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童话诗人顾城的悲剧因果

合集下载

作家顾城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作家顾城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作家顾城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文学朦胧派的重要作家,顾城的自杀其实可以说是文学界的一大憾事。

但是顾城为什么自杀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顾城自杀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顾城自杀顾城自杀在1993年的10月金秋的8号,资料上显示顾城是在杀害妻子之后,自杀在大树下。

也有人看到,送他去医院抢救,但最终是不治身亡。

与海子不同,他没有“面对大海春暖花开”的放空世事的情怀,毕竟他在人生有妻儿作伴,他的思想也没有像海子那样走到了尽头。

所以说,顾城自杀并不全是思想上得极端,而是受某些事件影响。

也有人说,顾城自杀是为情所困。

对于顾城和谢烨的爱情故事,他们二人的缘分和情谊,人们都深知也很感动。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无间的爱情出现了第三者,让他们的婚姻破碎不堪。

当他走出困境,想要去破镜重圆,与谢烨重修于好,但是一切为时已晚,无法重圆。

顾城的身上,善与恶,两极分化严重,对与错也在一念之间。

最终敌不过爱情的思想包袱,于是顾城自杀。

顾城的自杀对于文学界有什么影响?顾城这个朦胧纯洁的作家,功名利禄其实都是漂浮的,在他心中,追求的是一场真理的思想历程。

若是离世,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所牵绊。

但是对于文学来说,顾城自杀,让很多顾城的忠实读者很是痛心,而且已经再也读不到他的创作了。

如果顾城没有自杀,可以想象一下,肯定又创造了很多文学价值作品。

顾城杀妻顾城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他的诗词大多都很梦幻,很具有童话色彩。

顾城的诗拥有的特点,他将现实中的故事融入到诗里,呈现出来。

他的诗大多都很有趣,也很有文学意义,但是顾城却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猝然长逝,让所有喜欢读顾城诗的人心情沉重。

在新西兰北部的一个小岛上,诗人顾城在一棵大树下上吊自杀。

而顾城的妻子谢烨,她的身体躺在小岛上的一条小路上,头部有着可怕的伤口,生死不明。

据说当时有人将还有些微弱气息的谢烨带上直升机上准备飞去医院紧急抢救,然而最后谢烨还是重伤不治抢救无效死亡。

当时这棵大树的现场只有顾城和他的妻子谢烨,顾城上吊的不远处有着一把带着鲜血的斧头,这显而易见的结果让人咂舌:朦胧派的诗人顾城居然杀妻!先不说这把斧头从何而来,难道顾城和他妻子出来溜达,还随身携带着把斧头吗?顾城杀妻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在岛上拿着把斧头?种种原因接踵而来,顾城杀妻难道是早有预谋的吗?猜测顾城杀妻的原因很多,拿着把斧头出来的顾城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这肯定是顾城早就想好了的。

顾城之死探因

顾城之死探因

顾城之死探因作者:隋双双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8期摘要:顾城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精神极度分裂,加上本身具有的狂暴倾向容易使他在情绪激动的时刻做出丧失理智的事情。

顾城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于自己妻子的婚外情不能容忍,而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双重打击使他的死亡情节更加浓厚,所有这些造成了顾城杀妻后自杀的悲剧。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顾城的自杀与诗无关,他的死主要是伦理和个人性格的问题。

关键词:分裂自私理想主义1993年10月8日,中国的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童话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向自己的妻子举起了斧头,而自己也在伤害了妻子之后上吊自杀。

事发之后,海内外一片哗然,无论是新闻界还是文学界对这一事件都保持了密切的关注,对于顾城之死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推断,使顾城之死因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不同于海子等为诗学理想而献身的诗人,顾城仿佛是个异数,他的死应该与诗歌理想无关。

他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精神极度分裂,本身具有的狂暴倾向容易使他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做出丧失理智的事情。

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于妻子的婚外情无法容忍,而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双重打击使他的死亡情节更加浓厚,所有这些造成了顾城杀妻后自杀的悲剧。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顾城的自杀与诗无关,他的死主要是伦理和个人性格的问题。

顾城——分裂的诗人顾城是一个天才诗人,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父亲顾工曾经怀疑“他的大脑和眼睛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特异功能”,看书的时候“常常一个通宵就能翻完厚厚的一本”[1],而且对于故事情节把握非常准确。

在诗歌创作方面,顾城更是堪称天才,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写现代诗,很年轻就已经就写出了被传诵一时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名句。

且不说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被人传诵一时的诗句,光是其诗歌就有很多佳作:“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还有“太阳是我的纤夫/他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等。

顾城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天才的色彩,他的创作时间是在“白昼午睡和黎明欲来没来时”[2],写诗的时候用枕边的纸笔“将迷迷蒙蒙中幻化出来飞舞起来的形象、景象、演绎、思绪……组成一个个词汇,一个个语句,他的手摸着笔,摸着黑(写时常常是不睁眼的),涂记下来”[3]。

道德限制了想象力:天才诗人顾城,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道德限制了想象力:天才诗人顾城,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道德限制了想象力:天才诗人顾城,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多么美丽、励志的一句诗,让人在逆境的时候心灵有了依靠,敢于直面黑色的人生。

爱穿白衣服的童话诗人它的作者,就是著名的诗人顾城,一个充满幻想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中,总有满满的梦幻、童真和一丝淡淡的忧伤,他也被称为“童话诗人”。

