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讲稿
心理学史弗洛姆的讲课资料
创造与毁灭: ②超越的需要—创造与毁灭:人与其他动物一样是被抛入世界的,同样 超越的需要 创造与毁灭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是被抛入世界的,
又被抛出世界。人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生物的被动的命运,但不甘心于此,于是 又被抛出世界。人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生物的被动的命运, 但不甘心于此, 产生了超越的需要。这种需要驱使人们去创造,或者创造的愿望无法实现, 产生了超越的需要。这种需要驱使人们去创造,或者创造的愿望无法实现,则 转向破坏。 转向破坏。
主要著作:
《逃避自由》(1941):这是他的第一本开创性的著作。主要论述资本主义现 代社会人和自由的关系。书中描述了人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人和社会群体存 在的矛盾。
《为自己的人》(1947):这是《逃避自由》的续篇。这两本书概述了弗 洛姆的人性论.而这些理论则是起源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爱的艺术》(1956):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 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 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 三种原因:(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 能力爱的问题。(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3)人 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 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独立与顺从: ④同一感的需要—独立与顺从: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我意识。自我 同一感的需要 独立与顺从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我意识。
意识健全的个体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有的人只向民族、宗教、 意识健全的个体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有的人只向民族、宗教、阶级和同伴 等认同,寻求顺从性而丧失了独立性。 等认同,寻求顺从性而丧失了独立性。
弗洛姆自由思想探析(全文)
弗洛姆自由思想探析一、现代人自由困境的根源现代社会中人虽然在不断寻找自由,但却在寻找自由的过程中无法承担自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开始躲避自由、放弃自由。
现代人追求自由却又躲避自由的原因是什么?弗洛姆在精神分析的层面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解答。
首先,他从社会根源上分析,认为人的进展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下,个人主义及孤独感增加是一个无可辩护的事实。
”20世纪中,生产力的大进展,劳资双方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逐步形成了貌似合理的雇佣关系。
人在某些方面得到了自由,但是他们为了适应现存的社会进展,逐渐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
因此,人的性格特征在20世纪缺乏独立性,并集中表现为一种顺从的态度。
例如,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推动了社会的进展,但是却对人的个性进展造成了阻碍。
工人甘愿受到资本家的压榨,人在这里是一个个消极的个体。
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人的种种压抑势必会激发人们抵抗。
“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个世界――像一个陌生人投入一个无边界而危险的世界。
新的自由带来不安、无权利、怀疑、孤独及焦虑的感觉。
”这不是个好现象,这意味着人必须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来求得生存,从而丧失了真正的人的本质。
其次,从人的心理根源上分析,人在适应社会的动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的性格结构,它形成的基础是社会现有的体制。
其中最直接的是经济制度对人的性格结构的影响。
在特别的社会体制中形成的性格结构不仅应该对作为生物机体的人有提供生理需求的属性,而且也要对人的性格结构中较灵活的部分,比如爱、欲望、情绪等等,提供进展的条件。
如果人的某些需要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与进展时,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受阻和压抑,即形成人的变态心理和畸形人格。
所以,当异化的社会开始对人的活动产生束缚,人本该灵活进展的性格结构得不到实现,并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最后便会导致人们因得不到满足而倍感压抑。
因而人开始消极地躲避现实,放弃寻找真正的自由。
二、弗洛姆关于自由的理想形式马克思的自由观与以往自由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基础,并将实践作为人们寻找自由立足点。
弗洛姆创发性的爱新论
! " ’这也从马克思方面反映出了弗洛姆 % 创发 K $ " I 性的爱 & 的基本的哲学取向 ’
! 作者简介 " 张和平 ! # 男 # 甘肃兰州人 # 西北师范大学编审 # 从事现代西方哲学 $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 D ? $E "
’人超越自己的生命 论 # 人类生存的理论 为 起 点 & 而达到合 一 # 达 到 与 他 人 合 理 相 处 # 是 任 何 时 代 $ 任何文化中的 人 都 必 须 解 决 的 问 题 ’ 关 于 这 一 点 # 不论是住 在 洞 窟 里 的 原 始 人 # 看 管 牛 羊 的 游 牧 民 族 # 埃及的农夫 # 腓尼基商人 # 罗马士兵 # 中古僧 侣 # 日本武士 # 现代职员以及工厂中的工人 # 都是 同样的 ’ 因为这是缘自人的本性的 ’ 解决这一问题 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结 的最理想 $ 最 有 效 的 办 法 %
" " #年$月 !! * 卷第 $ 期 !第)
西北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0 + 1 2 3 4 5 10 + 6 & .7 ’ 8 9 4 5 8 1 ; + < 8 & .; < 8 4 ’ < 4 5 :!
