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4.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PPT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4.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PPT
考纲名师解读 考考基基知知能能突突破破 考技案例导析 考能提升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纬度高,气温低, 蒸发量小,所以径流总量大。 巴西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 及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丰富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特点?
国家
径流量(亿 占世界 人均径流量(立
立方米) 总量% 方米/人)
巴西
51912
11.0 43700
俄罗斯
40000
8.5 27000
加拿大
31220
6.7 129600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 ()
考纲名师解读 考考基基知知能能突突破破 考技案例导析 考能提升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3.(2010·新课标卷)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左 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左右。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海洋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淡水
广义的水资源
什么是水资源?
陆地上的淡水
1.74%
目前人类 易利用的 淡水
河流水
0.0007%
冰川 其它淡水 易利用淡水
狭义的水资源
湖泊淡水 浅层地下水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利用知识点总结一、水资源的概念1、概念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它包括海洋水,不能直接利用。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主要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上说的。

区别:水资源、水能(力)资源、水利资源水能(力)资源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水利资源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交通的利用。

2、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我们从数量上和运动上分析水资源的有限性:数量上看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很少,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陆地淡水的主体-冰川和深层地下淡水人类很难利用,较易利用的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仅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从水循环运动来看,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大气降水,除每年流入的径流量和分布在人类难以居住的热带雨林地区的水量外,每年全世界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仅有约9000立方千米。

因而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人类应该珍惜水资源。

二、水平衡原理概念:全球水总量没变,但对一个地区来说有时候降水多,有时候降水少。

某个地区在某时期内水量收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陆地上的某地区在不同时期,水量的收入与支出是不平衡的,但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的值趋于零,水量的收入与支出达到平衡。

具体解释如下:设某地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R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E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P0,则该地区如果是外流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R0=P0。

如果是海洋,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R0。

如果是内流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

此表达式说明,全球多年平均水分收入量与支出量相等,即全球多年平均水量是平衡的。

1、全球水平衡状况(1)海洋水平衡: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2)陆地(外流区)水平衡:总降水量=陆地蒸发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3)全球:多年平均量=多年平均降水量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由刚才海陆间循环演示,我们知道,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TU NAN DIAN突难点)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如我国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性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性缺水。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WU DIAN LI悟典例)(2015·海南卷)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C)A.河流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思维过程】文字信息:由“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可知,该半岛夏季高温,蒸发量大。

设问信息:该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类型。

调动知识:水资源的类型。

MING KAO XIANG明考向)考向一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D)A.与经济发展水平成负相关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D.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B)A.气候B.地貌C.植被D.土壤[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西北地区、贵州、重庆、山西和吉林农村水贫困程度高,东南地区农村水贫困程度低,总体看来,西北重于东南。

第(2)题,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蓄水能力差。

考向二水资源问题及措施再生水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应急供水是指在非常情况下,城市常规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断时,快速启用的城市安全供水方式。

读“我国某城市部分年份供水情况统计图”,完成(1)~(3)题。

(1)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D)A.长江中下游平原B.青藏高原C.珠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2)该城市目前的供水结构可能引发的问题是(A)A. 地面沉降B.水污染加剧C.土壤盐碱化D.河流断流(3)再生水供水量的变化反映出该城市(B)A.地下水水位不断降低B.水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C.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升级D.水资源需求总量有所减少[解析]第(1)题,图中城市地表水少,不可能位于南方;城市以地下水利用为主,最可能是华北地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节流: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
原因
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水
资源需求量增大
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微信号wegzdl
收录于话题
1. 水资源的分布
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
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
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⑴水资源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自然
原因
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高三一轮复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三一轮复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地区 差异 空间 分布
表 现
太阳辐射
水资源 时空分 布不均 降水量 径流量 时空分 布不均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 形
年季 际节 变变 化化
时间 分配
人类活动
(1)各大洲的分布:
1
5
4
3
2
6
由图可知:________ 亚洲 的水资源最多,
________ ________最少; 南美洲次之,大洋洲
(2)国家径流资源比较
国家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 印度 世界 径流量 (亿m3) 51912 40000 31220 29702 28113 27115 17800 468700 占世界总量 % 11.0 8.5 6.7 6.3 6.0 5.8 3.7 100 人均径流量 ( m3/人) 43700 27000 129600 12920 19000 2632 2450 10340
答案: (1)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海陆位置差异 (2)①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人口 压力、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③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年 际变化大,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3)①水窖集水工程 调水工程 ③兴修水利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
B兴修水库
收集雨水
C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 术,
D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价, 加强管理
E水污染现象严重
E保护水资源 ,防治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问题地区差异
(1)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 污染源: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 后果: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 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 例子: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 (2)北方地区:水量型缺水 原因:降水量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表现: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 土壤盐碱化 例子:黄、淮、海河流域最严重、辽河的治理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水资源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依靠,高中地理课是比拟重要的一门课程。