然而,我们通过各种童话其实也知道,童话里并不是真的天真无邪,更多的是充满了杀戮和罪恶,类似的是诗人顾城美好的诗歌背后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顾城生在一个诗人的家庭,6岁就开始写诗的他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7年,31岁的他曾受邀到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其后开始了国外漫长的游学生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绿茶婊1983年时,顾城与妻子谢烨结婚,婚后二人的生活其实十分恩爱。

然而,对于不老实的顾城来说,或许古代将诗人成为“骚客”吧,顾城认识了英儿,一个他的崇拜者。

就像任何一个渣男都会做的那样,顾城在英儿面前刻意表现了对谢烨的不满,“我们两个(指顾城和英儿)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

”这句话被谢烨听到了,虽然她没有说什么,然而其实任何一个正室被自己的丈夫这么说肯定是伤心的吧。

谢烨、顾城、英儿你是绿茶,我是婊,追到天涯也要找到你与谢烨隐居在新西兰激流岛时,当时的英儿已经是刘湛秋的情人了,其实刘湛秋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曾是《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然而,相比于更年轻有才华的顾城来说,刘湛秋的自信被打破了。

年轻时的英儿英儿抛弃了刘湛秋,孤身一人来到了激流岛,与顾城和谢烨一起生活。

据英儿说,后来顾城强奸了她,然而根据谢烨的回忆,当时英儿洗澡时都指定要顾城给他送毛巾,很可能强奸的话是不太可信的。

这样,虽然有不满,在顾城的强迫和乞求下,三人在岛上过着不伦的生活。

我要你死了,也不能离开我然而,谢烨的委屈求全并没有感动顾城,甚至导致了自己的儿子“小木耳”被顾城送给了当地的土著,仅仅是因为顾城更喜欢女儿,因为在他的幻想王国里只有女儿的位置。

顾城之城_生命不能承受的悖论

顾城之城_生命不能承受的悖论

把心灵投向自然, 和自然对话。无名的小花” 失恋的赖草” 悖论在诗歌中不仅合法, “ 、 “ 、并发出了独特的艺术光彩。
事: “一个人绘制一幅巨大的画面, 仿佛是地图, 上面有山峦、 海鸥是 “失恋的” 雪是 ; “微笑的” ( 《微笑的雪》 ; ) 苹果是 “长在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要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开花的” , 《 ( 《小学》 。村庄是 ) “燃烧的” 石块是 、 “发烧的” ( 《阵 里那双激励了无数人的大眼睛,到《熔点》里绝望地发现: 雨》 。 〉 姜夔在 《白石道人诗说》 里说: 碍实而通, “ 曰气高妙; 出 “……没有一个人能避免/自己/避免黑暗” 。顾城清晰地看到 黑暗是与生俱来、 不可避免的宿命, 所以进入 “无我” 境界的诗 人说: 我不再做梦, “ 是我放弃了改变世界和改变我的妄想。 这种梦是一种执著的追求; 我继续做着梦, 是因为终有一些我 未知是事物来到我的生命中。 自相矛盾的话却说出了诗人 ” 的无奈。诗歌精神那么伟大、 理想那么崇高, 而现实中, 诗人 却渺小、 无力。曾经反抗、 求索的诗歌, 变成了规避的港湾。 而这种规避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舒婷 《童话诗人》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自己就成 说: 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以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你的梦对话\世 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现实是残酷的, ” 个人 自意外, 曰意高妙。可见, ” 这些看似悖谬之处恰是诗歌 “高妙” 之处。 存在与虚无、 黑暗与光明、 美丽与丑恶、 理性与感性、 真理 与谬误、 爱与恨、 生与死……为了表达如此种种复杂矛盾纠葛 的情感和哲思, 诗人意识地对科学及日常语言、 思维进行创造 性扭曲和变形, 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效果。 “不相融” “水 就连 的 火” “达成谅解” 地球是一滴蓝色的水\中间住着微弱的 都可 : “ 火焰” ( 《小说》 。 ) 诗人营造的美妙童话里, 意象、 语言、 形式都别具灵性和 生机。 卡西儿说:艺术始终给我们以运动而不只是情感” 审 “ , “ 美经验正是存在于这种对形式的动态的方面专注之中。《水 ”

孤独的“童话”诗人

孤独的“童话”诗人

孤独的“童话”诗人摘要:从海子卧轨到戈麦自沉再到顾城杀妻自缢,新时期崛起的青年诗人们纷纷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本文拟通过分析诗人顾城诗作、人生经历以及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探析其死亡情结。

关键字:顾城;死亡情结;新时期诗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为沉寂的诗坛带来了新的审美评判标准和美学原则,摆脱了过去诗歌成为政治口号的传声筒或对生活表象进行肤浅的描摹的形式,更加注重诗人的个性,注重自我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艺术把握。

顾城作为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用童真、唯美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童话王国”,而诗人最后杀妻自缢的悲剧结果也引发了我们对其死亡情结的探究兴趣。

一个如此天真的“任性的孩子”是怎样用斧头杀妻并上吊自杀的呢?本文意在通过对顾城作品作出解读,寻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死亡情结”。

文革结束后,文学作品中的死亡意识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英雄主义的死亡精神逐渐转向自我对生命的内在感受,重视人的生命和存在价值,以前被遮蔽的个体感知被重新发掘。

