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粉(填料)密度试验记录

合集下载

矿粉密度试验

矿粉密度试验

矿粉密度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嗣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汁算使用,同时适用于测定供袢制沥青混合料用的其它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

仪具与材料2,如图或300mL (1)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 T0352-1所示。

0.01g。

(2)天平:感量不大干℃。

105℃±5 (3)烘箱:能控温在 0.5℃±℃。

(4)恒温水槽:能控温在20 (5)其它: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试验步骤3℃烘箱中烘干至1053.1将代表性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连同小牛角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恒重一般不少于6h),矿粉质量应不少于0.01g,准确至)漏斗一起准确称量(m1%。

20.3.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1mL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中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少于2h),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准1确至0.02mL。

3.3用小牛角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使瓶中的空气充分逸出。

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准确至0.02mL。

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3.4准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准确至0.01g。

注:对亲水性矿粉应采用煤油作介质测定,方法相同。

4计算按式(T0352-1)及式(T0352—2)计算矿粉的密度和相对密位。

3度,精确至小数点后m?mρ= (T0352-1)21fV?V12?γ= (T0352—2)?w3/㎝(g——矿粉的密度)式中:ρ;f——矿粉对水的f f'相对密度,无量纲;γf——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m1质量(g);——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m2质量(g);——加矿粉以前比重瓶的初读数(mL);V1——加矿粉以后比重瓶的终读数(mL);V2——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按附录B表B-1取用。

D-9.3 沥青混合料中矿粉密度试验记录

D-9.3 沥青混合料中矿粉密度试验记录
沥青混合料中矿粉密度试验记录(李氏比重瓶法)
建设项目: 合同号: 分项工程: 试样编号: 牛角匙、瓷皿、漏斗及瓷器中矿粉 试验次数 试验前干燥质量 m1(g) S1 1 2 1 2 1 2 1 2 1 2 施工路段: 试验日期: 比重瓶加矿粉 试验温度T(℃)时 温度T(℃) 水的密度ρ g/cm
3 ω
3 ω =1.0g/cm .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取样地点: 用途: 矿粉密度 矿粉对水的 ρ f 相对密度 3 rf g/cm
试验后干燥质量 以前的初读数 以后的终读数 m2(g) V1(ml) V2(ml)
g/cm
rf
S2
S3
S4
S5
备注:矿粉密度ρ f=(m1-m2)/(V2-V1), 矿粉相对密度rf=ρf/ρa, (T0352-2000)此表也适用于其它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测定相对密度. Ρω—试验水温T(℃)时水的密度,查表求得,水泥T=4℃时,水的密度Ρ 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0.01g/cm3,取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试验: 计算: 复核: 日期:

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原始记录

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原始记录
比重瓶加矿粉以前的初读数(ml)
比重瓶加矿粉以后的终读数(ml)
试验温度(℃)
矿粉密度(g/cm3)
矿粉密度平均值(g/cm3)
1
2
二、矿粉亲水系数试验
样品编号
烘干至恒重的矿粉质量(g)
水中沉淀物体积(ml)
煤油中沉淀物体积(ml)
矿粉亲水系数
矿粉亲水系数平均值
1
2
三、加热安定性试验
试验结果
加热200℃后,矿粉在室温冷却的石粉颜色变化
矿粉密度、亲状态
任务单编号
检测环境
检测日期
检测设备:101-2A电热恒温干燥箱(TQ04)、SDSY数显恒温水浴(SB141)、JJ500电子天平(FM0210)、李氏比重瓶。
一、矿粉密度试验
样品编号
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外观描述
无团粒结块
检测依据:JTG-E42-2005
执行标准:JTG-F40-2004
审核人:检测人:

