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答:工程地质条件定义: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工程地质问题定义: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
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内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和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1、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变形等;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等;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地应力、突水等。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大类.3、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狭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学、区域工程地质学。
广义:狭义、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3、研究对象: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环境4、活断层基本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②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④活断层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行断层。
5、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⑴地质上,只要是见到第四系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均视断层为活断层。
⑵地貌上,①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例如,隆起山区与断陷盆地突然相接。
一次错动量大的活断层,沿线分布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陡坎、垭口、“V型谷”等②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例如,河流阶地、山脊、水系、夷平面、坡洪积扇等地貌单元由于活断层作用,使其产生错断、分解。
活断层作用使正常发育的地貌系统出现异常形态或特殊地貌景观。
如断层带一侧,河流的同步肘状拐弯、宽窄变异,断层下降盘一侧线状排列的洪积群、泥石流、滑坡、串珠状洼地等。
⑶水文地质上,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
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
对古代建筑物破坏、错断、掩埋等情况调查,可以帮助判断活断层当时的错距等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2
地质作用
3
风化作用
4
地质循环
2020/9/28
1、地球概述
❖ 地球经历了45.5亿年的演化过程,从均匀混 合的物质状态逐渐分化成为非均质圈层构造 的椭球体。
❖ 地球的圈层构造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13 2020/9/28
1)外部圈层
2020/9/28
2)内部圈层
2020/9/28
2、地质作用
2020/9/28
(1)地质环境制约着人类工程活动
影响工程造价
➢一般现状: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价为3000万元左右;山 区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价4000万元左右。
➢特殊路段:2005~2009年,重庆新建1200多公里高速路,平均每公里造 价近7000万元,其中渝湘高速白马至武隆段路造价每公里突破1亿元。
➢原因分析:复杂的地形地质带来的大规模桥隧工程是成本猛增的主要原 因。隧道平均每公里造价高达8000多万元,加上通风、照明、消防等造价 高达1亿多元。如渝湘高速路白马至武隆段23公里,仅隧道就21公里,加 上约1公里的桥梁,创造了桥隧比例高达96%的纪录,每公里造价超过1亿 元。其次,山区高速路显现的涌水、滑坡等不良地质较多,防护及处置工 程数量较大,以及建筑材料、征地拆迁费用等的相继上涨,也提高了成本。
1
性问题 均匀沉降,地基胀缩引起上部结构破坏等
人类工程活动尤其是道路工程需开挖和填筑人工边坡(路
2
斜坡稳定 堑、路堤、堤坝、基坑等),斜坡稳定对防止发生地质灾害 性问题 及保证地基稳定十分重要
洞室围岩 地下洞室被包围于岩土体介质(围岩)中,在洞室开挖和建设
3
稳定性 过程中破坏了地下岩体原始平衡条件,便会出现一系列不稳 问题 定现象,常遇到围岩塌方、地下水涌水等
工程地质工程施工问题分析
工程地质工程施工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房屋、道路、桥梁等工程在不断增多,工程地质问题也日益凸显。
工程地质工程施工问题涉及到地质条件复杂性、地下水资源保护、环境污染等方面,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工程地质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地质条件复杂性地质条件复杂性是工程地质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各异,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地质条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层岩性复杂:地层岩性的复杂性导致工程施工中钻探、基坑支护等环节面临很大挑战。
如遇软弱地层、破碎地层、岩溶地层等,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和措施。
2. 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表现在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发育,对工程地质稳定性和地下水资源产生影响。
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地基不稳、地面沉降等现象。
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地下水位变化、涌水等地质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性问题,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提高地质勘察精度,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全面的地质资料。
同时,根据地质条件特点,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二、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是工程地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将对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地下水资源保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过度开发:在工程施工中,为满足建设需要,往往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
过度开发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
2. 地下水污染:工程施工中,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可能渗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