朦胧诗派以“我-不-相-信!”的宣告式发言表明了他们对世界的怀疑态度,他们重新寻找“自我”,寻找自我的“存在”价值。

早慧的诗人顾城六岁便开始写诗,他的诗作从自己的个体经历出发,通过对经历的提取与升华形成自己的独特创作经验。

“星星在闪耀,/月亮在微笑。

/我和姐姐呵!/等得爸爸回来了(此诗为作者口授,写在明信片上,于诗人6岁所作)。

”天真、轻柔、和谐的诗情,让人读来倍感温暖。

后来,诗人开始感受到了不安和惶惑,在《剪接的自传》中他写到:“我开始想到无限和有限,自然和社会,生的意义,开始想到:死亡——那扇神秘的门……”。

动荡的社会,天性敏感的诗人气质,相比同龄人更成熟的心智,让诗人在小时候就对生命产生了思考,也更早的想到了死亡:“我小时候看这些墙很害怕,那时我知道人死了是要变成灰烬的,这墙是灰烬粉刷成的,我害怕,我感到我迟早要被涂在这些墙上。

后来我慢慢知道了。

历史今天:1993年10月8日当代诗人顾城杀妻自尽

历史今天:1993年10月8日当代诗人顾城杀妻自尽

历史今天:1993年10月8日当代诗人顾城杀妻自尽
1993年10月8日,“朦胧诗”诗人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上,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享年38岁。

他的妻子,倒卧在岛上的一条小路上,头部被斧头砍伤致死。

现场留下4封遗书,字迹潦草。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摘录几首顾城的诗: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我把心给了别人,就收不回来了;别人又给了别人,爱便流传于世。

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

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

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

再见,为了再见。

字迹已模糊,因为思念的缘故。

顾城的画:。

顾城诗案件鉴赏

顾城诗案件鉴赏

顾城诗案件鉴赏标题:顾城诗案的深度鉴赏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激流岛上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国文坛的离奇命案,著名“朦胧派”诗人顾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其妻谢烨则因头部被斧头砍伤而身亡。

这起案件不仅改变了顾城和谢烨的生命轨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顾城诗歌的深度思考。

顾城的诗歌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朦胧派”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深远,常常以童心看世界,给人以洗礼和慰藉。

然而,顾城诗歌的美好背后隐藏着阴暗、痛苦的现实。

这正是导致顾城走向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顾城的个人生活一直备受争议。

他的崇拜者认为他是一个纯洁天真的孩子,因为内心承受着过多的痛苦折磨而酿成大错。

然而,也有人认为顾城自始至终都伪善、丑恶且病态,是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寄生”在妻子身上的“吸血巨婴”。

顾城不仅婚内出轨,甚至成为杀妻弃子的恶魔。

这种矛盾性贯穿于顾城的诗歌中,使其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现象。

在顾城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完美世界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挣扎与逃避。

他的诗里有唯美的爱恋、自然与美好,也有对现实的挣扎与逃避。

这些诗歌一方面勾勒出他渴望的完美世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他内心深处的忧郁。

这种撕裂的人格正是顾城悲剧命运的写照。

综上所述,顾城诗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现象。

对于顾城的评价,人们往往陷入非黑即白的争论中。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顾城的诗歌创作和个人生活都充满了复杂性。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无数读者,而他的悲剧命运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评价顾城时,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他的作品和人生,从中汲取艺术的灵感和人生的教训。

诗人顾城,为何残忍杀妻?21年后,他的情人临终留下一句奇怪遗言

诗人顾城,为何残忍杀妻?21年后,他的情人临终留下一句奇怪遗言

诗人顾城,为何残忍杀妻?21年后,他的情人临终留下一句奇怪遗言顾城一家自古以来,就有好些恨恨而死的名人,并不值得丝毫同情。

在我看来,“当代诗坛大师”顾城,首先是一个残虐的杀人凶手,其次才是所谓的名诗人。

顾城,1956—1993,原籍上海生于北京这位自称“长不大孩子”的诗人,常年一副人畜无害的纯真面孔,可实际上从内心到行事,一点也不“童话”。

不是我责人太严,而是我们该懂得,人类的道德底线、人伦底线应该得到维护:不能因为会写几句诗,有了“诗人”这个护符,文字就可以化为“丹书铁券”,杀人屠夫的罪责就能被赦免、被洗白,甚至被歌颂。

诗歌,是为了美而存在的,不是残暴的余荫与遁词。

我们不会写诗,可至少该拒绝站在恶的那边。

当代诗,我其实最喜欢顾城的,但感情上却始终最厌恶这个人。

何以故?此人活着时,就是十足废柴,也虚伪分裂:追求妻子时可在人家门口摆棺材睡里面誓死明志,得手后吃软饭、家暴出轨、抛弃幼子、公然养情妇,最后还用铁锤砸死原配。

他口里念念叨叨“蝈蝈、风筝、云彩、幽蓝的花”,心中却是妻妾成群男盗女娼,企望娥皇女英都爱他宠他养他。

“你们是我的妻子,我爱你们,现在依然如此”,这样毁现代价值观的话,竟堂堂皇是其《英儿》一书的卷首语。

“激流岛”顾谢夫妇买下的房子,也是杀人现场.据说拥有999年的产权,无人居住而荒废更为重要的是,在离世前一刻,他还不忘践踏人间伦理道德底线,不要脸地磨刀霍霍砍向更弱者,把丑恶、暗黑、血腥、幻化为一朵“恶之花”去陪衬他的癫痫妄想。

这人,连最后的死法,都是古今中西诗人中最没龌龊的。

他的诗可以不因人废言,但其行径怎么谴责都不过分,尽管更重要的工作确是反思。

顾城与谢烨——曾经的中国文坛“神仙眷侣”现如今,文化界还有一群大佬,千方百计为顾城开脱、为他开各种“国际纪念会”,更甚者朝受害者谢烨造谣泼污说她一手策划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要讴歌“烈男”吧。

