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师+生)

合集下载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入课题,出示目标】(一)导入新课(二)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神。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一)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二)字词积累:(1)多音字(2)给加粗字注音:物候()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区域( ) 纬度()连翘()(三)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质疑问答,合作探究】1、作者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这篇文章介绍的是物候现象及有关知识,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标题?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作者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当我们深入文章当中时,会发现本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很有技巧。

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分析其语言特点。

【回扣目标,拓展延伸】搜集几则农谚,并说明他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当堂反馈,达标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预习指导(一)背景知识本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对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

(二)整体感知本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由现象到本质依次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物候学的作用。

并补充说明物候学的作用,使文章符合逻辑,避免误解,并增强文章的说明力。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引出话题: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的工具。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五部分(13段)说明物候学的作用。

(四)写作特点1、条理清晰,科普性强。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

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就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说明天时、地利等因素对物候现象的影响程度。

有条不紊,言之有序。

2、通俗易懂,科学性强。

作者在介绍物候学的相关知识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大地解冻”、“草木萌动”、“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等句子,生动、形象、有趣。

再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两两说明,条理清晰。

二、研讨与拓展1、文章为什么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而不拟“物候现象”或“物候学”等其他标题?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报纸刊登这篇文章想向读者传达哪些方面的信息?2、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根据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分析说明准确性、形象性的表现及作用。

再从文章中找出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本文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试分析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答案:1、文章拟题为“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课文最后两小节的内容,主题为提示人们要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知识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2、找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品味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4、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3、相关资料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预习案】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连翘()风雪载()途衰()草连天销声匿()迹2、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老师寄语:老师的眼睛将始终深情地凝视着你成长的脚印,老师将为时刻你加油助威。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洁的物候学问。

2.理清文章的说明挨次,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同学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同学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爱好,鼓舞同学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教学方法】: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老师适点引导【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说明挨次的合理运用一:预习导航1、激趣导入: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沟通思想的工具"。

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今日我们就来看看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知了我们什么。

2、简介3、给生字注音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4、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二: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同学们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快速精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最好四分钟完成阅读。

找出下面的问题的答案,预备抢答。

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打算因素有哪些?(4)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2、依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挨次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三:研读提升1、品读其次段,揣摩语言(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示我们要干什么事了?(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精读6--10自然段。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工作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工作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题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重点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方法指导朗读,概括流程笔记栏一、自主学习二、自我检测.在横线上写出加粗字的意义。

①销声匿②周而复③风雪载④草木荣枯O⑤年年如是.选词填空。

①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 ___________ 果实的季节。

②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_ 得多。

三、合作探究划分段落层次,理清的说明顺序明确: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理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明确:.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作者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找出语句说明。

【品味语言】“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使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句中“融化” “萌发”“次第”的作用? 3.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4.“传语”“暗示”“唱歌”等词的作用?“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等词的作用?四、课堂达标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说说你从诗歌中看到了哪些物候知识?这些物候知识可以用课本中的哪些语句解释?五、拓展提升搜集一些关于物候知识的谚语六、收获和疑惑。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7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NO:16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2、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 4)载途:(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快速搜索重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4.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7.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和。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读准字音。

翩.然簌.簌连翘.萌.生草长莺.飞孕.育载.途农谚.竺.可桢.销声匿.迹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次第:草长莺飞:悬殊:风雪载途:翩然:年年如是:孕育:周而复始:籁籁:草木荣枯:衰草连天:销声匿迹:拓展探究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①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5段)第三部分(6~10段)第四部分(11~12段)巩固提升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6~10段按照由到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标志词有、、、,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选词填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清醒、苏醒、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连续、陆续)开放。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方法:“五步教学法”(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步:课前预习(一)“三读”课文“一读”:大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字词:“二读”:默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在精彩段落前用红笔标上“△”;在精美句子下用红笔画上波浪线;疑难词句旁标上“?”“三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轻重、快慢、语调”(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小组分工完成)(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理解文章脉络,列出文章提纲(三)疑点问题归纳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这些问题记下来。

