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1、认识升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3、认识1升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除法教案(全)1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教案(全)12一、基本信息1.1 教学班级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课程。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除法。
1.3 时间分配本节课需要1节课时间,每节课约为45分钟。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理解除法的定义并把握学习热情。
2.掌握真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方法并能完成简单例题。
2.2 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所给的数字计算出商和余数。
2.能够进行简单的商的比较和余数的计算。
2.3 情感目标1.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情感交流、互相尊重和团队合作。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在上节课学习了乘法之后,询问孩子们:近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在乘法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应该如何运用呢?如何与除法联系起来呢?3.2 观察环节让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环境,可以发现在课堂一角放置着大量的糖果。
我向大家发出一个问题:如果有12个糖果,我们可以将它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别有3个糖果,那么我们可以分成几份呢?在这个问题前,先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出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3.3 活动环节让学生组成小组,按照上述问题思考,并进行商和余数的计算。
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提出类比的问题:如果有24个糖果,分6组,每组分别有4个糖果,那么我们又可以分成几组呢?首先由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分享和解释,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3.4 讲解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除法的讲解。
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除法,怎样进行真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计算。
然后,展示实际的例子,细致讲解真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5 练习环节设立练习板块,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运算。
然后,在每组学生内进行答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反思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3.6 结束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强调真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同时,给予学生彩色便签笔,完成自我总结并贴在课堂墙上,以使学生加深记忆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追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平行四边形苏教版(1)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明确目标。
(一)旧知引新,交流预习。
1.〖出示长方形框架〗师:同学们,请看这个图形,叫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呢?2.〖把长方形框架慢慢拉成平行四边形〗师:同学们请看看,现在还是长方形吗?谁知道叫什么图形?(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对,这个图形就叫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
你已经了解了哪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学生:……)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同学们真会思考,让我们带着疑问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相信通过探究,大家将有新的收获。
请大家自己读一遍今天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2)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过渡:明确了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吧!大家有没有信心?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1.感知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出示例8三幅实物图〗师:同学们看这三幅图,你能在图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指名画一画后课件闪烁)。
师:我们在这三幅图中找到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你还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学生边说师边课件显示〗2.小组合作,共同发现。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程时间表单元名称学习时间课时数页数乘法2.21~2.2升与毫升2.28~三角形3.7~3.11625 混合计算3.1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6~4.8340找规律4.11~4.18249运算律4.19~4.2对称,平移,旋转4.30~因数和倍数5.8~用计算器探索规律~5.20解决问题的策略5.23~5.30382统计6.3~6.10用字母表示数6.13~整理与复习6.20~6.245118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
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144×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索算法: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平移。
(教材第1、第2页)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3.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判断图形的平移。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课件。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抽屉的推拉运动,电梯的升降运动、火车前行运动)生:都是沿着直线移动。
师:像这样沿着直线移动的现象,我们称为平移。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图形的平移。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平移”,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1.教学例1。
师: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题)生: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平移运动。
师: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但是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师: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在数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小船图上的一条线段。
如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在数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小船图上的一个点。
如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师: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汇报交流,明确: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
2.教学“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页,看“试一试”,你能试着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结果,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平移现象的基础上,学习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认识了平移现象,学会了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平移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包括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这些规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小数乘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因数扩大或缩小0倍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规律。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
通过实例引入积的变化规律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时,积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刚总结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
四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四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5篇四年级数学教师应该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去掉严肃的表情,和学生们成为朋友。
你会写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对每个四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许多的帮助。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四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下面作者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四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2.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简单识别方法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到数学推理的严谨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与应用。
