶段和临 床试用阶段,其精确度和稳定性仍然无法判断。
③不推荐: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情比较稳定的 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5分)。
正 常:5-15mmHg; 轻度升高:15-20mmHg; 中度升高:20-40mmHg; 重度升高:>40mmHg。
ICP<20mmHg:观察,暂时不需要降颅压处理。
ICP在20~40mmHg:采用一般措施降低颅内压,如抬高 床头,镇静,放出脑脊液,临时应用甘露等脱水药物, 仍无效者采取急诊手术减压。
颅内压监测是颅脑外伤患者首选的脑监测技术。为 规范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使用,美国在 颅脑损伤指南中建议颅内压监测的使用指征是:
①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3-8分之间,头颅CT扫描 见异常表现;
②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3-8分之间,头颅CT扫描 正常,但满足以下2项或更多条件者:年龄>40岁, 单侧或双侧去皮质表现,收缩压<11.97 kPa。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的监测【病因】引起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甚多,诸如颅腔狭小,颅骨异常增生、颅内炎症、脑积水、脑水肿、高血压、颅内血管性疾病、脑出血、脑脓肿、脑寄生虫及颅内肿瘤等。
在疾病情况下,通过生理调节作用以取代颅内压的代偿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颅内病变的发展超过了这一调节的限度时,就可以产生颅内压增高。
其主要机理有①生理调节功能丧失;②脑脊液循环障碍;③脑血液循环障碍;④脑水肿。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头痛:头痛是颅内高压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80~90%,初时较轻,以后加重,并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清晨时加重是其特点,头痛与病变部位常不相关,多在前额及双颞,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头痛可位于后枕部。
急性颅内压增高者,由于脑室系统产生急性梗阻,所以头痛极为剧烈,肿瘤内出血,可产生突发而剧烈的头痛。
2.呕吐:呕吐不如头痛常见,但可能成为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唯一的主诉。
其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与饮食关系不大而与头痛剧烈程度有关。
位于后颅窝及第四脑到的病变较易引起呕吐。
3.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客观的重要体征,发生率约为60~70%。
虽然有典型的眼底所见,但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只有一过性视力模糊,色觉异常,或有短暂的视力丧失。
这些视觉症状只持续数秒,少数可达30秒左右,称为弱视发作。
弱视发作常见于慢性颅内压的增高晚期,常与头痛程度平行。
如果弱视发作频繁时提示颅内压的增高持续存在,最终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
4.其他症状:可有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嗜睡、癫痫发作、展神经麻痹、复视等症状。
颅内高压严重时有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升高、脉搏及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是调节机制的代偿作用,以维持脑血液供应,呼吸慢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生命体征变化是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征兆,要警惕脑疝的发生。
5.脑疝:急性和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均可以引起脑疝.前者发生较快,有时数小时就可出现,后者发生缓慢,甚至不发生。
颅内压监测课件
科学研究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 为神经科学、生理学等领域的研 究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和实验手
段。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的直接方法
脑室内监测
通过腰椎穿刺或颅骨钻孔将传感 器置入脑室内,直接测量脑脊液 压力,准确反映颅内压变化。
硬膜下监测
将传感器置于硬膜下,通过测量 脑组织压力反映颅内压,适用于 脑外伤或脑出血患者。
颅内压监测的间接方法
无创监测
通过测量眼球内压、颈静脉压、脉搏 波传导时间等参数,间接评估颅内压 水平。
预防感染
在放置和更换监测设备时 ,应注意无菌操作,预防 感染的发生。
06
颅内压监测的发展趋 势和展望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无线遥测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 遥测技术在颅内压监测中应用越 来越广泛,能够实现实时、远程
、连续监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 选择性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在颅内 压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监测数据的记录
详细记录颅内压监测数据,包括测量 时间、颅内压值、患者状态等信息, 为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监测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01
02
03
保持患者安静
