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第一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的主要特征是探究活动。
2、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
(练习册P3,P12)3.★认识一些常用的实验室器具(练习册P5,P7)(要求P2)如:试管、烧杯、量筒、天平、漏斗,温度计,酒精灯等4.★会选择适当的器具进行测量,知道部分常用的计量单位测量仪器单位长度刻度尺千米、米、厘米体积量筒立方米、升、毫升天平质量千克、克停表时间时、分、秒温度计温度摄氏度力弹簧测力计牛顿5.★知道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实验中发生的意外。
(练习册P4)如果化学试剂溅进眼睛时,立即用大量的蒸馏水冲洗。
少量酒精灯在桌面上并起火,应用湿抹布铺盖。
6.观察和记录(科学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技能。
观察就是接受外界的信息,记录是分析处理信息的依据。
第二章生物的世界1、★了解和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七大基本特征:对环境具有适应性、有呼吸器官、需要食物、能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要排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初步学会编制和解释简单的直方图(要求P9—10)(练习册P19)3.初步学会编制简单检索表,并用检索表进性简单的分类。
(练习册P21,26,29)4.★刺激:能够使生物作出反应的因素称为刺激。
5.★蜗牛利用腹足向前移动。
蜗牛有触觉、嗅觉、对光反应的能力。
第三章细胞与生物1、★知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体积极小。
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入或离开细胞)细胞质(多种生理活动场所)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载有遗传信息)2、★会观察、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练习册P37)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植物细胞除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在细胞膜外层还有一层细胞壁。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3、★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动物的雌性细胞在卵巢内产生,称为卵子或卵细胞。
雄性性细胞在睾丸内产生,称为精子。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这个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doc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一、杠杆(一)杠杆1、含义: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作用: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3、画图: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4、生活中的应用:省力杠杆:钳子、剪刀(修树枝剪刀)、撬棍、开瓶器等; 费力杠杆:筷子、镶子、火钳、钓鱼竿等;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扁担、跷跷板等。
(二)杠杆尺:左边(格数X钩码数)=右边(格数X钩码数)(三)小杆秤1、由秤杆、秤盘、秤砖、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2、解释“秤砖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答:秤砖(用力点)到提绳(支点)的距离大于秤盘(阻力点)到提绳(支点)的距离,此时杠杆省力,所以“秤泥虽小能压千斤” o3、指导学生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而它。
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4、画图并标出提绳几能称起更大范围的重量二、轮轴1、含义: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3、画图:标出轮轴4、生活中的应用: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螺丝刀、门把手、车把手。
5、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 刀杆是轴。
刀柄的凹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使我们更加省力。
三、滑轮1、含义: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完整word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doc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机械包括机器和工具。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在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省力的杠杆有撬棍、压水井的压杠等。
可以省力的杠杆类工具有:老虎钳、羊角锤、开瓶器、裁纸刀、杠秤等。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生活中的应用的工具有:火钳、夹子、筷子、镊子。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活中的应用有跷跷板、天平、装订机等。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六年级科学总复习总结提纲
科学复习题纲六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要点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3、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5、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6、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7、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8、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9、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10、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11、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12、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相同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13、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14、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5、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叫昆虫。
16、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
像蜻蜓、苍蝇、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复眼。
17、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
18、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呈膝状;蝴蝶的触角呈棒状;天牛的触角呈鞭状;雄蛾的触角呈羽毛状。
19、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0、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在10倍的放大镜下能看清蚜虫的肢体。
2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都是柱状;22、制作晶体常用蒸发法,制作大的晶体用过滤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目标
本复提纲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复科学课程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高研究成绩。
复内容
复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题:
1. 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 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2. 动物的特征和性
- 动物的分类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生存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发育