% & ’ ( ! " " #! = + . > ) *0 + > $!
] 8 < 2^ + 66"$ D " "年*月 !! 埃里希 + 弗洛姆 ! 日生于 德 国 美 因 河 畔 的 法 兰 克 福 ’ 他 成 长于一 ! * 个 正 统 的 犹 太 家 庭# 父 亲 纳 夫 特 里 + 弗 洛 姆 ! 0 & 2 1 & . 8^ + 66" 和母亲 罗 莎 都 是 虔 诚 而 严 格 的 Q 犹太教徒 ’$ D I "年*月$ I 日# 弗 洛 姆 在 迎 接 I " 岁生日前在瑞士的穆拉尔托逝世 ’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 # 他是一位具有独特才能和 魅力的德国人 ’ 他不具有马尔库塞的犀利激进 # 也 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深刻独创 # 但他靠着为数不多的 几本主要 著 作 而 斐 声 文 坛 # 成 为 风 云 一 时 的 思 想 家 ’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国文字 # 并历久不衰 ’ 他不 仅是受人尊敬的学者 # 而且是广为流传的畅销书作 家 ’ 他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哲学领域 # 而且也表现在 心理学 $ 精神病学 $ 伦理学 $ 社会学等领域 ’ 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重要代表 # 弗洛姆的心 理结构学说 # 国内研究者颇多歧见 ’ 本文从自己的 研究视角 出 发 # 侧 重 分 析 弗 洛 姆 心 理 结 构 学 说 的 % 创发性的爱 & 的部分 ’ 不当之处 # 欢迎方家指正 ’
第五节 弗洛姆的人
主讲:丁振兴 08应用心理学本(1)班
弗洛姆的简要生平
弗洛姆(Erick Fromm, 1890-1980)是生 于德国的犹太人.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曾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正规训 练.1925年加入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30年发 表关于基督教义的演变及宗教的社会—心理功 — 能的精神分析的长篇论文.1934年为逃避纳粹 迫害移居美国纽约.在美国,他从事广泛的教 学,理论研究和精神分析实践活动.先后在哥 伦比亚,耶鲁等大学任教,担任过怀特精神医 学研究所主任.1951年到墨西哥国立大学医学 院精神分析学系任教授.1957年回美国,在密 歇根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授.1980年在瑞 士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三)现代人性格和潜意识 弗洛姆指出,现代人在艰难的处境下形成了特殊的性格和 潜意识.法西斯主义国家常采用施虐,受虐和破坏的方式, 而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常采用迎合的方式.19世纪资本主 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性格是剥削倾向和囤积倾向的结合, 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性格则是接受倾向和市场倾向的 结合.现代人被机械的东西深深地吸引,发展各种大规模 的杀伤性武器,这是恋尸癖混合着自恋的倾向.人们迷恋 高科技的享受,就象婴儿依恋母亲,这是成人的乱伦倾向. 因此现代人患上了堕落综合症.