针对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地下水监测,合理控制地下水开发,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2章工程地质基本知识
地质年代有绝对和相对之分
一、概述
相对地质年代在地史的分析中广为应用。它根据古生物的 演化和岩层形成的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成一些自然阶段。 分为五大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代又分为若干纪,每纪又细分为若干世及期。在每一个地 质年代中,都划分有相应的地层。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顺 序和名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一、概述
2.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位能引起。 eg. 昼夜和季节气温
变化,雨雪、山洪、河流、冰川、风及生物等对母岩产生的 风化、剥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昼夜和季节以及气温的变化可使地表各种原岩不断发生 热胀脱离、冷缩开裂等机械破碎。水和水溶液的存在,可使原 岩不断发生水化、氧化、碳酸盐化、溶解以及缝隙水冻胀引起 崩裂化学变化和机械破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也可使原 岩不断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这种外力(包括大气、水、 生物)对原岩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作用,统称为风化作用。
根据搬运和沉积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冲积层、海相沉积层、湖沼沉积层。
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 工程地质特性。
二、第四纪沉积物
(一) 残积物
定义:
残留在原地未被搬运的那一部分原岩 风化产物。
特点: 颗粒未被磨圆或分选,多为棱角状粗颗粒土。残积物与基岩
二、第四纪沉积物
(四) 冲积层
定义: 冲积物是河流流水的地质作用将两岸基岩及其上部覆盖的
坡积、洪积物剥蚀后搬运沉积在河流坡降平缓地带形成的沉积 物。
特点: 呈现明显的层理构造。由于搬运作用显著,碎屑物质由带
棱角颗粒经滚磨、碰撞逐渐形成亚圆或圆形颗粒,其搬运距离 越长,则沉积物质越细。典型的冲积物是形成于河谷内的沉积 物,可分为平原河谷冲积层和山区河谷冲积层等。
工程地质情况汇报
工程地质情况汇报本次工程地质情况汇报旨在全面了解工程地质的具体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地质背景。
本工程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岩石组成。
地形起伏较大,存在大量的河流和沟壑,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二、地质勘察。
我们对工程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方面。
通过钻孔、采样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数据。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针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情况。
结合地质勘察数据和历史灾害记录,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评估。
四、地基工程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特点,对地基工程条件进行了评估和分类。
确定了不同地段的地基承载力、变形特性、地基处理方案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地下水情况。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地下水监测,了解了工程区域的地下水情况。
确定了地下水位、水质、水文特征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排水和防水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六、地质环境保护。
针对工程建设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
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工程地质情况汇报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工程区域的地质特点和情况。
通过对地质背景、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风险、地基工程条件、地下水情况和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在后续的工程实施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汇报中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地质(安全专业)
在发生地质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 安全专业迅速响应,采取应急措施, 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员安全。
监测与检测
安全专业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对工程 地质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地质异 常和潜在风险,为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工程地质与安全专业的关系
相互依赖
工程地质和安全专业在工程建设 中相互依赖,工程地质提供基础 数据和依据,安全专业进行安全
工程地质涉及的领域广泛,如土 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 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的应用领域
城市规划与建设
交通工程
在城市规划中,工程地质资料可用于评估 土地适宜性,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为城市建设和用地选址提供依据。
在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工程建 设中,工程地质资料可用于分析岩土体稳 定性,评估边坡和地基的安全性。
特点
工程地质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实践 性和经验性等特点,需要综合运用地 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力学 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工程地质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为 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必要 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参数,确保工
程安全、经济、合理。
工程地质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 治理与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灾害危险性评估
通过对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分布规律、 易发程度等进行分析,评估灾害可能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范围。
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脆 弱性等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不同指标 进行权重赋值,综合评估灾害风险。