在监测过程中,应保持患 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 情绪激动,以免影响监测 结果。
观察患者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如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 理。
无法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的患者
如婴幼儿、精神疾病患者等,可能会影响颅内压 的监测结果。
04
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 用
颅脑外伤
总结词
颅内压检测
二.项目技术支持 三.目前需解决问题 四.临床应用前景
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
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与采用的方法、监测 持续时间以及无菌措施是否严格有直接关系。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脑组织损伤、测压 误差、颅内出血等。 最近研究显示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2%, 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10%。预防性的定期更 换引流管并不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二.项目技术支持 三.目前需解决问题 四.临床应用前景
颅内压监测的适应症及监测时限
颅内压监测适应症 1、重型颅脑外伤(GCS<9分),入院时CT异常并显 示:血肿、挫伤、水肿或基底池闭塞。 2、存在多发伤并意识水平改变。 3、清除颅内占位后术后监测。
颅内压监测的适应症及监测时限
颅内压监测的时间视病因及病情而定,临床症状 好转或稳定后即可终止颅内压监测,以预防伤口或 颅内感染。监测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多数在术后 3~5d内停止。
停止颅内压监测的指针 1、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变浅。 2、颅内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观察48h颅内压稳定。 3、影像学检查无严重脑水肿或脑移位。 (《颅脑损失》,主编雷霆、陈坚、陈劲草:228)
颅内压监测
一.颅内压监测技术介绍
1. 2. 3. 4. 5. 颅内压监测技术理论依据 颅内压监测的目的 颅内压监测技术发展 颅内压监测的适应症及监测时限 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
颅内压监测
一.颅内压监测技术介绍
1. 2. 3. 4. 5. 颅内压监测技术理论依据 颅内压监测的目的 颅内压监测技术发展 颅内压监测的适应症及监测时限 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
二.项目技术支持 三.目前需解决问题 四.临床应用前景
颅内压监测的目的
及时掌握颅内压的实时动态:颅内压≥2.0kPa(15mmHg)时,要观察 分析引起颅内压变化的原因,根据颅内压的发展趋势,确定治疗计划 。 观察各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颅内压的变化及反应,借以判断各类治疗 措施的切确效果,为治疗提供客观评价的依据。 监测颅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情演变:及时发现颅内血肿进展、脑 水肿程度、脑积水等情况。 通过监测颅内压,保持充分的脑灌注压,防止脑缺血缺氧或避免颅内 压增高对脑功能的损害,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颅内压监测
终池压监测
系统
引流
优点
最简便
缺点
相对值、CSF循环梗阻时不准 颅压高时有导致脑疝的危险 ↑感染、不易定位 ↑感染、 脑肿胀或水肿、瘤腔闭合时测 不到
脑室内压监测
引流
最准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蛛网膜下腔压监测 引流
非引流
×穿透脑组织
硬膜外压监测 硬膜下压监测
↓感染、易定位、 受硬膜张力影响,测压值高于 ×穿透脑组织 硬膜下压 较准确、↓感染 球囊压迫可诱发癫痫
ICP监测方法(2)
非引流性测压系统
将压力传感器置于颅内,不需液体 传导压力,直接将压力信号转为电 信号,传送至监测仪。 优点:减少感染 准确性、稳定性高 缺点:不能进行CSF引流 价格昂贵 例如:硬脑膜外压(EDP)监测 硬脑膜下压(SDP)监测 光纤颅内压监测
ICP监测方法比较
ICP监测的适应症
有颅内再出血倾向者 有脑水肿倾向者 术前已有高颅压者 其他情况(如药物等)
ICP监测方法(1)
引流性测压系统
导管一端置入颅内,另一端通 过 三通同 时连 接体外压力传 感器 和CSF引流系统 优点:治疗性引流CSF, 可采取CSF标本进行检验 价格便宜 缺点:易感染 不必要的损失CSF 例如:脑室内压(IVP)监测 终池压(TCP)监测 蛛网膜下腔压(SAP)监测
ICP监测中的护理要点(2)
保持正确卧位 抬高床头30O ↓CBF,↓ICP 预防颈部弯曲 避免瓦耳沙瓦氏动作(便秘、增加腹压) 每2小时翻身1次,重新调整压力传感器的 位置
ICP监测中的护理要点(3)
维持正常体温
发热:↑脑新陈代谢,↑耗O2量 注意无菌操作 保持ICP系统和CSF引流系统不被污染 管道留置时间不超过1周 人工冬眠法 持续高热可能是下丘脑受损
颅内压监护1.2
控制体温 镇静镇痛
降低脑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 28-35℃为亚低温
过度通气 基础治疗
它是通过引起脑血管收缩和脑血流减少来降低ICP, 有造成脑缺血的危险,目前用于顽固性高颅压或神经 症状急剧恶化时短时间应用。可迅速降低颅内压,但持 续PaCO2<30mmHg,因脑血管持续收缩会加重脑缺 氧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持续ICP监测的护理
5.体位的护理
术后应去枕平卧,如无特殊禁忌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床头抬高 30度,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少脑组织耗氧量,从而减轻脑水肿,降 低颅内压。 30 °
颅内压高处理
脑脊液外引流 控制血压
调整体位
床头抬高30~45°. 保持头颈一致,避免气道不畅.