(至少3个)第二步:交流讨论1、课前请6个小组在后墙黑板上板书“字词积累”和5个“预习题”结论。

2、课前各小组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组长填写预习自评分。

3、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各组员的预习结论4、评价黑板上展示的预习题结论第三步:精彩品读小组内交流“二读”课文中,发现的精彩文段或精彩语句;点评预习中发现的写作或表达上的亮点。

w第四步:质疑解难1、小组内讨论预习和上几环节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提请全班讨论解决。

2、对同学发言、老师点拔及教辅资料上的观点产生疑问的可以大胆质疑。

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第五步:当堂检测(-)课本知识填空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_ 、__ 、___ 、____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知识链接】说明文的基本知识1、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2、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3、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4、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一、课前预习(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字注音孕.( )育农谚.()翩.()然草长.()莺飞销声匿.()迹2、解释下列词语次第周而复始(二)整体感知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3、读了《大自然的语言》后,我们知道了预示天气变化,预示季节交替,鱼鳞上的圆圈可以推测鱼儿的。

【家长签字】(温馨提示:请家长写清楚孩子预习时读了几遍课文,请签上姓名)二、课堂研讨1、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标划于课本并交流。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小组合作做交流展示本课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在科学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还具有生动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顺序。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说明文文意理解与概括法】①了解大意,确定说明对象。

②留意各段的段首段尾句。

③标记重要词句。

④审读题干,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⑤在答题范围内概括。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诉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piān)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农谚.(yàn) 簌.簌(sù)萌.发(méng) 风雪载.途(zài) 短促.(cù) 连翘.(qiáo)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材背景本文的教材素材取材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大自然的语言》,该单元主要介绍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植物如何利用自己的特性进行生存适应。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分析该单元分为三个板块:第一篇“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着重介绍生命的五大特征以及动植物生存的三个条件;第二篇“养育着人类的母亲河”,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动植物的生态习性;第三篇“大自然的秘密语言”,则是介绍了动植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

2. 教材知识体系分析该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为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的组成、生命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分类、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

3. 教材设计理念该单元以观察、识别、解释和评价的过程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天然兴趣和审美情趣。

同时,该单元强调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学生要通过思考、观察和体验,加深对大自然生态的认识,进而培养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和动力。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1. 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的层次结构、生物的分类、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等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比较、推理、探究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爱好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思想和意识。

2. 要求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2. 动手实践、观察和模拟,在学习中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与奥秘;3. 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环保、珍爱生命的思想和意识;4.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网上查找等方式,拓宽知识视野和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然后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表演或组织讨论:- 图一是一位儿童在玩闹中,他正用非常开心的神情面对你。

你猜他是在做什么?- 图二是一位儿童带给家长一份外出旅行所拍摄的自然风景宣传册。

从照片上看,孩子拍自然风景时也非常开心。

你推测他在自然风景中做了哪些事情?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进行表演或进行讨论。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A.根据课文内容回答:(1)历史上有什么人和地理景观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2)对课文主题思考:“大自然的语言”,你如何理解?B.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在讲述大自然的语言?猜谜语(2)为什么要保护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提供了我们生存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环境。

(3)大自然的语言中,什么样的景观被称为“静语者”?大海(4)根据课文,我国哪个地区的风情景色多且各具特色?云南(5)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是人们用歌唱、作画、写诗等方式表达爱与赞美的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力量的方式。

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形成一个小结,并将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三、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讲述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或者自然景观。

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诗句,然后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欣赏、解读或背诵:(1)春山一望通无尽,绿水长流总入江。

(杜牧《秋夕夜泊船瓜洲》)(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选择的诗句进行欣赏、解读或背诵,并向全班展示出来。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它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语言,让其传递给后人。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师版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师版

第四单元 科技的奇观16大自然的语言_翘尾巴(qi a o ){丢三落(I a 四 「落(l a o )枕参差(c i)2.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 赋予它这样的意义。

禾,这里指稻秧。

农谚:有关农业的谚语,使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相互关系的科学。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学习目标 1. 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 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4.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新课导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 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 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 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读准字音。