中国文人,也真是擅长“聊以自欺而且欺人”之道,连冷血鬼魅都要搬来妆点托大。

“童话诗人”的悲剧——读《顾城的诗》有感

“童话诗人”的悲剧——读《顾城的诗》有感

“童话诗人”的悲剧——读《顾城的诗》有感顾城(1956-1993)是一个早熟的、神童型的诗人,是中国现代诗史上少有的天赋极高的诗人。

他是文革后崛起的一代中“朦胧诗人”的代表,但他并不同于其他朦胧诗人:不像北岛那样冷峻、深沉,具有长者的睿智和理想主义的英雄人格;也不像舒婷那般积极、自尊,充满浪漫情调与奉献精神;他显得纤弱、敏感、忧郁、纯粹,在众多的朦胧诗派诗人当中,他以童真的孩子形象确立了自己诗歌的和人格的独特性。

顾城沉醉于他的梦幻般远离尘嚣世俗的“生命幻想曲”中。

他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个悲哀的孩子”,“一个始终没有长大的孩子”;(《简历》) 他任性、倔强、执着,同样,他也令人崇敬。

因为他的任性,他的倔强,不是如小孩因为没有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没有吃到香甜的糖果,而放肆大声啼哭吵闹的任性与倔强,他的任性与倔强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他的童话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童话,他曾特意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的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纯真的本心,而不是儿童的幼稚的心。

”“他具有超乎寻常的敏锐的直觉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抽象能力以及对宇宙世界的宏观把握能力”,以及诗歌给读者带来真善美的感动,这些因素使得他在那个年代脱颖而出。

也使得他的诗歌不乏成人的视角——敏锐、深刻、幽远且富于哲理, (甚至出现创作中后期近乎“玄学”般的晦涩难懂的诗)又具有儿童语言的外壳——倔强任性、简洁纯净。

这点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有体现,如他的名作《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简洁的两行,短短的十八个字,诗的意象也只有“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三个,但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却十分地博大堂皇,且耐人寻味。

顾城以简洁的意象,表达了一代人的处境和心愿。

首先将诗题“一代人”与内容相结合,再联系它的写作背景1978年4月,不难得出:这“一代人”指的是经历文革并在脑海中存留有惨痛印象的那一代人。

寻梦者的歌唱——诗人顾城的童话情节分析

寻梦者的歌唱——诗人顾城的童话情节分析

寻梦者的歌唱——诗人顾城的“童话情节”分析口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农为平摘要:在当代中I l l诗坛,顾城是一个很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浓郁的梦幻色彩和童话气息.由此被誉为“童话诗人”。

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始终贯穿着鲜明的“童话情结”,这种“童话情结”既是顾城借以反抗现实的特殊方式.是他关照现实社会争人生理想的基本途径.同时。

也是导致顾城走向悲剧道路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顾城;童话诗人:悲厚J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恐怕没有哪位诗人能像顾城一样,其诗、其人都引起了人们的全面关注和争议。

从他幼年随父下放山东的经历、/L岁开始创作的诗歌、上世纪80年代令人瞩目的朦胧诗人头衔.到他远赴异域讲学、最终在新西兰荒僻的激流岛隐居、93年戕妻自杀、身后遗诗以及自传性质的小说《英儿》出版。

顾城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顾城极端的辞世方式.在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也成为当代诗歌史上的一段传奇。

给世人留下永远难以泯灭的深刻印象。

顾城的诗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时代、人生反恩的诗歌.如被当作是颐城代表诗作的《一代人》、<远和近》等;另一类是具有探索倾向、受到的争议较多的诗作,如《弧线》、<感觉》等;第三类就是代表和反映顾城理想世界的、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诗歌,也是广受好评的一类诗歌。

这类诗表达了顾城对生命的体认、对价值的构建。

是他全部世界观的形象展现.为他赢得了“童话诗人”的称誉。

借助这些诗歌.顾城很具体地向世人昭示了他的“童话”情结。

宣称自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拒绝长大的孩子”。

而事实上.在其他类型的诗歌里。

也一样潜藏着顾城的“童话”情结.他打量时代、生命的视角无疑是与世俗相对立的。

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想象奇特,意象丰富,色彩斑斓,语言和思维都是天真的孩童El吻,同时字里行同又不缮痕迹地展示了诗人思想的深刻。

这样.思想的哲理性、深邃性与语言的稚嫩、想象的天真,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神奇地融合在顾城的诗歌里.形成了顾诗特有的风格和打动人心的魅力。

顾城之死

顾城之死

顾城之死(2006-09-10 06:12:24)标签:顾城童话杀妻诗歌分类:文化艺术我正在着手扩大规模,全面重新叙述这个话题。

顾城的死,毫无疑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值得探究的话题之一。

有梦想,有毁灭,有爱情,有背叛,有阴谋,有凶杀,有事实,有谜团。

在写完之前,这篇文章暂时保留。

很多年轻人如今已不知道顾城是谁,也不知道20多年前,中国文艺界有一个如日中天的明星,名叫顾城,他的地位超过当今所有的天王、天后。

现在的年轻人即使听说过顾城的名字,很多人也不太清楚顾城的人生故事。

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是中国以前一个有点名气,但名气不算太大的“职业”诗人,名叫顾工。

据说顾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艺术天才,12岁时就接过了父亲的传承,开始写现代诗,并且很快超越了他的父亲。