-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方式
4. 环境与保护
-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 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复方法
- 阅读教材,复每个主题下的重点知识点和概念
- 完成教材上的题和练册上的练题
- 制作复笔记,总结每个主题的重要内容
- 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
- 参加老师布置的复测验和模拟考试
复建议
- 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分配好复时间,保证每个主题都有足够的复时间
-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复方法
- 解决复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寻求帮助
- 多做思维导图、图表和例题,帮助理清知识结构和记忆重点内容
- 做好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复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祝同学们复习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世界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水滴中的那很多个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5、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2.馒头发霉了1、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
2、霉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丝状、棉絮状等。
3、食物和其它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4、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的方法:(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人体和其他的很多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大多数的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3、人体的骨骼、肌肉、血液、皮肤、脂肪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动物、植物、人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统称为“生物”。
5、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细胞也是有生命的,它会繁殖、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1、地球赤道周长:4 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5 1006 7866平方千米。
2.地球的表面1、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深浅不一的沟壑,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
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
2、地球表面的形态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沟壑、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溶洞等。
3.地球的内部1、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2、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构成的。
3、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5千米。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填空题。
1.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叫做(机械)。
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叫做(工具)。
2.现在有三项工作急需完成:①把油桶运上汽车;②移动大石块;③升国旗。
在滑轮、木板、绳索、撬棍中选择恰当的工具来完成上述工作。
我们可以利用(木板)把油桶运上汽车;可以利用(撬棍)把大石块移开;可以利用(滑轮)和(绳索)来升国旗。
3.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4.天平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分别是杠杆的(阻力点)和(用力点),中间的转轴是杠杆的(支点)。
5.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的杠杆是是(费力杠杆),反之则是(省力杠杆)。
6.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他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7.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杠杆原理的应用,如我们使用的开瓶器是(省力杠杆);跷跷板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我们吃饭用的筷子是(费力杠杆)。
8.用开瓶器打开瓶盖的过程中,开瓶器的支点在(瓶盖凹陷处)。
9.螺丝刀的刀把相当于轮轴的(轮),金属杆相当于轮轴的(轴)。
10.我们推门的时候,用力点离门轴越远,推门时越(省力),这是利用了轮轴原理,相当于增大了轮轴的(轮)。
11.滑轮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转动的轮子。
12.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虽然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3.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4.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的特点是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
15. 轮轴是杠杆的变形,轮轴的支点在(轮和轴转动的轴心上)16.在城市的立交桥和天桥上面常常修建一些斜坡,骑自行车的人在过桥时利用了简单机械一一(斜面)的原理,把自行车沿斜坡推上去会(省力)。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
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种种现象,尽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在致有四种,分别是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产生沉淀物。
5、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这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直径是地球的,体积是地球的。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8、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9、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10、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是:1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2、天空中被人们划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它是一颗不太亮的星星,但我们可以借助小熊座(北斗七星)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13、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
被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的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14、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15、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16、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都的主要污染途径有: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石油污染等。
17、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外,还需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8、物质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单元1、放⼤镜是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放⼤镜具有放⼤、聚光、成像的特点。