药物:皮质激素、利尿剂、高 渗脱水剂(缩减脑组织)
无创颅内压监护仪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是目前临床理论研究最早、最完善的 一种皮层诱发电位。它是由弥散的非模式的闪光对视网 膜刺激所引起的大脑皮层(枕叶)的电位变化。FVEP反 映了从视网膜到枕叶皮视觉通路的完整性。视觉通路位 于脑底部,视神经纤维向前向后贯穿全脑,自额叶底部 穿过顶叶及颞叶到达枕叶,行程较长,所以颅内发生病 变时常常会影响视神经功能障碍,从视网膜光刺激到大 脑枕叶视觉电位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颅内的生 理病理变化。当颅内压ICP持续增高时,易产生视通路 神经损害,神经元及纤维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神经电 信号传导阻滞,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峰潜伏期延长。我 们利用FVEP的这一原理来反映颅内压的改变。 慎用该产品:(1)垂体瘤压迫双侧视觉通路者;(2) 明显肝功能损害(腹水、严重低蛋白血症、黄疸);(3) 尿毒症;(4)严重酸中毒;(5)严重白内障、青光 眼、视神经萎缩;(6)眼球或视神经外伤等明显影 响视力者(7)癫痫发作期。
颅内压监测
第一节颅内压监测之阳早格格创做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真量物(脑构制、脑脊液、血液)对付颅腔壁的压力.颅内压删下是指颅内压持绝超出15mmHg(20cmH2O或者2.00kPa).多种沉症神经系统徐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徐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陪随分歧程度的颅内压删下.颅内压删下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宽沉者出现脑疝,并可正在短时间内危及死命.颅内压监测对付推断病情、指挥落颅压治疗圆里有着要害的临床意思.举止颅内压监测共时该当关注脑灌注压(CPP),为防止灌注压过下制成成人呼吸窘迫概括征(ARDS) ,沉型颅脑中伤治疗指北修议脑灌注压不宜超出70 mm Hg,并防止矮于50mm Hg,对付脑血流、脑氧及脑代开的辅帮监测也有好处脑灌注压的管制.【符合证】颅内压监测指征:(1)颅脑益伤:①GCS评分3 ~8分且头颅CT扫描非常十分(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脑疝或者基底池受压);②评分3 ~8分但是CT无明隐非常十分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中断压< 90 mm Hg(l mm Hg = 0.133 kpa)且下度猜疑有颅内病情收达性变更时,根据简直情况也不妨思量举止颅内压监测;③Gc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示、影像资料、是可需要镇定以及合并伤情况概括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删下之大概,需要时也止颅内压监测.(2)有明隐意识障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自收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室中引流者,根据患者简直情况决断真施颅内压监测.(3)脑肿瘤患者的围脚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举止颅内压监测.(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下颅压者,不妨举止频内压监测并脑室中引流辅帮统制颅内压.【支配要领及步调】1.有创颅内压监测(1)支配要领:根据传感器搁置位子的分歧,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真量内、硬膜下战硬膜中测压(图1).按其准确性战可止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真量内光纤传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中传感器.图1室内压力监测:是暂时丈量颅内压的金尺度.它能准确天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整与校准,可止脑脊液引流,便于与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拆置技能较简朴.