矿粉试验记录

矿粉试验记录
初始读数(mL) 矿粉质量(g)
烘干后恒质量(g) 49.89
第二次读数(mL) 单次密度值(g/cm )
3
含水量(%) 0.2
平均值(g/cm )
3
0.7 0.6
密度值(g/cm3)
60.02 60.01
试样质量(g)
21.9 22.0
沉降时间(S)
2.83 2.80
单次比表面积(cm2/g)
2.80
0.0115 0.0118
活性指数 2013-4-11 (%)
0.69
试验胶砂 荷载KN 活性指数 (%)
活 性 指 数
7d 抗 压
60.40 59.55 60.90 61.80 59.50 61.95 37.9
31.60 34.45 29.85 33.60 32.95 30.80 20.1
53
28d 抗 压
平均值 MPa
84.54 81.73 81.65 82.33 83.54 81.02 51.5
79.08 80.66 81.03 80.16 80.55 78.21 50.0
97
平均值MPa
对应相关试件
检测结论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该批矿粉所检指标符合GB/T18046/2008中S95级别技术指标的规定。可 作混凝土掺合料。
对比胶砂 荷载KN
220 225
单次烧失量(%)
102
平均烧失量 (%)
试样质量(g)
灼烧后总恒质量(g)
17.5326 17.5344
试样质量(g)
1.91 2.10
三氧化硫(%)
2.0
平均值(%)
灼烧后沉淀物质量(g)
0.5784 0.5821

JJ0218-1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安定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JJ0218-1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安定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安定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试验检测分公司记录编号:JL-2018-KFJ-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试验依据
JTG E42-2005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无洁净、无结块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温度:℃湿度:%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矿粉密度试验
试验次数
试验前矿粉+
煤油中沉淀后体积(mL)
亲水系数
亲水系数平均值
1
2
矿粉加热安定性
石粉在受热后的颜色变化石粉的变质情况
备注:
试验:复核:日期:年月日
瓷皿的质量
(g)
试验后剩余矿粉+
瓷皿的质量
(g)
装入李氏比重瓶的矿粉质量(g)
李氏比重瓶液面读数




(mL)
密度(g/cm3)



度(℃)
水的密度(g/
cm3)




装入矿粉前(mL)
装入矿粉后(mL)
单值
平均
1
2
矿粉亲水系数试验
试验次数
水中沉淀前体积(mL)
煤油中沉淀前体Hale Waihona Puke (mL)水中沉淀后体积(mL)

矿粉密度记录

矿粉密度记录
3
试 样 编 号
李氏比重瓶液面 试验前石料 试验后剩余 装入李氏比 读 数 +瓷皿的 石粉+瓷皿 重瓶的石粉 质量 质量 的质量 装入石粉前 装入石粉后 m1-m2 m1 m2 V1 V2 (g) (g) (g) 3 (cm ) (cm3)
平 均 值
(g/cm )

论:
试验:
审核:
浏阳市盛世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检测中心
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原始记录
工程名称:
合同号:
编号:
委托单位名称 委托单编号 试验完成日期 现 场 桩 号 试 样 描 述
试验单位 试验规程 试验人签字 复核人签字 主管签字 JTG E42-20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试样编号 岩石名称 石灰石
石料产地 用 途 石粉体积 V=V2-V1 (cm3) 表观密度 ρ a= m1-m2 V

矿粉实验原始记录

矿粉实验原始记录
⑻箱式电阻炉4-10⑼雷氏夹测定仪LD-50
⑽无水煤油 ⑾ISO标准砂
⑿李氏瓶 ⒀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FBT-5
⒁恒温干燥箱101-2 ⒂光电分析天平TG328
⒃电子天平HX2002T ⒄水泥标准份
结论
复核:计算:试验:年月日
矿渣粉试验原始记录共2页,第1页
委托单位
委托日期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产品标准
样品状态
试验记录
密度
次数
试样重
m
煤油在李氏瓶
中的刻度v1
试样+煤油在李氏瓶中的刻度v2
试样体积
v=v2-v1
密度(g/cm3)
ρ=m/v
平均值
(g/cm3)
标准值(g/cm3)
单项判定
1
g
mL
mL
mL
2
g
mL
mL
mL
比表
面积
试样层体积V(cm3)
水泥胶砂强度
成型
日期
龄期
破型
日期
抗折强度Rƒ(MPa)
抗折强度Rƒ(MPa)
强度(MPa)
抗压荷载FC(KN)
抗压强度RC=FC/A(MPa)
7d
R07=
28d
R028=
试验胶砂编号
矿粉胶砂强度
7d
R7=
28d
R28=
7d活性指数A7= R7×100/R07=
标准值
单项判定
28d活性指数A28= R28×100/R028=
试样层空隙率ε
需要的试验量W(g)
w=ρV(1-ε)
试验次数
试验实际称量试样量(g)
试验温度(℃)
比表面积测定仪显示的试样比表面积(cm2/g)