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结合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不同区域进行风险等级 划分,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一、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工程地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面的岩石、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质构造等。
工程地质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地质条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并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它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取有关地质条件的信息。
常见的地质调查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
野外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获取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性质。
钻孔是通过钻取岩土样,了解地层结构和岩土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分布。
三、岩土工程性质岩土工程性质是指岩石和土壤在工程活动中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了解岩土工程性质对于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岩土工程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压缩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来获取。
四、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地质体发生变形、破坏或运动,对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评估是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历史灾害记录和工程活动的影响,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五、相关法规和标准工程地质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这些法规和标准包括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标准、环境保护法规等。
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工程地质从业者的基本职责,也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本手册将继续深入探讨工程地质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质勘察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工程地质案例分析等。
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工程地质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做出贡献。
六、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工作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研究,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任何边坡都具有一定坡度和高度,在重力作用下,边坡岩土体均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如 果应力发生变化就会导致边坡变形失稳。一般情况下,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岩层产状、 岩石性质、岩体结构、水的作用、地形地貌及人为因素等。
1) 岩层产状。
当岩层倾角较大时,在背斜山的两坡,单斜山、单斜谷的顺坡开挖路基时,都存在发生顺层 崩塌、滑坡等潜在地质灾害的危险,不宜选线修路。
3) 地质构造条件。 地质构造是控制岩体完整性、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裂隙和断层亦是地下水渗透的直接通
道,隧道选址时应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 ① 岩层产状对隧道选址的影响。当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平行时,在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层中
修建隧道,地质条件较好,但应将隧道位置选在厚层状均质岩层中。
在倾斜岩层中修建隧道,一般是不利的,因为开挖隧道切断倾斜岩层后,容易造成隧道两 侧边墙所受的侧压力不一致,导致局部变形;在直立或近直立岩层中修建隧道,也是不利的, 特别是将隧道位置选在其厚度与隧道跨度相等或小于隧道跨度的直立软弱岩层中时,更是十分 不利的;一定不能把隧道位置选在软硬岩层的分界线上,因为隧道顶部的地层岩性不同,容易 产生不均匀变形,或在地下水作用下向下滑动,破坏隧道。
3、道路冻害
破坏形式: 路面冻胀 路基翻浆
防治措施: 铺设毛细割断层; 换土; 设排水沟; 提高路基标高; 修筑隔热层.
影响因素: 气温 路基土的性质 水文地质条件 地形特征和植被情况
4、建筑材料
路基工程需要的天然建筑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而且要求各种材料产地沿线两侧零散分布。 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布局以及质量和造价.
1) 地形条件。 隧道进、出口地段最好是基岩出露比较完整或坡积层较薄,地形边坡应下陡上缓,洞口岩层
六大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内容及相互关系
六大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内容及相互关系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环境对项目的专业要求与规划的要点。
工程地质条件的内容包括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估、地下水气环境调查、施工工艺分析、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六个方面。
这六个方面相互关系密切,相互依赖,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依靠地质数据的支持。
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工作,对于项目建设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勘察的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地下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下水和土壤等地质要素的详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和现场勘查,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信息。