无菌条件下,选左侧脑室前角脱刺,于收际后2cm(或者眉弓上9cm),中线旁2. 5cm处颅骨钻孔,脱刺目标笔直于二中耳讲连线,深度普遍为4~7cm.置进内径1~1. 5mm戴探头的颅内压监测导管,将导臂置进侧脑室前角,将导管的颅中端与传感器、换能器及监测仪相对接.将传感器牢固,并脆持正在室间孔火仄(图2).如采用光导纤维传感器须预先调整,持绝监测不会爆收整面漂移.如采用液压传感器,则监测历程中成定时安排整面.图2便宜:颅内压测定准确.要领简朴易止;可通过导管间断搁出脑脊液,以落矮颅内压或者留与脑脊液化验,适用于有脑室梗阻战需要引流脑脊液的患者.缺面:易引起颅内熏染、颅内出血、脑脊液漏、脑构制益伤等并收症;脑室移位或者受压、陷落变小置管艰易.②脑真量测压:是暂时海中使用较多的一种颅内压监测要领(图3).支配便当,技能央供不下.正在额区颅骨钻孔,将光纤探头拔出脑真量(非劣势半球额叶)内2~3cm 即可.图3便宜;测压准确,阻挡易爆收整面漂移,创伤小、支配烦琐;简单牢固;颅内熏染爆收率矮.缺面:创伤稍大;拔出后不克不迭沉新搁回本处;代价较下贵.③硬脑膜下(或者蛛网膜下隙)压力监测(亦称脑表面液压监测):用于启颅术中,将微型传感器置于蛛网膜表面或者蛛网膜下隙,可对付术中战术后患者举止颅内压监测(图4).果为不硬脑膜的弛力战减幅效率,丈量截止比硬膜中法更稳当.图4便宜:颅内压测定准确,缺面小.缺面.传感器置人历程搀纯;置进时间受限,普遍不超出l周;易引起颅内熏染、脑脊液漏、脑构制益伤、颅内出血等并收症.④硬脑膜中压力监测:于颅骨钻孔或者启颅术中,将光纤传感器或者电子传感器置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问,紧揭硬脑膜(图5),硬脑膜中压力比脑室内压力下2~3mmHg(0.27~0. 40kPa).图5便宜:脆持硬脑膜的完备性,缩小颅内熏染、出血等并收症;监测时间少;不必担心导管阻碍;患者活动不效率测压,监测功夫易于管制.缺面:由于硬脑膜的效率偶尔不敷敏感,效率监测的准确性l光纤传感器代价下贵.颅内压分级(表3-1):(2)颅内压监测波形分解:监测颅内压的共时可记录到相映的波形,有A、B、C3种典型.根据波形的变更不妨相识颅内压删下的程度.①A波(下本波):为颅内压删下特有的病理波型,即颅内压突然降至50~l00mmHg (6. 67~13. 3kPa),持绝5~20min.后骤然下落至本火仄或者更矮,可隔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反复出现,也可隔断相共时间反复出现,提示颅腔的代偿功能濒于衰竭.此种波型除睹于脑火肿中,还可睹于脑血管麻痹、颅内静脉回流障碍.反复的A型波收火提示脑搞压迫战扭直宽沉,脑血液循环障碍,部分脑构制出现“不再灌流”局里,脑功能爆收不可顺的益伤.②B波:为振荡波中较多睹的一种,呈较恒定的节律性振荡,不其余波夹纯其间,颅内压可下达20~30mmHg,振幅>5mmHg,每分钟0.5~2次,颅内压降下呈较缓的坡度,而下落则较陡峭,顶端多呈明隐尖峰,亦多爆收于早间与睡眠时.“斜坡”波(ramp wave)为B波的变同,可睹于脑积火的病人.B波的爆收常与周期性的呼吸变更而改变的PaCO2有关.果此B波的爆收也是与脑血容量的删减有关.降下支启初时呼吸较缓,而后渐渐加快,下落支呼吸也是较快的,当呼吸节律快到脚以使PaCO2下落时,则脑血管中断,颅内压赶快下落.③C波:仄常或者靠近仄常压力波型,压力直线较仄坦,存留与呼吸、心跳相普遍的小的起伏.呼吸疏通时胸腔内压力效率上胶静脉回流,引导静脉压力变更,脑血容量爆收变更,颅内压亦随之动摇,波幅为5~l0mmHg.由于心净的每一次搏出引起动脉扩弛,果而颅内压亦随心跳动摇,波幅为2~4mmHg.2.无创压内压监测颅内压监测要领最初多为有创的,但是技能条件央供下、代价较下贵,且并收症多;连年去无创性颅内压监测有了很大死少并成为新的热面.(l)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与ICP火仄稀切相关,临床上可用TCD瞅察脑血流能源教变更,进而间接监测ICP,果此,不妨利用TCD举止连绝监测ICP,并可评介药物对付ICP的治疗效率.便宜:技能支配便当、无创、赶快、可沉复,能床旁监测;能反应脑血震动背变更;可瞅察ICP删下时脑血管自动安排功能的变更,提示临床主动治疗的时机.缺面:TCD丈量的是流速而非流率指标,脑血管活性受多种果素(PaCO2、PaO2、pH、血压,脑血管的自己安排)效率时.ICP战脑血流速度的关系会爆收变更,用TCD准确算出ICP有一定艰易;TCD表示血流速度减少时,须鉴别是脑血管痉挛仍旧脑功能益伤后脑过分灌注.(2)视网膜静脉压:正在仄常情况下,由于视网膜静脉经视神经基底部回流到海绵窦,视网膜中央静脉压≥ICP.ICP 效率视网度静脉压的部位为视神经基底鞘部.ICP删下将引导视盘火肿战视网膜静脉搏动消得,视网膜动脉压测定为瞬间测定ICP提供了便当、真用的检测要领,不妨简单天沉复测定,而且使用范畴广,但是不符合少久监测.