(s ® 销声匿(n i)迹 草长莺(y mg)飞 草木荣枯(k ® 竺(zh u)可桢(zh en ) 载(zci ) 途 簌簌 候(h cu )鸟 经(j mg )度 纬 (2)认准字形。

J 衰草连天(shu a)』连翘(qi a o ) 蓑衣(suo ) 阻挠(n a o ) (wd )度 纬度'忌讳 •销声匿迹(xi a o )'悄然无声(qi a o )(3)理解多音多义字。

导学案 16《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  16《大自然的语言》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2.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编写读书摘要),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2.重点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什么是物候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对物候学及大自然的兴趣。

导学重点:1.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编写读书摘要)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导学难点:1.正确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导学课时:3课时导学方法:第一课时(总第80课时)导学要点: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编写读书摘要)一、导入新课。

1、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型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1)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文的分类内容: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语言: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2)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说明的语言:准确性2、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

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

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3、儿歌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马坡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主备教师张振宇学生姓名第小组号时间编号学习过程学习辅助一、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学法指导:课前熟读课文,按要求独学,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下来,对学、群学时合作解决。

【学会批注】。

☆小贴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切记,一定要充分朗读文章。

★此项要查字典,千万不要想当然哦!☆要求:做完后对照答案自己批改并订正错误。

读一读,写一写,识记基础知识。

☆小贴士:只写下答题要点即可。

★想破脑袋也没得到答案?好吧,把二、自主先学◆注音萌( )发翩()然销声匿()迹酝酿()()风雪载()途农谚()草长()莺()飞连翘()◆解词1、次第2、孕育3、簌簌4、销声匿迹◆写出与春夏秋冬四季特征有关诗句(整首诗)春:夏:秋:冬:(一)导入新课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速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三)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内容如下:立春过后,大地春暖,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开了。

再过两个月,燕子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快速选择信息的能力;3、品味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看词说话1、(1)冰雪融解草木萌发(2)莲叶满池枝繁叶茂(3)果实累累满山红叶(4)衰草连天风雪载途2、这四组词语让你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1)(2)(3)(4)3、依照这些词语让你得到了以上信息,用文中物候学的术语能够把这些词语称为“”,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些信息,依照这一用途还能够形象地称之为,并说说你如此称呼的好处:;作者称呼它们为“”,好处是:。

二、预习导学----知识在于积存1、我积存的词语是:(1)本文中我好读错音的词语有(2)容易写错或难写的词语有。

(3)我重点明白得的词语有。

2、课文的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事实上用物候学的知识说确实是“”,课文中介绍了专门多关于物候学的知识,比如:(1)(2)3、在对本课的预习中,我还自学积存了这些知识(能够是对课文内容的明白得,也能够是对课文写法的归纳):三、小组合作探究1、问一问:课文中的哪些知识点是我专门难明白得的?2、议一议(能够先谈谈自己的明白得也能够小组讨论):我或我们是如此明白得的:3、说一说:大伙儿合作解疑难!4、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四、拓展延伸古代诗歌中也有许多反映物候知识的,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说说你还从哪些诗中看到了物候知识,这些物候知识能够用书本中的哪些语句说明?五、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准确的语言1、请你找出文中一句或一段杰出的语句:杰出的地点是:2、动情朗读杰出语段,说说我是的朗读技巧:六、本节课我的收成是:。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十六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学习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习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3.相关资料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自主学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衰()()()()翘()()()()观()()()()落()()()()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得多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A.观测灵验观察必需B.观测灵敏观测必要C.观察灵活观望必然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8、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提示: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7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精读精练】(一)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9、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二)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0、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1.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1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1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1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1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主题阅读】(一)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16、找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外,用得最多的两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把湿地的类型表示出来(参看第1段中画线部分)19、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20、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肾”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21、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第三段文字在数字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两例说明(二)水的语言郭治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24、一篇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顺序,语言25、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的修辞方法26、画线句是为了解释(用原文回答)27、说明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②③28、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能力提升】29、农谚举隅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丰富的物候知识①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②瓦片云,晒死人③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④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⑤麻雀屯食要落雪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⑦蚂蚁垒窝要落雨⑧鱼跳水,有雨来泥鳅静,天气静⑨猪衔草,寒潮到⑩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教学后记】第十六课1、shuāi衰老cuī等衰.qiào翘起qiáo连翘guān观赏guàn道观.luò落水là落下lào落枕2、B3、B4.、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5、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6、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7、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8、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9、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10、B A C11、如: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1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13、A14、时间顺序;举例子1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16、第①句 17、分类别 举例子 18、19、誉为20、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21、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 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22、外部形态23、多用约数 约 左右 24、事理 逻辑 生动 25、拟人26、水流出来时为什么噗噗作响 27、流出来时 水不开时 水被“烫”时28、向地上倒,清脆的噼叭声的是冷水,低沉的波波声是开水 29、略湿地的类型自 然沼泽地 人 工水稻田 泥炭地 水库 湖泊 池塘 河流 海滩 盐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师)主备:熊永沾课型:预习+展示高石中学八(2)班姓名: 第 组 第 号学习流程 初读感知——导语设计——预习检查——文本分析——总结反馈第一课时 筛选信息理要点一、情境导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读准字音。