地质灾害评估是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工程建设中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工程建设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安全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下水气环境调查是为了评价工程建设所处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特点和状况,分析地下水和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程建设所需的水资源供给和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工艺分析是对工程建设的施工工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等方面的考虑。
施工工艺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和流程,从而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可行。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潜在和实际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和监测,包括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基于地质灾害评估的结果,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工程建设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风险。
这六个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相互关系紧密,相互依赖。
工程地质的就业前景
工程地质的就业前景工程地质的就业前景地质工程专业,该专业以地质学理论、力学理论为基础,培养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工程建设发展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爱岗敬业,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地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由于地质工程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领域很广,目前的经济建设项目很多,发展的速度很快,为毕业生创造了很好的就业环境,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却仍然非常好,具有比较强的发展势头,在全国形成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展望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大批国外技术力量将不断进入中国。
我们培养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要面对这种国际竞争的压力。
同时,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地质工程专业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据资料显示,随着中国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和城市建设的规模化,从事基础工程施工的人才将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地矿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在未来的10年内将会大幅度地增加。
同时,近年铁路建设走势增强,人才需求形势看好。
各勘查院对人才的需求稳中略有走强趋势,其他行业对工程地质人才的需求减弱,而对岩土钻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水利水电行业历来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大户,也是未来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培养现状地质工程专业中的两个专业方向是原工程地质专业和探矿工程专业,它们都是一个相对比较老的专业,有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具有一个很完整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有较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办学经验丰富,各校都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有比较完整的教学配套设置和完整的学科体系,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改革自己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对地质工程专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拓宽了学科基础,增加了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工程地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下矿产的钻孔开采与利用、非开挖施工技术、岩土工程施工管理等。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工程测量与工程地质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工程测量与工程地质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和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控制。
而工程地质则是在建筑工程中考虑地质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通过地质调查和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的地质基础。
本文将从工程测量和工程地质两个方面来探讨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的相关内容。
1.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程测量可以确定工程的基本位置和空间布局。
通过使用现代测量仪器和技术,测量人员可以准确地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宽度等参数,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其次,工程测量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精确的测量数据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实际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情况,让设计方案更贴近实际情况,减少修正和调整的次数,提高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工程测量可以对工程施工进行监控和控制。
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各项参数和变化情况,可以实时监控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主要负责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的地质基础。
在建筑工程中,地质因素可能会对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地质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工程地质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地质环境评估。
通过对地层、土壤、岩石和水文地质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可以评估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从而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其次,工程地质可以为地基处理和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研究,可以确定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并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提供合理的参数。
