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医疗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医疗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部门,以及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疗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医疗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现场处置、医疗救治、信息报告、善后处理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处置(1)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事件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现场处置人员应迅速评估事件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如遇紧急情况,现场处置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

2. 医疗救治(1)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医疗救治小组对患者进行救治。

(2)救治小组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3)如患者病情危急,应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信息报告(1)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安全事件。

(2)如事件涉及患者死亡或重大医疗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 善后处理(1)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2)对涉及医疗安全事件的责任人,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应急物资和设备1. 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等。

2. 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应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其完好可用。

六、培训和演练1. 医疗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应急处置培训。

2. 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安全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院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院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医院是由专业分工的医院职员通过医学检查、检验、治疗等设备提供医疗及患病休养服务的一种医疗机构,应急预案也更为专业。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医院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篇1一、目的1、为维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特制定本预案2、本预案适应于医疗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

二、防范措施1、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做到依法行医。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优质服务,做到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耐心解释,坚持医疗原则,坚持廉洁行医,不得以医谋私。

3、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过送出去学习、进修、培训及请知名专家到医院教学等方式,提高我院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务人员和医院整体防范医疗纠纷、事故的能力。

4、健全防范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落实管理。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正常医疗作秩序,提高医疗质理,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举措。

医护人员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

医院的管理人员要经常到各科室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防范规定1、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必须围绕“病人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与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病人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执业。

医疗事故应急预案(三篇)

医疗事故应急预案(三篇)

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向主管部门报告科室调查处理主管部门向当事科室了解情况协商解决患者不能接受向分管副院长汇报仍无法解决时行医疗鉴定出席医疗事故鉴定会医疗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院办工会决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二)为了有效预防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及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医疗废物带来的危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就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具体情况如下:一、应急预案主要任务1.成立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2.做好医疗废物意外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工作。

3.做好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抢救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4.加强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处理专业队伍建设和培训。

二、领导____经卫生院院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卫生院医疗废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导院内各科室及村卫生室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医疗废物。

三、医疗废物监管部门地点:院办公室电话:四、全院全体工作人员均有义务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全院全体工作人员均有义务监督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当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立即上报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

卫生院应在____小时内上报县卫生局及县环保局等有关上级主管部门。

五、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报告卫生院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若干人以上死亡或者若干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____小时内向县卫生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逐级上报。

六、预防控制措施卫生院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及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医疗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发生医疗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医疗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疫苗接种等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建立健全医疗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的发生。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医疗突发事件的管理,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合法、合规。

(2)成立医疗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医疗突发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2)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及时到位,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3)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保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协同应对。

三、组织管理1、成立医疗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医疗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

2、设立医疗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收集、报告和传达等工作。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医疗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4、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应对医疗突发事件。

5、建立健全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能力。

6、制定详细的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预防措施、监测和报告、应急反应、保障措施等内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编制说明为确保医疗机构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医疗救治,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二、应急预案1. 突发事件分类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就诊、治疗过程中,因医疗行为、医疗设施、药品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伤害事件。

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医疗纠纷: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因医疗行为、医疗结果、医疗服务等问题产生的争议。

(3)医疗意外: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病情复杂、病程演变等原因,导致患者伤害的事件。

(4)医疗设施故障:指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药品、器械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问题,导致患者伤害的事件。

2. 应急组织架构医疗机构应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医疗应急工作。

应急指挥部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后勤部门、保卫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

3. 应急响应流程(1)医疗事故: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2)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3)医疗意外: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4)医疗设施故障: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维修、更换,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关于医疗应急预案(精选5篇)

关于医疗应急预案(精选5篇)

关于医疗应急预案(精选5篇)关于医疗应急预案(精选5篇) 在学习、⼯作或是⽣活中,没准⼉会出现⼀些突发事故,为了提⾼风险防范意识,把损失降到最低,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医疗应急预案(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疗应急预案1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其他突发事件导致不良事件的发⽣,指导和规范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后的应急处理⼯作,提⾼应对能⼒,建⽴统⼀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依法规范、依靠科学的应急处置体系,最⼤限度地减少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对公众健康和国家财产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秩序,特制订本预案。

1、⼯作原则 预防为主,规范管理;科学应对,分级负责。

2、成⽴医疗废物处置领导⼩组,负责本单位发⽣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

3、建⽴、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法定代表⼈为第⼀责任⼈,切实履⾏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4、根据医疗废物 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制定⼯作⼈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防⽌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5、发现发⽣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即向县卫⽣局、环保局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6、应急处置 发⽣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求援;同时向县卫⽣局、环保局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员尽快对发⽣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处理; (3)、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医务⼈员、其它现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消毒或者其他⽆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污染;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消毒时,消毒⼯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过的⼯具也应当进⾏消毒; (6)、⼯作⼈员应当做好卫⽣安全防护后进⾏⼯作。

