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光现象》PPT复习课件

初二物理《光现象》PPT复习课件

光的折射
六、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 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 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温度计
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 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上表面相平。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分压作用:R1/R2=U1/U2,
⑤、电流之比为I1∶I2=1∶1;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R=(R1+R2)/R1R2。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并联电路 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R2:R1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01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 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 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 事例有: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 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 光速c=3.0×108m/s,光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 度是不同的

光现象复习25张PPT课件(人教版)

光现象复习25张PPT课件(人教版)
500 500
变式训练: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例5、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图a中由A点发出 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
a A'
我来总结:本作图用了什么知识?
变式训练:如b图所示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
,并补充光路。
S
b
S'
【专题三、实验专题】
例6、如图所示光的反射实验: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
10、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可
吸取和滤掉太阳光中的大量的( B ),有效地保护地球生物地
生存.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紫光
11、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 中闪炼,像人“眨眼睛”一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D ) 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B.被其他星体瞬间遮 挡的结果 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反射的结果 D.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知识梳理
1.光在____同___种__均__匀___介__质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__3_×___1_0_8_m/s,光在水中和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__小_____. 2.光年是光在__一__年______内传播的路程,它是一个_长__度_______单位
.
3.在反射现象中,_反__射__光__线_____、__入___射__光__线___和__法__线___都在同 一个平面内;反__射__光___线__和__入__射___光__线__分居法线两侧;_反__射___角____ 等于__入__射__角____.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复习目标: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会解释一些常 见的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会用反射定律 分析问题. 5.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是 怎样形成的.

2.光现象复习.ppt

2.光现象复习.ppt

考点3:平面镜成像
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用 玻璃板 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透光,在观察 到虚像的同时能观察到后面没点燃的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以及 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使用的两根蜡烛应当完全一样,这样才能比较像与 物体的大小是否 相同 。 (3)实验时使用 薄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4)玻璃板放置时要与水平面 垂直 。
例3: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传 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要 快 ,某人看到闪电后10s听到雷声, 则雷电发生处距离此人 3400 m。
例4:百米比赛时,如果终点裁判员听到声音才开始计时,则测得 运动员的成绩比真实成绩 快 (选填“快”或“慢”0.)29 s。
考点2:光的反射
例3:画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空气
例4: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往看到鱼 的下方用力叉去,试画图解释之。

考点5:光的色散
1、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 靛、紫等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
注解:这种现象说明白光并不是单色光, 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复色 光。
注意:红、绿、蓝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光是不可再分 的三种色光,所以这三种色光叫做色光 的 三原色 。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 合成其它各种色光。
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 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A
N 空气
i
M
O
M'

r
N'
B
2、光的折射规律:
AO: 入射光线 OB: 折射光线 O点:入射点 MM':界面 NN': 法线 ∠i:入射角 ∠r:折射角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课件(PPT共51张)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课件(PPT共51张)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
播方向
不变
,当入射角等于0°时,折
射角也等于 0°
.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白光可以分解成 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靛 、紫 七
种单色光.这说明白光 不是 单色光. 2. 红 、 绿 、 蓝 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 种色彩.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做 光的三原色 .
4、改变入射角i,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激光笔
纸板
N
E 入射光线
平面镜
O
F
说明了 反射光 线、入 射光线 和法线 在同一 平面
问题二:将纸板NOF向后或向前折,在纸板上 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这说明什么?
N
《物理课本》P74
ir
O
光的反射定律:
1、三线共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激光笔
E 入射光线
纸板
N 法线
F
入反 射射 角角
反射光线
平面镜
O (入射点)
改变入射角i,多做几次实验:
次数 1 2 3
入射。角i 3405。 60。。
反射角r
30。 4650。。。
...
0
0
1、纸板与平面镜 垂直 ;
2、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
3、实验应选择 较暗 环境,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会聚
作用.生活中用到的太阳灶、手电
筒后面的聚光镜等就是应用的这一原理.
4.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可以 用光
屏承接,
可以 用眼睛直接观看,如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复习课件(共18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复习课件(共18张PPT)