(3)诱收电位①体感诱收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SEP按其各身分的峰潜伏期少短,分为短潜伏期SEP、中潜伏期SEP战少潜伏期SEP.中潜伏期SEP战少潜伏期SEP较易受意识状态的效率,而短潜伏期SEP阻挡易受意识的效率,而且各身分的神经爆收源相对付精确,果此较广大天用于临床监测.②脑搞听觉诱收电位(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颅内压删下会引导脑搞功能受益,BEAP 表示为按波V一Ⅳ一Ⅲ一Ⅱ一I程序,随着颅内压的删下,各波潜伏期渐渐延少,波幅落矮,以至消得.BAEP那几个波正在听觉传导通路中有其特定的爆收源.V波为(中脑)下丘;Ⅳ波为(脑桥上部)中侧丘系及其核团;Ⅲ波为(脑桥下部)上橄榄核;Ⅱ波为(延髓脑桥接界)与耳蜗核稀切贯串的听神经战耳蜗核;I波为与耳蜗稀切贯串的听神经.③视觉诱收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闪光视觉诱收电位(flash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与ICP相关.ICP删下时,P1、N2战P2潜伏期延少.正在慢性脑功能益伤时,VEP变更大概早于临床测得的ICP删下,预示颅真量量减少.对付诱收电位监测ICP的评介:便宜:用于危沉患者脑功能的监测,共时帮闲推测ICP 战推断预后.限制性:EP是反映脑功能的电死理指标,易受其余死理果素(PaCO2、PaO2、pH、矮血压等)、代开果素(肝性脑病)的效率.EP易受神经传导通路病变的效率,如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等效率SEP;耳聋、乳突中伤等效率BAEP;宽沉眼光障碍、眼底出血等眼部徐病效率VEP.颅内局灶性病变对付体感、听觉战(或者)视觉传导通路的益伤、压迫效率EP的查看截止.深昏迷战脑牺牲时EP波形消得,易以反映ICP.【并收症】正在有创颅内压监测时大概爆收:1.熏染监测历程中应末究注意无菌支配.普遍监测3~4d为宜,时间少熏染的机会也删加.沉者为伤心熏染,沉者可爆收脑膜炎、脑室炎战脑脓肿等.(1)硬脑膜中/下ICP监测系统:熏染爆收率为0~11.6%.熏染的典型包罗脑膜炎、骨髓炎、局部伤心熏染等.防止CSF从伤心渗漏.防止监测系统脱对接战缩小不需要的支配(如管讲浑洗)可明隐落矮爆收脑膜炎的伤害.(2)脑室置管监测:虽然伤心熏染的爆收率较矮,但是脑室炎的爆收率较下(<26.8%).对付伤心及导管脱出部位的照顾护士步伐不得力、系统的浑洗战其余支配(如脑室制影)、存留CSF心鼻漏或者鼻漏以及脑室内出血等果素均可减少熏染的爆收率.好同,将脑室测压管埋置皮下隧讲脱出规则可落矮熏染的爆收率.(3)光纤导管ICP监测系统:合计熏染的大概性相对付较小.2.颅内出血虽然其爆收率较矮(0.2%~1.4%),但是却为ICP监测中的宽沉致命性并收症,其爆收率与监测要领间接相关.与脑真量内监测拆置相比,脑室内监测拆置更易爆收出血并收症.其余,颅内出血亦与凝血体制障碍或者监测系统安顿中的多次脱刺有关.防止:正在安顿ICP监测系统前,应纠正存留的凝血功能非常十分.正在拆置技能圆里,应防止反复脱刺,并应防止CSF引流过快或者将ICP落至分歧理的矮火仄.正在举止CSF引流的醉悟病人,防止其随意变动CSF引流系统的状态极为要害.3.医源性颅内下压由于颅真量量减少所致的不料性ICP删下是应用脑室脱刺时的潜正在并收症,常常爆收正在技能过得的情况下.果此正在ICP监测中,应小心标记表记标帜监测系统的每一根管讲,并庄重依照支配规程处理.输液系统不克不迭与ICP监测系统相对接,以防止其不料性启搁而将液体输进颅内.4.脑真量益伤主要由脱刺目标过得或者监测拆置搁置过深引起.最常爆收正在脑室脱刺患者.脑室脱刺目标不当常可益伤尾核、内囊或者丘脑前部的神经核群,而监测拆置搁进过深,常益伤下丘脑.【注意事项】1.调整ICP监测系统的组成包罗光导纤维及颅内压力换能系统或者中部充液换能系统.颅内换能ICP监测系统常将换能器置于ICP导管内,果而无需调整;而中部充液换能系统,果换能器位于颅中,需要将液体充谦导臂,并需将换能器牢固正在精确的位子以便调整.中部传感器精确的调整位子应与颅内导管或者螺栓的尖瑞相对付.硬膜中/下螺栓应恰好使传感器位于颅中;脑室内导管的中部传感器的体表标记应付于应室间孔位子,修议以耳尖战中眦的假念连线中面为整参照面的位子.2.测定数据得真(1)基线漂移或者截止得真:此类问题常爆收正在电子传感器或者其相映的对接系统.如脑室脱刺套管引或者硬膜中/下螺栓的对接受出现沉微渗漏.光纤导管ICP监测系统的基线漂移不该超出1mmHg/d.而且基线趋于背压力降下目标漂移.如果确疑光纤导管的读数存留过得,应坐时革除并正在无菌状态下调换另一新的导管.(2)旗号消得z监测系统导管中液体阻僧减少可使ICP 旗号消得.阻僧减少的本果有:①导管系统中存有气泡⑦脑室导管或者空心螺栓出现阻塞或者漏液③光纤导管益坏等.3.引流过分止持绝性关式引流术时,压力统制正在15~20mmHg很要害.