医疗应急措施及预案流程

医疗应急措施及预案流程

一、医疗应急措施1. 保持冷静:在发生医疗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2. 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应立即向值班医师或科室负责人报告紧急情况,并通知相关部门。

3. 紧急救治: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吸氧、使用急救药物等。

4. 通知家属: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及救治情况。

5. 请求支援:如遇到无法处理的紧急情况,应立即请求上级医院或相关科室支援。

6. 保存证据:对紧急情况发生的现场、病历、影像资料等进行妥善保存,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

二、医疗应急预案流程1. 紧急情况报告: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值班医师或科室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2. 现场处置:医护人员对紧急情况现场进行处置,包括救治患者、维持秩序、协调各部门工作等。

3. 病情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并向上级医院或相关科室报告。

4. 资源调配:根据病情需要,调配医疗资源,如药品、器械、救护车等。

5. 家属沟通: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告知病情及救治情况,取得家属支持。

6. 应急预案启动:如遇重大紧急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

7. 救治过程记录:对救治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病情、救治措施、用药情况等。

8. 总结评估:救治结束后,对紧急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9. 案例报告:将紧急情况及救治过程形成报告,上报相关部门。

10. 信息公开: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对紧急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三、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急救技能、应急物资使用、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找出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4. 将演练成果纳入日常工作中,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医疗应急措施及预案流程,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应急预案3篇

医疗安全应急预案3篇

医疗安全应急预案3篇医疗安全应急预案一、总则为了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加强医院对不良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发生不良事件后,能够及时启动不良事件后医疗护理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发生不良事件后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卫生部医管司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修订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所称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突然发生、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对患者或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事件。

具体不良事件包括如药物过敏性休克、猝死,所属类别为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为Ⅳ级(一般)。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副总指挥:主管副院长成员:护理部、医务处、门诊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办公室、药剂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工程处、行政保卫处、后勤保障中心等综合管理部门的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及各临床科室护士长。

职责: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领导下,统一组织、协调、部署医院重大突发不良事件应急救治工作。

指挥部下设护理组、后勤保障组和信息组。

(二)各工作组组成及其职责。

1.护理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组员:护理部主任、医务处处长、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及各临床科室护士人员。

职责:对突发不良事件给予护理救治应急处置,组织派人抢救病员,负责疾病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并负责护理救治的技术指导。

2.后勤保障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组员:医学工程处处长、药剂科主任、医学检验科主任、行政保卫处处长、后勤保障中心主任。

职责:协助临床科室应急救治工作,负责医疗救护设备、药品、器械,血液制品等物品配送;负责协助调查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负责落实后勤保障工作。

3.信息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组员:医院办公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信息中心工程师、护理部助理、各临床科室护士长。

医疗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医疗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概述医疗应急预案是指医疗机构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故或灾害,制定的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等一系列措施和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疗机构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医疗机构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几个工作小组:(1)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2)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救治、转运和医疗资源调配。

(3)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4)宣传报道小组:负责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监测。

(5)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三、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1. 预警与监测(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预警与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各类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征兆。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获取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2. 预案启动(1)当医疗机构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3. 应急处置(1)医疗救治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情况,迅速组织救治力量,开展患者救治工作。

(2)应急处置小组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扩大。

(3)后勤保障小组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4)宣传报道小组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监测。

4. 后期处置(1)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对受灾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3)对突发事件涉及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5. 应急预案评估(1)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医疗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医疗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引言医疗行业作为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领域,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医疗风险。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医疗机构的应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诊所等,以及医疗机构内的各类突发事件。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机构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管理工作。

2. 设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 设立应急专家组,负责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当医疗机构发生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启动预警响应,向相关科室和部门通报情况。

(2)各科室和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2. 应急响应(1)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2)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各科室和部门按照应急响应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事件报告(1)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核实情况,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处置(1)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2)各科室和部门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3. 人员疏散与救援(1)根据突发事件情况,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开展救援工作,救治受伤人员。

4. 信息发布与沟通(1)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保持社会稳定。

(2)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单位和公众的沟通,回应社会关切。

5. 事件善后处理(1)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清理和消毒。

(2)对受伤人员、家属和受影响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2. 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医疗应急预案范文(16篇)

医疗应急预案范文(16篇)

医疗应急预案范文(16篇)医疗应急预案范文(精选16篇)医疗应急预案范文篇1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组织保证医务科为医院医护服务品质监控部门,承担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及向其提供咨询服务的责任,负责医护品质的日常管理和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好二年一次的医护安全责任书签订工作。

党、团组织负责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调和、相互配合,共同负责防范医护事故的工作。

2、加强培训、知法守法,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法律支持医院为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每半年开展一次医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并每年举行二次全院性安全教育会议,每季召开安全医疗例会,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卫生管理知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懂得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有效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3、加强学习,规范服务,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制度保证为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诊治技能。