易错题集
2.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 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 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B ) A.“绿树浓郁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 “浓阴”是光直线传播形成 B.“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 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落 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 “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易错题集
7.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 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C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易错题集
8.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 1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1.7 m.人和像的距 离是 3 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
易错题集
11.站在河边的人能看到对岸的景物,是因为太阳 光照射到景物上时发生了 反射 ,景物在河中的 影子比较淡的原因是光在反射时一部分又产生了
折射 现象.
12.小明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发现衣领处有 污渍,为了看清污渍,他走进镜子,由于大厅内光 线较暗,他应将手电筒照向 衣领 (选填“衣领” 或“平面镜”),在走进镜子的过程中,他在镜中 像的大小将 不变 .
变”).若他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像以 4 m/s的速度远离他.
9.如图所示的是一条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面时, 在水面处发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指出图中的入 射点是 O ,入射光线是AO ,法线是OB ,反射 光线是OC ,折射光线是 OE , 入射角是 60 度,反射角是 60 度,

光现象ppt14 人教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光现象ppt14 人教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为了便于观察 蜡烛的像,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A选项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B选 项正确;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C选项错误;玻璃 板应选择透明、较薄的,便于观察像和像的位置关系和 大小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例4某人站在离湖岸边6 m的C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 的一棵树HG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 为1.5 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 m,湖宽40 m,则该 树HG的高度为___________m.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命题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例3右图是利用透明玻璃 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答案:B
3.某水池中水深为1.5 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 m,
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到
水面的距离是_____m.
答案:反射
5
4.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 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考点二 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 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__反__射_.在反射现象中,光 路是_可__逆__的.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_同__一__平__面__内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_法__线__两__侧__;反射角_等__于__入射角.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PPT课件(人教版)(137张)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PPT课件(人教版)(137张)

答案
4.B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铜镜的大小和物体到铜镜的距离无关,A错误,B正确;平面镜成像中,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当人靠近铜镜时像也在靠近铜镜,C错误;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D错误.
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②连接像和物,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③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得出: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④将光屏放在蜡烛像的位置,不透 玻璃板,直接视察光屏,发现光屏上
面镜成
(填“实像”或“虚像”).
(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
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跨学科实践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旧唐书·魏征传》中写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在 使用铜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的大小与铜镜的大小有关 B.人靠近铜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C.人靠近铜镜1 m,像会远离铜镜1 m D.铜镜里成的是实像
专项 光的反射定律及作图
专项·阶段强化专项训练
类型1 光的反射定律
1. [202X毕节期末]晚上,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熄灭室内灯光,用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 A.由于白纸上产生了镜面反射,所以白纸比镜面亮 B.由于平面镜上产生的是镜面反射,所以镜面比白纸亮 C.由于都产生了光的反射,所以白纸与镜面一样亮 D.由于白纸上产生了漫反射,所以白纸比镜面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9
课件设计:物理组 授课教师:杨晓涛
2020年10月2日
1
探究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
2020年10月2日
2
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
2020年10月2日
3
放大镜能把书上 这有什么,放大镜
的字放大!
还能把字缩小呢!
我们一起到实验室验证一下!
2020年10月2日
4
实验步骤: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2020年10月2日
6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结论:
物体到凸透镜
像 的情 况
的距离/cm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大于2倍焦距
在2倍焦距和 焦距之间
小于焦距
2020年10月2日
7பைடு நூலகம்
思维发展: 思 维 发 展
• 利用凸透镜的这三种成像的特点, 分别可以应用在哪些设备上?
2020年10月2日
2、点燃蜡烛,使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3、先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
移向凸透镜,在移动的过程中,取若干个位置,调
节光屏的位置,观察成像的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在
表格中。
2020年10月2日
走,做实验去 5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f=___
物体到凸透镜
像的情况
的距离/cm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8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