不克不迭将颅内压过分落矮,可则会引起脑室陷落.4.非颅内果素应防止非颅内情况而引起的颅内压删下,如呼吸讲短亨畅、躁动、体位不正、下热等.【颅内压删下的统制战术】仄常颅内压为5-15 mm Hg,病理情况下暂时认为5 ~ 20 mm Hg是颅内压合理范畴,个体颅内压的最好火仄一视同仁.合理统制颅内压对付缩小下颅压战矮颅压引导的继收性脑益伤格中关键.沉症患者颅内压删下的统制战术如下:(1)体位:头位抬下30度,脆持颈部战躯搞轴线,通过减少静脉回流去落矮颅内压;(2)防止矮血压战矮灵验血容量,通过CVP或者Picco监测仪等监测血流能源教,防止脑矮灌注引起的脑缺血以及后绝颅内压删下;(3)统制下血压,对付于本收下血压的患者,正在包管脑灌注压的情况下,合理的统制血压,防止过分脑血流灌注减少颅内压,减少再出血战血肿夸大的危害; (4)管制好沉症患者气讲,周到监测血气分解,防止矮氧血症,保护PCO2正在30~35 mm Hg为好,防止过分通气后的脑血管痉挛战二氧化碳蓄积后的脑血管过分扩展及脑血流过分灌注而减少颅内压;包管PO2> 80 mm Hg, SPO2>95% ;(5)统制体温于仄常火仄或者沉度矮体温以落矮脑代开率,需要时举止亚矮温治疗;(6)需要的镇定步伐,脆持患者处于Ramsay镇定评分处于3 ~4分或者Riker躁动镇定评分3 ~4分为好; (7)止脑室型ICP探头监测者,不妨根据颅内压火仄符合通过脑室中引流去辅帮统制颅内压,需注意脑脊液引流量战速度的合理统制;(8)渗透性治疗,对付于肾功能好、下颅压阻挡易统制而脑火肿明隐者,修议渗透性治疗的目标值为300 ~320 mOsm/L; 对付于老年患者及肾功能简单伤害的患者,治疗目标可为290 ~ 300 mOsm/L,渗透性治疗可采用苦露醇、苦油果糖、黑蛋黑、人为胶体、下渗盐火,以至辅以利尿剂,渗透性治疗需概括颅内压火仄,脑火肿宽沉程度、心功能贮备、肾功能、液体管制央供及颅内压程度等去简直采用最好规划.监测血浆渗透压可使其更合理化.(9)采与上述步伐后,如颅内压持绝删下应即时复查头颅CT以排除颅内血肿或者脑挫裂伤,需要时脚术搞预.(隗世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颅内压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的压力。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20cmH2O或2.00kPa)。
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P),为避免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0 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的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的管理。
【适应证】颅内压监测指征:(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 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②评分 3 ~8分但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 90 mm Hg(l mmHg =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③Gc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有创颅内压监测(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的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和硬膜外测压(图1)。
按其准确性和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图1①室内压力监测: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
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零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
无菌条件下,选右侧脑室前角穿刺,于发际后2cm(或眉弓上9cm),中线旁 2. 5cm处颅骨钻孔,穿刺方向垂直于两外耳道连线,深度一般为4~7cm。
置入内径1~1.5mm带探头的颅内压监测导管,将导臂置入侧脑室前角,将导管的颅外端与传感器、换能器及监测仪相连接。
将传感器固定,并保持在室间孔水平(图2)。
如选用光导纤维传感器须预先调零,持续监测不会发生零点漂移。
如选用液压传感器,则监测过程中成定时调整零点。