最后,工程地质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支持。
在一些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工程地质可以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估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的风险和影响。
《工程地质》PPT课件
2018/11/25
1
土的生成
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 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量 物理风化
岩石
搬运沉积
大小、 形状和 成分都 不相同 的松散 颗粒集 合体 土
化学风化 量质
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使岩 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粘粒和可溶盐的过程
2018/11/25
15
多级井点降水
流砂现象的防治原则 (2)增长渗流路径 沿坑壁打入板桩,它一方面可 以加固坑壁,同时增加了地下水 的渗流路径,减小水力坡降
钢板桩 透水材料
(3)平衡渗流力 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 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渗 流力 (4)土层加固处理。如冻结 法、注浆法等。
2018/11/25
16
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 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 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 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叫 潜蚀(分为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 管涌既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发 展一般有个时间过程,是
1.5.4 地下水的运动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 的渗透实验,发现地下水的运动 规律,称为达西定律。
层流:即相邻两个水分子运动的轨迹相互平行而不混流。 达西定律:在层流条件下,土中水渗流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的渗流规律 达西根据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内的渗 出水量q与圆筒断面积A和水力梯度i成正 比,且与土的透水性质有关
承压水:埋藏在两个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之间完全充 满的在压地下水。
2018/11/25
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1.岩浆岩、厚层坚硬的沉积岩及变质岩,围岩稳定性好,适于修建大型地下工程;
2.凝灰岩、黏土岩、页岩、胶结不好的砂砾岩、千枚岩及某些片岩,稳定性差,不宜建大型地下工程;
3.松散及破碎岩石稳定性极差,选址应尽量避开
地质构造
褶皱的影响
在布置地下工程时,原则上应避开褶皱核部。若必须修建时,可以将地下工程放在褶皱的两侧
风化破碎岩层
1.地下工程开挖后,要及时采用支撑、支护和衬砌;
2.支撑由柱体、钢管排架发展为钢筋或型钢拱架,拱架的结构和间距根据围岩破碎的程度决定;
3.支护多釆用喷混凝土、挂网喷混凝土、随机锚杆和系统锚杆。衬砌多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也有釆用钢板衬砌的
4.裂隙发育岩层:承载力和抗渗不满足的可采用灌浆加固,影响边坡的釆用锚杆加固
动水压力产生流砂和潜蚀
轻微流沙
细小的土颗粒会随着地下水渗漏穿过缝隙而流入基坑
中等流沙
基坑底部出现粉细砂堆及细小土粒缓慢流动的渗水沟纹
严重流沙
流沙冒出速度增加,甚至像开水初沸翻泡
机械潜蚀
地下水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小于土颗粒的有效重度,即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
化学潜蚀
形成洞穴的作用
流沙处理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和打板桩等,特殊情况下也可采取化学加固法、爆炸法及加重法等。在基槽开挖的过程中局部地段突然出现严重流沙可立即抛入大块石等阻止流沙。
潜蚀处理
采用堵截地表水流入土层、阻止地下水在土层中流动、设置反滤层、改良土的性质、减小地下水流速及水力坡度等措施
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1.基础位于粉土、砂土、碎石土和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则按地下水位100%计算浮托力;
2.基础位于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则按地下水位50%计算浮托力;
工程地质问题应对措施方案
工程地质问题应对措施方案一、引言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土地的地质状况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
在工程开发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引起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和工程进度受阻等问题。
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就需要认真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地质工程措施,以降低工程风险,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地质调查分析在地质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详尽、全面的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范围,对于工程地质问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1. 地质调查(1)地层分析:对地表及地下层次的地质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掌握地质构造、岩性、岩层产状、岩层联系、水文地质等情况。
(2)地质灾害调查:对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影响范围进行详细的调查。
(3)水文地质调查:对地下水位、地下水的运移、地下水压力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2. 地质分析对地质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寻找工程地质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规律,为后续的地质工程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三、工程地质问题及应对措施1. 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问题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时,容易受地下水位、地震、雨水等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会引起较大的岩土体稳定性问题。
应对措施:(1)选择合适的工程设计方案,尽量避免对原地质构造的破坏。
(2)根据地下水位、地震等外界因素,采取加固、排水、隔离等措施,加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