(三)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 弗洛姆在《人之心》(1984)中,从病理学角度对人的 性格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提出堕落综合症和成长综合症这两 种性格类型.前者是爱死或恋尸癖,自恋,共生----乱伦的 固着的结合体.后者是爱生或恋生癖,人之爱,独立性的结 合体.恋尸癖,自恋和共生----乱伦的固着三者的极端形式 混合在一起,就称为堕落综合症.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性格处 在两种综合症之间,某种占主导地位.战争是群体堕落综合 症的大规模发作的结果.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
2、超越的需要——创造或毁灭
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被人抛入这个世界, 又身不由己的被抛出这个世界,与一般生 物一样。只是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不甘心 安于生物的被动状态。这就是人作为一种 生物又要超越生物的被动状态的需要。这 种需驱使人去创造;当创造的愿望得不到 实现时可能转而采取毁灭的方式
3、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
人的成长意味着脱离自然和母亲的襁褓。 但失去根基是可怕的,必须找到新的“根” 才会感到安全。个人往往通过依恋母亲及 母亲的象征物(家庭、氏族、民族、国家、 教会等)来建立自己的存在根基。有的人 过于依恋母亲及其象征物,使个性和理性 的发展受到束缚,就陷入了乱伦的精神病 态。
4、同一感的需要——独立性与顺从 性
一、弗洛姆的简介
• 弗洛姆(Erich Fromm,)美籍德 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 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 大战後的精神处境。他企图调和佛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其 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 思主义的交汇。弗氏被尊为「精神分析 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
(2)社会化过程中的取向及其与同 化过程中的取向的联系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取向,包括受虐狂、施虐狂和机械地 自动适应四种不健康的性格取向,他们与同化过程中的四种非创生性取向是 一一对应的,如接受取向与受虐狂取向所指的是同一类人,以此类推。 健康的性格就是能够自发性的爱和工作。受虐狂通过屈从于他人或某种 强大的外在势力(上帝、权威、组织、国家等)并成为这个势力的一部分来 逃避孤立无助的处境,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接受)所需要的东西。施虐狂 者通过使他人屈服和痛苦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同时也从被统治的他人那里获 取(剥削)所需要的东西。破坏性是由于害怕自己营造的世界囤积被侵犯而 主动地非理性地区消灭、摧毁对象。以上三种倾向都常常以爱、责任、良心、 爱国主义等合理化的形式出现。机械的自动适应就是放弃个性,根据市场效 应自动与他人保持一致。 现实人的性格往往是各种取向的混合,只是一种取向占主导地位。非 创伤性取向的混合最常见的是接受取向与剥削取向(受虐狂与施虐狂)的混 合,集这两种取向于一身的人在权利大的人面前就情不自禁的谄媚,在权利 小的让你面前就不由自主的逞强。这种欺软怕硬的性格叫做权威主义性格或 独裁性格。当然,在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可能既有创生性取向又有非创生性 取向,其中某种取向占优势。
弗洛姆逃避自由论课件
二、逃避自由论
(三)逃避自由的原因 ❖ 人类本性上归属感的需要是人逃避自由的根源。
❖ 人类为什么强烈的害怕孤独?
生存的本能的需求,合作才能生存。
主观自觉意识。即人借以认识到自己是个异于自然及其 他个体的思维能力,是人借以克服微不足道和渺小感的 凭籍。
❖ 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完全承袭了文化模式所给予他 的那种人格。因此他就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样,并已变得 就和他人所期望的一样。这样,‘我’和世界之间的矛 盾就消失了,然后,对孤立与无权力的恐惧感也消失了。
❖ 实际上,这种趋同是实际上这种趋同是被迫的,付出的 代价是丧失个性,失去了自己的身份特征,反而加重了 个人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
二、逃避自由论
由此可见,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确具有很大的消 极性,它即使不对社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也会导 致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和萎缩性人格。
三、逃避自由论对现代人的启示
二战以后,世界趋于和平与发展,但逃 避自由的现象仍然存在,随着时代发展现 代人又有了新的生存困惑,我们必须找到 摆脱困境的方式,由逃避自由走向追求自 由。
二、逃避自由论
(二)逃避自由理论
❖ 自由的定义 1.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如自由平等。 2.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
用到实践中去,叫做自由。 3.不受拘束,不受限制之意,如自由发表意见等。 4.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不受压迫和剥削的状态,自
由是不被生存奴役的状态。”自由的存在,自由 发挥创造力,才是正常的人,否则就是异化的, 是不幸福的。
二、逃避自由论
因此: 与自由相伴随的孤独、焦虑、不安,以及沉重的责任, 会使人产生对原始安全感的怀念和对自由的恐惧,于是, “便产生了想要放弃个人独立的冲动、想要把自己完全 隐没在外界中,借以克服孤独及无权力的感觉。”
弗洛姆期望理论ppt
对该理论 对该理论 对该理论 实践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愿望。 的评价 的评价 的评价
导者希望下属付出最大的努力,就应该通过自己的激励
2018年11月15日星期
01 为什么需要激励 02 激励的定义及原理 2.主要内容 目录页 1. 基本介绍 CONTENTS PAGE
03 激励的实用方法 3.对该理论的评价
对该理论 对该理论 对该理论 的评价 的评价 的评价
— *— 2018年11月15日星期
1.