图2优点:颅内压测定准确。
方法简单易行;可通过导管间断放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或留取脑脊液化验,适用于有脑室梗阻和需要引流脑脊液的患者。
缺点:易引起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脑室移位或受压、塌陷变小置管困难。
②脑实质测压:是目前国外使用较多的一种颅内压监测方法(图3)。
操作方便,技术要求不高。
在额区颅骨钻孔,将光纤探头插入脑实质(非优势半球额叶)内2~3cm即可。
图3优点;测压准确,不易发生零点漂移,创伤小、操作简便;容易固定;颅内感染发生率低。
缺点:创伤稍大;拔出后不能重新放回原处;价格较昂贵。
③硬脑膜下(或蛛网膜下隙)压力监测(亦称脑表面液压监测):用于开颅术中,将微型传感器置于蛛网膜表面或蛛网膜下隙,可对术中和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图4)。
因为没有硬脑膜的张力和减幅作用,测量结果比硬膜外法更可靠。
图4优点:颅内压测定准确,误差小。
缺点。
传感器置人过程复杂;置入时间受限,一般不超过l周;易引起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组织损伤、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④硬脑膜外压力监测:于颅骨钻孔或开颅术中,将光纤传感器或电子传感器置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问,紧贴硬脑膜(图5),硬脑膜外压力比脑室内压力高2~3mmHg(0.27~0. 40kPa)。
图5优点: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减少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监测时间长;不必担心导管堵塞;患者活动不影响测压,监测期间易于管理。
缺点:由于硬脑膜的影响有时不够敏感,影响监测的准确性l光纤传感器价格昂贵。
颅内压分级(表3-1):(2)颅内压监测波形分析:监测颅内压的同时可记录到相应的波形,有A、B、C 3种类型。
根据波形的变化可以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①A波(高原波):为颅内压增高特有的病理波型,即颅内压突然升至50~l00mmHg (6. 67~13. 3kPa),持续5~20min。
后骤然下降至原水平或更低,可间隔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反复出现,也可间隔相同时间反复出现,提示颅腔的代偿功能濒于衰竭。
此种波型除见于脑水肿外,还可见于脑血管麻痹、颅内静脉回流障碍。
反复的A型波发作提示脑干压迫和扭曲严重,脑血液循环障碍,部分脑组织出现“不再灌流”现象,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②B波:为振荡波中较多见的一种,呈较恒定的节律性振荡,没有其他波夹杂其间,颅内压可高达20~30mmHg,振幅>5mmHg,每分钟0.5~2次,颅内压上升呈较缓的坡度,而下降则较陡峭,顶端多呈明显尖峰,亦多发生于晚间与睡眠时。
“斜坡”波(ramp wave)为B波的变异,可见于脑积水的病人。
B波的发生常与周期性的呼吸变化而改变的PaCO2有关。
因此B波的发生也是与脑血容量的增减有关。
上升支开始时呼吸较慢,而后逐渐加快,下降支呼吸也是较快的,当呼吸节律快到足以使PaCO2下降时,则脑血管收缩,颅内压迅速下降。
③C波:正常或接近正常压力波型,压力曲线较平坦,存在与呼吸、心跳相一致的小的起伏。
呼吸运动时胸腔内压力影响上胶静脉回流,导致静脉压力变化,脑血容量发生变化,颅内压亦随之波动,波幅为5~l0mmHg。
由于心脏的每一次搏出引起动脉扩张,因而颅内压亦随心跳波动,波幅为2~4mmHg。
2.无创压内压监测颅内压监测方法最初多为有创的,但技术条件要求高、价格较昂贵,且并发症多;近年来无创性颅内压监测有了很大发展并成为新的热点。
(l)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与ICP 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上可用TCD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间接监测ICP,因此,可以利用TCD进行连续监测ICP,并可评价药物对ICP的治疗作用。
优点:技术操作方便、无创、快速、可重复,能床旁监测;能反应脑血流动态变化;可观察ICP增高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提示临床积极治疗的时机。