(3)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在地质条件不利的季节进行施工。
2. 地基沉降问题在地基建筑过程中,地表松软、地基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问题容易引起地基沉降的发生。
应对措施:(1)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如灌注桩、搅拌桩等,以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2)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
(3)对地表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如夯实、排水等。
3. 地下水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渗出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工程地质》PPT课件
地质构造与地貌对工程影响
工程选址
在选址过程中,应避开活动性断裂、地震带、泥石流等危险区域,选择地质构造稳定、地 貌条件良好的地区进行建设。
地基稳定性
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在褶皱、断裂发育的地区,地基稳定性差, 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需采取相应的地基处 理措施。
工程地质与相关领域关系
与土木工程关系
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工 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与水利工程关系
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预 测水库渗漏、溃坝等工程地质问题。
与交通工程关系
为交通线路选线、桥隧位置选择等提供 地质依据,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 行。
与环境工程关系
预测和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 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建设的顺利进行。
02
任务
工程地质研究内容
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其对工 程的影响。
岩土体性质与分类
研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分类及工 程特性。
不良地质现象
研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 象的成因、发育规律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流网
表示地下水流动路径的图 形,由一组等水头线和流 线组成。
地下水流速
单位时间内地下水在流动 方向上的位移,受渗透系 数、水力梯度和过水断面 面积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影响
01
02
03
04
工程选址
避开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如 活动断裂带、岩溶发育区等。
基础设计
根据地下水的类型、埋深和运 动规律,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工程地质3.1工程概况3.1.1工程概况工程区位于**省东北部**市**县,在东经103˚59´18˝~104˚27´50˝、北纬27˚49´11˝~28˚24´38˝之间,居**、**两市之中部,东北与**、**、**三县接壤,南连****,西与**、**、**三县毗邻,北与**县接界,海拔464米,距省会**470多公里,距** 140多公里,距**99公里。
距**140多公里,距**500多公里。
受**县水利局委托,我院承担****县河段的防洪治理勘察设计工作,于2011年4月中旬开始外业工作,经野外查勘、资料收集、编写工作大纲,5月初~6月中旬进行内业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3.1.2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勘察目的本次勘察工作结合工程区地质特点,主要任务为:①查明场地岩土层岩性及分布情况,地层结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②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③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建议;④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⑤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⑥提出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地勘工作主要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0)、《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进行。
3.2区域地质3.2.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区处于**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属构造侵蚀、剥蚀型低中山河谷地貌,**即为流域内沿南东—北西向发育的两条深切河谷,河谷为“V”形谷。
山脉走向与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地势东高西低,流域内,最高点高程1436.2m,最低点高程420m,相对高差1016.2m。
区内山峦叠障,沟壑纵横,河谷两侧的岸坡都陡峻,自然坡度大于25°。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中等发育,区内山高坡陡,冲沟较为发育,单点暴雨突出,古滑坡体松散固体物质及冲沟两侧堆积物在受到山洪的诱发后极易形成泥石流。
其次风化、卸荷裂隙较发育,主要表现为小规模的坍塌、浅表滑坡及部分河谷汇口分布小型洪积扇。
3.2.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新生界的第四系全新统(Q)、更新统(Q3)、漂砾岩块、砂砾石、块石、碎石砂壤土;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及三迭系的中至粗粒长石砂岩夹砾岩、泥岩、页岩、泥灰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古生界的二叠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和寒武系砂页岩、泥质灰岩夹煤、灰绿、灰黑色,致密块状、斑状、杏仁状玄武岩、灰质白云岩、石灰岩夹页岩钙质粉砂岩夹灰绿色、微红色石英砂岩。
3.2.3地质构造及地震工程区域属“**经向构造带”北段东缘,属于**、***新华夏系、华夏系构造体系的范畴,主要构造体系为:北西向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体系和南北向构造体系及部分东西向构造体系。
区域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
工程区紧靠该地震带东侧,属较不稳定地区。
3.2.4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区域内地层、构造相对复杂,但小范围内相对稳定。
在区域上,其南、西两侧相距9~12km断裂构造与褶皱构造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属**—**—**—**强震带,地震活动频繁,工程紧靠该强震带,为较不稳定地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
3.2.5水文地质1.含水层(组)及地下水类型根据地层岩性及地下水赋存形式、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河谷两岸冲洪积层及山麓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最终补给河水,孔隙潜水与河水有直接水力联系,水位变化与河水一致。