对此,顾工从来没有表示异议,甚至很开心。

改革开放之后,现代诗如同一声号角,一面旗帜,成为当年无数中国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北岛、舒婷、顾城成为领导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

三人之中,顾城最年轻,他的名句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其他还有:“人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等。

中国现代诗歌之所以获得“朦胧诗”的称号,与顾城有很大关系。

当年,一篇评论文章针对顾城的一首诗指出:太朦胧,看不懂。

引起广泛的争论,“朦胧诗”这个名词由此确立。

顾城的诗很有特色,也比较容易辨认。

由于他的诗中有很多超现实的想象,顾城个人也获得了一个“童话诗人”的桂冠。

在我的印象中,古往今来中国写诗的人中,顾城是唯一获得这个称号的人。

1988年,当时在中国如日中天的顾城远赴新西兰,与妻子谢烨(当年顾城的狂热崇拜者之一)定居于激流岛,并生下一个孩子。

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激流岛上自己的住所,用斧头砍死了妻子,然后自杀。

终年37岁。

顾城定居新西兰后,他的标志性特征就是永远戴一顶高高的、新西兰羊毛编织的翻边厨师帽。

这也成为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个人形象。

揭晓顾城死亡真相

揭晓顾城死亡真相

揭晓顾城死亡真相诗人顾城死亡在当时的年代引起很大的轰动,人们对于他的死非常的痛心,也希望知道顾城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顾城死亡真相,欢迎阅读!顾城去世后,他的父亲顾工先生流着眼泪为儿子编辑了《顾城诗全编》一书。

该书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顾工先生特意寄给本文作者靖一民一本,不仅在扉页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还代顾城签名并盖章。

早在1993年10月,一则爆炸性新闻震惊了国内外文坛:我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顾城,在新西兰先用斧头砍死了妻子谢烨,而后在门前的树上自缢身亡。

事情过去数年之后,顾城的父母向笔者透露,当时报道此事的诸多文章,大都“与事实不符”。

现根据顾城之父(顾工)提供的资料,向读者披露这一事件的真相——上篇:情迷激流岛要说清楚顾城死亡的真相,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他与妻子谢烨和情人李英(英儿)的复杂关系。

据顾工先生介绍,顾城与谢烨是1979年7月在京沪特快列车上相识的,此后苦恋了数年才得以结合,婚后生有一子取名木耳(亦称三木)。

1987年,顾城去欧洲讲学,谢烨一同前往,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定居。

这期间,夫妻感情仍然颇佳。

1990年7月,在顾城的帮助下,他们夫妇共同的朋友李英也来到新西兰的激流岛上,与他们共居一处。

不久,顾城与李英发生了恋情。

奇怪的是,作为妻子的谢烨非但不阻止他们的恋情,而且还故意纵容。

所以,一位名叫文昕的知情者曾在《中国商报》上撰文说:“英儿甚至当着雷(即谢烨)的面,向顾城倾诉了一切。

那一刻,雷就坐在一旁,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她在看手中的一本杂志。

”这篇文章还说:“英儿去新西兰如果说是顾城的主意,不如说是雷自己主动、积极地安排的……雷其实不仅如此,她还把顾城‘让’给了英儿,为他们创造条件,甚至建议英儿嫁给顾城。

正如她(谢烨)对我说的那样:‘我不在乎’。

”谢烨怎么会对这样的事情都不在乎呢?很显然,这一时期的谢烨,对自己的生活又有了新的考虑。

据顾城之母提供给笔者的一份资料证实,当时的谢烨确已有了外遇,那个男士便是谢烨在德国认识的陈xx(又称大鱼)。

“童话诗人”与“杀妻凶手”——探索顾城的悲剧原因

“童话诗人”与“杀妻凶手”——探索顾城的悲剧原因

“童话诗人”与“杀妻凶手”——探索顾城的悲剧原因摘要:顾城作为第二代诗人的主要人物,与北岛、舒婷被称为“朦胧诗的三巨头”。

顾城的诗歌有着浓厚的童话色彩,所以被称为“童话诗人”,同时他在诗歌中大量的使用和大自然有关的意象,仿佛就是一个孩童在表达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但是又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迷茫的诗句,让我们不禁疑惑童话与幻想的背后又藏着多少黑色的秘密和原因。

关键词:顾城;童话;谢烨;幻想正文:在1979年的北京,顾城因为一首《一代人》让更多的人发现了他并记住了他,当他在朦胧诗派中大发光彩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他会选择到一个小岛,过他向往的生活,在一个没有人打扰的海岛,自给自足。

但却在1993 年用斧头砍死自己的妻子谢烨后自缢,引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一个文弱,诗歌中充满孩童的幻想的童话诗人怎么会变成一个残忍的杀妻凶手,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为诗歌而生的童话诗人顾城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顾工也是当时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所以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小顾城就已经开始写诗,虽然很多时候是自己对着墙壁念着自己的诗。

从十二岁开始,顾城就已经在写现代诗了,过人的天份加上父亲的教导,姐姐顾乡的鼓励,顾城就是一个为诗歌而生的天才儿童。

父子俩在小村里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养猪。

就算日子过的苦却也算快乐,父子俩常常来了兴致就会对诗,虽然每次写完的诗都要用火烧掉,顾城就对父亲说:火焰是我们诗歌的唯一读者。

火焰的跳动,好似一个个优美的舞者,押着韵律,一跳一跳。

那时候的顾城似乎比父亲更加的坚强,在顾城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让他一直渴望着去寻找、追随。