01 为什么需要激励 1. 基本介绍
02 激励的定义及原理 2.主要内容
03 激励的实用方法 3.对该理论的评价
04 激励的理.念/原则 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4
的发展和 的发展和 的发展和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期望理论的 主要观点 第一讲 第一讲 第一讲 奠基人, 国际管理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家之一。早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先后获 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密歇根大学 第三讲 第三讲 第三讲 获博士学位。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曾 对该理论 对该理论 对该理论 任美国管理学会(AOM)主席、美国工业与 的评价 的评价 的评价 组织心理学会(STOP)会长。
3
第二讲 第二讲 第二讲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 第二讲
第四讲 第四讲 第四讲
第一讲 第一讲 第一讲 第一讲
期望理论 的发展和 的发展和 主要内容 的发展和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基本介绍 人物介绍
第三讲 第三讲 第三讲
01 为什么需要激励 1. 基本介绍
02 激励的定义及原理 2.主要内容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第一篇: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1开篇:爱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类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是被无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被无数电影所演绎,无数歌曲所传唱的永恒主题,少有人能给爱下准确的定义,却还是有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追随爱的脚步,为爱辛苦为爱忙,为爱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很神秘么?父母的爱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么?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才是既可以给予对方温暖,又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一种正确的成熟的爱人的方式呢?2、请同学们任选上述问题之一回答。
3、本篇课文节选自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一本著作《爱的艺术》,该书以基于大量的实践观察,从精神分析立场出发,对爱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诠释。
弗罗姆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
那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他的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通过这段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结尾:爱是你走到奈何桥边时,即将饮下孟婆汤时,含泪告别的东西,爱是丘比特射到你身上的箭,是你再辛苦也不想放弃的痛,爱是月下老人系在你脚上的红线,是甜蜜的牵绊。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接受爱,给予爱中学习着怎样去爱,愿每个人都被温暖的爱着,都有着强大而宽广的怀抱去拥抱你爱的人,愿你们爱自己,像爱别人一样慈悲,回馈爱,感激爱,创造爱,散播爱。
父母是生我们的人养我们的人不光给了我们生命,甚至给了我们宿命。
我们的基因遗传自父母,我们生长的环境取决于父母,我们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父母,我们人生的许多关键性的转变可能就是在父母无意识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中产生,然而对子女富有如此大责任的父母,他们却并不是完美的,驾驶员需要考核后才能上岗,可是做父母缺不需要。
于是,我们发现,生养我们的父母可能自己也不是一个具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一个焦虑的人,不会妥善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眉头紧缩地将压力转移到家庭中,他们可能没有广博的知识,也给不了我们优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打碎我们笃信的美好梦想,会因为一次人生路上的差池而给我们带来永难磨灭的负面影响,会秉持着爱的名义剪断我们的翅膀,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而他们给与我们的爱,确实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付出了。
弗洛姆《爱的艺术》
弗洛姆《爱的艺术》2010-03-23 09:06:09来自: 金鱼(正念,感恩,祈祷,然后,放下)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的、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第三个错误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同“持久的爱”的区别,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寂寞。
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
学会一门艺术的必要步骤: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你整个身心。
人一生下来就从一个确定的环境,如本能,被推到了一个不确定的、完全开放的环境中去。
人只了解过去,对未来——除了知道要以死亡告终外——一无所知。
人拥有理智;人是生命,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
人意识到自己,他人,人的过去和发展前途的可能性。