矿粉试验记录

矿粉试验记录
排开的体积V
密度
ρ(g/cm3)
平均值
(g/cm3)
1
2
比表面积(勃氏法)
试样编号
密度
ρ(g/cm3)
料层体积(cm3)
孔隙率ε
试样质量m(g)
比表面积(m2/Kg)
平均值
(m2/Kg)
1
2
流动
度比
样品类别
水泥(g)
标准砂(g)
矿渣粉(g)
水(ml)
流动度(mm)
流动度比
(%)
试验样品
对比样品
活性
指数
郑州市三环路快速化工程BT项目总承包部中心试验室
混凝土掺合料
委托单位:试验编号:
工程名称:委托编号:
厂牌名称:委托日期:
出厂编号:试验日期:
代表数量:
仪器编号及环境条件
名称
型号
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电子天平
箱式电阻炉
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
FA2004
SX2-2.5-10
SZB-5
YQ124
YQ28
YQ89
0~200g
0~1000℃
/
0.1mg
1℃
/℃%样品测前后检查情况采用标准
试验
项目
试样编号
器皿质量m(g)
试样质量m1(g)
烘(烧)后皿样总质量M(g)
[(m+m1)-M]/m1
ωO2(%)
校正后烧失量
X校正(%)
平均值(%)
烧失量
1
2
密度
试样编号
初始读数V0(ml)
试样质量m(g)
第二次读数V1(ML)

矿粉检验记录范文

矿粉检验记录范文

矿粉检验记录范文一、检验目的矿粉是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品质。

本次检验旨在对矿粉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等方面进行检测,以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检验仪器和试剂1.筛分仪:用于测定矿粉的颗粒分布;2.化学分析仪器:用于测定矿粉的化学成分;3.显微镜:用于观察矿粉的微观结构;4.粉末比表面积仪:用于测定矿粉的比表面积;5.酸碱度试剂:用于测定矿粉的酸碱度。

三、检验内容及方法1.外观与颜色:用肉眼观察矿粉的颜色和表面形态;2.颗粒分布:采用筛分仪进行筛分测试,测定不同粒径的矿粉的含量,并绘制颗粒分布曲线;3.粒度分析:采用粉末比表面积仪测定矿粉的比表面积,并计算出平均粒径;4.化学成分:采用化学分析仪器,测定矿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如SiO2、Al2O3、CaO等);5.酸碱度:采用酸碱度试剂,测定矿粉的酸碱度,并据此评估其对混凝土的影响;6.微观结构:采用显微镜观察矿粉的微观结构,例如晶体形态、晶胞结构等。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1.外观与颜色:矿粉呈白色,无显著异物;2.颗粒分布:矿粉的颗粒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其中较大颗粒和较小颗粒所占比例较高;3.粒度分析:矿粉的比表面积为XXm2/g,平均粒径为XXμm;4.化学成分:矿粉的主要化学成分如下表所示:成分,百分比----,------SiO2,XX%Al2O3,XX%CaO,XX%Fe2O3,XX%MgO,XX%5.酸碱度:矿粉的酸碱度为XX,符合相关标准要求;6.微观结构:矿粉的微观结构呈细颗粒状,晶体形态较为规整,晶胞结构完整。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对矿粉的检测结果分析,矿粉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等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以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

然而,鉴于矿粉颗粒分布中颗粒细度较大的比例较高,建议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以注意,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品质。