缺点:TCD测量的是流速而非流率指标,脑血管活性受多种因素(PaCO2、PaO2、pH、血压,脑血管的自身调节)影响时。
ICP和脑血流速度的关系会发生变化,用TCD准确算出ICP有一定困难;TCD表现血流速度增加时,须鉴别是脑血管痉挛还是脑功能损伤后脑过度灌注。
(2)视网膜静脉压: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视网膜静脉经视神经基底部回流到海绵窦,视网膜中央静脉压≥ICP。
ICP影响视网度静脉压的部位为视神经基底鞘部。
ICP增高将导致视盘水肿和视网膜静脉搏动消失,视网膜动脉压测定为瞬间测定ICP提供了方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可以容易地重复测定,并且使用范围广,但不适合长期监测。
(3)诱发电位①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SEP按其各成分的峰潜伏期长短,分为短潜伏期SEP、中潜伏期SEP和长潜伏期SEP。
中潜伏期SEP和长潜伏期SEP 较易受意识状态的影响,而短潜伏期SEP不易受意识的影响,并且各成分的神经发生源相对明确,因此较广泛地用于临床监测。
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颅内压增高会导致脑干功能受损,BEAP表现为按波V一Ⅳ一Ⅲ一Ⅱ一I顺序,随着颅内压的增高,各波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
BAEP这几个波在听觉传导通路中有其特定的发生源。
V 波为(中脑)下丘;Ⅳ波为(脑桥上部)外侧丘系及其核团;Ⅲ波为(脑桥下部)上橄榄核;Ⅱ波为(延髓脑桥交界)与耳蜗核紧密相连的听神经和耳蜗核;I波为与耳蜗紧密相连的听神经。
③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与ICP相关.ICP增高时,P1、N2和P2潜伏期延长。
在急性脑功能损伤时,VEP变化可能早于临床测得的ICP增高,预示颅内容量增加。
对诱发电位监测ICP的评价:优点:用于危重患者脑功能的监测,同时帮助推测ICP和判断预后。
局限性:EP是反映脑功能的电生理指标,易受其他生理因素(PaCO2、PaO2、pH、低血压等)、代谢因素(肝性脑病)的影响。
EP易受神经传导通路病变的影响,如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等影响SEP;耳聋、乳突外伤等影响BAEP;严重视力障碍、眼底出血等眼部疾病影响VEP。
颅内局灶性病变对体感、听觉和(或)视觉传导通路的破坏、压迫影响EP的检查结果。
深昏迷和脑死亡时EP波形消失,难以反映ICP。
【并发症】在有创颅内压监测时可能发生:1.感染监测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无菌操作.一般监测3~4d为宜,时间长感染的机会也增多。
轻者为伤口感染,重者可发生脑膜炎、脑室炎和脑脓肿等。
(1)硬脑膜外/下ICP监测系统:感染发生率为0~11.6%。
感染的类型包括脑膜炎、骨髓炎、局部伤口感染等。
避免CSF从伤口渗漏。
预防监测系统脱连接和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如管道冲洗)可明显降低发生脑膜炎的危险。
(2)脑室置管监测:虽然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脑室炎的发生率较高(<26.8%)。
对伤口及导管穿出部位的护理措施不得力、系统的冲洗和其他操作(如脑室造影)、存在CSF口鼻漏或鼻漏以及脑室内出血等因素均可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相反,将脑室测压管埋置皮下隧道穿出法则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光纤导管ICP监测系统:合计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2.颅内出血虽然其发生率较低(0.2%~1.4%),但却为ICP监测中的严重致命性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监测方法直接相关.与脑实质内监测装置相比,脑室内监测装置更易发生出血并发症。
另外,颅内出血亦与凝血机制障碍或监测系统安置中的多次穿刺有关。
预防:在安置ICP监测系统前,应纠正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
在安装技术方面,应避免反复穿刺,并应防止CSF引流过快或将ICP降至不合理的低水平。
在进行CSF引流的清醒病人,防止其随意变动CSF引流系统的状态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