3、放⼤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显现⼈的⾁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放⼤镜观察照⽚,会发现照⽚是由许多的彩⾊⼩点组成。
5、⽤放⼤镜观察计算机、电视机屏幕,会发现屏幕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三⾊⼩点组成。
6、放⼤镜被⼴泛应⽤到⼈们⽣活⽣产的许多⽅⾯。
(能说出放⼤镜应⽤的三个⽅⾯。
)1、放⼤镜7、放⼤镜镜⽚中间的凸度越⼤,放⼤的倍数越⼤,视野会越⼩。
8、球形放⼤镜的放⼤倍数最⼤。
9、⼩⽔滴及盛了⽔的烧杯都具有放⼤的作⽤。
10、放⼤镜的放⼤倍数与镜⽚的⾯积⼤⼩没有关系,与镜⽚的凸度有关。
11、学会两种使⽤放⼤镜的⽅法。
12、⼈类最早使⽤的透镜是⽤透明的⽔晶琢磨⽽成的。
13、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增进⼈的视⼒的眼镜。
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还能在上⾯爬⾏,与它脚的构造有关。
2、苍蝇、蝴蝶、蜻蜓等昆⾍的眼是复眼,由许多六⾓形的⼩眼组成。
3、蟋蟀的⽿朵在它前⾜的内侧,还叫⿎膜听器。
4、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的⼩鳞⽚,这些鳞⽚在放⼤镜下看其实是扁平的细⽑。
5、昆⾍头上的触⾓是它们的“⿐⼦”,能分辨各种⽓味。
2、放⼤镜下的昆⾍ 6、蝴蝶的触⾓是棒状的;蚕蛾的触⾓是⽻⽑状的;蝗⾍、蟋蟀的触⾓是丝状的;天⽜的触⾓是鞭状的;蚂蚁的触⾓是膝状的。
7、草蛉和它的幼⾍是蚜⾍的天敌。
8、每个蚜⾍只有针眼般⼤⼩,喜欢吸⾷植物嫩枝上的汁液,⽤10倍的放⼤镜才能看清它们的肢体。
(会画蚜⾍)9、蚜⾍进⾷时,全⾝蠕动,嘴顶着叶⼦。
(会画蚜⾍进⾷图)1、像⾷盐、⽩糖的颗粒那样有规则⼏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2、⾃然界中的⼤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体,有的像⾦字塔,有的像⼀簇簇的针。
4、有的晶休较⼤,⾁眼可见,有的较⼩,要在放⼤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
空中海洋—制作,欢迎使用!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第一节蜡烛的变化1、★探究蜡烛的变化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探究:我的结论:(1)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2)蜡烛燃烧时,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两类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其中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以及性质的改变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3、★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把带壳的生鸡蛋放到白醋中、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铁钉生锈了、馒头发霉。
第二节铁钉生锈了★1、铁钉生锈的实验A研究的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B假设:如果把铁钉放在水里,则铁钉就会生锈。
C实验器材:三支试管、三根未生锈的铁钉、一些蒸馏水、少许植物油、一支滴管、软木塞D 实验步骤:⑴往三支试管里分别放入三根未生锈的铁钉,并把三支试管编号;⑵往①号试管里加入蒸馏水,但不要没过铁钉;⑶往②号试管里加入蒸馏水,直至没过铁钉,并滴入几滴植物油。
(目的:把蒸馏水及空气隔开);⑷把③号试管用软木塞塞住(把试管内的干燥空气及外界隔开);⑸一周后观察它们。
E实验现象:①试管内的铁钉生锈了,②③试管内的铁钉没有生锈。
F实验结论:铁钉在有氧气、有水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2、铁钉生锈给人类造成很多的危害,你知道生活中如何防锈的吗?4、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第三节变色花123、★如何制作紫甘蓝试剂?⑴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⑵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⑶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⑷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孔,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科学家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队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种。
2、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时,要分区域调查、全面调查(包括土里埋的、地上种的、空中飞的等。
)3、我们还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
1、校园生物大搜索4、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
5、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6、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时,我们可以用画图或拍照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物。
7、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校园中的生物也一样。
8、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
1、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2、对不知名的小动物,我们应当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3、动物、植物在一年四季会有所不同。
4、我们长期观察,肯定还会发现新的校园生物。
5、校园生物分布是立体的,即地下、地上、空中都可能有,种类很多,我们2、校园生物分布图可以通过“编号”、“用箭头表示”的方法绘制校园分布图。
6、珙桐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是我国稀有的植物。
7、我国稀有动物有:扬子鳄、藏羚羊、大熊猫、白鳍豚。
8、扬子鳄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9、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
10、白鳍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
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3、植物还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或者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4、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以植物进行分类的。
3、多种多样的植物5、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万种之多,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6、蕨类、藻类、苔藓类等不开花的植物,与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7、菌类很特殊,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
1、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生有脊椎,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它又可以分为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总结提纲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一、填空: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拿小麦来说,它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23、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4、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植物还具有向触性和向化(肥)性。
5、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但不同种类植物对这些条件需求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6、竹、松、柏、云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存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过不了几小时就会干枯死亡。
高大的苹果树喜欢得到更多的阳光,而树下的苔藓却喜欢在背阴的环境里乘凉。
7、要解决问题,就要设法找到引发问题的原因。
8、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出发后沿直线传播。