二.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在1981年3月,顾城写下这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与谢烨的相遇相处让顾城仿佛又继续做回了不成熟的梦里。

谢烨的温柔大方、得体奉献让顾城一直缩在自己的壳里,坦然的生活在童话世界里。

论顾城童话王国幻灭的悲剧性

论顾城童话王国幻灭的悲剧性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Disillusion of Gu Cheng' s
Kingdom of Fairy Tales
作者: 匡妙妙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出版物刊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6-3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顾城 童话诗人 童话王国 幻灭缘由 悲剧必然性
摘要:朦胧诗派代表人物顾城以其童趣的语言,纯美的想象,五彩缤纷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童话之城,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然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顾城用死亡终结了一个异于同时代朦胧诗人的生命。

深入剖析这场梦幻式童话世界坍塌瓦解的悲剧,从顾城诗中的童话王国所萦绕的悲剧氛围、童话王国幻灭的悲剧缘由以及悲剧的必然结局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现顾城真实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我们真切地去感受一位用整个生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艺术家。

从顾城谢烨的悲剧一窥中国封建家庭观悲哀

从顾城谢烨的悲剧一窥中国封建家庭观悲哀

从顾城谢烨的悲剧一窥中国封建家庭观悲哀第一篇:从顾城谢烨的悲剧一窥中国封建家庭观悲哀从顾城谢烨的悲剧一窥中国封建家庭观悲哀1993年10月8日,“童话诗人”顾城在激流岛上自己的住所,用斧头砍死了妻子谢烨,然后自杀。

终年37岁。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指责顾城的人格乃至道德上的问题,只是从他们的悲剧中我看到了中国封建家庭观念的缩影。

我认为它折射出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的发展与人民深层观念的落后之间的矛盾。

东汉学者班昭阐述了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及三从四德、四德之仪,从此男尊女卑感念深入人心。

经历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但这种封建依存依然存在。

即使是在当时文化修养达到一定程度的“朦胧派”代表诗人顾城亦是如此。

更何况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这种观念在顾城这儿体现在他不喜欢谢烨去上班,不让她去电大继续深造。

他不允许谢烨打扮,谢烨穿泳衣去游泳顾城也会生气。

失去了自己事业的谢烨以顾城为生活的中心,为他整理、翻译作品。

这些都是最残酷的精神压制,这就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男性习惯掌控一切,女性只能在男性规划的圈子里生活,不得僭越雷池半分。

很多人将这种行为解读成顾城依赖谢烨,如同小孩依赖母亲一样。

我却并不这样认为,孩子会对母亲有如此多的约束吗?这是他男性尊严在作祟。

他享受这种感觉,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一夫多妻制。

顾城是以为“童话诗人”,他的理想就是实现他的童话世界,这样的世界在中国无法实现,他就去到了一个太平洋的小岛。

他说,在他的童话城堡里,至少应该有12个女孩,他想让自己成爲女儿国的国王。

他幻想着12个女孩都是银盔银甲,保卫着他的女儿国不被第二个男人侵犯。

在岛上,爱着两个女人,实现了他的童话。

这些都能体现出他潜意识里的封建观念。

顾城所谓自己内心的爱,太过理想化,其实是他内心残忍的另一个极端的表现。

他不爱孩子的人是缺乏爱心的,如果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都不爱,那么,他所标榜的爱,一定是假的。

人不是神,不可能把人的天性与所谓的天职彻底割裂开。

悲剧“巨婴”诗人!警方要依法将顾城移送精神病院,妻子拒绝签字

悲剧“巨婴”诗人!警方要依法将顾城移送精神病院,妻子拒绝签字

悲剧“巨婴”诗人!警方要依法将顾城移送精神病院,妻子拒绝签字提到诗人,很多人认为这是文化才情的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诞生了很多位诗人,但把自私自利的“巨婴”和“诗人”结合在一起,就只有一个人顾城。

作为近现代诗人顾城,留给世人谈论最多的不是他的才学,而是其“巨婴”的一生。

顾城算是一个天才诗人,才华斐然的他从成名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作品《一代人》、《远和近》成为了那个时代众人追捧的佳作。

顾城的才华还为他寻到了一段姻缘,他与妻子谢烨相识于1979年,两人初次见面于火车上,美丽的谢烨抓住了顾城的目光,顾城开始与谢烨交谈,并给谢烨朗诵自己的诗作,分别后两人留下了联系方式。

谢烨记住了这个才华斐然的男子,之后在顾城的猛烈追求下,谢家人同意了两人的恋爱。

在恋爱期间,两人分手过四次,但都被顾城的死缠烂打而复合,就这么一波三折到了1983年,两人结合成为夫妻。

婚后的日子过得平淡,在世人的眼里两人郎才女貌十分登对,但在谢烨看来并不是,顾城可以是个好诗人,但绝不是一个好丈夫,生活上就像是孩子一样要求谢烨无条件包容他。

谢烨出于爱包容给着顾城,直到顾城出轨李英打破了这一切。

结婚三年后的顾城遇到了当众维护他的李英,23岁的李英成为了顾家的常客,谢烨把李英当作妹妹十分照顾她,但久而久之就发现李英和丈夫之间不一样的情感。

让人意想不到是,谢烨非但没有阻止反而促成了两人的交往,谢烨真是爱到尘埃里了。

1988年顾城和谢烨决定远赴新西兰,在出发前一晚李英正式和顾城告白,谢烨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在一年后把李英接到新西兰和夫妻俩一起生活。