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篇一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的主要类型(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

(2)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

(3)陆地水:供给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

2.水体的互相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①水汽输送;②蒸腾;③蒸发;④地表径流;⑤陆地内循环;⑥海陆间循环。

(2)水循环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联络海陆间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空间上东南多西北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且年际变化大。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①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②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①开源措施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进步公民节水意识②节流措施改良农业灌溉技术进步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复习篇二1.水循环:(1)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3)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展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2.陆地水体的互相关系:(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亲密: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高三地理水体运动与水资源知识点高考必备

高三地理水体运动与水资源知识点高考必备

高三地理水体运动与水资源知识点高考必备【知识规律背一背】一、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动态水资源季节分配,如修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动态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但人类活动对动态水资源的利用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动态水资源的循环周期,也会出现枯水现象。

因此动态水资源的利用应以不超过更新速度、不受污染为前提。

3.沼泽大面积排干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们应保护沼泽。

例如我国三江平原沼泽的利用和保护;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二、河流的补给三、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对航运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

一般来讲,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水量大,流量平稳,汛期长(长深),含沙量小淤),对航运有利水位(汛期) 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

河流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

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低与高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结冰期取决于冬季气温高低。

有结冰期,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源地、流向、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等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取决于流域的地形特征,如河流的流向、落差、水系的形态与地形密切相关。

流经山区的河段比较窄,而平原区河段往往比较宽浅,曲流发育河道宽而深,流速平缓,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对航运有利四、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的区别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高三一轮复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ppt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ppt课件

二、考点梳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基础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的含义 • 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水资源丰歉程度: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 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衡量。
4.水资源的分布不均
南方地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重 金属元素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水污染 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黄、淮、海河流域最严 重)——资源型缺水——河流断流、地面下沉、 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污染加剧。
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 多,植被破坏——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问题: 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世界主要的文明发祥地多产生和发展于水资源丰富的 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
水 是 文 明 的 摇 篮
水资源利用进步图
1.以色列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它的自 然环境适合发展农业吗?
以色列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 年炎热干燥(少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不适合发展农业。
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 “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资源的 合理利用
北海国际学校 李玄
一、考纲研读.回归教材
课标:运用相关资料,说明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水资源 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
考纲:1、水资源概况及分布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缺水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回归教材基础知识
教材P.61
1.水资源: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 然资源。从广义上说,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 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 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2.水资源丰歉程度: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 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衡量。从全球来看,水资 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3.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平衡。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时间分配上看,我国夏秋季多 冬春季少。

高考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项复习

高考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项复习
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 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答案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 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
(土壤质地) 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河流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命题探究
精研真题
(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 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2)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 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 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 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 乌裕尔河的纬度较高,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湿地的作用,湿地的 成因。 (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 水循环的环节,影响蒸发的因素,河流的补给。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 可以从湿地对水体、生物多样性、水质的影响等多角度来分析。

高考地理水资源与利用

高考地理水资源与利用

高考地理水资源与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水资源的国家之一,然而,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

高考地理考试中,水资源与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就高考地理考试中与水资源与利用相关的知识点展开论述,以帮助考生顺利应对考试。

一、水资源的现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的限制,水资源并不均衡。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问题,但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并且,不合理的利用和过度开发也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二、水资源的分类水资源可以分为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

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泊、水库等,地下水则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不可直接由人取用的地下水。

在流域管理与水资源分配、利用方面,准确划分不同类型的水资源至关重要。

三、水资源的利用1. 农村用水:农村用水主要是指农田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

在农田灌溉方面,要注重合理用水和高效用水,采取科学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因农田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而在农村生活用水方面,要加强农村自来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农村居民用水条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主要指各类工厂、企业的生产用水。

工业用水具有大量、高强度、连续性等特点,因此要采取节水措施,加强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与废水处理工作,以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3. 城市供水:城市供水是指向城市居民供应生活用水的过程。