六、附录1.筛分仪测试数据和颗粒分布曲线;2.粉末比表面积仪测试数据;3.化学成分分析数据;4.酸碱度测试数据;5.显微镜照片。

矿粉试验原始记录

矿粉试验原始记录
合肥市@@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
粒化高炉矿渣粉试验记录
生产厂家
样品状态
试验编号
级别
代表数量
送(取)样日期
出厂编号
试验依据
GB/T18046-2008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
设备
胶砂搅拌机、水泥压力机、水泥抗折试验机、烘箱、水泥胶砂流动度定仪、跳桌、游标卡尺、电子秤等
试验
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比表面积
试样质量(g)
加矿粉后总体积V2
试验结果
活性
指数
龄期
7d
28d
破型日期
月日
月日
试验环境
温度:℃;湿度:%
温度:℃;湿度:%
样品
对比样品
试验样品
对比样品
试验样品
破坏荷载(kN)
单块强度(MPa)
平均值(MPa)
活性指数(%)
结论
根据评定,该批矿渣粉所检项目符合技术要求。
备注
比表面积、流动度比、活性指数为必检项目。
复核:试验:
标准试样比表面积(m2/kg)
试样液面降落时间(s)
标准试样液面降落时间(s)
比表面积(m2/kg)
流动度比
对比样品流动度
试验样品流动度
流动度比(%)
含水量
烘干前试验质量(g)
烘干后试验质量(g)
含水量(%)
密度g/cm3
加矿粉前质量m1
加矿粉前体积V1
ρ=(m2- m1)/( V2- V1)
加矿粉后总质量m2

矿粉试验记录

矿粉试验记录
50.0
活性指数(%)
97
对应相关试件
检测结论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该批矿粉所检指标符合GB/T18046/2008中S95级别技术指标的规定。可作混 凝土掺合料。
审核:
试验:
三级灰 一级灰
对比水泥 (g)
450
124
矿粉(g) -
标准砂 (g)
1350
4114
水(mL) 流动度(mm)
225
220
225
225
试样质量(g)
19.6278
1350
225
灼烧后总恒质量(g)
19.5878
225
单次烧失量 (%)
1.91
19.6348
19.5906
2.10
平均值(cm2/g)
4122
流动度比(%)
平均值 MPa
36.6
试验胶砂 荷载KN
45.37 46.22 43.82 45.67 44.92 45.61
28.3
活性指数 (%)
77
28d
抗 压
平均值 MPa
对比胶砂 荷载KN
82.54 81.73 81.65 82.33 83.54 81.02
51.3
试验胶砂 荷载KN
79.08 80.66 81.03 80.16 80.55 78.21
102
平均烧失量 (%)
2.0
三氧 化硫 测定
试样质量(g) 0.5784 0.5821
灼烧后沉淀物质量(g) 0.0115 0.0118
三氧化硫(%) 0.68 0.70
平均值(%) 0.69
7d 对比胶砂
荷载KN

性抗 指压 数

矿粉密度试验

矿粉密度试验

矿粉密度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嗣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汁算使用,同时适用于测定供袢制沥青混合料用的其它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

2仪具与材料(1)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或300mL,如图T0352-1所示。

(2)天平:感量不大干0.01g。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恒温水槽:能控温在20℃±0.5℃。

(5)其它: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3试验步骤3.1将代表性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6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准确称量(m1),准确至0.01g,矿粉质量应不少于20%。

3.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1mL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中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少于2h),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1),准确至0.02mL。

3.3用小牛角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使瓶中的空气充分逸出。

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准确至0.02mL。

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3.4准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准确至0.01g。

注:对亲水性矿粉应采用煤油作介质测定,方法相同。

4计算按式(T0352-1)及式(T0352—2)计算矿粉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f =1221m m V V -- (T0352-1) γf ='fw ρρ (T0352—2)式中:ρf ——矿粉的密度(g /㎝3);γf ——矿粉对水的相对密度,无量纲;m 1——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m 2——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V 1——加矿粉以前比重瓶的初读数(mL);V 2——加矿粉以后比重瓶的终读数(mL);'w ρ——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按附录B 表B-1取用。

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安定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安定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瓷皿中矿粉干燥质量
(g)
比重瓶加矿粉以前的初读数
(ml)
比重瓶加矿粉以后的终读数
(ml)
矿粉的密度测值
(g/cm3)
矿粉的密度测定值
(g/cm3)
水或煤油的温度
(℃)
水的密度
(g/cm3)
矿粉对水的相对密度
亲水系数试验
备 注:
水中沉淀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
(ml)
煤油中沉淀物体积
(ml)
试样亲水系数测值
试样亲水系数测定值
加热安定性试验
矿粉质量
(g)
石粉加热到200℃后颜色变化情况
试验:
复核:
日期:



第 页,共 页
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安定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试样编号
1
2
密度试验
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皿中矿粉干燥质量 (g)
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皿中矿粉干燥质量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