人对他的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意识到身不由己,死的必然,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所以这一切都使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但人永远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的范围则取决于人所达到的个性的高度。
在一个孩子身上,“我”字几乎还没有形成。
每个孩子都同母亲融为一体,只要母亲在他身边,他就不会有孤独感。
他的孤独感通过母亲的存在,同母亲的乳房和肌肤的接触而得到缓和。
一直到孩子发育到成人孤独感和个性这个阶段,母亲的存在才不足以消除他的孤独感,他必须以其他的方式克服这种孤独感。
读弗洛姆
信仰,不管是基于对爱情、生活或人生,其实就是对内心力量的一种肯定。
原来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若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若不能谦恭,勇敢,真诚地有纪律的爱他人,那么人们在爱情生活中永得不到满足。
我们总是靠幻想活着,因为只有幻想方能使人忍受现实的生活。
我们总易在爱情中出现主观性的误区。
‘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是两个不同概念。
相互陌生的人,当他们突然决定拆除使他俩分隔的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结合那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
这一经历对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
但就其爱情的本质来说不太可能持久。
这两人虽熟谙对方,但他俩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失去其奇迹般的特点,一直到敌意,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
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痴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做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时多么寂寞。
因此判断男女两个人是否适合,应考虑以下观点:彼此是否对方的好友,易沟通、互相可以很敞开地坦白任何事情,而不必担心被对方怀疑。
两人在心灵上是否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并且对这些观念有清楚的认识与追求。
相处时彼此逗趣,以幽默相待生活。
彼此了解,并接纳对方。
绝大数的时候,你们的相处是自由自在的。
双方有一个非常理性和成熟的交往,并且都能感受到,在许多不同的层面上你们是很相配的。
爱情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两性之间的捕捉与追逐。
人际间的好感可以相互传达出强大的力量,以至于能够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
是相似性而非互补性把人们结合到了一起。
相似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匹配度:价值观与人格、兴趣和经验、人际风格。
其中,人际风格是最重要的关系预测指标。
与和自己人际沟通风格有所差异的人交往会有挫折感,且较少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因此请记住: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问而不是质问;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对方诸多要求。
digest_of _弗洛姆
1.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多因素。
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
2.在爱中包含的原则上的肯定是针对所爱之人,而这个人又体现了人类以及人性。
对一个人的爱包含了对所有这样的人的爱。
“分工”的形式:爱自己的家庭却不爱他人,是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
对人类的爱是对一个特定的人的爱的先决条件,尽管对人类的爱从其产生来看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人的爱发展起来的。
3.如果我们把利己同在一个过度忧虑的孩子的母亲身上可以看到的那种占有欲做一比较,就更容易了解什么是利己。
母亲一方面真诚的相信,她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的好,但另一方面她确实能感觉到对她宠爱的对象有一种几乎已经觉察不到的敌意。
母亲之所以对孩子这么忧虑重重,并不是因为她太爱孩子,而是因为她要以此来弥补自己缺乏爱孩子的能力。
4.“忘我”症:“忘我”的人一无所求,他只为“别人活着”,而且因为不重视自己而感到自豪。
患者没有能力爱,也没有能力使自己快活,他对生活充满了敌意,在他的忘我的后面隐藏着一种很强的常常是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自私性,我们只有把他的“忘我”看作是一种病兆,使他克服缺乏创造力的缺点,也就是克服造成“忘我”以及其他病兆的根源,他才会得到痊愈。
上帝成为统一各种现象的原则。
5.一个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当他按单神思想的本质行事,那他就不是请求神给予他什么而且也不期待从神那儿得到什么;他爱神不是像一个孩子爱他的父亲或是爱他的母亲。
他更多的达到一种谦恭的态度,他知道他对神是一无所知的。
“神”对他来说变成了一种象征,人在他的早期的进化阶段中就已经通过这一象征表达了他所要追求之物,那就是爱、真理和正义。
他相信“神”体现的各种原则。
他诚实思考,生活在爱和正义中,并感到只有能够使他充分发展自己力量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活是唯一有价值的现实,是“最终知识”的唯一对象。
终于他就不再谈论神,也不再谈神的名字。
弗洛姆《爱的艺术》知识讲解
弗洛姆精彩语录
◆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 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 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 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 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弗洛姆精彩语录
◆ 爱某个人并不只是一种情感,同时它也是 一种决定,一种判断,一种承诺。一种情 感出现了,但也可以消失。当我的行为并 不包含判断和决定时,我怎么能断定这种 感情将永远持续下去呢?