在城市供水中,提高供水设施的水质和运行效率非常关键。

此外,也要倡导居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合理利用水资源。

4. 发电用水:发电用水通常是指火力发电和核电厂冷却用水。

发电用水量巨大,但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应该逐步推行水电联调,提高火力发电的节能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四、水资源的保护与调控保护水资源,合理调控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需要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监测,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3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3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 的 型体 类__陆__海 气__地__洋态__水____湖 陆__水 水泊 地: :咸 淡最 数水 水主 量和 :要 最地__的 少冰_下_, ,川_咸_占 分_水_全 布是球 最主水 广体储,量水的量9占6.5淡3%水总量的2/3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坡面径流流速
(C)
A.与土壤干密度呈负相关 B.与土壤孔隙率呈正相关
C.随干密度增大更早稳定 D.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增大
(2)坡面径流历时10分钟内的流速变化是因为
(A)
A.下渗水量减少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 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 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有利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影响 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 表径流减少
必考部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1.运用示意图, 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及其地理意义。 2.绘制示意图, 解释各类陆地水体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蒸发量加大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地下水补给
与河水互补: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则地下水补给河水,反之河水反补给地下水 最普遍最稳定的补给源
汛期:河水补给潜水
50
51
枯水期:潜水补给河水
50
51
等潜水位线
等潜水位线
湖泊水补给
与河水互补:当湖水位高于河水位,则湖泊补给河流,反之河流反补给湖泊 较普遍较稳定的补给源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1、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答案:D 2、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途径搬运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 答案:B

考点16 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16 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16 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考点热度 ★★☆☆☆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2)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除南极洲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国家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衡⎩⎪⎨⎪⎧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夏秋较丰富,冬春较贫乏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①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主要利用河湖水。

②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①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图文拓展1.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海洋上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呈现负值;高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

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呈现正值。

低纬度地区尤其显著。

2.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特征:
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供应的可回收性:可再生;利用的普遍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与洪水灾害的二重性
1、世界水资源分布:
① 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降水空间分布与水循环活动
②衡量水资源丰富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水资源分布不均
2、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特点: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年变化率大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质量:影响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

古代(落后):沿河、沿湖发展近
现代(发达):扩大生活和发展空间
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数量——人口、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增加;水质-水污染
(2)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① 开源措施:建设蓄水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合理开发地下水,淡化海水,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③ 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和耐旱作物;
④工业节水:合理布局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至无水工艺;
⑤ 城市节水:优质供水,推广节水器具;
⑥3r原则――reduce、recycle、reuse(减污、循环、再用)。

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

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期末复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与水资源的关系;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基本的材料加以说明。

2)从时空两个角度,理解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3)了解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在数量、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理解人类采取种种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2、过程与方法:1)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趋动本节课的三大知识点2)主题研讨:晋江缺水,南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3)学生DIY节水标志,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4)学习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2.4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2.5我国水资源特点及解决途径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时空分布不均匀,资源组合不合理3.水土流失严重4.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3.1水资源评价包括:(1)水资源数量评价(确定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2)水资源质量评价(3)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

3.2多年平均条件下,水资源量的收支项主要为降水、蒸发和径流。

平衡条件下,收支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三者之间的数量变比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

高三地理水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水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水专题知识点【高三地理水专题知识点】在高三地理学科中,水资源是一个重要的专题内容,它涉及到地球上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水文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学科中关于水专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水源到大气、地表、地下的转化和重新分配的过程。

它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蒸发和蒸腾:太阳能使水体变为水蒸气并升入大气中,蒸腾是指植物通过气孔释放水蒸气。

2.凝结和降水: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并聚集成云,并通过凝结转化为液态水或固体水,最终以降水形式返回地表,包括雨水、雪、冰雹等。

3.径流和入渗:降水经过地表流入河流、湖泊等水域,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水分在地下渗入土壤中,形成地下水。

二、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1.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球上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包括亚马逊流域、刚果河流域等,而撒哈拉沙漠、沙特阿拉伯等地区则缺乏水资源。

2.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高三地理课上,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

三、水文地貌水文地貌是水在地表和地下切割、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形成的地貌形态。

地球上有许多典型的水文地貌,例如:1.河流地貌:河流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水系统之一,它由源头、河道和出口等部分组成。

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包括冲积平原、峡谷、三角洲等。

2.湖泊地貌:湖泊是地球表面的凹陷区域中积水形成的水体,它有多种类型,如淡水湖、咸水湖等。

湖泊地貌包括湖滨、瀑布、湖心岛等。

四、水污染与环境保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成为了迫切的任务。

1.水污染的来源:水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

2.水污染的治理:水污染治理包括预防、减少和控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水质。

高中地理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专题辅导

高中地理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专题辅导

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浙江嵊州李岳樵【考试要求】水资源的特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考点分析】一、水资源的分类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按空间分布分类可以分为地表水(如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和地下水(如潜水、承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可以分为静态水资源(如淡水主体——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和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其中动态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一个区域水资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径流、降水、湖泊水等,其与降水量的大小、地表径流流入量、湖泊库容及其水资源量、冰川融化速度等呈正相关,和径流流出量、蒸发量、植物蒸腾量、地下径流流出量等呈负相关。