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图钉、剪刀。
教学过程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对边( ),对角( ),对角线( )。
2.( )是平行四边形。
二、探索,概括。
1.探索。
(1)按照下面的步骤,在力格纸上画一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步骤1:画一线段AB。
步骤2:平移线段AD到BC。
步骤3:连结AB、DC,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AD∥BC,AD=BC。
(2)如图,沿四边形的边剪下四边形,再在一张纸上沿四边形的边画出一个四边形。
把两个四边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点分别记为A、B、C、D。
通过连结对角线确定对角线的交点O,用一枚图钉穿过点O,把其中一个四边形绕点O 旋转,观察旋转180°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是否重合,重复旋转几次,看看是否得到同样的结果。
根据上述的过程,能否断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概括。
我们可以看到旋转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重合,即C点与A点重合,B 点与D点重合。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_BAC=∠ACD,从而AB∥DC,又AD∥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道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可以得到: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四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课的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
四年级数学教师离不开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支持着四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收集有关北京的资料。
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总面积……生:北京有许多的建筑物,比如故宫、颐和园、万里长城……生:广场是北京的活动中心,每天要接待上万名游客……师:同学们查到的资料可真丰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广场是我们首都北京的旅游景点之一,几乎所有的游客到了北京都要来这里看看。
你们瞧(出示广场情境图),这里有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城楼、故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
你们去过这里吗那我们请去过的同学当一次小小导游员,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建筑的具体位置。
生:这里是国旗,从这儿向上走就到了城楼,再向上就到了故宫……生: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在人民大会堂,向右走就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再向右走就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生:欢迎来到广场,这里是的城楼,北面是故宫,南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向南是毛主席纪念堂……现在开始自由活动,活动完后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集合。
师:这三位小导游介绍的各有特点,都非常好。
那你们知道在什么地方集合了吗谁愿意上来指指学生指的位置不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轴对称图形》公开课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案学情分析:本课的知识点是在学生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对称轴的知识,能画全轴对称图形所有的对称轴。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所以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只要抓住重难点,指导如何正确的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就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并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找出所有的对称轴,并会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
2.经历对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和创造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操作和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在欣赏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自我的审美情操和审美价值,从而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并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以及对轴对称图形基本性质的透彻把握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通过剪纸活动,引入新课。
(一)谈话引入剪纸,激发学生兴趣。
1.剪纸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那些剪纸艺术家们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和一张小小的纸片,就能剪出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
今天,同学们,一起来跟着老师学剪纸,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剪刀和白纸。
2.课件展示剪纸步骤先把一张纸对折,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用剪刀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大家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3.师生共同剪纸教师提示学生剪纸时要注意安全,剪好后举起自己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师边欣赏边请同学们观察大家剪好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可能会说:两边一样,左右相等,都是对称的、两边可以重合,轴对称等。
4.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3。
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4)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平移 教案
1.1平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掌握图形平移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从具体的实例中提出要求,让学生尝试,自主地把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注重问题的挑战性和开放性。
情感与态度:1.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2.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2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
以此为基础,教材提供的例题要求学生将小亭子图从方格纸的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平移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进一步学习在方格上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启发学生综合应用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按要求灵活地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
“想想做做”中编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第1 题通过观察、描述图形的平移过程,进一步体验图形平移的多种方法;第 2 题让学生画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图形的技巧;第3 题则应用平移画平行线,体会平移的应用于价值。
通过这些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图形平移的直观体验,学会图形平移的方法,并感受丰富的平移运动。
3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的平移”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课时,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乘法表格式教案
观察表格 口答,填写
求总价?
汇报交流结果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一、用竖式计算。
52×157=
456×23=
二、一列火车有 12 节旅客车厢,每节车厢可坐 114 名乘客。这列火
车一共可坐多少名乘客?
课题
1.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第一单元 乘法
课题
1.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
总课时: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
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
说计算过程
5.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 1 乘
144 的积的个位与 1 对齐? 指名学生口答
6.总结算法
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
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 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出计算方法吗?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计算方法。
指名口答
三、拓展练习 1、笔算
如果草坪面积是 800 平方米
呢?
小结: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
计算方法。
3. 试一试:
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吸收
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样列式计
算?
850×20 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
简便?
提问:积 170 的后面应该添上
几个 0,为什么?