顾城把新西兰小岛建立成了理想的女儿国,儿子“小木耳”出世后,他没有丝毫的父爱之情,反而指责有一个“男人”出现在这个岛上,荒唐的行径都被谢烨包容下来了。

之后更荒唐的是顾城执意要把儿子送出“女儿国”让他人抚养,极度包容的谢烨同意了,就此三个人的生活拉开了序幕。

谢烨想要平凡的夫妻生活,但顾城却只有满肚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无可挽回的必然。州纠 (一)荒唐时代的牺牲品,封闭性格的悲剧 产物
看过美国电影《沉默的羔羊>・的朋友都会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有的变态杀人魔的疯狂行 为都源自于一定的心理问题,而这种病态的心理 又与他们的过去有关,尤其是与年少时期的非人
经历和不公平待遇有密切联系。电影中,野牛比
尔的剥皮杀人行为令人发指,究其原因,从小备 受冷落歧视欺侮形成了他的封闭性格,而现实社 会的残酷促使他心理扭曲,做出过激行为,.这仅 是他认为安全的自我保护。由此看来,我们就不 得不分析一下顾城杀妻自缢背后的真正原因。 顾城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表现出了难得的 艺术天分。可是他生来体质较弱,性格内向,很 少与人交流,常常独自一人静坐。这让性格开朗 的母亲很反感,所以母亲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姐 姐,冷落了顾城。在儿童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母 亲的冷落加剧了年幼的顾城内心的不安感,母爱 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他原本内向的性格更加封闭。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精神高度紧张的中 国人民还未从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中走出来,却 又卷入了“文化大革命”。出生在1956年的顾 城亲身经历了那个灾难与荒唐年代,目睹了一批 批所谓的“走资派”被残忍的揪斗致死。这给 顾城内心造成了极大的阴影,对其性格的形成有
滩、松树、海浪、瑚草、昆虫……他为自己构建
地方,开始了建造家园的事业,也正是在砍伐游 戏结束的地点,我们此导出。
顾城对于其妻子欲离他而去的行为反应,就等于 是“用一把我们早已熟悉的死亡玩具(斧子) 拆卸了那个坏的家园”。因此,他写道:“这个 人从漂泊和流亡中开始寻找家园的事业”,经过 一系列体现为生活现象的内在逻辑的引导,“把 他们拖入了命运预先设定的结局。"I副 (三)母语家园的失去和漂泊在外的拮据生
第27卷第l期(2011)
河西学院学报
V01.27
No.1(2011)
天才童话诗人顾城的悲剧因果
张惠林
(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7姗)
摘要:顾城是一位引领朦胧诗潮的年轻诗人.也是人们崇拜的童话诗人。他却以让人震惊的方 式结束了自己和妻子的生命。审视顾城的一生。可以看出.顾城是一个童话世界的天才。而正是这种
这或许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然而重要的是,由
顾城是主观的,他以逃避的姿态剔除自己痛 苦的回忆,将自己沉浸在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 里;顾城是追求完美的,在不合时宜的年代固执 地追求着自己完美的世界,却在现实中不堪一 击;顾城是痛苦的,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却不能
随机应变地融人社会,只能被排斥,甚至连逃避
于道路不熟且驾驶技术欠佳,使得顾城与大自然 亲近的愿望也由此大大地受到了限制,无疑这一 桎梏对酷爱大自然的顾城来说是致命的。个体作 为社会群体的一员,需要交流、沟通、认同,而 岛内除了妻子谢烨和情人英儿之外,顾城找不到 一个知音,这更加剧了他无以自拔的郁闷和孤 独。没有了语言成长的土地,顾城的诗歌创作受 到影响,而生活的拮据又进一步使他陷入了难以
必然悲剧
人心态的敏感观察:“缈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缈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对顾城
来说,将现实转化成梦境是创作的开始,这种转 化既是心理的,也是艺术的。因此,我们不得不 说顾城这个“童话诗人”是个天才。 二、天才诗人顾城的必然悲剧
1993年10月8日,37岁的顾城在新西兰的
激流岛上杀妻自缢。他以一种残忍的方式结束了 自己的生命,可他的死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 那样只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其他事物发生 的一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身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顾城之死不是一种偶然,而是
“为了下一代比我们更高大,我们需要更 多、更大、更洁净的窗子。”I¨他选择了激流岛 作为他与妻子谢烨的栖身之所。位于新西兰南部 的激流岛是新西兰绿岛大本营,该岛住了许多嬉 皮士和崇尚自然的怪人。在那里,作为全岛惟一 一个不会讲英语的人,顾城杜绝了他与周围人的 接触。对于他这样一个追求自我封闭的人来说,
摆脱的物质困境。面对精神的孤寂和生活拮据的
都没有出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不给他丝毫
喘息的机会,在现实面前,理想中的完美世界瞬
间破碎,这对一直生活在幻想中的顾城来说是个
致命的打击。也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
顾城事件之后,有一个人的评论不容忽视, 那就是朱大可。他曾参与了为中国大陆一家出版社 编辑有关顾城回忆的文集《利斧下的童话>(1994) 的工作,并为这本书写下《死亡的寓言>一文。这 篇文章也发表在悉尼的一家报纸上。 在这篇“寓言”里,朱首先审察了对顾城事
活注定了顾城的毁灭
了一个纯净明朗、与世无争、和谐多彩的远离现
实的七彩王国。 “我是在一片硷滩上长大的孩 子,那里的天是完美的,是完美的正圆形。没有
山,没有树,甚至没有人造的几何体——房屋。
当我在走我想像的路时,天地间只有我和一种淡
紫色的小草……”【"这是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 在这个完美的世界中,他想象着自己的爱人