医院将定期举行三基训练及考核,并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医疗服务中,要做到规范服务,严格执行医院绿色通道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并按规定妥善保管病历资料,落实医疗安全制度和缺陷、事故、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咨询,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发生医疗争议时应按规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

从而达到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4、健全组织、督促检查,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为把提高医疗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医院调整和完善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医技质量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安全医疗小组、医疗仪器管理小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等各种质控组织及各种抢救组织。

医疗安全的应急预案(3篇)

医疗安全的应急预案(3篇)

医疗安全的应急预案(3篇)医疗安全的应急预案(精选3篇)医疗安全的应急预案篇11总则1.1 编制目的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 重大事件(Ⅱ级)(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及流程

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前言为确保医疗机构在突发事件、传染病爆发等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降低伤亡和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传染病爆发等情况下,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的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医疗救治工作。

2. 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提供专业救治建议和指导。

3. 成立医疗救治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

四、应急预案及流程(一)突发事件医疗救治1. 信息报告(1)发现伤病员后,立即报告现场指挥部。

(2)现场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报告。

2. 现场处置(1)医疗救治专家组根据伤病员情况,制定救治方案。

(2)现场指挥部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对重伤员进行分类救治,确保救治质量。

3. 伤员转运(1)根据伤员情况,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2)确保伤员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妥善照顾。

(二)传染病医疗救治1. 信息报告(1)发现传染病病例后,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隔离与救治(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2)对确诊病例进行救治,确保救治质量。

3. 传染病防治(1)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2)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三)医疗救治保障1. 人员保障(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确保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得到必要的生活保障。

2. 药物与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药品和医疗物资,确保救治需求。

(2)加强药品和医疗物资的供应保障,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通讯与交通保障(1)确保现场指挥部与各救治小组的通讯畅通。

(2)加强交通保障,确保救治车辆畅通无阻。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2. 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医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预案目的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疗救治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食物和职业中毒、放射性事故、生物化学恐怖袭击等。

三、组织架构医疗机构应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医疗救治组、流行病学调查组、卫生监督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工作组。

四、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治队伍,确保救治设备和药品的供应。

2. 医疗机构应迅速开展病例搜索、隔离治疗病例、登记报告等工作,确保疫情不扩散。

3. 医疗机构应组织专家对病例进行会诊,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救治效果。

4. 医疗机构应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疫情来源,制定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5. 医疗机构应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对医疗机构的环境、设备、人员进行卫生监督,确保医疗安全。

6. 医疗机构应加强物资保障工作,确保救治工作需要。

7. 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五、培训和演练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治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报告、处置、治疗等。

演练形式应包括:桌面演练、现场演练等。

六、考核和评价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七、法律法规本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医院各类应急预案

医院各类应急预案

医院各类应急预案在医院这个关乎生命与健康的特殊场所,随时可能面临各种突发状况。

为了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紧急事件,保障患者、员工和医院的安全,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医院常见的各类应急预案。

一、火灾应急预案火灾是医院可能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当火灾发生时,需要迅速采取行动:1、报警与通知任何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按下附近的火灾报警按钮,并拨打医院内部的消防报警电话。

同时向科室负责人和医院保卫部门报告。

2、初期灭火现场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附近的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3、疏散患者医护人员应迅速组织患者疏散,优先疏散重症患者和行动不便的患者。

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引导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

4、医疗救援在安全区域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5、配合消防部门医院相关人员应向消防部门提供火灾现场的信息,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二、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医疗事故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应对:1、报告与记录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如实记录事故发生的经过、患者的症状等信息。

2、紧急救治组织医院内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制定救治方案,全力抢救患者。

3、调查原因由医院的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4、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安排专人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诚恳道歉,并告知救治措施和进展。

5、整改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面对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需迅速响应:1、监测与预警加强对医院内患者症状的监测,发现异常增多的相似病例,及时预警。