指出:在简便计算时,有几个 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形式,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知识回顾(1)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口答。
师强调公式的完整性。
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你能写出它的另外两个变式吗?速度等于什么?时间等于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生: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二、探究新知师:用文字表示这些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你能想个简洁一点的表示方法吗?生: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他们。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写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法。
预设可能的写法有:c=a×b,Z=xy,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板书标题)刚才同学们的表示方法都不错,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一个量,通常我们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
那这个公式就可以表示为?生:s=v t师:那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化?生:v=s÷t,t=s÷v师:大家看这,我把s=v t写成v t=s行不行?生应该有争论,师直接说明:这个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数学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写在前面。
师:那求路程直接写成vt行不行?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见机点评,引出正确答案。
师:第3个同学说的非常棒,咱们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vt不能反映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咱们在表示公式时一定要把三个量都写出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初步认识分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初步认识分数一、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是初步认识分数。
这一单元中,通过小学生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数的表达方式之一。
2.能够根据带有实际含义的情境,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初步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给学生举例让他们认识分数。
老师可以将一块巧克力给学生,并问学生这块巧克力的一半是多少,三分之一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
2. 分析概念在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概念后,让他们通过类比将石头分成若干段的情境、工厂将一些原材料分成几个部分的情境,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3. 比较大小当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后,让他们通过比较大小区分分数大小。
老师可以通过让同学比较两个分数,或者通过一些支持性游戏等方式来让他们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4. 读法和写法在让学生尝试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后,让他们对分数进行读写,这也是本课内容的关键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把分数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进行读写来练习分数的读写。
5. 组合分数本课的最后一部分,让学生练习组合分数。
让他们利用场景中的实际情境,通过练习把分数进行组合。
四、家庭作业1.利用课堂所学的内容,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比如将家里的一些物品按照分数进行整理等等。
2.给孩子做一个分数练习题,让孩子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生动的情境模拟,让学生逐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
将分数一步步引到实际生活中来理解,层层递进,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旁门左道,使学生在欣赏实际项目中逐渐形成联想,利用不同的情境进行练习,最终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方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整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整数的概念引入、正整数与负整数的认知、整数的加法及减法运
算等内容。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和大小
比较。
教案包括小数的引入、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读写、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法及减法运算
等内容。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教案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图的制作等内容。
第五单元:时间、面积和体积
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时间的认识、面积的认识、体积的认识等内容。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图形的命名、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应用等内容。
第七单元:数的整体感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感的认知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案包括数的整体感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等内容。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概述,旨在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指导教学的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亿有多大(1)-苏教版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但由于一亿这个数大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在“大数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内容学习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学情分析】由于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在此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一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
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
难点:学生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广告引入,揭示课题。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广告。
看广告前老师有些小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这些同题看下面的广告。
《出示课件》(播放广告视频,“香积飘奶茶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师:从这段广告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师:3亿是多少个1亿?那一亿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一“一亿有多大”。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培养数感1. 说一说。
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一亿的大小:1亿是一个亿,10个一千万,100个一百万,1000个十万,10000个一万……师: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一亿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来研究,去感受他。
苏教版数学四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化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字母表示数的含义理解不深,对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灵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化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难点:对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化意识。
2.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重视寻求知识与技能,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进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写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推敲到。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X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202X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知道和掌控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知道、掌控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觉。
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进程更是发觉、探索的进程。
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主动去探索。
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知识动身,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
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
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
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2.课件出示情境: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运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运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运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爱好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
”针对学生的爱好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
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挑选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落后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1、问题情境师:大家运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笑笑 38千克淘气 45.2千克丁丁 33.4千克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挑选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遭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科目第八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第一学段里初步教学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
本单元继续教学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继续教学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继续教学旋转,要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在内容的编排上先教学对称,再教学平移,然后教学旋转。
单元结束时有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1、以折和画为学习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把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旋转,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旋转图形。
X k B 1 . c o m教学要求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使学生在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的与变换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时安排课题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课题练习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图形练习一课题:图形的平移上课时间:总4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具学具课件诊断调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X k B 1 . c o m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新课标第一网板书设计课题:图形的旋转上课时间:总4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诊断调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X k B 1 . c o m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
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
新-课- 标-第-一-网(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X|k | B| 1 . c |O |m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课题:轴对称图形。
上课时间:总4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诊断调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和奖杯图。
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师指着蝴蝶图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汇报交流。
(3)指名演示并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X k B 1 . c o m合。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提出问题: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2)指名汇报不同的折纸方法,并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画对称轴。
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引导: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
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小结: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