件的两种典型反应:道德主义的反应(即把顾城
压力,原本软弱无助的顾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他只能选择生活在自己营造的童话世界里。
顾城又是极端的。他在中国的成功,使他的
个人“英雄主义”极度膨胀,误认为自己也可
认定为罪犯来谴责)和审美主义的反应(即把顾
城理解为诗人来同情)。正是在树木悲怆地倒下的
以成为世界文学的中心,世界应该符合他的想
人生,我们看到了这种悲剧的必然性。
对此,顾城个人认为,这是一代青年的共同遭
遇,共同面对的现实,共同的理想追求。…中国
现代诗歌也因为顾城的关系获得了“朦胧诗” 的称号。对于“朦胧”二字。顾城有自己的理 解:它不是朦胧,而是一种审美意识的苏醒,一
些领域正在逐渐清晰起来。…
一、天才童话诗人——顾城 顾城195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 父顾工是个著名的诗人。作为诗人的儿子,顾城 无疑是幸运的,在父亲顾工的精心教导下,童年 的顾城就显示出了诗歌天分,6岁就能吟咏诗
天才特质造就了他的悲惨结局。
关键词:顾城;天才;童话诗人;杀妻自杀;必然悲剧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20(20lO)06—0045一04
关于顾城我们有太多的困惑。作为天才诗人, 他留给了我们优美的诗歌;作为悲剧主体和制造 者,他又留给了我们许多的遗憾和思考。纵观他的
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孩子/
“文革”结束回到北京后,成年的顾城还像
・46・
万方数据
河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l期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在很多 朦胧诗人那里,顾城是以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形象 而存在的,他用诗歌的形式构建着自己完美的童 话王国,体现着自己童年的美好梦境:阳光、沙
报答了她。
天国,诗人身份的消陨是他始料未及的。他曾有 的优越感和特权意识在新西兰也消失了,面对情 人的离去和妻子崇拜感逐步消失,顾城又一次陷 入了强烈的抛弃感中。自己建构的理想王国再次 破灭,这对一个无论现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都 没有成长的童话诗人是致命的,其结局必然是悲 剧。他在十三岁时写下的“生命的美/千变万化 /却终为灰烬”似乎预示了他的最后的命运。 (四)极端个人主义的爱情观 儿时母爱的缺失以及“文革”时被下放的 悲惨经历给他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他变得暴躁不 安、.没有安全感。成年后的顾城面对现实又缺乏 适应能力,内向的他变得更加偏执、不自信。种 种经历造成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的个人主 义。在追求谢烨遭到拒绝时,顾城只能以自己的 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死相逼。几经波折,虽然 抱得美人归,但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暴躁不 安,他对自己来之不易的爱情进行霸道的坚守。 顾城在诗中宣示的爱是现实中无法找到的, 即使是在谢烨那里,我们也看不到他的乌托邦中 的爱。妻子怀孕后顾城迫使她独自去做人工流 产,到了新西兰又不允许儿子在他的童话城堡里 生存。可见在他的世界里是不允许有第二个男人进
・45・
万方数据
张惠林:天才童话诗人顾城的悲剧因果
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现实凝炼而 概括深刻。在<远和近>这首诗里,也有对别
童年一样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他陷入了极大的 生存困境,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好久。也许是童 话王国的色彩让顾城失去了生活的能力,他只有 虚无地等待:“我是待业者,我等待着,我需要 稻谷、蔬菜、阳光……需要无私的给予和得到 ……我等着”。这是他不能适应陌生的城市社会 和生活心态的表达,这句话也隐隐地预示着他日 后与社会的决绝。 荒唐时代的脉搏震撼着他的内心。尽管现实 中的顾城优雅、文静,对暴力抱有某种神经质的 反感,但荒唐的年代和特殊的人生经历累积着他 内心的狂暴与不安,无数这样的时刻促使狂暴的 力量像溶洞里的石笋一样,点点滴滴地在他心中 积累起来。顾城他的内心形成了一种他既很陌 生,又极熟悉,既竭力压抑回避,又克制不住地 暗中受其诱惑的力量。 到了七八十年代,当他的诗在全国大大小小 的刊物上发表时,顾城同他的诗成为万众瞩目的 对象,一段时间以来,顾城甚至被捧为民族英 雄。但是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不稳定,他一会儿 受批判,一会儿又被捧上天,巨大的心理落差让 他难以承受,这种变幻莫测的人生经历让顾城极 度敏感的心深刻体味了他人无法感受的人间冷 暖,甚至对人间充满了某种深刻的敌意。顾城一 生的不寻常经历促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 点:偏执、恼怒、暴躁、气懑、歇斯底里、追求 绝对。动荡残酷的社会现实又促使他形成了自 私、蛮横、霸道、凶残的一面。社会大众给了他 荣耀,亦残忍地将他推向了人性的边缘。当顾城 内心烦躁的情绪、无止无休的自我折磨积聚到一 定程度时,就会以一种恶性形式爆发出来,而顾 城杀妻自缢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击造成了顾城的
着严重影响,使顾城变得更加偏执主观。
“中国只描画过两次人间天国。一个是陶渊明 做的桃花源,—个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州3】 在顾城的童话王国里恰恰集合了这两种人间
天国的特点:桃花源中的女儿国。顾城固执地生
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1981年他创作了<我
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渺我是被妈妈宠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