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弗洛姆《爱的艺术》
关于爱的三个“误区”
◆ 第二个误区 ◆ 爱=爱的对象 ◆ 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问题,而不是爱的
能力问题。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但是要 找到一个合适的爱的对象——或为其所 爱——则是困难的。
2
关于爱的三个“误区”
◆ 第三个误区 ◆ 爱=最初体验(而不是永久状态) ◆ 人们常常把“堕入”爱网时的最初体验和
◆ 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尊重;没有认识的引导,关心和责任 将是盲目的;没有关心的推动,认识也是空虚的。
5
弗洛姆精彩语录
◆ 幼儿的爱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我爱因为 我被爱。”成人的爱则遵循着这个原则: “我被爱因为我爱。”
◆ 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6
4
弗洛姆精彩语录
◆ 爱还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认识。
◆ 爱就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你爱你 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也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弗洛姆
理论应用
一、理性人格模式
理想人格是成熟的,具有兼容 并蓄的良好品质。表现为:沉 着、坚强、温暖、富有爱心、 平易近人、内心取向,并向着 更富有创造性的境界努力迈进。
(一)创造性生活取向(P199)
1、接受他人,对他人真诚、仁慈、关怀、 谦虚、宽容。 2、当面对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事情时,不 会出现不当的挫折与怨恨。 3、积极主动地处置自己的环境,富于自 信,敢于自我肯定,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 以促进有效的生活。 4、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需 求,在追求目标时,要有耐心,慎重、自 制、不屈不挠。 5、要有推销自己的社交能力,适应能力、 工作能力,虚怀若谷的宽容。 6、发展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
精 (二)疏离——“身在异乡为异客”,好像自己在流浪的感 神 觉,连自己对自己都觉得陌生,无法掌控。 困 境
(三)机器人化——人就像机器人,只要执行指令,无需 思考和创造,也无法释放出活力与激情。
二、社会变革论
弗洛姆认为,正是不健全的社会造成了人的心理 疾病,唯有社会的健全,才有个人人格的健康, 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彻底地改造这个社会。
(二)创造性的爱
1、爱是给予——给予意味着接受
2、爱是照顾——主动关怀,不只是 关心自己
3、爱是责任——完全是自动的 4、爱是尊重——无条件的接受对方 5、爱是了解——穿透核心的了解
二、精神疾病的治疗
(一)精神疾病的成因:生长环境中父母的 病态行为和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
(二)精神疾病的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等
二、人类的需要(P192-194)
(一)关联的需要——个体间要建立相互关照、相互尊重和相 互了解的关系。爱可以满足人与外界合一,又保有完整独立感 的要求。
人 的 六 种 基 本 需 要
弗洛姆_期望理论ppt课件
期 够望得在到达适到当效预的期合成理绩奖后励奖,,能如励与
需励要的满足与新的行
为动力之间的关系。当
奖金、晋升、提级、表扬个等人。需 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要
之后,他会产生新的需
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
要和追求新的期望目标
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
。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
过渡 页
TRANSITI ON PAGE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 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
过渡 页
TRANSITI ON PAGE
第一 讲
基本 介绍
第二 讲
主要 内容
第四讲
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
第三
讲
对该
理论 的评
— *—
2.1期望公式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 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 “效价”valence)和其对
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 的乘积:M = V * E
满足。 第三,每种满足对于被激励者的重
不 足 点 分 析 图
解析:1、只有在确立了一个正确的,良好的绩 效评估机制的前提下,人们才会愿意付出努力。 因为只有在一个科学,有效,合理的绩效评估 机制下,才能对个人付出的努力给以回报,才 能通过严格的绩效计划和公平的绩效评估最大 限度的完成任务。有了这个大前提和保障,个
2.4期望模式兼关顾系四取个决方于个体奖对励目和标个的人期需望要关系。奖 面的关值系 。期望值又取励决什于么目要标适是合否各种人的不
合适个人的认识同、需态要度,、要信考仰虑效价。要
等个性倾向,及采个取人多的种社形会式地的奖励,满
位素,。别 即需人由要对目的他标满的本足挖期身足各掘望和种人等个需的社人要潜会的,力因主最,大最限有度效的的 绩效与奖努与励关力绩系。人与们客新总观动是的条力行件决为定提。高绩与工效奖作效率。
弗洛姆:母爱与父爱
弗洛姆:母爱与父爱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但是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
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这一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
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
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母亲的乳房不再是唯一的食物来源。
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
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
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
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
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
弗洛姆我们渴望与众不同,但是又害怕与人隔绝