9、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莫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10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1、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2、美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
13、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
人们利用它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14、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的性质a. 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b. 熔点、沸点、溶解度等2. 物质的变化a. 物理变化:状态改变、形状改变等b. 化学变化:燃烧、腐蚀等3. 能量的转化a. 音能、光能、热能、动能等b. 能量的损失与转化过程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a. 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b. 非生物因子:土壤、水、气候等2. 生态相互作用a. 共生关系: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等b. 竞争关系:食物竞争、生存空间竞争等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 节约资源:水、电、燃料等b. 减少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c. 生态平衡维护: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等三、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器官系统a. 呼吸系统:呼吸道、肺等b. 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等c.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等d. 泌尿系统:肾脏、膀胱等2. 感官器官与感知a. 眼睛:视觉的原理与保护b. 耳朵:听觉的原理与保护c. 鼻子:嗅觉的原理与保护d. 舌头:味觉的原理与保护3. 内分泌系统与生长发育a. 腺体:脑垂体、甲状腺等b. 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等c. 生长发育过程与保健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a. 大陆与海洋的分布b. 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2. 太阳系与行星运动a. 太阳系物体:太阳、行星、卫星等b. 行星运动规律与季节变化3. 天体观测与星座认识a. 望远镜的构造与使用b. 星座的命名与识别五、生活中的科学知识1. 健康生活与预防a. 营养均衡: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b. 预防传染病:个人卫生、接种疫苗等2. 安全常识与自救互救a. 防火与用电安全b. 交通安全与自然灾害应对3. 科学实践与探究a. 科学观察与实验设计b. 科学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上是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的提纲,涵盖了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地球与宇宙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六年级科教版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提纲(科教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出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镜片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薄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两种。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而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编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节、一棵顽强的小树植物的根总向下、向水生长,茎与叶总朝着阳光生长,植物都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第二节、从“南橘北枳”说起1、1、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
(P7页例子)例如:大树适应阳光充足、灌木适于荫、苔藓适于潮湿阴暗、香蕉适于温暖多雨、针叶松适于寒冷、仙人掌适于干旱等。
2、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
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3、动物的生存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极熊、鱼、非洲豹、骆驼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所生活的环境有关。
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第三节、走进池塘1、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3、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第四节、假如大树都倒下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就是生态灾难。
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2、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
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引起气候的变化。
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爱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除此之外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2、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淀粉遇碘酒变蓝紫色;脂肪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3、食物金子塔显示的各种食物比例,告诉我们一个平衡饮食的简单方法,应多吃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
食物金字塔图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应多吃含淀粉、维生素类食物、适当吃含蛋白质食物、少吃含脂肪类食物。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1、大多数食物需要经过消化器官的消化作用,才能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2、人体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3、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馒头经过咀嚼变甜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在起作用)。
人体还有其他消化器官分泌各种消化液,它们能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胃里有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食物被消化后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帮助小肠更快的吸收营养第三节、饮食与健康1、我们的饮不能食用:变质食品(过期食品)、有毒食品、被污染的食品。
2、冰箱只是保鲜,不能杀灭微生物。
因此冰箱不是“保险箱”。
3、营养物质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
第三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第一节、地表在变化1、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每年都在增长;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龙(1.8亿年前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鱼类、海藻、海螺等化石,说明地球是变化的,它一直在改变,只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2、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
第二节、地震1、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