坡残积层中孔隙水多为上层滞水,以泉水的形式排出,一般流量小。
工程区岩体透水性随深度渐次减弱,受岩体的完整性控制。
总体上是岸坡地下水向河谷运移补给河水。
碎屑岩裂隙孔隙水:为区内的主要地下水类型之一。
分布广泛,水量弱~中等。
其径流途径短,在广阔的基岩地区,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地段,地下水多以散流形式汇入沟谷,使沟谷自上游到下游未见泉水出露而流量逐渐增大。
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潜水赋存于岩体节理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量较小。
埋藏较浅,多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山坡及沟谷,直接或间接补给地表河水,地下水的补给区与径流区基本一致,水位随地面高程变化,水力坡降,水位埋深则与含水层透水性及所处地形地貌部位有关。
2.区域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为本区域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对区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区域地层岩性复杂,变化较大,基岩裂隙含水层与相邻隔水层交互产出。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其径流方向,径流形式和径流强度均受岩性,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的控制,一般沿岩层走向或节理裂隙密集带活动,向河谷或低谷洼地排泄,补给区与径流区基本一致,地下水动态受季节控制,最终汇入**,因此区域范围内属地下水补给河水。
3.3治理河堤段工程地质条件3.3.1**治理区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治理河堤段地形属构造剥蚀、河谷深切割、侵蚀堆积的低中山峡谷地貌,河漫滩,河阶地发育。
河漫滩枯季约高于河水位1.0~2.0m,汛期则完全被淹没,沿河床两岸分布,宽度不一,局部为沙滩,坡度2°~3°;阶地主要为Ⅰ级阶地,分布于河床两岸,按成因划分为基座阶地(侵蚀堆积阶地),高出河床约5~10m。
建筑物建在河流阶地上,地层为冲洪积层。
两岸边坡冲沟发育,冲沟口处有小的冲洪积扇,风化、卸荷裂隙较发育,局部见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2、地层岩性(1)第四系治理河段主要地层为人工堆积层(Q r)杂填土、残坡积(Q dl+el)碎石土、崩坡积层(Q col+dl)块石、碎石及粘性土、冲洪积(Q al+pl)砂卵砾石及漂石、三迭系嘉陵江组(T1j):灰至深灰色灰岩及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分述如下:1、人工堆积层(Q r):成分混乱、主要有杂色的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结构松散,厚3~5m,主要分布于治理河段左岸公路坡脚。
2、残坡积(Q dl+el):紫红色粘土夹部分砂、泥岩碎石,厚10~20m,主要分布于河床两岸边坡处。
3、崩坡积层(Q col+dl):褐色、紫红色的块石、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空隙较大,稍密,厚10~15m,主要分布于治理河段右岸坡脚及河床。
4、冲洪积(Q al+pl):主要由灰~青灰黄色,松散,无胶结砂卵砾石、粉砂土,分布不均匀,无分选性,局部出露大漂石,漂石直径最大达3m,成分为砂岩、泥岩砾石,夹少量灰岩碎石,厚15~25m,主要分布于河床。
5、三迭系上统嘉陵江组(T1j):灰至深灰色灰岩及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岩体较完整,深部节理裂隙较不发育。
层状结构,块状构造,广泛分布于工程区。
地层产状:走向北东85º,倾角75º,倾向南东。
3、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背斜核部,**背斜轴线近东西向,全长36km,核部地层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上段(∈2-31sb):为黄至灰色薄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主要节理裂隙有两组:⑴第一组:走向N20°W,倾向NE,倾角85°。
节理裂隙面较粗造,泥质充填不密实,延伸10~30 m,密度5~10条/m,属张扭性节理。
⑵第二组:走向N35°~50°E,倾向NW,倾角80°~85°。
延伸远,裂面平直,密度5~7条/m,属张性节理。
工程区受第二组节理演变为卸荷裂隙,局部产生崩塌,两岸边坡危岩体发育。
4、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岩组及透水性: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地下水为孔隙性潜水。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为块石含碎石粘性土、粘质粉土及砂卵石层,分布广,透水性弱至强,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季节性明显。
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全至强风化带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裂隙间连通性较好,往深部含(透)水性越逐渐减弱。
新鲜完整的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为相对不透水层。
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
拟建河段主要在**河漫滩及河岸坡上进行,砂卵石层透水性较强,受**河水影响较大,在工程施工期间应做好相应的抽排水措施;在工程运营过程中,应做好建筑物的防洪、冲蚀等处理措施。
3.3.2**治理区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治理河堤段地形属构造剥蚀、河谷深切割、侵蚀堆积的低中山峡谷地貌,河漫滩,河阶地发育。
河漫滩枯季约高于河水位1.0~2.0m,汛期则完全被淹没,沿河床两岸分布,宽度不一,局部为沙滩,坡度2°~3°;阶地主要为Ⅰ级阶地,分布于河床两岸,建筑物建在河流阶地上,地层为冲洪积层。
两岸边坡风化、卸荷裂隙较发育,局部见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2、地层岩性(1)第四系治理河段主要地层和**治理区基本一致,亦为人工堆积层(Q r)杂填土、残坡积(Q dl+el)碎石土、崩坡积层(Q col+dl)块石、碎石及粘性土、冲洪积(Q al+pl)砂卵砾石及漂石、三迭系嘉陵江组(T1j):灰至深灰色灰岩及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分述如下:1、人工堆积层(Q r):成分混乱、主要有杂色的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结构松散,厚3~5m,主要分布于治理河段左岸公路坡脚。
2、残坡积(Q dl+el):紫红色粘土夹部分砂、泥岩碎石,厚3~5m,主要分布于河床两岸边坡处。
3、崩坡积层(Q col+dl):褐色、紫红色的块石、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空隙较大,稍密,厚5~10m,主要分布于治理河段右岸坡脚及河床。
4、冲洪积(Q al+pl):主要由灰~青灰黄色,松散,无胶结砂卵砾石、粉砂土,分布不均匀,无分选性,局部出露大漂石,漂石直径最大达3m,成分为砂岩、泥岩砾石,夹少量灰岩碎石,厚5~15m,主要分布于河床。
5、三迭系上统嘉陵江组(T1j):灰至深灰色灰岩及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岩体较完整,深部节理裂隙较不发育。
层状结构,块状构造,地层产状:走向北东85º,倾角75º,倾向南东。
主要分布于两岸山坡及河床深部。
3、地质构造工程区地质构造和**治理区基本一致,亦位于**背斜核部,节理裂隙发育,主要节理裂隙有两组:⑴第一组:走向N20°W,倾向NE,倾角85°。
节理裂隙面较粗造,泥质充填不密实,延伸10~30 m,密度5~10条/m,属张扭性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