弗洛姆我们渴望与众不同,但是又害怕与人隔绝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
它是一种“自足”。
一般来说,可以用首先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来描述爱的特征。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
▼责任就其真正的意义来说,是一个完全自愿的行为;责任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需要的响应。
“负责任”就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需求予以响应。
▼我们对自己是一个谜,正如同别人对我们来说,也一直是个谜。
弗洛姆弗洛姆(1900-980年),国际知名的美籍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
被尊称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著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精神分析与宗教》、《论健全的社会》、《人类破坏性的分析》等。
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2)通过纵欲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的所有方式都有三个特征:首先这些方式都是强烈的,甚至会很激烈;其次它们需要整个人——包括身心都投入进去,第三就是需要不断重复——因为纵欲的效果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
但是,无论是过去的人,还是现代人,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却与此截然相反。
这一方法就是通过同一组人保持一致,通过同一组人的习惯、风格和看法保持一致来达到同其他人的结合。
这一方法的发展也有一个历史过程。
在一个低级社会中一组人为数甚少,往往是由血缘关系相近或者生活在一起的人组成。
随着文化的发展,一组人的人数也随之增长,它变成了一个政治体、国家或一个教派。
就是最穷的罗马人也能自豪地说“我是罗马的公民!”罗马和罗马帝国就是他的家,他的祖国和世界。
在今日的西方社会,同一组人结合仍然是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
在这种结合中,参加者为了使自己属于这一组人而失去了大部分个性。
如果我与他人完全一样,我的感情、思想与他人一致,我的衣着、习惯和看法都与这一组人的楷模看齐,我就可得救,就不会再经历可怕的孤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发现异化是精神错乱的病态 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与人类历史相伴随的永恒现象。
2.异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
(1)生产领域的异化 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最高利润,而不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2)消费领域的异化 人们的消费欲望与真正需要相脱离,人们不是为 了满足自身的真实需要而消费,而被更多更新的 东西所迷惑,为了占有、为了消费而消费。 (3)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首先,生与死的矛盾。
其次,潜能实现与生命短暂的矛盾。
最后,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
(3)历史的矛盾性
3.人的需要
(1)关联的需要
(2)超越的需要
(3)寻根的需要
(4)认同感的需要
(5)目标与献身的需要
4.人的自由
(1)自由的界定 自由:一般意义上,指不受外在因素的约束与限制, 凡事能够自己做主。 ★弗洛姆:自由具有双重含义——积极自由,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人能够作为一个自由和独立的个体通过爱 与创造性的工作,建立与世界的广泛联系。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 消极自由:对自然和社会强加于个人的外部障碍与束 缚的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 那些屏障的能力, 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爱的本质特性是一种给予, 而不是接受。
②爱的基本要素 首先,爱蕴含着关心, 它是爱的最突出的特征。 其次,既然爱者关心他所爱的对象, 那么他就要有责任感。 再者,尊重是爱的第三个要素, 它是防止责任蜕变为支配 和占有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最后,爱还必须包含了解这一要素。
(三)未来历史发展的设想
1.社会性格——人行动的内在动力
(1)社会性格指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绝大多数社会 成员所共同具有的性格结构。 (2)分类 ★生产型性格(完美的健康的理想性格)体验到自己 是其力量的表现者和行动者,是自主的而不受任何外在 力量所支配。 ★非生产型性格(不健康的非创造型性格)
包括四种—— ☆接受型:淹没在渴望被爱的体验中,被动接受 所需要的东西,对人很忠诚,却害怕失去。 ☆剥削型:到外界寻求想要的东西,夺人所爱, 常常带着敌意又想去操纵。 ☆囤积型:对外界的所给予的物质缺乏信心,靠 囤积和节约来建立安全感。 ☆市场型:只为了符合人们的口味,把自己当作 商品并以交换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三)弗洛姆人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弗洛姆—— “站在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重微观,个人, 重生理,心理的分析 马克思: 重宏观,社会, 重经济,阶级的分析
二、弗洛姆的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性
(二)人的异化
(三)未来历史发展的设想
(一)人性
1.人性的界定
(1)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人是一 个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2)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我能动性。人性具有动力, 是一种不断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
2.论人的处境
(1)原始的生存境遇 弗洛姆认为,人是宇宙间一个奇怪的存在, 作为动物中的一个类,一方面,他超越本能、超 越其他动物、超越自然; 另一方面,作为自然存在物,人又必须服从 自然规律。
(2)人的存在的矛盾性
Erich Fromm 艾瑞克‧ 艾瑞克‧弗洛姆
精神分析学派的继承人之一 精神分析学派的继承人之一 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 哲学家) (哲学家) 社会学家
Erich Fromm 艾瑞克‧ 艾瑞克‧弗洛姆
一、简要介绍艾瑞克·弗洛姆 简要介绍艾瑞克 弗洛姆
二、弗洛姆的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③爱的种类 母爱 父爱 性爱 兄弟之爱 信仰之爱 弗洛姆丰富的感情经历