二、主要的水资源1.河水(1)河流的补给来源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

①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

(可依据气候类型判断丰水期和枯水期。

)②积雪融水:纬度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而出现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

③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

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

④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节作用,丰水期可以削减洪峰,起到分洪蓄洪作用,枯水期起到补给径流的作用。

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样的作用。

⑤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注意: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径流的变化①季节变化:修水库以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②年际变化:修水库以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2.地下水(2)潜水的补给来源①主要是大气降水。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1讲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练含详解)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1讲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练含详解)

第11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夯实基础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和。

【答案】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A 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 ,而F最少国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前6位的国家:、、加拿大、美国、印尼、。

【答案】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巴西俄罗斯中国(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多,北方少,多,西部少;两季多,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答案】南方东部夏秋冬春数量质量【注意提示】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如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降水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越丰富,造成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而冬春季我国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

3.合理利用水资源缺水分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

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就会导致__________缺水;如果人类利用不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就会导致__________缺水。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①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改进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

【答案】资源性水质性减少地下水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公民节水意识灌溉技术重复利用率发散思维【思考题】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2.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是怎样形成的?3.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

但其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

分析以色列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和主要途径是什么?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有影响?5.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后,河流下游径流有哪些变化?6.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为什么?7.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但水资源短缺,其原因主要是什么?【参考答案】1.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
一、水资源的分类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按空间分布分类可以分为地表水(如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和地下水(如潜水、承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可以分为静态水资源(如淡水主体——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和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其中动态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一个区域水资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径流、降水、湖泊水等,其与降水量的大小、地表径流流入量、湖泊库容及其水资源量、冰川融化速度等呈正相关,和径流流出量、蒸发量、植物蒸腾量、地下径流流出量等呈负相关。

二、主要的水资源
1.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

①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

(可依据气候类型判断丰水期和枯水期。


②积雪融水:纬度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而出现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

③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

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

④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节作用,丰水期可以削减洪峰,起到分洪蓄洪作用,枯水期起到补给径流的作用。

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样的作用。

⑤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注意: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径流的变化
①季节变化:修水库以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②年际变化:修水库以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但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地下水、河流等水体受到污染。

在西北地区由于不合理使用水资源而加剧荒漠化。

2.在工业中的利用
水资源是影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

在工业生产中,水资源作为原料、冷却水等,因此工业生产多沿河、湖泊等分布,以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如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利用五大湖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发展成为以钢铁、机械和化工等为主的最大工业区。

把水作为原料的工业部门主要有化工、食品、电镀等。

把水用于冷却的主要有钢铁、核电等。

把水用于洗涤的有印染、造纸、化工、食品等工业。

但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重金属、有机污染,如我国的淮河由于沿岸的“五小”工业发展导致水污染,环渤海湾地区的重化工业对污水处理不及时导致渤海污染等,导致水生物数量下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等。

3.在第三产业中的利用
(1)交通方面
在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相对比较缓慢的大江大河地区,发展水运。

我国主要的内河运输有长江、珠江和黑龙江等河流,世界主要的河流有亚马孙河、莱茵河、美国的五大湖、尼罗河等。

(2)旅游方面
水体和当地的地貌、植被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旅游资源,成为人们休闲、陶冶情操的区域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中国水体主要的旅游资源有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扬州的瘦西湖、以泉闻名的济南、白头山天池筹。

4.水力资源的开发
在地形起伏大、河流径流丰富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发电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点,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水力资源的开发。

注重水力资源的梯级开发,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一个河段上水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个河段上几座电站相继开工,平行作业,有利于合理使用施工队伍,充分利用机械设备,使整个梯级开发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成本大大降低。

5. 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城市布局多和河流、海域有关,河流对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河流为城市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提供水源,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

注意:通过地图熟悉我国和世界主要的港口;关注城市内部湖泊的污染问题,如昆明滇池的污染等。

四、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有利影响
1.工程技术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的差异;人工降雨可以促进水汽的凝结,增加降水量,缓解暂时水资源的不足;在地下水过度开采地区,采取雨水回灌,改变地下水资源的不足,防止地面塌陷;喷灌、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盐碱化;修筑梯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变不稳定径流为稳定径流。

2.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或恢复植被)和退耕还林可改变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减缓流速,增加下渗,保持水土;恢复沼泽和湿地可起到涵养水源、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