2、报告与确认按照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件的确认和评估。

3、应急响应启动应急指挥中心,调配医疗资源,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

4、医疗救治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各类医疗应急预案目录

各类医疗应急预案目录

一、突发事件医疗应急预案1. 患者自杀应急预案- 发现自杀倾向的应对程序- 环境检查与危险物品处理- 家属监护与心理护理- 抢救与现场保护- 通知与家属安抚2. 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应急预案 - 入院须知与外出限制- 加强巡视与解决困难- 外出批准与规定时间返回- 病情变化与紧急处理3. 医疗纠纷集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事件分级与处置原则- 应急处置联动机制- 快速反应与果断措施二、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医疗废物泄漏、扩散应急预案 - 医疗废物类别、数量与时间 - 现场处理与区域消毒- 安全处置与无害化措施- 消毒工作与工具消毒- 事故调查与预防措施2.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目的与启动条件-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定义- 组织领导与部门配合- 应急处理工作与实施3. 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设备故障发现与报告- 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 备用设备与替代方案- 恢复运行与后续检查三、医疗风险管理应急预案1.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风险管理预案 - 预案制定依据与目的- 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控制与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2. 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管理预案- 风险识别与评估- 使用规范与操作培训- 故障处理与维修保养-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3. 医疗用药风险管理预案- 风险识别与评估- 药品采购与储存管理- 用药规范与不良反应监测-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四、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1.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感染暴发发现与报告- 现场调查与隔离措施- 防控措施与宣传教育-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2. 医疗废物感染防控预案- 医疗废物感染风险识别- 防护措施与操作规范- 消毒与处理流程-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3. 医院消毒与隔离预案- 消毒与隔离措施- 应急消毒与隔离流程- 防护用品使用与废弃处理-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五、医疗设备与系统故障应急预案1. 医疗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系统故障发现与报告- 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 - 备用系统与数据备份 -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2. 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 设备故障发现与报告 - 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 - 备用设备与维修保养 -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3. 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预案 - 设备维护与保养规范 - 预防性维护与故障排除 -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六、其他医疗应急预案1. 医院停电应急预案- 停电发现与报告- 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 - 备用电源与应急照明 -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2. 医院火灾应急预案- 火灾发现与报告- 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 - 疏散与救援流程-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3. 医院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发现与报告- 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 疏散与救援流程- 应急处理与救援流程以上目录涵盖了各类医疗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一、目的为确保医院在突发医疗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治工作,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医疗事件的定义突发医疗事件是指在医院内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进行医疗救治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重大疾病发作、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导致的批量伤员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1. 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应急救治工作。

3. 成立医疗救治组、护理组、物资保障组、保卫组、宣传组等工作组,负责具体应急救治工作。

四、应急救治流程1. 发现突发医疗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和相关工作组迅速到位。

2. 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确保救治措施及时、准确、有效。

3. 护理组负责协助医疗救治组,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

4. 物资保障组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设备,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5. 保卫组负责维护医院秩序,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6. 宣传组负责及时向外界发布事件信息和救治进展,回应社会关切。

五、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救治培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六、宣传教育1. 加强医院内部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突发医疗事件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

七、总结和改进1. 每次应急救治工作结束后,组织总结会议,分析救治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以适应医院和医疗环境的变化。

八、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预案不符的,以本预案为准。

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

希望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和执行本预案,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医疗机构医疗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医疗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医疗应急预案第1章总则 (4)1.1 编制目的 (4)1.2 编制依据 (4)1.3 适用范围 (4)1.4 应急预案体系 (4)第2章医疗分类与分级 (4)2.1 医疗分类 (4)2.1.1 药物类医疗 (4)2.1.2 手术类医疗 (5)2.1.3 诊断类医疗 (5)2.1.4 护理类医疗 (5)2.1.5 其他类医疗 (5)2.2 医疗分级 (5)2.2.1 一级医疗 (5)2.2.2 二级医疗 (5)2.2.3 三级医疗 (5)2.2.4 四级医疗 (5)2.3 风险评估与管控 (6)2.3.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医疗发生的风险; (6)2.3.2 建立健全药品、器械、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其安全、有效; (6)2.3.3 强化诊断、治疗、护理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医疗; (6)2.3.4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定期对医疗风险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6)2.3.5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医疗的能力。

(6)第3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6)3.1 应急领导机构 (6)3.2 应急工作机构 (6)3.3 专家组与职责 (6)3.4 基层医疗机构职责 (7)第4章预警与信息报告 (7)4.1 预警机制 (7)4.1.1 建立医疗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医疗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

(7)4.1.2 设立专门的预警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和管理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责任人。

(7)4.1.3 制定医疗预警指标体系,包括患者满意度、医疗差错发生率、医疗纠纷投诉率等。

(7)4.1.4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医疗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预警级别。

74.2 信息报告程序 (7)4.2.1 发生医疗后,责任人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7)4.2.2 医疗机构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7)4.2.3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

医务室医疗应急预案(10篇)

医务室医疗应急预案(10篇)

医务室医疗应急预案(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____%,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三)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四)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五)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六)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七)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八)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九)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十)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十一)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十二)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处或总值班汇报抢救过程结果;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程序】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医务室医疗应急预案(二)(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医疗应急预案医疗应急预案(一)1总则l.1编制目的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l.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级)(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较大事件(Ⅲ级)(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级)(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3.1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专家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

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4.1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4.l.1Ⅰ级响应(1)Ⅰ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a.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Ⅰ级响应行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Ⅱ级响应(1)Ⅱ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根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情况。

4.1.3Ⅲ级响应(1)Ⅲ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市(地)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有关地区发出通报。

4.1.4Ⅳ级响应(1)Ⅳ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a.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

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4信息报告和发布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