3. 社会变革——建立健全社会
弗洛姆指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健全的标 准,是看这一社会是否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人 的精神是否健康。他认为现在西方社会是病态的 社会,需要变革。
实现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的构想的社会改革 方案:
(2)逃避自由的根源
☆从人类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出发
原始社会,人安全但不自由; 现代社会,人自由但逃避自由。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
人类的全部活动取决于两种心理需求: 一是与同类的交往; 二是对自由的需求。
(3)逃避自由的途径
第一,极权主义 以受虐和施虐的共生为基础 受虐者:“这些人经常想要屈服于他人,他们对自由的鼓励无 法忍受,因之也就毫不忌惮地想除掉这个负担以期获得安全, 这个负担也就是——自己。” (弗洛姆) 施虐者:“想完全主宰别人,使别人在我的意志下完全屈 服.使自己成为真神,甚至于做到与其同乐的地步,屈辱他 们,奴役他们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使他们消苫,因为控制他人 的权力越大就越使别人增加痛苦,虐待狂动力的本质便是由 完全主宰他人而得到的快感。” (弗洛姆)
局限:
1. 从人的心理活动探讨把人的本质 2. 把异化归结为一种心理体验方式
1922年他的未婚妻离开了他,同年青年时代的朋友莱奥-洛文达走到了一起。 1923年他认识了比他年长11岁的心理学家费丽塔-莱希曼 费丽塔费丽塔 莱希曼。并在1926年同她结 了婚。但这一婚姻到1928年就走到了尽头。1931年,弗洛姆得了肺结核,必 须在达佛斯的一个疗养院里进行封闭治疗。实际上,疾病本身就使弗洛姆和 费丽塔分开生活了。 1934年4月当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到能旅行时,他决定流亡到美国。到了美国后, 他同比他年长15岁的心理分析学家卡伦-霍妮 卡伦卡伦 霍妮的友谊渐渐使他们俩又多了一种 关系,这一关系从来没有导致婚姻,卡伦有非常好胜,所以他们的关系没有 完全摆脱竞争的关系。同卡伦的爱情关系一直保持到1941年,并以一场激烈 的争吵宣布结束。 和卡伦分手后,过了一段时间,弗洛姆认识了与他同岁的海尼-库尔兰德 海尼海尼 库尔兰德。 1944年,弗洛姆与这位出生在德国的报刊摄影师结婚。不久,海尼就染上了 一种奇怪的疾病,卧床不起。出于对海尼的爱,1950年他同她一起搬到墨西 哥。那里的气候据说能减轻她的疼痛。1952年6月他发现海尼死在浴室。 1953 年他和阿尼斯-弗里曼 阿尼斯阿尼斯 弗里曼(Annis Freeman)结婚。随同他去往墨西哥, 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在库埃纳瓦卡盖了一所房子,他们俩从1956到1973年 一直住在这所房子里。
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 学会。 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 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 学学校 纽约分校,1945年 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1950年弗洛姆 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这 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 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 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 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 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三、对弗洛姆思想的简要评析
一、简要介绍弗洛姆
(一)弗洛姆的生平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 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 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 学。 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 社会学,老师有Alfred 韦伯 (马克斯·韦伯的兄 弟)、Karl J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 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 学专攻精神分析学。 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 分析训练完毕。
①经济改革方案;核心是形成工人参与和共同管
理的新的劳动境遇
②政治改革方案:核心是加强和完善民主制度 ③文化改革方案 :核心是进一步确立人道主义文
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
三、对弗洛姆思想的简要评析
意义:
1.扩展了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丰富了对人学内容的研究 3.彰显了社会心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社会性格的功能
社会性格从心理上减少甚至消除了人性与社 会环境的冲突,使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得到了统 一,成为一个起着稳定社会作用的主要因素; 同时,能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从而起 到促进或者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2.心理革命——培养健全人格
(1)发展理性的力量 (2)掌握爱的艺术 三种对爱的误解: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 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 题。 ◇人们认为“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是同一 概念,没有区别。
(二)弗洛姆的主要著作 《逃避自由》 (1941)—第一版开创的著作 《为自己的人》 (1947)—第二版开创性的著作 《健全的社会》 (1955) 《爱之艺术》(1956)—最流行的一部国际畅销书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1961)—西方流传最广 的著作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1962) 《希望的革命》 (1968) 《占有还是生存》(1976)
第二,破坏性行为 破坏性的逃避机制所采取的方式是企图逃避不堪 忍受的软弱无力感的内在冲动,它通过消灭外在 的威胁自己生存的东西而获得安全感。
第三,机械地自动适应 最常见的一种逃避自由的形式,这种逃避的方式 是与世界和他人完全统一,以求得安全。
(二)人的异化
1.弗洛姆对“异化”概念的理解
首先,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