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3、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生物异常,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4、当地震来临时不要慌张,不宜跳窗,可以躲在桌子底下、卫生间里的墙角,远离高压电线。
5、地震本身可能并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是建筑物被摧毁时却给人类造成灾难。
因此建筑物因防震。
第三节、火山1、火山爆发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形成锥状的高山。
火山一般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三类。
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水蒸气等。
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0摄氏度。
2、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产物,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例如,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地热是一种清洁而有发展前途的巨大的自然能源。
第四节、岩石也变化1、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
2、酸性的地下水把岩石溶蚀出了一个个的溶洞。
溶蚀后产生的液体,从洞顶逐渐往下淀积,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钟乳石。
3、卵石的形成主要是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流水的冲刷以及石块间的相互碰撞、摩擦,才日渐失去了棱角,个儿也越来越小,表面越来越光滑。
4、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第五节、走进矿产1、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例如石油、煤、金矿石等。
2、2亿年到3亿年前,地球上的植物生长茂盛,生长在海边或湖泊的大量植物,逐渐被沉积的泥沙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埋越深。
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了煤。
3、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低下开采。
矿产开采除此之外还有钻井开采,如开采石油等。
4、在李四光、黄汲清等中国地质学家的指导下,我国开发出了大庆油田。
5、许多矿物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药用矿物、铁矿石炼铁、原子能高科技需要特种矿物、矿物也能美化生活),但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绝对不可乱采乱用。
6、矿产属国家所有,国家保障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破坏乱挖滥采。
第六节、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1、人类对地表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破碎地形、水土流失等。
2、围湖造田对解决粮食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也造成了水域面积的大量减少。
如,洞庭湖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到第二位。
第四单元能量第一节、能量家族1、万物都有能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风能、水能、光能、太阳能等2、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里都储存着能量(化学能),能量还以声、光、电、磁等形势存在。
3、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4、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遥控玩具车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动能。
第二节、热能变、变、变1、动能跟热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橡皮筋来回拉几十次会发热、使带橡皮塞的钢管变热橡皮塞会冲出来、钻木取火、蒸汽机等。
第三节、电表转呀转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和美国科学家亨利几乎同时于1832年发明了发电机。
1873年电被广泛地使用。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如,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等。
2、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一个小时,就用了1度电(即1千瓦小时)。
瓦数大的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
瓦数相同的用电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一样。
第四节、太阳能的利用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热能、电能、动能等。
第五节、打开能源宝库1、能源分为可不可再生能源和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燃气等。
可再生能源:木材、草类、肉类等由生物提供的能量和水能、太阳能、风能等。
第五单元月球第一节、探索月球的秘密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
2、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月面上有些地方要比周围地区略为暗些,这些较暗的区域被称为“月海”。
月海这个名称最早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7世纪初提出来的。
月海其实是平原。
3、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首次登录月球成功。
4、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
5、中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已于2004年正式启动,计划2010年前将月球车送到月球表面降落。
6、2003年神五升空,飞行员杨利伟。
2005年神六升空,飞行员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神七发射成功,飞行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011年神八发射成功,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第二节、月有阴晴圆缺1、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是反射的太阳的光。
任何时间月球都被太阳照亮半个球面。
月球上没有水、空气,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有平原和众多的环形山,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多孔的火山灰性质的土壤。
月球向着太阳的面温度130摄氏度,背着太阳的面温度达零下180摄氏度。
2、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称为月相。
在农历的一个月里,我们能看到不同的月相,随着月亮绕着地球公转,月相的形状也在变化。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地球做公转运动。
月球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一样,大约都需要27.3天。
完成一个周期的月相变化大约需要29.5天。
农历就是古代中国人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历法。
4、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观察与实验一、下列图是找食物中是否含有糖类(淀粉)或脂肪的小实验。
甲图中两同学用一块肥肉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
这是检验食物是否含(脂肪)的方法;乙图中两同学在食物上滴(碘酒),观察食物会不会变成蓝色。
这是检验食物是否含(淀粉)的方法。
甲乙 二、按下图做实验。
1号盆中的木板上附有带草皮的泥土,2号盆中的木板上只附有泥土,3号盆中的木板则没有任何附着物。
用相同的喷壶从同样的高度分别向三个盘里的板上喷同样多的水。
1、 结果会是( 3 )板上流失的水最多,( 2 )板上流失的土最多,( 1 )板上流失的水和土最少。
2、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答: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3、 你对人类改造自然的合理建议:答:多种草,多种树。
三、 试分析“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1 231、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小山”3、加热“小山”,直到“火山”喷发。
2、从“山顶”往下挖出一个深坑,填入番茄酱后,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