翩然(pi ān) 孕育(y ùn) 簌簌(s ù)销声匿迹(n ì) 风雪载途(z ài) 农谚(y àn) (2)认准字形。

⎩⎨⎧衰草连天(shuāi )蓑衣(suō)⎩⎨⎧连翘(qiáo )阻挠(náo )⎩⎪⎨⎪⎧纬度(wěi )忌讳(huì)⎩⎨⎧销声匿迹(xiāo )悄然无声(qiǎo )⎩⎨⎧候鸟(hòu )诸侯(hóu ) ⎩⎨⎧难测(cè)侧面(cè) (3)理解多音多义字。

⎩⎨⎧连翘(qiáo )翘尾巴(qiào ) ⎩⎨⎧衰草(shuāi )鬓毛衰(cuī)⎩⎨⎧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 ⎩⎪⎨⎪⎧差异(chā)差遣(chāi )差劲(chà)参差(cī)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次第: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

是,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B)得多。

A .灵验 B .灵敏 C .灵活 D .灵便②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B)是必要的。

A .观察 B .观测 C .预测 D .观望③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C)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 .决定 B .制定 C .确定 D .肯定 3.作者链接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第一部分(①~③段),解释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④⑤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⑥~⑩段),依次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四部分(⑪⑫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二)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

四月,平原上已是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节,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

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无处寻觅的时候,重遇春景,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转到这里来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第二课时探究事理明技巧一、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研究大自然的语言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探究本文是如何来说明事理,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如此浅显易懂、饶有趣味的。

二、合作探究(一)文本研读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对照课文P127课底下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4.筛选信息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标志性词语,这篇课文哪些词语是标志性词语?“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

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不能调整。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和物候学。

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逻辑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由现象到本质)。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二)品味语言1.有人认为课文第一、二两段写得好,请精读这两段文字,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手法的运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

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

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2.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加点词和加线句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加点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师小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柱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三、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逻辑顺序现象―→本质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四、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生)主备:熊永沾课型:预习+展示高石中学八(2)班姓名: 第 组 第 号学习流程 初读感知——导语设计——预习检查——文本分析——总结反馈第一课时 筛选信息理要点一、导入练笔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读准字音。

翩然( ) 孕育( ) 簌簌( ) 销声匿迹( ) 风雪载途( ) 农谚( ) (2)认准字形。

⎩⎨⎧衰草连天( )蓑衣( ) ⎩⎨⎧连翘( )阻挠( ) ⎩⎪⎨⎪⎧纬度( )忌讳( ) ⎩⎨⎧销声匿迹( )悄然无声( ) ⎩⎨⎧候鸟( )诸侯( ) ⎩⎨⎧难测( )侧面( )(3)理解多音多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